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

2023-04-06

第一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

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

摘要: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是21世纪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通知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评价方式的与众不同,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对创设积极互动的课堂情境,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信息技术课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等方面与其它学科相比,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它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并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受传统教学评价的影响,目前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评价,多数还没有摆脱传统教学评价方式的束缚,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当说是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一个弊端。因此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学科如何开展教学评价,对于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评价认识上的“缺位”

近几年来,信息技术虽然已成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但对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信息技术目前仅是教学辅助课程,还不是主课的观念根深蒂固,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未给予足够重视,使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流于形式,成为“摆设”、“花瓶”。

2、评价方法上的“越位”

所谓越位,就是在评价中存在两种极端形式:一是忽视了信息技术课的根本特点——实践性,而过多地强调信息技术原理,以传统的考试方式,代替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二是简单认为学习信息技术入是学习计算机

操作,进行单纯的上机操作考试,两种极端都忽视了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3、评价功能上的“不到位”

用考试的方法来评价信息技术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固然有一定的作用,但其弊端越来越显露出来。其主要表现为:①、关注评价的结果,忽视了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②、重定量分数鉴定,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轻定性情感分析,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③、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

教学评价对教学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由于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存在以上的“缺位”、“越位”和“不到位”三个方面的问题,影响了评价的科学性,也影响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因此,笔者认为,改革和健全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机制,是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目标和原则

评价的目标是实施评价的前提,只有明确的目标,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应该以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课程发展的评价体系为目标,从学生、教师和课程内容这三方面出发,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实现一种动态评价。通过评价,达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水平不断提高和促进课程不断完善的目标。

1、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新课程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它认为: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认识教育首先要认识到学生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教师的责任在于学习规律,掌握规律,在现实中应用规律。其次,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教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成才、成功。要相信只要我们找到因材施教的办法,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天才。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首先,学生是完整的人,他不是学习的机器,有感情,我们应该还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生活世界。其次是认识差异,因材施教。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差异的表现又反映在不同方面,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转化差异,视差异为财富,因材施教,各展其长。

③学生是独立的人

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有思想,有个性,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认识到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要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不是告知学生现成的结论。

正因为如此,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一是关注每一个学生;二是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三是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培养。

要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从单纯检查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转变为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要发挥评价的改进功能,从单纯通过考试对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作鉴定,转变为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反馈与矫正,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促进教师水平不断提高。

新课程的教师定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教师是塑造儿童心灵的天使。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创造性的劳动。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促进课程不断完善。

新课程标准下课程观的基本思想是:课程是人的各种自主性活动的总和,学习者是通过活动对象的相互作用而实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其特点是:

① 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以及学习者作为课程主体的能动重要性。

②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来实施课程。

③强调活动的完整性,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反对过于详细的分科教学。

④ 强调活动是人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重视学习活动的水平、结构、方式,特别是学习者与课程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信息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发展,要周期性对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引进新的信息技术设备,形成课程不断更新和完善的机制。

要达到上述目标,在教学评价中就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全程性原则。

在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阶段就要对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后计划实施的评价提前进行系统规划和准备,使对评价的规划成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规划转变为对“教学—评价”的过程的设计和规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搜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并据此分析诊断学生学习情况,动态调整教学过程或提供学习建议,发挥对教学和学习的“全过程”促进作用。

2、学科性原则。

在分析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探索合适的评价方法,不能无视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盲目照搬其他学科的评价方法。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不仅要考虑对概念掌握、原理理解等认知活动的评价方法,还要考虑如

何评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的技术设计、技术操作和技术优化,更要考虑如何评价综合任务体现出的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等。

3、全面性原则。

要改变过去以信息技术结果的正确性作为评价的依据一元评价模式,增加对信息技术操作速度、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态度、操作的规范程度和创新程度等评价指标,从而全面评价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4、客观性原则。

评价要公正确切,实事求是,教师和学生不主观臆断或掺杂个人感情。

5、公开性原则。

评价的过程和结果要公开,这样有利于被评价的对象了解自己在一定的范围内所处的位置,了解自己的长处和薄弱环节,形成紧迫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激励作用,从而改进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法,提升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体水平。

