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行政监督的有效性

2022-09-12

1 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现状

在我国, 行政监督是指行政主体依据法定的权职对有义务遵守有关行政法律规范、行政指示、命令和决定的组织和个人所实施的检查、督促的行为。目前, 我国的行政监督包括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两部分。外部监督是指行政机关以外的权力和非权力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的监督, 其中外部权力监督包括:中国共产党组织作为执政党实施的行政监督;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的行政监督;国家司法机关 (人民检察院和法院) 实施的行政监督。外部行政监督包括:人民政协以及各民主党派的行政监督;社会群众及舆论监督, 只要是指各人民团体 (工、青、妇等) 、基层自主性组织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以及新闻媒介的监督。内部监督也可以分为专门监督和非专门监督。内部专门监督主要有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等专业性的行政监督。内部非专门监督包括:行政机关内部上级对下级的行政监督, 行政机关内部平级机关之间的监督。

2 我国行政监督体制存在的问题

2.1 监督主体的监督力量欠缺

权力机关监督的实际作用较小, 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 国家行政机关由人大产生, 受它监督并向它负责。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其监督应该最具权威性和强制性。但由于种种原因, 实质上, 人大通过的各种决议、决定及选举产生代表的过程只不过是把党的意志合法化而已。至于司法机关, 不仅难以监督行政, 有时审判活动还会受政府的干预和影响。社会团体和公民的监督就显得更无力了。由于政府办事的制度、程序、行政活动公开化的机制还不够健全, 透明度不高, 群众和社会舆论渠道不畅, 因而, 社会团体和公民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发挥较大的作用。

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作用不能有效发挥。比如说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自我纠正错误的一种监督机制, 这种监督是具有行政隶属关系的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层级监督, 通过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再次审查并作出维持, 变量, 撤销决定来实现。但由于各复议分别隶属于各级政府或行政职能部门, 没有统一、独立的复议机构体系, 往往因人情关系, 业务关系, 不少行政复议机关和工作人员不能很好地行使该项监督权。

2.2 监督客体缺乏均衡性

从应然的角度看, 监督行政的客体应该是全面的, 即监督主题既要监督行政机关, 又要监督行政机关公务员;既要监督行政机关一般公务员, 又要监督行政机关高级公务员。但从我国监督行政的实践看, 往往是监督公务员多、监督行政机关少;监督一般公务员多, 监督高级公务员少, 因而呈现出监督客体不全面和缺乏均衡性的弊端。

2.3 监督规范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没有完备的监督制度, 行政监督只是一纸空文。从总体上说, 我国行政监督立法还不够完善, 许多应当制定的法律一时还制定不出来, 特别是缺乏专门的监督法规, 致使具体的监督活动无章可循, 缺乏可操纵性。健全的监督法律体系是保证行政监督效能发挥的基础。近年来, 我国先后制定和颁布了行政监督和反腐的法规、法律和政策。另外, 在一些专门的监督部门内, 由于法律规范缺乏明确的监督范围和监督程序, 造成了监督权的无章可循、无从下手;以及监督主体的监督缺乏力度;保护和对监督机关不正确的监督职能也没有进行处罚的规定。

3 解决我国行政监督中存在问题的举措

3.1 完善行政监督机制, 充分发挥监督主体的监督作用

加强总体协调, 充分发挥整体监督效能。要使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各种行政行为切实受到上下左右各方面的有效监督, 使不同主体的监督体系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使整个行政监督体系坚强有力, 就必须明确规定各种监督体系之间的职能界限和层次关系, 加强监督的总体规划和避免不同监督机制间的重叠, 冲突和制肘, 增强和突出行政监督的整体合力和效能。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行政监督的根本目标。

加强新闻媒体单位的监督, 建立“曝光—追查”机制。媒介监督毕竟只有舆论的影响力, 他没有执法意义上的制裁性和强制力。因此, 媒体的曝光显然代替不了相关问题的解决, 也未必能引起对相关问题的查处和追究, 因而新闻监督的作用其实是有限度的。

3.2 健全专门监督法律, 使监督有法可依

建立健全对行政权力制约的法律法规是我国的一项重大国策, 通过立法和行政法规的建设, 对国家机关和公务员的行政职责加以规范, 实现对行政监督的制度化、法律化, 大大加强对行政监督的权威性、有效性, 从而避免产生以权代法、以情代法, 使监督形同虚设的严重现象。依法监督才能够使监督有力、有效。

3.3 注重过程监督, 强化和突出事前和事中监督

首先应当强化对权力授受过程的监督, 把好入口关, 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行政权力能否正确行使, 首先决定于权力掌握在什么人手中, 决定于权力行使者——掌权者的素质。掌权者具备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是正确行使权力的前提和起点。因此, 对权力主体的权力获得进行监督制约, 选好掌权者, 是实现对行政权力有效监督的第一个环节, 也是防止权力被滥用的第一道防线。其次还应注意突出事中监控, 在第一个环结束后, 权力拥有者仍有改变初衷、滥用职权的可能性。因此, 对行政权力运行的过程进行监督就显得尤为重要, 他是权力监督过程的关键环节。当然除了上述两个环节外, 完善对行政权力滥用者的追究机制, 对权力行使的后果进行监督检查, 也是健全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必要条件。

摘要:行政权是一种最广泛, 最经常和最直接涉及公民权益的公共权力, 行政权通常具有较强的渗透性、扩张性和膨胀性。而公共权力的扩大容易产生乱用、滥用, 极易滋生腐败。因此, 建立一个强有力, 行之有效的行政监督体制对于预防、纠正、惩戒错误的行政行为, 制约违法违纪、滥用权力或可能滥用权力的行为以及支持和保护依法行政行为、严肃政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阐述我国行政监督的分类和分析目前我国行政监督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一些完善措施。

关键词:行政监督体制,有效性,行政监督的现状,存在问题,完善措施

参考文献

[1] 沈荣华.现代行政法学[M].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6.

[2] 施月峰, 卢泽生.我国行政监督体制有效性的路径选择[J].企业家天地, 2007.

[3] 刘宝泉.浅谈我国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企业家天地, 2007.

[4] 杜欣, 耿辉建.行政监督必要性的理论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

上一篇:油田注水系统运行优化研究下一篇:TH10245CH井窄间隙尾管固井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