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课程改革教学策略论文

2022-04-29

摘要: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呼唤高效课堂,而高效课堂的实现必须基于课堂教学策略的改进。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历史新课程改革教学策略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历史新课程改革教学策略论文 篇1:

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摘要】新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阵地在课堂。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每个历史老师关注的问题。本人结合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谈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关键词】历史课堂分析材料巧设疑问探究能力

一 讲究导入,激发兴趣

历史老师要讲究课堂导入艺术,就要尽可能在一上课时先声夺人,将学生的思维从下课的状态转入到课堂中,并能被教师的教学所吸引。要想达到这一教学效果,教师必须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用新颖的导语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中。如在学习“‘电气时代’的到来”时,设计这样的导入:爱迪生生于美国,1879年,爱迪生成功地研制出真空碳丝白炽灯泡,为了寻找一种既能发光又不易被烧毁的灯丝,他到图书馆翻阅了数百种技术资料,做了200多本资料摘要,先后试验近1600种材料,连续工作了一年零一个月,虽历经挫折和失败,但从不气馁,终于取得成功。神奇的电能为人类驱散了黑暗,为渴望光明的人类带来了幸福和快乐,今天的人们才有可能生活在光明下,提起爱迪生我们非常熟悉,那你知道他还有哪些伟大的发明吗?这些发明对人类历史的进步又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请大家认真学习“‘电气时代’的到来”,你们就会明白这些问题,这样的开头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 科学使用素材,学会分析材料

新编的历史书有较多的补充素材,这些素材都是为了说明某一历史事件人物,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但让学生去分析这些材料,学生又讲不出头绪。中考的历史科目大多数是开卷考。虽然减少了许多死记硬背的知识,但增加了许多材料分析题。这对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力要求比以前较高。如《世界现代史》有这些材料让学生来分析,材料一:列宁认为,对落后的国家来讲,农民是社会各种力量中“决定性的因素”。在解决战时共产主义的危机时,列宁指出:“现在最迫切的就是采取那种能够立刻提高农民经济生产力的办法。”材料二:在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在全国率先推行农村改革……农民又重新取得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即使用权……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对于这些材料解析题,要指导学生以相关的背景去分析。在材料一说明了列宁对农民问题的认识,在落后的国家,农民是社会各种力量中的决定性因素,当时采取了实施新经济政策。根据材料二,回答为什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关键在于农民重新取得了土地的经营权。因此,处理好材料分析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 巧设疑问,以疑激趣

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教师经常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山重水尽疑无路”,经过努力去寻求,最终“柳暗花明又一村”。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注意把握难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问题可以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把学生引入知识的宝库中。如在“工业革命的新发展”中,我搜集到一些相关图片,分别是蒸汽机、飞机、火车、小汽车、灯泡。提出了如下问题:(1)请你用一句话说明图中的蒸汽机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2)请你找出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的图片。(3)展示中还需要介绍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的发明家或科学家,你可以选择哪些人物,试举两例。(4)中国发展高科技的计划是什么?(5)科技革命是一把双刃剑,给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哪些问题?请结合所学,说出这种观点的由来。学生把这些问题寻找到答案,自然明白了许多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既激发了兴趣,又掌握了知识,也更好地理解了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的伟大意义。通过教师的层层设问,逐层推进,学生也学会了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 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作为历史教师,应积极提供机会,创设一些探究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历史课的探究学习是将课堂延伸到课外,这样的学习活动即能让学生置于模拟的问题情境中或现实的生活问题中,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发展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体现了现代教育理论所强调的主动性、情境性、合作性、建构性的特征。科学探究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增强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能力。如在学完“近代科学与思想方法”后,我举办了“我最崇拜的科学家”的主题故事会活动。学生经过这些探究后分析整理、思考归纳、反馈,提高了搜集和整理材料的能力,同时,加强了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综上所述,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育规律,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实用性、趣味性,才能改变初中历史教学的尴尬地位,使枯燥无味的历史课转变为丰富多彩的趣味课。

〔责任编辑:庞远燕〕

作者:林敏

历史新课程改革教学策略论文 篇2: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的改进

摘 要: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呼唤高效课堂,而高效课堂的实现必须基于课堂教学策略的改进。

关键词:历史;课堂;策略;改进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相关教育理论的学习,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的改进不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问题教学策略

所谓问题教学策略,就是教师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转化为一组组面向全体学生的序列性问题,以问题的设置与解决来组织教学,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行为的教学方法。就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而言,问题教学策略对于课堂效率的提高主要体现在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疑启之,唤起学生学习主动性;以问导之,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还能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许多学生和家长普遍认为,历史都是一些“故纸堆”,有什么好学的,看不见,摸不着,只要记记背背就行了,有必要花那么多时间吗?他们对历史学科兴趣不浓,对课堂教学参与热情不高。即使坐在教室里,也是“三十晚上说大书,讲的讲,听的听”,老师说的唾沫星子直飞,学生却始终无动于衷,课堂效率可想而知。面对如此状况,我们历史教师必须要想办法改变教学策略以调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问题教学策略的使用恰恰可以解决这一现象。在实施問题教学策略时,我们教师可围绕教学目标,设置一系列问题,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予以解决。譬如在上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十九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时,没有按照课本中“革命前的沙皇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伟大的开端”的篇目来讲,而是抓住广义的“十月革命”包括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二月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十月革命,以列宁的“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这个魂,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展开教学:一战爆发后,沙皇政府在参战问题上的态度如何?造成此种态度的根本原因何在?此种态度引发的直接后果如何?二月革命后掌握政权的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待一战的态度如何?造成此种态度的根本原因何在?此种态度引发的直接后果又如何?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成功后成立的无产阶级阶级政权——人民委员会对待一战的态度如何?造成此种态度的根本原因何在?此种态度引发的直接结果如何?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后,进行师生互动,共同探究上述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学,教师拿出问题教,师生双方的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最后,教师总结时再抛出一个问题:就俄国十月革命而言,实际上很简单,就是对待一战的不同态度引发了两种不同结果,其根源何在?学生的回答未必完全正确,但教师进行引导后可以适时地告诉学生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阶级分析法。整节课,学生被极大地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很活跃,教学目标顺利完成,教师也很轻松。

