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临床护理体会

2023-01-14

第一篇:老年患者临床护理体会

我院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特点及体会(最终版)

浅析我院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特点及体会

第五人民医院大武口医院神经内科 田丽

摘要:目的 探讨我院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要点。方法 通过降压药物的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及加强健康教育等,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和正确的生活方式。结果 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均经临床常规治疗,同时配合有针对性的护理,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控制高血压应以预防为主,加强预防保健、心理护理为重点,减少老年高血压的发生。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 护理; 体会

高血压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 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又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脑卒中, 心、肾功能衰竭最重要的发病因素。大部分患者在血压升高早期有轻微症状, 如头痛、头晕、失眠、耳鸣、烦躁等, 以后逐渐累及心、脑、肾器官、严重时并发高血压性心脏病、肾功能衰竭、脑血管意外等病变, 严重的影响人的正常生活。随着年龄的增加, 血管弹性差, 小动脉阻力增加, 因而血压随之增高, 持久的高血压会使动脉壁损伤和变化又加重动脉硬化, 二者互为因果关系, 故老年人容易发生高血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压力的增加,高血压患者群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已经成为社会备受关注的问题。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高血压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血流动力学、临床特点及预后等方面都不同于其他年龄的高血压患者,因此在诊治和护理过程中应引起重视,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增强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高临床疗效[1,2]。我院2011年共收治高血压患者42例,通过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文通过对我院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以探讨和总结临床护理的方法和特点。 1.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定义

老年人高血压指的是年龄在60 岁以上人群中, 收缩压>160mmH g 和/ 或舒张压> 95mmH g 的高血压患者[3]。目前, 我国将60 岁或60 岁以上的人, 划为老年人范畴。这部分人员所患的高血压, 绝大部分为原发性高血压, 故统称其为老年人高血压病。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和老年人口的增多, 且高血压的患病率随年龄而增长, 高血压病已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作为高血压特殊类型的老年人高血压, 多数是青年、中年期发病的继续和发展。

1

2.临床资料

老年高血压患者42 例,65~87 岁,平均(69.24±9.89)岁;男22 例,女20 例。Ⅰ期高血压14 例,Ⅱ期20 例,Ⅲ期8 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0 例,高中以上15 例,初中以上6 例,小学10 例,文盲1 例。都曾有过未按医嘱服药的历史,营养状态良好。血压在150~180mmHg/100~120mmHg 之间。所有患者均给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 3.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

3.1 症状不典型:病人患高血压后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 大部分病人常在体检或其它疾病住院时才被发现, 因此, 对老年人定期多次测量血压是有必要的。 3.2 收缩压增高, 舒张压正常或相对地较低,脉压差增大,70 岁以上尤为明显。费雷明汉研究表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发生率75 岁以上男15 %, 女2 8 % [4]。 3.3 血压波动性大:情绪变化(尤以极度兴奋) 、体力活动、进餐、体位、季节或寒冷等均可使血压变化很大。年龄越大, 量变程度越大。其原因可能由于老年动脉硬化及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导致血压调节功能失调有关。因此, 对老年人易变性高血压病人, 应采取不同体位, 不同时间及多次测量血压方可确定。 3.4 无音间隙(无音间期):可发生于第一音之末与korotkoff 氏音的第二阶段之始, 临床常使测得收缩压值较实测数值低。老年高血压无音间隙发生率高且较严重。因此, 应用袖带测压时, 将充气高度达250mmHg 以上同时缓慢放气或用指诊测置收缩压, 可避免漏诊或错判。

3.5 假性高血压:临床发现少数病人, 动脉血压常较直接动脉内血压高1.995-3.89EPa 血压越高或血管硬化起纷重, 假性高血压发生率越高。这可能与充气囊难以压缩僵硬的肚动脉有关。因此, 以间接测压法发现极少数或无靶器官损害体征的长期严重高血压患者, 应疑有假性高血压

3.6 医源性低血压或体位性低血压:其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这可能与老年人压力感受器反射功能降低或丧失, 血竹调节机能减弱等因素有关。

3.7 并发心、脑、肾等疾病多见:由于老年人高血压可促进心、脑、肾动脉硬化发生或进展, 常导致脑血管意外, 冠心病, 心肌梗塞及心衰, 肾衰出现。我们发现少数病例可有3一4 种病并存, 因此, 应引起今后防治的注意。

2

3.8 心理特点

3.8.1 恐惧、焦虑心理 患者入院时多情绪低落、紧张, 通过交谈, 发现他们对自己的病情及预后普遍不了解, 注意力总是集中在对自己身体的不适和疾病一知半解地自我分析: 如能否完全治好, 是否会引起脑血管意外疾病和遗留后遗症等, 疑虑重重, 充满了担心。这些不良情绪, 都可作为心理负性因素, 引发恐俱、焦虑, 使病人身体产生应激反应, 如交感神经兴奋、内分泌紊乱、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小板聚集、血液粘滞性升高等。其结果必然影响药物疗效, 甚至可诱发或加重病情。

