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经营指导思想论文

2022-04-26

[摘要]文章分析了进行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背景、立足点,以及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难点问题,从梳理课程思政元素、修订教学大纲、制定思政元素融入表、优化教学环节、完善考核环节、不断讨论和提高六个方面提出了课程思政改革的具体做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树立正确经营指导思想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树立正确经营指导思想论文 篇1:

高中政治必修模块线索分析

必修1《经济生活》

线索一、商品、货币、价值规律

线索归纳:1.货币的本质和人民币币值稳定的问题: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纸币的发行规律和效果(内)——外汇汇率(外)——如何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内、外)。

2.商品的价格问题:价格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价格变动的规律(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价格变动的影响——为什么要保持物价稳定——如何保持物价稳定。

分析: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人们需要进行商品交换。从最初的物物交换到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再到将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等贵金属上充当等价物时,货币就产生了。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货币的形式不断发展,大致经历了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的过程。随着商品交换范围的不断扩大,商品交换跨越了国界,这就需要用外汇进行结算。不同货币之间要按照一定的汇率进行兑换,因此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商品的价值用货币来表现,就是价格。市场上,商品的价格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交换必须遵循价值规律。价格变动会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产生深刻的影响。

线索二、消费的作用、水平、类型和消费观

线索归纳:1.消费问题: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消费类型——消费结构。

2.理性对待消费问题: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如何提高消费水平。

分析:消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社会再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它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因此,要大力发展生产,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很多,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是根本因素,居民收入和物价水平是主要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居民的消费结构日趋合理,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在我国,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消费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在生活中,居民的消费受各种消费心理的影响,主要有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线索三、生产、劳动与经营

线索归纳:1.发展生产问题:为什么要发展生产(生产决定消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矛盾的解决;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如何发展生产力(基本经济制度;发展主体的要求;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

2.劳动与就业问题: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与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就业的意义(对国家、对个人)——如何实现就业(国家、企业和个人角度)。

3.企业的经营与发展问题:企业的地位——组织形式——企业经营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企业要加快“走出去”步伐,加强国际化经营能力。

4.投资理财方式的选择问题:投资渠道的拓宽——不同投资理财方式的特点和要求——选择投资理财方式的原则。

分析:生产决定消费,人们所消费的一切商品和服务,都是通过生产来提供的。要满足消费,必须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社会生产总是在一定经济制度下进行的,发展生产离不开制度保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离不开生产的主体——企业和劳动者。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司制经营;要重视经营和发展;要尊重劳动,解决好民生之本——就业问题。党和国家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自主创业。居民投资理财的方式主要有储蓄存款及购买股票、债券和商业保险等。选择投资理财方式时,要综合考虑风险和收益。

线索四、参与分配的主体——个人和国家

线索归纳:1.个人收入的分配问题:生产决定分配(原理)——按劳分配为主体一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分配制度)——实现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兼顾效率与公平。

2.国家收入分配问题: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作用(改善民生、资源合理配置、经济平稳运行)——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税收(本质、特征、作用、税种、依法纳税)——财政支出(用途)——财政收支关系。

分析:在我国,分配问题主要包括个人收入的分配和国家收入的分配。现阶段,我国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由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在收入分配过程中必须体现社会公平,这需要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等方面采取措施。同时,要正确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为了能够顺利地履行各项职能,国家必须参与社会财富的分配。国家通过财政参与社会财富的分配,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通过发展经济和制定合理的财政政策来提高财政收入。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的最重要的来源,具有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的特征。目前在我国,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税收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公民要树立纳税人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

线索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线索归纳:1.国内市场:市场经济的优点和市场调节的局限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原因和手段——市场秩序——围绕主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国际市场:经济全球化(利大于弊)——世界贸易组织——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分析:1.制度环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市场有效配置资源需要良好的市场秩序,而单纯的市场调节有其固有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弱点,会引起市场秩序混乱,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和收入差距过大,因而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下进行的。将市场经济的长处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能保证国家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从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优势。

