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妇联工作思路

2022-08-18

第一篇:开发区妇联工作思路

开发区2011信访工作思路举措

如皋经济开发区

2011年信访工作思路举措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我党成立90周年,更是开发区跻身全省15强起跳之年。各种社会矛盾不断产生,信访稳定形势不容乐观,为妥善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扎实做好信访工作,全面构建和谐发展社会环境,现就2011年信访工作提出如下安排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信访条例》及全国信访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集中化解信访积案、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等工作重点,进一步做好信访工作,解决好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努力实现平安和谐开发区。

二、目标任务

全年信访工作实现“一控制、两下降”目标任务。信访总量较2010年相比有所下降,下降2―3个百分点,去市集体信访批次较2010年有所下降,全力稳控赴省进京上访,争取不出现赴省进京集体上访。中、省、市信访案件的办结率达到100%,一般信访问题的查处率达95%以上。

三、工作重点

围绕5个更加的要求推进工作落实:一是更加深入地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研究落实举措办法;二是更加有效地推动“事要解决”,提高初次接访工作质量,加强政策性研

1 究,全力突破信访工作难点难题;三是更加主动地探索体制机制创新,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拓宽工作思路,促进整体工作水平提高;四是更加突出地强化责任,对每一项重点工作都要研究制定具体落实措施,并确定责任部门、责任领导和责任人,重点突出全国两会、党代会及国庆、春节等敏感时期的控访工作;五是继续加强信访干部自身能力素质培养,培养锻造一支政治坚定、办事公道、作风优良、群众工作经验丰富、能接访、能办访、能结案的信访干部队伍。

四、工作措施

1.强化宣传。进一步加大《信访条例》宣传贯彻力度。重点要体现“两个规范”,既规范信访人的信访行为,又规范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在接访和办理案件的同时,宣传好条例,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自觉维护信访秩序。加大对无理缠访、闹访等非法信访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和谐有序的信访秩序。

2.落实制度。落实领导接访、领导包案、基层信访信息排查报送、中心轮留坐班接访等制度。重点突出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确保排查化解常态化、经常化,做到社区旬排查、中心月排查、条线季排查,切实做到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3.规范秩序。接访工作从接待、转交、办理、督查、归档等五个环节建立规范严密的操作程序,要做到访必接、接必办、办必果。力争2011年实现信访工作的全面电子化,以提高办访效率。要通过法制教育、分片到村居、公开接访、

2 联合接访、排查包案、预测防范和制裁违规访等活动来规范上访秩序。

4.强化联动。确保重点信访矛盾纠纷处置例会制度经常化,发挥维稳中心、派出所、社区民调主任、专职调解员、相关涉及部门及领导多位参与的联动作用,发挥联席会议集中处理信访突出事项、群体事件和紧急调度、专项整治、联合办案、合力维稳等作用,确保形成整体合力。

5.落实预案。进一步探索完善特护期维稳机制,落实应急预案,强化基层化解、途中信息、现场警戒,力争把非正常上访人员控制在基层,劝返于途中,减少赴省进京和可能影响重大会议、活动的上访人员,着重解决好特护期力度不够、信息不灵、效果不佳的问题。

6.责任督查。完善督查和考核机制并严肃追责,签订信访工作目标责任书,把信访工作列入村(社区)年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包保责任制,认真地处理好群众反映的问题,对因工作失误造成群众集体越级上访的,对因劝返处置工作不及时、不到位引发严重性事件的,对因劝返稳控不力造成上访人员滞留重要场所等情况,严格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

7.加强督办。加大信访工作督查督办力度,对上级交办案件和转送信访事项,第一时间提交领导批示,第一时间分流办理,在规定时间督办、回复、归档。

8.注重调研。强化信访调研和参与决策的职能,以会议、个别交流、下访等形式深入探讨热点、难点、焦点问题, 3 站在全局的高度提出切实可操作的解决方案。2011年将在农民工工资保障、房产市场规范管理、涉法涉诉问题、土地征用问题、拆迁安置补偿问题、上访“老户”化解问题等方面选定课题开展调研,力争形成1-2个有指导价值的信访课题成果。

