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地理范文

2022-06-02

第一篇:乡村旅游地理范文

乡村旅游主题定位,乡村旅游概念,美丽乡村旅游,乡村旅游类型

御鑫造园http:///

旅游产品单一 目前,乡村旅游尚未深人挖掘乡村农业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内涵,旅游活动主要停留在观光、采摘、垂钓等项目上,以满足游客的物质需求为主,缺乏精神需求和氛围。乡村旅游产品单一,缺乏精品,重游率低,不能适应现代旅游市场的需求。一些“农家乐”游客大多数只进行玩牌、卡拉OK、聊天等,缺乏体验、休闲项目,不能满足多层次游客尤其少年儿童的求知、求真、求趣的需要。

基础设施不完善 一般说,乡村旅游地区大都位于城市郊区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基础设施适应不了游客的需要。旅游区道路、停车场、洗手间、电话亭等公共设施简陋、设备不足,客房、餐厅、茶楼等主要住宿设施条件差,水电供应不正常,安全条件不好,卫生状况和设施条件难以让游客接受,也难以留住游客。

经营不规范 目前,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不规范表现在:

①旅游项目开办审批不规范,很多项目没有申办报告,没有经专家论证,没有一定的审批手续,自发、盲目发展。

②旅游项目尚未纳人旅游部门的正式管理范围之内,其开业、停业都较随意,有的村、户根本不具备经营条件也开张经营。

③价格不合理,任意定价,价格过高,甚至有蒙客、宰客现象。

④管理和导游人员素质差,服务水平低,不能满足游客的要求。

⑤对旅游项目没有严格的考察和动态跟踪管理,缺乏定期评估和淘汰制度。

⑥管理体制不健全,尚未纳人政府行政职能,农业部门和旅游部门管理不协调,扶持和支持力度不大。

御鑫造园http:///

资金投入不足 发展乡村农业旅游,开办观光农业园区,虽是以利用当地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为基础,但园区建设和市场营销等都需一定的资金。然而,乡村农民没有更多资金投人,又得不到政府的扶持,招商引资更困难。

所以,发展乡村农业旅游,资金缺乏是一重要问题。

缺少政策和法规 目前,农民群众具有兴办旅游的积极性,但政府对发展乡村旅游尚未制定优惠政策,也没有制定乡村旅游管理法、观光农业管理法、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管理法、“农家乐”管理法。没有政策,没有法规,就难于管理,也不能保证其健康、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2009年,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强调提出:旅游业发展要有新的思路,要围绕“五个统筹”抓发展,把发展旅游业与促进就业结合起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与解决“三农” 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业旅游。国家旅游局局长何光伟同志在工作报告中也指出:在推进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加快发展农村旅游业,扩大城乡旅游交流,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做出更大贡献。各地要紧密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大力规范发展工业旅游、农业旅游、都市旅游、生态旅游、科技旅游,创办农业旅游专业村,发展农业旅游专业户。

御鑫造园http:///

这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乡村农业旅游,强调旅游业也要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更大贡献。我们应紧跟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全面贯彻“五个统筹”,突出解决“三农”问题,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和发挥农业的旅游功能,高度重视乡村农业旅游的发展,在抓好城市旅游和风景区旅游的同时,开辟乡村农业旅游的新空间、新天地。

通过发展乡村农业旅游,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中心的乡村第三产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扩大劳动就业,增加农民收人,改变农村面貌,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御鑫造园http:///

第二篇:河南郑州乡村旅游,乡村旅游规划,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策划

御鑫造园http:///

国内对乡村旅游规划与设计的研究主要是借鉴区域旅游规划的一般流程,选择一定的研究区域,进行案例研究。但较多地停留在定性分析和一般归纳总结水平上,缺乏高质量的理论抽象。今后应该加强多学科研究方法的综合,提高研究成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渐使研究走向定量化。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及负面效应 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和文化保护都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而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对经济利益过分追求凸显出的问题及其负面环境效也已逐渐引起研究者的重视。 认为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存在明显的初级化特征。

