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情境教学策略

2022-10-27

第一篇:初中英语情境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设计策略

摘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设计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整节课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也是教学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联系实际生活、实验、数学故事、艺术、制造悬念等方法创设数学情境,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情境创设

学习兴趣

课堂效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新课标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回归现实生活、注重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不断丰富教学情境的内涵,并对教学情境的创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达到这些培养目标的主要手段是实施探究教学。探究教学,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使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学结构主要有以下几步:① 教师设置学生探究的情境。②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所要教学的知识。③师生交流探究的成果,构建新知识。实施探究教学,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怎样设置探究的情境。这个问题不解决,探究教学就成为空中楼阁。情境创设由此成为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原有知识与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

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也可以在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者课的结束时出现。由于学生个性和生活知识经验的不同,同样的情境作用于不同的学生得到的效果也是不尽相同的,那么应怎样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呢?下面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学生的心理特点,具体探索和尝试了设置教学情境的方法。

一、从实际生活中创设情境

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处处时时都有数学现象、数学规律、数学问题,常常包含着一些简单而明显易懂的数学知识、道理。数学是人们劳动、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生活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如果我们用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现象来创设数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就能更有利于学生分析、思考等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也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最熟悉的就是自己的生活。学生生活在一个被数学包围的世界里,耳闻目睹各式各样的图形,亲身体会着各式各样的数字,经常享受着数学知识给自己带来的方便。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构建新知识的过程,而构建新知识需要有构建新知的基础。新的知识总是建立在已经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就像建造高楼大厦一样,墙要建在基石上,楼板要放在墙上。学生对生活的体验,都可以作为他们构建新的数学知识的基础。

如学习轴对称时,我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历,选用天安门到故宫的鸟瞰图引入,再举建筑倒影、立交桥、京剧脸谱、分子结构雕塑、风筝、日常用品等例子,让学生认识到对称现象的广泛性,同时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这样的图片,通过空间想象,归纳它们的共同特征。这些优美的图片深深吸引了学生,一下子提起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为一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开端。

二、从操作实验中创设情境

新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初中数学教学应重视数学实验,应将数学实验作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来设计。数学实验,目的是以实验为载体,使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探索发现这个过程,从中发现数学、体验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学生是充满心理活动的有机个体,初中生具有活泼、好奇、乐于动手动脑的特点,因此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的创设实验探究情境。在学生亲自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生在实验中大都表现非常活跃,通过实验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这样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讲授“垂直于弦的直径”这节课时,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按教科书的要求,沿着圆的任意一条直径对折,重复做几次,并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把圆沿着直径对折总能重合,由此归纳得出:圆是轴对称图形。接下来,让学生在圆形纸片上,标出圆心,画一条弦,再画一条垂直于这弦的直径,把纸片沿直径对折,去引导学生进一步找寻图形中相等的线段、 弧,从而在实验活动中逐步探索出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在动手、动口、动眼、动脑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获得了数学实验活动的经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组织者、引导者、 参与者的角色。教师创设活动情境时,应注意既要有可操作性,又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给学 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活动和交流,形成新的知识。

三、从数学故事中创设情境

数学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她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悠久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故事与典故。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听故事,学生也不例外。同时,在数学课堂上,针对性地引用和穿插些数学史话、数学家的故事等方式引入数学知识,要求故事短小精干,内容要健康,要有科学性,趣味性。用数学故事创设情境,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课堂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能够丰富课堂的知识内容,开阔学生的眼界,还可以发挥故事所特有的教育功能,为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和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

例如,在上“统计初步”这一课时,我引用了《吝啬财主买火柴》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吝啬的财主。有一天,他叫儿子去买火柴,临走时还嘱咐儿子,火柴要每根都能点着的。不一会儿,儿子把火柴买回来交给他。财主问是否根根点得着,儿子大声回答说:“当然会了,因为我把每一根火柴都点过了!”通过这个故事的引入,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之后,马上提出问题:如果让你办这件事,你又怎么办?自然而然地引入课题。

又如,勾股定理是初中阶段非常不好上同时又是非常重要的一节课。那么如何才能把这堂课上好呢?我通过了这样一则故事引出了课题: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相传在2500•年前的一天,毕达哥拉斯去朋友家做客。在宴席上,宾客们都在高谈阔论,尽情吃喝,只有毕达哥拉斯看着朋友家的地砖发呆。原来,朋友家的地砖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形状的,黑白相间, 非常美观。主人看到毕达哥拉斯的样子,觉得非常奇怪,很想过去问他。过了一会儿,毕达哥拉斯像是恍然大悟的样子,站了起来,大笑着跑回家去了。看着同学们充满着好奇,我紧接着问道:“你们知不知道毕达哥拉斯从地砖的图案上发现了什么数学规律?”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就被调动起来了。