三、改革和完善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评价机制

评价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是评价的目的。 新课程理念下,评价与考试有着本质上区别:在指导思想上,评价的主要目标是改进或建议,而不是鉴定或选拔;在方法和技术上,评价不只是单纯的定量分析,而是发展到定量分析和定性相结合;在主体上,评价的主体不仅是学生个体,而且可以是教师个体或群体,也可以是学生群体等;在对象和范围上,评价从知识掌握程度检查,扩大到整个教学领域,包括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等。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具有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以及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等特点,在进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评价时,应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式,灵活设计不同的教学评价方式。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体验,总结以下评价方式,供参考。

1、作品评价:就是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软件)创作一幅作品,教师再根据作品对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信息技

术学科中学生作品主要是指学生在单元学习结束时完成的作业,如板报、网页、图片、演示文稿等等。

2、答辩评价:要求学生把信息技术教学中所完成的任务写成科技论文,可以是几个学生为一小组,由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组织答辩。这种评价方式,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同时鼓励学生间的合作,允许学生通过协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任务。

3、操作评价:信息技术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更应突出信息技术的特征。可通过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操作,评价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

4、文件夹评价:借鉴国外教育评价前沿正在探索的“文件夹”式的评价模式,其目的是为了展示学生的学习进步状况。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不断地导向、诊断、调整和强化中进行。针对学生参加信息技术课的表现、体验及取得的活动成果所进行的评价,是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水平和质量的检验,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如知识水平的提高、应用能力的增强等),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科素养的形成以及思想和情感的积极变化。为此,可以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信息技术课的“文件夹”,在这个特别的“文件夹”中,记录有学生信息技术成果、上信息技术课时对学生的观察所作的记录、学生的自我评价,并进一步制作成个人和课题组的网上学习主页,反映某一阶段学生的发展状态和取得的进步,作为学生成长和进步的记录,以此作为评定学生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

教学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信息技术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总体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要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就要建立科学、密切配合和完善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方式,健全评价机制。

第二篇: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信息技术多元化教学的评价论文

论文摘要:教学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展开,传统教学评价中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地在改革中体现了出来。本文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三个方面论述了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多元化的特征,从而指出有效的教学评价应该是多元而全面的,能促进初中生主动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论文关键词:新课程初中信息技术 多元化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起着促进作用。学生在期末拿到的是成绩单上简单而又具有决定性的分数或等级,这种简单的评价方式已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现代信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来看,传统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与其存在许多冲突和矛盾。教师是评价的唯一主体,学生处在被动的地位,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评价的内容仅限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合作、学习等综合素质发展的评价。教师都是通过期末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造成评价的片面性。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分地强调区分学生的优劣,将学生片面地分成几个等级,弱化了教学评价的促进和激励作用。使教学评价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多元教学评价自新世纪以来已成为教学评价发展的方向,通过多元化教学评价来推进教学改革,给学生以弹性化、人性化的发展空间。由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对象的多元化,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也相应地趋向多元化发展。

1、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以考试为主的传统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初中生则是被评价者,是评价的客体。而新课程理信念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主体是多元的,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师生互动评价等。

(1)评价活动的重点是学生自评,通过学生自评可以发展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

(2)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可以让学生自定评价标准,自由点评。

(3)师生互评可以让教师更多了解、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做到向学生学习,体现师生的平等。

我们还可以把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和家长评价再结合到教学评价中。

2、教学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根据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及初中生年龄特点,教学评价内容由信息品质、基础知识及技能技巧三方面组成。

(1)信息品质(平时成绩):根据学生课堂表现情况确定。可以从学习习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信息意识、信息道德等情况综合评定,评定时采用等级制。对于评定为“待评”的学生,教师应向其指出缺点,帮助其改变。

我们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对学生作出记录,作为学生平时信息品质成绩的依据。如下表:

(2)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识记教材中所涉及的关于信息、信息技术、计算机的硬件、应用软件的使用等一般知识,即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基础知识部分。一般以纸笔测验的形式进行。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

