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人民政府范文

2022-06-11

第一篇:河北省人民政府范文

河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印发《河北省人民政府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具体办法(修订)》的通知

河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印发《河北省人民政府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具体办法(修订)》的通知

时间:2010-09-01 10:31:26

冀教督字[2010]5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的通知》(冀政[2005]52号)要求,为做好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工作,省政府教育督导室于2006年制定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具体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经过第一轮督导评估试行,效果很好。经省政府批准,今年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进行新一轮的督导评估。根据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和督导评估工作实际,我们对《办法》进行了修订。现将《河北省人民政府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具体办法(修订)》印

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附件1(点击下载)、河北省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情况表

二○一○年三月二十九日

河北省人民政府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

督导评估具体办法

(修 订)

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的通知》(冀政[2005]52号)要求,为做好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工作,

制定如下具体办法。

一、督导评估的原则和范围

(一)开展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坚持实事求是,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以督政为主的原则;坚持鉴定性评估与发展性评估相结合,专项性评估与综合性评估相结合的原则。重在落实责任,推动

工作。

(二)督导评估的范围包括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以及其他县级行政区划单位,督导评估的对象是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

二、督导评估的内容

(三)督导评估的内容包括县域内各级各类教育。具体内容以河北省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内容和标准为依据进行评估和检查。同时,突出当前县域教

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工作。

三、督导评估的组织实施

(四)省人民政府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按照全省分年度督导评估规划进行,由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具体组织实施,各有关职能部门参加。同时,根据各地工作进展情况,开展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过程性督导,指导和帮助县级人民政府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促进县域教育

工作健康发展。

(五)每年度对县级人民政府的督导评估工作,分上、下半年进行。每半年的具体评估计划由省政府教育督导室提前商各市政府及有关县(市、区)政府确定。各市应按照规划提前做好迎检的准备工作,合理安排上、下半年督导评估任务,并尽量在上半年多安排县(市、区)接受督导评估。从2011年起,原则上上半年安排一半左右县(市、区)。各有关县(市、区)政府应根据评估计划做好相关工作,并于评估检查前一个月将接受评估检查的主要内容通过媒体及政府公示栏等形式予以公示,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上半年接受评估的县(市、区)应提前一年做好有关准备,省、市过程督导也提前一年安排。

(六)省人民政府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各县(市、区)在督导评估的当年,由县(市、区)人民政府首先对照《河北省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内容和标准》进行自查,并将自查情况报所属市级人民政府,经市人民政府审核确认后,由市政府写出审核意见及向省政府的评估检查申请报告。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负责将市政府的审核意见及申请报告报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在接到市政府评估检查申请报告后,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评估检查组,对申报的县(市、区)进行评估检查。

(七)县级人民政府申请接受省人民政府的督导评估,应当呈报以下材料: 1.县级人民政府关于整体教育工作自查报告。自查报告应包括自查情况、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发展教育事业的主要措施及工作进展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

后工作计划等。

2.市政府向省政府的申请报告。包括对申报接受评估检查的县(市、区)的审

核情况和审核意见。

3.县(市、区)第五次人口普查情况;县(市、区)行政区划图复印件(16

开)。

4.河北省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情况表。其中表一至表九装订一册,

表十单独装订一册。 以上材料一式三份,于评估检查前一个月报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每年接受省政府评估检查的县级单位的材料,最晚于当年10月底前报送。

(八)省人民政府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采取听取县(市、区)政府工作汇报、查阅相关部门和学校的帐目及资料、查看学校设施、召开座谈会、检查课堂教学等方式进行。一般每个县(市、区)除检查县直高中和职中等学校外,还要至少抽查三分之一的乡镇(学区),重点检查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情况。抽查乡镇(学区)采取提前确定的方式。各县(市、区)应于省督导评估前两周,将所有乡镇(学区)名单分好、中、弱三个层次报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由省督导室确定检查的乡镇(学区)名单,并于检查前通知督导评估组。督导评估组在完成确定的检查任务后,可酌情再随机抽查其它乡镇(学区)。在抽查的乡镇(学区)中至少确定一个乡镇(学区)检查其所有学校(包括不完全小学和教学点)。被查的乡镇或学区,应向评估人员提供分学校(包括不完全小学和教学点)名单,有条件的乡镇或学区,可以提供学校分布草图。评估检查结束后,检查组要与所查县(市、区)交换意见,并向省政府写出报告。待省政府批准后,向受查县(市、

区)人民政府正式回复书面意见。

(九)在开展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过程中,县级人民政府应全面、客观地展示几年来的教育工作及其成果,所呈报的各种材料应当实事求是,所报告的各项指标应当真实可信,应避免隐报瞒报、弄虚作假等错误做法。

(十)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在每轮督导评估时,实施方案中评估内容及其具体指标要求均应在原来基础上有明显提高。

四、督导评估的结果认定

(十一)省人民政府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结果,分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达到有关督导评估内容和指标要求的为合格;基本达到有关督导评估内容和指标要求,但在某些方面存在突出问题,需要尽快加以改进的为基本合格;主要工作和主要指标达不到要求的,为不合格。

(十二)经督导评估,被认定为基本合格的县(市、区),被评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加以解决,并写出解决问题的报告,于第二年按时接受回访。对评估不合格或回访不合格的县(市、区),由省政府给予警告,并在全省予以通报批评,同时确定重新督导评估的时间。每年在接受省督导评估的县(市、区)中,评选出年度教育工作先进县(市、区),予以表彰和奖励。

(十三)省人民政府对县级人民政府的督导评估结果,每年在全省范围内予以通报,同时抄送国家教育督导部门和省委组织部门。

五、督导评估办法的适用

(十四)本办法适用于省人民政府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定期综合性督导评估。市人民政府对所辖县(市、区)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年度综合性督导评估办法,由各市自行制定。抄报省政府教育督导室。