3.8.2 药物依赖心理 患者入院时对药物依赖的心理较重。如认为某种药物对他不起作用, 或仅认为疗效不佳, 则采取不配合的态度, 将药物从药盒中检出, 偷偷扔掉; 或认定某种药物有明显疗效,则会点名要求服用。病人的这种对药物的依赖心理有时可提高药物疗效, 甚至使某些本无活性的药物起到一定的“ 治疗作用”。如目前“ 安慰剂”的应用正是利用心理因素的影响。患者普遍认为, 只要坚持服药, 疾病就会有好转, 而轻视心理调节的作用。[5] 3.8.3 情绪不稳定患者入院后, 因有充足的时间重新思考已发生的不幸事件, 去回顾当时可怕的情景, 因此容易诱发压抑心理, 表现出忧郁性格,忧愁、悲观、失望, 这是忧郁性格患者的“ 三步曲” , 继而引发失眠、食欲降低等症状。 3.9 不注意合理膳食, 不注意戒烟限酒, 对饮食对高血压病的影响重视不够。 4. 护理干预

4.1 日常护理 建立健康档案,测量平均血压。加强高血压防病知识宣教,培养患者的健康心理状态。嘱患者坚持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交待所有的与该病有关的注意事项,使病人认识到高血压病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的疾病,但是只要充分与医生、护士配合就可以得到有效地控制。并将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某些药物的副作用讲解清楚,使病人做好心理准备,尽量减少治疗中的不良刺激。 4.2 药物护理

4.2.1 应遵循降压药使用原则 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坚持以个体化为治疗准则,从小剂量开始,据病人年龄、需要和降压反应,逐渐增加疗效,降低可能存在的与剂量相关的副作用[6]。

4.2.2 用药依从性 用药依从性是指病人服药与医嘱的一致性,采用降压药物治

3

疗可有效地减低病死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事件及致残率。影响用药依从性的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病人对高血压认识知识和健康信念有关。二是医护人员的水平、医疗条件等。如医护人员对患者既往病史和用药情况缺乏细致了解,对药物作用及毒副作用交待不清等。因此要加强健康教育,使病人充分认识到遵医服药对治疗高血压、防止心脑肾损害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其主观作用,加强对患者用药依从性教育。还应注意每个病人健康信念的特殊性,据此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方案,矫正其错误的健康信念,建立正确的健康信念,依此来促进病人的服药依从行为。[7] 4.2.3 药物不良反应 目前,抗高血压药物主要类型为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拮抗剂、α-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副反应小,但应用不当,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等。β-受体阻滞剂可抑制心肌收缩,减慢心室传导,增加哮喘者气道阻滞,可使三酰甘油一过性升高,并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影响周围血流,延长低血糖恢复时间,掩盖低血糖症状。ACEI,个别病人口服后出现干咳,停药即可消失。钙拮抗剂副反应是扩张血管,病人可出现面部潮热、头晕、心动过速等反应。α-受体阻滞剂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首剂晕厥、水潴留、踝部水肿,用药时注意预防晕厥[8]。护理人员应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副反应,以便给予病人正确指导。 4.3 心理护理

4.3.1 以诚相待, 解除恐惧、焦虑心理从患者入院开始, 我们如对待亲人般诚恳、周到的生活服务, 为患者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述, 给予充分的同情和理解, 注意维护他们的自尊, 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 使患者从入院就产生一种亲切感、安全感;在他们情绪不佳、出言不逊时,护理人员要克制忍让,做到心平气和、和颜悦色, 避免使之受到强烈刺激。在取得他们的信任的前提下, 尽快解除他们的恐惧、焦虑心理, 使他们的心理障碍得以解决,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4.3.2 稳定情绪, 消除对药物依赖心理 情绪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到血压的变化。当病人情绪上受到刺激或或积极参与交谈时,血压升高、心脏供血能力差;相反,血压降低、心脏供血能力强。当病人情绪上受到升高心脏供血能力强。在护理中十分注意及时调节患者的思想情绪,一旦情绪障碍成为机体症状的促成因素,便

4

可导致求医行为。因此,老年人高血压混着既有治疗疾病的需要,更渴望得到情感的交流和精神上的支持鼓励,通过这一方式使情绪发生转换,以保持心理上的相对平衡状态。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一般对自己的血压数值非常敏感, 一但发现自己的血压升高均要吃药,但病人情绪直接影响着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各个环节。病人愉快乐观,药物则易发挥治疗作用; 烦躁, 不思饮食,难以入睡,必然影响药物疗效,使血压难以下降,甚至更趋升高。通过诱导,尽可能减少他们对药物的依赖心理,依靠保护性医疗制度,不向病人报告血压数值,使他们从心理刺激的别动记忆中解脱出来,同时运用新的医学模式理论向他们宣传情绪调节可以治病的道理。

4.3.3 环境的调节 来自环境的任何刺激都可以作为一种信息, 经过人体相应的感受传入神经,传到大脑进行加工和整合,并产生一定的情绪反映和生理变化。对老年人高血压患者来说,建立安静舒适的病室环境,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病床单位的整洁, 使病人处于安静舒适的转台,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紧张的刺激。实践证明,这种安静舒适的心理效应有时能胜过药物的作用。环境和自身的调节对积极抵御消极心理和稳定血压、增加心脏供血能力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4.4 饮食指导 高血压病人的饮食要根据具体病情,如病程、有无并发症等。原则上以清淡易消化、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维生素、碳水化合物饮食为宜:少吃多餐,注意补充钾和钙,多吃水果、蔬菜,戒烟限酒。减少钠盐摄入,既每日钠盐摄入量低于5g 为宜,减少钠盐列为控制高血压非药物治疗措施的重要内容[9],尽量少吃咸菜、咸鱼、咸肉等。 4.5 健康宣教

