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人民政府范文

2022-06-07

第一篇:保山市人民政府范文

唐山市人民政府令

【发布单位】80311

【发布文号】市政府令第18号 【发布日期】2001-03-01 【生效日期】2001-03-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唐山市人民政府令

(第18号)

《唐山市土地管理办法》已经2001年2月13日市政府第3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市长 张和

二00一年三月一日

唐山市土地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本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河北省土地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土地的管理和使用。

第三条 第三条 国家为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征用集体所有的土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

第四条 第四条 本市依法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土地登记发证制度、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和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建立土地调查制度和土地统计制度。

本市实行耕地总量变动和土地法规执行情况等政府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

第五条 第五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土地违法行为。

第六条 第六条 市、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管理和监督工作。

市、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设立的分支机构,负责派驻区域的土地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二章 土地登记

第七条 第七条 市属五区、芦台农场、汉沽农场、高新技术开发区、南堡开发区和海港开发区内的土地由市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土地证书。各县(市)行政区域内的土地由县(市)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土地证书。

沿海滩涂的登记、确权的具体工作由市及沿海各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第八条 第八条 依法改变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及他项权利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向市、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原登记机关进行变更登记。

依法改变土地用途的,应当自批准改变之日起三十日内持批准文件及其他有关文件向市、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原登记机关依法进行变更登记。

第九条 第九条 依法抵押土地使用权的,抵押人应当向原登记机关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原登记机关办理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未提出申请或申请未获得批准的,抵押无效。

依法抵押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必须经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同意。

第十条 第十条 土地登记后,发现错登或者漏登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办理更正登记;利害关系人也可以申请更正登记。

第三章 耕地保护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占用耕地的单位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经验收不合格的,应当按照每平方米十元至十五元的标准,向市、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缴纳耕地开垦费。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收取下列耕地开垦费:

(一)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区外单独选址的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

(二)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区内,占用市属五区、芦台农场、汉沽农场、高新技术开发区、海港开发区和南堡开发区内的耕地进行建设的。

前款规定以外的耕地开垦费由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收取。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使用土地,可以利用非耕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禁止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因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高效农业,需改变土地用途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用地手续。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村庄和集镇建设用地区内,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和农村居民建设住宅占用耕地的,应当由用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建设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或者依法缴纳耕地开垦费。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开垦耕地实行项目库管理。凡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开垦荒废土地或者土地整理增加耕地有效面积的项目,均应纳入项目库储备。

市、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法建立开垦耕地专项资金,专项用于纳入项目库储备的开垦耕地项目。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因挖损、塌陷、压占及其他行为造成土地破坏,破坏土地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负责复垦;没有条件复垦或者复垦不合格的,应当按照每平方米五元至二十元的标准缴纳土地复垦费。

市属以上企业和市属五区、芦台农场、汉沽农场、高新技术开发区、南堡开发区和海港开发区内的土地复垦费,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收缴,其他区域内的土地复垦费由所在地的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收缴。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耕地开垦费和土地复垦费作为预算外资金,应当依法管理和使用。

第四章 建设用地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没有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的,不得批准农用地转用。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征用土地的,按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倍至十倍。

征用耕地以外的其他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土地所在乡(镇)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五倍至八倍。

征用未利用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土地所在乡(镇)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倍至五倍。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倍至六倍。

征用耕地以外的其他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安置补助费,为该土地所在乡(镇)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倍至六倍。

征用未利用地的,不支付安置补助费。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征用各类土地的年产值标准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征用土地的青苗补偿费按当季作物的产值计算。

地上附着物的补偿标准,由市人民政府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征用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必须按期足额发放给有关单位和个人。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原属于其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国家建设需要时,应当按照征用土地的有关标准给予补偿或者提供新的用地。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因开采地下矿产资源造成土地塌陷不能恢复原用途的,应当征用塌陷范围内的土地。征用后的土地,开采者要求使用的,可以优先安排。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区内,具体建设项目使用已批准的农用地转用范围内的土地,其供地方案应当报市、县(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国有土地使用权应当以出让、租赁或者作价入股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但依法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的除外。

国家重点发展或鼓励发展的项目可以以租赁、作价入股等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权;其他项目用地应当以出让方式提供。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商业、旅游、娱乐和豪华住宅用地,有条件的,应当采取招标、拍卖方式;没有条件,不能采取招标、拍卖方式的,可以采取双方协议的方式。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法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

(一)为公共利益需要使用土地的;

(二)为实施城市规划进行旧城区改建,需要调整使用土地的;

(三)土地出让等有偿使用合同约定的使用期限届满,土地使用者未申请续期或者申请续期未获批准的;

(四)因单位撤销、迁移等原因,停止使用原划拨的国有土地的;

(五)公路、铁路、机场、矿场等经核准报废的;

(六)未按出让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开发、利用土地的;

(七)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经营房地产开发的,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二年未动工开发的。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利用旧村(含农转非村)址进行平房改建楼房的,应当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通过,并报市、县(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平房改建楼房应当首先解决自住房,经市、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将自住房用地以外的土地用于房地产开发。

农转非村平房改建楼房的,自住房用地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房地产开发用地,应当以出让方式取得。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凡符合收购储备条件的土地,均应进行收购储备,纳入土地储备库。土地收购储备的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 乡镇企业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土地,应当申请使用国有土地,并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经依法批准,可以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六条 农村村民建住宅,需要使用本村集体所有土地的,由村民提出用地申请,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经乡级人民政府审核,报市、县(市)人民政府批准。

城市规划区内的农村村民建设住宅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

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七条 农村村民新建住宅,宅基地的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城市郊区,每处宅基地不得超过一百六十七平方米;

(二)平原地区和山区,人均耕地不足一千平方米的县(市),每处宅基地不得超过二百平方米,人均耕地一千平方米以上的县(市),每处宅基地不得超过二百三十三平方米。

第三十八条 第三十八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宅基地:

(一)农村村民因子女结婚等原因确需分户,缺少宅基地的;

(二)外来人口落户本村,没有宅基地的;

(三)因自然灾害或者因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需要搬迁的。

第三十九条 第三十九条 农村村民申请宅基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

(一)年龄未满十八周岁的;

(二)原有宅基地能够解决分户需要的;

(三)出卖或者出租住房的。

第四十条 第四十条 农村村民由于买卖住房转移集体土地使用权的,买方必须符合申请宅基地的条件,并依法办理宅基地审批手续。

第四十一条 第四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报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收回土地使用权:

(一)为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

(二)不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土地的;

(三)因撤销、迁移等原因而停止使用土地的;

