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作品中的人声辨析

2022-09-11

一部影视作品中的声音可以分为人声、音响、音乐三大部分。[1]而其中的“人声”通常也被称为“语音”, 又可以分为“非语义性语音”和“语义性语音”。“非语义性语音”是指的由人发出的不具有明确意义的声音, 比如咳嗽声、哭泣声等, 而“语义性语音”则是具有明确意义的声音[2], 通俗来说, 就是由人说出的话语。

在影视作品中, 语义性语音主要体现为对白、旁白、独白三种形式。本文将对这三种人声形式的区别进行辨别与分析。

一、定义

(一) 对白

对白是指的影视作品中角色之间的语言交流, 是所有人声语音中运用最多的一种形式。体现人物个性、交代人物背景关系、表达人物情感、推动剧情发展都可以用对白来实现。

(二) 独白

独白是指影视作品中的角色以画外音形式呈现的一种对其内心活动的自我表述。

由于影视艺术本身的特点, 其更擅长表现可视可听的信息, 但对于人内心的所思所想却难于表现。而独白以语言的形式, 让角色在画外说出自己的内心活动, 正弥补了影视艺术的缺憾。独白可以表现角色内心活动, 但并不能因为独白的这种作用而滥用独白。因为独白实际上是一种文学手段, 对独白的使用实际上体现的也是一种文字性的思维方式, 这种手段虽然能完成叙事, 但是却让观众无法感受影视艺术独有的形式特点所带来的韵味和美感。

比如在徐静蕾导演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女主角与情人到戏院看戏, 却看到自己一直爱着的男主角与其他女人在其他包厢亲昵看戏。女主角看似平静, 但随着戏曲的进行, 她越来越无法忍受, 最后心绪难平, 只能借口头疼中途离去。对于女主角的情绪变化, 导演是用的渐次收紧的景别设计, 再配合戏院现场越来越密集的锣鼓声来表现。如果此处出一段女主角的独白, 来向观众清楚表明自己此刻是多么的心酸, 那么这种情感表达就过于满溢, 没有留给观众任何体味的空间。

所以在优秀的影视作品中对独白的运用都比较审慎, 通常都需要符合导演的整体艺术构思, 体现出某种风格性。

(三) 旁白

旁白的呈现形式也是画外音, 它可以对影片的故事情节、人物心理加以叙述、抒情或议论。但同独白相似, 旁白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学手段, 对旁白的使用实际上体现的也是一种文字性的思维方式, 所以虽然旁白可以传递丰富的信息, 但一部影视作品的叙事、抒情或议论如果过于依赖旁白, 会令影视艺术的视听手段成为文学艺术的附庸。

二、辨别与分析

在语义性语音的三种形式中, 最容易混淆的是旁白与独白, 所以本文对人声的辨别主要存在于旁白与独白之间。虽然旁白与独白极为相似, 但二者其实在以下方面都存在区别:

(一) 叙事时空

独白的叙述者是在剧情进行中的当下时空内用语言表述自己当时的想法、情绪。

比如在第8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鸟人》 (Birdman) 中穿插了一些主人公的独白。一开场就是主人公在等戏间隙的一段冥想, 画面表现主人公漂浮在空中, 画外音则显示了他在剧情当下叙事时空内的心境:

这些散乱的话语显然都是角色在剧情当下时空内断断续续的思绪。

但旁白的叙述者通常是在剧情发生的当下时空之外, 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情绪。

比如韩国导演朴赞郁的电影《亲切的金子》 (친절한금자씨) 中一直有一个苍老的女声旁白穿插其中, 而这个女声的叙述者其实是剧情中出现的女主角的女儿, 在剧情中她只是个十多岁的女孩, 而她作为叙述者所在的时空却在剧情发生多年之后了。

即使叙述者是剧情中的主人公, 当他/她的叙述跳出了剧情发生的当下情境时, 他/她的道白也是作为旁白存在。

比如费穆导演的名作《小城之春》中, 女主角一直在不断地表述自己在剧情发生时的状态。比如全片开场部分有一个片段中, 镜头的画面内容是女主角买完菜回家后, 穿过破败的院子, 准备把买来的药交给丈夫, 不想却被正在院子里的丈夫叫住了。而旁白的内容是:

“然后把买来的药带进来, 预备交给礼言。也许见了面, 不说一句话就分开了”

此时, 画外传来丈夫叫女主角的对白:“玉纹”。然后, 又插入了一句女主角的旁白:

“他叫我了”

