物流系统工程课程标准

2023-03-14

第一篇:物流系统工程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现代物流与配送)

广西商业学校《现代物流与配送》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现代物流与配送》是中等职业学校现代物流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和学习:现代物流知识和配送知识两部分。主要介绍现代物流的基本知识和配送知识。现代物流与配送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一门科学,因此,强调学生业务技能的培养,除掌握现代物流专业必要的基本知识外,结合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在专业技能上,注重配送中心作业层面的业务技能和必要的管理知识的掌握和学习。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配送中心管理、配送作业管理、订单管理、进货管理、储存管理、分拣管理、流通加工、配货管理;物流配送基础知识

2.基本掌握送货管理、客户服务与配送管理

3.进一步理解物流的功能、物流功能概述、运输、装卸与搬运、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与包装、包装、物流信息、现代物流系统

4.了解:现代物流管理、企业物流与供应链、企业物流管理的内容 物流的最新理念:供应链管理、技术;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

(二)能力目标

1.专业能力:

掌握配送中心管理;配送作业管理;订单、进货、储存、分拣、流通加工、配货、送货管理

2.方法能力:

教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具有分析和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外出参观企业配送作业,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3.社会能力:

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有较强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观念;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取得相应物流专业认证资格,具有一定的就业竞争力。

三、教学内容标准

(一)基础模块

1. 现代物流概述

(1) 现代物流概念及分类 (2)物流理论及物流观念

(3) 现代物流特征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4) 现代物流在中国 2. 物流的功能

(1) 物流功能概述 (2)运输

(3)装卸与搬运 (4) 仓储 (5) 配送

(6) 流通加工与包装 (7) 包装 (8) 物流信息 3. 现代物流系统

(1) 现代物流系统的概述

(2)物流目标与物流系统的合理化 (3) 物流系统设计 4. 现代物流技术

5. 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 6. 物流配送概述 7. 配送中心管理 8. 配送作业管理

(二)选用模块

1. 现代物流管理 (1) 概述

(2) 物流管理的内容、特征及关键环节 (3) 物流绩效评价 2. 企业物流与供应链 (1) 企业物流概述 (2) 企业物流管理的内容

(3) 物流的最新理念:供应链管理

(三)实践教学模块

1. 订单管理基本作业训练 2. 进货管理、储存管理作业训练 3. 分拣管理、流通加工作业训练

4. 配货管理、送货管理、客户服务与配送管理各项作业训练

四、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 以课本为主体,课堂上以导读,释疑,讲解基本原理,重点难点,掌握基本概念,指导学生明确教学目标。

2. 理论联系实际,寻找一些学生熟悉的案例组织学生讨论.3. 根据所学的章节到相关的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4. 通过作业,测验复习巩固知识 (二)评价建议:

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在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设备、报刊杂志等等。

(四)教材使用建议

教师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

五、说明

(一)适用范围:

本课程的教学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习,也可作为相关职业技能培训使用。 (二)使用方法:

1. 本课程采用72学时教学方案,其中理论讲授为42学时,实训和机动及实训为30学时(包含到企业进行参观见习)。

2. 本课程采用由杨振科主编外经贸大出版社出版的《现代物流与配送》作为教学用书。

(三)教学时间安排:见“学时分配建议”。

学时分配建议

第二篇:物流系统论课程总结

物流1003班 肖英 20100401990

物流系统论课程总结

学了一起学期的物流系统论课程,老师一开始定位就不是按照课本的章节一一做讲解。总体来说,对物流系统论的认识就是物流系统的相关理论。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就是要从预习教材开始,掌握物流系统的一些理论知识:从系统论的思想发展到物流学科的建立到系统分析的过程到物流系统的要素,再到物流系统的结构和作用。这些是五门物流专业的同学对物流知识的一个系统的认识。需要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认真做好记录,最重要的是每两周的一篇论文文献的阅读材料,而我们要每次阅读完之后再参与讨论,联系实际思考问题。