第二篇:2014年开发区教研室工作思路

开发区教研室2014年工作思路

一、 工作目标:

认真领会并贯彻党在“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教育改革的精神,落实省、市、区教育工作要求,切实履行教研工作的“研究、指导、服务”职能,努力促进全区教学、教研工作健康和谐发展。在以后的工作中以教师发展为基石,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学校内涵发展为追求,努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不断强化教育科研,努力开创我区教育教学新局面。

二、 工作思路:

1.加强视导工作,抓好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行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推动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2.抓好教师培训,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配合组织实施好中小学教师“国培、区培计划”和中小学教师业务培训,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和师德修养同步提高。

3.继续抓好“高效课堂”改革工作,探索课堂教学高效策略,构建具有各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做好学生学业减负工作,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抓以校本教研为平台的教科研活动,努力做好第二课堂开辟工作,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

5.抓科研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继续完善提高我区小课题研究水平,重点突破省市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工作。

6.积极开展学科竞赛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不断提高学生实

践创新能力和兴趣,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7.抓教研室和科研网络建设。坚持教研为教学服务,为基层教师服务,教研重心下移,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富有实效的教科研活动,为基层学校提供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诊断服务,统筹、协调、组织和指导教育教学。

8.抓好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教学设备仪器、图书的管理,提高利用率和效率,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利用。

三、工作措施 :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督导,规范学校教学行为。以促进学校文化内涵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督导检查,确保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健全集体备课制度,加强对备课、上课、辅导、批改、考试等教学环节过程性的督查和管理。要抓好教研组、备课组活动,促进活动内容和方法的更新,促进活动正常、有序、有效。要加强对薄弱初中、小学的扶持,加强对薄弱学科的指导,促进全区教育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

2.加强教研队伍建设,提高教研水平。

(1)加强教研员队伍自身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加强教研员学习与培训,深入研究各学科课程标准,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做到心中有数,指导到位;使教研员真正成为新课改和教学理论的研究者,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与课改同行,与教师一起成长。

(2)充分发挥“区-教学片区-学校-教研组”多位一体的教

育科研网络功能。抓好教研室自身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科学整合、利用优质资源,加强学校之间教科研互动,促进不同层次学校教科研工作均衡发展。 通过“开放日”、“送教下乡下校”和“基本功比赛”等形式多种的教研活动,促进全区教研联动,促进全区教研工作的均衡发展。

3.认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督导各校要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指导学校改革丰富第二课堂的内容形式,通过比赛、论坛、展览、开放日等活动来促进第二课堂内涵的提高。

4.推进“高效课堂”验收工作,积极探索“高效教学”课堂教学形式。以课程改革为平台,用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指导教学活动,借鉴各地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先进经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是认真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积极引导教师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新模式,提高课堂有效教学效率;二是开展形式丰富的教学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中心,推出“高效课堂”为主题的展示和交流活动,进行区、校两级的示范课、公开课、研究课活动;继续开展“教学质量月”、开放周、教学技能比赛和优质课评比活动;继续开展教学论文、教案、课件、上课、实验技能等评比活动。继续组织好“三课”——中老年教师和优秀教师的示范课,课题、专题研究的实验课或研讨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积极引导、鼓励学校和教师进行教改实验,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子。

5.抓好师资队伍的专业发展。

要进一步抓好中小学分管教学领导、学科带头人和中小学骨干教

师及学科教师的培训,抓好新课改的培训。首先,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快我区骨干教师群体的形成。一是通过培训班培养中小学骨干教师;二是通过培养评选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活动,拓展骨干教师的培训和成长途径;三是组织送教下乡或举行教学观摩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四是选派优秀教师参加省、市优质课评比或基本功竞赛。其次,加大对新教师、青年教师的业务培训力度,促进他们业务素质的迅速提高。