(十五)本办法由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负责解释。

第二篇: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发布单位】80306

【发布文号】冀政办[1984]56号 【发布日期】1984-05-24 【生效日期】1984-05-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冀政办〔1984〕56号)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转发河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奖励办法(试行)

各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试行》)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九八四年五月二十四日

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试行)

为表彰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做出重大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根据国家有关条例精神,特制定如下办法:

第一条 第一条 分级奖励

科学技术奖励分为:省级奖;地、市及厅、局级奖;县级及基层奖。

受奖项目不得重复发放奖金。如经上一级评定,提高了奖励等级及奖励金额的,其奖金只支付差额。

第二条 第二条 奖励范围

省级奖励,应具有省以上先进水平、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显著、成绩突出的项目。

(一)科学技术成果奖

(1)为解决某一科学技术问题而取得的具有一定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价值的应用技术成果。

(2)在重大科学技术项目或综合性的攻关项目研究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或其中某一课题的科技成果。

(3)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中取得新的科技成果。

(4)在技术成果应用推广过程中有发展、有创新的科技成果。

(5)为阐明自然现象、特性、规律而取得的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和一定学术价值的科学理论成果。

(二)科学技术进步奖

(1)在推广应用科学技术成果中有显著成绩,并取得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者。

(2)在消化、吸收、推广应用引进省外、国外技术中,做出显著成绩,并取得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者。

(3)在重大工程建设、设备制造和企业技术改造中,采用新技术做出显著成绩,并取得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者。

(4)标准、计量等工作,在促进经济发展中,起到显著作用者。

(三)科学技术管理奖

各级科委及经济、生产、医药卫生、科研、设计、大专院校等单位的科技管理机构和管理干部,在科学技术管理工作上做出优异成绩并取得显著效果者。

(四)科学技术情报奖

为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提供重点的、已发挥重大作用的科技情报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 第三条 奖励对象

(一)本省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专业管理部门,基层生产组织,不论集体或个人,凡取得的科技成果或科学技术进步、科学技术情报、科学技术管理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符合本办法规定授奖条件的,均可申报奖励。

(二)省外单位承担我省科研项目,或参加我省科学技术进步活动,并取得显著成绩的,均可参加我省评选或授奖。

(三)省级科技成果奖,授予省科委发布的成果公报中符合授奖条件的项目。没有列入公报的须先履行成果登记手续。

第四条 第四条 奖励等级标准

(一)科学技术成果奖

根据成果技术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学术价值以及取得成果的难易程度等条件,综合分析评价。

技术性成果需经过一年以上生产(或使用),证明技术上成熟,经济上合理者方可请奖。

一等奖:在科学技术上有重大突破,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者。

二等奖:在科学技术上有较大创新,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效益突出者。

三等奖:在科学技术上接近国内先进水平,有较高的经济、社会效益者。

四等奖:在科学技术上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有较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者。

有创见性的理论成果,在国际或国内产生较大影响者,根据其学术价值和水平高低,分别说评定

一、

二、

三、四等奖。

(二)科学技术进步奖

主要依据技术进步因素和经济效益大小评定。

工业项目标准:

一等奖:技术进步因素占本单位净增效益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单位人均税利超过全国同行业平均值者。

二等奖:技术进步因素占本单位净增效益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单位人均税利超过全省同行业先进水平省。

三等奖:技术进步因素占本单位净增效益的百分之三十以上;单位人均税利超过全省同行业先进水平者。

农业、卫生环保、标准、计量等方面的项目,不能用上述条件衡量的,可参照上述原则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规定办理。

(三)科学技术情报奖

科技情报授奖条件,主要是取得的经济效益或工作效果。

一等奖:对全省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发展或对省重大科技项目的决策、攻关等起到重大作用者;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者;对全省科技情报工作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者。

二等奖:对某一部门、行业、地区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或重点科技项目的决策、攻关等起到重大作用者;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取得显著经济效益者;对某一部门、行业、地区科技情报工作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者。

三等奖:对某一部门、行业、地区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发展或重点科技项目的决策、攻关和提高经济效益起到较大作用者;对某一部门、行业、地区科技情报工作的发展起到较大作用者。

(四)科学技术管理奖

一等奖:在科学技术管理工作中具有重大创见,对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或在科技项目管理、科技政策研究、成果推广、器材供应、智力开发、人才使用等方面取得重大成绩者。

二等奖:对一个部门、一个行业、一个地区的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或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管理成绩卓著的;或在科技政策研究、成果推广、器材供应、人才管理中,取得优异成绩者。

三等奖:在组织协调科技攻关、技术转移、成果推广、科技政策研究、器材供应、人才管理等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者。

第五条 第五条 申报程序

(一)申报奖励须报送以下材料:

(1)科学技术成果奖: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报告表(一式三份);成果鉴定证书或科学技术进步评议报告;有关技术资料,包括试验总结或推广应用总结、研制报告、测试报告、使用报告和必要的图表;使用单位的评价意见书及经济效益核算材料。

(2)科学技术进步奖:依靠技术进步的总结报告及有关数据。

(3)科学技术情报奖:科学技术情报成果资料和主要附件;采用单位的评价意见书。

(4)科学技术管理奖:科学技术管理工作报告,项目或课题承担单位及有关部门对管理工作的评价意见书。

申请奖励单位的主管部门负有技术审查、处理纠纷的责任。

(二)请奖单位按隶属关系分别报送地、市科委和省直主管厅局进行初审。对符合本办法授奖条件的,吸收同行专家评议,提出初审意见及授奖等级建议报省科委。经评选委员会评选,省科委审查批准后授奖。

(三)申报和评选奖励必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不得营私舞弊、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成果。如有违反者,视情节轻重,严肃处理。