(3)技能技巧:采用实作形式评价。技能技巧评价包括平时的基本技能评价与期末的综合应用评价。基本技能评价考查初中生对所学知识的一般掌握情况,期末的综合应用评价考查初中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以上机测验形式进行。不同的工具、软件,制定不同的评分标准,评价实作的创造性、艺术性、素材的选择和利用以及工具软件的特定功能的应用。 最终利用三项成绩进行综合评定,可以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及待评四级,三部分内容各占一定比例。这样的总结性评价还是缺乏可信度,而且对学生的促进和鼓励作用也是微乎其微。我们在此基础上可以再溶入评语这种形式,写上一段有关学生学习情况、学习态度、有待改进的鼓励性评语。做到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地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3、教学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1)基础知识方面:采用纸笔测验。纸笔测验的效率高,适于短时间内对大量学生进行集中考察,适于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技能操作方面:采用上机测验。重点评价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或软件的熟练程度,测查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能力。

(3)平时以实作评价为主:实作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多元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通过对学生完成实际作业、作品表现的观察,依靠教师的专业判断,对学生学业进行整体判断的教学评价。

实作评价具有如下的一些特点:

评价的作业与真实生活产生关联。这表现为平常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经常结合实际生活创作作品,评价也要结合实际生活进行,不能泛泛而谈。

过程是评价的重点。重过程是初中信息技术实作评价与传统评价的一个主要区别。过程的重要性在于学生问题解决的综合能力,课堂即时评价辅以课后延伸评价(可以将作品上传至校园网,采用网络评价),促使作品评价多元化、全面性。

事先确定评价的规则和标准。作品中哪些是优秀的、哪些属一般或不好,表现的哪些层面属主要评分点,这些规则和标准事先给学生一些引导,以增加评价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新课程下初中信息技术所需要的教学评价和传统的教学评价相比,评价功能从选拔转向了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的主体从教师一元转向了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元;评价的内容从单一地评价初中生学习成绩转向了评价初中生各方面的素质;评价的方式从单纯地划分等级转向了以定性评价结合量化评价的多种方式。确实,这样的教学评价是真正为了促进初中生的发展,而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让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以真挚的评价鼓励学生,友善的评价靠近学生,全面的评价促进学生。多元化教学评价将成为初中信息技术未来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

参考文献:

1、康永和、《信息技术需要怎样的教学评价》、浙江省优秀教学论文汇编中小学信息技术、2004年

2、新课程实施过程研究课题小组编、《新课程与评价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3、易凌峰、多元教学评价的发展与趋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4、卢雪梅、实作评量的应许、难题和挑战》、教学资料与研究,20期

5、游铭均、论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

第三篇:新课程下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评价的学习体会

碧湖中学 胡文璟

通过上级主管部门的认真组织,使我能够系统地学习了教学评价,通过学习使我对教学评价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并能用它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一、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关注个体差异重视综合评价。

要从对学生过分关注学业成绩逐步转向对综合学习能力的考查。要从单纯检查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转变为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考查学生学到了什么,到对学生是否学习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方面进行考查和综合评价。

要发挥评价的改进功能,从单纯通过考试对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作鉴定,转变为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反馈与矫正,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理解了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学会了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方法。 以前的评价只有老师评价学生,而没有学生评价老师,而在新课程评价里既有教师自我评价,也有学生参与评教。学生参与评教可以起到促进教师发展的目的,再就是实行同行评议,领导评价。教师要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要实事求是地吸收别人对自己评价中的合理成分,对自己的评价要客观一分为二,要多学习,提高自己对客观事物和自我的认识水平。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具有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以及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等特点。在进行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评价时,庶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式,灵活设计不同的教学评价方式。

三、将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

根据自己的教学体验,总结出针对学生的以下评价方式。

1.作品评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软件)创作一幅作品,教师再根据作品对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答辩评价。要求学生把信息技术教学中所完成的任务写成科技论文,可以是几个学

生为一小组,由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组织答辩。

3.操作评价。信息技术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可通过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操作,评价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