依照前款第

(一)项规定收回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对土地使用权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第四十二条 第四十二条 临时使用土地的年限不超过二年,占地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当重新办理临时用地手续。

在临时使用的土地上不得建永久性建筑物。

在城市规划区内的临时用地,在报批前,应当先经有关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第四十三条 第四十三条 临时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和国有农用地的,按征用各类土地的每亩年产值的下限进行补偿。

临时使用城镇国有土地的,可以以租赁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

第四十四条 第四十四条 因抢险救灾等特殊情况急需使用土地的,可以先行使用土地。其中,属于临时用地的,灾后应当恢复原状并交还原土地使用者使用,不再办理用地审批手续;属于永久性建设用地的,建设单位应当在灾情结束后6个月内申请补办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第五章 罚则

第四十五条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条的规定,阻挠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的,由市、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交出土地;拒不交出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六条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的规定,不办理土地变更登记的,由市、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办理。

第四十七条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破坏种植条件的,由市、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可以并处耕地开垦费的二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拒不履行土地复垦义务的,由市、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缴纳土地复垦费,并处以土地复垦费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九条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四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在临时使用的土地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的,由市、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

第五十条 第五十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不申请行政复议,又不起诉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十一条 第五十一条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五十二条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问题由唐山市土地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五十三条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附录

征用各类土地的每亩年产值如下:

1、旱地:700-900元,种植干薯的旱地按水浇地补偿;

2、水浇地:1100元-1300元,种植糯米的水浇地按粮、菜、果套作土地补偿;

3、菜地:

(1)露地莱:2000元-2500元

(2)小棚菜:3500元-4000元

(3)大棚菜:4000元-6000元,其中,冷棚为4000元-4500元;日光温室为4500元-5500元;有取暖设施的和钢架中间立柱的6000元。

4、粮、菜、果和经济作物间作和套作土地:1200元-1500元。

5、果树、花生、棉花等用地的每亩年产值按水浇地下限计算;鱼塘、苇塘等用地的每亩年产值按旱地上限计算;征用耕地以外的其他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按旱地每亩年产值上限计算;征用未利用土地的土地补偿费按旱地每亩年产值下限计算。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昆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昆政办发〔2007〕23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转发市统计局、农办《昆山市农村

住户调查方案》的通知

昆山开发区、花桥经济开发区、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统计局、农办《昆山市农村住户调查方案》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三月二十二日

主题词:农户 调查 方案 通知

抄送: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秘书处 昆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7年3月22日印发

共印160份

昆山市农村住户调查方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农村住户调查的基础工作建设,确保农村住户调查数据的及时准确、真实可靠,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农村住户调查规章制度,逐步实现农村住户调查工作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并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为我市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特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 调查目的。及时了解和掌握农村住户的生产、收入、消费、积累和社会经济活动情况,研究农民收入变化和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监测农民实现小康、基本现代化的进程,及时反映新农村建设情况,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社会各界了解有关信息提供服务。

第三条

调查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选样本,被抽中的调查户每天对家庭收支情况进行记帐,记帐结果按月汇总上报。调查员负责收发帐本、辅导记帐,每月访户不少于1次。

第四条

调查对象。农村常住户,指长期(一年以上)居住在农村区域内的住户。

第五条

调查内容。调查对象所在村的发展情况、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应用情况及其家庭基本情况、居住情况、劳动就业和收入支出状况等。包括各种一次性专题调查。

第六条

公民有义务如实提供国家统计调查所需要的情况和资料,调查员有权对调查户进行调查。

第七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十五条规定:“属于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非经本人同意,不得泄漏”。各级统计部门以及调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不得对外泄漏居民家庭的调查资料。

第二章 调查样本的抽选和维护

第八条 开发区、各镇按本地区行政村总数的30%~50%抽选5个村左右,每村10户,抽选的样本为50~80户,样本的抽选和管理必须严格按照统一的住户调查方案规定的要求进行。在样本抽选中,不允许掺杂任何主观因素,随意抽选、更换调查户。抽选样本的相关资料(包括被抽中行政村的名单和调查户的名单、地址以及电话)必须由市统计局调查队存档备案。

第九条 调查样本的抽选,开发区、各镇应按上年各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确定调查村,从中抽选一个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在本村具有代表性的村民小组作为调查样本点,并按随机起点对称等距方法抽选10户作为调查户。

第十条

调查过程中,如遇特殊因素确需换户的,须向市统计局提交申请,经批准后方可换户。调换新样本户必须按换户原则进行,调换的新旧样本户基本资料需上报市统计局存档备案。

第十一条 定期实施样本轮换。根据市统计局的要求,进行

抽选、更换。轮换的样本必须严格按照抽样程序和要求进行抽选,不得随意替换。

第三章 农村住户调查工作人员职责

第十二条 调查员(包括辅助调查员)基本职责: 1.调查员应为开发区、各镇统计人员,辅助调查员可以是行政村会计。

2.加强对党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住户调查方法、统计写作知识和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住户调查工作的需要。

3.在开发区、各镇抽中的行政村内抽取有代表性的具体住户,并动员其做好记帐工作。

4.完成分管记帐户资料的收集、审核、整理、编码、录入、汇总等工作,对记帐户的数字质量负责,同时确保帐本与计算机录入数字的一致性,杜绝随意更改数据和弄虚作假。

5.执行访户制度,每月访户不少于1次,并认真做好访户记录。对记帐质量较差的调查户,重点进行辅导帮助,协助其记好收支帐。

6.季、年报完成后应及时编写编表说明,登记台帐,整理记帐户收支情况回单,并反馈给记帐户。

7.鼓励撰写统计分析和信息,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反映有关人民生活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

8.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遵守统计职业道德,不得向任何人或单位泄露调查户的家庭经济情况。

第十三条 开发区、各镇住户调查工作人员职责: 1.对调查员进行管理、培训、任务分配、工作监督考核等。 2.负责样本抽选的具体工作。

(1)收集本地各行政村农民收入数据,建立抽样框。 (2)抽选确定调查村,组织调查员进行开户工作。 (3)负责对样本框的维护,确保样本框的完整和稳定性。监督调查员不得随意更换记帐户,遇到不配合的调查户,协助调查员进行说服动员工作,确需更换的,负责协调上报市统计局审核批准,选择替代记帐户。

3.完成承担的各项调查任务,并对调查质量进行把关审核,对综合数据质量负总责。每季组织调查员进行1次业务学习。

4.每季组织调查员进行日记帐、实物帐的自审、互审,每季抽审日记帐20%,下户抽审(回访)3-5户,并记录抽审、回访情况。对抽审、回访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协同调查员解决处理。定期对台帐、访户手册进行质量抽查。