分析了目前我国观光农业旅游发展普遍存在园区设计简单、重复,缺乏特色、资金投人不足、客源市场有限等问题。结合黄山乡村旅游开发,指出乡村旅游存在着景观类型单

一、重复开发建设明显、知名度不高、参与性不足、景点管理落后、服务质量不高、游客消费水平低、景点效益不高等问题。

御鑫造园http:///

乡村旅游开发项目的类同性越来越大,乡村旅游景观失去了原有的特色。认为乡村旅游存在对乡村旅游认识有限、宏观管理力度不够、缺乏系统的营销策略等问题。 乡村旅游对乡村环境的负面效应表现在乡村旅游开发项目盲目追求景观的“洋”化和时尚化,大兴土木,破坏乡村景观原有的宁静与和谐,乡村地域丧失了原有的乡村性和地方性。

在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山体被挖、树一木被砍、古屋被拆、湖塘被填等现象层出不穷,不少乡村旅游地失去了宝贵的自然生态魅力。乡村旅游还可能导致农村地区的空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及固体垃圾废弃物污染。乡村旅游地的文化差异是其存在的基石和灵魂。许多具有较高开发价值的人文景观未能得到很好的利用,景观缺乏内涵,文化差异性逐渐模糊。

乡村旅游还可能因乡村建筑的商业化、城市化而破坏乡村的整体形象,并导致乡村的服饰文化、乡村民俗、农耕文化等逐渐被异化而丧失其本身应有的魅力。乡村朴实的民风和传统伦理观、道德观也可能因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而被改变。

御鑫造园http:///

在我国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同时,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带来的负面效已渐渐被人们所认识。乡村旅游产品初级化、景观类型单

一、缺乏经济效益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同时,乡村旅游的不合理开发还可能造成乡村环境的污染及乡村景观特色的丧失。

因此,如何保护性地开发乡村旅游,完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增加乡村旅游景观的地方特色,防治环境污染是今后必须解决的问题。 总结与研究展望 乡村旅游作为现代旅游文化新单元,展现出极强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随着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乡村旅游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目前主要研究领域涉及乡村旅游概念界定、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乡村旅游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乡村旅游规划与设计和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及负面效应等方面。乡村旅游研究作为一个学科领域,其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相较国外研究,我国乡村旅游研究仍有待深人。

结合已有研究领域,未来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 (l) 针对乡村旅游范围界定不清的问题,今后应加强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结合我国乡村的特点,以形成一套完整的乡村旅游理论体系。

(2)由于我国自然景观、社会经济文化具有极大的空间异质性,今后应加强对乡村旅游景观异质性的研究,充分挖掘乡村旅游景观的内涵。并在充分分析旅游资源价值、旅游区位和客源市场、环境容量等基础上,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旅游开发模式。

(3)(3)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应该追求可持续发展,以达到乡村地区的生态可持续、社会和文化可持续及乡村经济可持续,从而使得乡村旅游能取得经济效益,资源能得到有效管理,

御鑫造园http:///

社区文化个性得到有效维护。

(4)(4)由于我国多数地区仍缺乏乡村旅游总体规划,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因此,今后应加强区域乡村旅游总体规划,使得乡村旅游资源实现有效配置。同时,制定旅游规划时需要 “软硬件”并重,进行乡村旅游资源的有序的保护性开发。

(5)(5)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较晚,缺乏历史经验,今后应加强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问题及负面效应的调研,发现问题并逐渐加以解决。同时,要多借鉴国外经验,实现我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6)(6)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构建乡村旅游驱动型新农村建设新模式,对实现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良互动,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御鑫造园http:///

第三篇:乡村旅游----天水的乡村旅游调查

天水市乡村旅游

主要问题

尽管天水旅游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和环境大为改善,但与周边地区相比,与全市人民的期盼和愿望相比,与旅游资源的品位相比,我市旅游业发展仍处于较低层次,由事业型向产业化过渡的一系列问题还亟待解决。

1、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配套服务能力不强。

2、综合开发滞后,旅游产品单一。

3、旅游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

4、旅游专业人才匮乏,服务质量不高五)旅游资金投入不足,对外宣传有待加强

几点建议

1、理顺管理体制,建立旅游产业发展长效机制。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

3、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积极开发特色旅游商品。

4、加强旅游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5、加大旅游投资和宣传力度,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第四篇: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发展

