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安全理论与职工伤亡事故防治途径

2022-09-10

1 引言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我国经济建设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与之息息相关的安全生产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由于大多数企业还沿袭老的安全生产体系, 其存在的弊端也不断显露出来, 因此, 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伤事故管理体系。由此我们可以得出, 只有系统化分析劳动安全问题, 才能够找出有效措施, 对其存在问题加以改正, 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根据其特性归纳分析。本文就劳动安全职工伤亡事故防治的途径做出简要分析, 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启示。

2 劳动安全理论认知

2.1 劳动体系

劳动安全问题涉及人与劳动关系的整个领域, 对于劳动人员而言, 在工作过程中不能有损人身心健康, 为了让劳动者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就要从经济角度加以分析。人与物的关系在劳动过程中可以用投入→劳动过程→结果来表示。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 存在着具有一定特性的人和物, 物是广义物质环境, 包含机器和加工物的同时, 也包括所有环境物质, 如地板及墙面、粉尘和气体等。这一劳动过程人与物的关系可以区分为以下不同情况:

人与物质劳动环境之间的流动关系最佳。即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以及物质环境的可靠性, 使工作有成就, 最终创造价值。

人与物质劳动环境之间的互相适应性欠佳。由于人的能力不足, 或者是因为设备工具的形态设计不合理等因素, 造成系统流动受阻, 进而导致人的工作负荷过高或过低, 以及物质系统缺少可靠性, 使工作成就减少, 损失价值。

2.2 安全目标

劳动系统中各种因素决定劳动的安全。劳动系统是由劳动技术、劳动组织和劳动者三个方面构成。在劳动技术上, 只有通过对劳动的制定符合当前安全环境的计划, 才能达到安全保障。在劳动组织方面, 建立一个安全体系有效解决劳动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各个方面问题, 防止劳动过程中出现各种突发状况, 避免伤亡事故。如果实现劳动安全, 劳动系统就必须借助相应组织达到一定安全保障的目标。例如:劳动者必须有能力适应符合劳动安全规则的行为、必须要有危险意识, 劳动组织需要对物进行严格规定, 设备机器的形态设计必须符合安全规则、设备机器等物件对工作环境不构成不利影响等。

3 事故和事故危险

3.1 事故危险

危险是指某一系统或设备或操作的一种潜在状态, 其可能造成人员伤害。从伤亡事故发生分析, 在一个劳动系统内, 如果人与物彼此不能接触, 系统中的危险就不会发生作用, 这样就能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例如:当人处于起重机吊杆货物的作业范围内, 人就处于一种危险状态。这时, 人与物有可能相互作用而导致伤亡事故。

3.2 伤亡事故

伤亡事故是指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 使人体器官或某些组织受其影响丧失正常功能, 严重时会造成劳动者负伤的伤亡事故。轻伤、重伤、死亡以及重大死亡事故都属于伤亡事故。劳动者发生伤亡事故的原因有多重, 一方面有可能是劳动者自身的原因, 比方说能力欠缺, 抑或是物的原因, 例如楼板塌陷;另一方面是由于他人的缘故, 比方说在施工前, 没有进行必要的安全指导;抑或是其他不明原因, 如触电事件等等。

4 事故防治途径

事故, 尤其是伤亡事故, 是人们最不愿发生的。然而, 事故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却时有发生, 给很多的家庭带来极大痛苦, 给人民的财产带来重大损失。作为一个安全管理者, 作为一个生产组织者, 尤其作为一个具体的人或员工, 应该避免事故发生。根据劳动安全保障的程度, 可以将伤亡事故防治分为下列几种途径。

(1) 防治危险。防治危险需要把危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主要方法是预防危险、控制危机蔓延, 这一过程虽然危险仍然存在, 但通过有效的防治, 这种情况下虽然危及存在, 但通过对危及区进行危险防治, 就能够大大的防治危险。例如:工人工作时穿劳动保护鞋、戴安全手套, 避免搬运重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用防护罩封闭机械设备上转动的扇叶和传送带, 这些都是减少危及和防治危险的有效措施。

(2) 隔离危险。隔离危险也同预防危险一样, 这种情况下危险仍然存在, 但通过有效隔离不会对劳动者造成伤害, 由于人和物在作用区上被隔离, 劳动者的安全系数增高, 同时大大降低伤亡事故。例如:使用有机械进料装置的木工圆锯机和木工刨床, 可以避免操作者的手进入切削危险区;对有作业危险的加工工艺过程进行人和物隔离工作, 也是隔离危险和避免伤亡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

(3) 排除危险。排除危险是事故防治的最有效、最根本的措施。例如:把信号设备上的高压电改成低电压就可以避免触电事故。

(4) 适应危及。这种情况下人处于危急状态, 即有伤亡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为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 必须采取措施使人能够适应这种危急状态。例如, 对作业者进行劳动安全教育, 安全技术训练, 以及进行必要的人员挑选。

摘要:劳动安全涉及许多专业领域, 并且具有多重性。为了寻找有效措施提高劳动安全性, 就需要对个别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本文根据劳动过程中人与物的相互联系, 分析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状态以及劳动安全问题, 提出劳动过程中职工伤亡事故防治的基本途径, 即排除危险、隔离危险、减少危及、适应危及, 分析它们在事故防治途径中的特点及其有效性。

关键词:劳动关系,劳动安全,伤亡事故,防治途径

参考文献

[1] 申利明, 齐克费里特·莱瓦克.对木材加工企业劳动安全卫生状况的实证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6 (4) .

[2] 刘琦.我国劳动安全事故的原因及对策[J].湖湘论坛, 2015 (6) .

[3] 陈丹.论我国劳动安全保障的实现路径[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 (6) .

[4] 林东.建立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机制是当前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途径[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5 (6) .

上一篇:企业云计算机应用中的安全风险防范策略下一篇:人本主义理念在当代平面设计中的表现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