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与配送实务》课程教学方法思考

2022-09-10

随着技术进步和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 现代物流系统中通过创造物品时间效用的功能正在弱化, 而合理地组织运输, 特别是实施准时化配送, 对这种弱化趋势起到了促进作用, 因而使运输与配送在物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出来, 发挥的作用也更大, 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运输与配送。我们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将《运输与配送实务》定为核心课程, 旨在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 使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重要一环。

1《运输与配送》课程的教学现状

(1) 师资力量有待提高。物流业的高速发展是在1991年以后, 各高职院校开设物流专业只有短短几年, 我们学院也如此。现有的师资力量, 真正具备实践和教学二合一的老师很少, 面对性格各异的高职学生、面对新兴的有待完善的教材, 教师遇到的难题和面临的挑战要比其他专业的教师更多。

(2) 教材存在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我们选用教材时一方面考虑了学生考证, 另一方面也与同类教材作了比较。尽管如此, 在备课过程中仍发现所选用的教材编排上存在一些问题, 而且许多地方还有明显的差错, 需要老师对内容进行一定的把握和增删。这无疑给任课老师增加了难度。

(3) 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由于近年我国高校的大量扩招, 导致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下降, 特别是我们学院是属于第五批录取, 生源既有三校生又有普高生, 既有来自城市的又有来自农村的, 造成该专业学生基础知识、文化层次差别较大。对他们而言, 学习《运输与配送实务》是个难题, 许多人因此觉得该课程枯燥而丧失学习的兴趣, 使任课老师除了课程本身的挑战性外, 还增加了学生厌学所带来的压力。面对挑战和压力, 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就成为解决矛盾的必然。

2《运输与配送》课程的教改方法

2.1 重组课堂教学的内容体系

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优化组合。考虑到本院学生的特点、学时数和以后的就业要求, 对教材进行了整合, 对内容进行了增删, 重点注意了概念与原理、运作模式、优化方法、组织管理四个层面的课时分配。这门课程共有运输、配送两大模块, 在运输模块:运输方式及其业务流程、运输合理化是重点;国际货物运输这章内容因有专门的《国际物流与报关实务》这门课, 故以学生自学为主, 也可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配送模块:配送计划和配送作业是重点, 其它知识只要求熟悉和了解。对于教材内应用性不大且难以理解的内容, 对有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通过这样的教学计划实施, 既体现了分层次教学, 又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比较有效地解决了学生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个别吃不了、厌学、部分吃不饱的问题。

2.2 老师备课贯彻“五要素”

教师在备课时从教学对象出发, 注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法的选择, 按以上的要点备课,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接受力、掌握度、兴趣点和互动性,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3 推行本学院教育纲要中推荐的教学方法

2.3.1 模块教学

该课程适合模块教学方式, 课程可分运输、配送两个模块。在讲完一个模块后, 对知识作一个系统的回顾, 引导学生对前学内容和后学内容作好衔接工作, 将分散的、独立的知识慢慢连贯成综合性的知识, 为整体把握专业知识夯实基础。

2.3.2“2-1”讲授法

这是“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纲要”中提出的方法, 具有本院的特色, 它要求教师在讲完一个小的阶段后, 安排一次回顾、总结,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好地复习、理解、巩固。

2.3.3 问题教学法

针对我们的学生不善于、也不会主动地提问题的现象, 在上课时, 根据课程内容的要求, 提出几个要解决的问题, 用点名回答的方式迫使学生思考, 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 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此外, 根据课程的内容和实用性, 布置一些课外思考题和小论文, 但不作统一要求, 引导部分学生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 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2.3.4 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针对学生实践机会、感性知识积累少的情况, 在讲授一些具体而简单的内容如各种运输工具的分类时, 教师在课堂上化大力气讲, 学生还是觉得抽象。如果将各种运输工具的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看, 学生不但能很快了解, 而且不会遗忘, 老师也能节约这种简单的劳动时间, 而将精力和时间更多地集中在重点知识和重要分析方法的讲解上, 让学生能在相同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量。

2.4 课后知识巩固采用信任法

对于学生课后知识的巩固, 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这种一刀切的做法, 学生的反映是抗拒和麻木, 慢慢演变成为做作业而做作业, 好似在完成一项任务, 这对教师而言其实是一种失败。针对这种现象, 本学期我尝试一种新的方式。当需要学生巩固某方面知识时, 我只定一个量的要求, 对于内容, 由学生自己选择, 可以出一些选择题、问答题、判断题、思考题等, 由老师对他们个性化的题目质量做出评判。虽然教师批改作业的难度加大, 时间加长, 但从学生的反馈看, 效果比较显著。

2.5 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对于运输与配送方面的知识, 学生有一定的认知, 但又非常肤浅, 很多环节学生曾经见过却熟视无睹, 比如运输中的包装工具、运输车的选用、配送时间的把握等等, 也就是说学生缺少专业的敏感性。为此, 需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认知。可采取的方法有:在上课时多结合企业的实例, 从真正的企业业务流程出发讲解相应的知识点;提出让学生调查、思考的题目, 由学生整理出成果, 再安排进行课堂交流、讨论;尽可能安排学生去企业参观学习, 真实感受企业的运作;购买一些运输、配送的应用软件, 在校内进行模拟操作;请物流企业的经营者给学生上课、指导等等, 使学生的理论知识能与实践相结合, 为以后的就业铺平道路。

3 提高教学方法效果的几点思考

上述教学方式的形成, 本人经过了对学生和企业的调查, 在实际的应用中, 得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这在本学期的学生座谈会反馈中证实了这一点, 学生因课程难学而产生的抗拒心理已几近消失, 大多数学生能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 也慢慢体味到了这门课的实用性、趣味性和可理解性, 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有较大提高。当然, 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 要想方法产生的效能更大, 最好能注意以下几方面:

(1) 教师在上每节课前, 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特别要设计好哪些内容可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哪些内容需要思考解决, 哪些内容需要着重强调, 等等。

(2) 教师在课堂管理上要严谨。有部分学生已养成了自己不学也影响别人不学的习惯, 针对这种情况, 老师要带领班内的干部起好表率作用, 并对这类自控力较差的学生进行重点管理, 尽可能给想学的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

(3) 教师要有爱心和耐心。针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基础素质, 教师要有爱心和耐心, 特别是对那些学习态度不是很明确或理解较慢的学生, 更要慢慢引导和指导, 逐步营造学生的学习氛围。

(4) 教师在课堂上要对学生投入。教师的投入是指在课堂上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精神状态, 根据学生的反映, 及时、灵活、动态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整到最佳阶段。

总而言之, 新的教学方法虽然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了一些成绩, 但仍有不少问题存在, 需要逐步改进。我们要时刻记着“教改之路无止境”。

摘要:运输与配送是物流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物流专业的学生掌握这一课程非常重要。针对该课程存在的教与学之间的一些问题, 本文从《运输与配送实务》课程的教学现状出发, 探讨了一些教学改革的方法,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关键词:运输配送,课程教学,教改方法

参考文献

[1] 郑耀添.电子线路, 课程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05 (9) .

[2] 何丽珍.医学职业教育临床课教师备课的“五要素”[J].职业教育研究, 2005 (10) .

上一篇: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下一篇:经皮微波固化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