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途径分析与探讨

2022-09-11

2008年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2007年的1.485下降到1.182, 同比下降20.4%。即使这样, 中国的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70多倍, 仍然处于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必然选择, 是企业自身持续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 也是新形势下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是实现煤矿安全状况根本好转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1 本质安全型矿井的提出

本质安全这一概念最初用于区别煤矿电气、仪器设备的隔爆构造设计。若将其内涵扩大, 将人、装备、作业环境上升到本质安全范畴内, 就形成了全新的本质安全理念, 引伸到煤矿即本质安全型矿井。

其基本特征是: (1) 人的安全可靠性。这是必须强调的, 也就是通过日常的教育培训, 行为养成和塑造, 使每一个职工的素质提高到在任何一种情况下, 能够规范地做好每项工作, 杜绝各类违章行为, 实现个体安全。 (2) 物的安全可靠性。通过日常各种检修和设备更换, 提升设备的先进性和完好性, 使其在每时每刻达到一个最完好的运行状态, 保证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 (3) 环境的安全可靠性。加强质量标准化工作, 完善各类标准, 推行动态达标。 (4) 制度规范与科学管理。在生产过程中要想步调一致, 就必须有严格规范的制度来制约, 制度既是润滑剂又是高压线, 所以就制度本身, 必须完善、规范、系统, 通过制度的制约与协调, 形成本质安全的局面。

因此本质安全型矿井的特征体现在对事故的各个因素的有效控制, 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综合反映。当出现各类安全事故危险时, 矿井本身就能防止危险条件的产生、降低危险的危害程度、防止已存在危险的发生或改变速率、安全隔离、改变危险物的不安全特性、及时保护和修复被破坏的物体、安全措施及时到位, 创造安全工作环境。

2 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的意义

本质安全是矿井生存发展的需要。煤矿企业的竞争实际就是安全的竞争, 矿井的和谐发展的根本在安全生产。经济上出现了问题, 还能得以弥补和迎头赶上, 唯独安全上出现了问题是任何条件都无以挽回的。安全上的重创, 失去的是社会责任, 背负的是政治抱负, 最终损害的是企业本身。因此说, 只有不断采取科学管理手段, 树立先进安全理念、愿景, 坚持用企业安全文化固根铸魂, 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才能使矿井发展长盛不衰。

本质安全是矿井安全发展的终极目标。矿井由于自然条件差、安全基础薄弱、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差别大、管理技术跟不上, 导致潜在危险源多, 各类事故频发。近几年, 国家、行业、地方政府、煤矿企业、特别是矿井自身采取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制定一系列安全生产制度和措施, 使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得到根本性好转, 但重大事故隐患依然存在, 重大事故时有发生。通过构建本质安全型矿井, 可以从根本上消除煤矿安全生产事故, 全面提高矿井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3 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的途经和方法

3.1 造就本质安全型管理人员和职工

(1) 本质安全型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是一个单位的核心和纽带, 其认识和认知的程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职工生命健康负责的态度、对安全发展的规律和态势的掌握、安全法律法规的掌握以及在安全方面的决策能力, 都对安全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本质安全型管理人员是整个本质安全型矿井创建的保证。因此, 在选择安全管理人员时, 要采取竞争上岗、公开招聘、民主推荐等多种形式来提升整体的管理人员水平。

(2) 本质安全型职工。职工是煤矿安全组成的最细小分子, 它涉及煤矿各个部门、各个环节, 是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基础, 职工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本质安全型矿井创建难易程度和进度。提高职工素质的方法如下。

(1) 加强企业的安全理念与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安全文化建设, 提升职工对安全的认知程度, 树立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安全理念, 改变职工原有的“生产第一”的意识, 形成良好的安全氛围; (2) 开展职工操作规范化评比, 建立长期、有效的职工评比和奖惩制度。形成人人想学习爱学习的习惯, 形成主动提高自身素质的氛围;使职工自觉遵守安全制度, 熟练掌握岗位专业知识和安全技能, 精确操作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生产工具, 并能应用新技术; (3) 规范各个生产操作流程。从入矿开始进行岗前安全培训, 对职工进行班前安全礼仪、井口安全检身、开工安全确认、操作程序等内容的教育。使职工明确从入井直到下班离开单位, 每个环节的规范和流程, 让职工时时刻刻都感觉到规范的存在, 通过定期的安全培训和教育, 使职工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 (4) 对违反有关操作规程的行为, 要进行总结归纳, 形成书面性的文字, 指出危害, 加大纠正力度, 帮助职工提高技术水平。