6.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

继续开展区级小课题实验研究的指导检查,使其能规范、有序地开展实验研究,着力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形成科研工作成果的积淀。要求各校要健全教学研究激励和保障机制,支持教师参加各科科研活动,积极参与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指导上柳源小学的《农村小学国学经典阅读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相融合的研究》的进行将作为明年的课题研究工作重点之一。

7.强化教学质量监测,抓好减负增效工作。

①小学、初中:教学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探索减负增效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②高中:以高考的备考带动高

一、高二年级的教学,通过抓会考来抓实基础,抓会考来促高考。要抓好高中学科竞赛辅导,以竞赛辅导促优生培养。抓好个性化的辅导(体艺生),重视自主招生考试工作。

2013年12月6日

第三篇:开发区下半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思路

一、继续抓好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创新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主题教育形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筑牢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遵纪守法、拒腐防变的思想堤防。以高度纯洁的党性,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二、深入推进创建作风建设模范区活动及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深入整改在前期收集到的问题和建议,并总结提高,建立长效机制。

三、认真落实现有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工作。认真抓好领导干部执行“五个不许”、《五条禁令》、“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督促检查工作;重点检查并查处贪污、贿赂、赌博等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进一步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坚决查办各类违纪案件,重点查办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特别是违反政治纪律的案件和违反经济纪律的案件。着重查办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尤其是发生在征地拆迁、安商服务、项目建设、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失职渎职案件。

五、继续开展好“三送”工作及“创先争优”活动。密切联系群众,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的的实际困难,形成良好的干群关系。

六、围绕园区中心工作,强化服务意识,做好项目建设的服务保障工作。做到主动融入、积极融入、全面融入各项目建设中。加强在建项目跟踪服务力度,监督、提高审批办事效率。

第四篇:扶贫开发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201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扶贫开发办的大力支持下,我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发3号文件精神,围绕全县推进“四件大事”和实施“四大战略”的目标要求,以整村脱贫连片开发为重心,以整村推进、产业扶贫、扶贫培训和易地扶贫等主要手段,进一步改善贫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2010年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坚持整村推进扶贫方式,加快贫困村整村脱贫步伐。全县扶贫开发坚持整村推进工作思路,新启动和继续实施39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把整村脱贫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做好规划编制,积极整合资源,启动了17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工作。一是继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共利用财政扶贫资金实施道路和桥梁建设项目82个,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305公里,新建公路桥和便民桥6座;实施农村人畜饮水工程项目22个,解决了1万人饮水困难问题。二是积极培育助农增收的扶贫产业,利用财政扶贫资金重点扶持油茶、烤烟、养殖业、林果业等特色产业,并尽可能地覆盖广大贫困人口。累计扶持新建油茶基地XX亩;实施50个贫困村卧式烤房建设,稳定发展烤烟基地2.5万亩;发展林果基地1.16万亩;结合各地实际,启动新建产业扶贫示范片32处9400亩。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到3307元,比2010年增加529元,增长幅度达19%。全年可望减少农村建卡贫困人口1万人。三是探索建立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缓解贫困人口缺乏产业发展资金的困难。通过竞争获得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试点资格的天馆乡魏市村、毛坝乡天苍村、偏北乡汆鸭村、楠木乡红庄村等4个村分别建立了贫困村互助社并实现正常运转,项目初见成效;新启动了4个中央试点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通过实施整村推进和整村脱贫工程,贫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持续改善,贫困落后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变。

