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主义者的信仰

2024-04-10

极简主义者的信仰(精选9篇)

篇1:极简主义者的信仰

极简主义者的信仰

导读 自然天道是一切行为的总纲,遇到什么人,经历了什么事都是天对你说的话,你一定要领悟天告诉你的是什么,给你的正确指引是什么,在此基础上用识神的策划与实施去执行自己的天道、替天行道,替自己得到的天意行使生命之舟。位于德国东柏林的赫尔曼双子塔大厦里面,有一间普通的卧室。阳光从宽敞明亮的落地窗照射进来,房间里所有的摆设只有一张白色床铺和一盏黄色的落地灯。除此之外,再无他物。这就是德国女建筑师伊娃•玛利亚•斯特德尔在东柏林的家。她在里面生活和工作,却不像其他设计师那样拥有琳琅满目的成堆物品。先不要惊讶,伊娃既不是某些东方宗教的信徒,也不是节俭的苦行僧。她只是一个极简主义风格的设计师,并将这种极简主义的审美观变成了她的生活信仰。没有多余的摆设,将生活用品精简到最少。伊娃说,“这种极度削减的方式,使人更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房间里那些为数不多的物件上。这种环境令人心绪平静,也使你的感官更敏锐。”这便是极简主义者的基本信仰。

同样信奉极简主义的还有我们伟大的乔布斯先生。据说,乔布斯生前拥有的物品非常少,除了一年四季穿的黑色上衣,就只有一套昂贵的音响设备。乔布斯同样也是个禅宗信徒,物品的削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心灵的干净。没有杂物,没有杂念,于是便有了至美的境界。苹果简约时尚的产品风格和企业文化,和乔布斯的理念是分不开的。可以这么说,正因为乔布斯的简约,才能有苹果的风靡世界。

我们生活在一个垃圾泛滥的年代。每当你眨一下眼睛的时候,全世界就有数千部手机、数千台电脑、以及成千上万的衣物用品被运往垃圾站。这些物品并不是因为丧失了使用功能被丢弃,而是因为企业发布了更新的版本来替代它。这些新的版本,不过是企业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而编造的一些故事,并用各种现代传播方式哄着消费者为它买单。

而这些所谓更新更好的东西,用不了多久,也会变成垃圾车上的昨日黄花。那么,消费者获得的是什么呢?生活品质的真正提升?还是时尚体面的炫耀资本?是内心愉悦的温和享受?还是无穷无尽的购买欲望?是品位?是质地?是需要?是自我个性的表达?还是泡沫?是快餐?是追风?是人云亦云的不甘落后?

物质的泛滥涉及的不仅是环保问题,还有我们的心灵问题。广告奴役与催化着我们的购买欲,购入我们并不需要的东西。为此,我们拼命工作。用100个小时的加班换来一只驴牌包包,然后再用更多的时间去换取钻石项链、豪华小车,也许只是为了广告里的一句宣传词。

曾经的曾经,当钻石还没有进入消费领域的时候,人们生活得也很好。后来,经过某家钻石公司的洗脑,说钻石是爱情的代言,于是我们的生活目标中多了一项:钻石。后来的后来,当越来越多的行业给人们洗脑,我们的生活目标开始变得无比庞大,包括服装、手机、香水、数码、小车、美容按摩、星级酒店、到此一游。唯独少了:理想。

在物质的层面上我们知道自己要这个要那个,什么都要。而一旦回归到本质的层面,却一片茫然。我们对于自己的生命观念和时间观念一无所知,我们对周遭的感知力日益减弱,有时候甚至还不如一只小猫。这一切全赖于物质的异化。我们用生命和时间换取着并无意义的工业化复制品,而这些复制品全变成了负担,因为我们要用更多的时间来收拾、使用、打理这些复制品。当我们抱怨被生活的琐事埋没的时候,也许正是被自己的物品埋没了。这便是物对人的异化。因此对极简主义者而言,他们知道自己要什么,更能分辨出自己不需要什么。他宁可花100000元去买一幅心仪艺术家的画作,却不会花4000元去买一台自己并不需要的平板电脑。因为物品必须是为自己的生活理想服务,而不是为了物品去改变自己的生活理想。

台湾作家舒国治,至今租房,家里甚至没有冷气和电视机。这在一般人看来是在是颇为寒酸,但却是舒国治幸福生活的基础。他白天在高档酒店里和朋友喝着昂贵的葡萄酒,晚上在干净的房间里美美地入睡。没有多余的东西打扰。走路、吃饭、喝茶,实在是惬意。把自己从外物中解放出来,于是培养了丰硕的内心。他的这种生活理念,于是成了台湾文艺青年争相效仿的时尚。

除了在物质领域,我们需要将自己从无穷无尽的物品中解放出来;在生活中,我们还需要精简自己的生活,从无穷无尽的欲望中解放出来。现代人没有太多的兴趣爱好(如果上网看电视购物聚会吃饭都能算兴趣爱好的话我就无语了),却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我们的时间除了用在加班赚钱和逛街花钱之外,全都耗在了开心微博肥皂剧上面。关了电脑,闭上眼睛,顿觉人生虚无。只有在偏远的乡村,还能见到各种民间艺术带给生活的乐趣,那是一种可以细细品味的乐趣,那是一种可以与生命共长、与时间共舞的乐趣。而在都市,书法诗歌舞蹈美术,全都变成了少数人的专利,或是曾经拥有的过往。不仅是艺术,我们的理想,曾经的追求,全都败给了现代性。

现代性催生了欲望,挤压了宁静自在的内心。我们染上了各种隐,上网成瘾、游戏成瘾、购物成瘾、看电视成瘾。如果有人,没有以上种种的瘾,他该多么自在啊,能够专注于做自认为重要的事情,比如种花养鱼、比如研究摄影、比如专心创业,他的每一分钟都活得其所,不会感到人生蹉跎。