王建华

发展乡村旅游,能有效发挥农村的旅游观光和文化传承等功能,进一步拓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形式和途径,有利于促使农民就地转向非农领域,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创造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加快信息、资金和技术等社会资源向农村的流动,实现“以旅促农”、“以旅助农”,有效推动新农村建设。我县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条件较好,要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坚持“政府推动、部门支持、农民主体、市场运作、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从业农民素质,不断优化乡村旅游大环境,积极推动乡村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具体可采取如下一些策略。

一、提高认识,加强引导

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农村资源的开发增值,有利于旅游产业的拓展,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是一条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有效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好路子。有关部门要切实把发展乡村旅游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努力推进乡村旅游的大发展。一是要加强示范引导,在有条件的村(镇)建立乡村旅游示范点,并从人、财、物等方面帮扶示范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沼气、人畜饮水、乡村清洁等支农项目要向乡村旅游点倾斜,尽快建设和形成一批主题鲜明、交通便利、服务配套、环境优美的新型旅游村(镇)。二是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村(镇)建设旅游专业村(镇),充分调动各地和农民群众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强化规划,扶持发展

一要全面普查乡村旅游资源,坚持“政府推动、部门支持、农民主体、市场运作、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做到“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科学布局,有序发展。二要注重对农业生态环境和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保护生态、延续民俗、传承文化、体现特色”的原则,加强对古村民居、古树名木、名胜古迹等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资源的保护,保持乡村旅游的乡土特性,开发丰富多彩的特色乡村旅游产品。三要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府对乡村旅游的导向性投入,加快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结合全县农村公路建设规划,优先解决从交通干道到乡村旅游点的道路建设问题,并适时开通从区域性中心城镇到乡村旅游点的交通班车线路。

三、广筹资金,加大投入

一是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购买、租赁、承包、联营或股份合作等形式,参与乡村旅游的投资和开发经营。二是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旅游开发的信贷投入,特别是农行和农村信用联社等更要加大面向农户和中小旅游企业等乡村旅游发展项目的小额贷款或联保贷款规模。三是实行乡村旅游用地和税收优惠政策,对乡村旅游建设项目用地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可专项用于该项目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新办的乡村旅游企业,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

四、开发产品、增强效益

一是充分整理和挖掘乡村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一批具有明显区域特征的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竞技性、娱乐性和参与性的现代农业观光游、乡村生活体验游、乡村民俗风情游等乡村旅游产品。二是积极鼓励和支持乡村旅游商品与乡土特色餐饮的开发经营,大力倡导和推进实施“果进篮、花进盆、菜进盒、农副产品进袋”工程,重点扶持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和区域乡土特色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以及诚信规范的乡村旅游购物定点推荐商店,不断延长乡村旅游的产业链,提升乡村旅游的附加值,助推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

五、加强促销,拓展市场

一是制定乡村旅游促销方案。重点是搞好乡村旅游产品的策划与包装,帮助乡村旅游企业设计和提升产品形象,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站、会展、节庆活动等宣传手段,将乡村旅游产品推向市场。二是加强与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的紧密合作,广泛开展信息交流与区域合作,实行资源共享、线路互连、市场互动、客源互送,拓宽乡村旅游的客源渠道。三是加大乡村旅游的公益性宣传。各级各类主流媒体都要开辟乡村旅游宣传专栏,并在中心城镇通往乡村旅游区(点)的主要交通干线设立明确的标识、标牌。四是积极指导和扶持乡村旅游企业推进网上预订服务系统建设,提升乡村旅游的市场化程度。

六、规范管理,科学发展

一是制定《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对乡村旅游的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主要消费环节,制定相应的服务规范与标准,促进乡村旅游经营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二是制定《乡村旅游管理办法》,建立和健全乡村旅游诚信经营体系、行政执法体系和质量监督网络,加强对乡村旅游服务价格的监管,实行明码标价;强化乡村旅游点卫生防疫和畜产品卫生监督,加强食品、餐饮安全卫生监督、检查;强化对旅行社和导游人员的管理,规范乡村旅游导游服务。三是积极指导乡村旅游点、农家旅馆等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和经营者,加强企业管理、互助合作和行业自律等方面的制度建设,推进乡村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

第五篇:乡村旅游者旅游动机研究

发布时间:2011-8-

3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胡绿俊 文军

摘要:不同的乡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是有差异的。乡村旅游动机由主到次可归结为“缓解压力”、“交际”、“求知”和“怀旧”四大类。必须对乡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进行研究,这样对指导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和完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

关键词:乡村旅游者;旅游;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to Guangxi rural tourists, the paper systematicly analyzes different motives of rural tourists.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se motiv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relieving pressure","social intercourse","seeking knowledge" and "nostalgia".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rural tourism to identify the motives of rural tourists so as to explore rural tourism products and improve service system.