5.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撰写统计分析,为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第四章 调查资料的审核与上报

第十四条 每季须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并做好审核记录,

具体由开发区、各镇统计站长负总责。审核内容: 1.现金帐收、支、存、余的平衡关系。

2.录入计算机的数据是否与原始资料一致。 3.编码准确性,商品归类与指标解释是否一致。

4.帐目日期、品名、单位、数量、单价金额是否准确无误。 5.数量、单价、金额之间的逻辑关系。

6.本期期初手存现金与上期期末手存现金是否相符,期末手存现金是否和实际相符。

7.家庭人口、就业人口、离退休人口以及耐用消费品购买量和拥有量、居住情况、社会保障情况等重要指标是否与实际一致。

8.当月收支与上月或上年同期收支有无突发性大起大落情况。

第十五条 采取自查、互查、复查、抽查的方法,进一步强化工作职责,确保调查资料质量。

1.自查:调查员对本人分管记帐户的现金帐和实物帐、基本情况一览表、台帐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下户查询,予以更正。自查后的帐本与户资料应签上调查员的姓名。确保自查面100%。

2.互查:日记帐经过编码、自查后,住户专业负责人组织全体住户调查人员互相审核,发现差错较多的帐本应退还分管调查员进行重审,并责成该调查员及时修正。互查之后,组织召开互查情况通报会,及时对有关共性问题进行集体讨论解决。确保互查面100%。

3.复查:自查、互查工作完成后,督导员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复查,除了帐本、台帐、录入等工作以外,还应检查调查员访户的情况。确保复查面50%。

4.抽查:住户调查专业负责人每季对所有帐册进行一次随机抽审,对每个调查员抽取一定数量的日记帐进行审查,对差错较多的调查员进行重点抽审。确保抽审面不低于20%。

5.审查差错的处理办法:

(1)对当月自查、互查、复查、抽查中发现的差错,在上报前及时改正。

(2)对发现差错的历史数据不得擅自修改,必须报经市统计局同意后方可修改。

(3)已经汇总并对外公布的数据,发现差错原则上不再进行修改。

第十六条 开发区、各镇在每次上报报表的同时,须报送编报说明、评估报告和历史数据对比表,对增减变化情况、特殊问题进行分析和说明,对汇总数据进行简单分析评估。编报说明、评估报告和对比表以文本方式上报(同时发送电子邮件)。

第五章 调查资料的公布和运用

第十七条 开发区、各镇统计站对农村住户原始资料不能人为修改。

第十八条 开发区、各镇统计站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

法》的有关规定,积极开发利用调查资料,年、定报农民收支主要数据(包括全年预计数),必须经市统计局核定后方可对外发布使用。

第十九条 开发区、各镇统计站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对外提供分户资料。

第二十条 在上报报表的同时,须报送简明分析,及时反映当地居民收支变化趋势、增减变化原因、特殊情况等一些重要信息。

第二十一条 围绕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和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撰写统计分析和信息。

第六章 数字质量检查

第二十二条 数字质量检查是农村住户调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发区、各镇每年分上、下半年各开展1次数字质量检查,市统计局每年组织1次抽查。

第二十三条 数字质量检查的内容、方法,按全市统一要求进行。检查结束后须认真填写数字质量检查报告单,撰写数字质量检查书面报告,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市统计局综调队。

第二十四条 对数字质量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开发区、各镇统计站长应及时督促改正。对检查中出现的数据差错问题,必须经市统计局同意后在当年的报表中进行改正;台帐中出错的问题须及时修改。对因业务不熟引发的差错应加强学习培训。

第七章 其 他

第二十五条 开发区、各镇要加强农村住户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具体分管领导,成立农村住户调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统计站、经济服务中心、财政所、劳动就业所等组成。

第二十六条 3~4月份完成样本的抽选、记帐户培训动员、试记帐和计算机操作培训,5月份开始正式记帐。

第二十七条 调查费用由开发区、各镇负担,列入财政预算。调查费用包括:辅助调查员补贴、记帐户记帐补贴、帐页印刷费、会议费、宣传费、培训费、考核费等。每调查10户年约需经费1.2万元。

第二十八条 本方案由市统计局、农办负责解释。

昆山市统计局 中共昆山市委农办

第三篇: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中山市校外托管中心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印发中山市校外托管中心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中府办〔2009〕64号

火炬区管委会,各镇政府、区办事处,市属各单位:

《中山市校外托管中心管理暂行办法》业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九年八月二十四日

中山市校外托管中心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本市校外托管中心的管理,保障中小学生安全健康成长,根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暂行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中小学学生校外托管服务,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校外托管中心,是指公民个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受中小学学生的监护人委托,在课余时间代替监护人照顾中小学学生,为监护人提供日托、午托、晚托中小学学生服务,并为托管中小学学生提供就餐以及休息和活动场所的非营利性服务机构。

第四条 校外托管中心按照各有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和镇区属地日常管理原则进行管理。

市教育局是校外托管中心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校外托管中心有关管理政策的制定、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承担对校外托管中心的业务指导及督导评估;各镇区教科文卫办(教办)受市教育局委托,协助市教育局对辖区内校外托管中心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市民政局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校外托管中心的成立、变更和注销登记,以及对校外托管中心实施年度检查,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相关管理规定对校外托管中心进行监督管理。

市卫生局负责依法协助和监管校外托管中心制定、落实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对校外托管中心落实防控传染病措施进行指导和监督。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制定校外托管中心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对校外托管中心的餐饮服务进行业务指导、验收和监督管理(此项职能在正式移交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前,暂由市卫生局负责)。

市公安消防局负责指导和协助市教育局制定校外托管中心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做好校外托管中心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加强校外托管中心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培训。

市建设局负责做好校外托管中心房屋安全管理工作。

市物价局负责对校外托管中心的收费行为实施监督管理。

市公安交警支队负责对从事校外托管中心学生接送活动的车辆及驾驶员按道路交通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

市交通局负责对从事校外托管中心学生接送活动的具有道路旅客运输经营资质的运输企业、车辆和驾驶员按有关道路运输行业管理规范进行管理。 各镇政府、区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负责协助相关职能部门对辖区范围内校外托管中心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第五条 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教育局牵头定期组织相关部门研究解决校外托管中心管理问题,协调相关部门做好校外托管中心管理工作,并牵头组织相关部门组成联合执法队伍,对校外托管中心开展联合执法检查。