获奖项目自公布之日起三个月内,如有争议可向授奖部门提出意见,逾期无争议者,即行授奖。

第六条 第六条 奖励方法

实行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获奖者的成果或事迹记入个人档案,并作为考核、晋升、评定职称的依据之一。

奖金分别在地方财政经费、事业费、集中的事业收入、利润留成等方面列支。

(一)科技成果奖

分别授予奖状、奖杯、奖章、证书(主研人员)和奖金。

一等奖:奖金二千元;

二等奖:奖金一千元;

三等奖:奖金五百元;

四等奖:奖金三百元

(二)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单位授予奖杯,个人授予奖励证书、奖金一千元;

二等奖:单位授予奖状,个人授予奖励证书、奖金五百元;

三等奖:单位授予奖状,个人授予奖励证书、奖金三百元。

科学技术情报奖和科学技术管理奖的奖励办法同于科学技术进步奖。为鼓励省外来我省进行技术协作,凡属授奖项目主研单位者,给其增发奖金百分之三十。

(三)对取得特别重大的科技成果,和在推广应用、科学技术情报、科学技术管理等方面,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取得重大经济、社会效益者,除获得上述奖励外,经省政府批准,还可给予晋级奖。

第七条 第七条 奖励证书和奖金分配

奖励证书发给主研人员。每个授奖项目一般只发一至三人。

奖金按贡献大小合理分配。授奖项目主要完成者所得奖金一般为全部金额的百分之七十。

第八条 第八条 科技奖励可随时申报,分批或单独授奖。

第九条 第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试行,由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条 第十条 附则

各地、市、县,省直各部门,各基层单位,可参照本办法,相应制定自己的奖励办法。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河北省人民政府节能减排十项措施

河北省人民政府

印发关于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部署确保实现我省“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十项措施的

冀政〔2010〕68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省政府制定了《关于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部署确保实现我省“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十项措施》,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今年一季度,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不降反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增加,致使后几个月工作压力加大。各地各部门要把思想统一到省政府关于节能减排的决策部署上来,硬化目标,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快速行动,坚决打赢节能减排攻坚战,以各自任务的完成保全省目标的实现,向人民群众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二○一○年五月二十八日

1 关于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部署

确保实现我省“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十项措施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部署,有效遏制能耗污染快速反弹势头,确保实现全省今年和“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省政府决定立即采取以下十项措施。

一、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各设区市要根据省下达的能耗增量,核定下达重点用能企业全年用能(电)量限定指标,按月进行核查、预警,对超过限定指标的企业果断采取停电、停水措施。对年内建成且可能影响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两高”项目一律暂缓投产。对违规建成的“两高”项目一律责令停产,金融机构一律不得发放流动资金贷款,有关部门停止供电供水。

二、坚定有序淘汰落后产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安监局、省能源局5月底前分别下达各设区市今年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公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确保落后产能在第三季度前全部关停。对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务的设区市,实行建设项目“区域限批”;对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务的企业,有关部门依法吊销排污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取水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不予审批和核准新的建设项目,不予批准新增建设用地,依法停止落后产能生产的供电供水。

三、加快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进度。突出抓好100个节能重点项目、46个烧结机脱硫项目、50座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年底前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省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上述项目

2 实行建设进度月通报制度。“双三十”单位实施的节能减排项目在报请省政府主管部门同意后,可先行启动再补办有关手续。

四、组织能耗污染大户开展对标行动。“双百”节能重点企业和726家环保重点监控企业要在6月15日前制定和完善节能减排对标方案,明确年内实现目标值和保障措施,并上报省节能、环保和工业主管部门备案。对方案不完善、措施不力、进展不快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整改期间,有关部门在财政资金、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等方面不予支持,并提高企业贷款风险等级,取消企业及法人代表各种评先表彰资格。

五、切实加强用能管理。大力推进节能发电调度,优先安排可再生能源机组、资源综合利用机组、热电联产机组和大容量高发电及高脱硫效率的燃煤机组发电上网,限制低效燃煤机组发电,落实150亿千瓦时代发电量。组织实施60项电力需求侧管理重点项目,加快“能效电厂”建设。开展差别电价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检查,确保及时、足额征收。对能源消耗超过国家和省定能(电)耗限额标准的企业和产品,比照限制类电价加价标准征收惩罚性电价;对超限额标准一倍以上的,比照淘汰类电价加价标准征收惩罚性电价。

六、严把新建项目准入关口。对各地拟建的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高于当地单位GDP能耗的项目,各级投资主管部门年内一律不得审批、核准、备案;对各地拟建的没有总量指标来源的高污染行业项目,各级环保部门一律不得审批环评报告。未通过环评、节能评估审查、安全生产审查、土地预审和水资源论证的项目,一律不准

3 开工建设。对违规在建的高耗能、高污染、高耗水项目,有关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金融机构一律不得发放贷款。

七、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突出抓好冶金、电力、建材、化工、煤炭、石化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和火电、钢铁、水泥、造纸、化工、酿造、印染等七大高污染行业节能减排,确保实现今年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7%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目标。到年底,全省城镇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比例要达到95%以上,完成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2000万平方米。组织开展交通节能减排专项行动,严格执行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加强车辆用油定额考核。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建设活动,2010年公共机构能耗指标要比上年降低5%。

八、完善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政策。建立节能降幅不达标与增加财政资金投入相挂钩制度,单位GDP能耗降幅未达到计划目标的设区市,要按降幅每差一个百分点增加节能资金100万元的标准,每季度末在本级财政支出中增列节能专项资金,所下达的项目资金计划报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备案。继续推行河流跨界断面水质目标考核和生态补偿金管理制度。加大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力度。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年内推广高效照明产品500万支。全面实行政府优先和强制采购节能产品的制度。落实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有关优惠政策。

九、加大监察督查力度。6月底前,各级节能监察机构要完成对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节能监察,坚决查处违法用能问题。

