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分析

2023-03-04

第一篇: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分析

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分析

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加入WTO,特别是近年来金融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市场营销成为商业银行谋求发展和提高经营效益的必然选择。目前,尽管我国的商业银已对服务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近年来也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加大了市场营销的力度,采取了一系列营销策略,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无论是系统理论方面,还是在具体实践方面,都还存在很多不足,需在借鉴西方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正确认识自身的状况和特点,制定适应新环境的市场营销策略

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一、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现状

(一)市场营销认识不到位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已对市场营销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近年来也不断采取各种营销手段,开展各种营销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很多银行往往只将市场营销作为孤立的技巧、方法看待,而未将其看作是影响银行全部经营理念的哲学,还未完全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观念,很多商业银行的营销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有限,总是从银行的角度考虑,把推销产品放在首位。在对客户介绍相关项目服务时,一般只强调服务的益处,而没有对客户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适当的提示和讲解。在经营策略上,虽然也借用了营销概念,但往往把营销简单地当作推销,零星使用广告、宣传、公关等方式,忽视了客户真正的需求。

(二)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不准确,自主创新的品牌较少

我国商业银行缺乏从长远角度来把握对市场的细分、选择与定位,而是简单地跟随金融市场竞争的潮流被动零散地运用促销、创新等营销手段,缺乏对现实顾客和潜在顾客的需求特点及变化趋势的系统分析,从而无法科学的进行市场细分和选择目标市场,无法充分发掘和展示其在各种资源方面的优势。目前,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对营销业务进行了创新,推出了不少新的金融产品,但推出的金融产品在业务功能、客户定位上大致一样,缺乏特色定位,使营销行为趋于同化,形成独特品牌的少,没有在客户心中形成一家银行有别于其他银行的独特形象,使广大客户觉得无论到哪家银行都一样,影响了银行的吸引力。

(三) 缺乏对目标客户的研究,忽视服务的质量

1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所开展的网络银行、手机银行和各种银行卡业务的实际应用效果并没有事先预期的那样好。最根本的原因是银行不重视对目标客户的研究,没有根据客户文化层次、消费水平以及潜在需求来细分市场,导致提供的产品针对性不强,更重要的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非常注重服务范围的拓展,却忽视了服务质量的提高。比如国内很多商业银行在工作期间无视众多顾客排队等候取钱,明明有10个窗口却只开4个左右来办业务,拿存折的民众只得在营业大厅苦等,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目前这种情况虽然会影起客户的不满,但却别无选择,但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外资银行提供的高质量的服务,对国内商业银行可能会造成巨大影响。

(四) 忽视形象经营的内涵建设

随着商业银行竞争日趋加剧,越来越多的银行重视形象经营,理性地架构自身的形象识别系统。例如,导入CI形象设计,统一标识、统一形象、规范员工行为等。但我国商业银行在形象经营方面明显地存在着将形象经营作为银行的化妆品,而忽视内涵建设的问题,不能有效地把形象经营渗透或延伸到银行组织内部,不能形成覆盖经营管理各个方面、具有深厚底蕴的银行企业文化,影响了商业银行形象识别。

二、我国商业银行服务营销和环境分析

(一) 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培养客户忠诚度

现代银行随着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新产品的不断开发及消费者的日臻成熟,争取新客户的成本在不断上升,据国外学者研究表明,吸引新客户的成本可能是保持现有客户满意成本的5倍,一家银行只要比以往多维持5%的客户,则利润可增加25%-85%。这是因为银行不但节省了开发新客户所需的广告和促销费用,而且随着客户对银行的某种产品的信任度和忠诚度的增强,可诱发客户成为你的其他相关产品的拥有者,同时通过带动和影响他周围的人成为你的客户,尽管有时你的金融产品可能比别人的“价格”高,但由于你的服务周到、具有亲和力,客户在你这里会觉得舒服,所以会继续使用你提供的产品。

(二)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商业银行营销环境是指对其营销及经营绩效起着直接或间接潜在影响的各种外部因素或力量的总和。商业银行营销环境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与动态发展变化的多维结构系统,按影响范围的大小不同,可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因素。微观环境因素:是由商业银行本身市场营销活动所引起的与金融市场紧密相关,直接影响其市场营销能力的各种行为者,是决定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主要包括:金融市场环境,客户环境,竞争环境。宏观环境因素。是指影响商业银行微观环境的各种因素和力量的总和,由人口,经济,自然,科技,政治与文化六大要素构成。

2

(三)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注重市场细分

在客户需求多样化,以及需求不断演变的今天,银行应强化市场细分工作,实行针对性强的服务。澳大利亚联邦银行根据年龄分为不同的组别,按照各年龄段的具体需要向个人客户提供不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从客户出发,为客户提供全面、终身服务。以储蓄为例,为小朋友推出儿童零用钱账户,这项业务虽不会为银行带来多少收益,但这能使客户从小认识、了解银行,随着小客户的成长不断提供适当的产品和服务,有效地提高了客户的忠诚度,减轻了银行拓展新客户的压力,节省了相关的成本和费用,对青年人设立手机银行、网络银行;为老年人保留最原始的储蓄存折。

三、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发展对策

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要加快市场营销的发展,最要紧的莫过于更新观念,树立现代商业银行的市场观念。因此,商业银行必须认识到:第一,商业银行营销管理的中心是顾客。商业银行的营销管理师围绕着顾客开展的一系列活动。顾客的需求是银行开展营销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对他们的需求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才能制定出与市场相符的营销战略,提供让顾客满意的服务,最终实现银行的经营目标。第二,商业银行营销不等于银行推销。那种认为商业银行营销就是将商业银行的产品推销出去以获取赢利的观点是狭义片面的营销观,因为推销只是营销的一个手段,而不是全部。现代商业银行营销理论则要求商业银行把更多的精力集中于市场,灵活运用各种资源,千方百计的满足顾客需要。因此,商业银行营销的含义要远远高于商业银行推销。

我国商业银行要立足于现代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才能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里我们不妨以有着一招鲜,吃遍天的美誉的招商银行为例进行简述。

(一)积极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在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商业银行还应注意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产业界对品牌形象早已经达成共识,企业的竞争是产品竞争,最终是品牌竞争。同样,银行的竞争与发展也是以提高金融产品质量为起点,以品牌竞争和培养为最终表现形式。因此银行在金融服务定位创新出特色业务以后,还要创造出能够反映本行业务特色的品牌形象。金融品牌的开发,管理和销售过程中,以优质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的良好c1系统为依据塑造的品牌。这些年来,招商银行坚持,科技兴行的发展战略和-因您而变的经营服务理念,立足于市场和客户需求,充分发挥全行统一的电子化平台的巨大优势,领先开发了一系列高技术含量的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打造了,“一卡通,一网通”等知名金融品牌,树立了技术领先型银行的良好社会形象。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多次开展立体市场营销活动,把“一卡通”,一网通品牌形象深深地植入消费者心中,在适应人们对银行服务更高要求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

3 传统的理财方式和消费观念,并极大地影响着国内其他银行此类业务的发展。近年来,招行“一卡通。一网通”一直是其它银行学习借鉴的对象。

(二)建立通畅的分销渠道

随着银行业中诸如政策,信息技术;竞争,产品创新等各种因素的变化,银行产品的分销渠道也越来越复杂化,多元化,总的来说,分销渠道主要包括直接分销和间接分销渠道。其中,直接分销渠道以分机构为主,间接分销渠道主要是指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形势的分销渠道,如信用卡,销售点终端,店内分行,电话银行,自动柜员机等。网络营销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比起传统的营销方式,网络营销不仅成本低,而且简洁、迅速、准确、具有互动功能。从目前来看,网络营销已经为许多国际著名的银行所采用,并且大有成为主要营销渠道的趋势。招商银行是我国山商业银行中网络营销最为成功的,其代表性产品“一网通”,即招行网上银行是由网上企业银行、网上个人银行、网上证券、网上商城、网上支付组成的较为完善的网络银行服务体系。客户通过互联网络或其他公用信息网将办公室或家中电脑连接到招行网站。足不出户即可完成银行账户查询、转账、缴费、网上支付等金融理财,目前,招行网上银行无论是在技术的领先程度或是在业务量方面均在国内同业处于领先地位,被国内许多著名企业和电子商务网站列为首选或唯一的网上支付工具。目前招行网上银行企业用户数3万户,累计交易量超过2万亿元。

(三)进行整合营销

整合营销包括两方面的含义,首先,各种营销职能-广告、产品管理、营销调研必须能够从顾客的观点出发彼此协调;其次,营销部门必须与其他部门彼此协调,决不能把市场营销看作只是营销部门的事。营销部门的工作,营销计划的执行要依赖于银行组织中的每一个部门。营销部门的工作,营销计划的执行要依赖于银行组织中的每一个部门。营销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是相互作用、互相影响、任何一个部门的行动或举措都将影响到其他相关部门乃至整个系统。全行各个部门、各个员工都必须彼此协调,加强沟通,使得全行营销工作实现有机组合,有序开展。为此,建立由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各级营销工作委员会,有利于协调各级行内部的营销工作、明确责任,加强沟通、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实现计划和执行的完美统一;也有利于集思广益、从多个层次、多种角度思考问题,明确重点,改进方案,更好地为顾客服务。招商银行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一方面根据市场需要加大产品创新的力度,在全国范围内增设分支机构和商业网点,并通过广告,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等促销手段不断扩大其市场;在另外一方面,招商银行坚持稳健经营,进行科学管理,提出并推行质量是发展的第一主题的经营理念,大力营造以风险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文化。经过不懈的努力,招商银行不仅在经营业绩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且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也逐渐增强。相信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

4 实践的不断深入,营销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一些新的业务领域将不断得到发掘,一些新的金融产品将会不断涌现,我国商业银行在新的形势下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将会越来越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商业银行的步伐会越走越稳,道路会越走越宽。

四、商业银行市场细分和市场竞争策略

(一)商业银行市场细分的基本原理

商业银行市场细分是指商业银行按照客户需要,爱好及对金融产品的购买动机,购买行为,购买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运用系统方法把整个金融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子市场。市场细分的目的是为了选择更有利可图的目标市场和设计更为合理的市场营销组合,提供更有效的服务,同时也为了使商业银行有限的资源更集中地运用于选定的市场部分,发挥更好的效果市场细分是有一定客观条件约束的,这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客户需求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的存在正是市场细分的基础。其二是客户需求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的存在,才导致了市场的出现。