第二章 审批和登记

第六条 公民个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力量(以下统称“举办者”)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可以申请开办校外托管中心,但在校教职员工除外。

第七条 在校外托管服务需求较集中的社区,鼓励社区居民委员会利用社区资源,申请开办校外托管中心,满足社区居民托管中小学学生的需要。

第八条 校外托管中心必须远离污染区和危险源,禁止在厂房、地下(半地下)室、仓库、违法建筑内设置校外托管中心。

校外托管中心应设在符合房屋结构安全标准的三层以下的建筑物内,建筑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容纳托管学生人数按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4平方米核定。

第九条 开办校外托管中心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必要的组织机构、规范的机构名称和完善的机构章程;

(二)有符合消防、建筑安全要求的服务场所;

(三)设置符合卫生标准的用餐室、活动室、寝室、厨房(非自行配餐的除外)、厕所;

(四)有与开办规模相适应的工作人员及配套办公设施;

(五)开办资金3万元以上;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校外托管中心的具体开办条件由市教育局会同市卫生局、公安消防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相关规定另行制定。

第十条 举办者申请开办校外托管中心应当提交以下书面材料:

(一)《中山市校外托管中心筹办申请表》;

(二)民办非企业单位名称预核准文件;

(三)开办资金来源、验资证明文件;

(四)举办者身份证明文件(单位举办者须出具法人资格证明;个人出具居民身份证或户口本);

(五)开办场所产权证明文件或合法使用证明文件、房间设置规划;

(六)《中山市校外托管中心开办申请表》;

(七)餐饮服务许可证(自行配餐的)或与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餐饮企业签定的配餐协议书(不自行配餐的);

(八)消防查验备案文件;

(九)依法设立的房屋安全鉴定机构出具的房屋安全鉴定报告;

(十)工作人员健康证。

第十一条 校外托管中心审批程序:

(一)举办者到市民政局申请校外托管中心名称预核准,市民政局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名称管理暂行规定》的相关规定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出具核准文件;不符合要求的,书面告知举办者理由;

(二)举办者向所在地镇区教科文卫办(教办)提交本办法第十条第

(一)至

(五)项规定的材料;

(三)镇区教科文卫办(教办)收齐前项规定的申请材料后,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到举办者申请开办校外托管中心的场所现场勘验。对符合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出具加盖市教育局印章的筹办通知书;不符合要求的,书面一次性告知举办者需补充的材料或场所存在的问题;

(四)举办者应当自收到筹办通知书之日起6个月内(该期限不计入市教育局审批期限内),凭筹办通知书到相关部门办理本办法第十条第

(六)至

(十)项规定的材料,并将材料提交所在地镇区教科文卫办(教办);

(五)镇区教科文卫办(教办)应当自收齐所有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材料转送市教育局;

(六)市教育局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对材料进行审核,并会同有关部门对拟开办校外托管中心的场所进行现场勘验。符合开办条件的,核发批准文件;不符合开办条件的,由市教育局向举办者出具整改通知书,举办者应当自收到整改通知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整改,并申请再次勘验;

(七)市教育局应当自收到再次勘验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再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勘验。符合开办条件的,核发批准文件;不符合开办条件的,书面告知举办者并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 校外托管中心举办者应在取得市教育局批准文件后30个工作日内,凭批准文件到市民政局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领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后方可开业。

第三章 服务要求

第十三条 校外托管中心的服务对象为在读中山市小学、初中的学生。服务时间由校外托管中心自行设定,并报市教育局备案。服务内容为日托、午托、晚托中小学学生及向其提供就餐和相应的休息、活动场所,但不得开展教育培训活动。

第十四条 校外托管中心应配备主管1名,其他工作人员与学生至少按1:30的比例配备。校外托管中心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配备工作人员。

第十五条 校外托管中心应当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制定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第十六条 校外托管中心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加强托管场所的卫生和消防安全管理。

第十七条 校外托管中心应当与学生监护人签定托管服务协议书,明确托管期限时间、收费标准、双方权利义务以及违约责任等。托管服务协议书应当归档管理,以备各相关部门查阅。托管服务协议书示范文本由市教育局统一制定。

第十八条 校外托管中心应当履行如下安全保障义务:

(一)安排专人接送学生,保障学生在学校、校外托管中心和住所之间的在途安全;

(二)未接到学生的,应及时通知学生监护人和学生所在学校并积极查找;

(三)学生在托管时间内始终有工作人员看管;

(四)出现突发事故时,应立即保护、救助学生,并及时通知学生监护人和学生所在学校,上报业务主管部门。

第十九条 校外托管中心应当履行以下卫生管理义务:

(一)保证托管环境、生活用品的卫生,严防传染病;

(二)保证食品安全卫生,严防食物中毒;

(三)就餐环境、餐具等设施应符合卫生要求,实行分餐制;

(四)配餐合理,营养符合国家规定的中小学生营养标准,每周制定食谱并在就餐场所公示;

(五)建立食品留样制度,配备食品留样的专用容器和设施;

(六)不得制售冷荤凉菜及其它容易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

自行配餐的校外托管中心,应当从正规渠道采购食品及其原料,做好采购台账记录并保留1年,不得购买来源不明的食品和原材料。

不自行配餐的校外托管中心,应当与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餐饮企业签定配餐协议,为学生提供安全的餐饮。

第二十条 校外托管中心发生食物中毒、传染病或其他突发卫生事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立即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卫生、教育部门报告,并通知学生的监护人及其所在学校。

第二十一条 校外托管中心应当预防和避免暴力事件,保护托管学生人身不受伤害。

第二十二条 校外托管中心使用接送车的,必须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师生接送车辆管理的通知》(中教〔2006〕5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2008年全市校车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教〔2008〕30号)要求,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三条 校外托管中心制定的收费项目及标准应当报市物价局备案后方可收费,并在服务场所显眼位置上公示。校外托管中心必须按有关规定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单列餐饮费用,做到专款专用,且应当制定退费制度并告知学生监护人。

第二十四条 校外托管中心按照章程规定开展托管服务活动,所取得的合法收入必须用于章程规定的业务活动。

第二十五条 校外托管中心应当对托管学生登记造册,并将托管学生名册及对应的接送人员等资料报学生就读的学校及所在镇区教科文卫办(教办)备案。

第二十六条 鼓励校外托管中心通过商业保险的渠道,保障托管服务的正常运作。 第二十七条 校外托管中心停办的,应当提前20个工作日书面告知托管学生监护人,未完成服务的,按剩余服务天数退还已收的托管费,并把相关情况上报所在地镇区教科文卫办(教办)。