4.5.1 饮食宣教 合理饮食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 对疾病控制、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应指导患者以摄取低盐、低脂、低糖、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饮食为主, 食盐量以不超过6 g /d 为宜。坚持低盐饮食能使血压下降, 并可增加利尿剂的降压效果和减少利尿剂的低钾反应。限制动物内脏、蛋黄、动物油鱼籽、甲壳类食物的摄入, 还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忌烟、酒、辛辣、肥腻及过甜食物。进食宜少量多餐, 不要过饱, 平时还要增加蔬菜、水果、高纤维食物的摄入。 4.5.2 戒烟, 以减少吸烟导致的心血管事件和危害。限制饮酒,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男性饮用纯酒精量< 25 g /d, 成年女性饮酒精量< 15 g /d, 摄入酒精量>

5

30 g /d 者随饮酒量的增加血压显著升高, 饮酒还降低降压药物的疗效, 高血压应严格限制饮酒量。

4.5.3 改变生活方式, 适量运动 体力活动是降压因素之一,适量的体力活动有降压作用。运动有利于减轻体质量和改善胰岛素抵抗, 提高心血管适应能力, 稳定血压水平, 因此, 应指导患者参加体育运动。结合血压的变化和自觉症状, 因人而异,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指导患者制定个体化作息时间表, 保持运动与休息平衡, 保障充足的睡眠, 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 包括有氧运动、步行、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要规律, 循序渐进。

4.5.4 高血压病是一个终身疾病, 所以做好出院指导一样重要。可有针对性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高血压病的一般常识,使患者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疗效有大致的了解。教会患者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及自我控制活动量, 保持良好的心态, 掌握劳逸适度, 避免情绪波动。

4.5.5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形成一定的生活规律,指导家属和患者测量血压的方法。每天早晚各一次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 血压波动较大时午后可加测一次, 保证老人的睡眠时间,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5.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自己检测血压或定期到医院就诊,使其随时掌握血压情况,坚持长期服药,不能擅自停药,更换药物和改变药物剂量,保持心理平衡,清淡饮食及减轻体重等方式控制血压,若血压不稳定或异常不适应及时就医,以便早诊断,早期治疗,预防并发症,减少致残率,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目的。 6.小结

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高血压常引发心、脑、肾等器官的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极大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正确指导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了解高血压的知识, 合理饮食、适当活动、调整良好心态、坚持合理的药物应用等综合性治疗, 护理工作的好坏在治疗效果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护理工作者应不断积累经验并科学创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尽最大可能辅助疾病的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6

[1]邓群,余曼萍.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控制的影响[J].海南医学,2009,20(2):117-119. [2]龙立君.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疗前沿,2008,3(24):103-104. [3] 顾丽欣.老年人高血压病的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3(11):1725 [4]代红,吕国良.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及康复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1,7(2):45. [5]薛凤敏.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4,12(6):29. [6] 肖海鹏.高血压防治新进展[J].新医学,1999,30(4):244-245. [7]王晓灵,浅谈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2):67. [8] 张秀峰.降压药服药时间的研讨[J].护理学杂,2000,15(2):72. [9] 王晶,赵海平.影响高血压患者限盐行为的因素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 2003,38(7):534.

第二篇: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安全护理体会

作者:文良平

【摘要】神经内科一直是安全隐患较高的科室,在其收治的患者中,通常老年患者为主要群体,由于老年患者经常伴有精神异常、感知障碍、意识障碍及运动障碍等情况,治疗期间极易出现不安全因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老年患者的基数也在不断加大,对于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技术提高成为了必然要求。

【关键词】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安全护理;隐患

一.引言

一般来说的安全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中,要求严格遵循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实施护理计划,确保病人在治疗和康复中获得身心安全对于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来说,要求更加仔细,为防止治疗期间患者病情恶化或发生意外,应按照专业特点进行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护理。

二.安全护理隐患

1.跌倒:老年患者普遍衣着肥大,住院区经常进行清理,地面较湿滑,极易跌倒。且老年患者病情常伴有神经萎缩、血压异常、视力下降、语言表达能力下降、抽搐晕厥等情况使患者的自理能力下降甚至消失,无人护理或防护措不到位时时易跌倒。

2.坠床:伴有抽搐晕厥、神经异常、脑萎缩的患者在无床栏保护或突然你刚发 情况下均有坠床危险;部分患者家属或陪护应患者要求擅自解开患者身上的约束带也是导致患者坠床的诱因之一。

3.烫伤、冻伤:由于老年患者皮肤敏感度下降,对温度反应较迟钝,在使用热水袋及生活饮用热水时极易产生烫伤;部分患者需要冰袋进行见闻,长时间在同一部位使用冰袋而患者本身反应迟缓的情况下产生冻伤的几率加大。

