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发展史论文

2022-05-13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中国金融发展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浪潮席卷全球,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因循金融自由化理论的思路,先后进行了金融自由化改革,形成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全球性金融制度变革现象。中国目前是发展不均衡的发展中国家,正在逐步向市场经济转轨,市场机制和法制也很不完善。因此,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必须充分权衡金融体制改革所带来的数量和质量,效率和效益,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关系。

第一篇:中国金融发展史论文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实证分析

摘 要:在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实证基础上我们发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有着紧密的联系。我国东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和经济的增长也是因果的促进关系。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也是相互抑制。根据我国每个不同地区的金融发展可以看出,因为地域不同,金融发展也有着巨大的差异性。本文就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来探讨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情况。

关键词:金融发展,经济发展;影响;作用

一、金融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金融行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发展给经济的增长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在金融发展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说法不一。认为他们的关系尚未查明,经济的发展与金融发展并不存在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但也有经济学家就金融结构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了论证,证明国家金融体制和国家经济发展之间能够相互制约和促进,同时根据这一理论,用论据来进行了证明。也有很多经济学家认为金融市场的作用被夸大,金融市场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微乎其微,不能直接影响经济的增长。所以在长期的论证中,经济学家对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也没有得到更进一步的证明,依然存在着矛盾和分析。就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的实际情况来看,对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经济的外在体现,也就是货币与金融发展情况不相符合;经济发展是否与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存在联系始终存在争议。存在的争议是关于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不断深入研究的方向和依据,一些经济学家表示,经济增长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但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经济增长不一定以经济发展为前提,反之也是如此。这种情况同样适用于金融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金融发展不以数量为具体体现形式,衡量金融发展的指标是货币流通效率,资金的周转速度,此外,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是衡量金融发展的一项指标。综上所述,有金融的增长,但不一定有金融发展,对金融发展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真实的数据分析,得出了具体的结论。

二、实证方法与金融发展指标数据的选择

要进行数据的比对,就要就要依照适量性、独立性和代表性和可行性的原则。我们应该根据实验的需要对数据进行选择,对相关的内容和数据进行比对和分析。使用橫截面数据的分析方法和时间序列数据方法,用于对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分析。两种方法相比较而言,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能够更好的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并且能够准确的反应出该区域金融系统的整体结构,以及政府制度和管理制度对该区域的影响。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应用后,我们得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因为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时间不够充分,按照地区进行划分缺乏科学性,在对金融和经济关系的研究过程中,股票市场的情况无法纳入其中,二十将各省区贷款总额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作为衡量每个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数据。即便金融市场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态势,与银行的金融业务相比之下,股票融资所占地位比重较轻,为避免特殊数据的干扰,三个地区之内的各省区进行了数据总和的平均分析,对数据也进行了一定的处理。通过实证方法和金融发展指标数据的选择,我们能够得出相应的结论。金融发展的作用是根据经济发展情况而决定的,金融发展能够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问题,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采用科学的数据对对金融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三、实证过程和结果

在实验结果中我们能够从数据分析中得出,胶东地区的Growth序列能够通过置信度为99%的平稳性检验以外,其余的序列都不能通过90%的之心检验。在这次实验中,为了提高统计数据的科学性,按照规定的模式进行数据排列,在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工作后,需要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将数据进行处理后都能偶通过置信度为90%的平稳性检验。因为东部、中部、西部的Deepen、Growth一阶差分序列能够得以平稳,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这三个地区的Deepen、Growth一阶单证序列,再此,分别以Deepen为自变量,Growth为因变量,对中部、东部、西部三个地区的时间序列进行最小乘二回归,并能够得到三组序列。在对这三个相关数据进行单整检验,ADF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不同地区之间的Deepen、Growth具有协整关系。并且,中部地带的估计残差序列不能通过置信度为90%的平稳性检验,表明中部地区的Deepen、Growth并不就别协整关系。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却对经济增长有着阻碍的作用,金融发展与经济正常呈现了反比。也就是说Deepen每提高1个百分点,会让经济增长下降0.44个百分点。但Deepen的之后变量对经济增长同样也是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的。所以实践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明显大于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的Deepen、Growth序列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将金融指标与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对比,经过数据分析发现,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具有以下特征,对于东部地区来说,两者成正比例关系,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对于西部地区的数据进行分析,Growth的一阶差分的三期之后变量则是Deepen的格兰杰原因,不能认为是Growth的格兰杰原因。对于西部对于来说,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也就是说,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不存在必然联系。所以我们能够看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不仅有正向的促进的作用,而且两者的发展互为因果。西部地区则不成立这种关系,在相互作用的作用力方面来说,东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由此能够证明,我国地区金融存在着地区性的差异,金融差异也不是微观经济的主体推动的,是国家宏观调控制度下的产物。

