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初中英语论文

2022-04-30

【摘要】构建主义理论强调,学习并非学生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和在一定的经验背景下,在教师或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手段,主动进行探索和发现,并以自己的方式构建对事物的理解。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初中英语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初中英语论文 篇1: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初中英语词汇深度教学研究

摘 要:学生要想更好地提高英语成绩,首先需要提高自身的词汇量。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英语词汇量才能不断进行深造。很多学生虽然已经认识到词汇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并且利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英语词汇,但是当前很多学生在进行单词学习时只是浅层次学习,在学习后没过多长时间就会遗忘。英语单词由于本身结构特性,很多词汇在读音和拼写方面都有相似之处,这也加大了学生对单词学习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深层学习词汇,从而更好地掌握英语词汇。

关键词:词汇学习;深度学习;初中英语

随着近几年国家的发展和文化的交融,我国教育部门越发重视对英语的教学,英语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影响。英语学科教育专家和学者对英语词汇的研究不断深入,教师也深刻认识到记忆力并不是影响学生词汇学习的主要障碍。

一、深度学习理论

英语词汇深度学习是相对浅层学习而言的,教育专业将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教学目标总结分成了六大层次,这六大层次分别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以及评价。专家学者根据深层学习和浅层学习的特点进行了归纳,浅层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依靠死記硬背,所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情况也相对较差,并且学生对一些知识和例题不能很好地理解,在运用过程中也只是模仿着例题的样子对问题进行解决,所以这就会导致学生遇到新的问题不知道如何去解决。浅层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少去反思和总结自己,所以学生的学习目标相对迷茫。专家学者认为深度学习是以理解词汇为学习基础,并且学生要养成批判性的思维,从而对原有知识进行重新认知。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有更多的思考,从而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知识网络。初中英语教师要分析当前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从而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二、词汇深度的含义

词汇深度包括了语音、拼写以及词汇基本物质形态,学生要想进行词汇深度学习就要对词汇的概念意义、内涵意义以及社会意义进行理解,对于英语而言不同的词汇能够表达相同的汉语意思,但是在不同场景中应该使用的词汇也是不同的,词汇所表达出的情感也是不同的,所以词汇深度也要求学生能够对词汇情感意义有一个很好的掌握。在英语词汇中有一些词汇并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在语句中起到了很好的结构作用,学生要在对词汇进行理解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语句来掌握分析词汇的语法结构、使用频率和文化内涵。

词汇深度学习就是要求学生不能仅仅掌握词汇的意思,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运用,所以学生在学习单词过程中要适当选取一些例句和情境来辅助自己对单词进行理解,了解英语词汇在书面中或者生活中的用法,并且还要求学生能够对英语单词进行分类处理,找到相似单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词汇的深层学习。

三、初中英语深度教学的必要性

词汇教学研究一直是英语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学生更多的是单个独立地去记忆单词,浅层的学习,词汇比较容易遗忘。而且英语单词由于本身结构特性,很多词汇在读音和拼写方面都有相似之处,这也加大了学生学习单词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对词汇深度教学进行研究,能探讨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来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效率,进而提高他们的外语能力。

四、初中英语词汇深度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所涵盖的词汇量不是很多,所以学生能够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单词的学习,并且初中英语单词相对简单,单词与单词之间的联系也相对比较明显,教材中也有详细的归纳,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比较轻松,但是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从而为以后学生在英语方面的研究事业打好基础。

教师要想提高学生词汇学习效率,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同学生由于存在个体差异,所以采用的学习方法也是不同的,学习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学生必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学习方法的作用,同时教师还要对一些学困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找到是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以下是经过实践分析总结出的几种学习策略。

1.学构词法则,解词汇本质

在英语词汇系统当中,很多单词都是由一个词汇附加词缀变化而成,词缀主要分为前缀和后缀。词汇添加前缀后往往会改变单词的意义,例如un、im、dis、non等前缀都会让原本词义表达否定意思。然而一些词汇后面加后缀往往会改变单词的词性,例如在动词后面上加er、or、tion和ment这种后缀,单词也就变成了名词,在形容词后面加上ly能够变成副词。这些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慢慢去积累,教师也可以适当辅助学生整理,给学生列举一些较为常见的前缀和后缀,让学生进行整理归纳,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找一些相似前缀和后缀,学生在这种自主探究过程中也能很好地提高对单词的记忆程度。构词法则对学生阅读理解是有很大帮助的。例如,有一篇完型中就有ached这个词,并且这个词难倒了很多学生,其实学生在八年级英语Unit 2 What’s the matter中就学过类似构词法则。所以教师们要加大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从headache,toothache, stomachache 中找出规律,提炼出ache,并猜测含义。这样学生在阅读中遇到不理解的词,就可以根据构词结构和上下文意思来进行猜词,学生也能利用更少的时间掌握更多的单词。教师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还要重视对学生英语词汇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这样学生也能感受各个单词在实际运用中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对词汇进行学习。

