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糖尿病慢性肾衰竭患者血糖检验方法

2023-02-18

糖尿病患者病程越长,越易造成患者肾脏功能的损害,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增长,糖尿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从而造成糖尿病慢性肾病患者的不断增加, 也成为了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症状之一。而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会逐渐导致患者肾小球的硬化,从而使患者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症状,而且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死亡概率[1]。所以对糖尿病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确诊和治疗非常重要,而加强对其病情的确诊和治疗,需要对其血糖进行检验。下面本文将探讨糖尿病慢性肾衰竭患者血糖检验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 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接收的糖尿病慢性肾衰竭患者78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38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6.7±7.8)岁。且所有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厌食、恶心呕吐、水肿、消瘦、多饮、多尿等症状,并均符合糖尿病和慢性肾衰竭的诊断标准。

1.2 方 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需进行系统的B超、胸部X线、血压、血糖、核素肾动态及肾活检等检查,并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和己糖激酶法对患者血糖进行测定,并对比这两种方法的确诊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采血检验前, 医护人员必须确定其在采血前两周内,均未服用过有可能影响血糖检验结果的任何药物。之后,对所有患者进行清晨空腹静脉穿刺血液抽取。并在血样采集后的30 min内 ,及时的对血样进行离心处理 ,并将离心处理获得的血清立即进行血糖检验。

1.3 诊 断标准

所有患者糖尿病的诊断,需根据WHO制定的糖尿病判断标准为依据, ①有明显糖尿病症状, 且任何时间血糖水平≥11.1mmol/L;②空腹血糖水平≥7.0 mmol/L;③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11.1 mmol/L。慢性肾衰竭的诊断,需根据B超、核素肾动态、核素骨扫描、胸部X线和肾活检等检查结果进行判断[2]。

1.4 统 计方法

数据统计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用配对t检验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

2 结果

78例患者的血样在分别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和己糖激酶法进行检验及通过配对t检验分析发现,在患者早期发病时,采用上述两种检验方法对其血样的检测结果显示有明显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葡萄糖氧化酶法低于己糖激酶法;而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发展,上述两种血糖检验方法对其血样检测的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将78例患者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和己糖激酶法检测的结果,通过t检验进行回归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后发现,两种检验方法有很好的相关性。

3 讨论

糖尿病慢性肾衰竭是临床最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 ,而其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逐渐会出现水肿、口腔溃疡、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诊断不及时会影响并增加其治疗的难度与危险性,并导致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代谢紊乱等情况重症者会导致患者丧失劳动能力或死亡等。因此加强对其病情的确诊至关重要, 而临床对糖尿病慢性肾衰竭患者血糖测定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有:邻甲苯胺法、folin-吴法、试纸带法、葡萄糖氧化酶法和己糖激酶法等。临床上最为最常用的检验方法就是己糖激酶法和葡萄糖氧化酶法。而国际临床上公认的检验方法是己糖激酶法,因为它具有特异性强,精密度高、准确度高,且不易受血清中内源性物质干扰等特点。但因其设备造价较高、操作程序比较复杂,所以费用会比较昂贵,及时临床上公认但应用的也比较少。而且在本文的探讨中,我们采用了葡萄糖氧化酶法对患者的血样进行检验,它能够利用氧化酶对葡萄糖进行氧化,并将其产生的过氧化氢作用在邻联甲苯胺上, 使其产生蓝色物质而这种蓝色物质具有较强的吸光能力,可以吸光625nm[3], 而且波长能与葡萄糖浓度成正比, 并可通过蓝色物质的吸光度将血样中的葡萄糖含量计算出来,不仅方便、快捷、而且费用也较低因此, 对糖尿病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血糖检验,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既方便快捷、又能省钱,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慢性肾衰竭患者血糖检验的方法 。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接收的糖尿病慢性肾衰竭患者78例,在确定其两周前未使用过影响血样检验的药物后进行采血检验,方法分别为葡萄糖氧化酶法和己糖激酶法,并对其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78例患者早期发病时,采用两种血糖检验方法对其血样的检测结果显示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葡萄糖氧化酶法低于己糖激酶法;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发展,采用两种血糖检验方法对其血样检测的结果显示,两者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和己糖激酶法对糖尿病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血糖检验,均可确诊其病情情况,但选用葡萄糖氧化酶法的效果更好,其不仅方便、快捷、而且费用也较少。

关键词:糖尿病,肾衰竭,检验

上一篇:施工单位财务管理体系建设与对策下一篇:如何提高技校《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