四、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经济学理论

金融发展存在地区差异较大的问题,受到经济制度、法律体系等方面影响,属于国家宏观调控作用力下的影响范围。我国的区域金融差异变迁的过程有强制性,金融制度在政府的强制作用力下,并不是自上而下的微观经济主题能够影响的,国家宏观调控对金融制度有着制约的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该给,中央政府也减小了对金融资源分配的作用力。在我国的各地区,东部地区实现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让金融发展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在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不仅具有因果关系,还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西部地区的情况恰恰相反,这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政策是息息相关的,使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了显著的差异。

五、总结

在分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值之间关系的时候,我们要正确的人士金融与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联系,并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每个区域的个性,来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积极发挥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有利作用,同时,对于两者之间的消极影响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对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要用理性的思维来看待,做到趋利避害。充分发挥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良性影响,做到金融发展以及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因为区域的不同而不同,因为国家政策倾向和地方经济的情况不同,也有非常大的差异性。

参考文献:

[1] 戴伟张雪芳 . 金融发展、金融市场化与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 [J].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7,(01).

[2] 查华超裴平 . 中国金融市场化水平及测度 [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6,(10).

[3] 戴治勇高晋康 . 金融可得性、融资成本与法律实施 [J]. 财经科学, 2015,(07).

作者简介:

周后强(1977-),男,汉族,籍贯:四川岳池商学院,职称:讲师 硕士学位 研究方向:金融市场。

作者:周后强

第二篇: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和中国金融市场开放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浪潮席卷全球,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因循金融自由化理论的思路,先后进行了金融自由化改革,形成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全球性金融制度变革现象。中国目前是发展不均衡的发展中国家,正在逐步向市场经济转轨,市场机制和法制也很不完善。因此,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必须充分权衡金融体制改革所带来的数量和质量,效率和效益,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金融自由化;金融开放;改革开放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运动开始席卷全球,其中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创新以及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市场改革。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稳步推进经济的增长,金融市场开放势在必行,而发展中国家在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特别是在全球金融自由化中,中国加入WTO后,中国要如何把握机会、防范金融危机、加快金融市场改革开放以及全面融入全球经济大潮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危机

金融自由化的流行既带来了机遇,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自1980年以来,金融危机频发,世界性的金融风险开始加剧,而对于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依然在有条不紊的发展中,不断地优化和改良。金融自由化就是通过改革金融制度,改变政府对金融的过度干预,放松对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的限制,增强国内的融资能力,以改变对外资的过分依赖,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使之市场化,从而使利率反映资金的供求状况,反映外汇供求,促进国内储蓄率的提高,最终达到充分利用金融资源,借此推进经济增长的长远目标。但从各国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金融自由化可以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价格自由化、业务自由化、資本流动自由化。关于金融自由化的利弊,存有激烈的争论。从理论上说,金融自由化能使发展中国家受益。然而在现实中,金融自由化的危害并不少见。金融自由化活动过程中会引发一系列经济波动和经济不平衡发展现象。更有甚者,会引发一定规模的金融危机和国家财政危机。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这主要是因为亚洲新兴经济体在金融自由化改革过程,忽视经济宏观面的稳定以及对金融市场缺乏有力监管。因此可以看出,金融自由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仍然需要谨慎对待,否则会带来极大的风险和危机。

在任何一个国家,稳定而健全的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和完善而高效的微观经济运行基础都是实施金融自由化所不能缺少的根本条件,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决定着推进金融自由化的时机; 而微观的经济运行机制对金融自由化的速度会产生较大的约束。想要使金融自由化进程取得成功,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宏观经济稳定和适当的银行监管。