然而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没有如此境界,因而生活杂乱无章。一会儿跳跳舞,一会儿学学小提琴,一会儿去教堂听弥撒,一会儿又跟人家烧香拜佛去了。欲望无穷无尽,什么都想做,最后什么都没有时间做。回想起来,觉得自己若有所失。因此,不妨放下所有的事情,让生活回归空白,在没有任何事情干扰的情况下,我们的内心会显现出来,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以及这一生要如何度过。如此,才能遵从我们的内心,随心所欲地生活。

综上所示,极简主义不是禁欲主义,它并不禁止我们的欲望,而是把我们从各种压迫中解放出来,从而更好地生活。极简主义也不是苦行僧主义,它并不否定物的作用,而是要更好地利用物,为生活本身服务。它关注生活本身,抵制物的异化。

我不是一个极简主义者。我本人也正因为生活的繁杂无章而时时充满着困扰。虽然一直想要扔掉房间里并不必要的东西,我的房间仍然是日益拥挤;虽然禅宗师傅教导我们要万缘放下,我仍然是诸念四起。但我相信极简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它和禅宗一样,是一种引向至美境界的信仰。

篇2:极简主义者的信仰

10工业设计lyc

最近这段时间,或者说是这几年,极简主义在中国逐渐变得家喻户晓,对于以简约为美的极简主义产生并流行于20世纪50到60年代的西方世界,这种摒弃了虚浮的装饰而坚持以本身的肌理和形态来构造出美的形式主义,似乎更加的符合东方文化中对“禅”的理解,把禅宗奉作神灵的日本设计对于这种简单美的追捧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并成功打造了许多成功的案例,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随着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的增强,极简主义不仅仅局限于早期的绘画领域,极简主义的延伸突破了精神领域而触及到物质领域,现今的极简主义可以诠释为生活中各个方面的一种简约形式,而就产品对于极简主义的应用,个人认为,主要分为形式的极简,功能的极简,和操作的极简。

形式的极简,即最为直观的极简主义应用,对于日益繁忙的社会生活而言,简约的产品外观带来的是视觉和心灵的回归感,用材质最原始的的肌理和基本的形状去创造出美感,形式的极简其实就是一种形式上返璞归真。另一方面,形式的极简也包括了结构上的极简,这种对于产品组合做出的减法意在于减少不必要的输出,把复杂规整于简单,是一种效率的提高,和节约意识的倡导。省去不必要的,留下美和有用的,是形式极简的最深刻内涵。

功能的极简,相对于形式极简对于美的简化而言功能的极简有更加现实的意义,举例于生活中的许多产品,热衷于把各种功能集结于一身,然而却不知这种面面俱到其实是忽视了不同类型的用户的不同需求和个性,把多余的功能强加于不需要的人群使用者身上,本身就造就了一种浪费和复杂,带给用户的是不便和疲劳。近几年里许多设计都趋于专门化,只针对于一个群体或者一个环境去设计产品的功能,界面,和形式,这些就是功能极简的新发展,一种负责和有效的设计方式。

操作的极简,这是一种对于人本主义的探索,可以说是产品极简主义中最为深刻的表现,对于操作的极简容易产生一个误区,认为把操作方式做到最简单最易懂就是所谓的极简,其实不然,操作的极简其实更应该考虑的是产品如何最贴切的向针对的使用者传递出操作信息,并使使用过程达到最符合使用者心里和生理上操作的舒适和满足。单纯表面上的简单其实带给用户的更加的不便和不舒适,操作的极简应当深化到一种精神层面的高度。

以上是个人对于产品极简主义的理解。

篇3:服装中的现实主义与极简主义

关键词:现实主义,极简主义,异同,关系

一、服装中的现实主义与极简主义

2009年春夏季的高级成衣发布秀中,Calvin Klein的高级成衣在极简主义风格上又拥有一点未来主义与超现实主义。而在2011年春夏,它继续走着极简主义的风格,去掉了一切多余的缀饰,表达着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相对于2009年的时装秀,2011年的时装则更体现着合身且实用,添加了一些现实主义风格在其中。现实主义风格不像极简主义只是一种单一或统一的理论,它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区域,有着不同的现实主义内涵。现实主义风格的服装强调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它有着一个发展过程,体现着不同的现实。

极简主义形成于20世纪50、60年代,是由抽象主义衍生而来,强调最大限度减少一切多余的东西。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直至20世纪90年代才变成一种风尚,且尤其在美国时装中表现突出,这是由于极简主义艺术浪潮在美国的巨大影响,同时它与美国式传统服饰有着莫大的关联。美国设计师Donna Karan和Calvin Klein是极简主义风格的代表。

二、服装中的现实主义与极简主义之间的异同

1. 现实主义和极简主义都强调崇尚自然不浮夸,但是目的不同

服装中的现实主义风格与极简主义风格都强调真实和自然,主张服装设计贴近人们的生活。而服装中的现实主义风格与极简主义风格在崇尚自然的基础上的设计目的并不一样。现实主义的目的是为了再现当下现实社会的真实感,重视服装的穿用性和机能性,强调对于人体自然美好的真实再现,认同人们对于服装的普遍看法。服装中的极简主义主张客观事物自有其固有的真实和美,设计者必须把自己的主观判断和感情减弱到最低限度,而让观者对于服装本身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自己去进行解读与构建其中的涵义。

2. 服装中的现实主义与极简主义都强调理性设计,但表现的方式不同

现实主义风格的服装往往都是理性的和优雅的,它强调事实,拒绝浮夸,总是根据现实的特征而进行服装的设计。反对虚无缥缈,反对浪漫主义,强调要在各个方面掌握现实来反映整体,再在此加上主观的设计。极简主义强调一种理性、冷峻与简约,具有简洁的结构、简单的色彩组合、朴实的材料、去除繁琐的细节。考虑服装本身的比例与协调关系,反对繁琐与复杂。