4.文件夹评价。可以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信息技术课的“文件夹”,在这个特别的“文件夹”中,记录有学生信息技术成果、上信息技术课时对学生的观察、学生的自我评价,并进一步制作成个人和课题组的网上学习主页(包括学习计划、学年论文、学习体会、读书笔记、调查报告、PowerPoint演示文稿、Flash动画和资料库等),反映某一阶段学生的发展状态和取得的进步。作为学生成长和进步的记录,以此作为评定学生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

通过学习使我们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总体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要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就要建立科学、完善和密切配合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方式,健全评价机制。

第四篇: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案

为了更好地适应世界信息技术形势的发展需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作为信息技术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具有很大的导向功能。我教研组各位教师在相关理论指导下结合教学实践,拟定如下“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案”。

1.上机常规评价

信息技术课堂不同于学生日常上课的教室(座位、室内电器设备、各种电源、网线等连接线„„),并且,上课前涉及到转换教室,需要学生自己按时到所在位置做准备。为保证课前准备的时效性,对上机常规进行评价。(如表1)

表1信息技术课堂上机常规评价

信息技术课堂较特殊,通过“上机常规”的考核、评价让学生能形成使用计算机网络教室正确意识,并遵守使用规定,负责任的使用计算机及网络。

2.作品/作业评价

所谓作品/作业评价,就是指教师对学生作品/作业完成质量的评估。教师可收集学生作品/作业,从学生完成作品/作业的质量判断其有关水平和能力。这种评价,有助于较客观地了解学生一段时期以来的成长轨迹。

1在作品/作业评价中需要有量规(Rubric)作为有效的评价指标,所谓量规,是指导、管控和改善学习行为而设计的一套评价标准,比如在学生学习PowerPoint课件制作时就可以采取相应的量规(如下表2)。

2量规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结构性评价工具,通过量规评价工具可以充分反映学生在制作电脑作品/完成作业任务时的各种技能水平,比较科学评价一个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方面的智慧和潜能。

3.课堂表现性评价

简单地说,表现性评价是指学生在各种真实的情境或模拟的生活情景中使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完成一定的任务,通过对学生在任务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和完成任务的成果来评价学生。其形式主要包括建构式反应题、书面报告、作文、演说、操作、实验、资料收集、作品展示。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或者完成某项任务的表现/成果可以作为学生学习评价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态度。每次上信息技术课学生在纪律、卫生、帮助同学完成任务等等方面都要一一做出记录(如下表3)。

表3平时表现评价指标

学生平时表现性评价可以总体上反映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4.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评价,又称“成长记录袋评价”或者“文件夹评价”,主要是指将学生学习的情况、有代表性的作品有目的地汇集起来,以展示学生在较长期的时间内在课程的一个或多个领域中做出的全部努力、进步、学业成就。档案袋评价可以说是记录了学生在某一时期一系列的成长“故事”,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反省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

该评价方式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评价方法。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本人一直关注档案袋评价的实践研究,实践证明,将所有的成果都集中到学生自己的档案袋里面,既可以在局域网内实现共享,又有利于教师的管理和学生的使用。档案袋评价的电子文件夹格式如下图1:

5.阶段性评价

阶段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阶段性地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展,为改进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每学年要举行一次阶段性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主要以笔试方式进行,从理论上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相关概念、专业术语和基本原来进行笔试测验,以使学生学会使用专业的信息技术术语来表达,深化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相关了解,促进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科学进行,同时兼以项目型任务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开展阶段性评价工作(如下表4)。

表4 阶段性评价笔试测验题目结构组成表

以上介绍的是几种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常用的对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方法,当然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需要将这些评价有机、和谐地结合起来,以便能够更加科学、准确地评价一个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的潜能(如下表5)。

表5 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业成绩/成果记录卡

通过评价,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健康开展,建立一支能适应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师队伍,使他们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有效推动者。 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真正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第五篇: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方法与实践