2金融自由化在发展中国家的实践和经验教训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因循金融自由化理论的思路,先后进行了金融自由化改革,形成了一场全球性的影响深远的金融制度变迁现象。

2.1拉美国家的金融自由化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以拉美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首先进行了以金融自由化为核心的金融体制改革,南锥体国家实施的金融自由化主要包括:①实行利率市场化;②取消定向贷款;③降低银行储备金比率。

大量的贸易逆差和资本逆向流入会引起货币贬值,从而使国家财政债务负担变得更加沉重。最终,将会导致经济基本面的不稳定以及国家财政和金融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也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的确发生了多次银行危机。拉美银行危机的根源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就拉美国家遇到的大多数银行危机而言,政府在实施金融自由化后对银行部门放松监管,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2.2东南亚国家的金融自由化

东南亚国家的金融改革起步较晚,成效较为显著,曾被誉为一个成功的范例,但终因一些国家改革进程过快和政策失误而陷入严重的金融危机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南亚五国的金融发展与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但是,随着各国经济逐渐步入转型期,金融自由化进程过快,金融改革政策失误,最终酿成严重的金融危机。从东南亚金融自由化改革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它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的发展与改革敲响了警钟。

东南亚国家并未对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结构,进行调整和改革,任由这种落后、单一的金融结构与政府的腐败行为相结合,最终成为导致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因此,提升金融结构,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等多种投资、融资方式,改变企业融资过度依赖银行的状况,分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机构的多元化竞争,是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和发展中应予十分重视的问题。

3中国金融自由化进程及进一步深化金融开放的战略措施3.1中国金融自由化历程

中国的金融自由化进程应该是从1992 年正式开始的,包括利率自由化方面、金融业务与机构准入自由化方面和资本账户自由化方面,中国目前对资本流动实行非对称性的管制,长期的资本流入相对自由,而严格限制资本流出和短期资本的流入。因为短期的资本大量流入会产生投机活动,导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和风险。因此,中国资本管管制的效能整体上已弱化,对于资本市场的管制已经相对开放。

3.2中国金融深化的战略措施

中国作为正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发展中国家,市场机制和法制都还很不完善,金融市场还没有形成充分的深度和广度,因而,在金融自由化改革应当充分权衡制度改革所带来的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收益与风险之间的交替关系。在进一步深化金融开放的过程,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当前中国必须从基础做起,消除金融隐患,为金融自由化奠定基础。②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降低交易成本,而且还要注意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③继续推进资本流动自由化改革,实现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接轨。④加强金融监管,保证金融自由化的顺利推进。

对于中国的国情来说,在推进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同时,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金融监管必须非行政化,监管的手段必须是以法律为基础的间接手段,取消行政命令式的监管办法,只在金融市场失败时政府方可走上前台直接干预。充分保证金融市场的自我调整,同时也保证了金融自由化的稳步推进。同时要制定行业自律规定,在适度开放金融市场时,国家必须严格把关资本市场的流动情况,使得宏观经济局面保持稳定。金融风险在国家之间相互转移、扩散的趋势不断增强,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和协调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归根结底,金融自由化是资金融通效率和金融监管高效稳健的有机结合,偏重于其中任何一方,都将不利于金融自由化改革的稳步推进,从而阻碍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参考文献:

[1]黄金老.金融自由化与金融脆弱性[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2]Abiad,A.and Mody,A.,2003,“Financial Reform:What Shakes It? What Shapes It?”[J].IMF working paper,April.

[3]张斌.论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新浪潮[J].中国市场,2012(29).

作者:谢跃进

第三篇:中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

[摘要]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同年多家国企爆出因投资金融衍生品失败而发生巨额亏损,2009年3月国资委提出方案限制国有企业投资金融衍生品。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于是一些专家学者担忧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会导致中国经济受损。中国要不要发展以及如何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已成为当前重要的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金融衍生产品给中美两国带来的灾难,重点分析了国企投资金融衍生产品失败的原因。其次,从金融衍生品的特性出发,指出中国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的必要性并介绍金融衍生产品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最后,根据东航等国企投资失败以及美国的经验教训,提出我国金融衍生品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金融衍生产品;套期保值;金融创新;风险管控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1 . 19. 020