2.画思维导图,促词汇联想

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的认知工具,能够帮助学习者学习和思考。它将图像与文字结合起来,通过图片、颜色、中心词、线条等工具来帮助学习者强化记忆。因此学生可以适当进行思维导图设计,了解每一个词汇之间的关系,把词汇知识点紧密结合。或者是根据同一话题相关来进行思维导图的构建,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记忆。

以人教版家庭成员为话题,在初三复习时,可以有效地将几个与话题相关单元的单词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关联起来。从七年级上Unit2的家庭成员单词到八年级上Unit1职业名称,再和描写性格的词汇相联系。让学生按照话题,比较容易地复习这些单词。并且可以在句子和文章中进行巩固和训练。

通过思维导图记忆单词,可以集中学生的专注力,利用记忆和思维的规律帮助学生系统地记忆单词,同时提高他们的语言学习综合能力。。

3.读文中佳句,品词汇内涵

学生在进行词汇学习时可以分析一下词汇在语境中的词性,之后再根据词汇前后词的意思和句型结构来猜测词性的意思,之后学生再通过句子的整体含义来猜测词汇所蕴含的感情色彩和在句子中发挥的作用。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注意词汇在上下两个句子当中所充当的成分,有时两个句子之间是通过转折词进行连接。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次教学手段,让一些学习能力较强或者掌握较多词汇量的学生进行英语阅读词汇分析,对于一些英语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降低句子难度,让学困生在简单句子当中掌握新的词汇。学生也要适当进行一些阅读训练或者阅读鉴赏,这样能够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下了解更多词汇,同时学生还能够通过文章中的语句和文章情感内容更好地品读词汇的深刻含义。

(1)记叙文中对文章重点词可以进行品读,理解词汇的隐含意义。例如九年级教材Unit4 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 3a文章From shy girl to pop star中,有这么一句话What does Candy have to say to all young people who want to be famous?“well”She begins slowly. 教师可以抓住“slowly”这个词,问学生 “Why does she begin slowly, not quickly?” 学生的答案可能是各种各样,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依据。 这样学生能在paragraph 2 中找到I always have to worry about how I appear to others.

(2) 说明文中对相似词进行比较,理解词汇的严谨。例如九年级教材Unit6 When was it invented?Paragraph 2谈到茶经的时候有两个句子。The book describe how tea pants were grown and used to make tea. It also discusses where the finest tea leaves were produced and what kinds of water were used. 探討为什么两个问题的表述一个用describe,一个用discuss。引导学生对比品读,知道第一个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只需要作者直接描述,所以用的describe。第二个问题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ideas,所以用discuss。可见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严谨性。

4.看文化交流,探词汇新意

词汇是语言结构中的最基础成分,词汇的产生与社会发展同步,同时也受到不同的社会环境的影响。跨文化交际是国际交流的主要方式。不同的词汇都是以一定的文化背景为支撑的。英语词汇和汉语词汇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在不知词汇差异和其中蕴含的英美文化的背景下,就会在交际中使用错误的词语,并影响交际的最终效果。英语词汇和汉语词汇也互相包容,互相影响。在考虑文化交流的因素下,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可以从三方面进行引导。

(1)同一个词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含义

在初中英语词汇中蕴含了比较多的文化因子。学生在众多文化因子的带领下,对文化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其与中国文化进行详细对比。比如,我们从动物单词出发,中西方文化之间就会展现出比较大的差异。

通过汉语和英语在动物词汇上的不同文化内涵,加深学生的深刻理解,引发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兴趣。把文化教学和词汇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明确词汇的表面意思。同时,也会让学生对词汇中背后的内涵进行重点分析。

(1)英语影响汉语词汇的词义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因为英语使用的广泛性,汉语学习者接受英语国家文化更快,语言对使用者的认知影响更加强烈。因此,大量的英语词汇进入汉语,成为汉语的一部分。例如,原意为凉爽的“Cool”这个单词,被汉语引申为“酷爽”。

(2)汉语词汇进入英语词汇系统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英语也不断接纳外来词汇进入英语词汇系统中。例如,原来被认为是不符合英语和语法标准的中式英语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现在也已经成为英语词汇系统中的常规词汇。