(二)加大圆梁山片区开发力度,打造扶贫试点示范工程。坚持把圆梁片区扶贫综合开发作为全县扶贫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加大了资金整合和投入力度,至片区开发启动以来,已累计整合投入各类资金3.8亿元,实施片区开发项目85个,对该片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社会事业等进行综合整治,该片区扶贫综合开发取得明显成效。一是交通条件全面改善,总长82公里、贯穿整个圆梁山片区的酉牡公路已经全线建成通车;启动新建涂市-腴地通畅公路建设14公里,开工新建村级公路6条70公里,通组公路45公里;扎实做好新启动建设6条83公里村级公路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目前,该片区正在逐步形成以酉牡公路为主线,以农村通达公路、通组公路为支线的片区交通网络。二是饮水困难得到缓解。水利、扶贫、烟草等部门加强配合,通过先后实施的4个乡镇的集镇饮水工程、部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及烟水配套工程,累计建成饮水工程35处,解决了该片区2.1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其中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三是农田水利建设取得新的成绩。扶贫、水利部门分别投入资金,累计新建和整治堰渠15公里,整治泄洪洞4个,可直接恢复农田1000多亩,改善5000多亩基本农田的灌溉和防洪条件,完成土地整治1100亩。四是农村电网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户户通电。五是扶贫产业不断壮大。新建中药材种植面积5000亩,蔬菜基地3000亩,优质茶叶基地XX亩,五倍子基地XX亩,葛根基地4000亩,黑山羊扩繁场1个;建成速丰林2.3万亩,实施农田林网造林2.14万亩,实施退耕还林、天保工程封山育林2.5万亩,改造油茶1000亩;该片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蓬勃发展,已累计建成生漆、油茶、五倍子、茶叶、生猪、山羊、食用菌等专业合作社13个,农业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通过实施产业扶贫,2010年该片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比XX年的1891元增加1109元,增幅达58%左右,预计可达到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的90%左右。

(三)深入开展扶贫培训,不断提升贫困人口整体素质。大力实施“雨露计划”,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扶贫干部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实现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一是劳动力转移培训取得新的成绩。全年共计组织实施培训贫困劳动力2943人,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劳动力转移培训目标任务。其中,组织266名贫困劳动力接受半年期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并实现转移就业210人,转移就业率80%;组织贫困农民子女接受中职教育1927名;在龚滩、后溪等镇举办创业培训,已培训和转移劳动力750人,其中导游30人,酒店服务与管理720人。二是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深入推进。坚持“突出特色,按需施训”的原则,开展种植业、林果业、养殖业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8期,培训各类技术人员和农民4000人次,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养和自我发展能力。三是基层干部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扎实开展。共计实施扶贫干部政策业务培训14期,培训县、乡、村三级干部395人次,各级干部政策水平明显提高,带领贫困农民脱贫致富能力显著增强。

(四)大力实施生态和扶贫移民,加快改善环境恶劣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自力更生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原则,以推动农村城镇化和农村贫困人口城镇化为目标,以集中安置为主要形式,继续对居住地十分偏僻、生存和发展环境极其恶劣、基础条件改善成本较高的村组,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根据群众的意愿,实施整体搬迁,并按照5000元/人的标准予以补助。全年共完成生态和扶贫移民3230人,其中:利用生态移民资金完成生态移民1200人,利用易地扶贫试点中央预算资金完成扶贫移民1530人,利用财政扶贫资金完成扶贫移民500人。