现实主义是一种在整体运动下又遵循相对稳定原则的服装风格。服装中的极简主义设计则是强调形式,一切为形式而形式,坚定地认为廓形是设计的第一要素,既需要考虑其本身的比例、节奏和平衡,又要考虑其与人体的理想形象的协调关系。希望通过设计引起观者的思考。

3. 服装中的现实主义与极简主义在设计表现上有交集,但是设计原则不同

服装中的现实主义与极简主义在进行设计时会有交集,但是它们遵循的设计原则不同。在一定的时代有着较为稳定的形制、较强的可识别性并符合真实性原则的经典服装往往体现出现实主义风格,它们也会成为后来现实主义服装创作的载体形式。这就是表明,现实主义的设计除了建立在真实性上同时也是建立在典型性原则上,一切的设计都基于典型性。例如Chanel的服饰、Dior的“new look”等。Chanel 2011年春夏发布的高级成衣就延续了Chanel经典的套装。极简主义风格的服装在设计上会通过“减法”来去除一切可以去除的东西,它没有什么具体的典型性,它只需要简单利落的线条以及简单色彩的运用,而将风格保持在最简状态。

三、服装中的现实主义和极简主义之间的关系

1.20世纪80、90年代,现实主义风格服装设计受到了极简主义风格的影响20世纪80、90年代极简主义在美国时装中表现得格外突出,具有简单实用传统的美国式服装与极简主义自然契合。根据现实主义的动态特征,它一定会因为当时美国人们的现实生活方式而出现对应的表现形式,而当时的美国提倡实用服装艺术,人们都有着回归本初的生活方式,他们选择的是与极简主义相关的东西,因此,现实主义风格必定会受到极简主义风格的影响。

2. 极简主义风格服装可能会体现了现实主义风格,但现实主义风格服装不一定体现极简主义风格。因为现实主义有真实性与典型性原则的要求,它必须遵循现实和个性来进行设计,而极简主义却是以形式上的最大限度减少为设计原则,它需要的是不断地剔除不需要的部分。极简主义风格表现了当代一些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体现了一定的现实,这会与现实主义风格设计产生交点;但是,极致的极简主义会把很多现实的元素忽略掉,这又是现实主义风格决不能忽略掉的。

3. 服装中的极简主义风格同现实主义风格在对人们本身生活状态与方式进行设计的基础上,极简主义同时会不断“减除”多余的东西。因为现实主义风格遵循真实性,极简主义则遵循绝对简洁。极简主义只要能够减去,则一定会减去,而现实主义则会考虑现实的真实性与典型性。例如体现现实主义的雅皮风貌喜爱混搭拼合,而极简主义则会去除拼合,更偏爱简单纯粹。

服装中的各种风格在如今这个服装设计多元化的时代是必定会有各种交汇与融合。而其中现实主义风格与极简主义风格则具有一些相似点和不同点,它们各自的特点会让它们之间产生一些关系,现实主义在一定情况下会受到极简主义风格的影响,而极简主义又会不时体现出现实主义风格,设计师在运用这些风格时也没有具体的分界线,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不同风格之间的关系来推断服装设计师在设计服装时的思维方式与方法,获取有用的信息。

参考文献

[1]卞向阳.服装艺术判断[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陈晨.极简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风格倾向[J].科技信息2011年01期

篇4:新飞:极简与有爱的产品信仰

英雄产品统领一切

“商界教皇”汤姆·彼得斯曾半开玩笑地说过,在产品生命周期漫长的年代,你想把一家大企业做垮是一件难事。大企业的规模优势、品牌优势,给后起的企业筑起了一道极难逾越的门槛。战略,无非是对拐点的预见和应对,漫长的产品生命周期给企业对变化的观察、预见和预防提供了足够的时长。

回想进入21世纪以来一个个倒闭、衰落、已呈现颓势的公司,柯达、摩托罗拉、诺基亚、索尼……曾经看起来那么稳定的竞争优势,如此脆弱不堪。在这个时代,产品的生命周期早已进入“快进”的年代,产品的辉煌期大大缩短。当季节以十倍速变换时,唯一能让企业免于速朽的,只能在这一个个“快速季”里快速地自我刷新,即自我颠覆加自我重建的能力,最终以产品实现颠覆,比如小米、微信。颠覆,以产品颠覆,也将成为现代商业生态里的常态。

但不少传统企业仍然秉承着工业时代的思维,都暗中受制于一劳永逸的幻念。这种幻念还直接作用于企业的战略——让本来有预警功能的战略变成了对于未来的自恋的畅想,比如期待着在国际市场布局。而且,它们还把这种战略当作信仰。

与很多传统企业不同的是,新飞电器一直秉承的是产品信仰。产品信仰和战略信仰驱动力是不一样的,战略信仰来自企业家的野心,产品信仰则来自对用户服务的意识。新飞的战略是用户战略和产品战略,是不断发现用户的需求,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然后把它做到极致。作为新飞电器2014年度的战略性产品,莱铂锐冰箱精心雕琢“美”一个细节,不仅在性能上引领高端潮流,而且在外观设计上惊艳无比,且在“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评审中引发强烈反响。今天的消费者比以前更感性,产品最后不是拼功能、拼技术,而是拼体验,用户体验也成为产品成功的关键。莱铂锐冰箱便是新飞打造极致用户体验的代表。

在新飞看来,战略不能待在云端,一定要落地,一定要具体到产品,具体到怎么解决用户的问题,要想方设法让产品递到消费者手里的时候,能形成一个超出消费者的预期,能够让他们惊喜。而这也是所有企业应有的产品观。