五、实施英语词汇深度教学策略的实效与反思

1.教师

教师是初中英语词汇深度教学中的引导者,所以教师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既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虽然初中英语所包含的词汇量不多,但是教师们要不断提高自身词汇素养,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找到更加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通过对词汇进行深度学习,提升了教师备课等教学环节的实效性。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深度思考,对词汇的学习不再只是简单记忆,而要帮助学生多角度理解运用词汇,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学生

通过对词汇进行深度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对词汇进行总结、理解、思考之后,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枯燥地对词语进行背诵和记忆,不再只是围绕理解词汇表层内容而展开,这样的学习大大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提升了综合学习能力。

3.课堂

通过对词汇深度学习,提高了教育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思考总结词汇规则、词汇深层含义,结合自己的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样的课堂是高效的,学生的参与度是最大化的。

参考文献:

[1]沈雅芬.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初中英语词汇深度教学研究[J].英语教师,2018,18(20):113-117.

[2]张婉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3]朱天逸.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J].海外英语,2018(2):14-15,29.

[4]王锬.初中英语深度阅读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编辑 李博宁

作者:余惠

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初中英语论文 篇2:

基于构建主义理论探讨初中英语拓展型作业的设计

【摘要】构建主义理论强调,学习并非学生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和在一定的经验背景下,在教师或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手段,主动进行探索和发现,并以自己的方式构建对事物的理解。而英语拓展型作业正是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发散学生思维、深入话题理解、强化语言表达的一种作业形式,是以课内知识为支架的进一步创造和构建,其设计理念和构建主义理论的核心精神不谋而合。本文笔者将以此为切入点,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初中英语拓展型作业的优势及必要性,并探讨如何设计高效的拓展型英语作业。

【关键词】构建主义;初中英语作业;拓展型作业设计

【作者简介】王爱红,上海民办华二初级中学,初中英语教师,初級,硕士。

一、引言

课后作业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复习和巩固、辅助和延伸,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与检测,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拓展型作业更是让学生对于当前学习话题进行深入思考、发散思维、学以致用的好机会。某种程度上,英语作业的布置与完成情况关系着英语教学的成败。因此,教师布置作业需要认真思考、精心设计。

二、初中英语作业布置现状

经笔者观察,在布置英语作业时,许多教师以应试为导向,更多的时候布置的是背默词汇、语法或阅读练习、背诵课文或选段等与考试比较直接关联的内容。与此同时,部分家长对与考试直接相关之外的作业也不太“欢迎”,认为是浪费时间。

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任务,即除了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语言技能、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学生还要通过英语学习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丰富生活经历、开阔视野、发展创新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此标准下,应试导向的课后作业远远不足以支撑起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而以课本内容为起点,结合不同学生的已有知识体系进行思维发散、知识整合的拓展型作业就是非常必要而有效的方式。

三、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与拓展型英语作业

构建主义(constructivism)主张,学习并非学习者把外界的知识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互动,以自己的方式生成信息、构建知识的过程。该学习理论倡导的学习是深层理解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是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拓展型英语作业以课内话题、语言知识为起点,要求学习者在特定的任务情景中,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整合、应用或创造。该过程是学习者个性化的知识构建过程,不同层次的学习者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新学的知识,进行不同维度的创造,进而收获独特的学习体验。根据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拓展型英语作业对于学习者的知识构建非常有益,优势明显,应该是初中英语学习中必要的组成部分。

四、拓展型英语作业案例分析

以下具体分析牛津英语(上海版)7B中的三项拓展型英语作业设计案例。

1.案例一:创作一首题为“Four seasons”的英文诗歌,并制作成精美小报。

(1)学习背景:7B Unit6“Hard work for a better life”的第一课时Reading是一首描写四季的诗歌。学生对英文诗歌特点进行学习,包括押韵、修辞手法的使用,逐段朗读诗歌文本,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选词的精妙以及描绘的每个季节的画面和美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朗读、品味一首稍复杂的描写四季的诗歌,并在理解原诗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创造。教师对不同学生的创造进行点评、分析,为学生完成后续的诗歌创作打下基调。

(2)作业要求:根据自己对不同季节的观察和理解,创作一首题为“Four seasons”的英文诗歌,要求尽可能押韵和使用修辞手法,并手绘或剪贴相关插图,制作成精美小报。

(3)反馈及总结:提交上来的诗歌,格式规范、内容丰富。每首诗都能让读者看到诗人眼中四季的不同场景,配图或简洁或五彩缤纷,也展现了少年们阳光、积极的内心世界。在语言上,学习层次相对低的学生尽可能模仿教材诗歌的“sb./sth. be doing”结构,不失为很自然的句式强化;学习层次较高的学生则有更多的句式变化,选词上更加精良,对新学的词汇也进行了精妙的运用。教师选择不同层次同学的优秀小报,在课堂朗读分享,并张贴在板报上,进行交流学习。