(五)切实抓好世行项目组织实施,探索创新扶贫开发新模式。针对9个世行项目村,认真研究、制定世行项目工作方案,扎实开展先导工程实施工作。认真抓了世行项目机构能力建设,积极开展项目村机构人员、乡镇扶贫专干、分管领导、扶贫接力志愿者、社区协助员及县项目办工作人员的项目理念和业务培训工作,为项目实施打下坚实基础;深入开展社区自主决策发展项目理念的宣传发动工作,全面调动了广大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了项目理念的知晓率;充分尊重项目村群众的主体性,完全按照民意产生村级项目机构,普通农户参与项目管理积极性空前高涨,为项目成功实施的提供保障;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全面完善项目投资框架,保障配套资金落实,加强先导工程资金管理和使用,确保资金使用成效。(六)努力构建开放扶贫格局,有效增强扶贫开发合力。一是狠抓了招商引资工作。坚持按照开放式扶贫的思路,牢固树立招商引资推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招商引资的观念,积极引进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我县扶贫支柱产业建设。全年外出招商14次22人次,与30余家企业洽谈,达成意向协议3个,成功引进台资企业重庆萃安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投资5000万元,以公司自建核心基地和加工厂带动农户参与的方式,在圆梁山片区发展葛根4000亩,今年已到位资金1800万元;引进四川华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到我县发展喜树产业,协议投资3亿元。切实加强后续跟踪和服务工作,配合2010年引进企业的做好项目续建和增加投资工作。二是狠抓了社会扶贫工作。充分利用市政府办公厅扶贫集团对口帮扶酉阳的优势条件,主动出击,加强联络协调,积极争取市级扶贫集团各成员单位对酉阳的对口帮扶。市政府办公厅多次召开对口帮扶酉阳工作专题会议,明确了以整村脱贫为帮扶工作重点,按照“5+3”的帮扶模式,按每个村不少于100万元的帮扶资金,对我县8个贫困进行重点帮扶,同时各成员单位利用自身条件,积极为酉阳争取资金、政策和培养人才,助推酉阳经济社会发展。致公党中央、香港道德会、中国扶贫基金会等单位也继续支持我县扶贫事业,为我县捐资赠物,支持我县贫困农村地区各项发展事业。

(七)加强扶贫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把加强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作为提高扶贫开发成效的主要手段,严格项目审批程序,全面推行贫困村项目参与式规划,严格执行扶贫资金“三专”管理制、扶贫资金报账制、扶贫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扶贫项目竣工验收制度,全面实行县、乡、村三级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县扶贫开办联合县纠风办、财政局、发改委、民宗局等部门,对全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进行全面检查清理和自查自纠,切实加强扶贫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2010年工作思路和措施

(一)基本思路。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个目标(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一个加大(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和两个提高(逐步提高扶贫标准,提高扶贫开发水平)的新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四件大事”、“四大战略”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扶贫开发与救助相结合,坚持“收缩转移、集中发展”的战略,按照“划分区域,分类扶持”的原则,牢固树立“大扶贫”观念,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狠抓落实,集中人、财、物力解决和巩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扶持低收入人口增加收入,缩小发展差距,缓解相对贫困,促进社会和谐。加快扶贫开发步伐,提高扶贫开发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全年力争减少贫困人口10000人,完成扶贫移民600人,解决贫困人口饮水1.2万人,修建和改造乡村公路300公里,完成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5000人。

(三)工作重点

围绕各项目标任务,加大扶贫力度,提高开发水平,抓好七项工作。

一是完成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任务,扎实抓好整村脱贫。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关于“三个确保”的要求,按照“十一五”扶贫开发规划,力争在2010年对全县136个贫困村完成整村推进。按照市上统一安排部署,继续抓好17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工作,新启动实施12个贫困村整村脱贫。继续把产业扶贫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整村推进、整村脱贫工作的重点内容,认真做好贫困村互助资金资金试点工作和世行项目启动工作,力争通过多管齐下,加快改变贫困农村落后面貌。

二是深入推进连片开发,探索提高扶贫开发水平的新路子。继续抓好圆梁山片区综合扶贫开发,确保在2010年底前完成《圆梁山片区扶贫开发总体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做好扶贫开发试点示范。加强调查研究和规划工作,力争新启动1个片区扶贫开发。

三是认真组织扶贫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充分利用“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培训资源,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扶贫干部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积极向上争取创业培训资金,切实搞好农民工创业培训工作,提升贫困人口整体素质。

四是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原则,加快推进扶贫移民。继续对居住地十分偏僻、生存和发展环境极其恶劣,基础条件改善极为困难的贫困村组,实施整体搬迁;配合扶贫移民工作,积极发展增收产业或实施扶贫培训,帮助移民对象搞好自主创业,确保实现易地扶贫“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五是加大项目包装和推介,着力抓好招商引资。扎实做好项目储备工作,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做好已审批项目的跟踪落实。坚持按照开放式扶贫的思路,牢固树立招商引资推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招商引资的观念,积极引进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我县扶贫支柱产业建设。进一步搞好服务,全力做好已引进企业续建及投产工作。