既是痛点也是机会点

投资者常问创业者的一句话是:“用户的痛点在哪里?你是如何解决的?”这句问话也适用于所有企业。

所谓“用户的痛点”也就是“产品的热点”,即找到满足用户的一个刚性需求,找到让人一见钟情的产品。而用户的刚性需求又是分层次的,在不同的时期对需求的理解不同。通常,用户的刚性需求分成以下两个类型。

第一层需求——“止痛片”,即用户明显感觉到痛,渴望有一种产品或服务能帮他们解决问题。对于生活中已经越来越必不可少的冰箱来说,人们越依赖痛苦也越多:保鲜状况不满意、卫生情况堪忧、制冷不理想、容量不够等,问题各式各样,但痛苦的感受是一样的。消费者的痛苦便是企业的机会。新飞多重生态除菌技术确保了冰箱安全健康的保鲜环境,多维无霜风冷系统给予冰箱最佳的制冷效果,而“一键转换”功能实现冷冻冷藏的随心所欲,一样的冰箱不一样的容量。市场是产品的战场,能为用户“止痛”的产品,才是战场的胜利者。

第二层需求——“糖果”,即用户已经习惯于已有的方式,没有感觉到痛,需要你来优化他们的体验。新飞发现,随着年轻一代逐渐成为家电消费的主力军,冰箱市场也正在实现消费升级,产品向高端化、品质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明显,冰箱正在由满足家庭就餐需求转向开始全面介入消费者高品质的家庭生活。在完善冰箱功能的基础上,新飞对产品外观再次创新,主张冰箱外观设计符合现代简约家装审美趋势,从而实现产品价值差异化。莱铂锐系列便是由国际知名设计师借用天秤座的平衡来表现产品与家居环境的和谐共融,延伸冰箱的创意空间,传达出富含人文底蕴的家居追求,从而让消费者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台家电,而且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

找痛点是一切创新的基础。找到用户痛在什么地方后,所需要做的就是专注,用最极致的方法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有时只一个点,就可以让产品具有爆发性。

为产品布道

Mac电脑改变了世界,它促成了电脑民主化;谷歌改变了世界,它促成了信息民主化;eBay改变了世界,它促成了电子商务民主化……这些都是改变世界的伟大的产品。同样的,新飞也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产品,以改善消费者的生活质量为宗旨。在此指导思想下,新飞认为,伟大的或者有价值的产品应包含五个特质:

1.深度。新飞始终以用户需求为基本点,能预见用户需求,并能出色地实现用户需求。

2.智慧。从无氟到节能,从节能到健康,从健康到保鲜,新飞了解消费者面临的问题,而且总能解决这些问题。

3.完善。完善的产品包含有用户需要的一切功能。

4.强大。好的产品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

5.优雅。优秀的产品不仅仅只有功能,还有完美的设计所带来的愉悦的感受。

但是,无论多么伟大的产品都只是一系列零部件的组合体,要变得伟大就得有爱,而有爱首先是产品开发者对产品要有爱,继而才能让用户觉得有爱。新飞相信一个对产品有爱的团队,才能创造出极致的用户体验。

古语云“止于至善”,做产品,至善是伟大的开始。

O2O打造极致体验

极致体验、超过预期、粉丝、死忠、口碑传播这些字眼是对商家最有价值的认可,iPhone、海底捞等,都是因其极致体验而成为经典案例享誉商界。

传统的销售往往只重视成交的瞬间,销量就是一切,新飞认为这是“20世纪的想法”,除了成交,还要重视售前和售后。消费者感受新飞,形成品牌印象,对产品产生兴趣,进而深入了解产品,然后实际购买,最后使用商品,形成评价。新飞希望在这一连贯的环节里,和消费者建立友好的关系,而不仅仅是完成销售。基于此,新飞做电商最紧要的不是为了线上的销量,更多的是将其作为前台导购,让消费者感受新飞、了解新飞。

新飞定义网上商城的作用有三个:首先最重要的是向实体店铺引流,让消费者到实体店铺消费;其次是和顾客进行交流;最后才是网络店铺的销量。这正契合了互联网时代,忠实顾客形成的过程:兴趣——搜索——尝试消费——配送——多次消费——口碑分享。通过广告让顾客产生兴趣,从而主动搜索且有第一次购物,在配送触点让顾客感受极致体验,进而多次消费,最终转变成口碑宣传员。让顾客第一次购物重在营销、重在技巧,而要转化成忠实顾客甚至口碑宣传员,则需要综合体验,包括品类、价格、配送和极致体验等。

因此,新飞认为,极致的产品陪嫁的是极致的体验。

(编辑:周春燕 179724189@qq.com)

篇5:极简主义读书笔记

长期以来困扰我的所有难解谜题,书中都给出了完美答案。

平日里包裹的形形色色太多,我们都忘了生活本身的奥义。

就像书中所言,“极简主义是一个工具,让你摆脱多余事物、更加专注于人生中那些最基本的方面,从而获得快乐、满足和自由。”

如此看来,《极简主义》更像是一本寻找人生的方法论。

如果你也跟我一样,想对自己当前的生活状态来一个彻底评估,不妨继续往下看。

乔舒亚和瑞安(本书的作者)经过大量的研究试验,总结出了使人生活出意义的五大价值:

健康

人际关系

热情

成长

奉献

在五大价值框架下,又生长出许多小的聚焦点。这些点能帮我们理清生活中的乱麻(物质和精神上的),使我们平静地面对当下最真实的自己。

由于书中呈现内容较多,小花椒就自己感兴趣的“点”进行了一个小整合(希望在未来的某年某月,当我无意间翻开这篇读书笔记,会感谢今天的自己做了一件看起来对的事)。

>.饮食、锻炼及睡眠

健康是五大价值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我们的理想与抱负都必须在一个良好的身体状态下去力求实现。而合理的饮食结构、有效的体育锻炼以及充足的睡眠时间就是健康的基础。

听起来是不是有些讽刺?