通过完成这项作业,学生全面地了解了英文诗歌的格式、韵律,同时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发现大自然的美、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在自己的表达能力范围内,对英语语言进行了有意义的运用,形成了个性化的知识构建。

2.案例二:续写寓言故事:The grasshopper and the ant,并分组表演。

(1)学习背景:7B Unit6“Hard work for a better life”的第三课时的Reading部分是一首名为“The grasshopper and the ant”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只勤奋的蚱蜢和一只懒惰的蚂蚁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不同做法和在冬天的不同结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取蚱蜢和蚂蚁在不同季节的不同具体做法的细节信息,分析它们的内心活动,并总结二者的性格特征、谈论他们读完这则寓言故事的感想和悟出的哲理。此外,学生结合本册书Unit 5“The happy farmer and his wife”一文,总结英语寓言故事的要素。

(2)作业要求:续写“The grasshopper and the ant”,讲述一年后蚱蜢和蚂蚁发生了什么,要求使用一般过去时。然后2-3人一组进行分组,组内选出一个续写版本、分角色在班级里进行表演。

(3)反馈及总结:提交的续写文本中,学生的想象力超乎预期!故事背景充满创意,同时,学生的续写故事都蕴含着一定的哲理,这代表他们理解了原文本,并在新故事中注入了自己的设计和思想。语言上,同学能准确无误地使用一般过去时、恰当地选用动词描写动作、自然地使用过渡句衔接上下文,部分同学对一般过去时的使用还有些许瑕疵,一些表达也有待改进,但经过教师的批阅及二次改写,他们的语言也得到强化。最后的表演课,同学们热情高涨、绘声绘色地将他们自己笔下的故事演绎出来,班级里氛围浓烈。

这项拓展型作业,让学生在续写和表演的过程中,充分走进蚱蜢和蚂蚁的角色,并将自己对角色的解读、对生活的理解表现其中,也是学生用目前所学进行英语书面创作、和同學们合作互动的好机会。

3.案例三:选择两个自然因素,编写一则寓言故事“Mr./Mrs./Miss A and Mr./Mrs./Miss B”。

(1)学习背景:7B Module 3“The natural elements”主要介绍了两个自然因素:风和水,在这一模块的导入部分,首先学生头脑风暴说出自然因素都有哪些,然后分别说出不同自然因素的特点,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接着,进入Unit 9“The wind is blowing”的Reading部分的学习:Mr. Wind and Mr. Sun,学生分角色扮演Mr. Wind和Mr. Sun朗读课文,在理解故事细节信息的基础上,分析角色性格特点,并思考究竟是Mr. Wind更强大还是Mr. Sun更强大、为什么,同时谈谈从这个故事中悟出的道理。

(2)作业要求:选择两个自然因素,根据不同自然因素的特征,编写一则标题为 “Mr./Mrs./Miss A and Mr./Mrs./Miss B” 的寓言故事,要求使用一般过去时。

(3)反馈及总结:在学生笔下,不同的自然因素都是有生命、有个性的鲜活体,故事背景各不相同、选择的自然因素也不一样、情节丰富,并且都传递着正能量,比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优势,要学会合作、取长补短;努力总会有回报等等。语言上,一般过去时的使用熟练度有了明显的提高。最后,教师选择了有代表性的若干篇故事在课堂朗读分享,学生们共同体会不同自然因素之间可以碰撞出的火花。

这项作业需要学生结合课内所学的故事和对不同自然因素的理解,发散思维、动用想象力,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英语语言进行合理运用、对知识进行恰当的整合。在这个过程中,新的知识信息自然建构而成。

五、如何设计高效的拓展型英语作业

1.做好必要的铺垫。由于拓展型作业往往是基于一个板块、一个单元、甚至一个模块来设计和布置的,教师有必要在话题上、语料上、思维上有计划地进行铺垫,并循序渐进地深入、延展,为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搭建好支架,帮助学生顺利地构建知识。

2.既有硬性要求,又有开放性成分。拓展型作业并非全开放型作业,而应该是立足于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硬性要求部分是对课内重难点的操练、巩固和应用,奠定作业的定位和方向;开放性成分给了学生们个性化思维发散、经验整合、创新创造的空间。二者有效统一,才能成就学生最大化的知识构建。