2.国内社会环境: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处于从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总体小康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的新阶段,同时,长期片面强调发展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缺乏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3.外部环境: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和配置,深化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与合作,为各国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本国经济。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我们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我国既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又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必修2《政治生活》

线索一、树立公民意识

线索归纳:1.人民民主专政: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点——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如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的内容——公民行使政治权利和履行政治义务应遵循的原则。

3.公民的政治参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坚持的原则(怎样参与政治生活)——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方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序的政治参与。

分析:我国公民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都要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在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线索二、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线索归纳:政府的性质——政府履行职能的表现和作用——政府的责任——公民向政府求助的主要途径——依法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重要性——对政府的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树立政府威信。

分析:人民需要一个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的有权威的政府。政府要正确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要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做到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实行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树立政府的威信,打造便民、利民的政府。

线索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线索归纳: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人民代表—一人民代表大会——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2.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方式的不断完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优势——宗教政策。

4.基层民主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分析:从政治制度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决定了我国的政党制度、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以及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看,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等国家权力。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体现出无比的优越性。

从政党制度看,我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性质、宗旨和地位决定了它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要坚持并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这一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充分行使职能,发挥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从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看,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为此,必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人民的自治权,充分发挥该制度在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发展方面的优越性。另外,还要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从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看,要坚持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夯实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质和核心,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依法治国为基本方略,坚持三者的有机统一。

线索四、当代国际社会

线索归纳:主权国家及其在国际社会的权利与义务——国际组织的类型及其作用——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目标。

分析:本专题有两条主线:一是我国的外交行为,即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活动。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在对外活动中坚决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捍卫我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促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二是我国对外活动的背景和依据。国际社会的主体和国际关系,包括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国际组织、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等;当今世界的形势,包括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国际竞争的实质、建立国际新秩序等。

必修3《文化生活》

线索一、以文化的作用为线

线索归纳: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影响人的特点、方式——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分析:社会生活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领域。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丰富的形式。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此我们要将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文化的作用还表现在个人的成长中。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线索二、以文化的横向发展和纵向发展为线

线索归纳:文化的传承与文化创新: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途径。

分析: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要求我们实现文化的发展。

实现文化发展在横向上需要进行文化交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都有各具特色的文化。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尊重文化多样性对发展民族文化和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具有重要的作用,这需要我们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坚持正确的态度和原则。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传播需要借助于一定的途径和手段,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实现文化发展,在纵向上需要继承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在今天,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个人仍然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同时,要正确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多方面把握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要立足于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要防止“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坚持正确方向;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线索三、以中华文化的特征和民族精神为线

线索归纳: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成就和魅力——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分析:中华文化曾经走过辉煌的历程,具有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两个基本特征。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独特性、地域性和民族性。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因为它所特有的包容性。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民族精神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这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线索四、以先进文化和文化建设为线

线索归纳:文化建设:什么是大众文化——怎样在文化生活中选择——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分析: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文化生活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文化市场的发展,给人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也引发了令人担忧的现象,这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面对人们在文化生活需求方面呈现出的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我们要发展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在文化生活中,还存在着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我们要弘扬主旋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我们当代的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我们要更加努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必修4《生活与哲学》

线索一、辩证的唯物论(以世界的本质为主线)

线索归纳: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概念——世界的物质性原理——物质与运动不可分、运动和静止相统一——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切从实际出发。

2.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作用(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分析: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我们要遵循规律,认识和利用规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能够通过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也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重视意识的作用。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我们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主观主义。

线索二、认识论(以世界的可知性为主线)

线索归纳: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实践的含义——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检验和发展——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分析:人对世界的正确认识是从实践中得来的,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三个特点,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过程,也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和有条件的。由于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和永无止境的过程,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线索三、唯物辩证法(以世界的状态为线)