从这几句旁白, 我们可以轻易看出女主角虽然是在叙述剧情发生时的人物动作和人物心态, 但作为叙述者, 她却是超脱的, 仿佛是在现在的时空讲述过去时空的故事。

(二) 叙述者

从叙述者来看, 独白的叙述者都是由剧情中的角色来承担, 而且这个角色还通常都是主人公。这种对叙述者的安排与独白内容的性质有关。独白的内容都是角色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语言表述, 而观众通常由于情感代入的关系, 会更加关注主人公的情绪与剧情发展。

而旁白的叙述者则灵活很多, 可以是主人公, 也可以不是主人公, 甚至还可以不是剧情中的角色, 具体说来, 常见以下几种情况:

1. 主人公旁白, 如前述《小城之春》中的旁白就是主人公旁白。

2. 其他角色旁白。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水形物语》 (The Shape of Water) 在开场时有一段旁白:

“关于她的故事, 如果要讲的话, 我要怎么说呢。我在想,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呢?似乎发生在很久以前了, 那位王子当政的最后一段时日。我们还是先来讲讲那个地方吧, 那是一座小城, 靠近海岸, 与世隔绝。还能给你讲点什么呢, 要么给你讲讲她的故事吧?公主无法说话。或许我该提醒你, 这些故事是真实的, 这是一个悲欢离合的故事。还有那个, 试图摧毁一切的恶魔”[4]

这段旁边的叙述者是剧情中女主角的画家朋友。这位叙述者在影片结束时还有一段旁白, 这开场和结束时的旁白让这部电影的剧情有了一种“讲故事”的童话色彩。

3. 与剧情有关联、但非剧情中角色的旁白。比如电影《红高粱》中的旁白就属于这样的情况。

电影《红高粱》中的旁白叙述者为剧情中男女主角的孙子, 但男女主角的儿子在剧情中都还是小孩, 所以旁白叙述者并不少剧情中的角色, 但却与剧情有关联。

4. 非剧情中角色, 且与剧情也无关联的叙述者旁白。这一类叙述者是完全独立于剧情之外的第三者, 比如电影《新龙门客栈》开场的旁白:

“明朝景泰年间, 宦官专权, 在京城设立十二监、十三库、四司、八局和二十四衙门, 权倾朝野。其中以负责情报监察部门的东厂最为嚣张跋扈……。”

这段旁白的叙述者与剧情没有任何关系, 其叙述只是为了介绍故事背景。这种形式的旁白在非叙事形式的作品 (即纪实作品) 之中比较常见, 在纪实作品中, 这种旁白一般被称为“解说词”。

(三) 情感色彩

独白表现的是主人公在剧情发生当下时空的心理活动, 体现的情感色彩是非常主观的。而旁白却可以是任何一个叙述者跳出叙事情境, 在不同时空下对剧情的交代和评价。即使是剧情的主人公的叙述, 也因为其超脱了剧情当下叙事时空, 而带有更客观的色彩。如同前述举例的电影《小城之春》中女主角的旁白。

这部电影中的旁白的内容有不少与观众看到的镜头画面呈现的内容是重合的。比如众人劝得女主角与大家一起出门走走, 于是四个人漫无目的的在城墙上漫步, 女主角一个人落在后面, 这时插入了女主角的旁白:

“四个人没有目的地乱跑。我们走上了城墙, 我走在后头。”

这样的旁白不断提醒观众, 观众眼前看到的画面都是事过境迁后女主角的讲述, 从而让观众在观看时不能完全投入情感, 营造出一种更客观的情感色彩。

(四) 作用

从作用来看, 独白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展现角色的内心活动的, 所以有时候独白又被叫做“内心独白”。但旁白的作用就丰富很多, 同一部作品中出现在不同时段的旁白也可能有不同作用。常见的旁白用法有以下几种:

1. 介绍剧情, 省略不必要的叙事过程的展现

前述电影《新龙门客栈》开场的旁白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此外其他的叙述者的旁白也可能会有介绍剧情的作用。

电影《红高粱》当中的旁白基本上都起到了省略展现不必要的叙事过程的作用。比如在男主角被扔到空酒缸里, 秃三炮出现了之后, 插入了一段旁白, 这段旁白之后的剧情是女主角被赎了回来。而这段旁白的内容为:

“我爷爷在缸里一躺就是三天, 秃三炮绑走了我奶奶, 当时就撂下话来, 说是得马上拿钱去赎人, 要是拿不出钱, 就得到青纱桥上抬死人。”

