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2022-09-10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 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此, 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善于创新的现代素质, 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 也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神圣的使命。基于此, 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或者说在培养过程中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我谈谈看法和做法。

一、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的创新意识 (理念)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首先, 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我们教师从事的是树造人才的事业, 大家都知道“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这说明树造人才的艰难、艰辛。只有具备高度使命感和紧迫感的人 (教师) , 才会迎难而上, 才会有强烈的忧患意识, 才能“先天下之忧而忧”, 战胜自我, 不断地寻求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有什么样的教师, 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师高弟子强。只有创新型教师, 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这是因果关系。学生的身上时刻折射出老师的光芒。我每年都要在创新科技大赛中, 制作教具作品参赛, 同时也要指导学生制作科技作品去参赛, 在指导学生时, 我常给学生讲:“作品立意要新, 要有创新点, 要做别人没有做过的, 要充分体现创新的内涵。要善于动脑, 勤于动手, 遇到困难, 要用百折不挠的意志去征服它, 在创新的山路上攀登, 是需要有勇气和毅力, 无限风光在险峰, 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只有成功者才能享受到”。被指导培养的那群学生, 从初中、高中几年下来, 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确实与众不同。因此, 教育并非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必须以创新意识来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要从教育思想到教育教育学方法上去大胆尝试、大胆突破、大胆创新。

其次, 教师自身要有丰富的知识。这“丰富的知识”是指多学科的、多领域的知识, 并不断积累更新知识, 树立终身学习的敬业精神, 始终占在学科知识的前缘。只有这样, 教师在课堂上才能做到融会贯通, 得心应手。在指导学生科技制作创新上, 才能游刃有余。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在培养方法上和指导方法上要不俱一格, 要有所创新, 有所突破。面对不同的班级、不同年龄、不同环境要采取不同的培养指导方法 (启发和点拨) , 使学生有种“常新”的感觉。例如:我教学生在冬天里做醪糟, 当学生将制作程序推进到发酵阶段时。我给学生讲:“发酵阶段需将材料放进恒温在摄氏30度左右的恒温环境中20—30小时就行了。同学们想想看, 谁能给它创造这样的环境啦”?于是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说什么的都有, 但有一位学生说道:“老师, 我家的酸奶机就能创造这样的恒温环境”我说你去实践吧, 两天后, 他把带着香甜的醪糟成品端在我面前, 我当即用赞美、和欣赏语言对全班学生说道:“这就是创新思维在制醪糟上的成功范例”。于是, 学生用酸奶机制醪糟的方法便诞生了。

最后, 教师自己, 不要一提到创新就有畏难情绪, 一提到创新教育, 就觉得不好办。甚至就自然而然的想到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等等。其实, 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也属于创新的范畴, 只要你培养方法用得恰当, 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要给学生树立:“创新能力并非与普通学生无缘, 创新也并非高不可攀”的观念。只要我们教师按照创新的理论去指导学生, 努力让学生去学、去想、去练、去干, 同时做到持之以恒, 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创新知识, 都能学会创新的思维方法, 都能通过有意识地运用这些知识、方法和技能进行创新、创意的实践, 并创造性地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疑难问题, 从而不断获得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超越原来的自我, 这就是我们做教师的成功。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营造和谐的创新型环境

只有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 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 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和欣赏的态度对待学生, 使学生在接受培养的过程中, 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构建起平等、融洽、亲密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愿听、思变、好动”, 以达到“敢疑、敢说, 敢做、敢为人先”。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在课堂上“畅所欲言”, 不会“畏手畏脚”, 不会担心在班上“出丑”, 害怕老师“指责”。才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只有建立平等、融洽、亲密的师生关系, 才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学生也只有在这样宽松、愉快的环境下, 才可以真正发挥主体作用。也只有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 课堂中的学生才容易视自己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他们才能放飞思想, 开发潜能, 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 从而使课堂焕发出活力及动力, 才能乐学。在乐学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和创新的灵感。

那么怎样才能构建平等、融洽、亲密的师生关系呢?

我认为:1.要与学生真诚交流。在平常的生活中、课余时间里, 我尽量多与学生谈心、交心。在办公室我和学生一起喝喝茶, 与学生拉拉家常, 把创新教育也融入其中。平常多和学生在一起, 谈谈自己的周末是怎能样渡过的, (当然是指有意义的周末) 。同时, 也了解学生的周末, 这为在课堂上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起到关键的作用。2.在课堂上教师要精神饱满, 富有激情与感染力, 保持良好的情绪 (不能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 , 做到教态自然亲切, 注重同学生的情感交流, 将自身融入与学生的合作之中。

三、利用教育技术 (多媒体) 的优势,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超越时空的限制, 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生动形象、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全方位教学场景。如果成功的将多媒体引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中, 那么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利用Flash、Powerpoint等多种软件, 做出了许多幻物, 幻境, 并将声音、色彩、运动交织在一起, 栩栩如生, 效果毕真。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多种感官同时并用。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环境和心理空间, 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诱发创新热情, 让学生在“学习”中创新, 在“创新”中学习, 在创新中得到快乐!要让他们感悟到, 不是老师、家长要他创新, 而是时代、社会、未来促使他们自己要创新, 因为创新有快乐、有成功, 创新能够给他带来成就感。自然而然他们就形成一种自觉的意识, 让这种意识去指导他的行为, 这是最好的方法。

四、要给学生搭建创新平台

要给学生开放实验室、图书室。开放实验室、图书室, 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作为这项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熟悉每项实践内容原理、操作要点, 在活动中要注意发现和总结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时接受学生的提问和求助, 并即时给学生以指导和点拨。开放实验室, 图书室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活动前全体学生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相互帮助、翻阅书籍、查找资料、钻研实践的原理和技术, 进行实践步骤的设计, 在此期间会经常有同学主动来找老师请教问题, 讨论实践方案。这大大激发了全体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的热情。实验中由于“角色”发生了转换, 学生真正成为了活动中的主体。这一活动会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动手的浓厚兴趣;强化训练了学生的实验技能技巧;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定期在校内举行创新科技作品大赛, 营造一种氛围, 让学生们感受创新带来的成功和欢乐。常常带领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科技创新活动:这样他们能在活动中受到创新知识的淘冶和启迪, 教师便能收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是我们每个教师责无旁贷的神圣责任。我们教师要励志做到, 千教万教教人创新!期望我们所教的学生, 千学万学学做创新之人!让我们一同携起手来, 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吧!

摘要: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善于创新的现代素质, 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 也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神圣的使命。基于此, 笔者将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途经、方法、以及坚持将创新教育理念贯穿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始终, 使学生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超越原来的自我。

关键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效途经

参考文献

[1] 文汇报 (上海) 本报记者苏军《创新能力培养从小抓起》.

[2] 《创新能力的培养》陈惠敏.

上一篇:正确运用法律武器高效稳妥处置群体性事件下一篇:《拉二胡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