所以,谈到对这门课的总结,首先不得不提老师给我们八篇论文。论文的来源都是学校的数据库里检索出来的,老师甚至还手把手的教了我们怎么样运用的高校的资源来进行这样的文献资源的利用,从图书馆进,英文数据库,例举了像JSTOR、SAGE、CALIS、CASHL检索平台,最后给出了我们这样的八篇:用本地的物流系统评估美国煤炭出口的疏浚和海上装载位置;在制造商零售商系统中混合订单流的物流影响;对发展中国家的必需药品的物流数据收集和报告的文献综述;关于在供应链中价格和配送频率竞争的读书报告;对谷物物流系统中的结构变化的分析—在西北的堪萨斯州列车载重量设施和联合运输的竞争的读书报告;逆向物流中产品回收策略读后感;在逆向物流系统中实现JIT理念读书报告的精华论文。这八篇论文都是英文的材料。对我们广外大就读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无疑,有这样的机会加上老师的督促之下,我们积累这样的阅读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深刻的是,这里面有两篇论文本身就是对文献的一个综述。何为综述?就是在前人已经有了研究的基础上,用数量来论证另一个关键词的过程。阅读这些文献就是一个回顾和前瞻:回顾别人已经有了的研究基础,就如同老师所讲:你花费很久研究出来的东西,其实早就有人有了研究方案,做学术,更不可闭门造车,要时刻把握研究领域最新的成果,这是一个分享,也是避免重复造成的不必要的浪费。前瞻就更有意义,体现在在作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更富有创造性的研究课题,这样的一个挖掘就是资源最大化的利用。查阅文献,再从文献的文献去查找,如此循环,我们需要研究的方向也就越来越明了,这是一个启发式的学习过程。观点,阅读文献就是从教科书开始--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查找相关综述,就会发现书上一些所谓的成熟观点,在综述中是“推测”,然后找原始文献,会发现,有许多实验证据是在当时条件不够的情况下的初步探索。如果你发现这样的问题,一个流行观点没有使用目前、最新技术验证,验证一下,回有两种结果:证实,那就是用最新技术验证一个很正确的观点,这就能提供了新证据,这属于好工作,另外可以发现前人的观点有错误,那就找到一条将来的科研方向,继续做下去,一定得知道自己所作的方向现在世界上是个怎样的研究现状---做到了何种程度。接下来,比较重要的就是交流。和老师的交流,这就是课堂上同学上去讲解自己对某篇论文的一个认识和反思,这样就可以对比到自己的部分:有哪些我们想法一致?有哪些是我没有思考到的?有很多时候,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放到别人那里就是一句话的事,醍醐灌顶!就像一个读书交流会,品味一下双方的观点,还有就是对这项问题其他论文的一些相关性的评论,对作者某些观点提出的质疑。这些都是我对与文献本身阅读的一点思考。

这里的八篇论文涉及的领域很广,医药业,零售业,基础运输如铁路的建设等等,研究的课题从逆向物流、准时制生产、混合订单流到供应链中价格、运输频率等等。老师没有设定阅读的范畴,甚至没有固定我们阅读的形式,只是单纯的从我们的角度出发,发掘阅读每篇文献对我们来讲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体验到我们无法想到的研究方法和呈现形式,通过对国外文献中现如今的研究水准,思考我们国家运用这些先进的理念的可行性和不可行。角度是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式,而我们每位同学都会有从他们的视角挖掘问题的能力。老师也从来不否定任何一位同学的观点,鼓励为主,因为这个视角也许就是一个新的课题研究的催化剂,只是需要更加严谨的治学态度来理性的分析。