第四章 变更与终止

第二十八条 校外托管中心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经市教育局审查同意:

(一)名称或开办场所变更的;

(二)举办者或开办资金变更的;

(三)机构负责人变更的;

(四)托管学生数量突破原核定限额或服务范围变更的;

(五)章程修改的。

变更举办者的,须由原举办者提出,并进行财务审计。

变更机构负责人的,须由校外托管中心提出,并进行财务审计。

变更开办场所、托管学生数量突破原核定限额的,须由校外托管中心提出,并需按开办条件对新开办场所进行勘验。

变更上述事项使卫生或消防安全等现状发生改变的,还应当按规定取得相应的变更许可或核准。

第二十九条 市教育局应当自受理校外托管中心变更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同意变更的,发给批准变更文件;不同意变更的,应当说明理由。校外托管中心应在市教育局批准变更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向市民政局申请民办非企业单位变更登记。

第三十条 校外托管中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

(一)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并经市教育局同意的;

(二)因资不抵债无法继续提供托管服务的;

(三)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原因。

第三十一条 校外托管中心终止时,应当妥善安置托管学生,依法进行财务清算,并按照下列顺序清偿:

(一)应退还托管学生预交的费用;

(二)应发工作人员的工资及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

(三)偿还其他债务。

第三十二条 校外托管中心解散、分立、合并,或者由于其它原因需要注销登记的,应在市教育局和其他有关机关的指导下完成清算工作,由市教育局收回开办批准文件,并自完成清算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市民政局办理注销登记,收回登记证书和印章。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 市教育局应建立校外托管服务的协调管理机制和管理部门间的联动机制,建立管理信息的通报机制。

第三十四条 校外托管中心实行年度检查制度。校外托管中心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向市教育局报送上一年度的工作报告,经市教育局初审同意后,于5月31日前报送市民政局,接受年度检查。

市教育局应建立对校外托管中心定期检查制度,检查结果作为校外托管中心年度检查的初审依据。

第三十五条 市教育局、民政局等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大力度查处无证校外托管中心,消除安全隐患。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对无证校外托管中心予以举报。

第三十六条 市物价局应加强校外托管中心收费的监管,及时调处有关托管收费问题的投诉。

第三十七条 各镇政府、区办事处应加强与市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做好辖区内校外托管中心的监管工作,对校外托管中心建立日常巡查制度,发现问题要及时通知市有关部门,并配合予以查处。

社区居委会应当将校外托管中心纳入社区群防群治安全管理,协助市有关部门加强对校外托管中心监督管理,发现无证经营或其它安全隐患的,应当及时上报市有关部门。

第三十八条 学校应当在每学期的第一个月,统计本校学生在校外托管中心的托管情况,报送所在地镇区教科文卫办(教办),发现安全隐患或者其他不利于学生成长问题的,应及时报告所在地镇区教科文卫办(教办)或市教育局。

第三十九条 校外托管中心必须在经营场所的显眼位置悬挂开办批文、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等证照,实行亮证服务,接受社会监督。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 校外托管中心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教育局予以限期整改处理:

(一)招收在读中山市小学、初中学生以外人员的;

(二)超过核定托管学生人数的;

(三)开展教育培训的;

(四)未按本办法配备工作人员的;

(五)违反本办法第十

五、十

七、十八条规定的;

(六)定期检查不合格的。

第四十一条 校外托管中心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教育局撤销开办批准文件:

(一)服务场所设施不符合国家卫生、安全标准,对学生身体健康或生命安全构成影响的;

(二)管理混乱,产生恶劣社会影响的。

第四十二条 校外托管中心未经登记擅自开办的,或者被撤销登记后仍继续开办的,由市民政局予以取缔,没收非法财产。

校外托管中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民政局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涂改、出租、出借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或者出租、出借民办非企业单位印章的;

(二)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

(三)拒不接受或者不按照规定接受监督检查的;

(四)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

(五)设立分支机构的;

(六)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的;

(七)侵占、私分、挪用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资产或者所接受的捐赠、资助的;

(八)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服务收入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服务收入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 校外托管中心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由市卫生局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法予以查处。

第四十四条 校外托管中心未按本办法规定将收费项目及标准报市物价局备案并公示的,由市物价局依法予以查处。

第四十五条 校外托管中心违反食品安全或消防管理规定,被撤销相关许可证或查验文件的,市教育局应当撤销其开办批准文件,市民政局应当依法撤销其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

第四十六条 申请校外托管中心开办或登记时提供虚假材料、弄虚作假的,市教育局应当撤销其开办批准文件,市民政局应当依法撤销其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

第四十七条 各有关职能部门和镇政府、区办事处的有关人员在校外托管中心管理工作中出现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未依照本办法履行职责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9年9月1日起实施。

第四篇: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中山市校外托管中心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中山市校外托管中心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印发中山市校外托管中心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中府办〔2009〕64号

火炬区管委会,各镇政府、区办事处,市属各单位:

《中山市校外托管中心管理暂行办法》业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九年八月二十四日

中山市校外托管中心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本市校外托管中心的管理,保障中小学生安全健康成长,根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暂行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中小学学生校外托管服务,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校外托管中心,是指公民个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受中小学学生的监护人委托,在课余时间代替监护人照顾中小学学生,为监护人提供日托、午托、晚托中小学学生服务,并为托管中小学学生提供就餐以及休息和活动场所的非营利性服务机构。

第四条 校外托管中心按照各有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和镇区属地日常管理原则进行管理。

市教育局是校外托管中心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校外托管中心有关管理政策的制定、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承担对校外托管中心的业务指导及督导评估;各镇区教科文卫办(教办)受市教育局委托,协助市教育局对辖区内校外托管中心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市民政局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校外托管中心的成立、变更和注销登记,以及对校外托管中心实施检查,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相关管理规定对校外托管中心进行监督管理。

市卫生局负责依法协助和监管校外托管中心制定、落实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对校外托管中心落实防控传染病措施进行指导和监督。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制定校外托管中心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对校外托管中心的餐饮服务进行业务指导、验收和监督管理(此项职能在正式移交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前,暂由市卫生局负责)。

市公安消防局负责指导和协助市教育局制定校外托管中心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做好校外托管中心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加强校外托管中心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培训。

市建设局负责做好校外托管中心房屋安全管理工作。

市物价局负责对校外托管中心的收费行为实施监督管理。

市公安交警支队负责对从事校外托管中心学生接送活动的车辆及驾驶员按道路交通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