(二) 加大创新力度

创新是形成和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商业银行创新主要体现在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两个方面。要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加强对储蓄新业务的研究与开发,加快存款业务的多元化建设。同时,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特别是能形成自己独特品牌的业务。商业银行的服务必须顺应虚拟化潮流和便捷的要求。商业银行业务需要从柜台服务、等客上门向3A(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服务转变。必须把网点优势转化为网络优势。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营销成本。另外,要通过信息网络吸引客户,在ATM、P0s网络中不断推出个人理财业务、家庭银行业务、工作地存取业务等。在工资批发业务上,利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等开展非常先进的银行营销业务,建立百货公司型的“金融超市”,提高适应市场和客户的能力。

(三)商业银行市场细分的作用及原则

商业银行市场细分的作用:1它是选择目标市场与制定营销组合的基础,有利于商业银行制定科学的营销战略。2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各阶层对金融产品的需要。3有利于发挥竞争优势,提高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商业银行市场细分的原则:1可量性原则。即各细分市场的规模,效益及可能带来的业务量的增加是可以具体被测量的,各考核指标可以量化。2可入性原则。即市场细分后,能通过合理的市场营销组合战略打入细分市场。3差异性原则。即每个细分市场的差别是明显的,每个细分市场应对不同的促销活动有不同发应。4经济性原则。即所选定的细分市场的营销成本是合理的,市场规模是合适的,金融企业介入该市场必须有利可图。

(四)商业银行市场竞争策略

5 竞争策略,是商业银行依据自己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为实现竞争战略和适应竞争形势而采取的各种具体的行动手段和方式。根据商业银行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可具体分为市场领先者竞争策略,市场挑战者策略,市场追随者竞争策略和市场补缺者竞争策略。

1.市场领先者竞争策略 市场领先者是指在行业中拥有最大的市场占有率的营销者,在价格变动,新产品开发,分销覆盖面和促销强度方面都起着主导作用,有三种主要的竞争策略可供选择:扩大市场总规模的竞争策略;保持现有市场份额竞争策略;扩大市场份额的竞争策略。

2.市场挑战者竞争策略 市场挑战者是市场占有率居市场领先者之后,而在其他的竞争对手之上的金融企业。其实力仅次于市场领先者,是市场中最具进攻性的企业。市场挑战者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竞争策略:其一是进攻策略,即向市场领先者发起进攻,以夺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其二是固守策略,通过一定措施来固守自己的地位,使自己不容易被其他竞争者攻击。

3.市场追随着竞争策略 市场追随者是指那些模仿市场领导者的产品,市场营销因素组合的金融企业。市场追随者的竞争策略的主旨是保持现有份额,因此,它不是以击败或威胁领导者为目的,而仅仅是模仿领导者的行动,依附于领导者,从中取得高额利润。

4.市场补缺者竞争策略 市场补缺者是指那些专门为被大的金融企业所忽略或不肖一顾的更小的细分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金融企业。作为市场补缺者的金融企业,由于其补缺的作用,可以使大的金融企业集中精力经营主要产品。

五、个人总结

我认为:市场营销是商业银行自我发展的需要。商业银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要求必然使商业银行由原来的以服从宏观调控、注重社会效益为主,逐步转向以服务市场需要、注重经济效益为主。市场成为商业银行关注和竞争的焦点,市场化原则成为商业银行选择资金买卖对象、提供完全金融服务、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直接动机和决策依据。市场经济的要求,迫使商业银行不能再全盘沿用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手段,需要寻找到一种有效的市场促动机制,作为自身发展的新的契机和条件。我们认为,商业银行及时导入市场营销的经营理念,运用市场营销组合,加强客户市场的调研和预测,分析把握营销环境和重点,对于从根本上转换服务方式,大力拓展市场份额,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市场营销是参与激烈市场竞争的需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专业银行依靠政策分工,保持相对狭窄的服务对象和经营领域,有着相对固定的客户群体,市场竞争尚不激烈。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银企关系开始向松散型、市场化的方向转变,一家企业可能与多家银行保持着结算、信贷关系,要求商业银行平等互利地与企业开展交往;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游离于传统的

6 信用工具之外,寻找最佳的投资渠道和方式,客观上需要商业银行加大筹集和使用资金的力度;新的商业银行的不断设立,打破了原有四大专业银行的垄断优势,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新老银行间不遗余力地争夺市场份额,新成立的商业银行没有不良资产的包袱,运用灵活的经营机制,从传统的市场占有中挖走客户,令四大专业银行措手不及。商业银行要适应上述种种变化,必须在不断扩大资金实力、优化信贷结构的同时,发挥市场营销的功能优势,细分市场资源,合理服务定价,扩大分销渠道,加强公共关系,以完善的服务吸引和培植新的客户群体。

7

第二篇:平安银行结构框架分析

关于平安银行的企业构成:

平安银行是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一家跨区域经营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总部位于深圳,在全国各地设有34家分行,在香港设有代表处。2012年1月,收购深圳发展银行,组建新的平安银行正式对外营业。2013年5月24日内部正式发文宣布调整总行组织架构,总行一级部门由原来的79个精简至52个, 新建或整合形成了9个产品事业部、5个行业事业部。 其中,分为公司银行与投行管理委员会、中小企业管理委员会、零售银行管理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综合保障委员会。下设各个子公司,以及各个子公司的子部门。

管理者分类:

董事长,独立董事,行长,监事会主席,副行长、首席财务官,副行长,董事会秘书以及下属部门各个部长。 管理者采访:

副行长、首席财务官:

陈伟, 女。

1959年出生,2006年获管理学博士学位,1999年获高级经济师任职资格。

陈女士2007年4月至2010年5月任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行长,并自2007年9月至2010年5月兼任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1982年至1984年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

1984年至1993年任中国人民银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资金计划处干部、科长、副处长,金融管理处处长; 1993年2月加入招商银行,曾任执行董事、副行长兼财务负责人。 企业文化环境: 平安银行于2007年9月22日在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举行了“平安关爱,和谐一家”的大型公益活动,宣布出资50万元人民币设立“平安银行元平优秀教育奖”,专门用于表彰和奖励未来五年内为特殊教育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的优秀教师及优秀残疾学生。

2007年9月22日当天还进行了“平安银行元平优秀教育奖”第一期颁奖,共有10名元平学校的优秀特教教师和30名优秀学生获颁了奖金和证书。平安银行行长理查德·杰克逊、中国平安集团副总经理曹实凡、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黄建行以及多位平安银行高管、员工和元平学校师生参加了这次活动。

“平安银行元平优秀教育奖”具体设立内容如下:优秀教师奖分为三个等级,其中元平功勋教师二名,各奖励人民币10000元整;元平星级教师三名,各奖励人民币5000元整;元平模范教师五名,各奖励人民币3000元整。优秀学生奖分为三个等级,其中一等奖五名,各奖励人民币3000元整;二等奖十名,各奖励人民币2000元整;三等奖十五名,各奖励人民币1000元整。

平安银行一直希望通过实际行动服务大众、回馈社会。元平学校的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们自强不息、努力进取的精神与平安银行的企业公民意识完全吻合。未来还将在慈善公益方面加大投入。

宣布设立“平安银行元平优秀教育奖”后,20多家深圳本地及外地媒体对于此次公益活动进行了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反响。公益之举,唤起了社会、公众对于特殊教育事业的关注和支持。

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创办于1991年12月,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多平方米。该校现有49个教学班,教职工245人(教师150人),各类残疾学生620名(其中:视障学生12名,听障学生173名,智障学生435名),是深圳市唯一一所为视障、听障和智障儿童、青少年提供从学前教育到高中职业教育“一条龙”服务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 是广东省特殊教育基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特殊教育实验基地。

管理机制:

人事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第一阶段(有时也作为广义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代称),是有关人事方面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信息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总称。通过科学的方法、正确的用人原则和合理的管理制度,调整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组织的关系,谋求对工作人员的体力、心力和智力作最适当的利用与最高的发挥,并保护其合法的利益。

录用、调配、任免、考核和订编订员制度比较独特,使企业凝聚力增强。

第三篇:超限高层商业楼的结构设计分析论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建筑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在建筑功能不断集成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结构问题:体量大、体型复杂、大跨、开洞等,因此现代商业建筑对结构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将结合工程实例,总结超限高层商业建筑的结构设计方法,为此类项目的设计提供参考。1 工程概况

某工程由 1 栋 6 层商业楼,4 栋超高层住宅楼,1 栋 59 层超高层办公楼组成。本文以 6 层商业楼为例,分析总结超限高层商业建筑的结构设计方法。结合 6 层商业楼的建筑功能和结构平面布置的特点,设两道防震缝将其分为 A、B、C 三个区,分区后仅 A 区属超限高层,故本文主要介绍商业楼 A 区,下文所提商业楼均指商业楼 A 区。

本工程所在地区基本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 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特征周期,多遇地震为 0. 35s,罕遇地震为 0. 40s.商业 A 区结构单元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故商业楼框架抗震等级应为 2 级。多遇地震计算时结构阻尼比取 0. 05,风振计算时结构阻尼比取 0. 02.2 基础设计

商业楼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采用桩加防水板基础。根据前期试桩检测报告结论,采用Φ700 钻孔灌注桩,抗压兼抗拔桩。基础埋深12. 1m,远大于建筑结构高度的 1/18.经复核,风荷载及水平地震作用下基底均不出现零应力区,可满足高层建筑结构抗倾覆稳定要求。

3 地下车库设计

地下车库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局部增加的剪力墙,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为了使得地下 1 层与地上 1 层的剪切刚度比大于 2,满足正负零作为地上单体嵌固端的要求,二是为了更好地保证室内外高差处水平力的传递。商业楼室内及室外相关范围内,正负零零层采用梁板式结构,板厚 180 ~250,双层双向配筋,且配筋率不小于 0. 25%.

4 上部结构设计

(1)超限情况的判定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的通知(建质〔2010〕109 号)”,对商业楼的超限情况判定如下:商业楼结构高度 29. 2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属于 A 级高度高层建筑,高度不超限。商业楼3 层以上竖向构件缩进大于 25%,属尺寸突变(立面收进);商业楼地上楼层存在多处楼板有效宽度小于 50%,开洞面积大于30%的情况;④商业楼3 层和4层之间质心相差达 18m,大于相应边长的 15%,同时,考虑偏心扭转位移比大于 1. 2,小于 1. 4.