吃着一次性餐盒盛装的地沟油和添加剂混合而成的食物;

在办公室一坐就是七八个小时,下班后也不愿多抬一次腿;

晚上加班回家躺在床上却怎么也摆脱不了晚睡拖延症……

的我们。

是不是应该从某时某刻开始,为自己的健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改变?

>.评估核心人际关系以及自我改变

人际关系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命题。好的人际关系能帮助我们实现个人成长,我们既可以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又可以从中汲取养分。

就像论语所说:“君子和而不同”。

核心人际关系同理。不以血缘亲疏、认识时间长短、思维方式异同为限,我们需要认清的是:能带来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正能量的人,我们都应该慢慢靠近。

有三种方法:

寻找超棒的新人际关系。

中国传统观念中有一句“衣不如新,人不如旧”,但在建立核心人际时我们往往需要抛开这点。新的朋友往往能够为生活中带来超乎想象的新视野,新角度,扩展我们生命的广度和深度。

改造现有的人际关系。

有时间的话,静下心来给自己当下的微信圈做一个评估分类。哪些是“友谊长存”型,哪些是“努力改善”型,哪些是“泛泛之交”型。个中的取舍我也不再赘述。多数情况下我们为了维持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了微信里认识的“泛泛之交”上,却忽略了跟挚友以及家人共享的面对面下午茶。

从现在开始,改变吧。

改变自己

前段时间看了一篇推文,大意是讲中国社会人际交往的“圈层”。因为一些机缘我们可能会触碰到远高于自身实际水平的“圈层”,并为此沾沾自喜,但实质是什么呢?这个圈儿里的固有人群根本不会因为你的偶然出现多看你一眼。

很现实,但也有点励志。

在一段人际关系中努力实现自我增值,并抱以诚实,专注,热情与理解,给他人带来信任感与可靠感,清风终会到来。

哦,对了,别忘了还有爱。

>.找到兴趣点并尝试移除枷锁

在这里进行一个小调查,答案自己默默写在心里就好(如果信任小花椒,也可以分享答案到公众号后台)。

1、你热爱自己当下的工作吗?

(答案是“yes”,请直接忽略以下题目)

2、你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吗?

3、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内心是否充满了极大的欢喜?

4、有尝试在工作以外培养兴趣爱好吗?

5、是否以工作太忙,加班太多等为借口,不去尝试和提升这些兴趣爱好?

6、是否在某一时间想过自己的兴趣爱好也许会成为此生的使命?

7、是否一方面沉浸在工作无尽的压力与抑郁中,一方面又不敢做出改变?

8、你在乎现有工作带给你的社会地位与物质享受吗?

9、你是否想过为自己而活?

没错,这些是我在看完一遍《极简主义》以后叩问自己的问题。

当我们剥离了工作给予的头衔,金钱铺呈的地位,我们还有什么东西能拿出来真正定义自己?

盖茨比有很多很多钱,可在黛西眼中,他跟当初那个穷小子有什么不一样?

我们学会了麻木地看账单,麻木地还车贷房贷,麻木地购物,麻木地攀比。

我们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取更多的资产,却渐渐发现自己欠下了更多的负债。

这其中包括我们欠自己的精神负债。

没有自己的热爱,没有思考的时间,我们习惯了索取,又怎会想要去奉献……

问题来了,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吗?

我们早就不懂怎样经营自己,经营生活了。

最终,我们活成了抑郁的现代人。

乔舒亚和瑞安曾经跟我们一样经历了迷茫。

但他们通过自身的不断探索实现了“异类觉醒”。

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可以治愈每一个人,唯独本书的最后一句话分享给大家:

不管你今年想要做什么,放手去做。追求你的兴趣。

篇6:极简主义读书笔记

1、事情其实很简单2、弄明白自己要做什么3、任何事情都有连续性4、如果不去做,永远都做不完5、结果往往和预期不一样6、明确界定事情的结果7、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你看,书如其名,通俗易懂,讲的东西再明了不过。读完之后,觉得第1、第3、第6点特别有意思。

事情其实很简单

当然,有许多事情是复杂的。这里讲的是遇到困难时,在诸多解决办法中你总能找到那个相对简单并且更快速解决问题的思路。做到这一点,在潜意识里,就得直截了当,不兜弯子。比如,同事中有人对你有怨言、冷淡,你向其他同事各方打听想了解为什么。太复杂,不如直截了当,当面说开。

锻炼这种用简单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书中提到一个词“电梯公关”,意思是在电梯里遇到了某个重要人物,你必须把电梯到达的几十秒内准确的把信息传达给他。或者说你能否用25个字把某件事描述清楚――一个事件、一个问题、一个解决方法或一个解决建议。不妨一试。

任何事情都有连续性

在现代生活中,有很多时间是碎片化的`,文中提到任何事情都有连续性,要想在一定时间完成它,得考虑到碎片化的时间--与人聊天、看微信、读知乎。摒弃这些碎片化时间,做事情专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二,给一件事情做计划的时候,如果碎片化时间不可避免,则在计划之初,就应该把这一部分时间考虑在内。另外,事情大多时候可以拆分为一个个小的目标和计划,把这些目标计划、事情的过程罗列出来,也可以帮助更好的监视这件事的进度,从而保证这件事的连续性不被破坏,提高工作效率。

当你努力做多个事情的时候,一定不要同时做,两件事情不可能具有同样的优先级,排出优先级,做完一项做另外一项。这时可以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到的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时间管理法则排除事情来行事。