四、从艺术中创设情境 3 巧妙运用文字、音乐、图画、动画等多种形式,营造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奇异的动画设计,在引人入胜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教学中的难点。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过程,

通过音、形、声、像等多元信息对学生感官的刺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例如,我在上“三视图”这节课时,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入手,用多媒体投影庐山彩照。师生一起读苏东坡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多美的山,多美的诗!我问:“苏东坡是怎么观察庐山的?”用它来引出课题,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探究位似的性质时,我在多媒体屏幕上出示了一些立体艺术字。

学生很感兴趣,一直问是怎么写的,自然而然地就可以引入课题。从艺术中创设情境,整合了社会生活情境和审美意识、人文意识、情感意识,学生在课堂上既享受到了优美的意境,又提高了学习兴趣。

五、利用悬念创设情境

悬念,就是给人们心理上造成一种强烈的想念和挂念。悬念能够造成一种期待的心理。 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时期,不可能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适时地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些问题情境,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持久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学习一个新的数学知识时给学生巧设悬疑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好奇心,使他们对知识产生一种急于知道的心理。学生带着这种心理上的期待去思考和探究问题,积极性和求知欲一定能加倍增强。例如,我在上“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这节课时,我先问学生:你看过 或听说过埃及金字塔吗?埃及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据史料记载,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泰勒斯曾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测量出金字塔的高度,他是怎样求出金字塔的高度的? 这样通过制造悬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引出本节课题。

总而言之,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教无定法,教学情境的创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在使用开发新教材的过程中应结合本班学生实际,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选择、设计、应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获得探究的乐趣、审美的乐趣、认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自我需求的活动,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课改精神。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新课标》(2007年修订版)

[2]《数学(七—九年级)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情境是一种信息载体,或者说,情境可以被视为人的认知活动的信息来源。作为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创设具有启发性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创新数学知识。下面,就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一般方法谈谈自己的浅显认识。

(一)、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的学习是以一切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出发点,所以知识的引入只有在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才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建构。简单地说,就是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教学新的内容时,教师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展现知识产生发展的实际背景,设法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新旧对比,同化新知识,从而使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如通过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类比探讨分式的基本性质。通过复习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来探索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方法。通过复习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来研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等。

(二)、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

研究表明,当数学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才富有生命力。数学课堂上,教师设计恰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学生会倍感亲切,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打开思考的闸门,发掘创造的源泉。

如创设问题情境:汽车站入口处常常会在墙上1.1m、1.4m处各标上一条红线,小朋友进站时,只要走到这里脚跟靠墙站立,看看身高有没有超过免票线,或者半票线,就可以决定这个孩子是否需要购买全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解决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从而引入线段大小的比较的学习。

(三)、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时,精心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分析探究,对问题作出解答,可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初中数学中有一类月历、打折销售、希望工程、教育储蓄等带有实际应用性的问题,解答时常需要应用图形特性,根据月历本、利息税、等积变换等知识求解,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思考,通过建立适当的几何模型,使问题顺利解决。

(四)、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主动探究来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强烈的探究的需要。在教学时,教师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动手,在活动中由学生自己去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数学兴趣和探究精神。

如学习有理数乘方时,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折叠报纸探究乘方的知识:开始展示很大的报纸时许多同学都说能对折几十甚至上百次,可是在动手实践后却发现折叠到七次的时候已经非常困难,许多同学都是大惑不解。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计算,终于发现:报纸厚度随着对折次数的增加以等比级数增加,而其面积则相应地以同样比例减少。加上纸本身的拉力,把报纸对折第九次无疑比一次将512张报纸对折更要困难!

(五)、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联系进行联想来创设问题情境

匈牙利数学家、教育家乔治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指出:“要联想有没有做过类似的题目,有没有做过条件相似的题目,有没有做过结论相似的题目。”著名的IT巨头中国联想的广告更是说出了联想的重要性:“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利用好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对比或者类比,充分进行联想,就可以创造出很数学的问题情境。

如学习了中点后,再学习角平分线的知识时,学生就可以展开类比和对比,联想出角平分线的概念和性质等。

(六)、从引发学生观念上的冲突创设问题情境

由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状态不断遭到破坏,并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所以教师应当十分注意如何去引发学生观念上的冲突,打破学生原有观念上的平衡。

如学习过(ab)n=anbn以后,许多同学都错误地认为(a+b)n=an+bn,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可以先让学生猜想(a+b)n,然后让学生用具体数据进行代入求值,进行让学生发现原先自己的错误认识,从而产生出观念冲突,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

(七)、讲述数学典故来创设问题情境

历史上的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

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教师给学生边讲个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边用多媒体展示情景图片,学生都非常疑惑不解,教师因势利导引入相似三角形知识应用的学习,学完新课后,再一起回过头来思考泰勒斯是用什么方法原理测量金字塔高度。这样的一个持续的问题情境贯穿于整堂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设计问题的意识。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无论设计什么样的情境,都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而且要自然、合情合理,这样才不会使学生对数学感到枯燥、乏味,才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大增,才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对数学就会产生良好的情感与态度。