综合以上分析,商业楼属于超限高层建筑。

(2)上部结构计算分析

在小震作用下,全部结构处于弹性状态,构件承载力和变形应该满足规范的相关要求。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 -2010 第 5. 1. 12 条的要求,本工程采用 SATWE 与 PMSAP 两种不同分析软件分别进行了整体内力及位移计算,两种软件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结构体系满足承载力、稳定性和正常使用的要求。楼层最大位层间移角小于 1/550,满足 JGJ 32010 第 5. 1. 2 条,对不规则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本工程所选的三条波为 TH2TG0

35、TH4TG0

35、RH4TG035,每条时程曲线计算得到的结构底部剪力均大于 CQC 法的 65%,三组时程曲线计算得到的底部剪力平均值大于 CQC 法计算得到的底部剪力的 80%,故所选三条波满足规范要求。时程分析的结果表明,结构体系无明显薄弱层,时程分析法包络值较 CQC 法计算结果小,故结构的小震弹性设计由 CQC 法计算结果控制。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 -2010 第 5. 1. 13 条的要求,对商业楼采用弹塑性静力分析方法进行了补充计算。两个方向罕遇地震下性能点最大层间位移角均小于 1/50,小于规范弹塑性位移角限值,因此宏观上商业楼所用结构体系能保证大震不倒的设计要求。

在通过二阶段设计实现三个水准的基本设防目标以外,针对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以下抗震性能化目标:设防地震作用下,中庭连廊等薄弱处楼板内双层双向钢筋不屈服;设防地震作用下,悬挑梁根部框架柱及大跨梁两端相连框架柱斜截面抗剪按弹性设计,正截面抗弯按不屈服设计;PMSAP 楼板应力分析结果表明,中庭连廊根部、平面凹口阴角位置一般为应力集地区域,在多遇地震作用下,楼板主拉应力不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楼板不会开裂,在设防地震作用下,应力集中位置楼板主拉应力略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但适当加大楼板配筋,即可满足楼板内钢筋不屈服。

在设防地震作用下,利用 SATWE 进行弹性设计和不屈服设计,分别校核悬挑梁根部框架柱及大跨梁两端相连框架柱的箍筋和纵筋,并与多遇地震计算结果一起进行包络设计。计算结果表明,配筋值均在合理范围,配筋切实可行。通过以上性能化设计措施,在对结构的经济性影响较小的情况下,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增加了建筑的安全性。

(3)上部结构设计针对偏心布置和扭转不规则,设计时,尽量使结构抗侧力构件在平面布置中对称均匀布置,避免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之间存在过大的偏离;加强外围构件的刚度,增强结构的抗扭性能。计算时,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设计时适当加强受扭转影响较大部位构件的强度、延性及配筋构造。通过调整结构布置,将考虑偶然偏心下的最大位移比严格控制在 1. 4 以下,第一扭转周期和第一平动周期比严格控制在 0. 9 以下。

针对立面收进带来的扭转不利影响而采取的抗震措施详第(1)条。构造上,对收进楼层(4 层)加厚至 140mm 且双层双向加强配筋,配筋率不小于 0. 25%,但为减小大跨部分楼板自重,室内大跨度区域楼板厚 120mm,屋面大跨度区域楼板厚 130mm,收进部位上下层楼板(3 层和 5 层) 厚度不小于 120mm,并双层双向加强配筋。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 -2010》的相关规定,体型收进部位上、下各两层塔楼周边竖向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框架柱在此范围内箍筋全高加密,提高纵筋配筋率;收进部位以下两层结构周边竖向构件配筋加强。

针对因开洞形成楼板不连续情况,整体计算时按实际开洞情况建模,并将以上楼层定义为弹性膜,以考虑楼板不连续对结构的影响;同时,构造加厚连廊等薄弱区域楼板至 130mm 厚,并双层双向配筋,配筋率不小于 0. 25%.

5 结语

本文对某超限高层商业楼的结构设计进行了简要介绍,主要的设计要点可总结如下:(1)结合建筑功能和结构布置合理设缝,规避平面布置的不规则;(2)优化布置结构抗侧力构件,适当加强外圈构件的刚度,提高结构的抗扭性能;(3)采用两种软件进行多遇地震弹性分些,结构应满足相应的强度和刚度要求;(4)对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下的弹性时程分析,验证结构体系的合理性,并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包络设计;(5)补充罕遇下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控制性能点层间位移角不大于规范要求;(6)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抗震性能化设计目标;(7)利用概念设计原理,结合规范要求,对薄弱部位进行构造加强。

参考文献:

[1]吕西林。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指南[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第四篇: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图

综合管理部门办公室财务会计部计划财务部人力资源部信息中心质量效率管理部资产负债管理部监察部运营管理部战略管理部产品创新管理部管理信息部教育部海外机构管理部上市办公室信息科技部总务部支持与保障部门保卫部公共关系与企业文化部纪检监察部总务部采购管理部产品研发部/三农产品开发中心工会工作部结算与现金管理部软件开发中心数据中心信息技术管理部长春金融研究院城市金融研究所国际结算单据中心杭州金融研修院监察室离退休干部部党务工作部国际金融研修院风险管理部门法律与合规部风险管理部风险控制部审计部信贷审批部研究所授信执行部小企业金融部信贷管理部信用审批部营销及产品部门电子银行部高端客户部个人金融部公司业务部国际业务部贵金属业务部机构业务部集团客户部金融市场部投资托管服务部投资银行部信用技术管理部信用卡中心营销

综合管理部门办公室办公室办公室办公室会计部财务会计部财务会计部财会部计划财务部监察部人力资源部/三农人力资源中心运营管理部产品创新管理部法律与合规部人力资源部管理信息部海外机构管理部信息中心教育部人力资源部质量效率管理部战略管理部资产负债管理部/三农资本、资产管理人力资源部战略管理与投资者关系部上市办公室资产负债管理部信息科技部战略规划部资产负债管理部总务部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风险管理部风险管理部门法律事务部法律事务部风险管理部/三农风险管理中心内控合规部法律与合规部风险管理部风险管理部内控合规部支持与保障部门授权业务部保卫部公共关系与企业文化部纪检监察部风险控制部授信执行部审计部保卫部保卫部保卫部小业务金融部小企业金融部信贷审批部采购管理部产品研发部/三农产品开发中心工会工作部结算与现金管理部软件开发中心长春金融研究院党务工作部工会工委信贷管理部信贷管理部研究所城市金融研究所信用审批部总务部电子银行中心国际金融研修院资产负债管理部工会工作部国际结算单据中心杭州金融研修院离退休干部部营销及产品部门电子银行部大客户部/营业部电子银行部房地产信贷部电子银行部个人金融部电子银行部数据中心信息技术管理部监察室离退休干部部高端客户部个人金融部个人金融部公司业务部公司业务部总务部软件开发中心公司业务部授信执行部国际业务部贵金属业务部机构业务部结算与现金管理部金融市场部国际结算部小企业金融部数据中心国际业务部信贷管理部信息科技部机构业务部个人金融部运行管理部集团客户部公司业务部金融市场部国际业务部投资托管服务部机构业务部投资银行部金融市场部信用技术管理部农村产业金融部信用卡中心农户金融部营销管理部住房金融与个人信贷部资产保全部三农金融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三农信贷管理部金融结构部全球金融市场部授权执行部托管及投资者服务部银行卡中心牡丹卡中心票据业务部营业部私人银行部支付清算部投资银行部养老金业务部资产管理部资产托管部托管业务部信用卡中心住房金融与个人信贷部

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履职尽职监督委员会财务与内控监督检查委员会战略发展委员会稽核委员会风险政策委员会人事和薪酬委员会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三农金融发展委员会监察稽核部高级管理层董事会秘书处监事会办公室业务发展委员会内部控制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采购评审委员会资产处置委员会反洗钱工作委员会资产负债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三农金融部管理委员会财务审查委员会市场营销委员会电子化建设委员会产品与创新委员会贷款审核委员会资产负债委员会风险管理与内控委员会公司与机构业务委员会个人业务委员会投资于理财业务委员会信息技术委员会人力资源与成本控制委员会财务审查委员会分支机构管理委员会信息科技审查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信用风险管理委员会市场风险管理委员会操作风险管理委员会业务创新委员会信贷审查委员会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资产负债管理部风险管理部财会部海外机构管理部信息科技部法律与合规部战略规划部国际金融研究所上市办公室住房金融与个人信贷部质量效率管理部数据中心产品研发部、三农产品研发中心三农信贷管理部金融机构部全球金融市场部托管及投资者服务部公司业务部授信执行部个人金融部银行卡中心国际结算部营业部支付清算部电子银行部投资银行部纪检监察部小企业金融部采购管理部软件开发中心保卫部总务部党务工作部工会工委离退休干部部国际金融研修院风险监控部信贷审批部审计部集团客户部高端客户部资产保全部三农金融部管理委员会三农产业金融部农户金融部

第五篇: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二○一一年八月十二日

1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 5 第二章 资本充足率计算和监管要求 ........................... 6 第一节 资本充足率计算范围 ................................ 6 第二节 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 ................................ 8 第三节 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 ................................ 9 第三章 资本定义 .......................................... 10 第一节 资本组成 ......................................... 10 第二节 资本扣除项 ....................................... 12 第三节 少数股东资本的处理 ............................... 14 第四节 特殊规定 ......................................... 15 第四章 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 .............................. 15 第一节 总体要求 ......................................... 15 第二节 权重法 ........................................... 16 第三节 内部评级法 ....................................... 20 第五章 市场风险加权资产计量 .............................. 25 第一节 总体要求 ......................................... 25 第二节 标准法 ........................................... 26 第三节 内部模型法 ....................................... 27 第六章 操作风险加权资产计量 .............................. 28

2 第一节 总体要求 ......................................... 28 第二节 基本指标法 ....................................... 28 第三节 标准法 ........................................... 29 第四节 高级计量法 ....................................... 30 第七章 商业银行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 ...................... 30 第一节 总体要求 ......................................... 30 第二节 治理结构 ......................................... 31 第三节 风险评估 ......................................... 35 第四节 资本规划 ......................................... 36 第五节 监测和报告 ....................................... 37 第八章 监督检查 .......................................... 39 第一节 监督检查内容 ..................................... 39 第二节 监督检查程序 ..................................... 41 第三节 第二支柱资本要求 ................................. 42 第四节 监管措施 ......................................... 43 第九章 信息披露 .......................................... 46 第十章 附则 .............................................. 48