明确界定事情的结果

一件事情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得有界定的标准。一项需求,按照产品的prd做完,又通过了测试case,开发这个节点上算是完成了。明天早点起床,几点?六七点吧。这不叫界定,这叫模糊不清。以后做事情,一定要把完成目标清清楚楚的界定出来。表意不清的结果会造成个人的懒惰、得过且过。

读书容易,实践难。

篇7:《极简主义》读后感

什么需要“极简”?“极简”到什么程度?大概对于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因为什么是生命中重要的事,对每个人而言,都有自己的标准。

作者强调的是通过“极简”,轻装上阵,摆脱生活中多余的事物。“极简”只是形式,“极简”背后更为重要的是沉下心来进行深度思考,重新发现生命的意义,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多余的。让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去做更多的更有意义的事。

本书的核心目的是:引导读者发现更有意义的人生,不断实现个人成长,有意义地为他人奉献。“极简主义”的好处包括:取回浪费的时间、摆脱多余的物质、找到自己的使命、享受快乐和自由、多创造而少消耗。

本书主要是讲如何从五个维度去发现和构建生命的意义,也被作者称为“五大价值”,分别为“健康”、“热情”、“人际关系”、“成长”和“奉献”。

“健康”、“热情”、“人际关系”这三者是基础,而“成长”和“奉献”就是我们生命的意义所在――实现个人成长,为他人做出贡献。“成长”是我们生命内在的意义,而“奉献”是在“成长”基础上更为高级的生命外在的意义。

先说说“成长”,如果生命每天都只是在重复,日复一日,那生命又有何意义呢?那不就是在混吃等死吗?这不就是在浪费生命吗?

我们多数的改变,都是通过每天在小的方面逐渐改善积累而成的。每天哪怕有一点点有意义的改变,只要我们持续行动,我们就没有停下“成长”的脚步,正是“成长”让我们感到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体会到自我满足与成就感。

我们的“成长”来自三个基础方面:改善“健康”状况、发展“人际关系”、追求自己的“热情”兴趣。

“奉献”是指为他人做出的贡献,增添的价值。“奉献”能给人带来深层次的、持久的满足感,与之相比,我们自己吃顿美食、看场电影的满足感显得很微不足道。

是“成长”引向了“奉献”,而且可以构成良性循环:我们越是成长,就越能帮助其他人成长;而越是帮助他人成长,自己就越能获得更多成长。“奉献”还与三个基础层面相互影响:提升精神“健康”、享受“热情”、促进“人际关系”。

书中第一页“你真的快乐吗?”,作者试图通过这一问来引发大家思考生命的意义。

作者直接提出“我们所积累的物质财富不会让我们快乐”,这一观点看似和我们的常识“有钱才快乐”、“贫穷不快乐”相违背。但从现实来看,读后感有钱未必快乐,没钱也可以很快乐,钱和快乐不能直接划上等号。长期以来,人们忙着赚钱、积累财富,已经习惯了把赚钱当作了人生意义,“幸福”指数却没提高。当赚了很多之后,往往还想着赚更多,背负上很多压力和负担。却没停下来想想为什么赚钱?赚钱是为了什么?除了赚钱还有什么是生命中更重要的事?

我们物质欲望的满足会带来快乐,但这种快感会快速消退,并且边际效应会递减。真正的快乐源自我们的内心,我们的成长,我们为他人、为社会做出的贡献。

作者认为“快乐”不是重点,有意义的生活才是重点。我们要在短期行为中找到长期价值,有长期价值的短期行为才是有意义的。

“幸福”肯定是快乐的,但“快乐”不见得幸福。不要等到最后去享受成果带来的快乐,你在追求幸福的奋斗过程本身才是最快乐的。所以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过程本身最幸福”。

篇8:极简主义对居住景观的设计影响

1 极简主义景观设计对对中国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冲击

极简主义景观设计思潮于20世纪9O年代末进入中国, 并逐渐取代中国传统景观设计思想成为景观设计领域的主流设计。作为“百花齐放、洋为中用”的西方文明输入品, 其显现风格与东方文明和中国传统景观设计全然不同。

可能是几千年的“视觉疲劳”或改革初期对舶来品的视觉关注, 极简主义景观设计思潮进入中国后, 就迅速取代中国传统景观设计思想成为景观设计领域的主流设计, 并为以后的我国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布置产生了重大影响。

改革开放初期, 我国部分景观设计人员由于对中西方文化的渊源、融合、碰触没有进行充分的研究和深入的探讨, 盲目照搬极简主义景观的设计风格和设计形式, 全国各地一哄而起、都是风格类似的所谓高端、流行的“欧式风格”。全国统一模式的设计比比皆是, 直至最后, 丢失了民族风格、丢失了文化特征。

2 中国传统景观设计思想与极简主义景观设计的异同点

风格起源于文化, 文化与思想意识形态密不可分。从文化渊源上所说, 极简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存在诸多相似之处。比如:玄学的“无为之业”“少则得、多则惑”的追求“致虚极, 守静笃”境界, 禅学的“空寂、空灵, 淡远”及追求“明净、流动、静谧”的意境和气韵, 与极简主义中追寻简练的景观造型, 单纯的视野效果, 把最低限发展到极限的思想有惊人的共同之处。文化渊源的相同, 是中国园林文化能够充分发挥出极简主义景观设计的精髓, 并通过碰撞、沟通、交融做到更深刻更紧密的融合, 并产生更美好的结果。极简主义景观设计是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表象进行归纳、总结、提炼, 并将其精髓以简单而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 这种表现方式纯粹而不繁琐, 直观又不直白, 与我国传统文化有着极大的相同之处。在中国传统景观创作中, 园林景观经常采用浓缩或抽象的方式, 把自然景物中的精华要素提炼并升华, 把中国传统中的士大夫思想情感、理想、追求浓缩并结合起来, 经过抽象和洗炼的景观设计, 以象征性的题材、微小中见广阔的意境、反映出发人深思的艺术感染力, 使人既感到自然气息、也体会了作品中思想、意境的感召力。