3.形式有针对性、多样化。拓展型英语作业相对于练习型作业,更加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是在某种生活或任务场景中运用课堂知识,内容应该基于课堂,同时在课堂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多样化创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关联。除了笔头的拓展型作业,也可以有动手型的,还可以是口头交际型的,比如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校报记者采访学生对学校设施的看法以及希望对校园进行怎样的改变。灵活的、趣味性强的拓展型作业能激发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帮助学生提高效率,进而体会成功的快乐。

4.仔细批阅、及时反馈。拓展型作业往往耗费的时间精力比练习型作业更多,每一份拓展型作业的背后都凝结着学生的用心思考、独特创意,教师必须仔细进行批阅,对于瑕疵要及时订正,对于闪光点要明确重点标注并具体表扬。同时,某项拓展型作业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足,应及时在班级说明并进行分析,避免将来进入同样的误区。对于特别突出、优秀的作业,应该及时分享给全班、发扬其中的优点和亮点。经过教师的仔细批阅、及时反馈、学生对错误的及时更正和对模范作业的学习,一项拓展型作业才算真正完成,学生的知识构建才能完整。

六、结语

随着《英语课程标准》走过了第一个十年,英语课程的定位越来越清晰、全面,这要求英语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合理地兼顾到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初中英语作业是初中英语学习重要的有机部分,教师应重视对英语作业的设计和布置,科学、高效的拓展型英语作业能对学生的英语知识、技能、思维、表达起到综合提升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意义,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震莲.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视角论中学英语学习策略的培养[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1.

[2]梁会秋.初一英语作业布置中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3]林桂.初中英语个性化作业设计应用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5.

[4]林慧.巧用英语拓展型作业,提高学生学习效率[J].外语·外文, 2012(2):57.

[5]欧阳芬.多元智能与构建主义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89-94.

[6]任宝贵.凯洛夫家庭作业观反思[J].全球教育展望,2007(2):7.

[7]王菊芝.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与课堂教学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8(12):144-145.

[8]王小春.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作业布置[J].英语教师, 2016(20):112-114.

[9]周亚.初中阶段如何巧妙地布置英语作业[J].基础学科, 2020(11):156-157.

作者:王爱红

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初中英语论文 篇3:

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英语影视欣赏课的应用

摘 要:项目式学习是教师和学生围绕某个或多个项目,完成一系列教与学活动的教学模式。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内涵及特征,概述项目式学习应用于初中英语影视欣赏课的理论基础,以《功夫熊猫1》电影片段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初中英语影视欣赏课中开展项目式学习,并提出相应的注意事项。探究发现,项目式学习下的初中英语影视欣赏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英语影视欣赏课;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一、 引言

初中英语影视欣赏课,一般是采用原版英文电影,根据教学需要,对影片进行剪辑,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课件的整合,旨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听、说、读、看、写等能力的视听说教学课型。这一课型符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以及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的课程基本理念。此外,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英语影视欣赏课提供了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语境,给学生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的冲击,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取地道的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黄雪英,2014:43),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Yang,Linda Hui&Fleming,Mike,2013:297)。然而,现阶段的初中英语影视欣赏课存在着影视教学材料选取难度大,教学方式不明确,过分注重课堂形式,忽视教学内容等问题,学生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感知故事情节,理解影片内容,掌握并运用其中的语言点和交际技巧存在一定困难。因此,采用何种教学方式进行初中英语影视欣赏教学,使英语影视在二语学习中的作用最大化,是教育教学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互动教学模式,尊重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仅强调“学什么”,还强调“做什么”和“怎么做”(冯涛,沈刚,2018:77)。为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以《功夫熊猫1》英语电影片段教学为例,探讨如何运用项目式学习开展初中英语影视欣赏课。

二、 项目式学习的内涵及特征

(一) 项目式学习的内涵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教师和学生围绕某个或多个项目,完成一系列教与学活动的教学模式。它是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在杜威的“做中学”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结合多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如任务型教学法、学案导学、研究性学习等发展而来的。当前我国许多高校和中小学尝试使用这种新型互动教学模式于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中(苏立平,2012:96)。其教学步骤一般是确定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展示成果和评价项目。

(二) 项目式学习的特征

1. 以学生为中心

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中心和主体。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学习活动的被动参与者。然而在PBL中,教师变为项目活动设计的引导者和共同学习者,学生变为主动参与者。学生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参与到项目活动的制订、设计、实施、展示和评价过程中。

2. 强调“知行合一”

项目式学习强调“知行合一”。传统的课堂语言教学活动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方面,往往只关注学生语言知识的发展,特别是关注学生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的发展,然而这并不能满足学生未来走向社会,顺利完成人际沟通和国际交流的需要。PBL的学习内容是开放而综合的(冯涛,沈刚,2018:77),它以某一主题为项目,项目活动以问题驱动为导向,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稍加努力,通过查阅资料,更新学习方式,提取并整合现有知识,归纳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便能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获取语言知识,特别是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发展了语言技能和培养了学习策略能力。

