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历史教学论文

2022-04-22

【摘要】在新的课程改革下,历史学科的地位和作用尤为突出。如何进行历史教学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以下是我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对策。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新课程改革历史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课程改革历史教学论文 篇1:

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几点心得

时下,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高中历史不再像旧教材那样按照通史的模式和时间先后顺序,从古到今,从中国到世界,把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内容放在同一朝代的章节里,而是以“专题”的形式,将古今中外的历史编成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三个必修和数个选修教材,这样更接近于大学历史专业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某一专题的历史知识。作为高中历史新课改的第一线教师,我想就新课程改革谈一点心得,与同行共享。

一、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突出强调了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视性,明确提出教师要转变角色,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了,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学生的学习也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填鸭式”的课堂上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当今的教师应该多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在课堂教学中假设活动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是我们目前使用过的两种较好的方法。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集图像和声音于一体,模拟展示当时的历史情景。这样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由感而发,认识历史、感受历史和分析历史,从而记住历史。这就是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使课堂变得更加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活动情境。

常用的课堂活动形式有分组讨论、分组辩论、小组搜集资料竞赛、课堂表演等。有时,还可以把几种活动形式结合起来使用,那样效果更佳。例如:在教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专题一的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时,我就设计了一个活动内容——一场对是采用郡县制还是分封制的朝议的模拟表演。通过活动,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动手搜集资料并作出分析、判断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加强了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激发了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改变了对历史课枯燥无味的看法,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3.更新教学评价机制。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当前形势下,我们正在更新教学评价机制,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我们更加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在评价标准上,不局限于学生学业成绩,更多地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评价方法上,既注重量的评价,又注重质的评价。通过全方位、深层次的评价,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得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激发,从而使得新教材的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且乐学不倦。只有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才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去调动呢?

1.穿讲历史人物趣事。

历史人物的遗闻趣事是绝大多数学生不知或知之甚少的,是他们极感兴趣的东西。教师在课堂上适当穿讲这些内容,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应的历史知识。比如:在讲美国内战时,我穿插讲解总统林肯和肯尼迪惊人的相似之处,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当然,这些内容不宜过多,否则只能是活跃了课堂,却降低了效率。

2.把诗词带到课堂。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接触过许多诗歌,而且很多学生都能朗诵出来,所以把诗歌带进课堂,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比如讲红军的长征时让学生回忆毛泽东的词《长征》,讲解放战争胜利一节时可回忆《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还可就这些词提出一些相关的历史问题,如此既能活跃课堂,又能促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

三、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具体怎样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这一能力的培养同样离不开知识和材料,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下,我们不能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太高的要求,毕竟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有限,很多需要教师去提供。因此,教师应采取多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设置题目引导辩论。

比如:美国历史上的西进运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影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等等。

2.介绍新观点,引导思考。

在教学中,引进一些史学研究新动态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联系现实,让学生关注热点。

比如,在讲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时,结合现在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必然会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

四、注重习题课,精选练习,让学生体验成功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对于学校教育所持的基本观点是“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说到底,学校教育,就是帮助学生成功,教会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核心。通过教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获得了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也学着教师的做法,自己独立评析题目,运用有关原理来解析问题。这样就内化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使他们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这种成功感会激励他们更加主动地学习,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和素质

中学历史教师首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完善的知识结构,这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既要有贯通古今的中国通史知识结构,又要有熟悉中外的全球史知识结构。只有教师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要想当一名好教师,我们必须有终身学习的态度。我们必须时时给自己充电,向书本学,向其他老师学,向学生学。只有善于学习,才能不断超越别人,更主要的是超越自己,也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

作者:郑小英

新课程改革历史教学论文 篇2:

谈新课程改革下历史教学对策

【摘 要】在新的课程改革下,历史学科的地位和作用尤为突出。如何进行历史教学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以下是我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历史教学;对策

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

合作式教学方法: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指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生与学生的合作,而师生关系是教学最基本的关系,所以师生之间的合作尤为重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在历史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方法,不仅能创设一个轻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趣,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角色,而是要成为一个愿意跟学生交换意见、启发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兴趣、聆听学生心声的人,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真正的“合作伙伴”。合作学习具体操作过程如下:我把所任教学班分为若干个历史学习小组,明确且切合实际提出各个小组学习的目标。在教学中让各小组学生主动参与,让各小组自主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创新。