4.压疮:由于患者长期卧床,且老年患者皮肤较薄、新陈代谢缓慢皮肤较敏感。患者全身营养状况差,部分患者伴有大小便失禁、运动障碍等情况。,一旦护理不到位,就会产生压疮。

5.非计划性拔管:一些为进行约束带约束的老年患者本人,或陪护家属在患者不适时经常发生在拔管指征未达标的情况下拔出治疗性或诊断性导管,如:尿管、胃管、术后引流导管、中心静脉导管、气管导管等。 6.急性心力衰竭、静脉炎:患者擅自调节输液速度,忽略自身心肺功能问题的情况下可能造成急性心肌炎;在神经内科进行的输液治疗中多使用高渗透类药物,对血管刺激较大,一旦药液外渗有很大几率导致静脉炎症的出现。 7.窒息:老年患者会厌部位知觉下降,吞咽反射降低,且部分患者患有食道疾病。通常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的状况,伴有食物误吸的危险。一些患者需要进行鼻饲,患者家属或陪护擅自进行鼻饲的操做不当也会引发窒息。

8.走失:老年痴呆症患者走失居多,部分患者记忆力减退、意识下降、方向感消失,陪护或湖人人员的看护不到位容易使患者走失。

三.常见隐患的对策

1.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剔除安全隐患。针对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多发危险进行风险研究与预防提案研究。例如:室内线充足;保洁员拖地时挂起警示牌,坐具与病床随时检查稳定性,病床刹车检查是否锁住;病房走廊安装横向扶手;卫生间全部使用座便器,安装竖向扶手及,便于患者站起时借力并安装报警器;湿滑房间整体增设防滑垫;病人服装合体,鞋子防滑合脚;护送患者外出进行必要检查,轮椅和平车要扣好安全带;危重患者外出时要由护士护送;呼叫器放在病人可触及的地方,并教会病人及家属正确使用。 2.综合评估,设立具体预案。评估患者,筛查高危人群要贯穿病人住院始终。老年病人入院时,要认真评估,包括:生命体征、情志、自理能力、饮食吞咽、皮肤及排、职业及家庭状况等。确定为高危对象后,护士和家属双方签署“老年危重患者护理注意事项告知书”,佩戴特殊识别带,并在患者活动范围使用安全警示卡。

3.具体宣教,责任到人。 老年患者自我意识较强,且认知能力下降,这种情况下不服老不远求人帮助的心理极易导致其安全出现隐患,护理期间应不断进行沟通与宣传,提高老年患者自我安全意识。在针对患者的护理期间尽量对患者责任傲人,患者由基本固定的护理人员ie手,不轻易更换,尽量做到身边不离人。 4.提高护士本身护理技术。坚持终身学习理念,使护士不断学习先进的护理检验,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使其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操作技术、沉稳的心态以及良好的判断力与应急处理能力。对于老年患者的护士来说,职业道德和安全护理教育同样重要,提高护士的法律与规范意识,自觉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牢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护士长加强意外事件多发时段的监督安排,对护士执勤做到合理安排。

四.总结

护理安全管理在整个医疗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护士作为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的直接服务人员,对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恢复都负有很大责任。老年患者作为神经内科收治患者的主体,他们的安全护理直接关系到整个科室的每个人员。在整个收治期间,护士全程陪护,为他们提供安全可靠,优质温馨,人性化的服务是每个护士应尽到的基本责任。

第三篇: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护理体会

武汉工业学院 张小芹

【摘要】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临床护理体会。 方法 收集

1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重性颅脑损伤患者经有效护理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 做好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常规护理、并发症护理及家属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护理;体会

重型颅脑损伤是指颅脑外伤后昏迷12h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再次出现昏迷,伴有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及生命体征变化。它具有病情急、危、重,病情变化快,护理复杂,病程长,死亡率高的特点。如何做好其护理工作是笔者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以来一直深思而且关注的问题,现就本科2009年 12月—2010年7月期间共收治的1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1例患者中男8例,女3例;年龄25~78岁;入院GCS评分3~8分。其中车祸致颅脑损伤4例,坠落伤3例,原发性脑干损伤4例。本组患者中8例在全麻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及去骨瓣减压术,6例行气管切开术。结果2例仍行气管切开呈昏迷状,2例痊愈,其余7例均病情稳定行后期康复治疗。

2 常规护理

2.1 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

意识是判断患者病情轻重及脑功能状态的可靠指标之一[1]。观察患者意识状态,不仅要了解有无意识障碍,还应注意意识障碍的程度及变化。瞳孔是判断颅脑损伤后病情变化的一项重要指标。观察瞳孔的大小、形状、对光反应的灵敏度及两侧是否对称、边缘是否整齐。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合称为生命体征,是护理人员最常收集的也是最重要的资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护士应谨遵医嘱随时观察并做好记录。观察过程中发现异常,如:出现瞳孔进行性散大,伴有严重意识障碍和生命体征变化,提示脑疝的可能,血压下降,呼吸深慢,脉搏缓慢常示颅内压增高的表现,护士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积极配合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2.2 呼吸道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正常的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丧失,不能自行排除口咽及气道分泌物。护士应该:(1)对没有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患者:使其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配合翻身扣背或放置口咽通气道,以利于痰液、呕吐物、口咽分泌物排出以防误吸;(2)对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定时湿化气道,及时吸痰,痰液粘稠者可配合雾化吸入及翻身扣背,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做好气管切开护理工作,严格无菌技术及吸痰操作技术规程,保证患者舒适。