线索归纳: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世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3.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辩证的否定观与创新意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分析: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的,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的特点,我们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总特征。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其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具有量变、质变两种不同的状态,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关系,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特点,我们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作为世界观,辩证法昭示我们,世界是一个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世界;作为一种思想方法,辩证法要求我们以批判的、革命的精神看待世界。把握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辩证的否定观,有助于我们自觉树立创新意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唯物辩证法,就要反对形而上学,反对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线索四、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线

线索归纳:唯物史观:社会本质——社会动力——社会规律——社会趋势——社会主体(人民群众)。

分析:在社会历史观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中最根本、最主要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人民群众通过实践不断地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断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社会精神财富,成为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线索五、以人的价值为线

线索归纳:什么是价值、价值观——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的作用)——应作出怎样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分析: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具体表现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而且因人而异。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遵循两个标准:一是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二是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人需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作者:黄垠昌

树立正确经营指导思想论文 篇2:

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摘 要]文章分析了进行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背景、立足点,以及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难点问题,从梳理课程思政元素、修订教学大纲、制定思政元素融入表、优化教学环节、完善考核环节、不断讨论和提高六个方面提出了课程思政改革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中国特色

[DOI]10.13939/j.cnki.zgsc.2019.33.078 2014年,上海市结合新时代面临的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率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2018年,上海市高校的课程思政改革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7年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课程思政理念得到各类高校的高度重视,很多高校开始了相关改革探索。唐山学院为此专门制定了思想政治工作“津梁计划”,将课程育人作为第一项重点内容。为此项目组开展了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针对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的主要问题开展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效做法。

1 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背景

1.1 营销理论要体现中国特色

市场营销学是20世纪80年代进入到大学教育中,市面上能够见到的市场营销学教材,95%以上都是沿用美國营销大师科特勒的《营销管理》的体系,虽然理论和案例都比较经典,但是毕竟来自于西方市场环境,西方理论并不完全适合中国大学营销教学的需要,因此,中国大学的市场营销必须讲好中国故事,更新市场营销理论,建立中国特色,将更多市场营销案例引入大学课堂。

1.2 技术进步推动市场营销学转型升级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营销手段不断升级,营销技术越来越现代化,在中国市场的独特背景下,营销实践已经快于教科书的更新换代。随着新零售对零售业的改造,现代营销越来越趋于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与此同时,美丽中国、安全中国、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落地实施,为企业转型提供了重大机遇。企业的营销实践对大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然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营销升级换代。

1.3 营商环境变化为现代企业的市场营销带来了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各级政府反腐力度不断加大,中央对各级政府的奢侈浪费采取了高压态势,对环保的执法越来越严格,对违法宣传、夸大宣传的行为起到了有效遏制,对保健品直销、夸大宣传问题给予严格检查,以上种种措施表明中国企业的营商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遏制奢侈消费对大规模修建楼堂馆所、铺设豪华设施、各级餐饮企业、奢侈包装等已经带来了巨大影响,一些企业因此倒闭,很多企业的销售都有滑坡。这是由于营商环境变化,迫使中国企业必须顺应时代需求,合法、合规经营。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在大学教育中落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个企业、每个公民应当遵循的价值规范,理解和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解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是国家对大学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大学教育的使命所在。

1.5 市场营销学要发挥课程育人的作用

市场营销学是商科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营销战略和营销策略的制定和成功实施,与中国的政治、文化、社会、经济、技术环境息息相关,在高等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改革背景下,梳理相关思政元素,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完成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的教学目标,发挥课程育人作用,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

2 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改革的立足点

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改革的立足点在于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召开以后,市场营销面临的新环境、新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以及教育部的相关文件精神。搞好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改革,必须深刻领会党对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从市场营销学课程实际出发,建立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价值目标体系。