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古老的教学方法,它是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始,科学地让学生开动脑筋,以达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要是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对传统教学中的弊端进行革新,让历史课堂重新恢复活力。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个体自身的需要、动机和积极能动性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课改的要求,就要实现教师“主角”向学生“主角”的转变,真正地尊重、落实、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學习的主人。

新课程的实施呼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间的民主与平等。传统师生关系中的教师,是居高临下的权威者,缺乏对学生应有的尊重与关爱,更缺乏双方的互动与合作。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结果,交流彼此的情感。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意义的建构。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和谐的气氛中,师生间互相沟通、互相交流,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从而达到共识、共赏、共享,以实现师生的相互改造、相互学习和共同发展。

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更应当重视透过历史的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潜力的开发与人性不断完善的能力。历史教育的关键并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多少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学会认识历史的方法,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参与式、探究式、研究式、体验式等多种方式的学习。

三、教师观念的转变

历史教师应由“教书匠”向创新型教师转变。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而教师素养的高低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新课程的诸多新问题需要教师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应由“教书匠”向创新型教师发展转变。

教师应当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传统的教师职业生涯中,多数教师只顾埋头教书,不从事研究活动。这种教学与研究的脱节,不利于教师的发展,也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要与旧的观念及教学行为发生冲突,这种新旧的碰撞结果只能是“立新破旧”。教师应成为学习者: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人文学科,它要求历史教师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新课程对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融入到新教材中。

传统的历史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往往只关注学生是否掌握结论性的知识,注重教学效果的外在变化,忽视了知识形成过程,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这种舍本求末的做法将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这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当然,强调探索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同时也意味着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在表面上看却一无所获,然而,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而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过程一般经历感知具体历史知识——理解规律性历史知识——巩固历史知识——运用历史知识等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探询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经过一系列质疑、判断、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伴随着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最后获得历史结论。

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一盏明灯,这盏灯能要照亮学生,牵引他们走出书中的胡同,这是教师必需明确且务必要做好的,让我们在新课改下发现自我,超越自我。

作者:唐丽红 彭荣坤

新课程改革历史教学论文 篇3: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历史教学的变化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改革时代的历史教师,在经历了一轮新课程教学工作之后自己也有了一些认识。现在的历史教学目的和任务是素质教育,因此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思想,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1 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教学中要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率,必须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传统的历史教学因为教师过多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提前按照自己的方案备好课程,然后在課堂上按照自己的思路授课,这样就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接收器,忽略了学生应有的作用和地位。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愿意去学习并且享受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以前学生被动地学习历史课本知识、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这样就使学生增强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现在的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应该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动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起主导、引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导”,就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这样学生不处于被动的地位,就会更加主动学习,增强学习自信心,有利于发展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

2 重视探究性学习

在课改中不仅仅是师生角色的变化,教学的方式也要随之改变。新时期教学突出思维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不仅是掌握某些知识,而是要真正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正如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所主张的:“我们教一门学科,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历史探究性学习是把学生当作主动参加知识获得过程的人,强调的是如何得出历史结论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论本身。历史教学中引入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广泛收集资料、接触教材以外众多的史籍、文献和实物等史料,让他们学会对史料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弄清:历史事件和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如何影响其他历史事件的发生,教材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并初步分辨出哪些文献和证据是可信的等等,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正确认识历史的科学方法,这种学习方式才符合现代教学思想。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不断培养。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指出较为明确的方向,例如,开出参考书目、列出相关网址等。让学生学会使用图书馆和应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相关学习内容的资料,同时,根据探究内容的需要,指导学生设计调查问卷。通过调查、收集的资料,以及学生小论文所注明的资料来源和为评价探究成效而设计的问卷,能够显示出学生初步收集资料的能力。

3 情感互动的增加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的只是知识结构的建构,而忽视了传授知识的人文性、艺术性,缺乏对情感活动和情感培养的关注,以至于学生情感严重缺失,抑制了历史教学功能的整体体现,也是学生素质的一种缺憾,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教师必须注重加强教学的情感性设计,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化,建立平等、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就是历史教学承载着培养综合素质的任务。对教学而言互动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开放的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互动意味着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创造性得到释放;对教师而言,互动意味着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角色定位的转移,是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要改变,符合规律的教学就要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和积极性,激活课堂教学气氛,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教学还要海纳百川,消化吸收,创新发展,让历史学科在新时期展现青春活力。

作者:董志先

上一篇:语文教学法学科理论分析论文下一篇:变频器干扰故障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