还有一点,这里的八篇都是英文文献,这个体验是以前不曾经历的。平均每篇文献都有十五至二十页,开始阅读时的确是能看懂英文单词,但不知道作者在讲什么,好不容易知道在讲什么了,一合上文献就又忘记,读的时候好似都可以明白,读完后却又什么都不知道。我想,这些一方面是我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形成一定的阅读量,也就没有累积到高效率的阅读能力,其次是耐心不足,无法真正专注到论文之中,所以常常会看了后面忘了前面。随着每两周按时上交的频率形成之后,我也渐渐地能够投入到阅读之中。每篇文献,都是先看题目,也许不是很懂作者的研究重点,其次再看文章的摘要,这里会清晰地写出作者对该问题研究的提出背景、研究的方法、还有研究最终结论。摘要可以说是一个论文的窗口。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多数文章题目、摘要简单浏览后,直接把几个Figure及Title与legend一看,一般能掌握大部分。这些能帮助我理解文献的整体思路。其次,我认为阅读此类文献,时间把握也很重要。一篇文献,如果用分散的时间来看的话可能耗时三天甚至一周,可如果是集中时间可能一天或者半天就可以看完整篇。因为集中时间更容易把文章联系起来。再者,对于自己有问题或者觉得很有亮点的部分圈划出来,做好记录,因为看完文献要书写读书报告或者上台展示交流,这些记录可以更快速的把握文章,找出值得探讨的关键点,同时也避免了重复阅读。最后,一篇论文的图表的阅读尤其重要,这是作者罗列证据或建立模型的成果,是精华部分,吸取这部分可以快速地帮助我们理解全文,同时也是一种领会,对于教会我们如何用直白简明的方式来呈现研究结果,这也是很有意义的的学习。若在说到学习技巧类的话,追溯文章后面的文献,对于理解原文意思也是一个捷径,当然这也是扩充阅读量的一种有效手段。虽然这样的阅读,阅读的亮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总结,也许是一种统计方法,也许是一种行文思路,甚至也许只是一种英语规范的表达方式,这些都是我们值得记录的。这八篇文献只是一个桥梁,未来,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阅读也是一个由杂到精的过程,我们需要这样的一个知识基础的积累,对于繁杂的文献,要有个人的判断。对于高质量高水平的期刊,更要定期浏览,从面上了解学术进展和热点,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工作进展,逐篇仔细阅读新作。

总结来说,这门课是一门很系统的课,最注重的是一种以整体的眼光看细节,再以细节来体现整体的一种逻辑思维方式。以互动的教学方式,鼓励同学多看,多读,多思,对我们

来说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一千位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同样体现在我们的课堂之中。每位同学通过论文联系到自身有益的部分都是不同的,通过一种交流,对同学自身来说,是对阅读完该篇文献的一个认识和总结,对班里其他同学来说,是体验别人阅读感悟的一个过程。思想碰撞到一起,产生的东西很丰富。老师给予我们的启发式学习,也会在我们日后的研究中发挥出重大的作用,老师肯定的鼓励我们,是督促我们前行的一个动力。所以,这样的方式是很适合本课程的。建议以后仍能够保留。还有,因为课堂时间毕竟有限,我觉得可以课下再建立论坛,贴吧或者学习小组等,方便同学随时分享好的数据库,和阅读心得,还有查找到文献的方法等等。当然,这其中,老师扮演的就更重要了。辛苦老师可能需要解答一些学术上的问题。这样的一个平台是一个资源的集合,能够方便每一位同学。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对知识的追求也需要这样的“不期而遇”,以了解学术的进展和热点,逐渐扩展自己视野,培养出专业知识的架构。

第三篇:物流系统工 程课程实践题20140227

学号姓名年级专业编号

课程实践作业题目

(教师:汪传雷18956034113wcl19702003@163.com)

1企业物流流动要素分析,选择一个企业进行物流流动要素分析,见附件。

2调查一个你熟悉的物流、商贸、制造业等企业,运用物流系统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企

业之物流运作情况。

3结合你家乡统计数据,分析物流量与宏观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并预测物流量实现翻1翻、翻2翻时,家乡城市宏观经济总量的情况?

4结合你家乡所在一个省或市的物流规划或专项物流规划,归纳包括哪些内容、好的方面、不足之处?

5结合你外出所经过的点(汽车站、火车站、飞机场、码头等)或者商业服务场所(百货大

楼、超市、CBD、便利店、城市综合体),画出平面示意图(越详细越好),并加以说明。(按

照《物流设施与设备图示符号》(征求意见稿))。

6结合你熟悉的一个物流企业、配送企业、运输企业、仓储企业、商贸企业(电子商务)、

制造企业、的情况,构建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评价。

7结合你熟悉的一个物流系统,进行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

第四篇:课程教学实施与考核方案模版-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课程教学实施与考核方案(PMIS) 课程名称: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系别:经管系

任课教师:王恩任课班级:物流1001/1002

本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4学分,课程总评成绩=课堂考勤成绩*10%+平时学习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60%)

一、课堂考勤成绩评定内容及方式

学生课堂考勤成绩的基础分为100分,采用累计扣分办法评定。扣分参考标准如下:

1.缺课1学时扣5分;

2.迟到或早退1次扣3分(以上课后或下课前5分钟为限);