第二篇:初中音乐教学情境创设策略探析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受到了多方面的挑战,如它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落后教学模式,使教学方法更灵活,创新空间更广泛。以音乐这门学科为例,它作为一门艺术类的学科,既抽象又细腻,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深刻感受和领悟音乐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思想内涵,让学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是音乐教师应该重点研究和思考的一个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实施情境教学,是能够达到上述教学要求的一条重要途径,就以初中音乐为例,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初中音乐情境教学的创设进行描述。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情境;生活式;体验式;问题式

教学情境,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对于音乐学科而言,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且有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音乐的无限魅力和活力。那么,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呢?本文就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从以下几方面对问题进行说明和阐述。

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创设生活式的教学情境

任何艺术都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音乐也不例外。而且,新课改也强调学科教学要联系生活、社会和学生实际,用生活化的内容去充实课堂。所以,身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我们不要总是单纯地完成教唱任务,而是在进行音乐知识的教授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即,将音乐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创设一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经验中去学习知识、发展能力,而且,这样会拉近学生和知识的距离,让学生愿意、乐于去学习音乐知识,从而在学习效率上得到提高。

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中《军民大生产》这节内容时,上课后,我对学生说道:“同学们,俗话说,艺术源于生活,艺术源于劳动,在20世纪40年代,毛主席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于是在陕甘宁边区内部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军民大生产运动,音乐家张寒晖来到这里被当地军民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深深感染,创作出了《军民大生产》,在这节课之后,你们也可以通过询问一些上了年纪的长辈来了解当时中国人民热火朝天的劳作场面,下面,我们就一起先听一下《军民大生产》这首歌曲,感受一下当时的场面到底是怎样的。”这样,我通过在上课一开始向学生介绍歌曲创作的背景,让学生知道了艺术源于生活、源于劳动,创设了一种生活式的教学情境,拉近了学生和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从而满心愉悦地去学习这首歌曲。

二、开展实践性音乐活动,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

当前的初中音乐教学,教师大多是让学生学唱歌曲和欣赏歌曲,这样虽然能让学生学到一些音乐知识和技能,却由于他们缺乏音乐实践,并不能真正地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而初中阶段学生:有着极强的表现欲和表演欲,我们应该在音乐课堂中创设可以让学生进行参与和表演的音乐活动,以此满足他们的表演需求。而且《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我们不应单纯地向学生教唱歌曲和讲授知识,而是开展实践性音乐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为学生创设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情境,从而增强音乐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并加深学生对歌曲的认识和理解。

比如,在学习《雪绒花》这首歌曲时,由于它是美国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歌曲,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它所具有的魅力,在进行了本节课的内容教授之后,我就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项课外实践活动:观看《音乐之声》的电影片段,然后自由结组,对这首歌曲出现时的电影片段进行表演,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玛利亚、七个孩子、冯特拉普等,在进行排练之后,课堂上,各个小组进行表演,由我对学生的表演行为进行评价。这样,我通过组织开展这种音乐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一种体验式教学情境,既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了这首歌曲的意境美和它所具有的魅力。

三、精心设计课堂疑问,创设问题式教学情境

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是从惊讶和疑问开始的。”的确,对某个问题的兴趣与好奇,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来源。所以,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我们不要总是平铺直叙地为学生讲解和灌输音乐知识,教给学生唱歌技巧,这样只会让学生觉得音乐学习枯燥无味、呆板无趣,因而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身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我们应该针对要学习的音乐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一种问题式教学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强烈好奇心的推动下,对接下来音乐活动的学习进行全身心的投入,从而为我们整节课的音乐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比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中《曲苑寻珍》这一单元时,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说道:“同学们,你们记得中央戏剧频道有一档叫做《曲苑杂坛》的节目吗,片头音乐还记得吗?”随后,我给学生播放了片头音乐的音频,这样,一下子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而后,我继续问道:“你们知道这是哪种艺术形式吗?接下来,我会继续为你们播放一首乐曲,你们仔细听,想一想这首乐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这样,我通过向学生提出疑问,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对接下来歌曲的倾听投入了饱满的情绪和热情。

又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中《七子之歌――澳门》这首歌曲时,一上课,我就向学生问道:“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澳门,有谁知道澳门的地理位置,并向大家介绍一些澳门的基本情况?”“北邻广东省珠海市,西与珠海市的湾仔和横琴对望,东与香港隔海相望,相距60公里,南临南中国海。”“没错,说得非常准确,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地,但是由于旧中国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它曾经有过一段屈辱的被殖民的历史,你们知道吗?谁能说一下具体的情况?”“清朝时期,中国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签订了中葡北京条约,清政府承认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于是,澳门便从祖国的怀抱中被分离出去,在新中国成立以后,1999年澳门回到祖国怀抱。”“嗯,不错,看来有的学生的历史学得非常好,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澳门的歌曲――《七子之歌――澳门》。”这样,我通过在课堂上向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创设了一种问题式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的学习思维随着我们提出的问题一直运转,从而使学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进而达到对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深刻感受和领悟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音乐的魅力。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积极探究和总结各种音乐情境创设策略,并根据具体的音乐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合理的选择与运用,让学生在浓郁的音乐氛围中,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并实现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陈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初中音乐情境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8.