0引言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不少专家认为导致该危机的主要原因是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创新。2008年底,多家中国国有企业爆出因投资金融衍生品失败而发生巨额亏损,于是2009年3月国资委提出方案限制国有企业投资金融衍生品。2010年3月到4月,中国分别开放了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国务院发表了《关于进一步利用好外资的几点意见》,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于是以郎咸平教授为代表的很多专家学者担忧美国会利用金融衍生品来打压中国市场,即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会导致中国经济受损。因此,金融衍生产品到底会给中国带来什么,中国要不要发展金融衍生产品以及如何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已成为重要的问题摆在国人面前。

本文首先分析金融衍生产品给中美两国带来的灾难,重点分析了国企投资衍生产品失败的原因。其次,从衍生品的特性出发,指出中国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的必要性及发展现状。最后,根据东航等国企投资失败以及美国的经验教训,提出我国金融衍生品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1金融衍生产品给中美两国带来的灾难

1.1 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创新和监管缺失导致美国金融危机

导致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很多,但是不少专家认为其主要原因是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创新和监管缺失,即以金融为代表的虚拟经济繁荣远远超过了实体经济所致。

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李维安教授认为,在过去几年,美国住房贷款一度出现首付率逐年下降的趋势,部分金融机构将高风险的按揭贷款打包到衍生金融产品中去,向投资者推销这些按揭贷款证券。而原本为了确保债券信用度而设立的评级机构,却在利益的驱动下丧失了中立的立场,“随意”给这些“创新债券”盖上5A标记。

国金证券分析师杨帆认为,华尔街游戏已使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进入异化过程,金融衍生品的过度创新加大了本轮金融危机的波动,使得金融危机不断深化、升级,负面影响被无限放大,未来或将转向适度金融创新的发展方向。而面对层出不穷的金融衍生品,美国监管层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缺失也难辞其咎。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部委员会副主席王自力认为,此次由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更深层次的诱因来自于自由市场竞争的失败和对金融创新产品监管的严重缺失。当前,美国遭遇“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危机的中心华尔街危如累卵。五大投资银行中,贝尔斯登和美林证券相继被银行收购,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而剩下的高盛、摩根士丹利也因形势所迫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一系列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世界各国都为美国金融危机而震惊。一些银行、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自身利益不顾借款人的实际还贷能力而乱放贷款,把危险贷款通过ABS(资产抵押证券)卖给金融市场使得金融市场最终崩溃。

1.2 多家国企因投资金融衍生产品失败发生巨额亏损

2008年多家国有企业因投资金融衍生产品失败发生巨额亏损。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航油套期保值公允价值损失约62亿元;中国国航因航油套期保值浮亏68亿元;中国远洋远期运费协议(FFA)公允价值损失约40亿元;截至2008年9月30日,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汇兑净损益亏损19.39亿元 。2008年度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净亏损为140亿元;中国国航净亏损108.5亿元;中国远洋净亏损41.2亿元;中国中铁的净利润为11.1亿元(如图1所示)。

从图1中不难看出,导致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是金融衍生产品投资失败。国企金融衍生品投资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本文以东航为例进行分析。

东航公司航油套期保值期权合约采用的主要结构是“上方买入看涨期权价差,同时下方卖出看跌期权”。“上方买入看涨期权”属于正常的套期保值范畴。如果说油价在未来上涨,在行权日东航行使买入的权利,从而盈利。但是如果油价下跌,超过了行权日的约定价格,东航可以不行使买的权利,损失的不过是有限的权利金,这就是正常意义的套期保值。而东航合约中同时标明 “下方卖出看跌期权”这一操作,却不是真正意义的套期保值,从而埋下了巨亏的祸根。因为油价如果上涨,东航赚的是固定的权利金,可是如果油价下跌,那么东航必须按原先约定的较高价格购买航油,油价越跌,亏得越厉害。而从2008年7月到12月底,国际原油价格一路狂跌,一度跌破40美元/桶,东航的噩梦就此开始。从东航的案例中不难发现,国企金融衍生品投资失败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对所交易的衍生产品及其市场认知不足

对所交易衍生品的风险认知不足,缺乏对所交易衍生品的价格评估手段。对于投行给出的复杂衍生品合同,99%的国企没有能力进行独立判断估价。国企没有发现这些方案中缺乏“止损策略”、“风险共担”等降低和化解风险的基础性操作策略。