3 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改革的难点问题

3.1 教师素质提升

课程思政改革难点之一在教师素质。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很多专业各教师只是关心专业知识,对思想政治教育关心关注不够,这就为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设置了障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懂政治、懂思政,要保证政治正确。要做到立德树人,教师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市场营销学教师必须学习各种公开发表的政治文件,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理解立德树人中的道德深意,针对市场营销学的学科要求,正确认识宏观环境要素带给市场营销战略制定的影响。教师要时刻关注时政变化,把握国家大事,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

3.2 思政元素的取舍

思政元素是搞好课程思政的基础,思政元素的搜集、整理、选择是搞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难点之二。思政元素非常丰富,但是不可能在一门课程中完全讲授。而且限于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如何理解思政元素,如何根据市场营销学教学需要做到有效取舍,是搞好课程思政改革必做功课。

3.3 专业知识和思政要素的平衡

市场营销学课程是一门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有明显区别,做到专业知识和思政要素的有机融合是开展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难点之三。虽然市场营销学课程中可以融入的点很多,但是在教学中不能打乱课程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做到专业理论和思政要素的有机平衡,考验着每一位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驾驭能力。

4 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改革的主要做法

4.1 梳理市场营销学涉及的思政元素

认真学习相关文件,梳理市场营销学教学中会应用到的各种思政元素,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常态和新机遇、新发展理念、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美丽中国、雄安新区建设等思政点,以及十八大以后与思政相关的市场营销案例,制定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手册。

4.2 根据新培养方案要求修订大纲

2018级培养方案在保留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要求的同时,增加了价值引领目标的要求,课程组内部结合相关专业的毕业要求,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在教学大纲中增加了多项价值引领目标具体包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营销价值观、战略观;正确认识国家发展进步对消费者需求带来的变化,帮助学生树立四个自信;建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培养工匠精神;建立守法经营观念,正确发布合法广告,坚决抵制浪费和奢侈包装等方面。

4.3 制定每一章节的思政元素融入表

根据教学需要,重新进行教学设计,精心制定市场营销学元素融入表,如表1所示。

4.4 優化教学环节

根据教学需要,整理一些市场营销典型案例,重新优化教学课件。实践中我们搜集了恒大参与精准扶贫、国家明文禁止奢侈包装、恒源祥网络特许品牌授权、瓜子二手车广告被罚、苏宁云商参与电商扶贫等典型营销案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如何抓住国家重大发展机遇制定企业战略?如何在承担社会营销责任的同时,建立正确的利益观、价值观、社会营销观、绿色营销观等营销观念?以及如何做到守法经营的同时,通过赞助、扶贫、合法纳税等形式回报社会,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建立良好的形象等。

4.5 完善考核环节

市场营销学的课程思政采用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试卷考核两种形式,两项成绩各占50%。在过程性考核中,改变作业内容,在作业中让学生讨论国家的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安全中国、“一带一路”、雄安新区等战略对企业产生的重要影响,使学生正确对待和认识国家大事,树立企业要配合国家战略发展,抢抓机遇的战略观;在试卷考试中改革了简答论述题目,让学生根据一些案例材料,结合思政知识,分析营销问题,分析考核成绩发现学生们回答问题的正确率达到80%。这项考试改革,改变了过去单纯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做法,创新了价值引领目标的考核方式,为其他专业课程开展相关改革提供了借鉴。

4.6 加强讨论,不断完善和提高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要发挥团队优势,系部内部、教研室内部、课程组内部组织了多次讨论,针对一些知识点、思政点多次推敲讨论,对要讲授的案例做好准备,把握好讲课的度,邀请了学校思政教师参与讨论,帮助我们把握了课程思政改革的方向,保证了课程思政的正确性。而且做到授课过程中要有理有据,有说服力,使学生能够准确接受思政思想,达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承功.高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8(6):62-67.

[2]闵辉.课程思政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J].思想理论教育,2017(7):21-24.

[3]方胜,罗芳芳.《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思政的实践与反思[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9):1-5.

[4]邵广,铁振.课程思政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J].航海教育研究,2018(2):109-112.