[2]姜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3]周平.谈初中音乐教学中情境教学的有效开展[J].考试周刊,2015(8).

编辑 温雪莲

第三篇: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导入的策略研究

课题编号:B40779 单位:莘松中学

学段与学科: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导入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习经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开发实践环节和拓宽学习渠道,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建构并丰富学习经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积极情感形成的统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

本课题的研究,正是基于新课程标准和现代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充分探讨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情境导入策略的实际意义。

二、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过程

1、文献检索与综述阶段

笔者通过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网,检索项“题名”,以“情境”为关键词,结果显示近五年来共有6424篇文章,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5817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567篇,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有40篇,在此检索结果中笔者再加上“初中数学”关键词,检索结果仅有67篇文章,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55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12篇;其中题名中主要关键词是“情境教学”“情境创设”两类,本课题中“情境导入”关键词均没有出现。仔细阅读67篇文献,笔者发现,“情境教学”强调了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科学性和连续性,而“情境创设”类文章强调了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和方法。虽然所下载文献有一定的借鉴性,但与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有所偏差,本课题所研究的“情境导入”的策略,在时间上具备短期性特征,形式上具有可选性特征,内容上具有启发性特征,重在教学技巧的积累和反思,明显

1 区别于文献中“情境教学”系统性和全局性。

2、概念界定阶段 (1)情境

情境也称情景,《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或境地。从社会学角度看,“情境”是指一个人正在进行某种行为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人们社会行为产生的条件;从心理学角度看,“情境”表现为多重刺激模式、事件和对象等。从学生角度看,“情境”可以理解为学生从事学习活动、产生学习行为的一种环境和背景,它提供给学生思考空间的智力背景,产生某种情感体验。在本课题中,情境是指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营造的一种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课堂氛围。

(2)情境导入

本课题中“情境导入”是指教师在教学初始时有意识、有目的的创设真实、生动、具体、适宜的场景或氛围,以激发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行为体验,其表现为对新知识的渴求,对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从而激发学生主动理解知识、建构知识体系的一种教学策略。

3、调查分析阶段

运用调查研究法。分别观察一般教师和优秀教师的数学课堂情境导入的方法,分析其差异性。比较同类研究者对此问题的常见看法,试验其方法的优劣性。

4、行动实施阶段

运用行动研究法。在研究目标的指引下,分班进行情境导入策略尝试,对于过时的情境导入策略要加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富有时代气息、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新的情境导入方式,及时制作成案例和课件,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与完善,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总结反思,修正研究方案。

5、评价总结阶段

用经验总结法。及时评价总结《初中数学课程的情境导入策略》的实施方案,完成结题研究报告,为下一阶段深入研究打好基础。

(二)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确定研究方向后,通过检索期刊索引、网络查阅和图书馆查阅等方式来收集 2 相关方面的论文、文章资料及相关专著,从文献中力求了解前人对这方面问题的观点及使用的研究方法、角度。并认真研读了《标准》、初中数学教科书及教参书,进一步探讨所要研究的问题,并从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中下载了2006年至2012年这五年内关于“情境”和“初中数学”的文章55篇和硕士论文12篇,对其进行分类与分析,为后面的研究打下基础。

2、调查研究法

问卷调查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或者征询意见的方法。本研究的问卷调查是对教师的问卷,通过施以“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导入的调查问卷”来了解初中数学教师对情境、情境导入的理解及其在教学过程中情境导入(仅关注新课引入阶段)的基本状况(意识、目的、能力及存在哪些困惑)。

三、研究成果

(一)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导入的常见策略

1、联系生活实际策略

新课标指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对生活起指导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生活和生产的实际而提出问题,创设实际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现实主义,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这样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例如在学习相似形时,可以先向学生出示由同一张底片印出的两张大小不一的照片、两把大小不一的30°的直角三角尺、国旗上的五角星等,问学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由于学习材料很形象,学生很容易就归纳出它们形状相同、大小不一。这样不但顺利引入新课,而且学生一下子就掌握了相似形的本质属性。

2、最近发展区策略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 3 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解分式方程时,可以先复习整式方程的解法,准备“最近发展区”,然后给出分式方程并提问: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有什么不同,如何解分式方程?由于学生对整式方程的解法已经轻车熟路,所以很自然地想到只要去分母,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就行了,这样不但教学难点迎刃而解,而且还渗透了化归的数学思想,促进了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3、问题驱动策略