六是加强扶贫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把加强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作为提高扶贫开发成效的主要手段,严格项目审批程序,全面推行贫困村项目参与式规划,严格执行扶贫资金“三专”管理制、扶贫资金报账制、扶贫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扶贫项目竣工验收制度,全面实行县、乡、村三级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县扶贫开办联合县纠风办、财政局、发改委、民宗局等部门,对全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进行全面检查清理和自查自纠,切实加强扶贫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七是加强资源整合,提高扶贫开发的整体效益。以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以贫困村整村推进、整村脱贫为平台,以扶贫资金为“粘合剂”,建立各种扶贫投入的联动机制,将各种资源有效引到贫困农村地区,更好地发挥不同渠道资金的综合效益。积极向市办公厅扶贫集团和市扶贫办争取扶贫资金,加大帮扶力度,增强扶贫开发合力。

第五篇:2015年扶贫开发工作思路

扶贫开发处

2015年,我市将进入全面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规划的第三年,初定指标为: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为力争到2017年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低收入农户(“低保”户除外)70%以上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的工作目标打下扎实基础。

2015年扶贫开发的主要工作思路是:

一、全面推进扶贫改革试验

(一)提炼总结改革创新经验

坚持边改革边总结边提炼,收集和总结提炼各类典型案例,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把关和提炼,努力把具体的改革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同时,抓住有利时机,通过信息、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讲改革、推改革、宣传改革,进一步加大我市扶贫改革的内外宣传力度。

(二)全面推进扶贫改革试验

1.制订出台《2015年扶贫改革试验工作指导意见(初定)》。 2.主要任务:

(1) 创新农民异地搬迁方式。坚持农民入迁地以县城、中心镇为主,以中心村为辅,制定农民异地搬迁规划,加强农民异地搬迁规划与其他规划之间的有效衔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建立面向县域内所有农户按迁出区域、家庭状况、搬迁方式、安臵

方式等不同情况的差异化搬迁补助机制。完善农民异地搬迁小区建设与中心镇中心村建设、“四边三化”工程、美丽乡村建设、低丘缓坡开发等相融合的机制。完善以国有土地划拨形式为主导的农民异地搬迁小区建设用地供给机制、用地空间指标调剂机制,促进小区建设项目落地。按照《关于异地搬迁购建住房和农房改造建设使用住房公积金的若干规定》(丽公积金管委„2014‟2号),积极开展农民异地搬迁购建住房和农房改造建设的公积金贷款业务。结合实际,探索组建异地搬迁小区建设的政策性投融资公司。

(2)改革宅基地使用制度。坚持“一户一宅”,逐步在县城规划范围之外开展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试点。完善宅基地复垦和退出的激励机制,建立宅基地复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用于异地搬迁小区建设的机制、相关收益主要用于异地搬迁小区建设和搬迁农户补助的机制。续建、新建农民异地搬迁小区配套建设集体物业用房,集体物业用房优先用于发展来料加工等有助于异地搬迁农民增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建立小区集体物业收益主要用于小区管理支出的机制。新建农民异地搬迁小区统筹安排一定数量的廉租房,用于安臵贫困农民。

(3)改革农村产权制度。借鉴云和县“四权六证”的创新做法,进一步明确农民的资产权利、经济身份和集体经济权益。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房屋产权登记制度,开展土地(山林)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坚持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土地用途不改变,加快土地(山林)承包经营权流转,2015年土地流转率力争达到 45%以上。积极推进土地(山林)向规模

经营集中,鼓励农户将土地(山林)承包经营权委托村集体集中流转、入股或信托,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经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革,将集体经营性资产量化到人,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确权确股不确值的新机制,确保2015年基本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革。