4 7月底,在各设区市自查的基础上,省政府组织开展节能减排专项督导检查,严肃查处违规乱上“两高”项目、淘汰落后产能进展滞后、差别电价执行不到位、减排设施运行不正常及严重污染环境等问题,曝光一批反面典型,对重点案件挂牌督办。

十、实行严格的考核和问责制。省发展改革委、省环保厅、省统计局和省电力公司要加强对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预测和预警,确保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一致性,按季度通报各设区市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三季度开展预考核,实现目标难度较大的设区市要制定“两高”企业关停预案并适时启动。在对2010年节能减排目标考核时,要对“十一五”目标任务完成算总账。未完成目标任务的设区市、县(市、区)政府及省、市、县政府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不得参加评优评先、不予提拔重用;视情况给予纪律处分,直至撤销职务。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国有、国有控股企业法定代表人不得参加评优评先、不予提拔重用,一律就地免职。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其他类型企业要责令停产整顿并给予经济处罚,法定代表人已获得的省内各种荣誉称号一律取消。

5 附表

“十项措施”具体任务分解表

序号具体任务牵头单位责任单位

一、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共3项)

1根据省下达的能耗增量,核定下达重点用能企业全年用能(电)量限定指标,按月进行核查、预警,对超过限定指标的企业果断采取停电、停水措施。各设区市政府

2对年内建成且可能影响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两高”项目一律暂缓投产。各设区市政府省国资委

3对违规建成的“两高”项目一律责令停产,金融机构一律不得发放流动资金贷款,有关部门停止供电供水。各设区市政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国资委

省金融办

6

人行石家庄中心支行

河北银监局

二、坚定有序淘汰落后产能(共4项)

45月底前分别下达各设区市今年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公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安监局

省发展改革委

5确保落后产能在第三季度前全部关停。各设区市政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安监局

省发展改革委

6对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务的设区市,实行建设项目“区域限批”。省发展改革委

省环保厅

7 省国土资源厅各设区市政府

7对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务的企业,有关部门依法吊销排污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取水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不予审批和核准新的建设项目,不予批准新增建设用地,依法停止落后产能生产的供电供水。省发展改革委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安监局

省环保厅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省水利厅

省国土资源厅各设区市政府

三、加快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进度(共3项)

8突出抓好100个节能重点项目、46个烧结机脱硫项目、50座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年底前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省发展改革委

省环保厅

8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国资委

各设区市政府

9省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上述项目实行建设进度月通报制度。省发展改革委省环保厅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10“双三十”单位实施的节能减排项目在报请省政府主管部门同意后,可先行启动再补办有关手续。省发展改革委

省环保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水利厅

省安监局

省国土资源厅

省国资委

各设区市政府

四、组织污染能耗大户开展对标行动(共3项)

11“双百”节能重点企业和726家环保重点监控企业要在6月15日前制定和完善节能减排对标方案,明确年内实现目标值和保障措施,并上报省节能、环保和工业主管部门备案。省发展改革委

省环保厅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各设区市政府

12对方案不完善、措施不力、进展不快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省发展改革委

省环保厅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各设区市政府

13整改期间,有关部门在财政资金、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等方面不予支持,并提高企业贷款风险等级,取消企业及法人代表各种评先表彰资格。省发展改革委

省环保厅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

10 省国土资源厅

省水利厅

省金融办

五、切实加强用能管理(共3项)

14大力推进节能发电调度,优先安排可再生能源机组、资源综合利用机组、热电联产机组和大容量高发电及高脱硫效率的燃煤机组发电上网,限制低效燃煤机组发电,落实150亿千瓦时代发电量。省发展改革委

15组织实施60项电力需求侧管理重点项目,加快“能效电厂”建设。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

16开展差别电价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检查,确保及时、足额征收。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

六、严把新建项目准入关口(共4项)

17对各地拟建的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高于当地单位GDP能耗的项目,各级投资主管部门年内一律不得审批、核准、备案。省发展改革委各设区市政府

18对各地拟建的没有总量指标来源的高污染行业项目,各级环保部门一律不得审批环评报告。省环保厅

19未通过环评、节能评估审查、安全生产审查、土地预审和水资源论证的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

11 委

省环保厅

省安监局

省国土资源厅

省水利厅

20对违规在建的高耗能、高污染、高耗水项目,有关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金融机构一律不得发放贷款。省发展改革委省金融办

人行石家庄中心支行

河北银监局

七、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共4项)

21突出抓好冶金、电力、建材、化工、煤炭、石化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和火电、钢铁、水泥、造纸、化工、酿造、印染等七大高污染行业节能减排,确保实现今年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7%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目标。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环保厅省发展改革委

12 22到年底,全省城镇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比例要达到95%以上,完成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2000万平方米。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各设区市政府

23组织开展交通节能减排专项行动,严格执行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加强车辆用油定额考核。省交通运输厅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 24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建设活动,2010年公共机构能耗指标要比上年降低5%。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

八、完善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政策(共6项)

25建立节能降幅不达标与增加财政资金投入相挂钩制度,单位GDP能耗降幅未达到计划目标的设区市,要按降幅每差一个百分点增加节能资金100万元的标准,每季度末在本级财政支出中增列节能专项资金,所下达的项目资金计划报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备案。各设区市政府省发展改革委

省财政厅

26继续推行河流跨界断面水质目标考核和生态补偿金管理制度。省环保厅省财政厅

各设区市政府

27加大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力度。省商务厅省财政厅

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

13 28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年内推广高效照明产品500万支。省发展改革委

29全面实行政府优先和强制采购节能产品的制度。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

30落实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有关优惠政策。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

省国税局

省地税局

九、加大监察督查力度(共2项)

316月底前,各级节能监察机构要完成对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节能监察,坚决查处违法用能问题。省发展改革委