问题教学策略既可以是双向的,也可以是多向的;既可以教师问,学生答;也可以学生问,教师答;还可以学生问,学生答或教师问,教师答。能够回答问题固然是一种能力,但善于提出问题更是一种能力。因此,教师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质疑、提问,以满足他们的探究欲,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教师一时难以解答的,就要实事求是地承认自己暂时不清楚,并告诉学生待自己回去研究后再予以回答,以免既降低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又损伤了学生质疑探究的积极性。

二、合作学习策略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谓合作学习,是指教学活动的所有环节以3~6人组成的、若干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学习小组为主体,以小组活动为核心进行教学的方式。因此,合作学习策略是改进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实施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先设计好问题,同时根据教学需要,将班级中的自然组打散,在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业成绩、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等因素的基础上重新分组。学习时,由学生自行选定的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同学围绕教师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进行思考,并相互讨论和交流,组长记录讨论情况。学生讨论时,教师也可以参与。讨论完毕,由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的结果,教师根据汇报情况,进行最后的总结与评判。

三、即时反馈策略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即时反馈策略,以时刻关注自己的教学效果。所谓“即时”是立即、当下或立刻的意思。被作用部位反作用于作用部位叫“反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察言观色、提问或当堂练习等方式,即时了解学生掌握、理解知识的情况,发现自己教学的成功与不足之处的策略叫“即时反馈策略”。它既是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更是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改进不足之处,实现高效课堂。因此,即时反馈策略有利于教师随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检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实现高效课堂。

当然,改进教学方法,实现高效课堂的策略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上三个策略是本人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改进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的管窥之见,不足之处,敬请行家批评指正。

(作者单位 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

誗编辑 温雪莲

作者:王登海

历史新课程改革教学策略论文 篇3: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高中历史教师对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素养也有了新的认识。历史课程是一门十分丰富又复杂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对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实际的教学经验,针对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展开一番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素养;教学情景;多媒体;德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目前高中历史教学已摒弃了原来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各种历史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原因和意义的传统应试教育的老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总得来说,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仍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阻碍了教学的开展和学生能力的提高。以下,笔者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论述几点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希望能够对历史素养的养成有所助益。

一、创设教学情景,提高教学有效性

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学会”向“会学”的学习方式转变,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以此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比如,教师可以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历史核心素养相关的知识。学习“辛亥革命”这一内容的时候,笔者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孙中山先生为何愿意退位让贤,将大总统的职位让给了袁世凯?”“袁世凯为何想要复辟帝制?”“辛亥革命是成功的吗?”在这样几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便有了学习目标,且他们也会积极主动地翻阅历史教材或者查找资料。如此一来,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也发展了自己的思维,获取了新知识,在此基础上,也提升了他们的历史素养。

二、借助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不应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过程,而应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然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与其他诸多事物相比,学习自然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愉快的事情。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他们对于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使他们不再觉得学习是一件多么困难、多么无趣、多么枯燥的事情,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古人云:“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出了高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如,学习“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这一内容时,笔者便将从古至今中国交通与通讯方面的变化给学生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像“交通工具”的变化是从车马到自行车、汽车、火车;“通讯”的变化则需要给学生展示各个朝代所用的通讯方式,像烽火等,直至清末时电报的出现。通过多媒体教学,便可将书本上的文字变成学生可直观感受的视频,如此一来,他们便可立体感知历史知识,这对他们学习、掌握历史知识大有裨益。

再比如,学习“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时,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給学生播放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历程以及因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巨变。以此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知识的欲望,这样的话,学生便有了继续学习知识的动力,也会在课堂上更好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这便为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奠定了基础。

三、挖掘历史教材,提升学生德育教育

中国自古就对礼仪道德十分重视,也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培养。高中历史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德育题材,可以说涵盖了基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相比于政治教材而言,历史教材中的德育题材更加鲜活,也更加有趣。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深刻挖掘背后的思想道德内涵。

例如,在教学“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时,就可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春秋战国时期是历史上一个大动乱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也是“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许多道德思想放到现代仍不过时。比如墨家的“兼爱”与现在强调的“人人平等”不谋而合;道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天人合一,这是“环保意识”的雏形;儒家思想更是有着许多关于道德的精辟观点,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孟子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等观点仍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尾生抱柱”的故事告诉学生诚信的重要性,利用“士为知己者死”的故事告诉学生要懂得感恩。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辩论活动,几个小组分别代表不同的思想流派,教师要在学生辩论之后进行有效的补充,在这过程中会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样一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我们应认识到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策略来实现历史的有效教学,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探究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课堂中,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高红英.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立德树人的教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70-71.

[2]蒋军亮.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概括能力培养之路径[J].中学历史教学,2019(12):53-55.

作者:杨松柏

上一篇:员工激励与企业激励机制论文下一篇: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