教育近代教育学家斯宾塞指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有乐趣”。乌辛斯基也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新颖别致,使学生学习有趣味感、新鲜感。

例如在学习平方根时,可以先设计一组问题:

(a)边长是9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面积是9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b)边长是16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面积是16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c)边长是20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面积是20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对于前面一些问题,学生都能轻松解答,但对于第(3)问的后一个问题,就碰到了困难了。这时老师可以不失时机地加以归纳: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则列出方程x2=15,如何求x?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平方根,这样不但激发了兴趣,而且还揭示了内在的逻辑结构。

4、动手操作策略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可以使信息不断的刺激细胞,促使思维活跃,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同时易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重视操作活动,用操作活动启迪思维,使思维在操作中得到发展。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将一张三角形纸片的两个角撕下来,拼在第三个角处,使角的顶点重合,角与角之间既不重合也不分离。然后提问:从操作中你得到什么猜想?如何证明?这样创设情境,不仅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而且使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有机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经久不忘。

5、引疑激趣策略

4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引疑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为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引“疑”,在“疑”中产生问题,在“疑”中激发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这节课的引入,可以运用多媒体演示,创设引疑激趣的情境:双休日的一天下午,阳光明媚,风平浪静,欢欢和他的父母正在美丽如画的西子湖畔划船赏景。忽然间,天色逐渐阴暗下来,仅仅过了3到5分钟,好象变成了黄昏,岸边的街灯、车灯清晰可见,把不明真相的欢欢吓地不知所措,嚷着快回家。大约又过了3到5分钟,天色又逐渐明亮起来了……

老师提问:大家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等学生们交流回答后,老师予以肯定。这就是天文学上常见的“日食”现象,为了解开“日食”现象之谜,我们今天先来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6、悬念式策略

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的强刺激,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期待情境,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引发求知动机。

方差这节课的引入,可以创设悬念式的情境。

给出问题:甲、乙、丙三人进行射击比赛,甲、乙各打五发,丙打九发,成绩如下(单位:环)

甲:3,4,5,6,7。乙:1,2,5,8,9。 丙:1,2,3,4,5,6,7,8,9。

﹙1﹚分别计算甲、乙、丙三人的平均环数; ﹙2﹚能否认为他们射击成绩同样稳定,为什么?

对于第(1)问,学生们经过计算,答案很一致,甲、乙、丙三人的平均环数都是5环;对于第(2)问,分歧就大了,有的认为甲稳定,有的认为丙稳定,也有的认为他们三人一样稳定。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教室里象炸开的锅,热闹非凡,而这时老师可以不失时机地说:要正确解答第(2)问,需要掌握一个新的数学概念——方差,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7、因势利导策略

数学知识的联系是相当紧密的,因此有些知识的导入就可采用先复习旧知识,只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略微改变一些条件,就可以因势利导,自然地得出新的 5 结论。

例如:在教学“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时,我就先出示了一组多项式乘单项式,学生做题并要求说出计算方法,然后把上题中的乘号改成除号,问学生现在属于什么算式,学生回答: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师:你们能借用多项式乘单项式的方法去试算一下今天要学的知识吗?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均跃跃欲试,成功的用学过的乘法知识解决了当天的除法知识,并且在解决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

8、温故知新策略

数学的知识系统性很强,很多的新知识都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通过复习已学的知识,引入新课的学习内容,这种引入法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便于学生了解到新内容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便于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的结构,例如:二次根式其实就是非负数的算数平方根,所以在教学二次根式时就可以从复习平方根及算数平方根来引人新课。

9、数学故事导入策略

即用各种资料(如科学发明发现史,科学家轶事、故事等),通过巧妙的编排、选择引入新课。这种导入新课具有真实、可靠、生动有趣等特点。通过引入科学史上的有关资料,又特别是出现有关中国的,除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外,还能从中对他们有效地进行思想教育,进行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

例如,在讲授“无理数的概念”时,可讲一讲无理数的产生及其发现者希伯斯为捍卫真理而不畏强暴地宣传自己观点的精神,以培养学生为真理而奋斗的品德。在讲“圆”时,可以讲述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祖冲之为圆周率π所作的贡献,树立学生热爱祖国,造福民族的雄心。

10、新旧知识类比策略

引入新课时,采用新旧知识类比的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旧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新知识,也可以在掌握理论的逻辑关系上产生深刻的印象。例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给出问题:有人问毕达哥拉斯先生:在您上数学课的时候,听课的学生中有1/2 在学数学,1/4在听音乐,1/7在打瞌睡,此外,还有3人一直在讲话。请问一共有多少名学生?(文字出自《希腊文集》),从同学们的解法中看到,解应用题的方法有算术法和列方程法,比较算术法与列 6 方程法,列方程法有一种化难为易之感,它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有力工具。