2.3 卧位

抬高床头15°~30°,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头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2.4 饮食护理

遵医嘱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时给予鼻饲流质,严格执行鼻饲护理技术,以防并发症的发生。

2.5 口腔及眼部护理

口腔护理每日两次,观察患者口腔情况正确选择口腔护理溶液,保持口腔清洁,湿润使患者舒适,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做好眼部护理,眼睑无法闭合或闭合不全的患者遵医嘱给予眼药水滴眼和眼药膏涂擦保护或凡士林纱布覆盖。

2.6 泌尿系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常出现尿潴留和尿失禁,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易发生泌尿系感染,每日会阴护理两次,每日更换尿袋,定时膀胱冲洗,定期更换导尿管,定时夹闭导尿管,定时放尿,以训练患者的膀胱贮尿功能。

2.7 便秘

根据病情遵医嘱应用缓泻剂,如:白色合剂、液体石蜡、开塞露等,必要时行灌肠。切忌患者用力排便、屏气,以免引起颅内压增高。

2.8 引流管护理

护士应明确引流管的名称、目的及放置方法,妥善固定,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告知患者家属相关注意事项,保持引流管通畅,患者如需外出检查治疗,当班护士应为患者夹闭引流管,陪同患者前往,以免引起逆行感染。引流管拔除后注意观察有无伤口渗血渗液以防脑脊液漏发生,以免引起颅内感染。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各班认真做好交接班。

2.9 输液治疗护理

由于患者病情重,常需要进行抗炎、止血、脱水、营养脑神经、补液等治疗,护士应合理安排输液的顺序,脱水药严格遵医嘱时间输入,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如脱水药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尿颜色、尿量,防止药物外渗。

3 并发症的护理

3.1 压疮

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由于患者长期卧床,护士每1~2h为患者翻身1次,尤其注意压疮好发部位,可以让患者卧气垫床或在骶尾部和骨隆突处放置气圈,经常按摩受压部位,保持皮肤及床单位的清洁平整,避免尿液、汗液的刺激。

3.2 高热

重型颅脑损伤常表现为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引起的中枢性高热,体温>39.5℃且持续不退。常采用物理降温及药物降温两种方法,多以物理降温为主:减少盖被,调节室内温度,以利于散热;头部冰袋或冰帽,温水擦浴,酒精擦浴,灌肠,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如:安痛定、柴胡、度冷丁及皮质激

素和抗生素治疗,每小时测量体温1次并做好记录,平稳后每4h测量1次逐渐减次,直至正常。

3.3 肺部感染

加强呼吸道护理,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吸入性肺炎,定时翻身扣背,防止坠积性肺炎,严格无菌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感染。

3.4 消化道出血

患者常出现腹痛、呕吐、黑便、咖啡色胃液或胃内容物,护士应实施以下护理措施:(1)告知患者禁食,使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为患者进行胃肠减压;(2)遵医嘱使用止血药治疗,常用静脉止血如:止血芳酸、止血敏、氨甲环酸、维生素K1等及胃管注药,如:去甲肾上腺素、凝血酶等以及输血补充失血治疗;(3)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出血量及颜色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并做好护理记录。

3.5 废用综合征

[2] 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因意识障碍,长期卧床和肢体功能障碍,常发生关节挛缩和肌萎缩,应保持患者肢体功能位,加强肢体被动训练,每日按摩患肢,以利于肢体的血液循环,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病情稳定者配合康复理疗,防止肢体挛缩和畸形。对于言语及听力障碍的患者加强语言功能训练,如:家属不断与患者讲话,听音乐、广播等。

4 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

家属是患者尤其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患病治病过程中十分重要且不可缺少的角色[3]。由于患者的起病急,病情重,病程长,治疗护理困难,医疗费用高,家属往往很难接受事实,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这就要求护士了解家属的心理反应做好家属的安慰工作,实施相应对策让家属融入治病中来,护士应认真执行各项操作技术规范,认真履行告知制度,用实际工作让家属满意。

5 体会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工作是一项长远而且艰辛的护理工作,它不仅需要每一位护士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更需要有娴熟的护理技术及业务能力,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护患沟通能力与技巧。只有踏踏实实地做好患者的常规护理工作,才能防范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早日康复,只有不断了解患者家属的心理,做好护患沟通工作,才能使患者家属接受现实,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使患者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1 黄鹏芬.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9,4(10):598-599.

2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83.

3 袁俊香,屠春香.颅脑损伤病人家属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对策.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4):433.