3. 主张合作学习

项目式学习主张合作学习。它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各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共同参与到项目确定、方案制订、资料收集、归纳分析、成果展示和共同评价的活动中。在合作的氛围中学习,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发挥其长处,做到取长补短,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身的合作意识。

4. 重视形成性评价

项目式学习强调形成性评价,即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评价,旨在不断了解活动进行的情况并作出及时调整。其评价特点在于评价形式多样化,教师让学生参与到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中,如模仿语音语调、表演话剧等,调动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到评价过程中,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提高评价的客观程度。评价过程全程化,教师对学生每一次完成项目的情况进行全过程记录和评价,这样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关注自身的点滴进步,从而在进步中感受成功、体验成功和获得成功,再接再厉。评价主体广泛化,评价主体不再是教师个人,学生自我、同学、小组都能成为评价的主体。这种评价方式能促使学生将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因为过去的单纯以教师为评价主体的评价,学生为维护自身尊严,会有意地将自己的缺点加以掩盖,而项目式学习方式能使学生为完成同一个目标,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教师作为项目式学习的指引者,减少了对学生的干预,学生便会把自己真实的学习状态展露出来,从而使评价做到民主化。

三、 初中英语影视欣赏课运用项目式学习的理论基础

(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vism)兴起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美国,它是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最早提出者是瑞士学者皮亚杰(Jean·Piaget)和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Lev Vygotsky)。他们分别提出了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这表明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规律的认识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张文霞,2005)。由此可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将基于自我建构、自我探究、自我发现的自主性学习与基于情境的合作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效果(王峥,2014)。该理论指导下的英语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与他人协作中达成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刘海燕,黎漫晖,2010:153)。初中英语影视欣赏课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把英语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成为项目活动的引导者,英语影视所提供的的情境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能在师生互动、生生协作中通过多模态教学方式,吸收英文影片中与教材内容相关,与日常交际需要相关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發展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著名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在他的著作中多次论述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输入假说亦可称为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克拉申认为,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关键,即学习者习得语言既要不断接触到略高于其现有语言水平的可理解的有效的语言输入,又要关注输入信息及获得意义的理解而不是输入形式的理解(王柏松,2015:114)。他用“i+1”公式深刻阐释了语言输入的内涵。“i”表示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1”表示略高于学习者现有语言水平的语言知识。若语言输入远远超过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即“i+2”,或接近甚至远远低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即“i+0”或“i-1”,这都无法达到语言习得的目的(白云红,2009:122)。理想的输入假说有以下特质,一是可理解性,即语言输入内容的难度不要太大。二是趣味性和相互关联性,做到语言输入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才能保证学习者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语言。三是非语法程序安排,摆脱那种不必要的且枯燥的按语法安排的教学活动,保证语言习得的功效。四是足够的“i+1”输入量。习得或掌握一种新的语言结构,绝不能急功近利,需要持之以恒地在广泛阅读和大量会话中不断温习。五是此时此地性,输入的语言信息要符合学生实际(王柏松,2015:114)。

虽然输入假说影响着学习者二语习得的效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二语学习者只要接受了同等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就能顺利习得语言,因为学习者的内在心理因素是二语习得的重要推动器。正如克拉申所说“心理障碍使得语言习得者没能充分利用所接受到的、利于语言习得的可理解输入”(Krashen,1985)。对此,克拉申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filter Hypothesis)。这一假说认为二语习得还受动机、自信心和焦虑状态等情感因素的影响。在动机方面,如果学习者目的明确,则动机强且语言习得进步快;反之,则收效甚微。在自信心方面,如果学习者自信心充足且自我感觉良好,则语言学习进步快;反之,语言习得缓慢。在焦虑状态方面,如果学习者焦虑感较强或长期处于极度焦虑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者的情感屏障就高,获得的输入低;反之,则容易得到更多的输入。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只给学生大量的语言输入而不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是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高翠英,毛永泉,2007:94)。

初中英语影视欣赏课所提供的语境是贴近生活实际,富有意义的,对学生而言具有可理解性。此外,初中英语影视欣赏课摆脱了枯燥教材的束缚,不仅关注影片中与教材相关的语言知识点,还关注影片背后的故事情节、文化知识和人物情感,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轻松愉悦地感知语言、运用语言。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开展初中英语影视欣赏课,学生与教师共同确定项目,制定完成项目方案,收集、归纳和分析相关资料,汇报成果和参与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能在自我探究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发挥自身优势,获得自信心,并且融洽的课堂气氛能降低学生语言学习的焦虑感,这种“无负担”的学习状态确保了二语学习的效果。