[基金项目]唐山学院2018年度思想政治工作“津梁计划”项目的研究成果。

作者:李峰 马靖忠 张嘉威 李艳红 张頔

树立正确经营指导思想论文 篇3:

建设高素质政工干部队伍的思考及对策

摘要:简述了加强政工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的政工干部队伍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政工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简析新时期政工队伍应具备哪些综合素质,探讨了提高政工干部素质的途径。

关键词:政工干部;素质;成才途径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长期坚持且行之有效的优良传统,是协调人际关系,保持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提高政工干部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工作队伍,使思想政治工作上新台阶、新水平,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1~9]。

一、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1.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思想政治工作要积极适应这种变化的新形势,更好地发挥其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的作用,迫切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政工干部队伍。

2.有效落实思想政治工作各项任务的迫切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是凝聚人心,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的工作,具有动员、组织、教育群众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党的总任务和总目标服务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任务是否能够真正落实到基层,关键问题在于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政工干部队伍。

3.保证改革发展稳定的迫切需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只有普遍提高政工队伍的政治素质、理论素质、业务素质以及科学文化素质,才能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和改革。

二、当前政工人员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不稳定。在改革不断深化、完善的过程中,政工人员对未来发展前景感到渺茫,对个人发展前途感到困惑、担忧,在机构和人员日益精减的情况下,政工人员的工作量很大,基本上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从事党群部门的同志程度不同地存在厌倦情绪。

2.政工干部无用论影响。认为从事政工工作在单位里属于边缘地带,没有业务干部吃香,另外,业务干部轮岗、转岗可以去基层干专业,政工干部选择范围小。导致政工干部自我感觉在单位低人一等,属于三等公民,失去了进取心,没有了工作动力,也就不可能发挥工作的积极性。

3.业务不精。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得不够,领会得不深,把握得不准,因而对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对自身的地位和重要性也缺乏足够的认识,缺乏工作的紧迫感和主动性。主动学习业务知识,加强业务技能锻炼的自觉性不够,不具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业务技能。深入基层、联系实际调查研究不够,对一些问题的倾向性麻木不仁,也提不出有见地的意见建议,导致思想政治工作滑坡。

4.适应性差。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使人树立正确的立场和方法的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广泛的群众性、高度的综合性和适应性。这就要求政工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必须具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不固步自封、因循守旧、人云亦云。然而目前部分单位政工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不高,知识面不宽,理论功底不深,素质能力低下,不能很好地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规律,尤其是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相应的对策,因而在遇到实际问题时,显得手足无措,往往不能做到有的放矢,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5.知识更新慢。现有政工人员的知识更新较慢,创新能力不足。有的同志危机感和压力感不强,不注重学习和创新,习惯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老思路、老办法,不愿意去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探索新办法,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滞后于形势的发展需要。

三、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1.过硬的政治素质。政工干部承担着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责任,必须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约束自己、规范自己;必须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鲜明的政治观点、严明的政治纪律、高度的政治鉴别能力和高超的政治技能,才有资格去宣传、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

2.良好的道德素养。良好的道德素养是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合格党员的前提条件,也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政工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应是最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品质优秀和思想作风正派的人。思想政治工作者,身教重于言传,其对待人生的态度对员工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3.扎实的工作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也是政工干部的必备素质。政工干部要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习气,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倾听群众呼声,采纳群众合理化建议,及时解决基层和群众遇到的疑难问题,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只要这样,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掌握第一手资料,增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深厚的理论功底。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政工干部必须打好理论根基,只有加强理论研究,深刻领悟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不管情况多么复杂,形势怎样变化,都会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核心内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娴熟的业务能力。娴熟的业务能力则是政工干部做好本职工作的关键,政工干部要不断加强自身业务能力的培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思想政治工作是针对人们的心理活动所进行的一项特殊工作,每个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都必须做到才思敏捷,明察秋毫,要善于从工作对象的表情、性格、只言片语和人际关系中判断其真实的心理活动,准确把握工作对象的心理变化和思想脉搏。还要立足本职,熟悉情况,钻研业务,增强服务能力。