3 附件1 资本工具合格标准

附件2 信用风险权重法表内资产风险权重、表外项目信用转换系数及合格信用风险缓释工具

附件3 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风险暴露分类标准 附件4 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监管要求 附件5 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风险缓释监管要求 附件6专业贷款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 附件7 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 附件8 资产证券化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 附件9 市场风险标准法计量规则 附件10 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监管要求 附件11 操作风险资本计量监管要求 附件12 外部评级使用规范 附件13 资本计量高级方法验证要求 附件14 商业银行风险评估标准 附件15 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监督检查 附件16 信息披露要求

4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商业银行资本监管,促进商业银行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三条 第四条 管要求。

第五条

本办法中资本充足率,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间的比率。

一级资本充足率,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符合本办法规定的一级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间的比率。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核心一级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间的比率。

第六条 第七条

商业银行应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计算并表和未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计算应建立在充分计提并表的资本充足率。

贷款损失准备等各项损失准备的基础之上,贷款损失准备应能够充分抵御贷款预期损失。

第八条

商业银行应按照本办法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

5

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资本应抵御所面临的各类风险,包括商业银行应达到本办法规定的资本充足率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村镇银行。 个体风险和系统性风险。 架构和稳健的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

第九条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按照本办法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资本管理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并根据监督检查结果调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

第十条

商业银行应按照本办法披露资本充足率信息。

第二章 资本充足率计算和监管要求

第一节 资本充足率计算范围

第十一条

商业银行未并表资本充足率的计算范围应包括商业银行境内外所有分支机构。并表资本充足率的计算范围原则上应包括商业银行以及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其直接或间接投资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及被投资金融机构共同构成银行集团。

第十二条

商业银行计算并表资本充足率,应将以下境内外被投资金融机构纳入并表范围:

(一)商业银行直接拥有,或子公司拥有,或与其子公司共同拥有被投资机构50%以上表决权的被投资金融机构;

(二)商业银行拥有被投资金融机构50%以下(含)的表决权,但与被投资金融机构之间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将其纳入并表范围:

1.通过与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持有该金融机构50%以上的表决权;

2.根据章程或协议,有权决定该金融机构的财务和经营政策; 3.有权任免该金融机构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的多数成员; 4.在被投资金融机构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占多数表决权。

6

(三)在确定能否控制被投资金融机构时,应当考虑母银行和子公司持有的被投资金融机构的当期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可执行的认股权证等潜在表决权因素,对于当期可以实现的潜在表决权,应当计入母银行对被投资金融机构的表决权;

(四)其他证据表明商业银行实际控制被投资金融机构的情况。

控制,是指一个公司能够决定另一个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据以从另一个公司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

第十三条

对于商业银行未持有多数股权或未控制的承担有限责任的独立法人金融机构,如根据风险相关性,其对银行集团整体风险的影响程度,符合下列情况时,商业银行应将其纳入并表资本充足率计算范围:

(一)具有业务同质性的多个金融机构,虽然单个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占银行集团整体资产规模的比例较小,但该类金融机构总体风险足以对银行集团的财务状况及风险水平造成重大影响;

(二)被投资金融机构所产生的合规风险、声誉风险造成的危害和损失足以对银行集团的声誉造成重大影响。

第十四条

符合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规定,但不适用与商业银行相当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规定的其他被投资的承担有限责任的独立法人金融机构,包括但不限于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企业年金公司和信托公司等,不纳入计算资本充足率的计算范围。对此类金融机构的投资按以下原则处理:

(一)从银行集团资产负债表中剥离此类金融机构的资产及负债;

(二)从资本中扣除银行集团在此类金融机构中的所有股本及其他监管资本投资;

7

(三)从资本中扣除此类金融机构的资本缺口。 第十五条

商业银行持有被投资金融机构50%以上表决权或拥有被投资金融机构的控制权,但被投资金融机构处于以下状态之一的,可不列入并表范围:

(一)已关闭或已宣布破产;

(二)因终止而进入清算程序;

(三)受所在国外汇管制及其他突发事件的影响、资金调度受到限制的境外被投资金融机构。

第十六条

计算未并表资本充足率时,商业银行应从资本中扣除其对符合本办法第十二条和第十三条规定的金融机构的资本投资。若这些金融机构存在资本缺口,还应扣除相应的资本缺口。

第十七条

商业银行应根据本办法制定并表和未并表资本充足率计算规则。未经银监会批准,商业银行不得调整并表和未并表资本充足率计算范围。

第十八条 算范围。

第二节 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

第十九条

资本充足率银监会有权根据商业银行及其附属机构股权结构变动、业务类别及风险状况确定和调整并表资本充足率的计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

总资本-扣减项100%

风险加权资产一级资本-扣减项100%

风险加权资产一级资本充足率8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扣减项100%

风险加权资产第二十条 本和扣除项。

第二十一条

商业银行资本包括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商业银行应按照本办法第三章的规定计算各级资

商业银行风险加权资产包括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市场风险加权资产和操作风险加权资产。商业银行应按照本办法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的规定分别计算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市场风险加权资产和操作风险加权资产。

第三节 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

第二十二条 资本要求。

第二十三条 于最低资本要求:

(一)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5%;

(二)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6%;

(三)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 第二十四条 来满足。

特定情况下,商业银行应在最低资本要求和储备资本要求之上计提逆周期资本。逆周期资本要求为风险加权资产的0-2.5%,由核心一级资本来满足。

9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包括最低资本要求、储备资本和逆周期资本要求、附加资本要求以及第二支柱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在任何时点上均不得低

商业银行应在最低资本要求的基础上计提储备资本。储备资本要求为风险加权资产的2.5%,由核心一级资本逆周期资本要求的计提与释放规则由银监会另行规定。 第二十五条 应计提附加资本。

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为风险加权资产的1%,由核心一级资本来满足。

若国内银行被认定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所适用的附加资本要求不得低于巴塞尔委员会的统一规定。

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认定标准由银监会另行规定。 第二十六条

除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和第二十五条规定的资本要求以外,银监会可在第二支柱框架下提出更审慎的资本要求,确保资本充分覆盖风险,包括:

(一)根据风险判断并基于一定规则,银监会针对部分资产组合提出的特定资本要求;

(二)根据监督检查结果,银监会针对单家银行提出的特定资本要求。

第二十七条

除上述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外,商业银行还应满足杠杆率监管要求。

杠杆率的计算规则和监管要求由银监会另行规定。

除本办法第二十三条和第二十四条规定的最低资本要求、储备资本和逆周期资本要求外,系统重要性银行还

第三章 资本定义

第一节 资本组成

第二十八条

商业银行发行的各级资本工具应分别满足本办法附件1的合格标准。

10 第二十九条

核心一级资本包括:

(一) 合格的实收资本或普通股;

(二) 资本公积,应进行以下调整:

1.扣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的股权类和债券类的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净利得;

2.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公允价值变动未实现部分累计为净利得的,应扣除;为净损失的,应加回;

3.现金流套期有效部分中的套期工具和被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累计为净利得的,应扣除;为净损失的,应加回;

4.扣除固定资产重估储备(不包括非自用不动产); 5.扣除将可转换债券中可转换权分拆确认为权益的部分。

(三) 盈余公积;

(四) 一般风险准备;

(五) 未分配利润,应进行以下调整:

1.扣除交易性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未实现累计净利得(考虑税收影响后);

2.若使用公允价值选择权的金融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未实现部分为净利得的(考虑税收影响后),应扣除;为净损失的(考虑税收影响后),应加回;

3.扣除当期利润中预计分配但实际尚未分配的利润。

(六) 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

(七)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第三十条

其他一级资本包括:

(一) 合格的其他一级资本工具及其溢价;

(二) 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 第三十一条

二级资本包括:

11

(一) 合格的二级资本工具及其溢价;

(二) 超额贷款损失准备:

1.商业银行采用权重法计算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超额贷款损失准备(超过150%贷款拨备覆盖率的部分)可计入二级资本,但计入部分不得超过对应贷款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1.25%;

2.商业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计算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超额贷款损失准备(超过预期损失的部分)可计入二级资本,但计入部分不得超过对应贷款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0.6%。

(三) 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

(四)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的股权类、债券类的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未实现净利得的50%;

(五) 固定资产重估储备(不包括非自用不动产)的70%;

(六) 交易性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未实现累计净利得(考虑税收影响后)。

第二节 资本扣除项

第三十二条

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商业银行应从核心一级资本中全额扣除以下项目:

(一) 商誉;

(二) 其他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除外);

(三) 非暂时性因素引起的净递延税资产;

(四) 贷款损失准备缺口,包括:

1.商业银行采用权重法计算贷款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相应贷款损失准备低于150%贷款拨备覆盖率的缺口;

2.商业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计算贷款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相

12 应贷款损失准备低于预期损失的缺口。

(五) 与资产证券化销售相关的收益;

(六) 养老金资产抵扣递延税负债后的净额;

(七) 直接或间接持有本银行的股票;

(八) 银监会认为需要扣除的其他项目。 第三十三条 资本中对应扣除。

对应扣除是指从银行自身相应层级资本中全额扣除,即核心一级资本投资从自身核心一级资本中扣除,其他一级资本投资从自身其他一级资本中扣除,二级资本投资从自身二级资本中扣除。如果银行自身某一级资本净额小于应扣除数额,缺口部分应从更高级的资本净额中扣除。

第三十四条

商业银行对金融机构的非大额少数资本投资,金额合计超出本行核心一级资本净额10%的部分,应从相应监管资本中对应扣除。

非大额少数资本投资是指商业银行对金融机构各级资本投资占该被投资金融机构普通股资本的10%(不含)以下,且不符合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资本投资。

第三十五条

商业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大额少数资本投资中,核心一级资本投资合计超过本行核心一级资本净额10%的部分应从银行核心一级资本中扣除。

商业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大额少数资本投资中,其他一级资本投资和二级资本投资应全额从相应层级监管资本中对应扣除。

大额少数资本投资是指商业银行对金融机构各级资本投资占该被投资金融机构普通股资本的10%(含)以上,且不符合本办

13

商业银行之间通过协议相互持有的各级资本工具,或银监会认定为虚增资本的各级资本投资,应从相应监管法第十二条规定的资本投资。

第三十六条

不依赖于银行未来盈利、由暂时性因素引起的递延所得税净资产,超出本行核心一级资本净额10%的部分从核心一级资本中扣除。

第三十七条

根据本办法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的规定,未在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中扣除的对金融机构的大额少数资本投资和暂时性因素引起的净递延税资产,合计金额不得超过本行核心一级资本净额的15%。