(二)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导入的策略应用效果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丰富多彩

实践证明,新颖有趣、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情景导入,可以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从而激起更高水平的求知欲,使学生爱思、会思、善思、乐思,启动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易于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知识的系统性。

2、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发挥,教与学达到动态平衡

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情境导入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处于主动接受状态,学习的行动有了预定的方向和要求,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得到很好的发挥,也有助于教师对来自学生方面的内部干扰及时准确地作出调整,使教学系统达到真正的动态平衡。

3、学生思维多样性得到训练,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

情景导入为学生创造了锻炼能力的环境,也体现了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思维活动方式。同时引导学生不断地拓宽思路,开创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体现了和谐教学和思维训练的多样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意志品质锻炼。我们发现:良好的情境创设能够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使他们树立起自己解决问题的信心,有利于学困生的提高,良好的情境创设能够训练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课题的技能,良好的情境创设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大胆探索、勇于进取的精神,使其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良好的情境创设能够使学生体验到真实世界中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会发现、确认并分析数学问题,提高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及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总之,长期下去,学生会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四、几点反思

首先,情境是唤醒学生体验的前提,教师们在这方面也花了许多心思,可总达不到预想中的效果,感觉部分学生难进入情境。是我们对学生的认识不够?还是我们的措施不恰当?还是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与教学之间的差距太大?通过课题成员多次观察和实践研究表明,多数教师“重教学结果,轻教学设计”、“重 7 知识点分析,缺学生分析”、“重整体推进,轻分层引导”。

其次,数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青少年发展需要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教师群体中共享性经验缺乏,同一个地区这类活动集体性经验分享活动明显不够。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侧重于个体“穷思苦想”,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创设往往“变味”、“走调”,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最后,课题组成员虽然在课题实施中温故了部分学习理论,撰写了部分学习笔记,但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由于教师的数学文化底蕴不够,也会导致情景导入生搬硬套,课堂冷场,效果不佳,如何提升教师的数学文化积累?这也是我们课题关注的问题。

小结:本课题周期短,无经费扶持,课题成员课程教学任务繁重,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工作还有很多,譬如情景导入的新方法,及时更新备课教案;加强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特性的研究,实施分层因材施教;譬如增设数学史的选读,增强数学教师的数学文化底蕴等等。

参考文献:

[1] 谢琴. 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 2008,(08)

[2] 傅海华. 浅谈如何创设情境学习数学[J]. 科教文汇(中旬刊) , 2009,(03)

[3] 孙爱慧. 浅谈数学问题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 2009,(12)

[4] 缪瑞芳. 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J]. 教育教学论坛 , 2010,(32)

[5] 汪昌辉. 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之我见[J]. 铜陵学院学报 , 2001,(03)

[6] 叶剑. 创设情境指要[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 2003,(10)

[7] 曹火强.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J]. 科教文汇(中旬刊) , 2009,(01)

第四篇: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

李成辉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实际,就如何有效进行英语写作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教学策略

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毕业生写的技能的目标要求是: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能简单描述人物和事件;能根据所给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

当前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存在两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 学生方面:不少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常感到无从下笔,对英语写作有畏惧心理;习惯以汉语思维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所写的文句支离破碎,缺乏连贯性,且语法错误较多;忽视对习作的修改。

2. 教师方面:不少教师对英语写作不太重视,课堂上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时间少;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方法不当;批改学生作文时只注重语言的准确性而忽视对其他写作技能的指导。

那么,如何将写作与学生的生活、兴趣爱好和学习需要联系起来呢?如何有目的和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英语写作的策略和技能呢?本文将结合上述问题谈谈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策略。

一、扩展语言输入,打好写作基础

掌握一门语言必须有足够的语言输入。学生只有通过读和听才能接触到地道的英语,也只有在获得大量语言输入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语言输出。

1. 扩展阅读,增加语言输入

通过阅读保证充分的语言输入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和语言特色。教师要帮助学生积累英语词汇和习惯用语,体会和领悟作者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增强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差异的敏感性。

2. 用好听力材料

新教材每课都有听力材料,学生可以从中了解英美文化,熟悉英美习俗,扩大知识面,为语言输出做好铺垫。为此,教师不仅应要求学生听懂和复述听力材料的内容,还要 挖掘听力材料的文化内涵。教师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处理听力材料:掌握材料中出现的生词、词组和句型;讲解连接词在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时的正确使用方法;体验中英文表达方式的差异等。

二、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

1. 激发兴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七年级学生用英文写作往往会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让学生在课堂上做组词游戏:按词—短语—句子的顺序练习组句能力。例如,教师先说hat和cat,然后让学生自由组词(要求长度逐渐增加):a cat, a black cat, like a black cat, My hat is like a black cat. 在教学新单词和