327月底,在各设区市自查的基础上,省政府组织开展节能减排专项督导检查,严肃查处违规乱上“两高”项目、淘汰落后产能进展滞后、差别电价执行不到位、减排设施运行不正常及严重污染环境等问题,曝光一批反面典型,对重点案件挂牌督办。省发展改革委

省环保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监察厅

省统计局

14 省广电局

十、实行严格的考核和问责制(共3项)

33加强对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预测和预警,确保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一致性,按季度通报各设区市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省发展改革委

省环保厅

省统计局

34三季度开展预考核,实现目标难度较大的设区市要制定“两高”企业关停预案并适时启动。省发展改革委

省环保厅

各设区市政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监察厅

省统计局

省国资委

15 35在对2010年节能减排目标考核时,要对“十一五”目标任务完成算总账。未完成目标任务的设区市、县(市、区)政府及省、市、县政府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不得参加评优评先、不予提拔重用;视情况给予纪律处分,直至撤销职务。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国有、国有控股企业法定代表人不得参加评优评先、不予提拔重用,一律就地免职。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其他类型企业要责令停产整顿并给予经济处罚,法定代表人已获得的省内各种荣誉称号一律取消。 省监察厅省发展改革委

省环保厅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统计局

省国资委

第四篇:江西省人民政府

江西省人民政府、江西省军区关于印发《江西省县(市、区)

人民武装部职工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1996年10月8日 赣府发〔1996〕51号)

省劳动厅、省人事厅、省编办、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军区后勤部关于《江西省县(市、区)人民武装部职工管理暂行规定》业经省人民政府、省军区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江西省县(市、区)人民武装部职工管理暂行规定

(省劳动厅、省人事厅、省编办、省财政厅、

省民政厅、省军区后勤部)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县(市、区)人民武装部(以下简称人武部)职工的管理,适应国防后备力量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需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县(市、区)人民武装部收归军队建制的通知》(中发〔1995〕12号)和《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江西省军区关于认真做好县(市、区)人民武装部收归军队建制工作的通知》(赣发〔1995〕5号)精神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参照军队职工管理办法,结合人武部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人武部职工是指人武部在职的固定工(包括编内全民合同制工)。 第三条 省军区后勤部负责全省人武部职工的统一管理工作。军分区后勤部负责本区域内所辖人武部职工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包括行政公署,下同)有关部门应各司其职,积极配合军队后勤部门做好人武部职工管理工作。

第四条 人武部职工管理工作应从实际出发,健全规章制度,实行科学管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熟练的业务技能、严格的组织纪律的人武部职工队伍,保证战备、训练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促进国防现代化建设。

第二章 职工编制与招收录用

第五条 人武部职工编制员额由省编委按《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县(市、区)人民武装部收归军队建制的通知》(中发〔1995〕12号)和《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江西省军区关于认真做好县(市、区)人民武装部收归军队建制工作的通知》(赣发〔1996〕5号)核定。

第六条 人武部确因工作需要招收劳动合同制职工,必须控制在本单位编制员额以内,由省军区后勤部审批,并报省劳动厅备案。

招收录用职工,应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从复退军人中录用。第七条 招收录用职工,应严格坚持条件,保证质量。

招收录用职工的基本条件:年满16周岁,身体健康,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现实表现好,经过一定的专业技术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岗位合格证书者。

第八条 招收录用职工,由人武部根据上级下达的招收录用职工指标、招收录用条件和程序确定招收录用对象,报军分区后勤部审批,并由当地劳动部门办理有关手续。

第九条 招收录用职工,一律实行劳动合同制。用工单位与被招收的职工本着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劳动合同,并在当地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劳动合同鉴证。

第十条 新招收录用职工实行试用制,试用期为6个月。 第十一条 民兵武器装备仓库原则上不使用处于试用期的职工。

第三章 职工调配

第十二条 职工调配应根据人武部工作需要,在编制和劳动工资计划内,贯彻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内部调剂为主的原则,科学调整人武部职工队伍结构,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第十三条 职工调动审批权限:

(一)本地(市)范围内人武部之间的职工调动,由军分区后勤部审批,报省军区后勤部备案;跨地区的职工调动,由省军区后勤部审批,并执行地方劳动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

(二)从严控制人武部从地方调入职工,个别因工作需要或特殊情况确需调入的,必须在本单位编制员额以内,经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同意后,逐级报省军区后勤部批准。

(三)人武部调出职工,原则按本条第

(一)项规定的相应权限办理。对从事重要岗位工作或专业技术骨干的要严格把关。凡调出的职工必须搞好工作移交。

第十四条 集体所有制职工不得调入人武部工作。 第十五条 人武部职工不得“停薪留职”。

第四章 职工培训与考核

第十六条 人武部职工应贯彻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及从事技术工种的职工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的原则。培训应坚持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方针,按需培训、学用结合,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

第十七条 职工培训的内容为文化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

职工培训应以技能培训为主,主要采取岗位培训、业余培训、脱产或半脱产培训等形式。第十八条 职工脱产学习或参加学历教育须经所在单位批准。

第十九条 人武部职工实行考核鉴定制度。考核鉴定分为:录用考核,转正定级考核,上岗、转岗考核,本等级考核,升级考核,技师考评等。

考核鉴定应遵循坚持标准、科学规范、公平合理、严肃认真的原则。

第二十条 职工考核的主要内容为“德、能、勤、绩”四个方面。

考核执行国家和军队制定的统一标准。

第二十一条 职工考核由军队后勤部门会同当地政府劳动、人事部门组织实施。 第二十二条 职工考核结果应存入职工档案,作为使用职工和确定职工有关待遇的依据。

第五章 职工工资待遇与安全卫生

第二十三条 人武部职工执行军队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资标准,享受本人标准工资15%的军队服务津贴。