(4)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以农村产权交易为纽带,建立市、县、乡三级协作联动的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培育城乡一体、开放规范的农村产权流转市场,引导确权后的相关产权交易流转。逐步建立农村产权流转合同公证制度、登记备案制度、金融担保收储变现一条龙服务制度,实现网络信息化管理。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科研院所、社会团体通过产权流转,从事农业开发,参与农村建设;鼓励和支持农村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发展,提供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网络、诚信价格评估、流转信息、法律咨询等相关服务。

(5)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在产权改革到位的基础上,实行农民经济身份与社会身份的分离,逐步建立以合法稳定住所或合法稳定职业为基本条件,按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的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按照自愿原则,将搬迁至城镇的农户户口迁入城镇,户口迁移农民继续保留其在农村原有的土地山林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等集体经济权益,并同等享有在城镇的教育、卫生、就业、社保等公共服务权益。各县、市(区)选择一个基础较好的异地搬迁安臵小区进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

(6)创新社区管理方式。逐步将农民异地搬迁小区社会管

理纳入乡镇、街道社区管理体系。参照村级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异地搬迁小区的社区管理模式,落实干部待遇,探索异地搬迁社区主任直选制度。按照“同城同待遇”的原则,强化对异地搬迁社区成员的就业、教育、卫生、文化、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

(7)创新创业就业方式。健全农民在特色农业、绿色工业、来料加工业、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农村电子商务业、社区服务业等领域创业就业的扶持政策体系。着力培育生态富民绿色产业,促进低收入农户加快增收。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创新农民素质提升机制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机制,突出实用技能培训和劳务品牌培育,积极打造了“云和师傅”、“松阳茶师”、“遂昌技工”、“缙云烧饼”等劳务品牌。完善农民能人“走出去”创业的服务机制,促进更多农民“走出去”发展特色农业、经商办厂。构建能人带动下农民合作创业的机制,鼓励农村能人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劳务合作社,引导更多农民参股入社,促进普通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就近扩大创业就业。构建农业主导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机制,完善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的激励机制和科技特派员带动农民合作创业的机制。 (8)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完善城乡产权制度,实施还权赋能,赋予农民真正的财产权、金融权,加快形成城乡自由流动的要素配臵体系,为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引导有条件的乡村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及联合社开展信用合作。扩大低收入农户集中村资金互助会试点,有条件的县(市、区)要积极组建资金互助会联合会,并建立资金余缺调剂和安全监管机制,同时建立资金互助会风险基金,完善风险防范机制。继续推进林权、农房、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三权”

抵押贷款保质扩面增量。引导各金融机构加大金融产品创新,进一步拓展贷款抵(质)押物范围,鼓励推出以茶园、石雕、小水电股权、农副产品仓单、农民工创业扶持等形式多样的特色贷款。全面推进财政出资、行业协会组建、商业性运作、村级担保基金等四个层次的农村担保体系建设,重点推进财政性出资与村级担保组织建设。加大三农政策性保险扶持力度,扩大公众责任险覆盖面,不断创新食用菌保险等特色险种,努力发挥保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扩大农户信用评级覆盖面,发展农户小额信贷、扶贫小额信贷,发放“丰收爱心卡”。

(9)完善“三位一体”扶贫体制。完善“因村制宜、因人制宜,分级负责、分类帮扶,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帮扶机制,健全“一村一计一单位”、“一户一策一干部”、“百家企业(华侨)扶百村”等单位结对、干部结对、村企结对、户户结对等帮扶措施。列入省级“山海协作”试点的莲都区、龙泉市、遂昌县、松阳县要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和共建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已到位项目加快投产。按照“营造社会扶贫人人皆愿为的良好环境条件、创造社会扶贫人人皆可为的参与理念、建立社会扶贫人人皆能为的有效参与机制和方式”的工作要求,实施企业联农、丽商回归、华侨回流、农民工回乡等工程。加大教育扶贫力度,特别是高中段、大学段的教育扶贫,绝不能让贫困代代相传。完善对低收入农户的助学、助困、助医、助业机制。充分发挥扶贫基金会、慈善基金会、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社会组织、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设立公益基金,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事业。