时间:2002-8-27 15:35:06 来源:网络科技时代 作者:陈晓明 孙颖

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研究课程评价体系是促进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建立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上进和推动信息技术课程不断完善的信息技术课评价体系,体现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既要关注评价结果,更要关注整个信息技术课程教与学的过程,注重对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和信息能力的全面评价。 信息技术课评价体系应有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的考试评价方式,着眼于充分、全面地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意识,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一、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因此,信息技术的评价体系应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总要求,同时要将评价作为一个过程贯穿于整个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当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有阶段学习目标和总体学习目标,变被动应考为主动测评,在完成阶段学习任务的同时完成总体学习目标。为此,信息技术课评价体系应包括基本概念、基本技能、作品创作和综合应用。在测评过程的不同阶段,测评的重点和要求应有所不同。 1.基本概念的测评

信息技术基本概念包括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计算机基本操作,网络的基本原理、基本常识以及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网络文化、网络行为规范和信息伦理道德等。基本概念属信息技术应知应会的常识性内容,为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和应试负担,测评宜采用客观题题库测评的方法,将题目按学习阶段分类,对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分类测评。

客观题的测试可采用网上在线考试的方式,每次时间为20分钟~40分钟不等。因采用网络在线测试,题目可以是随机产生的,包括客观题选项的顺序也可以是随机产生的,这样,当题库的题量不断增大时,就可以保证不同考试中试题的低重复率,有效地提高了测评过程的客观性,从而使测评结果更加科学。测试结束后,可以立即得到测试成绩,减轻了教师的阅卷工作,同时学生也可以进行多次测试,减轻了考试压力。

2.基本技能的测评

信息技术基本技能测评是学生对计算机和网络操作技术熟练化的评价,因此,测评的重点在行动的定型化方面,即实际操作时要求迅速、流利,既要保证操作时的正确和切实可行,又要保证效率高,结果好。所以,测评过程中不仅要有不同时期阶段性的测评数据,更要用一个测评过程反映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幅度。通过过程测评,激励学生努力训练,迅速提高。 以打字技能为例,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中必须要过打字技能关,不管用什么输入法,学生一定要熟练掌握一种输入法,这一方面能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和心理障碍,同时能为提高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打字,学生要了解不同的汉字输入法的概念、编码方法以及优缺点,选用什么输入法需要学生自己确定;提高打字技能只能靠学生的勤学苦练,训练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要持之以恒,因此,测评可以采用分阶段多组测试的方法,从一开始训练就作测试,让每一位学生知道自己的初始状态,随后每周测评一次,记录每次的打字速度,最终的评定成绩不是以某一次的成绩为准,而是在要求达到基本速度的同时,综合考虑训练时的速度提高率来确定打字技能的最终成绩。可确定打字的基本速度为30字/分钟,这是人一般的思维速度,而打字速度突破每分钟30字,学生也基本已能做到盲打和对计算机操作自如。这样的测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刻苦训练的积极性,如果在练习中配合一些打字训练游戏和班内、年级内的小竞赛,则更能使枯燥的练习变为有趣的活动。 3.创作能力的测评

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测评,是评估学生将所学到的信息技术技能用于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创作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学科的重点培养目标,也是将信息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学习、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重要途径。当前许多应用软件已向智能化、傻瓜化发展,学习软件的应用方法已不再是重点和难点,但软件的应用,特别是应用工具软件创作自己的作品,是培养信息素质和提高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测评中,应将其放在重要的地位。

创作能力可以随着学习不同的工具软件分别进行培养和测评,如在学习了字处理软件后,我让学生们上机制作一份A4纸张大小的彩报,要求内容健康向上,版面设计不拘一格,文字优美流畅,色彩搭配美观大方。刚刚接触这样的题目,学生们都感觉有些无从下手,他们只想到要大量的输入文字,却忘记了网上的资料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在看到身边的个别同学下载网上的文字和图片进行排版时,大部分学生也就豁然开朗了。于是,学生们的作品有的采用文字下面配有底图的方式,有的采用小块文字拼凑的编辑方式,有的利用表格来划分彩报各部分的内容,真是五花八门。这正是信息技术教育中所要体现的多元化教育思想。接触信息技术课的首次创作,使学生们感到获取信息的途径和处理信息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开始跃跃欲试地向同学和老师展示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在接下来学习数据处理软件时,学生们已经能够主动地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他们开始自己选题,用Excel软件解决父母身高与子女身高之间的关系、十年来人们消费水平的变化、全国足球甲A联赛的各队积分和球队相关数据等问题。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他们开始不满足于教材中介绍的知识,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的自学能力得以提高,他们开始自学Excel中的其他函数,主动学习和研究的风气日渐形成。