第三节 少数股东资本的处理

第三十八条

核心一级资本中少数股东资本计算方法

附属公司核心一级资本中少数股东资本用于满足核心一级资本最低要求和储备资本要求的部分,可以纳入并表核心一级资本。最低要求和储备资本要求是下面两项中较小者:

1.附属公司核心一级资本最低要求加储备资本要求; 2.母公司并表核心一级资本最低要求与储备资本要求归属于附属公司的部分。

第三十九条

其他一级资本中少数股东资本计算方法

附属公司一级资本中少数股东资本用于满足一级资本最低要求和储备资本要求的部分,扣除已纳入并表核心一级资本的部分后,剩余部分可以纳入并表其他一级资本。最低要求和储备资本要求是下面两项中较小者:

1.附属公司一级资本最低要求加储备资本要求;

2.母公司并表一级资本最低要求与储备资本要求归属于附属公司的部分。

14 第四十条 二级资本中少数股东资本计算方法

附属公司总资本中少数股东资本用于满足总资本最低要求和储备资本要求的部分,扣除已纳入并表一级资本的部分后,剩余部分可以纳入并表二级资本。最低要求和储备资本要求是下面两项中较小者:

1.附属公司总资本最低要求加储备资本要求;

2.母公司并表总资本最低要求与储备资本要求归属于附属公司的部分。

第四节 特殊规定

第四十一条

商业银行发行的二级资本工具如有确定到期日,则该二级资本工具及其溢价在距到期日前最后五年,其可计入二级资本的金额,应按100%、80%、60%、40%、20%的比例逐年减计。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发布前商业银行发行的不合格的二级资本工具,从2013年1月1日起计入监管资本的数量按年递减10%,2022年1月1日起不再计入监管资本。本办法发布后商业银行发行的不合格二级资本工具将不再计入监管资本。

第四章 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

第一节 总体要求

第四十三条

商业银行可采用权重法或内部评级法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商业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

15 产,应符合本办法的规定,并经银监会核准。内部评级法未覆盖的风险暴露应采用权重法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

未经银监会批准,商业银行不得变更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方法。

第四十四条

商业银行申请采用内部评级法计算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提交申请时内部评级法资产覆盖率应当不低于50%,并应在三年过渡期内达到80%。

内部评级法资产覆盖率=按内部评级法计算的风险加权资产/(按内部评级法计算的风险加权资产+按权重法计算的内部评级法未覆盖信用风险暴露的风险加权资产)×100% 第四十五条 第四十六条

权重法下各类表内资产风险权重、表外项目信商业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应满足本办法规定用转换系数以及合格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见附件2。

的银行账户信用风险暴露分类标准及内部评级体系监管要求,具体见附件3和附件4。

商业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计算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可以按照附件5的规定审慎考虑信用风险缓释工具风险抵补作用。

商业银行可以采用监管映射法计算专业贷款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算方法见附件6。

第四十七条 第四十八条

第二节 权重法

16

商业银行应单独计算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加权商业银行应单独计算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的资产,计算方法见附件7。

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算方法见附件8。 第四十九条 权重法下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为银行账户表内资产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与表外项目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之和。

表内资产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为各类表内资产扣除相应的贷款损失专项准备或减值准备后,与对应风险权重的乘积。

表外项目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为表外项目名义本金扣除相应的减值准备后,乘以对应信用转换系数,获得等同于表内资产的风险资产,再按表内资产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计算规则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

第五十条 第五十一条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风险权重为0%。 商业银行对境外主权和金融机构债权的风险权重,以相应国家或地区的外部信用评级结果为基准。

(一)对其他国家或地区政府及其中央银行的债权,该国家或地区的评级为AA-(含AA-)以上的,风险权重为0%;AA-以下,A-(含A-)以上的,风险权重为20%;A-以下,BBB-(含BBB-)以上的,风险权重为50%;BBB-以下,B-(含B-)以上的,风险权重为100%;B-以下的,风险权重为150%;未评级的,风险权重为100%。

(二)对境外商业银行的债权,注册地所在国或地区的评级为AA-(含AA-)以上的,风险权重为25%;AA-以下,A-(含A-)以上的,风险权重为50%;A-以下,B-(含B-)以上的,风险权重为100%;B-以下的,风险权重为150%;未评级的,风险权重为100%。

(三)对境外其他金融机构的债权的风险权重为100%。 第五十二条 第五十三条

对多边开发银行、国际清算银行和国际货币基对我国中央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的债权的风

17 金组织等的债权的风险权重为0%。 险权重为0%。

第五十四条 第五十五条

对我国政策性银行债权的风险权重为0%。 对我国其他商业银行债权的风险权重为25%。

商业银行持有我国其他商业银行的次级债权(未扣除部分)的风险权重为100%。

第五十六条

对我国中央政府投资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为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而定向发行的债券的风险权重为0%。

对我国中央政府投资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其他债权的风险权重为100%。

第五十七条 100%。

第五十八条 第五十九条 权重为75%:

(一)企业符合国家相关部门规定的微小企业认定标准;

(二)商业银行对单家企业(或企业集团)的授信总额不超过500万元;

(三)商业银行对此类债权采用组合方式进行管理。 第六十条 45%;

(二)用于购买第二套房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权重为60%;

(三)对已抵押房产,在购房人没有全部归还贷款前,商业银行以再评估后的净值为抵押追加贷款的,追加部分的风险权重为150%;

18

对我国其他金融机构的债权的风险权重为对一般企业的债权的风险权重为100%。 对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微小企业债权的风险

商业银行对个人债权的风险权重:

(一)用于购买首套房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权重为

(四)对个人其他债权的风险权重为75%。 第六十一条 第六十二条

租赁业务的租赁资产余值的风险权重为下列资产适用250%风险权重: 100%,租赁业务形成的应收账款按照贷款的方式处理。

(一)未扣除的金融机构股权风险暴露;

(二)未扣除的净递延税资产。 第六十三条 权重为400%;

(二)商业银行因政策性原因并经国务院特别批准的对工商企业股权风险暴露的风险权重为400%;

(三)商业银行持有的对工商企业其他股权风险暴露的风险权重为1250%。

第六十四条 第六十五条 第六十六条

非自用不动产的风险权重为1250%。 商业银行其他资产的风险权重为100%。 商业银行各类表外项目的信用转换系数如下: 对工商企业股权风险暴露的风险权重:

(一)商业银行被动持有的对工商企业股权风险暴露的风险

(一)等同于贷款的授信业务的信用转换系数为100%;

(二)原始期限不超过1年和1年以上的贷款承诺的信用转换系数分别为20%和50%,可随时无条件撤销的贷款承诺的信用转换系数为0%;

(三)未使用的信用卡授信额度的信用转换系数为50%;

(四)票据发行便利和循环认购便利的信用转换系数为50%;

(五)银行借出的证券或用作抵押物的证券,包括回购交易中的证券借贷(如回购/逆回购、证券借出/证券借入交易),信用转换系数为100%;

(六)与贸易直接相关的短期或有项目,信用转换系数为

19 20%;

(七)与交易直接相关的或有项目,信用转换系数为50%;

(八)信用风险仍在银行的资产销售与购买协议,信用转换系数为100%;

(九)其他表外项目的信用转换系数均为100%。 第六十七条

商业银行计算信用风险加权资产时,可考虑合格质物质押和合格保证主体提供保证的风险缓释作用。

合格质物质押的贷款,取得与质物相同的风险权重,或取得对质物发行人或承兑人直接债权的风险权重。部分质押的贷款,受质物保护的部分获得相应的较低风险权重。

合格保证主体提供全额保证的贷款,取得对保证人直接债权的风险权重。部分保证的贷款,被保证部分获得相应的较低风险权重。

第六十八条

质物和保证主体担保期限短于被担保债权期

第三节 内部评级法

第六十九条

商业银行应对银行账户信用风险暴露进行分类,至少分为下列六类:

(一)主权风险暴露;

(二)金融机构风险暴露,包括银行类金融机构风险暴露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风险暴露;

(三)公司风险暴露,包括中小企业风险暴露、专业贷款和一般公司风险暴露;

(四)零售风险暴露,包括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合格循环零

20 限的,不具备风险缓释作用。 售风险暴露和其他零售风险暴露;

(五)股权风险暴露;

(六)其他风险暴露,包括购入应收款及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

主权风险暴露、金融机构风险暴露和公司风险暴露统称为非零售风险暴露。

第七十条 权资产的计量。

(一)未违约风险暴露的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

未违约的主权、金融机构、公司风险暴露的风险加权资产计算基于单笔信用风险暴露的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违约风险暴露(EAD)、相关性(R)以及有效期限(M)。

未违约零售类风险暴露的风险加权资产计算基于单个资产池风险暴露的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和相关性。

1.计算信用风险暴露的相关性 (1)一般公司风险暴露

(50PD)eR0.121150e主权、金融机构、公司、零售风险暴露风险加1111(50PD)e0.2411150e (2)金融机构风险暴露

1111150PD50PDe eRFI1.250.120.2411150150ee(3)中小企业风险暴露

21 RSME111150PDe50PDS3e0.12 0.2410.0411127115050eeS为中小企业在报告期的销售额,单位为千万人民币,低于3千万人民币的按照3千万人民币来处理。

(4)零售风险暴露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Rr1=0.15 合格循环零售贷款,Rr2=0.04 其他零售贷款,

1111R0335PDr30.e0.16(351ePD)11e3511e35 2. 计算期限调整因子

期限调整因子为 1M2.5b11.5b

其中,b0.118520.05478lnPD2 3.计算信用风险暴露的资本要求(K) (1)非零售风险暴露

KLGDN1R0.9991RGPD1RGPDLGD

111.5b1M2.5b(2)零售风险暴露

KLGDN1G(PD)RG1R1R0.999PDLGD

4.计算信用风险暴露的风险加权资产(RWA)

22 RWA = K×12.5×EAD

(二)违约风险暴露的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 K= Max[0,(LGD-EL)] RWA = K×12.5×EAD 其中,EL为预期损失,是指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地位等条件下已违约风险暴露的预期损失最大估计值。

第七十一条

风险参数的确定

(一)违约概率

1.公司、金融机构和零售风险暴露的违约概率为商业银行内部估计的1年期违约概率与0.03%中的较大值;

2.主权风险暴露的违约概率为商业银行内部估计的1年期违约概率;