缺乏对衍生品市场的深入了解。欧美的衍生品市场已经发展了百余年,这些市场的投资者对市场规律的了解程度,对操作策略和工具运用的熟练程度,以及对市场规则的把握程度都是我国刚刚开始“试水”的央企所不能比拟的。

1.2.2对套期保值与投机的概念划分不清

国企衍生品投资巨额损失主要来自于投机而不是套期保值。国企的主要利润来源于在不同市场占有相对应的垄断资源,因此在国企领导层的眼里,做生意有利润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对企业进入衍生品市场时确立的原则往往是不许亏钱,还要盈利。不愿为保值付出成本,指望通过保值实现盈利,非常不合理。

1.2.3监管缺陷

金融衍生品业务涉及期货、期权、远期交易、委托理财等市场,而这些对口的监管部门包括证监会、银监会、外汇局、国资委等多个机构。各监管部门如果不能协调好各自的工作范畴,就无法有效防范风险。近两年,结构性衍生产品在企业理财、资产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已经使得“各管一段”的监管模式心有余而力不足。从2008年第四季度连续曝光的多起国企套保失手事件来看,单一的国资监管已很难奏效。国际投行也正是利用这一“三不管”地带,售卖给国企具有套保功能的结构性理财产品。

2中国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的必要性

2.1 金融衍生产品理论

金融衍生产品是从基础的金融工具衍生发展出来的新的金融产物,其价值由基础金融工具的价格变动而决定。金融衍生品主要包括远期(Forwards)、期货(Futures)、期权(Options)、掉期或互换(Swaps)。远期合约是根据买卖双方的特殊需求由买卖双方自行签订的合约。期货合约是期货交易所制定的标准化合约,对合约到期日及其买卖的资产的种类、数量、质量作出了统一规定。期权合约规定了在某一特定时间、以某一特定价格买卖某一特定种类、数量、质量原生资产的权利。掉期合约是一种交易双方签订的在未来某一时期相互交换某种资产的合约。

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首要功能是规避风险,这是金融衍生品市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金融衍生品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为规避金融风险的需要而设计产生的。

金融衍生品的第二大功能是套利保值的功能,即生产经营者通过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业务,来回避现货交易中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锁定生产经营成本,实现预期利润。

金融衍生产品的第三大功能是价值发现的功能。金融衍生品的价格变动取决于标的变量的价格变动,而金融衍生品的价格发现功能有利于标的价格更加符合价值规律,有利于对现货市场的价格进行合理的调节。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价格密切相关且一定程度上是正相关的,金融衍生品的市场供需状况往往可以帮助现货市场建立起均衡价格,形成能够反映真实供求关系和商品价值的合理价格体系。

金融衍生品的第四大功能是杠杆效应的功能。只要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就可进行全额交易,不需实际上的本金转移,因此,交易具有杠杆效应。期货市场为交易者提供了一个能安全、准确、迅速成交的交易场所,提高交易效率,不发生“三角债”,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

2.2 中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央行相继推出了债券远期、人民币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外汇远期、外汇掉期等金融衍生产品,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呈现出稳步快速发展的局面。

2006年2月份开始交易以来,人民币利率互换发展迅速,成交金额大幅上升,有效地满足了市场参与者管理利率风险的需要。

2008年以来,央行积极推动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在利率和汇率衍生产品方面,在已有的远期、掉期等产品基础上,积极推出利率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及其他汇率衍生产品。此外,还积极发展信用衍生产品,通过试点方式逐步推出信用违约互换(CDS)等产品。

2009年3月24日,针对一些中央企业金融衍生品业务出现大幅亏损的情况,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业务监管的通知》。

2010年4月16日,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

日新月异的金融衍生品创新加剧了金融机构的竞争,也增加了金融机构对金融创新的动力和速度。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为金融市场提供了规避风险和价值发现等有效手段,促进了金融市场稳定发展和金融创新的开展。但是,金融衍生产品本身及其市场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2.3 中国发展金融衍生品的必要性