创作能力的测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们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在前两次的创作中有部分同学的选题不是很好,致使所创作的作品趋于平淡,因此,在学习了图像处理软件以后的创作能力测评中,教师有意地提示学生们可以以社会上的热点话题为主题(如北京申奥、环境保护、爱心助学和节约水资源等),设计一幅图像。要求主题明确,内容健康向上,恰当运用前面学习的知识点,作品要有创意、有创新,图像的合成不要太生硬,注重图像的色彩搭配、作品的美感和艺术性。在让学生们了解了图像的创作不仅需要操作技能,还需要自身的知识素养和美学素养的同时,教师还为学生们提供了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和共同提高的氛围。在多种知识的组合下,在“成就感”这个内驱力的驱动下,每个学生都力争做出特色,显示才能。创造潜能的发挥、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正是创作能力测评的宗旨。 创作测评的时间一般较长,可以是一周的时间。测评结果以等级进行评定,对于能独立完成基本要求的作品给予良好以上的成绩,但要鼓励有特色和创新的作品。在不同创作中,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不同的应用技巧,另一方面也逐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的测试使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这样的提高是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是考完试就忘了的灌输的知识,它将是终身受益的“能力”。

4.综合应用能力的测评

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只有落实到将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才能真正达到信息技术教学的这一目标。测评综合能力是激励学生自觉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信息处理能力的方法。

如学习了电子幻灯的制作后,可以要求学生做一个专题的讲演稿。测评时,要求学生用自制电子幻灯在全班就自己的专题做讲演,测评是对学生的整个讲演做评定,此时,信息技术仅作为讲演的工具。在讲演中,要求其他所有学生认真听讲,并按评价标准为讲演者打分,学生成绩由现场全体学生为其打分的平均分和自己为其他同学所打分与平均分的两个相关性因素构成。这样,学生为其他同学打分的质量也将成为自己成绩的一部分,学生既是受测试者,也是测试者,在评分的过程中,还能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 而在网页制作的测评中,除了方式上继续沿用讲演测评的方法以外,为了使网页的内容更丰富,同时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可鼓励学生以小组方式制作网站。在测评的一个周期内,几名学生自愿组合,分工完成一个专题网站,要求小组的每名成员要有明确的个人任务,测评讲演中每名学生要对自己所负责的内容负责,也要考虑整个网站的总体结构和风格。在评定成绩时,除了讲演能力、网站内容和打分相关系数以外,合作能力也将成为测评中的一个主要因素。

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方面,我们不仅将教师和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参与评价,在评价中提高实践能力,同时也利用网络的优势,将学生的作品发布出去,把网友也作为评价的主体,参与评价,为学生们的作品提供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总之,课程评价体系作为教学中的激励导向,不仅要服务于教学中的教,更要服务于教学中的学;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全面信息能力评价的结果,更要注重评价过程对学生信息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激励作用。一套合理正确的评价体系将促进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三、几点体会 1.注重评价过程

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更看重评价的过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综合任务的完成没有统一的答案,结果是多元化的。在评价的过程中,要给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以支持和帮助,使之在评价过程中逐步掌握获取信息、筛选信息、传输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才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根本。

2.多为学生们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

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评价过程较长,评价题目和方法也是较早公布的。学生们在长时间的个人创作中积累的经验和制作技巧,在交流中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3.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评价体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们在操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许多是课本中不曾涉及的,要求教师能及时有效地给予指导和解答。这些实际问题不仅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还包括学生们选题中涉及的各方面、各领域的知识,这些都需要教师有所了解。 以上是笔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点体会,整个测评体系仅是一个雏形,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作为先期抛出的一块砖,希望能得到同行的指导。

上一篇:学校环境建设调查问卷下一篇:学校教师工作量计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