3.对于提供合格保证和信用衍生工具的风险暴露,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保证人违约概率替代债务人违约概率。

(二)违约损失率

1.初级内部评级法下非零售风险暴露的违约损失率

没有合格抵质押品的高级债权和次级债权的违约损失率分别为45%和75%。

对于提供合格抵质押品的高级债权和从属于净额结算主协议的回购交易,商业银行可以根据风险缓释效应调整违约损失率。

2.高级内部评级法下非零售风险暴露的违约损失率 商业银行应采用内部估计的单笔违约损失率。 3.零售风险暴露的违约损失率

商业银行应采用内部估计的零售资产池的违约损失率。

(三)违约风险暴露

违约风险暴露应不考虑专项准备和部分核销的影响。表内资

23 产的违约风险暴露不应低于以下两项之和:(1)暴露被完全冲销后,银行监管资本下降的数量;(2)各项专项准备金和部分核销的数量。如果商业银行估计的违约风险暴露超过(1)、(2)两项之和,超过部分可视为折扣。风险加权资产的计算不受该折扣的影响,但比较预期损失和合格准备金时,可将该折扣纳入准备金。

1.初级内部评级法下非零售风险暴露的违约风险暴露 对于表内资产,应按风险暴露名义本金计算违约风险暴露,但可以考虑合格净额结算的风险缓释效应。对于表外项目,贷款承诺、票据发行便利、循环认购便利的信用转换系数为75%,对于可无条件随时取消的贷款承诺,信用转换系数为0%。其他各类表外项目的信用转换系数按照本办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

2.高级内部评级法下非零售风险暴露的违约风险暴露 商业银行应采用内部估计的非零售违约风险暴露。本办法第六十六条规定的信用转换系数为100%的表外项目,应使用100%的信用转换系数估计违约风险暴露。

3.零售风险暴露的违约风险暴露

商业银行应采用内部估计的零售违约风险暴露。对于表外项目的零售风险暴露,商业银行应按照内部估计的信用转换系数计算违约风险暴露。

(四)有效期限

1.商业银行实施初级内部评级法的,除回购类型交易的有效期限为0.5年之外,非零售风险暴露的有效期限为2.5年。

2.商业银行实施高级内部评级法的,应采用内部估计的有效期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对中小企业风险暴露可以采用2.5年的平均期限。

24 第五章 市场风险加权资产计量

第一节 总体要求

第七十二条

本办法所称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第七十三条

市场风险资本计量应覆盖商业银行交易账户的利率风险和股票风险,以及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的汇率风险和商品风险等四大类别的市场风险。

商业银行的结构性外汇风险暴露不在市场风险资本计量范围之内。

第七十四条

本办法所称交易账户包括为交易目的或规避交易账户其他项目的风险而持有的金融工具和商品头寸。

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头寸是指短期内有目的地持有以便出售,或从实际或预期的短期价格波动中获利,或锁定套利的头寸,包括自营业务、做市业务和为执行客户买卖委托的代客业务而持有的头寸。

第七十五条

商业银行应制定清晰的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划分标准,明确纳入交易账户的金融工具和商品头寸以及金融工具和商品头寸在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间划转的条件,并确保执行的一致性。交易账户中的金融工具和商品头寸除应符合本办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外,原则上还应满足以下条件:

(一)在交易方面不受任何限制,原则上可以随时平盘;

(二)能够完全对冲以规避风险;

(三)能够准确估值;

25

(四)能够进行积极的管理。 第七十六条

商业银行可以采用标准法或内部模型法计量市场风险资本要求。商业银行采用内部模型法计量市场风险资本要求,应符合本办法附件10的规定,并经银监会核准。

未经银监会批准,商业银行不得变更市场风险资本计量方法。 第七十七条

内部模型法未覆盖所有市场风险类别的,经银监会核准,商业银行可以组合采用内部模型法和标准法计量市场风险资本要求,但银行集团内部同一机构不得对同一市场风险类别使用两种方法计算市场风险资本要求。

第七十八条

商业银行申请采用内部模型法计算市场风险资本要求的,提交申请时内部模型法覆盖率应当不低于50%,并应在三年过渡期内达到90%。

内部模型法覆盖率=按内部模型法计算的资本要求/(按内部模型法计算的资本要求+按标准法计算的资本要求)×100% 第七十九条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加权资产为市场风险资本要求的12.5倍,即:

市场风险加权资产=市场风险资本要求×12.5

第二节 标准法

第八十条

商业银行采用标准法,应分别计算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商品风险和股票风险四大类别风险的市场风险资本要求,并单独计算以上述四类风险为基础的相关期权风险的市场风险资本要求,计算规则见本办法附件9。

第八十一条

市场风险资本要求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商品风险、股票风险和相关期权风险的市场风险资本要求之和。

26 其中,利率风险资本要求和股票风险资本要求为一般市场风险资本要求和特定风险资本要求之和。

第三节 内部模型法

第八十二条

商业银行采用内部模型法,应制定完整、全面的市场风险计量方法,确保全面、准确地识别主要风险因素,以准确计量市场风险资本要求。

第八十三条

商业银行采用内部模型法的,其一般市场风险资本要求为一般风险价值与压力风险价值之和,即:

K = Max(VaRt-1 , m×VaRavg)+Max(sVaRt-1,3×sVaRavg) 其中:

(一)VaR为一般风险价值,其数值为以下两项中的较大值: 1.根据内部模型计算的上一交易日的风险价值(VaRt-1); 2.最近60个交易日风险价值的平均值(VaRavg)乘以乘数因子(m)。

乘数因子为最小乘数和附加因子之和,最小乘数为3,附加因子根据返回检验的突破次数确定。

(二)sVaR为压力风险价值,其数值为以下两项中的较大值: 1.根据内部模型计算的上一交易日的压力风险价值(sVaRt-1);

2.最近60个交易日压力风险价值的平均值(sVaRavg)乘以3。 第八十四条

商业银行使用内部模型计量特定风险资本要求的,应使用内部模型计量新增风险资本要求。商业银行对交易账户新增风险资本要求的计量应符合本办法附件10的规定。

内部模型未达到计量特定市场风险要求合格标准的,或内部

27 模型未覆盖新增风险的,应按标准法计算特定市场风险资本要求。

第六章 操作风险加权资产计量

第一节 总体要求

第八十五条

本办法所称的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第八十六条

商业银行可采用基本指标法、标准法或高级计量法计量操作风险资本要求。商业银行采用标准法或高级计量法计量操作风险资本要求,应符合本办法附件11的规定,并经银监会核准。

未经银监会批准,商业银行不得变更操作风险资本计量方法 第八十七条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加权资产为操作风险资本要求的12.5倍,即:

操作风险加权资产=操作风险资本要求×12.5

第二节 基本指标法

第八十八条

商业银行采用基本指标法,以总收入作为其操作风险暴露指标,并应按照以下公式计量操作风险资本要求:

KBIAGI1n n其中:

KBIA为商业银行用基本指标法计算的操作风险资本要求;

28 GI为过去三年中每年正的总收入,总收入为净利息收入和净非利息收入之和。总收入范围参照本办法附件11的规定;

n为过去三年中总收入为正的年数; α为18%。

第三节 标准法

第八十九条

商业银行采用标准法,应将其业务划分为公司金融、交易和销售、零售银行、商业银行、支付和清算、代理服务、资产管理、零售经纪和其他业务等9个业务条线。业务条线的划分应符合本办法附件11的规定。

第九十条

商业银行采用标准法,应按照以下公式计量操作风险资本要求:

KTSA= { 1-3 Max[(GI1-9 × 1-9),0]}/3 其中:

KTSA 为商业银行用标准法计算的操作风险资本要求; { 1-3 max[(GI1-9 × 1-9),0]} /3的含义是前三年操作风险监管资本的算术平均数;

max[(GI1-9 × 1-9),0]的含义是当年的操作风险资本要求为负数的,用零表示;

GI1-9 为各业务条线当年的总收入,总收入为净利息收入和净非利息收入之和。总收入范围与基本指标法规定的总收入范围相同; 1-9 为各业务条线对应的系数。 第九十一条

各业务条线对应的系数如下:

(一)零售银行业务条线、资产管理业务条线和零售经纪业

29 务条线的系数为12%;

(二)商业银行业务条线和代理服务业务条线的系数为15%;

(三)公司金融业务条线、支付和清算业务条线、交易和销售业务条线以及其他业务条线的系数为18%.

第四节 高级计量法

第九十二条

商业银行采用高级计量法,可根据业务性质、规模和产品复杂程度以及风险管理水平自行选择操作风险计量模型,可选用的计量模型包括内部度量模型、损失分布模型、打分卡模型及其他模型等。

用于计量操作风险资本要求的模型的置信度应为99.9%,观测期为1年。

第九十三条

商业银行采用高级计量法,其建模应基于内部损失数据、外部损失数据、情景分析以及业务经营环境和内部控制因素四项要素。商业银行用于建模的内部损失数据应充分反映本行操作风险实际情况。

第七章 商业银行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

第一节 总体要求

第九十四条

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和稳健的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明确风险治理结构,审慎评估各类主要风险,评估资本充足水平和资本质量,制定资本规划和资

30 本充足率管理计划,确保资本水平能够有效抵御其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满足业务发展战略的需要。

第九十五条 下目标:

(一)确保主要风险得到充分识别、计量或评估、监测和报告;

(二)确保资本水平与风险偏好和风险管理水平相适应;

(三)确保资本规划与银行经营状况、风险变化趋势和长期发展战略相匹配。

第九十六条

商业银行应将压力测试作为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压力测试应覆盖各业务条线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并应充分考虑经济周期对风险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商业银行应结合压力测试结果确定内部资本充足率目标。 第九十七条

商业银行应制定合理的薪酬政策,确保薪酬政策与长期资本水平和财务稳健性保持一致,相关薪酬安排应反映经风险调整的全行长期收益。

商业银行应设定合理的薪酬发放机制,适当推延发放时间,反映风险在不同时间跨度的表现特点。商业银行不得对风险滞后显现的项目提前发放奖励。

第九十八条

商业银行应至少每年一次实施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在银行经营情况、风险状况和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及时进行调整和更新。

第二节 治理结构

第九十九条

商业银行董事会承担本行资本管理的最终责

31

商业银行的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应实现以任,履行以下职责:

(一)设定与银行发展战略和外部环境相适应的风险偏好和资本充足目标,审批银行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确保资本有效覆盖主要风险;

