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应重视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

2022-09-12

《数学课程标准》在阐述思维能力中指出“要求学生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形:学生对于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说不出,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提不出问题。这表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缺乏数学交流,我们的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很低。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呢?

一、提高交流意识,制订交流目标

把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明确纳入教学目标轨道,增强交流意识,制订切实可行的、以提高数学交流的技能技巧为主的数学交流目标。七年级学生一般会用简单完整的话说出自己的算法、想法,能有序地说明一些操作;八年级学生会用数学术语表达思想,有层次地说明思考问题的过程,能质疑,边操作边解释;九年级学生能使用学过的数学术语表达思想,讲明算理,质疑问难,对不同意见展开讨论,有条件还可撰写小论文,作书面交流。

二、挖掘课堂潜力,发掘交流因素,师生广泛交流

课堂教学是当前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教师应充分利用这块阵地,使数学交流从课堂教学情境中扩展开去,改变那种教师“包讲”或者学生仅只是在教师设计的框框里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不敢想也不善于想的教学模式。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和讲。

1.提供学生数学交流的时机。在设计教学和组织课堂教学中,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数学,养成与别人合作与交流的习惯,并在交流中寻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1)在教材重点处可以进行交流。例如,讲“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至少几个怎样的条件可以判定三角形全等是重点,这可以让学生先自己思考:你是怎样想的?然后小组交流,组际交流、互相补充。得到以下结论:⑴一个条件(边或者角)不能判定全等;⑵两个条件(一边一角或两边或两角)不能判定全等;⑶三个条件(SSS、SAS、ASA、AAS)可以判定全等,但SSA、AAA不能。最后进行比较:哪种方法简单?如何选择适当的方法?

(2)在教材难点处可以组织交流。例如,“等腰三角形”的教学时,学生对“三线合一”这个行质的理解是难点,故可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2)把它沿对称轴折叠后有哪些重合的角和线段?(3)你会猜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学生通过认真思考,积极交流,明确了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的中线、底边的高线互相重合。这样,通过数学交流,学生对“三线合一”这个难点轻而易举地突破了。

2.在学习容易混淆处可以进行交流。例如,在等腰三角形性质“等边对等角”和判定“等角对等边”教学时,学生易对两个定理的使用容易混淆。老师就可以设计:“(1)两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一样吗?(2)它们的用途一样吗?请举例说明。”让学生在自己小组内先进行交流,然后组际交流。最后,使学生能正确区分前者是有边等推出角等而后者是由角等推出边等。

3.在问题答案或解题思路不唯一时可以组织数学交流。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后,要学生练习: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80度,它的另外两个角是多少度?刚开始,学生能说出一种答案,通过数学交流,学生慢慢体会到此题关键是确定已知角是底角还是顶角。

4.在学习阶段结束时进行交流。在某一学习阶段结束时进行交流,可以对前一阶段的胜利果实进行交流,增进学习自信心,也可以对前一阶段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反思,以便后续学习更成功。例如,在“工程问题”学习时,我通过“猜想—验证错误—再猜想—再验证正确”这个思路让学生理解工作总量变化,工作时间不变的特殊性。在这个学习阶段结束时,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你是如何学习到工作总量无论如何变化,工作时间不变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你有什么问题吗?

三、教给学生数学交流的方法

首先,要做到“三善于”: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自认正确的或还不够肯定的),以期得到同学们恰当的评价。这里所说的见解,可以是问题的答案,也可以是获得答案的思维过程。善于提出问题,以期得到同学们的帮助。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来自同学们的意见有正确的,也有不全正确的或错误的。一要虚心听取,耐心让他人讲完;二要据理评判正误,不可人云亦云,盲目随从。不得其解的问题,要在适当的时候与老师交流。

其次,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自读教材,也是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阅读教材,一方面,使学生能读懂教材的重点内容及不易理解的地方,进行有意记忆,逐步学会使用数学术语进行思维,较完整地表达数学思想及方法;另一方面,还可使学生领会教材的思路,懂得一些教材的逻辑关系,使其逐步学会逻辑地分析说明问题,为数学交流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

最后,教学几何初步、计量等知识应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指导学生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制作模型、实验验证等,使学生的听、说、触各种感官协同活动,经过综合、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形式,将思想表达出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摘要:“交流”即人与人之间信息与情感的“传达”与“沟通”,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营造良好的交流情境,加强数学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师生、生生之间进行广泛交流,以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数学语言进行数学交流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交流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 章建跃、朱文芳《中学数学教学心理学》。

[2] 马复、凌晓牧《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上一篇: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和氧化应激水平的研究下一篇:基层医院手术室的感染控制与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