第四篇: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患者对医疗护理的需求不断增加,作为医院护理的特殊群体,由于其生理、心理特征的变化及护理模式的转变,存在着越来越大的护理风险。为加强高龄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针对病区老年住院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特制定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规范。

一、 老年患者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

1. 跌倒、坠床。老年患者由于年老体弱、视力减退、运动障碍、服用影响意识或活动的药物等常步态不稳,起立和迈步艰难,易突发晕厥,引起跌倒、坠床。

2. 压疮、烫伤。老年患者由于皮肤弹性差,末梢神经敏感性降低,对各种有害刺激的保护性反应降低,加之老年患者活动受限、全身营养障碍,易发生压疮、烫伤。

3. 走失。老年患者因认知、记忆能力障碍或有老年痴呆症,易导致走错病室、外出迷途等事件的发生。

4. 误吸、窒息。老年患者由于神经系统疾病可出现吞咽困难,吞咽反射差,减弱了防止食物进入气管的反射性动作,易导致误吸、窒息。

5. 管道滑脱。老年患者由于意识障碍、有精神症状、情绪不稳定、不配合治疗及护理或由于翻身活动不当引起导尿管、鼻饲管、中心静脉等导管滑脱。

6. 用药错误。老年患者由于记忆力减弱,自行服药能力下降,有可能漏服药或延迟服药,导致用药错误。

二、 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

1. 利用晨会和业余时间讨论学习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突发及意外事件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每位护士知晓相关内容,做到有章可循。每月对科内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讨论分析,针对不安全事件制定防范措施。

2.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待患者以“爷爷”、“奶奶”称呼,向病人及其家属介绍陪客制度和病人管理制度等,留下家属联系方式,以便随时取得联系。 3. 病房及走廊张贴防跌倒等图片进行温馨告知。 4. 强化重点环节的安全管理。

(1)对新入院的患者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4分即为高危患者,在床尾挂上警示牌,签署《预防病员跌倒/坠床告知书》,指导患者使用呼叫铃并放置在患者可触及位置,常规使用床栏,保持卫生间地面干燥,放置防滑标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安全告知,讲解安全防护措施,正确服用药物,避免急速转换体位。

(2)用braden量表对患者进行压疮观察评估,13-18分为低危,≤12分为高危,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遇有难免压疮时,及时填写难免压疮申报表,请压疮专业小组会诊,提出防范措施等指导意见,防止其进一步发展。对院外带入的压疮,及时填写申报表上交护理部,并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促进愈合。

(3)改进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在实施护理操作前,让患者或其家属陈述患者姓名,不得直接称呼患者姓名而获得患者的应答。规范使用手腕带,并做好家属的健康宣教,要求加强陪护,防止走失。

(4)进食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进食情况,进食时根据病情取半卧位、坐位或侧卧位,进食速度应缓慢。鼻饲患者每次鼻饲的量不能超过200ml,鼻饲前确认胃管在胃内,并回抽胃内残留液,如≥100ml应暂缓灌注;鼻饲时速度宜慢,鼻饲后静卧30-60分钟,以免胃内容物反流引起误吸。

(5)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发生。老年患者如有义齿应及时除去;咳嗽咳痰患者加强翻身拍背、指导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无力者床边备吸引装置,及时吸痰。

(6)严防管道滑脱。将各种导管按风险程度分为高、中、低危三类,并做好标识;高危导管用红色标识,中、低危导管用黄色、绿色标识。低危导管至少每天评估一次,中危导管至少每班评估一次,高危导管每4小时评估一次。评估的内容包括留置的时间、部位、深度、固定、是否通畅、局部情况、护理措施等。

(7)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到服药到口。口服药双人核对,按时发放,发药前剥除药物铝壳,协助患者将药服下后离开;如遇患者外出,则在床旁桌上放好提示牌,让患者回到病室按铃呼叫护士发给药物,确保服药到口。

(8)转运过程的安全:转运老年患者时,尽量使用轮椅和平车,并有专人陪护。推轮椅病人不能前倾,以防摔倒;平车转运时必须有床栏保护。

(9)使用冰袋、冰毯、烤灯的应注意安全,以防烫伤、冻伤。慎用热水袋。

(10)使用约束带者,必须严格掌握指征,做好解释工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使用时须每小时检查约束部位的血液循环,如果不需使用应及时解除。应记录使用约束带的部位、时间、终止时间及约束部位血液循环情况。

第五篇: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摘要】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分析、总结与概括,本文归纳了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易发部位、诱发因素、治疗方法、预防及护理,以供临床护理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老年长期卧床患者 压疮 预防 护理

1 易发部位

多发生于无肌肉包裹或肌肉层较薄、缺乏脂肪组织保护又经常受压的骨隆突处。骶骨、股骨大转子、坐骨粗隆、足跟、外踝及耳廓,这些解剖部位是患者长期卧床不变换体位时产生压疮最危险的部位[1]。

2 诱发因素

机体营养状况差,抵抗力降低,如护理不当, 受压部位的皮肤很容易因长时间缺血缺氧而发生压疮及其他并发症[2]。

2.1 外部因素:指外力因素作用于局部其外力包括压力、剪力、摩擦力。 2.2 内部因素:大小便失禁或出汗引起潮湿不清洁,对压力巨大的局部皮肤有严重刺激。据报道小便失禁患者出现压疮的发病率是一般患者的5.5倍[ 3]。 2.3 身体因素:老年人的皮肤特点是随着年龄的增长, 皮下脂肪和水分较少, 皮肤弹性减弱,

再生修复能力低下,对外界的抵抗力差,免疫功能下降,当机体长期卧床容易造成循环滞缓,致使全身抵抗力明显下降,再加上老年患者全身营养及代谢的改变,从而严重影响皮肤破损的修复能力及抗感染能力,从而导致压疮的发生。 2.4 社会心理因素:因缺乏自我护理意识或护士对病人护理指导不充分也是压疮的易发因素。