(二)审批资本管理制度,确保资本管理政策和控制措施有效落实;

(三)监督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的全面性、准确性、前瞻性、有效性和执行情况;

(四)审批并监督资本规划的实施,满足银行持续经营和应急性资本补充需要;

(五)每年至少一次审批资本充足率管理计划,审议资本充足率管理报告、内部资本充足评估报告,听取对资本充足率管理和内部资本评估程序执行情况的审计报告;

(六)审批公开信息披露内容、披露过程及相关内部政策,定期公开披露资本充足率相关信息,保证报告或披露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七)确保商业银行有足够的资源独立、有效地开展资本管理工作。

第一百条

实施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商业银行,除本办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外,董事会还需审批本行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管理体系实施规划和重大管理政策,监督高级管理层制定并实施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管理政策和流程,确保商业银行有足够资源支持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管理体系的运行。

第一百零一条 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负责根据业务战略和风险偏好组织实施资本管理工作,确保资本与业务发展和风险水平相适应,落实各项监控措施,并履行以下职责:

32

(一)制订并组织执行资本管理的规章制度;

(二)制订并组织实施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建立健全评估框架、流程和管理制度,确保评估工作与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经济资本计量及分配等保持一致;

(三)明确资本管理和风险管理等部门在内部资本充足评估工作中的职责,加强对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的检查;

(四)制订和组织实施资本规划和资本充足率管理计划,包括风险加权资产控制方案;

(五)定期和不定期评估资本充足率,向董事会报告资本充足率水平、资本充足率管理情况和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结果;

(六)采用计量模型进行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的银行,高级管理层应定期评估方法和工具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定期听取计量模型验证工作的详细汇报;

(七)组织开展压力测试,参与压力测试目标、方案及重要假设的确定,推动压力测试结果在风险评估和资本规划中的运用,确保资本应急补充机制的有效性;

(八)组织内部资本充足评估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工作,确保信息管理系统能及时、准确提供评估所需信息。

第一百零二条 实施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商业银行,除本办法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以外,其高级管理层还需履行资本计量高级方法体系建设、验证和持续完善优化职责。

第一百零三条 商业银行监事会应对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在资本管理和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管理中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并每年至少一次向股东大会报告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在资本管理中的履职情况。

第一百零四条 商业银行应指定资本管理部门,履行以下资本

33 管理职责:

(一)制订资本总量、结构和质量管理计划,编制并实施资本规划和资本充足率管理计划,向高级管理层报告资本规划和资本充足率管理计划执行情况;

(二)持续监控并定期测算资本充足率水平,开展资本充足率压力测试;

(三)建立内部资本计量、配置和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的评价管理体系,并推广应用于银行内部绩效考核、产品定价等管理领域;

(四)建立资本应急补充机制,参与或组织实施资本筹集;

(五)编制或参与编制资本充足率信息披露文件。 第一百零五条 实施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银行应指定风险管理部门,履行以下职责:

(一)设计、实施、监控和维护资本计量高级方法;

(二)健全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管理机制;

(三)编写并向高级管理层提交资本计量高级方法计量结果和管理情况报告;

(四)组织开展各类风险压力测试。

第一百零六条 实施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银行应指定验证管理部门负责实施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验证工作。验证管理部门应独立于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开发和运行部门。

第一百零七条 商业银行应明确内部审计部门在资本管理中的职责。内部审计部门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检查资本管理的治理结构和相关部门职责履行情况,评估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及资源充分性;

(二)每年至少一次检查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相关政策和

34 执行情况;

(三)每年至少一次评估资本规划的执行情况;

(四)每年至少一次评估资本充足率管理计划的执行情况;

(五)检查资本管理的信息系统和数据管理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六)对实施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银行,应评估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检查计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检查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验证政策和程序,评估验证工作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七)向董事会提交资本充足率管理审计报告、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执行情况审计报告、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管理审计报告。

第一百零八条 实施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银行,其资本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验证管理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应相互独立。

第三节 风险评估

第一百零九条 商业银行应按照本办法的要求,在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基础上设立主要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标准,确保主要风险得到正确的识别和监测。主要风险应包括可能导致重大损失的单一风险,以及独立评估显示单一风险程度不高、但与其他风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重大损失的风险。风险评估应至少覆盖以下各类风险:

(一)本办法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中涉及且已覆盖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二)本办法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中涉及但没有完全覆盖的风险,包括集中度风险、剩余操作风险等;

35

(三)本办法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中未涉及的风险,包括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和对商业银行有实质性影响的其他风险;

(四)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引发的风险。

第一百一十条 商业银行应有效评估和管理各类主要风险。

(一)对能够量化的风险,商业银行应开发和完善风险计量技术,确保风险计量的一致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相关风险的缓释、控制和管理。

(二)对尚难量化的风险,商业银行应建立风险识别、监测、控制和报告机制,确保相关风险得到有效管理。

第一百一十一条 商业银行加总各类风险时应充分考虑集中度风险及风险之间的相互传染。商业银行若考虑风险相关性和分散化效应,应基于长期实证数据,数据观察期应至少覆盖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观察期不能满足上述要求的,商业银行应对总体风险计量方法和假设可能存在的局限性进行审慎性调整。

第一百一十二条

商业银行应采用多种方法加总风险,并判断加总结果的合理性和审慎性。商业银行所采用的风险加总方法,应至少包括基于对单个风险的定义和计量结果加总风险,并协调各类风险的计量参数和计量范围,确保加总结果的合理性。

第四节 资本规划

第一百一十三条 商业银行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评估银行资本充足水平。商业银行应制定资本规划,综合考虑当前及未来的资本需求、监管要求和资本可获得性,确保资本水平持续满足监管要求。资本规划应至少设定内部资本充足率三年目标。

36 第一百一十四条 商业银行制定资本规划,应确保目标资本水平与业务发展战略、风险偏好、风险管理水平和外部经营环境相适应,兼顾短期和长期资本需求,并考虑各种资本补充来源的长期可持续性。

第一百一十五条 商业银行制定资本规划,应审慎估计资产质量、利润增长及资本市场的波动性,充分考虑对银行资本水平可能产生重大负面影响的因素,包括或有风险暴露,严重且长期的市场衰退,以及突破风险承受能力的其他事件。

第一百一十六条 商业银行应优先考虑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应将增加内部积累作为提高核心一级资本的重要途径,并吸引股东持续注资,完善资本结构,提高资本质量。

第一百一十七条 商业银行应通过严格和前瞻性的压力测试,测算不同压力条件下的资本需求、资本支出和资本来源的可获得性,检验资本长期目标,并制定资本应急预案以满足计划外的资本需求,确保银行具备充足资本应对不利市场条件变化。

对于重度压力测试结果,商业银行应在应急预案中明确相应的资本补足政策安排和应对措施,并充分考虑融资市场流动性变化,合理设计资本补充渠道。商业银行的资本应急预案应包括紧急筹资成本分析和可行性分析、限制资本占用程度高的业务发展、采用风险缓释措施等。

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应充分理解压力条件下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及风险间相互作用、资本工具吸收损失和支持业务持续运营的能力,有能力对资本管理目标、资本补足政策安排和应对措施的合理性做出判断。

第五节 监测和报告

37

第一百一十八条 商业银行应建立关于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的报告体系,定期监测和报告银行资本水平和主要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商业银行的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对主要风险状况及发展趋势、战略目标和外部环境对资本水平的影响做出评价;

(二)评估银行所持资本是否足以抵御主要风险,确保达到既定的资本充足率目标;

(三)根据风险状况及发展趋势,评估未来的资本需求,并对银行的战略计划做出必要调整。

根据重要性和报告用途不同,商业银行应明确各类报告的发送范围、报告内容及详略程度,确保报告信息与报送频率满足银行资本管理的需要。

第一百一十九条 商业银行应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用于风险和资本的计量和管理,有效支持资本管理相关信息的收集、监测和报告。商业银行的信息管理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一)清晰、及时地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提供总体风险信息;

(二)准确、及时地加总各业务条线的风险暴露和风险计量结果;

(三)动态支持集中度风险和潜在风险的识别;

(四)识别、计量并有效管理各类风险缓释工具以及因风险缓释带来的风险;

(五)为多角度评估风险计量的不确定性提供支持,分析潜在风险假设条件变化带来的影响;

(六)支持前瞻性的情景分析,评估市场变化和压力情形对

38 银行资本的影响;

(七)监测、报告风险限额的执行情况。

第一百二十条 商业银行应系统性地收集、整理、跟踪和分析各类风险相关数据,建立数据仓库、风险数据集市和数据管理系统,以获取、清洗、转换和存储数据,并建立数据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全面性、准确性和一致性,满足资本计量和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等工作的需要。

第一百二十一条 商业银行的数据管理系统应满足准确填报资本充足率非现场监管报表和资本充足率信息披露的有关要求。

第一百二十二条 商业银行应建立完整的文档管理平台,支持内审部门、银监会对资本管理进行有效评估。文档应至少包括:

(一)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相关部门的职责、独立性以及履职情况;

(二)关于资本管理、风险管理等政策流程的制度文件;

(三)资本规划、资本充足率管理计划、内部资本充足评估报告、内部风险计量方法验证报告、压力测试报告、审计报告,以及上述报告的相关重要文档;

(四)关于资本管理的会议纪要和重要决策意见。

第八章 监督检查

第一节 监督检查内容

第一百二十三条 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是银监会以风险为本的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百二十四条 银监会根据宏观经济运行、产业政策和信贷

39 风险变化,识别银行业重大系统性风险,对相关资产组合提出特定资本要求。

第一百二十五条 银监会对商业银行实施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确保银行的资本能够充分覆盖所面临的各类风险。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评估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二)审查商业银行对合格资本工具的认定,以及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市场风险加权资产和操作风险加权资产的计算方法和结果,确定资本充足率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三)检查商业银行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评估公司治理、资本规划、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以及行业和宏观经济状况等其他因素;

(四)评估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以及战略风险,并检查压力测试工作开展情况。

第一百二十六条 商业银行采用资本计量高级方法计算资本充足率的,应按本办法要求向银监会提出申请。

银监会应按本办法的规定对商业银行实施资本计量高级方法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批准商业银行实施资本计量高级方法。

第一百二十七条 采用高级方法计量资本要求的商业银行,银监会对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使用情况和验证工作进行持续的监督检查。