6.开拓创新的思维方式。如何针对新问题、围绕新事物、解决新困难、化解新矛盾开展工作是当今思想政治工作的热点和难点所在,也是制约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要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和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学习新理论,掌握新技术;不断探索新思路,掌握新进展;善于对以往掌握的经验进行优化组合,推陈出新,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

四、提高素质的途径

1.树立责任意识。 要充分认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党的工作,代表着党的形象,维护着党和国家的利益,承载着党、国家、集体和职工的期盼,从而自觉增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紧迫感、自豪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责任意识。

2.加强理论修养。要坚持不懈地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在队伍建设中的指导地位,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必须不断学习,广泛涉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知识,用科学知识充实自己,开阔视野、开阔思路,提升思维层次;必须向前人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在学习中提高、在学习中升华,努力探索和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加强品德修养。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加强道德修养。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要坚持真理、秉公办事,要言行一致、率先垂范,要谦虚谨慎、真诚待人,要公道正派、胸怀坦荡,要廉洁自律、洁身自好。要耐得住寂寞,正确对待名利得失,在名利上要有勇于谦让的宽广胸怀,在进步上要有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要不为钱所动,不为利所困,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要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把完成好每一项工作任务当成是对自己的一次实际锻炼。

4.树立创新意识。要在思想观念上创新,善于判定和适应发展阶段的变化,大胆冲破旧的思维模式、旧的条条框框,要在发展思路上创新,认清大的形势走向和政策导向,深刻领会上级的工作指导思想,特别是目标思路和工作重点,把上头的与下头的、大局的与局部的、共性的与个性的结合起来加以思考,使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在解决难题上创新,面对难点问题、棘手问题和敏感问题,不为个人的名利得失、进退去留所缠绕,做到勇于负责、无私无畏、不怕失败,不解决问题不撒手、不达到目的不罢休。

5.提高工作能力。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要增强组织宣传能力,有宣传群众、鼓动群众、调动群众的能力;要增强语言表达能力,能说,会写,要善于向领导学习,向同事学习,向书本学习,在实践中锻炼自己,要增强创新能力,敢于冲破旧观念、旧框框,根据客观形势和发展变化,及时提出新观念、找出新方法、总结新经验,有效解决思想政治工作中发生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

五、结语

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障;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形势迫切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政工干部队伍。政工干部的素质好坏,决定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高低,在新的时期,政工干部一定要高速提高自己的素质,千方百计跟上改革开放和时代发展的步伐。

提高政工干部队伍的素质,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提高政工干部的素质,绝非轻而易举,但也不是高不可攀。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奋发图强,与时俱进,沿着党指明的方向坚定不移地前进,就一定能使自己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思想政治工作者。

参考文献:

[1]任世亮.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J].现代企业文化,2010,(8):70-71.

[2]张亚芳.新形势下政工干部思想状况分析及对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56-157.

[3]涂晓晖.论新形势下政工干部的修养[J].企业家天地,2010,(3):147.

[4]朱脉谦.浅谈企业政工干部思想素质修养[J].科技信息,2010,(9):819.

[5]陈亮.浅谈企业政工干部应具备的素质[J].经营管理者,2010,(10):188.

[6]孔繁江.浅谈政工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9,(8): 82.

[7]单贵宽,等.提高政工干部素质,筑就企业发展之基[J].石油政工研究,2010,(2):67-68.

[8]曹留战.论基层政工干部自身素质及提高素质的有效途径[J].网络财富,2008,(9):252.

[9]商献民.政工干部成才的路径与方法[N].驻马店日报,2009-09-01(003).(责任编辑/ 陈鹤)

作者:刘迪安

上一篇:大数据时代下网络安全论文下一篇:非法行医依法处理研究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