四、 初中英语影视欣赏课运用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案例

本文以《功夫熊猫1》约6分钟的电影片段的教学为例,阐述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英语影视欣赏课的实际运用。本项目活动以教材主题“文娱活动”为依托,围绕影视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影视主要包括影视赏析、影视配音等内容。当前学生看英文电影处于走马观花的状态,并没有充分利用好影视资源拓宽自身英语学习的渠道。因此,学生需要通过参与影视相关的项目学习活动,在赏析影片的过程中习得词汇和理解影片情节,并在配音过程中欣赏影片的精髓,感悟影片人物所传达的情感。

(一) 确定项目

任课教师提前一周将七年级某班学生分成5组,每组选一个代表作为记者,各组记者利用课间时间对组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题目以开放性问题为主,旨在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问卷题目分别为:你喜欢看英文电影吗?喜欢看英文电影的理由是什么?不喜欢看英文电影的理由是什么?你看过多少部英文电影,分别有哪些?你想在课堂上看电影吗,为什么?调查结束后,任课教师利用某堂英语课即将结束前的十分钟时间,让各组小记者根据调查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调查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在全班30名同学中,有19名同学喜欢看英文电影,有11名同学不喜欢。喜欢看英文电影的理由主要是英文电影生动有趣,不喜欢看的原因主要是看不懂和听不懂。大部分同学都看过英文电影,最少的看过三部,他们看过的英文电影有《功夫熊猫》《狮子王》《冰雪奇缘》《变形金刚》等。大部分同学表示想在课堂上看电影,因为上课太无聊了。根据调查结果,任课教师与全班学生共同商讨,决定一起完成一个“争当配音小演员”项目,该项目活动的内容为《功夫熊猫1》某个约6分钟的电影片段。此片段以主人公Po所做的一個梦为主线,具体内容为Po梦见了盖世五侠和他们的师傅在练功夫的场景。

(二) 设计项目

为顺利完成“争当配音小演员”项目,任课教师提前预测项目开展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并提前思考应对措施。通过分析配音片段的内容和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发现,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着课堂时间有限、配音片段生词过多、配音片段情节难以理解、配音语音语调把握不当、配音情感表达有所偏颇的障碍。因此,教师对项目活动的开展进行了精心设计,制定了两个阶段的计划方案。第一阶段是语言准备。学生需要达成的目标任务是利用一周时间对小组所负责的配音片段的生词进行学习,并通过图片、手抄报、小情景剧、思维导图等方式在课堂上呈现词汇自学和互学成果。第二阶段是多模态感知配音工作。学生需要达成的目标任务是能在课堂上以正确的语音语调、恰当的肢体语言、以团队协作的形式富有感情地完成配音工作。

(三) 实施项目

为完成第一阶段的语言准备计划,任课教师根据问卷调查的分组情况,将需要配音的片段按情节分成5个小片段,并将各个小片段中学生可能会遇到的生词挑出来,让各组学生以抽签方式选取配音小片段,并利用课余时间探讨选择哪种方式呈现词汇自学和互学成果。实施过程中发现,学生遇到的困难主要是不知道词汇学习的内容有哪些,不知道选择何种方式呈现词汇及呈现词汇的哪方面内容。对此,教师及时发挥引导作用,给学生提供问题解决的方案,明确告诉学生词汇学习的内容主要有音、形、义。呈现词汇的方式多样,若词汇能与具体实物相对应,可以图片方式呈现。若词汇以动词为主,可以小情景剧方式呈现。若词汇类型多样,可将词汇分成名词、动词等类别,以思维导图方式呈现。词汇呈现的内容与词汇学习的内容需保持一致,即在音的呈现方面,需把词汇的发音以音标形式标注出来;在形的呈现上,需把词汇的拼写呈现出来;在义的呈现上,可根据词汇的类型,自选图片、思维导图等方式呈现,并附上相应的例句,做到学以致用。为完成第二阶段的多模态感知配音工作计划,任课教师提前对配音视频进行声音和字幕处理,共有三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隐去原声和中英文字幕的视频,第二个版本是带有原声和中英文字幕的视频,第三个版本是隐去原声,带有背景音乐和中英文字幕的视频。学生在课堂上跟着教师的指令一起感知配音工作,为正式配音做准备。