很显然, 这段旁白既省略了这段剧情的呈现, 又连接了前后的剧情。

2. 转换时空

影视作品中一旦时间和空间的转换处理不好, 就会影响视听感受的连贯性, 观众会感觉跳跃, 很多导演都会想尽办法来保持时空转换时的连贯性。使用旁白来进行时空转换是一种保持连贯性的有效手段。

张艾嘉导演电影《心动》叙述了一个女导演筹备一部讲爱情故事的电影的过程。随着剧情的展开, 观众会发现, 女导演筹备的这个剧本实际上是她自己的故事。所以这部电影的时空很跳跃, 现实时空和回忆时空不断交替出现, 而使用女导演这个角色的旁白就在一些段落里顺利的保证了现实时空和回忆时空转换时的连贯性。

比如在影片一开场, 女主角与朋友在酒吧里看乐队演出, 当男主角上台时, 女主角专注的看着他, 同时出现了女主角的一句旁白:

“我记得他说过, 他以前就见过我”

这句旁白结束后, 就切入了女主角回忆中与男主角第一次见面的场景。这句旁白让这一次时空转换有了依据, 观众也不会觉得突兀。

3. 提供不同视点

观众在观看电影时, 通常会认同主角, 使用主角在剧情当下时空的视点以及价值观去看待剧情中的人和事, 站在主角的立场去投射自己的情感。

但有时候导演会希望观众能有更多的思考或更复杂矛盾的情绪, 那么提供给观众一个主角之外的视点去看待剧情的发展, 就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手段, 而旁白就可以为观众提供不同的视点。

陈可辛导演电影《投名状》根据清末奇案“刺马案”改编。刺马案的真相扑朔迷离, 关于真相有诸多传说。

这部电影的剧本在这些关于真相的传说中选择了几种, 再经过加工改编, 形成了自己的观点:男主角的死, 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而造成的。

男主角为了实现利国利民的远大抱负, 手段冷酷无情, 因此与自己结拜的二弟多次发生矛盾, 最后仍然还是为了自己的远大抱负, 不得已除掉了二弟。但同时复杂的政治斗争阻止男主角走得更远, 男主角最后死于政治对手的暗杀。

但为了体现男主角不被人理解的境况, 同时也为了使改编符合“刺马案”的最基本事实, 导演设置了另一个视点, 即与男主角结拜的三弟的视点, 并且用三弟这个角色的旁白来呈现其视点。在三弟看来, 男主角的不断进取并不是因为其远大抱负, 而是为了个人利益, 其杀掉二弟也不是出于更高的抱负, 而是情杀, 原因是男主角与二弟的妻子有染。所以最后三弟在男主角的政治对手进行暗杀的同时, 也向男主角下手并成功。

三弟这个角色的旁白几乎出现在了男主角与其二弟关系的每一次冲突和转折中。男主角要把犯事的兵就地正法。二弟出来阻挠, 男主角义正辞严的讲出了“不被人欺, 也不能放纵手下欺负百姓”的理由, 之后二弟被其说服。这时插入了一段三弟的旁白:

“那一刻, 我们都被感动了。后来发生的一切我才知道, 他骗我们!那一天, 只是他野心的开始!”

这样的旁白给了观众男主角之外的视点, 观众在观看中不断将这个视点与男主角的视点进行对比, 由此产生更复杂的情绪, 从而获得了对人性的更深认识。

如前所述, 本文对影视作品中人声的辨析, 梳理了影视作品中不同类型人声的区别与常见的作用, 对于初学者而言, 这些归纳可以帮助他们在学习时找到捷径。

摘要:影视作品中的人声类型虽然只有对白、独白、旁白这三种, 但其与镜头画面配合, 却可以产生众多的变化, 传递丰富的信息。鉴于此, 本文在定义三种人声类型的基础上, 对容易混淆的“独白”与“旁白”类型, 从叙事时空、叙述者、情感色彩和作用四个方面进行了辨别与分析, 以帮助初学者迅速掌握要领。

关键词:人声,对白,独白,旁白

注释

1[1]邵清风等.视听语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

2[2]彭纲.视听语言与设计:Audio-visual language&design[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3[3]原文为How did we end up here? This place is horrible. Smells lilke balls. We don’t belong in this shithole.

4[4]原文为If I spoke about it, if I did, what would I tell you? I wonder, would I tell you about the time? It happened a long time ago. It seems... In the last days of a fair Prince’s reign. Or would I tell you about the place? A small city near the coast, but far from everything else. Or, I don’t know. Would I tell you about her? The princess without voice, or perhaps I would just warn you about the truth of these facts and the tale of love and loss and the monster that tried to destroy it all.

上一篇:试论明代重典治吏下一篇:初中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的培养——以川教版八年级上册《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