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2022-10-16

全文结合了我国多年来工程建设实践以及发达国家成功的建设管理经验证明, 工程的质量贯穿在整个建 (构) 筑物的使用寿命中, 环环相扣, 不能够出现半点马虎, 因此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

1 目前工程质量缺陷的突出特点

1.1 工程质量问题的复杂性

为满足工程各种特定使用功能, 就要求能适应自然环境, 由于建筑工程产品种类相当繁多, 且地区条件不同、各地的气候、施工条件不同。比如建筑物的开裂, 可能是由于设计构造不良, 或出现计算失误, 也可能是地基沉降过大, 或出现了不均匀沉降, 或温度应力导致变形, 或由于干缩过大, 或材料的质量低劣, 或施工质量较差, 或使用方法不当, 或周围环境变化过大等, 等等这些都可能是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导致质量缺陷的原因。

1.2 工程质量问题的严重性

发生工程质量问题后, 往往会给相关单位带来诸多麻烦和困难。有的会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 有的会给工程留下种种隐患, 有的会缩短了建筑物的使用年限, 有的会过早的使建筑物成为危房甚至不能使用, 最为严重就是使建筑物发生倒塌, 巨大经济损失和造成人员伤亡。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高度重视, 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一定要及时分析, 提出处理措施, 确保建筑物的安全。

1.3 工程质量事故的可变性

一般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问题大多随环境、时间、施工条件等变化而发展变化的。例如:钢筋混凝土的大梁上出现裂缝, 其数量。宽度和长度都会随着周围环境湿度和温度变化而变化, 或随着荷载的大小和持荷的时间而变化, 甚至有的细小裂缝也可能逐步发展成建筑物的断裂, 以致造成工程的坍塌。

1.4 工程质量事故的多发性

一些常见的问题经常发生被称为工程质量通病。如:混凝土裂缝, 预制构件开裂, 砂浆强度不足, 房屋房顶和卫生间的渗漏等。还有就是同类型的工程质量隐患问题重复发生。

2 产生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

2.1 施工方面的原因

(1) 工程施工俄主体素质过低。各施工企业内部由于新工人比较多, 技术培训跟不上, 工人的技术素质比较低, 操作时不能按规程顺序进行。尤其是近些年, 许多未经专业训练的农民工大量涌入建筑行业, 结果导致施工队伍整体素质的迅速下降。

(2) 缺乏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 各工种、工序之间没有制定严格的交接措施, 经常会发生前道工序留下的质量隐患, 后道工序施工者不但不能及时处理, 甚至蓄意隐蔽的现象。

(3) 施工管理混乱。管理制度的缺失表现在, 施工现场成品和半成品乱堆乱放, 随意损坏, 严重地影响整体工程质量。

2.2 材料选用方面的原因

由于材料选用方面的缺陷而导致的质量问题比较常见。例如碎石的粒度大小, 水泥的选用, 抹灰用砂含泥量控制等, 都对工程的质量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再如内墙的装饰涂料, 由于质量达不到要求, 在短时期内内就出现变色、脱皮等情况。由于材料选用及质量低劣而造成的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

2.3 设计方面的原因

因为设计技术人员的整体设计水平不高, 再加上没有充分考虑到工程实际情况。因此, 设计出的工程图纸就不尽合理, 给建筑物的安全使用造成潜在的隐患。比如, 在楼地面做法上, 在预制空心板上应该先抹找平层后再作面层, 按这种设计理念修建的工程的地面和天棚, 往往易产生裂纹。

2.4 工程造价过低

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和工程造价有直接的关系, 工程造价过低, 会增加施工企业的营压力而疏于管理, 从而材料质量无法保证。另外, 房屋工程的投资价格应严格控制, 当符合使用要求, 适当的节约造价而不是盲目的压低造价, 由于部分工程受到盲目压低造价的影响, 而造成“低价低质”的局面, 这也是产生质量问题重要原因之一。

2.5 现场监理不到位

施工现场监理监管不到位是造成质量问题频繁发生另一个重要原因。个别监理单位为了寻求经济效益而超越资质承接监理业务, 项目监理机构的配备、人员资格等达不到要求, 存在监理人员无证上岗的现象, 现场监理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 监理人员对构配件、材料、设备投入使用以及安装前没有进行严格审查, 没有严格的执行见证取样制度, 而有的项目监理机构未按规定程序组织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 就允许施工单位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许多质量隐患得不到及时解决。

3 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对策

(1) 建立完善建筑工程全面的质量监督管理告知制度。提高建筑工程监督执法的行业内及全社会的高透明度, 使得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真正成为“阳光监督”。工程建设各方应从工程建设项目一开始, 就享有知情权, 了解监督工作的方法、方式、内容和手段, 以便充分鞭策和调动工程建设、工程监理和施工方等受监督单位自查自纠、自我约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规则约束性, 使其自觉遵守质量行为, 避免和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

(2) 建立全方位的集体监督机制, 保证执法监督的准确性和公正性。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 提高工程的质量监督力度, 加强监督执法科学性。改变现有监督方法, 建立健全全方位的集体监督机制, 做到监督人员应持证上岗。保证执法检查和处罚的准确性和严肃性。

(3) 建立事前预警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新模式, 做到规范服务严格执法。工程质量的监督机构应针对工程质量有事前预警能力, 把质量问题控制在其萌芽和工程施工当中、对于那些不可避免的质量问题, 应尽最大努力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当工程质量有出现下降的趋势或工程施工到相对难点部位、容易出现质量通病的部位时, 监督人员应该及时到现场督导、检查, 这样扭转滞后监督、被动应对的局面。

4 结语

参与建设的各方责任主体应严格依法依规自觉规范自身的质量行为,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管, 全社会共同参与监督, 确保工程质量的稳步提升, 最大限度地抑制质量问题, 为社会创造更多高品质的建筑工程。

参考资料

摘要:随着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等一系列投资项目的实施, 各地工程建设规模不断的扩大, 对工程建设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国内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 城市基础项目建设和人民的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 建设规模持续的扩大。而与之相关的工程质量好与差、优与劣已经成为人们所关注焦点。

关键词:工程质量,质量监督,项目管理

参考文献

[1] 黄尚明.浅谈我国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及对策[J].计划与市场探索, 1997.

[2] 沙作刚.浅议建筑工程质量及其管理[J].铁道工程学报, 1997.

[3] 朱翊.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探讨[J].

[4] 赵英林.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的现实质疑[J].山东大学学报, 2002 (3) .

[5] 孙礼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M].法律出版社, 2001, 2 (1) .

上一篇:郑州发展枢纽经济的产业体系构建研究下一篇:浅谈小区配电房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