复习旧单词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将组词练习扩展为串词成段练习:教师提供若干个单词,让学生利用这些单词编成一段有意义的对话或合乎情理的小故事。当学生能灵活运用词组和句子时,教师要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使他们乐于积累词汇,为以后写作打下基础。

2. 练句型,重复述,巧改写

书面表达要求文句符合英语表达习惯,文理通顺,语言准确得当,条理清楚。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英语中常用的表达句式。在写作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根据所掌握的语言知识灵活套用句型,还要指导学生注重句式(以短句为主,长短句并用)的多样化和语态的灵活使用。

复述和改写是行之有效的写作训练方式。例如,冀教版七年级英语Student Book 2 Lesson22 The Great Wall 是一段长对话,教师可以先根据课文内容提几个问题:

(1) Have you ever climbed a mountain or walked a long way? Where?

(2)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Great Wall? How long is it? How old is it?

(3) How will Danny, Jenny and Li Ming go to the Great Wall?

(4) How long is the Great Wall?

(5) Why is Jenny unhappy with Danny?

学生回答上述五个问题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上述答案组织成

短文;接着,组织学生开展“复述接力”活动,即先让若干个学生共同完成复述任务,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复述;最后,给学生布置作业:把他们所复述的内容整理成文。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对话中的重点单词、词组和句型的用法。这种练习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再创造,还可以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3. 巧设课堂限时作文

及时又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少走弯路,减少教学的盲目性。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限时作文。课堂限时作文的内容设计最好紧扣课堂教学的进程,这样就可以及时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例如,教师可以给七年级学生布置“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家庭”等写作任务;给八年级学生布置“假日计划”“给笔友的信”“家乡的四季” 等写作任务;给九年级学生布置看图写短文等写作任务。

4. 创新评价和批改方式

(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作文评价理念

新课程的评价观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应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评价学生,把评价定位在鼓励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上,从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2)抓典型,课堂面批

教师可以将在批改学生习作过程中发现的常见错误集中起来,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并由师生共同修改。单词拼写错误、句子表达错

误、时态错误、语态错误以及句子结构不合理等都是学生写作时常犯的错误。对于这些错误,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改正,这可能比教师批改的效果更好。

写作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初中英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理念,钻研教材,尝试新教法;同时,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特性和喜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还要结合其他学科,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挖掘和积累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教得活,教得有特色;学生才能学得有兴趣,学得出色。

临洮县改河初级中学

第五篇: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词汇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汉语和英语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给中学生学习词汇带来了不少困难。表现如下:第一,学生在读音方面感觉困难很大,难以读准单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往往还用汉语为英语单词注音。第二,在拼写方面,学生没有意识到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与单词的拼写有着一定的规律。

在记忆单词的时候,没有通过读音和字母的关系来记忆单词,常常是死记硬背单词字母的组合。第三,在记忆单词的意义的时候,过分注意该单词所对应的汉语意义的记忆,学生完全靠死记硬背掌握单词。在初中一年级时,由于内容较少,词汇简单,学生尚能应付,但随着年级的增高,英语内容的深化,词汇量的增加,学生越来越感觉到词汇的记忆已成为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于是,逐渐对英语产生厌学情绪,有的甚至于放弃这门学科。

如何进行词汇教学呢?

首先,词汇教学也一定要贯彻"听说领先"的原则,按照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初中年级,特别是一年级,一定要贯彻"听说领先"的教学原则。因此,词汇教学也一定要首先是"听"。即教师在教单词时,先让学生听,让学生去"辨音",教师所展示的不是课本里的文字,而是每个词是由几个音素、几个音节构成,重音在什么地方,这样才能从听的意义上掌握词汇。同时,又能为学生学好语音、语调打好基础,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听能,为以后更好地接收英语的输入做准备。

其次,在听的基础上加强读音规则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inventedellingability)。这是因为,英语属于拼音文字,虽然字母的名称音和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不同,但是,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我们在词汇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听英语单词分辨出单词的读音之后,再进行读音规则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根据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规律把单词拼写出来。这就解决了学生掌握词汇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拼写单词。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应该从最简单的拼读抓起,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归类和比较,使学生掌握单词中字母及组合的读音规律,能够听词能写,见词会读。

(一)在学习字母表时就结合字母音和在其单词中相同读音进行拼读训练。学习字母A时,可列出laketakename,让学生拼读。

(二)学生在读完一个单词之后,可将辅音变换进行替换练习,如将lake中的"l"替换成b,c,d,f,g,h,j,m,n,p,r,s,t,以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

(三)采用类推方式。如学生已学过car,在学习farm,lark,hard这些词时,先让学生复习car,然后让学生尝试读farm,lark,hard这些词。

(四)让学生归类。在学习到一定阶段,可让学生对同一字母或字母组合在不同单词中的读音进行归类。如字母"A"在单词中不同的读音可分类如下:

1、读/a:/音:askbananabasketclafathergla

2、读/附图{图}/音:aleatbackbadblackcancarrycatcatchdadfactoryfamily

3、读/ei/音:agebabycakeerasergamelatemakenameplanesametabletake

4、读/附图{图}/音:aboutAmericaawaybreakfastcanCanadaChinaEnglandEnglishmanhavehas(以上词汇选自人教版初中英语第一册)

(五)教师在平时上课时,就有意先读一些词汇,或读课文,让学生先不要去看书,跟老师读这些词,然后再让学生拼写,和学生讨论如何去拼写,看这些词是由哪些字母组成的。特别是一些规律性的东西,需要反复进行训练。对于一些没有规律的单词构成,进行比较,以促进记忆。老师还可以先写出单词或句子,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拼读知识试着去读出这些单词或句子。

(六)拼读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前所述,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拼读能力,从最基础开始,循序渐进,掌握有规律的单词读音,比较无规律的单词读音,从而达到记忆词汇,培养读写能力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对每个年级,每个学期课本中所出现的词汇,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单词拼读难易程度、读音和字母组合进行归类:

1、我们把词汇根据其拼读的难易程度可分为一类、二类、三类。

第一类是最容易拼读的词汇:aandaskatbackbagbedbigblackboxbusbutbycakecancarcatcladaddesk这些词汇,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听,然后试着去拼写。

第二类是规律性的由字母组合构成的词汇:carstarallwalkwhichwhothatthisslowknowplaygay这

些词汇就需要教师加以归类和总结,告诉学生一般发音规律,以及例外的读音情况。如ow字母组合读/ou/音,但在cow中读/au/音。

第三类的词汇就是一些无规律的词汇:halfoneuncle在这些词汇中,个别字母的读音须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2、根据读音来分类(如把有/ei/的单词归类):aageAustraliaawaybabycakedayeighteighteeneightyerasergamegradegreatheylatemakenameOKplaneplaysamesaystaytabletaketheytodaywayweekday通

过这种方式的分类,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字母与读音的关系,他们自己就会认识到,a,ai,ay通常在单词中读/ei/音。

3、按照字母组合进行分类(如把字母组合al归类):allballfootballhalfsmallwall通过该项分类,使学生认识到同一字母组合不同的读音;并且认识到在一般情况读什么音,有时候读什么音。

三、在词汇教学中,要避免过分强调记忆词义,特别要避免强调记忆其所对应的汉语意义。这是因为,要掌握一个词,并不仅仅是要掌握其意义。词义只是一个方面。除了意义之外,还应该掌握该词的读音,拼写,词性,搭配等。我们在学习汉语的时候,也有这样的经历:学习一个字或一个词,也不可能把该字或词的几个方面同时全部掌握,往往是听明白了,但不知道怎么写;或者是会写,但不会读;或者是会读会写,但不知意义。随着多听多见,并且通过使用,才得以完全掌握。总之,我们学习语言,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在学习词汇时,应该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不能一下子把读音,拼写,词性,意义,句法功能等等全部掌握。因此在学习英语单词的时候,也不能过分强调词义的记忆,特别是相对应的汉语意义的记忆,以避免学生产生一种心理定势,认为只要知道词义,就掌握了单词。一旦学生在听或阅读时,遇见一些词而不知汉语意义时,便无所适从,并从心理上产生过度焦虑情绪,从而影响了学生如学习母语那样掌握词汇的正常过程。

在初中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帮助学生避免用汉语词汇的意义来记忆英语单词的词义是可能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初中一年级的主要词汇大多接近生活。下面是初中一年级课本所出现的有关词汇的统计表:词汇总量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其它词38818170482465现在我们就以词汇量占总词汇量最多的名词和动词为例加以说明。名词中,大多数的词(约94%)是表示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物的词(只有下面的词表示抽象的意义:agebreakfastclosecolordifferencedutyexercisefamilygoodnehomelunchsecret);动词中,只有下列词是比较抽象的行为的词:cancouldexcusefindforgetguehelplovemustpleasestudythankwantworrywould;其它词如askjumpwatchgo等都是一些表示具体行为的词(约79%)。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实物、情景的教学方式来完成词汇的教学而没有必要过分地死记硬背所对应的汉语意义。

英语的词汇教学有很多方法,但我们认为在初中阶段,特别是在低年级,应该坚持听说领先原则;加强读音规则教学,培养学生的拼写能力;通过实物、情景教学的方式讲解词义,帮助学生摆脱在记忆词义时,对汉语意义的过分依赖,使他们把英语单词和其所指的事物、情景联系起来,以加深记忆。这样,学生就能够从英语单词的语音、拼写、意义等几个方面积极地吸收词汇,从而达到掌握词汇的目的。

上一篇:档案局下半年工作计划下一篇: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