(四) 展示成果

一周后,五个小组自选方式在课堂上分别呈现《功夫熊猫1》5个配音片段的生词拼写、发音、意思及例句。如第一小组所负责的配音小片段中的生词都属动物类,分别是mantis螳螂,crane鹤,viper毒蛇,panda熊猫。因此该组成员以手绘图片的方式呈现单词的发音、意思和例句。之后以该组成员带读,教师领读,全班学生和个别学生跟读的方式进行配音小片段1的生词复习。第二小组所负责的配音小片段中的生词有名词类的,也有动词类的,分别是sign迹象,entrust委托,ingredient原料,destiny命运,take over继承,因此该组成员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单词的发音、意思和例句。之后以该组成员带读,教师领读,全班学生和个别学生跟读的方式进行配音小片段2的生词复习。

学生完成语言准备计划后,教师共在课堂上播放了五遍视频。第一遍,隐去原声和中英文字幕,让学生边看边听边猜测影片大意。第二遍,带有原声和中英文字幕,让学生明确影片大意的同时,注意关注其中的细节信息。第三遍,仍然带有中英文字幕和声音,教师与学生一起跟读模仿视频中的台词,对于发音的重难点,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并针对各小组即将呈现的配音片段内容进行提问。第四遍,依旧带有中英文字幕和声音,此时学生不仅要关注配音片段的语音语调,还要关注片段中人物的肢体语言,并能大胆模仿。就此,第二阶段多模态感知配音工作计划完成。当教师播放第五遍时,各小组对所负责的约1分钟的隐去原声,带有背景音乐和中英文字幕的视频进行配音,此时学生项目成果展示完毕。

(五) 评价项目

各小组以组为单位,对其他小组的成果进行评分,评分取值区间为5—10分,教师也参与到评分当中,最终抉择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并颁发相应的奖状和奖品。随后,教师随机抽取组员,采访他们对于本次课的感受,其感受可以围绕所学的语言知识点、配音片段的人物情感和故事情节、课堂的上课形式进行展开。最后,教师让学生课后回顾所学新单词,只需了解意思,无须掌握拼写。并在配音软件上选取一个约1分钟的英文片段进行配音。

五、 初中英语影视欣赏课运用项目式学习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 恰当选择影视教学材料

所选取的影视教学材料要符合学生实际、教材实际和教学时间实际。选材要做到语言规范标准、语速适中,主题鲜明、积极向上,情节简单易懂,迪斯尼出版的影视片就是很好的教学材料。截取影片长短控制在15分钟以内,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不会产生视觉和听觉疲劳,维持利用英文影视促进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 合理设计规划项目活动

初中英语影视欣赏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采用项目式学习于初中英语影视欣赏课中,给学生营造了一种自学和互学的学习氛围。然而,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切忌只注重课堂的形式,而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与学生共同商讨、共同确定需完成的项目,并且制订相应的阶段活动计划,确保项目能真正落实并实施。

(三) 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初中英语影视欣赏课采用项目式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项目活动中随意发挥。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完成项目活动的过程中脚踏实地地学到语言知识、文化知识,锻炼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相应的学习策略。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敢于改进固有的教学方式,打好语言基本功,通过阅读增强文化底蕴,做到备课充分,从而充分发挥英文影视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潜力和作用。

六、 结束语

将英语影视欣赏课引入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点燃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以项目式学习方式开展初中英语影视欣赏课,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向积极主动学习转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但此课型和教学方式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教育教学工作者不断努力,探究出更适合学生英语学习的方式。

参考文献:

[1]Krashen S. D.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 London: Longman, 1985.

[2]Yang, Linda Hui & Fleming, Mike. How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Make Sense of Foreign Films and TV Series: Im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ELT[J]. Language Learning Journal, 2013(41): 297-310.

[3]白云红.克拉申的“输入假说”、“情感过滤假设”理论与大学公共外语听说教学[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6):122-125.

[4]冯涛,沈刚.项目式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8(28):77-78+48.

[5]高翠英,毛永泉.克拉申“情感过滤”假设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7(30):94-96.

[6]高兰凤.建构主义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3(15):134-136.

[7]黃雪英.关联理论对高中英语影视欣赏课教学的启示[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7):43-46.

[8]李雁.影视文化对高职英语教学的推动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7(14):188-189.

[9]刘海燕,黎漫晖.影视作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电影评介,2010(16):153-154.

[10]苏立平.“项目学习法”与初中英语课堂模式优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12):96-97.

[11]王柏松.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对双语教学的影响[J].理论与现代化,2015(4):113-117.

[12]王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观照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J].外语届,2014(4):71-79.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15]张文霞.试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影响[J].外语教学,2005(3):69-71.

作者简介:甘颖欣,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外国语大学。

作者:甘颖欣 步晓燕

上一篇: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论文下一篇:高职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研究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