第二十四条 人武部职工一律实行工资基金管理,建立工资基金管理手册。其工资基金使用计划根据省军区后勤部下达的年度职工工资总额计划编制,逐级上报审核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五条 人武部职工按照地方人民政府的规定,参加当地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 第二十六条 人武部职工患病或受伤,按国家和军队的规定享受医疗待遇;因工负伤致残的,须经伤残鉴定机构鉴定等级,逐级报省军区后勤部审批。伤残职工凭《伤残抚恤证》享受伤残抚恤待遇。

伤残职工移交地方后,其伤残抚恤待遇仍由原评残单位发给。

职工死亡,按国家和军队规定的标准发给丧葬费、抚恤金和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第二十七条 人武部职工按规定享受公休假、伤病假、婚丧假、探亲假、女职工生育假等休假待遇。

第二十八条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军队关于劳动安全卫生的法律、法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健全安全规章制度,预防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发生。职工应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从事特种作业的职工,须持证上岗。

第二十九条 努力改善职工的劳动条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对患有职业病的职工,应及时调离岗位,进行治疗或休养。

第三十条 严格执行伤亡事故、职业危害等统计报表制度。建立工伤事故档案、职业病档案和设备事故档案。

发生伤亡事故应及时向当地劳动部门报告,并抓紧对事故调查、处理,按规定报劳动部门批复结案,并逐级上报事故情况和处理结果。

第三十一条 人武部职工参照专武干部发放制式服装,佩带专武干部符号。

第六章 职工退休退职

第三十二条 人武部职工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应当退休。

第三十三条 职工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也应退休:

(一)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经同级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二)从事国家规定的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

(三)因工致残,经同级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第三十四条 不具备退休条件的职工,经同级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工人,应该退职。

第三十五条 人武部职工退休、退职,报省军区后勤部审批后实施。 第三十六条 人武部固定职工退休、退职后,按国家民政部、财政部、卫生部、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军队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安置工作的通知》(民安发〔1992〕23号)规定移交地方政府民政部门安置管理。

人武部职工退休、退职后的待遇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章 职工档案管理

第三十七条 职工档案应按照人事档案统一规范的要求进行整理建档。内容主要包括:履历、自传、鉴定,学历材料,政治历史材料,参加党团组织材料,奖惩材料,招收录用、任免、考核、工资、退职材料,调查证明材料等。

第三十八条 凡归入职工档案的材料必须经过审查、整理和登记。本人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对其档案进行修正和补充。

第三十九条 人武部职工档案由人武部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档案管理人员应定期对职工档案进行核对、整理,严格查阅登记手续。职工档案应通过机要通信传递。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条 人武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参照《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执行。 第四十一条 人武部职工奖励、处分的具体实施办法和审批权限按《军队职工惩奖实施办法》执行。

第四十二条 本规定具体运用中的问题,由省军区后勤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三条 本规定自颁发之日起施行。

发布部门:江西省政府 发布日期:1996年10月08日 实施日期:1996年10月08日 (地方法规

第五篇:辽宁省人民政府文件

辽政发〔2005〕26号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全面整顿和规范

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辽宁省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〇五年九月七日

(发至县级政府)

辽宁省全面整顿和规范 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切实解决当前我省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无证勘查和开采、乱采滥挖、非法转让探矿权和采矿权、经营粗放造成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突出问题,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秩序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秩序,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精神,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建立和谐辽宁的高度,突出重点,立足治本,全面整治,严格规范,切实解决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制度,逐步建立依靠科技进步、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机制,全面实现我省矿产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

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到2007年底全面完成整顿和 2 规范的各项任务。要突出运用法律手段,综合运用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整顿和规范以煤炭为重点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使无证勘查开采、乱采滥挖、浪费破坏矿产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等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越界开采、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等违法行为得到全面清理,违法案件得到及时查处;矿山安全事故及破坏生态环境现象明显减少;矿山布局不合理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小矿比例明显降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明显提高;储量动态监测和核查工作全面到位,资源利用进一步合理,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基层监管到位,投资环境改善,实现依法办矿、依法管矿,基本建立规范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

二、整顿的内容和重点

(一)严厉打击无证勘查、无证开采、以采代探等违法行为。各级政府要组织国土资源、公安、安全生产监管、工商等部门对勘查、生产的矿山企业进行逐个排查,严厉打击持勘查许可证进行采矿的违法行为。对未取得勘查许可证或持过期失效勘查许可证进行勘查的,必须坚决打击。对取得勘查许可证后不按期进行施工或不依法完成最低勘查投入的,国土资源部门要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处罚;拒不改正的,依法吊销其勘查许可证。对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或持过期失效采矿许可证采矿的以及在被责令停产整改期间擅自采矿的,国土资源部门要依法严厉打击、从重处罚。对无证、

3 吊销或注销矿权的矿山企业,公安机关要停止其火工器材供应,电业部门要停止供电,其他有关部门要吊销或者注销相关证、照。拒不停止开采,情节严重,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司法机关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员刑事责任。对乡(镇)所辖区内半年中发生两起以上(含两起)无照非法采矿并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要追究乡(镇)政府领导的责任。对辖区内无证照非法采矿经营持续半年以上未处理的,要追究当地县级政府领导的责任。

(二)全面查处越界开采等违法行为。对越界勘查、越界采矿的要责令退回到批准的区块、矿区范围内,没收越界开采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密封越界的井巷工程;拒不改正的,依法吊销勘查许可证或采矿许可证,有关部门要吊销或注销相关证照。探矿权人不按勘查设计施工,采矿权人不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开采、回采率达不到设计要求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部门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整改不合格的,要坚决予以关闭,由原发证机关注销或吊销其采矿许可证,并通知有关部门注销或吊销其相关证照。采取破坏性的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构成犯罪的,司法机关要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三)严厉查处以承包、租赁等方式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行为。各级政府要组织国土资源、安全生产监管、工商等部门,核查探矿权、采矿权人与实际探、采经营者是否