3.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或扰乱考勤秩序或大声喧哗或做与上课无关的其他事情等1次扣5分。

缺课达总课时1/3及以上者,或课堂考勤得分为0分者,不得参加本门课程的期末考试,课程总评成绩记0分,参加该课程下一学期补考。

二、平时学习成绩评定内容及方式

平时学习成绩的基础分为100分,主要包括平时阶段性测验、课堂提问和课堂讨论表现、课堂笔记检查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成绩、期中考试成绩等。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制定考核评定标准和实施办法如下:

1.学生课堂表现成绩占20%,具体包括(课堂回答问题、课堂笔记等等);

2.案例2次讨论占30%。3次均未参加者记0分,其他学生根据每次表现情况得分;

3.作业共5次,占50%,每次作业满分10分,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相应得分。

4.凡是5次大作业作业总得分即为该学生作业成绩得分。(注明作业题型以及大致的作业量)

整学期缺交作业、实验报告等达1/3及以上者或平时学习成绩得分为0分者,不得参加本门课程的期末考试,课程成绩记0分,参加该课程下一学期补考。

三、期末考试卷面成绩的基本要求

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满分为100分,原则上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低于50分的,该课程总评成绩直接评定为不及格。

第五篇:《Linux操作系统及应用》课程标准

一、教学对象

适用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二、课程性质

《Linux操作系统及应用》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Linux系统维护的能力、Linux系统管理能力、Linux系统应用能力,着重培养学生使用Linux系统的能力,是学生顶岗实习前的必修课程。

三、教学目标及设计思路

1、Linux系统维护能力

通过对Linux相关知识的学习完成的Linux系统的安装维护,能正确安装Linux系统,对系统进行日常维护,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熟练使用Linux常用命令。

2、Linux系统管理能力

通过学习对用户和组、文件系统、磁盘、网络配置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完成对Linux系统的管理。

3、Linux系统应用能力

通过学习vi程序编辑器和shell、shell script、使用gcc和make调试程序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熟练应用Linux操作系统。

四、能力要求

1、Linux系统维护能力

具备安装Linux操作系统的能力,能在90分钟内完成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

2、Linux系统管理能力

具备Linux系统管理能力,能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要求完成对Linux系统的管理

3、Linux系统应用能力

具备Linux系统应用能力,能在90分钟内完成对一个程序的编写及调试

五、教学内容

参考学时(56学时)

Linux系统维护能力(12学时)

1. 安装Linux操作系统 2. 配置Linux操作系统 3. 使用Linux常用命令 Linux系统管理能力(26学时)

1. 管理Linux用户和组 2. 管理文件系统 3. 管理磁盘 4. 管理网络 Linux系统应用能力(18学时)

1. 使用vi程序编辑器和shell

2. 使用shell script 3. 使用gcc和make调试程序

六、教学要求

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应用,解决现实问题,从用户的需求入手,采用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 教学中所涉及的Linux操作系统相关知识,要组织学生实地开展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整理信息,注重学生与社会的沟通及对产品市场的随时关注,充分体现任务的真实情境。

3. 教师必须重视学习新技术,能紧跟技术发展潮流。

4. 授课过程中注意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包括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培养良好的工程规范,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探索能力。

七、考核方式 1.考核要求:

取消期末考试,按照五个项目任务的不同,分别采取能力模块考核方式,每个模块考核合格,该门课程成绩合格。

采取过程考核的模式,分五个模块考核,在五个模块中采用项目考核的方式,各个项目考核的成绩汇总后做为课程考核的总成绩。

2.考试组织:

(1)建立和完善考核项目与考核标准。

(2)考核地点采用教室、实训室(基地)相结合方式。 (3)学生必须严格按照考核标准要求完成。

八、教学组织

1.据课程标准,制定详细的学期授课计划,合理安排Linux操作系统管理、维护及应用能力等教学、实训环节,突出学生网络组建能力的培养。

2.根据反馈的各种教学信息,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不断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九、教学组织

1.根据课程标准,制定详细的学期授课计划,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实训等教学与训练环节,突出学生网络组建及管理能力培养。

2.根据反馈的各种教学信息,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不断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十、说明

开设此课程其它专业,可根据本专业要求,在本标准基础上可作内容和课时分配的调整。

上一篇:外来人口管理的新思路下一篇:未来如何当一个好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