现代社会和现代生活需要居住景观设计思想要充分的理解现代社会思想和现代人的情感生活。居住区景观设计必须要本着“以人为本”原则, 是为居民服务的, 注重设计中的人性化, 注重人的行为活动规律, 其终极目标是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现代社会中的人群, 工作、生活节奏快, 亲朋、邻里间缺乏情感交流, 情感空间缺失, 在这样的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特殊性也可以体现社会交往场所的功能, 满足居民“城市快餐式生活”中迫切需求的感情生活。当然, 在运用极简主义景观设计思想规划设计城市、居住区景观, 也应避免缺乏或完全无人性化的创作, 必须以简洁、创新、独特的风格来表达景观设计作品所具有的丰富内涵, 尽可能使景观设计作品有更多的想象和联想, 以设计中的民族化、地域化、人性化、思想化来创造极富时代特色的景观文化。

举例来说:我们项目组参与的位于山东济宁创意园SOHO居住区景观设计中, 由于当地植物群落及建筑布局等客观因素的制约, 其居住景观设计在极简主义空间布局与中国传统造园空间植物搭配上相得益彰, 是原有约束条件最大可能得以化解、并在居住人群使用功能上、例如快速归家道路体系利用极简主义强调空间的单纯性和简洁性。而在二三级游园空间体系上解析传统造园空间、在当地植被条件下加以精简。搭配组合、营造适应当地环境、气候、人文气质的居住景观。通过简单的将居住环境与场地地特有的地形地貌相结合, 将自然景观很好的融入居住环境中, 通过保留原生态来达到塑造出有个性又间接的景观设计。具体来说, 就是在景观设计中保障自然景观和居住区有效相融, 通过环形的散步道和周边景色, 使两者产生良好的化学作用, 通过自然和简约的设计, 给人们一种融入自然, 回归自然的感受, 在边界的处理上刻意采用模糊边界的方式, 使得整个景观设计更为简约。在景观设计中, 注重人性化设计, 通过实际调查数据合理考虑人们关于阳光, 空间等等的喜好, 在整个设计中采用一气呵成的手法, 反衬极简主义的现代风格, 在有限的空间中给人以无限的意境。

3 中西文化的有机融合才是景观设计的方向

梁思成提出:“一个对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知之甚少的人, 在精神上便缺乏一种归属感;一个对自己的传统不懂得继承发扬的民族, 便无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都在追求一个理想的境界, 追求过程中自然造就了风格。道家追求人生的天人合一精神境界, 影响了中国文人的生活、情趣、性格;禅宗以佛教诸派思想融合道家思想以及有关世俗人生问题的思想, 渗透在中国社会广大阶层, 主导了最广大民众的行为、思维方式。极简主义属于现代艺术的组成部分, 而现代艺术的最终目标是寻找一个最不受束缚、最自在的表达形式。传统是永恒的;现代艺术反对永恒, 认为表现形式就是漆追求的全部。虽然极简主义与中国传统景观设计思想在理念上存在根本的不同, 但既存在必有合理之处, 不能一概否定, 我们必须本着对待任何文化都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的原则, 对极简主义既不能一概否定, 也不能全盘照搬。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 能够汲取各方学说的精髓, 进行有机的组合和创造, 使其焕发新的魅力, 才是居住景观设计的正确思路。而要做到这一点, 就既要有选择的继承我国古代的建筑理念精髓, 又要取包括极简主义在内的西方建筑理念精髓加以糅合, 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改造和创新, 并积极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 避免重蹈覆辙, 犯重复的错误。切不可生搬硬套, 更不能将各理论的内容简单粗暴地拼在一起, 这样产生出来的必然不可能是赏心悦目的佳作, 而是不伦不类的“四不像”了。

摘要:从极简主义景观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传入我国并对传统城市景观设计的冲击和起到的重要作用为切入点, 论述极简主义的设计方法及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异同点和特征。探索极简主义与中国传统景观设计观的融合及前景。

关键词:极简主义,传统文化,冲击融合

参考文献

[1]黄一莉.论中国画蕴含的禅宗美学[J].艺术百家.2011 (S1) .

[2]韩红, 黄小金.禅宗美学对当代风景园林设计的意义[J].中国园林.2011 (08) .

[3]王莉, 袁恩培.论禅宗思想在日本枯山水庭园中的体现[J].艺海.2011 (05) .

篇9:极简主义者的新尝试

“After we were done, I looked around and realized that I still had 2)way too much stuff,” says Bruno, “It occurred to me that maybe I wanted to live simple but in reality I behaved differently.” That realization 3)prompted the 39-year-old father of three to try an experiment, “The 100 Thing Challenge.”

With the goal of breaking free of what he calls a “bad habit of consumerism,” Bruno vowed in 2008 to live for one year with just 100 personal items. He 4)whittled down his possessions to 94 items, including a Bible, laptop, guitar, wedding ring, car and clothes.

He created some guidelines for the experiment since his wife and daughters did not participate—family-shared and household items did not count as personal items. He also grouped together some basic things such as underwear and socks. Bruno began blogging about his new 5)no-frills lifestyle and eventually wrote a book, The 100 Thing Challenge: How I Got Rid of Almost Everything, Remade My Life, and Regained My Soul.

Since completing the experiment in November 2009, Bruno has continued to live by the motto of reduce (get rid of some of your stuff), refuse (to get more new stuff), and 6)rejigger (your priorities) and maintains just 110 personal things.