中国乡村旅游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整个旅游产业板块中最为重要的增长极之一。在需求方面,亲近自然、崇尚郊野游憩日益成为市民休闲的主流方式,自驾车旅游者的攀升更进一步刺激了乡村旅游市场。伴随着中国乡村旅游活动的蓬勃发展,近几年来乡村旅游迅速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现有文献已广泛触及乡村旅游各个层面,但由于我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发展速度又比较快,并受相关学科理论及乡村旅游自身发展程度的影响,乡村旅游开发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旅游者作为乡村旅游活动中的构成主体,是乡村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乡村旅游者的动机可以更好的揭示其行为规律与特征,对乡村旅游区的发展和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

心理学认为,产生行为的直接原因是动机,内部驱力和外部诱因都可以激发动机,旅游行为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方式,必然有其直接动机[2]。目前仅有为数不多的学者对乡村旅游动机进行过研究,研究方法以传统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为主。方贤寨等(2003)通过对长沙城郊乡村者的活动选择分析,依据旅游者参与旅游活动的得票情况,将乡村旅游动机概括为休闲度假、释放工作压力、观光旅游、探亲访友、怀旧、商务考察、进修学习、猎奇等。张建国等(2007)从回归自然、求新求知、怀旧、休闲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宁波市民的乡村旅游需求,所采用的依据仍是旅游者对旅游活动选择的频数。黄洁(2003)从“乡土情结”角度指出乡村旅游者对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下的“第一自然”的情结以及对同源性地域文化的认同。目前对旅游动机的研究,陈德广(2006)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方差分析和其他非参数分析及检验方法对河南省开封市居民的国内旅游动机进行定量分析。张宏梅(2004)运用因子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一维方差对皖江城市居民旅游动机进行定量分析。乡村旅游动机是一种人类纯心理活动,旅游动机不是单纯的,根据旅游者活动选择来研究动机,能从侧面反映出现有旅游者动机的激发情况,而难以描述复合的旅游动机。因此凭借外部活动的诱导进行旅游动机研究,能否据此全面分析旅游动机的构成情况,以及如何分析主要动机和次要动机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乡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进行分析。问卷的内容由“乡村旅游动机”、“调查对象相关信息”和“乡村旅游活动意愿”三大部分组成。“乡村旅游动机”部分在结合文献研究和旅游者的访谈后采用18项因子来评价,依据受访者对因子重要程度的认可情况,采用李科特尺度测评,其中1-5分别代表“非常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非常重要”。受访者信息主要了解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指标”、“乡村旅游时住宿地点选择倾向”、“旅游团形式”、“每年乡村旅游次数”等方面。乡村旅游活动意愿调查采用封闭式问卷和开放式问卷相结合的方法,让旅游者列举其最愿意参与的乡村旅游活动。在正式调研前,对预测问卷在广西南宁“美丽南方乡村旅游景点”进行了试调查,对收集到的102份有效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分析。18项因子的KMO和Alpha分别为0.66

6、0.848,删除“体验乡村生活”、“了解自然”“了解新奇的事物”3个变量后,KMO和Alpha分别为0.77

2、0.849,达到问卷的信效度要求,最后采用1

5 对被调查者的乡村旅游动机评价时采用同样的标准,结合自身的真实感受进行评价无疑可以获得更切合实际的效果,在乡村旅游景点进行调查,可以让旅游者处于乡村旅游氛围中能更好地回答问卷,同时为保证被调查者在评价中采用同样的标准,调查人员在发放问卷时都对调查问卷的填写进行指导。正式调研对象为正在进行乡村旅游的游客,调研地点选择在广西乡村旅游发展较早的地区,分别为桂林阳朔高田乡、桂林龙胜县龙脊梯田景区(平安壮寨)和南宁扬美古镇。调研采用现场发放问卷,问卷填好后直接回收的方法,共发放问卷600份,其中高田、平安、扬美各发放200份、250份和150份,分别回收问卷194份、225份和139份,总共回收问卷558份,其中有效问卷547份,占回收问卷的96.2%。