4 一致;核查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矿生产许可证、开采黄金矿产批准书、营业执照的登记主体是否一致;核查矿山企业取得采矿权后是否发生合并、分立、合资、合作等情形;核查企业性质是否发生变化;核查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是否以承包、租赁等方式将探矿权、采矿权全部或者部分转让他人。凡未经国土资源部门批准擅自变更探矿权、采矿权主体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部门对转让方进行处罚的同时,对受让方按无证勘查、开采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有关部门依法吊销或注销其相关证照。

(四)坚决关闭破坏环境、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环保部门要加大对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对在各类保护区内的禁采区进行开采的矿山企业,由当地政府予以关闭。对严重污染环境、严重破坏林木等自然植被、因采矿造成严重水土流失、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非煤矿山企业没有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环保、林业、水利、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依法责令限期整改或停产整顿,对拒不停产、停而不整和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由当地人民政府予以关闭,有关部门要依法吊销或注销其相关证照。

(五)全面整治独立选(洗)矿厂。各地要本着“谁许可、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选(洗)

5 矿厂进行综合清理整顿。对无合法矿石来源、无政府部门许可的选(洗)矿厂要坚决予以取缔;对未依法征用土地、无尾矿库或未经有资质设计单位设计建造的尾矿库、污染环境、破坏耕地、破坏河道、造成地质灾害的选(洗)矿厂,要责令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予以取缔。

(六)全面开展煤炭资源回采率和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各级政府要采取得力措施,深入开展煤炭资源回采率专项检查。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煤炭资源回采率标准和管理办法。凡设计回采率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核准,不予颁发采矿许可证。生产中凡达不到回采率标准的,要责令限期改正,逾期达不到标准的,要依法予以处罚,直至吊销采矿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煤炭管理部门要制定指导目录,强制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工艺及设备,全面提高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要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监察,加强对事故隐患及危险源的综合治理,对不符合基本安全生产条件、违规采掘的,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责令限期整改,经整改仍不合格的,由原发证(照)机关依法吊销或注销其相关证照。

(七)全面清查和纠正矿产开发管理中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各级政府及国土资源、发展改革、安全生产监管、环保、工商、公安等部门要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中的探矿权和采矿权审批、项目核准、生产许可、

6 环保审查、企事业设定等各项管理行为进行全面清理检查。严肃查处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参与办矿等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以入股、参股等方式参与办矿的,要会同有关部门坚决进行清理和纠正,对不撤出投资或者隐瞒事实真相、采取其他手段继续投资入股办矿的人员,一经查实,一律就地免职,然后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对违法违规审批、滥用职权、支持和包庇非法探矿、采矿以及有失职、渎职行为的,要进行严肃查处,构成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八)严厉打击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的黑恶势力。公安机关要采取有力措施,对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中发现的涉黑、涉恶案件、无证野蛮开采案件要依法查办,严厉打击,对涉案人员要依法严惩。工商部门要依法及时扣押非法采矿的设备和工具。

(九)依法查处弄虚作假、瞒报少报储量消耗等问题。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储量动态监测,严格执行储量年报核查制度。凡未完成储量报告的,一律不予年检;对采取瞒报或少报储量消耗,偷、漏国家相关税费的要如数追缴,并依法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吊销采矿许可证。

(十)对菱镁资源进行专项整治。省国土资源厅要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经委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菱镁资源开采、选冶、加工、销售和出口进行专项整治,切实解决

7 菱镁矿山一证多采、采剥失调、污染严重、处理品结构不合理、走私严重等问题。当地政府要根据《辽宁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要求,对菱镁资源开采总量实行控制。对超能力生产的矿山企业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由国土资源部门注销或吊销其采矿许可证。整顿期间暂停审批和颁发新建菱镁矿采矿许可证。省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镁质材料行业发展规划,省打私办等有关部门要严厉打击镁砂走私行为,维护良好的出口秩序。

(十一)开展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专项整治。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公安、工商、环保等部门对辖区内的古生物化石资源的保护情况进行一次深入清查,全面落实化石资源保护措施。加强化石市场监管,规范化石市场秩序。对非法盗挖、破坏和贩卖古生物化石等违法行为,要严格按照《辽宁省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有关规定,严厉打击,依法惩处。

三、规范的内容和重点

(一)严格探矿权、采矿权审批管理。各地要对矿权的审批权限、程序进行清理。凡与法律法规规定相抵触的,一律停止执行;凡属越权、违规审批颁发的许可证,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和《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规定予以纠正。要通过认真整改,切实做到矿业两权审批工作法制化、规范化。

(二)集中解决采矿权布局不合理问题。依据省、市矿

8 产资源总体规划,引导矿山企业向鼓励开采区聚集,在限制开采区收缩,从禁止开采区撤出,调整矿山企业的空间布局。对矿产开发集中区内的小矿要采取收购、合并、兼并、关闭等方式进行资源整合,鼓励小煤矿走集中、规模、联合发展的道路,积极扶持大型矿山企业,大力推进矿产资源的集约利用;对环保部门认定为严重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矿山,要坚决予以关闭;对经委认定为浪费能源、开采加工工艺落后、技术设备陈旧,须限期淘汰和退出的矿山企业,对没有取得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矿山,要限期整改,逾期达不到要求的,要坚决予以关闭。通过整顿和规范,力争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压缩矿山企业总量,减少小矿比重,扶持和建造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高、开采工艺技术先进、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矿业“航母”,切实扭转我省矿山企业多、小、散、乱的局面。

(三)健全完善矿业权市场。进一步深化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大力推进探矿权、采矿权一级市场建设,规范二级市场有序流转。要认真总结经验,制定和完善有序流转的相关制度,严格实行矿业两权的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四)强化矿山企业储量管理。全面实行储量动态监测制度,进一步完善储量实测、报告、监督体系,严格实行以储量消耗计征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加强矿产资源储量、采