二、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帮扶

产业帮扶是实现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一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特别是扶贫企业到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发展原料生产基地,扩大特色产业基地对低收入农户的覆盖面,引导有增收意愿和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项目,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二是大力做强来料加工业。加强政策扶持、信息对接和服务引导工作,大力支持来料加工经纪人将业务扩散到所有具备发展生产条件的低收入集中村和农民异地搬迁安臵小区(点),并积极鼓励发展来料加工业与发展村集体物业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一批来料加工重点专业村(基地),促进来料加工业转型升级,实现企业、经纪人、村集体和低收入农户的“四方共赢”。三是大力提升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按照“扩面、增效、规范、提升”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吃、住、行、游、娱、购”六大要素,做大农家乐的市场、做强农家乐的龙头、做精农家乐的项目,打造农家乐综合体、农家乐特色村,带动更多的低收入农户实现就地转产转业、就地增收。四是进一步强化金融扶贫功能。进一步完善扶贫小额信贷办法,对低收入农户发展生产的项目,优先给予小额信贷支持,对符合条件的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要给予信贷支持。按照省扶贫办的部署,做好“丰收爱心卡”的发放和相关功能开发工作。继续扩大村级资金互助组织试点范围,积极探索村级资金互助组织新模式,完善运作机制和监管体系,提高财政扶贫资金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益。

三、继续实施农民异地搬迁工程

按照集聚发展的要求,继续把县城、中心镇、中心村作为主要迁入地,与中心镇、中心村培育、旧村改造有机结合,积极引导高山远山、重点水库库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困难群众有序搬迁。加快农民异地搬迁后续发展体制机制创新,重点是异地搬迁安臵小区的社区化管理工作创新。优化异地搬迁农民的就业创业增收环境,进一步激发农民主体作用,促进搬迁农民增收致富。持续推进农民异地搬迁安臵点的“美丽新家园”建设,努力把农民异地搬迁安臵点建设成为异地搬迁农民的美丽幸福新家园。推动农民异地转移工作持续发展。年全市完成农民异地转移搬迁初定1.5万人,其中整村搬迁占30%以上。

四、不断增强低收入群众增收能力

以增强低收入群众增收致富的本领为目标,结合市场需求和低收入群众自身需要,大力提高培训实效,全面提升低收入群众创业就业水平。一是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在开展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双证式”培训的基础上,开展产业结合紧密、目标市场定位准确,有层次、有梯度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二是落实好就业援助政策。加强低收入家庭劳动力就业培训,对低收入家庭劳动力实行全额补助。积极鼓励工商企业吸纳低收入家庭劳动力就业。加大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的扶持力度,开发农村公益性就业岗位,帮助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解决城乡“零就业家庭”问题。三是加快建设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为低收入农户和异地搬迁农民实现非农就

业提供强有力支持。

五、持续强化扶贫工作合力

一方面强化职能扶贫。推动职能部门在政策制定、资金安排和项目落实上,进一步向推低收入农户和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倾斜安排。进一步巩固发展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成果,强化动态管理,确保实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继续坚持和完善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全力帮助低收入农户实现增收。按照省里的安排部署,推进新一轮特扶项目建设,尽快建成一批能增加农民收入、提升民生水平、增强内生功能的项目,带动更多低收入农户增收。另一方面强化社会扶贫。大力推进以结对帮扶为主要形式的社会扶贫,进一步健全领导联系、部门结对、企业参与的帮扶机制,推动各参扶部门和单位认真落实各项帮扶措施,提高结对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充分发挥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的作用,进一步动员民营企业、爱心人士积极参与扶贫事业发展。

上一篇:科技查新合同样式下一篇:客户服务体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