笔者采用SPSS15.0对数据进行分析。除了常规的描述性统计指标如均值、百分比等外,独立样本t检验和一维方差分析用于分析不相关的样本在同一变量上的均值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意义,另外采用因子分析法,用较少的互相独立的因子变量代替原有乡村旅游动机的绝大部分信息,为以后乡村旅游产品开发

调查对象从性别构成看,女性比例达57.2%,明显高于男性。年龄构成中18-24岁占57.2%,25-44岁占35.6%。职业构成中学生占35.6%,公务员、企事业管理人员、专业文教技术人员、军人这四类具有相对稳定职业的人员共计占41.4%。在学历构成中,初中及以下学历者仅占10.6%,大专以上学历者比例高达73.2%%。排除学生个人月收入比较低的影响,在有固定收入的被调查者中,约有40%的个人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通过旅游者相关乡村旅游信息发现,旅游形式构成中独行者占24.8%,亲友同行者占61.9%,而通过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游客仅占13.3%。每年乡村旅游次数仅1次占35.9%,2次占26.5%,3次占20.0%,4次及以上者占17.6%,详细数据参见表

1 由此可见广西乡村旅游者具有以下特点:其一,被调查者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年龄层集中在18-44岁之间,以学生和具有相对稳定职业的人士为主,学历水平较高。其二,被调查者来源广泛,区内主要来自南宁、桂林、柳州等城市,区外主要来自广东、湖南等周边省份以及北京、上海等地。其三,被调查者总体收入水平偏低,但考虑出游者往往与亲友同行,以家庭团居多,总体支付能力较强。其四,被调查者每年乡村旅游的频率不高。其五,被调查者每次乡村旅游停留时间普遍不长。

1 在进行乡村旅游动机重要程度分析时,对存在缺失值的数据剔除后计算其有效百分比和平均值,并进行了排序,具体数据参见表2。值得注意的是“缓解工作、生活压力(M1)”、“享受自然(M9)”是两个最重要评价因子,平均值分别为4.0

7、4.02,其中持正面看法的旅游者分别占81.8%和72.2%,持负面看法的仅为3.4%和3.3%。“探亲访友(M14)”、“怀旧(M18)”是两个重要性认可程度最低的因子,平均值分别为2.9

1、2.98,其中持正面看法的旅游者分别仅占21.7%,30.1%,而持负面看法分别占28.3%,31.8%。总的来看,乡村旅游者希望在乡村环境中以旅游方式缓解工作、生活压力,同时增进与亲朋好友的感情,怀旧虽然也是乡村旅游动机之一,但其重要性远远低于其它动机。

就表1中反映被调查者个体差异的9个项目对15项乡村旅游动机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一维方差分析。在对旅游者进行划分时,尽量遵循旅游市场细分的原则,使划分出的旅游者群体具有可识别的共同特性。在对上述旅游者背景信息进行适当的归类后,对细分后的旅游者群体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一维方差分析,其中性别、常住地、旅游形式、停留时间在分析时采用原划分方法,而其它指标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根据年龄,划分出15-24岁和25-44岁两个群体,根据学历划分出高中及中专、大专、本科三个群体,根据职业划分出学生、公务员+企事业管理人员+专业文教技术人员(具有稳定工作人士)两个群体、根据个人月收入划分出500-1499元(低消费)、1500-2999元(中消费)、3000元以上(高消费)共三个群体,根据住宿地点的选择划分出愿意住农家旅游和宾馆两个群体,根据停留时间划分为白天、一天一夜、两天两夜及以上共3个群体,根据乡村旅游次数/年划分为1-2次,3次及以上两个群体。结果显示,乡村旅游动机评价指标重要性均值没有因性别的差异而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乡村旅游者群体在“缓解工作、生活压力”、“欣赏田园风光”、“乡村采风”三个指标重要性方面具有一致的评价。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具体情况见表3,表中I、J表示就同一乡村旅游动机指标具有明显差异旅游者群体,平均差值表示I情况下平均值与J情况下平均值之间的差值,“一”号表示I情况平均值小于J

