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

2022-09-11

1 促进数学交流的目标

我们把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明确纳入教学目标轨道, 增强交流意识, 制订切实可行的、以提高数学交流的技能技巧为主的数学交流目标。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不是孤立地进行的, 应渗透在整个初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鉴于我校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 课堂教学中气氛是够好的, 就是方向不明确。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以下面四点为改善和促进数学交流的目标: (1) “单向”的交流转向“互动、合作”的数学交流; (2) 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主动参与数学交流的意识; (3) 培养学生反思辩析、敢于质疑的能力; (4) 注重开放的数学交流。

2 加强听说读写训练、注重教学语言训练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 因此, 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能说会讲”, 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 掌握好数学交流的工具。口语训练的层次:说正确, 说完整, 符合逻辑地说, 说得简练以及尽量说得有风趣。例如, 在初一有理数这一章结束之后, 我们数学组组织了一次“我是零”的讨论会, 并在课题堂中进行师生交流讲评, 取得良好的效果。数学教学中的交流, 既有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 也有学生与社会的交流。教师特别重视为学生创设交流的情境, 提供“数学对话”的机会, 鼓励学生用耳、用口、用眼、用手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接受他人的思想。

3 创设数学交流的环境

设置合作交流小组, 创设动态的多向交流模式, 最大限度地扩展学生的交流层面, 提高学生的交流频率。设置合作学习小组, 实际上是为学生提供了合适的交流环境, 形成宽松的交流氛围,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提供了交流的可能。

定期开展数学活动课, 给学生提供数学交流的舞台。定期开展数学活动, 可以给具有较强数学能力的同学一个表现的舞台, 为发现数学特长生提供机会, 同时也可以提高其他同学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数学课外活动可以是“数学小故事”、“趣味数学问题”, 也可以是各种数学讲座、一些数学小竞赛, 还可以是一些研究性课题, 让学生走出校门, 到生产生活中去寻找数学, 应用数学, 去进行数学交流。值得注意的是, 无论采用那种形式, 都应以学生为主体, 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 教师的作用只是给学生搭好台, 真正唱戏的仍是学生。

4 挖掘课堂潜力, 发掘交流因素, 引导师生广泛交流

4.1 创设情境, 定向导学

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启发学生揭示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 从而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感知学习目标, 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 为学生整节课的学习活动提供动力并规划方向。

4.2 加强实际问题的技巧教学, 使交流更具有目的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总结不同类型的实际题目特点, 要明确题目对于学生的接受难度, 若大部分学生不能找到解题思路, 要注意做好题目的分析, 待学生能够找到解题方法后, 指导他们做出正确的答案, 再做好题目解后反思。

4.3 发挥学生在课堂交流中的主体作用

针对新知识、新问题的特点, 教师设计一组具有内在联系和一定梯度的问题, 运用化归、类比、归纳、猜想等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结论, 自己去设计解题的计划, 自己去完成解题步骤。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 教师只需在某些学生有困难的地方作一些必要的提示和一些示范性的板书即可, 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数学交流中主动的获取知识。

5“人机交流”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

新课标指出:“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而且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利用计算机虚拟技术可以节省学生大量时间, 突破空间的限制, 如三角形稳定性教学中, 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出收集到的图片, 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虚拟数学模型,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人机交流”的最大作用在于学生是在很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进行交流与学习, 并且可以对一些模糊不清的结论进行验证。

6 丰富课外知识, 在应用和探索数学问题中加强数学交流

在课外学习中我们强调以小组合作为主, 充分发挥数学交流的优势, 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6.1 通过写数学周记或数学小论文, 提高学生书面交流能力

在课后学习中给学生创造写数学的机会, 来提高学生进行书面数学交流的能力。我们的做法是每周布置一篇数学周记或是数学小论文, 要求学生写出有关教材某章节的总结, 或是某道题的解题分析、解题体会, 还可能是学习数学的一些感受, 对某些解题方法的总结等等。

6.2 定期开展数学活动课, 给学生提供数学交流的舞台

课外定期开展数学活动, 可以给具有较强数学能力的同学一个表现的舞台, 为发现数学特长生提供机会, 同时也可以提高其他同学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数学课外活动可以是“数学小故事”、“趣味数学问题”, 也可以是各种数学讲座、一些数学小竞赛, 还可以是一些研究性课题, 让学生走出校门, 到生产生活中去寻找数学, 应用数学, 去进行数学交流。

7 效果与反思

成功体验。学生在交流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要采取不定性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交流成果予以积极的评价, 提高学生对交流活动的认知水平, 使学生产生积极的交流需求情感, 并予以维护和支持。

平等互助。交流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树立平等互助的师生、生生的关系, 要充分确信学生的能力, 把自己的地位下放到学生的水平线上, 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成果, 师生共同研讨、交流, 在平等的氛围中增进是生、生生的交流情感。

摘要:会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 进行交流, 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要学生随着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地不断加深, 逐步提高对基本技能的要求, 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和正确使用数学语言进行数学交流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交流能力,环境,目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 钟启泉、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上一篇: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下一篇:论中华传统美德文化对艺术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