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之前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研究

2023-03-08

一、19世纪后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9世纪后期, 从政治方面看, 洋务派和维新派的思想家, 以及其他先进的中国官员, 开始介绍马克思主义和其他国家的运动工人、翻译社会主义的相关词汇和文章、提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和思想。

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自强”, 后期口号是“求富”, 其指导思想是“师夷制夷”和“中体西用”。洋务派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一部分洋务派的引领者、思想家在介绍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思想理论、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政治活动的同时, 开始零星的提到共产主义和工人运动的情况。《西国近事汇编》由江南制造总局所编写, 它记载了欧美各国的工人运动和共产党人的活动。

在这个时期, 中国人在介绍和翻译欧洲先进著作时, 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学说, 开始将共产主义引入到中国文化当中。他们用传统文化中的概念和思想, 特别是用大同社会、均贫富的概念来表达。他们把社会主义翻译成“主欧罗巴大同”“贫富适均”, 将共产主义翻译为“廓米尼士”“康米尼”, 将社会民主党翻译成“莎舍尔德玛葛里”。

1898年, 由广学会总办李提摩太委托胡颐谷将英国柯卡普所著《社会主义史》译成中文, 胡颐谷将其翻译并以《泰西民法志》为名在上海广学会出版。此书专门著有《马克思》一章, 第一次在中文出版物中提到和介绍马克思、恩格斯及其生平和思想, 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史中最著名和最具势力人物, 他及他同心的朋友昂格斯都被大家承认‘科学的和革命的’社会主义派的首领”。

1898年-1899年, 李提摩太是第一个将马克思的“安民新学”也就是社会主义介绍给中国的西方人。1899年广学会出版的《大同学》, 是李提摩太口述英人本吉明·颉德的《社会进化论》, 之后蔡尔康译成中文《大同学》广学会出版, 后来《万国公报》在1899年121至124三期上, 连续刊登了大同学的前四章, 同年五月出了单行本, 共四章内容。分别是:论今世景象、论进境、论相争相进之礼、论人世第一大事。在第二章中, 颉德介绍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 文中说:“恩格斯有言, 贫民联合以制富人。是人能之自别禽兽, 而不任人簸弄也。切从今以后, 使富家不得不以人类待之也1”。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发表《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中两次提到了马克思和社会主义, 但他没有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精髓, 认为“社会主义之万不可以”2。

二、辛亥革命前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维新变法失败后, 托古改制和资产阶级改良的路子已经被历史证明走不通了, 此时一些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以不同的方式和态度接触马克思主义。

(一) 在日留学生翻译社会主义著作高潮

一方面, 1904年, 《共产党宣言》在日本出版, 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在日本传播, 众多中国在日本的留学生把目光转向了在日本新兴的社会主义运动和思想, 形成了一次翻译日文社会主义著作的高潮。中国人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以及“社会主义”等概念, 几乎都是通过日本转译过来。

1902年, 上海《翻译世界》杂志编译了村井知至的《社会主义》, 此书是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马克思生平和学说的著作。

1903年, 赵必振翻译福井准造的《近世社会主义》由广智书局出版, 此书认为:“加陆马陆科斯 (即卡尔·马克思) 及其主义”与英、法社会主义思潮相比, 有两大特征:其一它的深远之学理, 精密而研究之, 以讲究经济之原则, 而认信真理与正理;其二它不局限于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 而“注重于世界”。该书称马克思为“一代伟人”, “为社会主义定立确固不拔之学说”。同年由《新世界学报》翻译了酒松义典的《近世社会主义评论》。

1904, 中国达识社翻译了幸德秋水的《社会主义精髓》, 根据《共产党宣言》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对马克思、恩格斯及其主要观点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并指出实行社会主义的大革命实是科学的命令, 历史的要求, 进化的理法。

(二) 资产阶级革命派对马克思主义的翻译和介绍

在同盟会成立之前, 一些资产阶级革命派就已经开始接触社会主义学说甚至是马克思主义。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在国内出版的刊物中, 开始陆续译介马克思及其学说的著作。

1903年, 马君武在《译书汇编》上发表《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比较》。此书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观点, 还列举了圣西门、傅立叶、蒲鲁东、马克思的一些代表作。

1906年, 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德意志社会主义革命家小传》。此文中在《马尔克》一章详细介绍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社会主义学说。此书介绍了《共产党宣言》、阐述了阶级斗争学说、肯定了《资本论》历史地位。

1910年8月19日, 上海《东方杂志》第八卷第六号刊载钱智修的《社会主义与社会政策》一文, 认为“近代社会主义之开山, 咸推德人楷尔·麦克”即马克思。

1912年5至7月, 上海《新世界》杂志在第一、三、五、六、八期上以《理论社会主义和实行社会主义》为题, 连载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的第一、二节和第三节的一部分内容, 这是国内最早译载恩格斯的一本著作。

除此之外, 还有宋教仁的《万国社会党大会略史》、廖仲恺的《社会主义史大纲》、王缁尘的《社会主义大家马尔克之学说》等众多著作。

五四运动之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准备阶段, 客观上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范围和空间, , 拓展了中国知识界的视野, 积累了马克思主义早期的文献资料, 为五四运动之后, 马克思主义自觉、深入的大众化传播做了准备工作。

摘要:五四运动之前, 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 一些学者对马克思主义早期的翻译和介绍工作虽然没有真正意义上传播马克思主义, 但这一现象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素材的积累和传播的条件, 研究五四运动之前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 总结历史、借鉴历史, 对探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起源、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林代昭, 潘国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上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3.50-56..

[2] 王守常.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6.

[3] 崔耀中.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16-19.

上一篇: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商下一篇:基于可视化模拟的电子生产培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