不同乡村旅游者群体的旅游动机主要差异表现在:其一,中年旅游者比青年旅游者更看重通过乡村旅游增进同行亲朋好友的感情。其二,短程乡村旅游者更注重乡村旅游的精神放松功能。其三,文化层次高的乡村旅游者对文化、民俗风情等具有文化内涵的产品更感兴趣。其

四、收入水平较高的乡村旅游者对于探亲访友、怀旧兴趣较少。其四,学生群体及每年乡村旅游次数少的旅游者更在意乡村旅游的康体健身功能。其

五、收入水平较低的消费者愿意在乡村旅游过程中探亲访友,但高档消费者和停留时间较短的乡村旅游者体现出较强的怀旧情结。其六,通过旅行社组织的乡村旅游者对乡村旅游文化体验期望值不高。

对乡村旅游动机评价因子进行抽样适当性(KMO)与巴特利(Bartlett)球度检验,得出检验KMO为0.783,Bartlett值为136,其对应的相伴概率值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01,说明数据阵是相关阵而不是单位阵,适合作因子分析。以16个乡村旅游动机评价因子为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采用方差极大法作因子旋转,提取特征值超过1的因子。结果显示4个公共因子可以描述原变量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2.531%,具体情况参见表

4基于因子变量的最大载荷,公共因子命名尽量反应其所包含因子内容。第一个公共因子变量,包括“了解乡村文化”、“感受乡村自然环境”、“了解乡村民俗风情”、“乡村采风”、“身体得到休息”,除“身体得到休息”外,其余因子反映了乡村旅游者对乡村文化、民风民俗等的了解需要,命名为“乡村求知需求”。第二个公共因子变量,包括“缓解工作、生活压力”、“休闲”、“精神放松”、“享受自然”、“欣赏田园风光”,主要反映了通过乡村旅游实现缓解压力的需求,命名为“缓解压力需求”。第三个公共因子变量,“增进感情”、“体验户外情趣”、“康体健身”,命名为“交往需求”。第四个公共因子,包括“怀旧”、“探亲访友”,将其命名为“怀旧需求”。公共因子的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缓解压力需求”、“交往需求”、“乡村求知需求”、“怀旧需求”,具体情况参见表

5对目前乡村旅游景区开设的旅游活动进行总结并让旅游者选择其最愿意参与的3-5项旅游活动。旅游者最愿意参与的乡村旅游活动见表6。

旅游者上述旅游行为产生的动机很难界定为某一种特定的旅游动机,如品尝农家美食,很难界定其是由怀旧引发的,还是因为想了解农村的饮食文化引发的,

乡村旅游动机是乡村旅游者行为产生的基础,其对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和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把握乡村旅游动机可以细化乡村旅游产品和完善其服务体系。整体上看,乡村旅游动机由主到次可归结为“缓解压力”、“交际”、“求知”和“怀旧”四大类,从长远来看,将来的乡村旅游产品设计以“缓解压力类”为主导,融合旅游者交际和求知的需求,怀旧仅是乡村旅游者附带的一种需要。其次在结合地方特色的前提下,依据乡旅游者客源细分市场和乡村旅游者愿意参与的旅游活动情况来指导乡村旅游的规划与项目设计。另外,研究细分乡村旅游者群体在相同的旅游动机评价上的均值之间的差异,对于乡村旅游地把握旅游者

[1] 孙延红.城市居民旅游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6(11).

[2] 陈德广,苗长虹.基于旅游动机的旅游者聚类研究-以河南省开封市居民的国内旅游为例[J].旅游学刊,2006(6).

[3] 方贤寨,粟路军,蒋术良.基于乡村旅游者调查的乡村旅游体验研究-以长沙市周边乡村旅游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4] 张建国,俞益武,白云晶.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产品需求趋势研究-以宁波市民为例[J].商业研究,2007(6).

[5] 黄洁.从“乡土情结”角度谈乡村旅游开发[J].思想战线,2003(5).

上一篇:乡村医生考核范文下一篇:巡察工作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