2.5 其他因素:我国烟民众多且往往烟龄长吸烟量大。据统计吸烟者足跟压疮的发生率是非吸烟者的4倍,故吸烟量的大小与压疮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4]。

3 压疮的治疗

3.1 早发现、早治疗、边治疗、边预防,将压疮治愈在萌芽中[5]。

3.2 按压疮分期治疗:Ⅰ期压疮 表皮破损者局部涂抹0.5%碘伏消毒液,多次/日保持通风干燥,局部避免受压,不需包扎。若压疮表面有分泌物不易粘贴者可用红外线灯照射待分泌物减少后给予粘贴。Ⅱ、Ⅲ期压疮 用利福平、山莨菪碱和氟哌酸研制的粉末外敷创面治疗,可加速创面的愈合,明显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6]。对渗出较多的Ⅱ期压疮,用05%碘伏涂或敷于创面,5~6次/d,暴露创面,再用220 W烤灯或鹅颈灯局部照射,每次30 min,2次/d[7]。3M敷贴治疗Ⅱ期压疮的临床效果显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8]。治疗Ⅲ度压疮难度较大,鸡蛋内膜覆盖疗法[9]、金因肽+75%酒精湿化氧疗+红外线照射疗法[10]、复方碘胺甲基异唑外敷疗法[11] 等在临床护理上均有显著效果。

4 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4.1 科学的管理制度的落实是预防压疮的关键 思想上高度重视,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实行有效的措施。据相关资料介绍,过程管理理论在压疮护理三级监控中应用,有效地使护理人员增强了预防压疮重于治疗的意识,加强了责任心,把降低压疮的发生作为护理工作目标之一降低了压疮的发生率[12]。

4.2 压疮的评估 全面而持续的评估压疮的风险是控制压疮发生的前提。各班详细评估记录身体各部位皮肤情况及危险因素,进行动态观察,严格床头交接班。长期以来对于压疮的评估,国内将压疮预防的重点放在加强护理管理上,忽视了对患者的全面评估。仅凭护士个人经验来判断患者是否会发生压疮,受判断者专业知识水平的限制,有一定的局限性。国外对压评估量表研究较多,研究涉及范围较广,Pancorbo-Hidalgo等[13]对国外压疮危险评估量表的使用做了系统的综述,发现Braden量表应用最多且应用领域也较广,在中国应用较多的是Braden量表、Norton量表和Waterlow量表这三种量表,修订版的Braden量表是针对中国人所设计的,因此在应用上也逐渐推广[14]。张春梅等[15]认为Norton量表对老年患者的压疮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王彩凤等[16]运用Norton.、Braden、Waterlow三种量表对住院老年人压疮预测能力进行比较研究,发现Waterlow量表在老年患者的预测能力较理想。

4.3 减压 间歇性解除压力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目前证实施加足够的压力并有足够长的时间,任何部位都有可能发生压疮。定时改变体位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 ,适时翻身是卧床患者最简单有效方法,至少每2~4h翻身1次,翻身时避免拖、拉、扯、拽、推,使用足踝和足跟保护垫并建立翻身卡[17]。患者改变卧位时采用水垫、气圈、海绵垫或软枕[18]、简易水袋[19]垫于骨隆突部位,可采用“支被架”减轻盖被对足部的压力,可使用直波式三马气垫床[20]、电动防褥气垫[21]、水垫和大浴巾[22]从而减轻受压部位的剪切力和压力。

4.4 保护皮肤的完整性 保持患者皮肤和床单的清洁干燥是预防的重要措施,病人衣服应保持柔软、平整、无皱折,床单应清洁、干燥、无渣屑,保持皮肤清洁干净,病人的各种分泌物、汗液、大小便等会刺激和污染皮肤,易致压疮,故对出汗多、大小便失禁的病人应及时给予清理擦干,及时更换衣服和床单,对经常遗尿者应留置导尿,随时做到病人皮肤干燥舒适[23]。使用便盆时若使用搪瓷便盆,便盆不应有损坏,使用时协助患者抬高臀部,必要时在便盆边缘垫以软纸、布垫或撒滑石粉,防止擦伤皮肤。保持充分的液体摄入,制订个人的沐浴计划,洗澡时避免使用过热的水和用力揉搓,使用温和的中性清洁剂,使用不致敏、不含酒精的中性润滑剂(凡士林)。有效的背部按摩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预防压疮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两手掌蘸少许50%乙醇,以手掌的大小鱼际作按摩,按摩力量应以刺激肌肉组织为度,压力均匀,按向心方向按摩,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每次3 min~5 min,同时检查皮肤的受压情况,保证患者舒适整洁[24]。 国外护理不主张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有关研究表明按摩无助于防止压疮[25], 因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的保护性反应,解除压力后一般30~40min褪色,不会形成压疮,无须按摩,如持续发红则表明软组织损伤,此时按摩将会加重损伤。 4.5 营养支持 长期卧床及高龄患者的营养摄取不足是导致压疮的内因,会影响伤口的愈合而导致免疫力进行性下降。蛋白质是机体组织修补所必需的物质维生素,可促进伤口的愈合[26],低蛋白血症也是直接影响压疮疮面愈合的因素,据报道在低蛋白血症的患者中有75%的患者会发生压疮[27],应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有针对性进行营养供给,给予高蛋白、足热量、高维生素膳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此外给患者适当补充硫酸锌等矿物质,可促进压疮的愈合。对Ⅳ度压疮一直不愈的,可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及抗感染治疗[28],低蛋白血症患者可静脉输入血浆和人血白蛋白,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不能进食者采用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保证每日各种营养物质的供给,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29],水肿患者应限制其水和盐的摄入,脱水患者应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 [30]。