市交通局负责对从事校外托管中心学生接送活动的具有道路旅客运输经营资质的运输企业、车辆和驾驶员按有关道路运输行业管理规范进行管理。

各镇政府、区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负责协助相关职能部门对辖区范围内校外托管中心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第五条 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教育局牵头定期组织相关部门研究解决校外托管中心管理问题,协调相关部门做好校外托管中心管理工作,并牵头组织相关部门组成联合执法队伍,对校外托管中心开展联合执法检查。

第二章 审批和登记

第六条 公民个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力量(以下统称“举办者”)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可以申请开办校外托管中心,但在校教职员工除外。 第七条 在校外托管服务需求较集中的社区,鼓励社区居民委员会利用社区资源,申请开办校外托管中心,满足社区居民托管中小学学生的需要。

第八条 校外托管中心必须远离污染区和危险源,禁止在厂房、地下(半地下)室、仓库、违法建筑内设置校外托管中心。

校外托管中心应设在符合房屋结构安全标准的三层以下的建筑物内,建筑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容纳托管学生人数按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4平方米核定。 第九条 开办校外托管中心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必要的组织机构、规范的机构名称和完善的机构章程;

(二)有符合消防、建筑安全要求的服务场所;

(三)设置符合卫生标准的用餐室、活动室、寝室、厨房(非自行配餐的除外)、厕所;

(四)有与开办规模相适应的工作人员及配套办公设施;

(五)开办资金3万元以上;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校外托管中心的具体开办条件由市教育局会同市卫生局、公安消防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相关规定另行制定。 第十条 举办者申请开办校外托管中心应当提交以下书面材料:

(一)《中山市校外托管中心筹办申请表》;

(二)民办非企业单位名称预核准文件;

(三)开办资金来源、验资证明文件;

(四)举办者身份证明文件(单位举办者须出具法人资格证明;个人出具居民身份证或户口本);

(五)开办场所产权证明文件或合法使用证明文件、房间设置规划;

(六)《中山市校外托管中心开办申请表》;

(七)餐饮服务许可证(自行配餐的)或与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餐饮企业签定的配餐协议书(不自行配餐的);

(八)消防查验备案文件;

(九)依法设立的房屋安全鉴定机构出具的房屋安全鉴定报告;

(十)工作人员健康证。

第十一条 校外托管中心审批程序:

(一)举办者到市民政局申请校外托管中心名称预核准,市民政局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名称管理暂行规定》的相关规定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出具核准文件;不符合要求的,书面告知举办者理由;

(二)举办者向所在地镇区教科文卫办(教办)提交本办法第十条第

(一)至

(五)项规定的材料;

(三)镇区教科文卫办(教办)收齐前项规定的申请材料后,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到举办者申请开办校外托管中心的场所现场勘验。对符合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出具加盖市教育局印章的筹办通知书;不符合要求的,书面一次性告知举办者需补充的材料或场所存在的问题;

(四)举办者应当自收到筹办通知书之日起6个月内(该期限不计入市教育局审批期限内),凭筹办通知书到相关部门办理本办法第十条第

(六)至

(十)项规定的材料,并将材料提交所在地镇区教科文卫办(教办);

(五)镇区教科文卫办(教办)应当自收齐所有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材料转送市教育局;

(六)市教育局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对材料进行审核,并会同有关部门对拟开办校外托管中心的场所进行现场勘验。符合开办条件的,核发批准文件;不符合开办条件的,由市教育局向举办者出具整改通知书,举办者应当自收到整改通知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整改,并申请再次勘验;

(七)市教育局应当自收到再次勘验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再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勘验。符合开办条件的,核发批准文件;不符合开办条件的,书面告知举办者并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 校外托管中心举办者应在取得市教育局批准文件后30个工作日内,凭批准文件到市民政局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领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后方可开业。

第三章 服务要求

第十三条 校外托管中心的服务对象为在读中山市小学、初中的学生。服务时间由校外托管中心自行设定,并报市教育局备案。服务内容为日托、午托、晚托中小学学生及向其提供就餐和相应的休息、活动场所,但不得开展教育培训活动。 第十四条 校外托管中心应配备主管1名,其他工作人员与学生至少按1:30的比例配备。校外托管中心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配备工作人员。

第十五条 校外托管中心应当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制定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第十六条 校外托管中心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加强托管场所的卫生和消防安全管理。

第十七条 校外托管中心应当与学生监护人签定托管服务协议书,明确托管期限时间、收费标准、双方权利义务以及违约责任等。托管服务协议书应当归档管理,以备各相关部门查阅。托管服务协议书示范文本由市教育局统一制定。 第十八条 校外托管中心应当履行如下安全保障义务:

(一)安排专人接送学生,保障学生在学校、校外托管中心和住所之间的在途安全;

(二)未接到学生的,应及时通知学生监护人和学生所在学校并积极查找;

(三)学生在托管时间内始终有工作人员看管;

(四)出现突发事故时,应立即保护、救助学生,并及时通知学生监护人和学生所在学校,上报业务主管部门。

第十九条 校外托管中心应当履行以下卫生管理义务:

(一)保证托管环境、生活用品的卫生,严防传染病;

(二)保证食品安全卫生,严防食物中毒;

(三)就餐环境、餐具等设施应符合卫生要求,实行分餐制;

(四)配餐合理,营养符合国家规定的中小学生营养标准,每周制定食谱并在就餐场所公示;

(五)建立食品留样制度,配备食品留样的专用容器和设施;

(六)不得制售冷荤凉菜及其它容易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 自行配餐的校外托管中心,应当从正规渠道采购食品及其原料,做好采购台账记录并保留1年,不得购买来源不明的食品和原材料。 不自行配餐的校外托管中心,应当与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餐饮企业签定配餐协议,为学生提供安全的餐饮。

第二十条 校外托管中心发生食物中毒、传染病或其他突发卫生事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立即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卫生、教育部门报告,并通知学生的监护人及其所在学校。

第二十一条 校外托管中心应当预防和避免暴力事件,保护托管学生人身不受伤害。

第二十二条 校外托管中心使用接送车的,必须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师生接送车辆管理的通知》(中教〔2006〕5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2008年全市校车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教〔2008〕30号)要求,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三条 校外托管中心制定的收费项目及标准应当报市物价局备案后方可收费,并在服务场所显眼位置上公示。校外托管中心必须按有关规定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单列餐饮费用,做到专款专用,且应当制定退费制度并告知学生监护人。 第二十四条 校外托管中心按照章程规定开展托管服务活动,所取得的合法收入必须用于章程规定的业务活动。