3.2 本质安全型矿井的设备设施

(1) 加强检修和更换。对井下各个运转设备采用定期检修的方法, 按照检修计划和检修表定期检修, 减少设备损坏数量, 使设备运转长期处于良好状态, 对不适合生产的设备, 应及时进行更换, 提高设备各类工作性能。

(2) 强化科技手段, 上齐各类监测设施。通过监测设施, 加强对现场的控制, 如采用数字化平台;不断推行自动化、信息化, 减少人员监测和监控, 并且不断增加覆盖面, 直至达到矿井全覆盖。

(3) 搜集和获得各种资料, 为现场的施工作业提供良好的技术数据, 使现场在设备选型、支护方式选择等方面有据可依, 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3.3 创建本质安全型环境

(1) 提升质量标准化水平, 实现动态达标。标准化是安全工作的基础, 就现在的大部分矿井而言, 应该说矿井的标准不一、水平不同, 做实这项工作难度很大。因此, 此项工作的要点是要建立标准, 而建立标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而是通过不断的日常积累, 对标准不断完善、细化、提升, 并且在现场不断地、反复地抓落实, 久而久之, 实现矿井的标准大幅度的提升, 最后达到具有本质安全环境的目的。

(2) 从设计入手, 对生产系统各环节所需要的各种硐室、设备安装断面、线路、设备的安装要求等作出设计, 加以规范, 矿井生产人员应按照设计严格施工, 创造本质安全环境。

(3) 要不断完善各类安全设施, 对各个系统所需要的安全保护、安全防护、安全监测等设施, 要根据需要和现场情况进行逐一完善, 确保各环节无漏洞。

(4) 完善各种标识, 如各种避灾路线标识、警示类标识、供电线路标识等, 让职工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 能够正确地选择避灾救灾的路线和正确的方式方法。

3.4 制度规范与科学管理

(1) 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转, 需要要一个平台来支撑, 这个平台就是制度, 好的奖惩制度会成为一个企业正常运转的润滑剂, 同时制度本身还有良好的协调功能, 因此一个企业, 首先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类规章制度, 而且制度要系统、要规范、要涵盖全局, 每年针对实际情况, 对所有制度进行梳理和更新, 使制度更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

(2) 明确主体责任, 科学规范管理。 (1) 应明确各个部门责任, 谁主管谁负责, 明确条条块块之间的专项监管职责, 明确相互之间的配合监管职责, 做到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协调配合; (2) 考评指标量化, 在年初签订安全责任状时, 要做到责任落实、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年终按责任目标进行考核, 实行量化评分, 硬账硬结, 一票否决; (3) 监督检查日常化, 制定详尽的监督检查制度不是很难的事情, 最主要的是如何抓好落实, 因此应该定期不定期地开展督查和突击抽查活动, 促使监督检查工作步入日常化、经常化、规范化的轨道; (4) 责任追究制度化, 对各层次责任主体因工作落实不到位而酿成的安全事故应负的责任类型, 根据系统追问的原则, 查找引发事故的真正原因, 解决制约环节, 同时充分发挥责任制度的教育和警示作用。

4 结语

本质安全型矿井具有先进的安全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模式, 矿井内部人、机 (物) 、环境、制度和管理达到安全和谐统一, 实现思想无懈怠、管理无空当、设备无隐患、系统无死角、安全零事故。最终达到人的本质安全、机的本质安全、环境的本质安全、制度和管理体系的本质安全。

摘要: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是本质安全含义的延伸, 是我国未来煤矿发展的必然, 本文重点论述了如何解决在实现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当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

关键词:本质安全型矿井,环境,制度和管理

上一篇:城市规划如何适应城市发展的思考下一篇: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风险及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