随着中国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企业运营已无法完全游离于国际市场之外。对生产企业来讲,需要控制原材料价格剧烈上涨风险,需要防范产品价格大幅下跌风险,需要规避利息支出突然上升风险,需要遏制外汇收入不断损失风险。中国企业目前有太多风险需要转移。对机构投资者而言,则需要能为手中的有价证券提供套期保值的工具。我国银行业面临流动性过剩的金融风险,为了保值和规避风险,金融机构、社保基金、养老金、企业年金等机构和企业追求稳定收益的资金,都迫切要求有更多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的金融衍生产品。这些需求在目前的中国远远没有得到满足。

3中国金融衍生品发展应注意问题

根据东航等国企投资失败以及美国的经验教训,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1 建设一流的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

没有一流的理论指导与前瞻性的研究,中国的衍生品市场就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中国的金融创新就难以摆脱长期跟在西方成熟市场后面复制学习的被动局面。应广纳天下人才,建设有创新思维、有独立研究能力、在全球有影响力的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中心应有能力对中国与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有广度有深度的研究,为有关决策部门提供有价值的意见,有能力对各种高端衍生品交易、风险管理技术与理论进行分析研究,为中国金融市场向纵深发展提供服务。

3.2 打造有金融创新能力的中国本土投行与金融机构

打造几家能与国际投行抗衡的、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本土投行。开展以衍生品与结构性产品为标志的金融创新研究活动,深化高端交易策略研发,建设高水平的交易与风险管理团队,有能力代表国家或协助大型企业直接参与全球复杂衍生品交易与重大国际金融资源的竞争。

衍生品不仅是银行风险管理的利器,更是银行提高竞争力,增加盈利的重要工具。应允许其在风险严格可控且在有限额的前提下开展自营业务,开展人民币报价的黄金衍生品交易,在境外对冲境内黄金交易头寸,以提高银行的竞争能力。同时,在风险信息完全披露的前提下,允许银行利用衍生品自主开发面向适当投资者的简单零售理财投资产品,以丰富银行的产品与服务,增强银行的差异化竞争能力,促进银行的发展。

3.3 增强大型企业金融竞争能力

面对未来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国企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如果国企在衍生品投资上因噎废食,不去做好应对准备,就很可能再次遭受国际市场价格快速变动的沉重打击。

由于缺乏风险驾驭能力与全球资源配置优化的能力,许多中国企业大而不强、泛而不精,缺乏国际金融竞争力。只有积极应对包括复杂衍生品在内的高端金融领域的挑战,才有可能在风雨中成长,真正跻身于世界级企业之林。鉴于多数企业缺乏高端金融人才,可由国资委协调聘请专家成立顾问组,为其出谋划策。决策形成、投资评估和事后追索等机制都有待建立和完善。

3.4注重风险管控机制的建设

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使市场监管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减轻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维护市场的稳定,确保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是市场监管的重要目标。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必须注重风险管控机制的配套建设,“管得住,才能放得开”。只有结合我国金融业的现实发展水平和承受力,审慎推进各项创新,使金融市场上各种风险与收益组合的工具越来越多,投资者用以避险或投资的渠道增加,整个金融系统效率提高,安全性增强,中国经济才能获得持久发展的动力。

3.5 完善金融衍生工具信息的披露

加快涉外金融产品交易的立法工作,确保相关金融与衍生品的产品性质与风险信息完全披露。从事金融衍生业务的企业建立定期报告制度,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披露,要求企业说明其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政策,披露每一类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范围和性质以及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企业应根据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制定统一的信息披露规则和程序,以便管理层和用户可以清晰明了地掌握风险暴露情况。

3.6注重金融创新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金融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有正有负,但主流是正面的、良性的。没有金融创新推动,就没有多层次和开发性的金融发展,就不可能对现代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必须采取积极措施,使金融创新和经济协调发展。避免因金融总量失控,出现通货膨胀、信用膨胀,导致社会总供求失衡,危害经济发展;避免因金融业经营不善使金融风险加大,破坏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从而引发经济危机;避免因信用过度膨胀产生金融泡沫,造成金融业的动荡和整体经济运行的失控。

主要参考文献

[1]韩立岩,张小磊.国企衍生品投资亏损:解析及监管启示[J].管理评论,2009(12).

[2]党剑.国企套保的监管缺陷[J].上海国资,2009(7).

作者:张兰花

上一篇:行政管理专毕业论文下一篇:审计理论与实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