4.6 心理护理 压疮多发生于长期卧床的年老患者,往往因病程迁延而感到痛苦易产生急躁。焦虑、孤独、悲观、绝望等消极自卑心理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信心。护理人员应采取各种沟通技巧和病人进行沟通,耐心安慰积极疏导提高病人心理承受能力,消除不良心境,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4.7 健康教育 有效的健康教育是防止压疮的良好手段。对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宣教,介绍压疮发生、发展及治疗护理的一般知识,得到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并教会家属一些有关压疮预防措施,如勤换体位、勤换洗、勤检查、勤整理、勤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等使患者及家属能积极参与自我护理,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自觉配合医护治疗,尽早从年老长期卧床的负性情绪中解脱出来,以促进机体免疫机制的恢复[31],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小结: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卧床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将不断增加,了解老年卧床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可以使我们在临床中提高对老年卧床患者压疮的预防性护理,找出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最优化方案,及时发现潜在性压疮的部位,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把压疮消化在萌芽状态,从而减轻护理工作量同时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丽红,司沛荣 .褥疮的预防和护理.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21). 2 高汉景.重症颅脑损伤病人卧位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3,18(3):280. 3 唐玉磊.褥疮护理新进展.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7.5(4):143-144. 4 李伟 .压疮护理新进展.护理进修杂志2002.17(1):20.

5 曹丽娟,韩宁玲,于浩.老年康复中心76例褥疮患者的护理体会.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3):243

6 汪晓雁,刘小莲 . 利福平药物组在Ⅱ期Ⅲ期褥疮治疗中的疗效观察实用医技杂志;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al Techniques;2007(30)

7 李大芬,缪雪阳,赵玲芳,等.碘伏治疗压疮的护理及疗效观察[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1,24(1):98.

8 陈雪梅 . 3M敷贴治疗Ⅱ期褥疮的临床护理研究.中华中西医杂志.2007.8.8(16):279

9 张凤霞.鸡蛋内膜覆盖治疗Ⅲ期褥疮32例.山东医药200545(20):41. 10 谢春燕,陈汝专,曾小翠 . 褥疮新疗法的临床研究.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7.7.2.(7):524

11 韩林华,王汝琴.老年褥疮的治疗护理.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7.4(21). 12 伍碧华 .过程管理理论在压疮护理三级监控中的应用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

13 Pedro L. Pancorbo-Hidalgo,Francisco Pedro Garcia-Fernandez, Isabel Ma Lopez-Medina, Carmen Alvarez-Nieto.Risk assessment scales for pressure ulcer preven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6.54(1):94-111. 14 Laura Bolton.Which Pressure Ulcer Risk Assessment Scales are Valid for Use in the Clinical Setting.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2007,34(4):368-381. 15 张春梅,景秀琛. Norton评估表预测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的研究.现代护理.2005.11(9):663-666.

16 王彩凤,巫向前.3种评估表对住院老年人压疮预测能力的比较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5-18

17 沈桂花. 褥疮的预防与护理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JOURNAL OF NORTH CHINA COAL MEDICAL COLLEGE 2007 Vol.9 No.1 P.101-102

18 李星,万虹.不宜翻身患者应用水垫预防压疮.护理研究2005.19(5B):910. 19 潘丽杰.简易水袋在皮肤护理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05,13(2):115. 20 袁亚娟,蒋新霞,王晓琴.糖尿病患者的压疮的护理.护理与康复. 2006.5(2):137-138.

21 陈大春.电动防褥气垫在恶性肿瘤合并脊髓压迫症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4):370. 22 包贤梅 . 水垫和大浴巾在脊髓损伤截瘫病人预防褥疮中的应用.右江医学杂志.2009.4.37(2).

23 邱佩琴.预防长期卧床患者发生褥疮的护理体会.实用神经系统疾病杂志2005.8(1):101.

24 车慧,何小然.压疮预警干预程序在压疮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4).

25 葛兆霞.压疮护理的研究进展.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 2006.2(2):80-82. 26 张传莲,董云.1例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合并多处压疮患者的护理. 中华护理杂志2006.41(4):322-323.

27 曹顺华,余小萍.老年人压疮形成因素与防治措施进展.上海护理2005.7(5):4

28 蒙金兰,覃彩团.康复新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现代医药卫生.2006.22(3):427-428.

29 徐淑云.压疮14例护理体会.齐鲁护理杂志.2006.12(4):641. 30 于凤霞 .压疮的评估和预防.实用医技杂志2007.8.6(16):741

31 张先云,黄会玲.脑血管意外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淮海医药.2006.24(1):62-63.

上一篇: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下一篇:老旧小区改造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