9 量的宏观监控,维护国家矿产资源的资产收益。省国土资源厅要组织力量调研,制定相关管理规定,加强对煤炭资源的储量监管。

(五)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监管责任机制。按照矿产资源管理法定职能,完善各级政府领导下的相关部门联合执法机制、目标责任制及考核指标,将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纳入地方各级政府政绩考核内容。各级政府要建立查处矿产资源违法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国土资源部门要完善报告制度,实施年检制度。健全日常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督管理制度,有效监管探矿权人和采矿权人勘查、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治理生态环境情况。

(六)建立矿山环境恢复补偿制度和矿山环境年报制度。省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经委、林业、水利、环保等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矿山环境恢复的政策,加强关闭尾矿库和采矿沉陷区的管理和治理,抓紧建立矿山环境治理投资制度,建立和实施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收取标准及管理和使用办法由省财政、物价和国土资源部门研究制定。对废弃的矿山和老矿山的环境恢复治理,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实行多渠道融资。建立和实施矿山环境年报制度,用行政手段加强矿山环境的监督管理,具体办法由省国土资源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七)加强对地勘单位和设计单位的监管。对地勘单位没有履行地质勘查义务、转借和出租地质勘查单位资质证书的,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吊销地质勘查单位资质证书。对设计单位不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规范编制开采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设计或方案不能指导生产的,有关资质管理部门和机构要对其进行处罚直至吊销其资质证书。

四、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秩序工作安排

全省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治理整顿和规范工作以市、县政府自查自纠为主,省级督导检查为辅。具体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2005年9月初-2005年9月底)

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针对本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实际,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秩序的宣传和发动,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责任感,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建立领导机构,抽调得力人员,落实工作经费和物质保障。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营造治理整顿舆论声势,为全面整顿和规范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集中整顿阶段(2005年10月上旬-2006年底)

集中力量全面查处无证勘查、无证开采、越界开采、以采代探和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破坏矿山生态环境等违法行为;清理、纠正和查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国有企业负

11 责人参与办矿,违法批矿等违法违纪案件;严厉打击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的黑恶势力。各市政府统一组织有关部门及所辖区域内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根据国家和省政府治理整顿的有关规定和本方案确定的内容及重点,对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自查自纠,限期整改,及时处理违法行为,全面完成整顿任务。

第三阶段:治理规范阶段(2007年初-2007年9月底) 按照规范的内容和重点进行整改,编制、实施和调整矿权设臵方案,着力解决需要规范的探矿权、采矿权布局不合理问题,扶大并小,压缩矿山企业数量,加强资源整合,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理顺探矿权、采矿权审批行为,严格审批权限,规范审批程序;完善新立矿权的市场配臵、规模准入、环保准入、安全准入等相关管理制度,建立矿产资源管理长效机制。规范地勘单位、设计单位从业行为,进一步促进矿业经济健康发展。

第四阶段:检查验收阶段(2007年10月-2007年底) 在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基本结束后,各市政府要组织检查组对本辖区内整顿和规范工作进行实地检查,并向省政府报告。省政府将组织有关部门对市、县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对检查验收不合格的,国土资源部门暂停办理勘查、采矿审批手续。

五、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是党中央继全面治理整顿土地市场之后,采取的事关我国当前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是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上来,处理好整顿与发展、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关系。要加强宣传,为整顿和规范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加强领导,搞好协调配合。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是党中央、国务院整顿和规范经济秩序的系统工程之一,任务重,要求高,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尤其是利益关系十分复杂。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省政府决定成立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领导小组,由鲁昕副省长任组长,省国土资源厅王大操厅长任副组长,省国土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监察厅、省经委、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环保局、省工商局、省安全监管局、省煤炭工业管理局、辽宁煤矿监察局、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电力公司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省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国土资源厅,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与协调,并抽调专人负责整顿和

13 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各市、县政府要高度重视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

(三)落实责任,力求实效。各级政府要把整顿规范工作纳入工作日程,建立和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整改到位。县、乡政府是这次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秩序的关键,必须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摒弃地方保护主义和短期行为,全面完成整顿和规范工作目标任务。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增强责任感,各负其责,主动协调,积极配合,严防推诿扯皮,共同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

(四)强化督查,不走过场。各市政府要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整顿规范工作要注重质量,不走过场,不留死角,不徇私情,不受干扰。对各项整顿和规范任务,要逐项、逐矿过筛子,该取缔的取缔,该没收的没收,该停业整顿的停业整顿,该追究刑事责任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态度不认真,整顿不得力,规范不到位的,要坚决纠正,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五)立足长远,探索并建立长效机制。要做到集中整顿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与规范矿权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健全相关政策、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相结合,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研究解决办法,做到标本兼治。要深刻领会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等新理念、新理论的科学内涵,自觉用科学发展观统揽矿产资源管理,

14 按照矿产资源管理法定职能探索改革矿产资源管理中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问题;牢固树立矿产资源规划意识,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制约机制,进一步强化矿产资源的宏观调控;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领导下的相关部门联合执法机制、目标责任制、制定考核指标;要建立查处矿产资源违法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国土资源部门要完善报告制度,实施年检制度,全面推进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改革;要健全日常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督管理制度,有效监管矿权人综合勘查、开发,综合利用、恢复治理生态环境等工作,确保矿产资源的依法保护、有序开发、合理利用,从体制上、机制上研究治本之策。

主题词:经济管理 资源 整顿 方案 通知

抄送:省委各部委,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沈阳军区政治部,省军区,省纪委,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各人民团体,国家机关驻省直属机构,各新闻单位。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印发

上一篇:核定征收申请书范文下一篇:哈尔滨市香坊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