第二十五条 校外托管中心应当对托管学生登记造册,并将托管学生名册及对应的接送人员等资料报学生就读的学校及所在镇区教科文卫办(教办)备案。 第二十六条 鼓励校外托管中心通过商业保险的渠道,保障托管服务的正常运作。 第二十七条 校外托管中心停办的,应当提前20个工作日书面告知托管学生监护人,未完成服务的,按剩余服务天数退还已收的托管费,并把相关情况上报所在地镇区教科文卫办(教办)。

第四章 变更与终止

第二十八条 校外托管中心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经市教育局审查同意:

(一)名称或开办场所变更的;

(二)举办者或开办资金变更的;

(三)机构负责人变更的;

(四)托管学生数量突破原核定限额或服务范围变更的;

(五)章程修改的。

变更举办者的,须由原举办者提出,并进行财务审计。

变更机构负责人的,须由校外托管中心提出,并进行财务审计。

变更开办场所、托管学生数量突破原核定限额的,须由校外托管中心提出,并需按开办条件对新开办场所进行勘验。

变更上述事项使卫生或消防安全等现状发生改变的,还应当按规定取得相应的变更许可或核准。

第二十九条 市教育局应当自受理校外托管中心变更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同意变更的,发给批准变更文件;不同意变更的,应当说明理由。校外托管中心应在市教育局批准变更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向市民政局申请民办非企业单位变更登记。

第三十条 校外托管中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

(一)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并经市教育局同意的;

(二)因资不抵债无法继续提供托管服务的;

(三)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原因。

第三十一条 校外托管中心终止时,应当妥善安置托管学生,依法进行财务清算,并按照下列顺序清偿:

(一)应退还托管学生预交的费用;

(二)应发工作人员的工资及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

(三)偿还其他债务。

第三十二条 校外托管中心解散、分立、合并,或者由于其它原因需要注销登记的,应在市教育局和其他有关机关的指导下完成清算工作,由市教育局收回开办批准文件,并自完成清算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市民政局办理注销登记,收回登记证书和印章。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 市教育局应建立校外托管服务的协调管理机制和管理部门间的联动机制,建立管理信息的通报机制。

第三十四条 校外托管中心实行检查制度。校外托管中心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向市教育局报送上一的工作报告,经市教育局初审同意后,于5月31日前报送市民政局,接受检查。

市教育局应建立对校外托管中心定期检查制度,检查结果作为校外托管中心检查的初审依据。

第三十五条 市教育局、民政局等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大力度查处无证校外托管中心,消除安全隐患。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对无证校外托管中心予以举报。

第三十六条 市物价局应加强校外托管中心收费的监管,及时调处有关托管收费问题的投诉。

第三十七条 各镇政府、区办事处应加强与市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做好辖区内校外托管中心的监管工作,对校外托管中心建立日常巡查制度,发现问题要及时通知市有关部门,并配合予以查处。

社区居委会应当将校外托管中心纳入社区群防群治安全管理,协助市有关部门加强对校外托管中心监督管理,发现无证经营或其它安全隐患的,应当及时上报市有关部门。

第三十八条 学校应当在每学期的第一个月,统计本校学生在校外托管中心的托管情况,报送所在地镇区教科文卫办(教办),发现安全隐患或者其他不利于学生成长问题的,应及时报告所在地镇区教科文卫办(教办)或市教育局。 第三十九条 校外托管中心必须在经营场所的显眼位置悬挂开办批文、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等证照,实行亮证服务,接受社会监督。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 校外托管中心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教育局予以限期整改处理:

(一)招收在读中山市小学、初中学生以外人员的;

(二)超过核定托管学生人数的;

(三)开展教育培训的;

(四)未按本办法配备工作人员的;

(五)违反本办法第十

五、十

七、十八条规定的;

(六)定期检查不合格的。

第四十一条 校外托管中心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教育局撤销开办批准文件:

(一)服务场所设施不符合国家卫生、安全标准,对学生身体健康或生命安全构成影响的;

(二)管理混乱,产生恶劣社会影响的。

第四十二条 校外托管中心未经登记擅自开办的,或者被撤销登记后仍继续开办的,由市民政局予以取缔,没收非法财产。

校外托管中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民政局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涂改、出租、出借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或者出租、出借民办非企业单位印章的;

(二)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

(三)拒不接受或者不按照规定接受监督检查的;

(四)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

(五)设立分支机构的;

(六)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的;

(七)侵占、私分、挪用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资产或者所接受的捐赠、资助的;

(八)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服务收入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服务收入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 校外托管中心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由市卫生局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法予以查处。

第四十四条 校外托管中心未按本办法规定将收费项目及标准报市物价局备案并公示的,由市物价局依法予以查处。

第四十五条 校外托管中心违反食品安全或消防管理规定,被撤销相关许可证或查验文件的,市教育局应当撤销其开办批准文件,市民政局应当依法撤销其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

第四十六条 申请校外托管中心开办或登记时提供虚假材料、弄虚作假的,市教育局应当撤销其开办批准文件,市民政局应当依法撤销其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 第四十七条 各有关职能部门和镇政府、区办事处的有关人员在校外托管中心管理工作中出现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未依照本办法履行职责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9年9月1日起实施。

第五篇: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鞍山市市区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

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鞍山市市区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鞍山市市区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完善我市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多渠道满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建保〔2010〕8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市区内公共租赁住房的筹集、分配、管理适用本办法。

公共租赁住房是指政府投资或提供政策支持,限定套型、面积和租金标准,向符合市政府规定保障条件的家庭供应的保障性住房。

第三条 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管理,应当在国家和省政府政策指导下,遵循政府组织、社会参与,多方建设、统一管理,公平公开、严格监管的原则。

第四条 市房产局是全市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鞍山市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房改办)负责全市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具体负责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工作的政策制定、房源筹集、编制保障规划和计划,审查规划选址、户型设计、资金使用、分配方案等工作。

市建委、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局、规划局、财政局、地税局、民政局、环保局、物价局、审计局、监察局、开发办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做好公共租赁住房相关工作。

铁东区、铁西区、立山区、千山区人民政府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千山风景名胜区、经济开发区、文化旅游开发区管委会负责本辖区内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工作,负责公共租赁住房的准入、建档、分配工作和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建设工作。具体工作由各区人民政府、各管委会确定的实施机构承担。

第二章 房源筹集

第五条 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计划由市房产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规划局、国土资源局等部门制定,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六条 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用地要纳入土地供应计划,予以重点保障。

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用地实行划拨方式供应;其他方式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用地可以采取有偿方式使用。 第七条 公共租赁住房的规划,应充分考虑住房困难群体交通、就业、就学、就医等需求,合理安排区位布局。