第一百二十八条 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运用无法持续达到本办法要求的商业银行,银监会应要求其限期整改。如逾期仍未达标,银监会有权取消其使用高级方法计量资本要求的资格。

40

第二节 监督检查程序

第一百二十九条 银监会成立资本监管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

(一)评估银行业面临的重大系统性风险,提出对特定资产组合的第二支柱资本要求建议;

(二)负责制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总体规划,协调和督促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的实施;

(三)讨论并决定对单家银行的监管资本要求;

(四)受理商业银行就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结果提出的申辩,确保监督检查过程以及评价结果的公正和准确。

第一百三十条 银监会应每年通过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的方式对商业银行实施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

除每年例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外,银监会应根据商业银行内部情况或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实施临时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

第一百三十一条 商业银行应在结束后的四个月内向银监会提交内部资本充足评估报告。

第一百三十二条 银监会实施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应遵循以下程序:

(一)审查商业银行内部资本充足评估报告,确定资本充足率检查计划;

(二)依据本办法规定的风险评估标准,实施资本充足率现场检查;

(三)根据检查结果初步确定商业银行的监管资本要求,并

41 由资本监管委员会审核确定;

(四)与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沟通资本充足率检查结果,听取其相关意见,并将评价结果书面发送商业银行董事会;

(五)监督商业银行持续满足监管资本要求的情况。 第一百三十三条 商业银行可以在接到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评价结果后的6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银监会提出申辩。在接到评价结果的60日内未进行书面申辩的,将被视为接受评价结果。

商业银行提出书面申辩的,应提交董事会关于进行申辩的决议,并对申辩理由进行详细说明,同时提交能够证明申辩理由充分性的相关资料。

第一百三十四条 银监会资本监管委员会负责受理和审查商业银行提交的书面申辩,必要时银监会将对有关问题进行重点核查。

资本监管委员会应在受理书面申辩后的60日内做出同意或不同意商业银行申辩的书面答复,并说明理由。

第一百三十五条 在银监会资本监管委员会审查商业银行的书面申辩期间,商业银行仍应执行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所确定的监管资本要求,并落实银监会采取的相关监管措施。

第一百三十六条 商业银行应向银监会报告未并表和并表后的资本充足率。并表后的资本充足率每半年报送一次,未并表的资本充足率每季报送一次。

如遇影响资本充足率的特别重大事项,商业银行应及时评估并报告银监会。

第三节 第二支柱资本要求

42 第一百三十七条 银监会对商业银行实施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确定单家银行的监管资本要求。

对已经建立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且评估确认其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符合本办法要求的商业银行,银监会根据其内部资本水平确定监管资本要求。

对未建立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或评估确认其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不符合本办法要求的商业银行,银监会将实施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程序,根据对商业银行风险状况的评估结果,确定商业银行的监管资本要求。

第一百三十八条 银监会有权根据单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水平及操作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提高操作风险的监管资本要求。

第一百三十九条 银监会有权通过调整风险权重、相关性系数、有效期限等方法,提高特定资产组合的资本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根据现金流覆盖比例、区域风险差异,确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企业贷款的集中度风险资本要求;

(二)通过期限调整因子,确定中长期贷款监管的集中度风资本要求;

(三)针对行业贷款集中度风险状况,确定部分行业的贷款集中度风险资本要求。

第四节 监管措施

第一百四十条 银监会有权对资本充足水平不符合监管要求的商业银行采取干预或纠正措施,督促其提高资本充足水平。

第一百四十一条 根据资本充足状况,银监会将商业银行分为

43 四类:

(一)第一类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不低于最低资本要求、储备资本和逆周期资本要求、附加资本要求与第二支柱资本要求之和;

(二)第二类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不低于最低资本要求、储备资本和逆周期资本要求与附加资本要求之和,但未满足第二支柱资本要求;

(三)第三类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不低于最低资本要求;但未满足储备资本和逆周期资本要求与附加资本要求;

(四)第四类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任意一项未达到最低资本要求。

第一百四十二条 对第一类商业银行,为防止其资本充足率水平快速下降,银监会根据单家银行监管资本要求设定预警指标,采取下列预警监管措施:

(一)要求商业银行加强对资本充足率水平下降原因进行分析及预测;

(二)要求商业银行制定切实可行的资本维持计划;

(三)要求商业银行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第一百四十三条 对第二类商业银行,除本办法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的监管措施外,银监会可以采取下列监管措施:

(一)召开与商业银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的审慎性会谈;

(二)下发监管意见书,监管意见书包括: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管理存在的问题、将采取的纠正措施、限期达标意见等;

(三)要求商业银行制定切实可行的资本补充计划和限期达标计划;

44

(四)增加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的监督检查频率;

(五)要求商业银行对特定风险领域采取风险缓释措施。 第一百四十四条 对第三类商业银行,除本办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的监管措施外,银监会可以采取下列监管措施:

(一)限制商业银行分配红利和其他收入;

(二)限制商业银行向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实施任何形式的激励;

(三)限制商业银行进行股权投资或回购资本工具;

(四)限制商业银行重要资本性支出;

(五)限制商业银行风险资产增长。

第一百四十五条 对第四类商业银行,除本办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百四十三条和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的监管措施外,银监会有权采取以下监管措施:

(一)要求商业银行大幅降低风险资产的规模;

(二)责令商业银行停办一切高风险资产业务;

(三)限制或禁止商业银行增设新机构、开办新业务;

(四)强制要求商业银行将符合条件的二级资本工具进行核销或转为普通股;

(五)责令商业银行调整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限制其权利;

(六)依法对商业银行实行接管或者促成机构重组,直至予以撤销。

在处置此类商业银行时,银监会还将综合考虑外部因素,采取其他必要措施。

第一百四十六条

商业银行在资本充足率计算中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报表和统计报告的,银监会依据《中华人民

45 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相关规定,对商业银行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采取行政处罚措施。

第一百四十七条

除上述监管措施外,银监会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以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采取其他监管措施。

第九章 信息披露

第一百四十八条 商业银行应通过公开载体,向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披露相关信息,确保信息披露的集中性、可访问性和公开性。

第一百四十九条 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信息披露管理体系,充分披露资本充足率相关信息,并保证披露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第一百五十条 资本充足率的信息披露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主要风险管理体系,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及其他重要风险的管理目标、政策、策略和程序,组织架构和管理职能;

(二)并表范围;

(三)资本数量、构成及各级资本充足率;

(四)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计量方法,风险计量体系的重大变更,以及对应的资本要求;

(五)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及其他重要风险暴露和评估的定性和定量信息;

(六)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的基本方法,以及影响资本充足率的其他有关因素;

(七)薪酬的定性信息和有关定量信息。

46 第一百五十一条 本办法规定的披露内容是资本充足率信息披露的最低要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应遵循充分披露的原则,并应根据监管政策调整及时调整披露事项。

第一百五十二条 获准实施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商业银行,在过渡期内至少应披露本办法规定的定性信息和资本底线定量信息。

第一百五十三条 商业银行对其专有信息或保密信息可不披露具体的内容,但必须对要求披露的信息进行一般性披露,并解释某些项目未对外披露的事实和原因。

第一百五十四条 商业银行信息披露频率分为临时、季度、半年及披露,其中临时信息应及时披露,季度、半年和信息披露时间分别不晚于季度报告、半报告、报告披露后的一个月。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披露的,应至少提前十五个工作日向银监会申请延迟披露。

第一百五十五条 商业银行应分别按照以下频率披露相关信息:

(一)实收资本或普通股及其他资本工具的变化情况应及时披露;

(二)核心一级资本净额、一级资本净额、资本净额、最低资本要求、储备资本和逆周期资本要求、附加资本要求、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以及资本充足率等重要信息应至少按季披露;

(三)资本充足率并表范围、信用风险暴露总额、逾期及不良贷款总额、贷款损失准备、信用风险资产组合缓释后风险暴露余额、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余额、市场风险资本要求、市场风险期末风险价值及平均风险价值、操作风险情况、股权投资及其损

47 益、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情况等相关重要信息应至少每半年披露;

(四)本办法关于信息披露要求所涉及的其他信息应至少每年披露一次。

第十章 附则

第一百五十六条 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资金互助社和贷款公司比照本办法执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一百五十七条 本办法所称资本计量高级方法包括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和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

第一百五十八条 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达标过渡期安排如下:

(一)系统重要性商业银行原则上2013年底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应不低于8.5%,一级资本充足率应不低于9.5%,资本充足率应不低于11.5%;经银监会批准,最迟不得晚于2015年底达标。

(二)其他商业银行原则上2016年底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应不低于7.5%,一级资本充足率应不低于8.5%,资本充足率应不低于10.5%;经银监会批准,最迟不得晚于2018年底达标。

(三)农村合作银行和村镇银行2018年底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应不低于7.5%,一级资本充足率应不低于8.5%,资本充足率应不低于10.5%。

第一百五十九条 资本充足率计算规则过渡期安排如下:

(一)对新旧计算规则差异导致的超额贷款损失准备减少部分与贷款损失准备缺口增加部分,从2012年开始,系统重要性商业银行分2年,非系统重要性商业银行分5年逐步剔除影响。即,

48 系统重要性商业银行第1年加回50%,第2年不再加回;非系统重要性商业银行第1年加回80%,第2年加回60%,第3年加回40%,第4年加回20%,第5年不再加回。

(二)对操作风险资本要求,从2012年开始分5年逐步达标,即2012年操作风险资本计量基本指标法的α值设定为10%,此后每年增加2%,到2016年过渡期结束时为18%。过渡期内,如有商业银行申请实施标准法或高级计量方法并获得核准的,可以选择基本指标法、标准法或高级计量方法中资本要求较低的方法计算当年操作风险资本要求。

第一百六十条 附件1-16是本办法的组成部分。附件主要内容如下:

附件1 资本工具合格标准;

附件2 信用风险权重法表内资产风险权重、表外项目信用转换系数及合格信用风险缓释工具;

附件3 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风险暴露分类标准; 附件4 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监管要求; 附件5 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风险缓释监管要求; 附件6专业贷款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 附件7 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 附件8 资产证券化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 附件9 市场风险标准法计量规则; 附件10 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监管要求; 附件11 操作风险资本计量监管要求; 附件12 外部评级使用规范;

附件13 资本计量高级方法验证要求; 附件14 商业银行风险评估标准;

49 附件15 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监督检查; 附件16 信息披露要求。

第一百六十一条 本办法由银监会负责解释。 第一百六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

50

上一篇: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下一篇:商业银行会计会计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