“Nearly two years of living with a minimal, though completely adequate, amount of personal possessions, I’m no longer in the habit of consuming for consumption’s sake,” he writes in his blog. “That’s freed me up for all sorts of better endeavors than shopping—like spending time with family and writing a book and 7)scheming about business opportunities.”

Bruno’s project has also inspired others to live minimally, many of whom post their own 100 Thing Challenge updates on YouTube.

“The reality is that the 100 Thing Challenge is surprisingly easy,” says Bruno, who works as an online marketing manager. “I’m not saying there were no challenges or disappointments. I miss some things. But not that much. Frankly, it’s far easier to live with less stuff than with excessive 8)clutter.”

In an interview with 9)SecondAct.com, Bruno offers five ways to start simplifying your life, no matter how much stuff you have:

1. Pick a number. Set a goal to limit the amount of items you can have. “As for 100, it was a good round number,” Bruno says. “Fifty things would have put me in the category of 10)hermit, and 150 things would have been too easy.”

2. Tackle your closet. “Everyone has more clothes than they need,” he says. He recommends choosing clothes for two weeks—14 different outfits—and then packing the rest away. “After a few weeks, you will not even notice the other stuff is gone.”

3. Break it up. Take a different area of the house each week or month and do the same as with your closet. 11)Paring down items in the kitchen, bathroom and 12)pantry in separate 13)chunks will make an otherwise-14)daunting task much more approachable.

4. Get rid of things you “think you’ll need someday.” “It’s not until you start to 15)purge those must-have items that the real benefits of living simply 16)kick in.” If you really want to get something new, get rid of something first.

5. Be realistic and realize this is a process. Bruno says it took more than six months to get down to 100 things. “This isn’t a weekend activity,” he says. “But my life has changed. I’m no longer consuming irresponsibly. Give yourself the time you’ll need to change your lifestyle. It’s worth it.”

某个周末,戴夫•布鲁诺与家人给房子来了一次大扫除,将几袋不需要的物品捐赠给当地的慈善商店。“我们清理完毕后,我环顾四周,还是觉得家里的东西太多了,”布鲁诺说,“看来也许我想过得简单一点,但是现实上却不然。”这个觉悟促使这位有三个小孩的39岁父亲进行了一项名叫“百物生存挑战”的试验。

以挣脱他称之为“消费主义的坏习惯”为目标,2008年,布鲁诺立誓在这一年里只靠100件个人物品生活。他将其个人所有物削减至94样,包括一本《圣经》、一部手提电脑、一把吉他、一枚婚戒、一辆汽车及衣服等。因为他的妻子和女儿们没有参与其中,他为这个试验制定了一些指导方针——家庭共享以及家用的物品不归属于个人物品。此外,他将一些诸如内衣、袜子等基本物件集中在一起。布鲁诺开始在博客上记录其极简的新生活方式,最后还写成了一本书——《百物生存挑战:如何丢弃几乎所有东西,重塑生活,重获灵魂》。

自从2009年11月完成了此项试验之后,布鲁诺仍继续秉承下面的格言生活:减少(丢弃你的部分物品)、拒绝(购置更多新东西)、重新安排(你的优先次序),并保持只有110件个人物品。“我过了将近两年只有最低数量个人物品的生活,完全自足无憾,我再也没有为了消费而去消费,”他在其博客中写道,“这让我能够抽出身来做各种各样比购物更有益的事情——例如与家人共度时光、写书和发掘商机。”

布鲁诺的试验也启发了其他人进行最简化生活,许多人都将他们自己的“百物生存挑战”过程发布在YouTube网站上,并及时更新。“事实是,百物生存挑战其实非常简单,”担任网络市场经理的布鲁诺说,“我不是说这没有挑战性或者没有任何遗憾。我也会想念一些东西。但不是那么多。坦白说,相比起过多的混乱,去繁求简的生活容易多了。”

在接受SecondAct.com网站的采访中,布鲁诺提供了五种途径,让你开始简化自己的生活,无论你有多少东西。

1.设定一个数字。定下一个目标,限制你可以拥有的物品数量。“至于100,这是一个很好的整数,”布鲁诺说,“50样东西会使我进入隐士的行列,而150样东西则没有什么难度可言了。”

2.清理衣柜。“每个人拥有的衣服都比他们需要的多,”他说。他推荐挑选两个星期的衣服——14套不同的衣服——然后将其他的打包拿走。“几个星期之后,你根本不会留意到其他东西不见了。”

3.各个击破。每个星期或者每个月针对家里不同的区域,开展跟清理衣柜一样的行动。减少厨房、浴室及食品储藏室的东西并整理分类,会让本来令人却步的工作变得更加容易着手。

4.丢弃那些你“认为自己有一天会需要”的东西。“只有你开始清理那些你以为必须拥有的东西时,简单生活的真正益处才会开始显现。”如果你真的想要一些新的东西,那么先丢弃一些东西吧。

5.现实点,认识到这是一个过程。布鲁诺说,实现将个人物品缩减为100样东西的目标需要6个多月。“这不是周末活动,”他说,“但是我的生活因此而改变。我不再不负责任地消费。给自己一些过渡时间去改变你的生活方式吧。绝对值得。”

小链接:As a Minimalist You Should:

Be happy and find happiness in less: Excess in any aspect is never a good thing.

Learn to love and appreciate experiences over things.

Live your life with purpose and to find and realize your dream.

Live your life by being conscious of what you own, use and buy.

To relax, de-stress and enjoy your life, not to race to the end of it.

Help cut down on environmental waste in whatever way you can.

Live your life by making your own rules of what you think is necessary.

上一篇:餐厨垃圾生化处理项目下一篇:我旗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票据管理使用情况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