新建的公共租赁住房采取集中建设或配建的方式,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集体宿舍、职工公寓除外)。

第八条 公共租赁住房的房源筹集渠道主要包括:

(一)政府集中建设;

(二)在经济适用住房、集资房、回迁房、商品住房开发建设中配建;

(三)企、事业单位利用自有土地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含集体宿舍、职工公寓);

(四)房地产开发企业或其他企业、机构投资建设公共租赁住房;

(五)闲置厂房、仓库、办公用房等非居住性房屋改建的公共租赁住房;

(六)政府从市场上购买或租赁符合条件的住房;

(七)社会捐赠及其他渠道筹集的住房。

第九条 公共租赁住房要实现基本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具备基本居住条件。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应当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成熟、适用、安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推动节能、省地、节水、节材及环境保护工作,提高住宅建设的整体水平。

第三章 资金及政策支持

第十条 市、区人民政府和各开发区管委会,要通过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加大对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的投入。

中央、省人民政府的资金支持和资金补助要专项用于公共租赁住房项目。 鼓励金融机构发放公共租赁住房中长期贷款。

第十一条 市财政局对公共租赁住房资金实行统一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 第十二条 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项目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第十三条 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及运营所涉及的税收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88号)精神严格执行。

第四章 保障对象及准入条件

第十四条 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对象包括新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及政府引进人才、本地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和尚未回迁的动迁户等。

符合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保障条件的家庭,可以选择申请公共租赁住房保障,但只能享受一种保障方式。

第十五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公共租赁住房:

(一)新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毕业3年以内,下同)、政府引进人才,本人没有住房的。

(二)本地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申请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具有本市城市户籍,且在本市居住;申请家庭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低于市政府上一公布的中等偏下标准;申请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5平方米(含15平方米)的。

(三)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没有住房,且申请人在本市连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满一年的。

(四)尚未回迁的动迁户,已经签订拆迁协议并腾退原有住房的。超期一年以上未回迁,且家庭困难的优先予以考虑。

家庭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中等偏下标准,由市政府每年调整公布。

第五章 受理及核准

第十六条 公共租赁住房按以下程序进行申请和审核:

(一)由本人或申请家庭的户主向当地社区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居住证明、家庭收入证明、劳动用工合同、住房状况证明、身份证、户口本等相关材料。

(二)社区居委会对申请材料进行认定,申请材料不完备或不符合要求的,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受理时间从申请人补齐资料的次日起计算。社区居委会应当自受理申请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通过查档取证、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家庭收入、家庭人口和住房状况进行认定。

经认定符合条件的,由社区居委会填写《承租公共租赁住房审批表》,并将认定意见和申请材料上报街道办事处;经认定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说明理由并退回全部申请材料。

(三)街道办事处自收到社区居委会报送的认定材料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通过走访调查、查档取证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资格条件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条件的,由街道办事处在申请人户籍所在地、现居住地的社区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天,经公示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由街道办事处汇总上报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审批;不符合条件的,由街道办事处告知申请人,说明理由并退回全部申请材料。

(四)区人民政府(管委会)收到街道办事处报送的相关材料后,在30个工作日内通过走访调查、查档取证、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资格条件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意见。经审核合格人员名单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公示,公示期为15天;对公示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作为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对象予以登记,通过摇号的方式确定轮候顺序,选择房源。不符合条件的,委托街道、社区向申请人说明理由,退回全部申请材料。申请人对审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市房产局提出申诉。

第十七条 轮候期间,申请家庭收入、人口、住房等情况发生变化的,申请人应当向户口所在地区人民政府(管委会)申报。区人民政府(管委会)根据情况做出变更登记或取消轮候资格的决定,并将结果报市房产局备案。

第十八条 非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配建除外),按“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由产权单位参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并到市房产局备案。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 经审核合格并已确定房源的申请人,须签订《鞍山市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合同期限为1年。未按期签订合同的,将视为自动放弃。

第二十条 承租公共租赁住房应按月交纳租金。

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标准,由市房改办提出初步意见后,市物价局会同市房产局依据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保障对象的支付能力、不同区域市场租金水平综合确定,原则上控制在市场价格的70%以内,每年核定一次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一条 各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应当按户建立公共租赁住房档案,并将保障对象材料汇总后报市房产局备案。

第二十二条 享受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的家庭,应当于每年12月向所在地街道办事处如实申报家庭收入、人口及住房变动情况。

街道办事处和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应当对申报情况进行核实,张榜公布,并将核实结果报市房产局。

第二十三条 公共租赁住房的承租人亡故或外迁的,同户籍并同居一处的家庭成员需要继续承租的,应按本办法规定,重新办理承租手续。

第二十四条 公共租赁住房的维修、养护、管理由产权单位负责,产权单位也可委托专业服务企业管理。

第二十五条 合同期满,承租家庭需继续承租的,应在合同期满前3个月内提出申请,由产权单位会同相关单位复核,符合条件的续签租赁合同;承租家庭不符合承租条件暂时不能腾退承租住房的,租赁合同期满后给予2个月过渡期,过渡期内按市场价格收取租金。过渡期满后承租家庭仍不退出承租住房的,按市场价格收取租金或收回住房。

第二十六条 承租家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必须退出承租住房:

(一)通过购买、继承、赠与、回迁等途径获得其他住房的;

(二)将承租住房转借、转租的;

(三)擅自改变承租住房居住用途或改变住房结构的;

(四)有意破坏或损毁房屋设施的;

(五)连续6个月以上未在承租住房内居住的;

(六)连续3个月以上未按期交纳租金的;

(七)获得其它形式政策性住房保障的;

(八)利用公共租赁住房从事违法活动的;

(九)其它违反租赁合同的行为。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不如实申报家庭收入、人口、住房等情况,骗租公共租赁住房的,市房产局会同区政府(管委会)责令其限期退回。承租家庭应当退出住房并按市场价格标准补交租金,5年内不得申请保障性住房。拒不退出的,产权单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八条 产权单位在租赁合同存续期间不按规定的租金标准收缴租金或擅自向不符合条件的家庭出租公共租赁住房的,市房产局责令其限期整改,退回、补齐租金或收回住房。

第二十九条 公共租赁住房相关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存在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法违规行为的,要依法依纪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经市政府批准负责出租公共租赁住房的机构,应当依据本办法制定申请审核、配租管理等具体实施细则,报市房产局审核同意后组织实施。 第三十一条 海城市、台安县、岫岩满族自治县可参照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房产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