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兴趣教学之我见

2023-01-21

第一篇:美术课兴趣教学之我见

语文课堂兴趣教学之我见

心理学家指出:“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学习的最佳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中学生思维活跃,好动,追求乐趣,这是他们先天性的行为心理特点。枯燥无味的教学语言会让学生产生一种难耐厌烦的情绪。为此,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就要兴趣教学。兴趣教学能使人愉快,使人感到有兴味,有意思,有吸引力。教师如何做到兴趣教学呢?就是教学语言形象生动,风趣幽默和课堂活动具有童趣色彩。以趣激情,以声传情,以情动人。

兴趣教学的突破口是立足于“教”,教有趣,才会学得有味,这对学生学习能起到定向、维持、内驱和强化作用。

一、用实验演示激发学生兴趣

语文课堂中的实验演示,是教师有意识地把学生好奇、好玩的心态,逐步引导到拓宽知识方面上来。特别说明文教学,内容单调,学生学起来没兴趣。实验演示能使学生通过大脑充分利用眼、鼻、耳、手等,有意识有目的地了解各种自然现象,为学生在概念、判断、推理等高级认识活动提供丰富的可靠的感性材料,同时还能给学生在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提供生动的形象,也为知识再现提供思维的表象。学生学起来将感到有无穷的乐趣。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我先准备一朵大红花,一杯肥皂水,一杯白醋,叫学生演示:先把红花放入肥皂水里,很快就变成 1

了蓝色。我问:“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因为肥皂水是碱性的。”再把这朵花放到醋里,它又重新变成了红色。“为什么?”“因为醋是酸性的。”酸碱作用下的花色变化,全面地吸引着所有学生的眼球,使学生获得魔术般的奇趣,也透彻地破解了自然界中花朵为什么会万紫千红的难点,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简单化、显浅化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微观世界奥秘的欲望和冲动。拓宽了知识,拓展了能力。

通过实验演示,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知识印象更深刻,记忆更牢固,这样,我们就能把教学的主动权稳握在手,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音乐”、“绘画”激发学生兴趣

早在17世纪,杰出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就表示:“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它能使教员和学生全都得到最大快乐。”

“音乐”、“绘画”既能给人以享受,又能陶冶人的情操,还能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美好的想象,能让人大脑皮层中的信息系统活跃起来,触发其潜伏在意识深处的情感,从而产生情景交融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绘画引入课堂,能使学生在自然美妙的艺术熏陶中,轻松愉快地接受教育,学到知识。

如: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先放古筝曲《汉宫秋月》录音,为示范朗诵这首词作配音,然后再放一遍这首词的配音歌曲。学生在十分缥缈的古乐声和激昂的歌声中,情趣十足。我接

着乘机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上来:“一首好的诗词,其实就是一首回味无穷的歌词,如果能踏着音乐的节拍去读,就能读出诗词的情感美、音韵美、语言美,大家是否想尝试一下呢?”同学们一听,个个都跃跃欲试。随后,在老师的示范下,都一边打着节拍,一边深情地诵读着,读出了节奏感,读出了兴趣,并能以趣促思,激发了自己的丰富想象,从而理解了诗词的含义,把握了诗文的特点,感受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又为东坡兄弟能在相隔万里的月圆之夜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而感到欣慰。这不仅培养了学生诗文赏析能力,还培养了他们欣赏音乐美的素质。

三、编演课本剧,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就是感情的境界。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人的各种情感生活都有固定的力的模式,外物通过其表现形态(形状、色彩、质感等)所展示给人的也是一种力的模式,当这两种力的模式达到同形同构时,外物便会在人的思想中激起相似的情感体验,于是人便感到了外物所传达出来的情感。”课堂教学中如能创设适宜的课堂气氛和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而编演课本剧,不但可创设情境,以形象感染学生,引起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忘我学习的境界,而且可以把书面文字转换成口头语言或形体动作,变死的课本知识为活的形象思维,因而能够充分表达原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尽量运用原作的语言动作和主要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从而更好地体现课文的内涵。课本剧的“根”在课文“导”在教师,“演”在学生。

如:教学小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的高潮部分时,我为学生设置了以下几个步骤:

①按学生小组将学生分为四组。

②各组参照工具书和“文下注解”仔细阅读课文。

③根据文中鲁达、郑屠和店小二等的外貌形象选派角色。 ④商讨准确的台词和动作。

安排好这些活动后,学生们立即进行课文的仔细阅读,进而投入紧张的选派角色和念台词及演练之中,就连平时学习不太专心的学生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讨论台词和动作的准确性。一个组上台表演,其他各组同学既当观众又当评委。台上表演者开始有点不自然,但不到三分钟便进入了角色,将鲁达对郑屠的“三激”和“三拳”情节演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妙趣横生,充分表达出郑屠的既亏理又无能和鲁达的敢于和善于伸张正义的性格,赢得了阵阵的掌声和喝彩声。学生们说:“有兴味,有意思,有吸引力。”一堂课在欢乐声中结束。排演课本剧,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创造性能力和良好品质。可以说,“兴趣是成才的起点”。

四、用歌谣归纳激发学生兴趣

语法知识,学生们认为是最难掌握的。为了使学生掌握好语法知识(句子成份)的特点,教师如能做到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就能使学生更好地领会句子成份的位置。

如:

1()[]()﹋﹋

([]<>

3、对公共财产,大家║都要爱惜。

[][ ]

<>

提示:宾语表示动作涉及的人或事,补语作动词或形容词的补充,表示动作情况、结果、数量、性状、程度。

让学生从四个例句中归纳出句子成份的位置:

主语部分║谓语部分

[] ,()[]()状定主状谓定宾

<>

为了便于记忆,编成一首歌谣:

主谓宾来定状补,六种成份要记牢;

定语居于主宾前,谓语前状后又补;

碰到宾补难分清,看谁密切就知道;

状语居于主语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这样,学生掌握语法知识,领会句子成份的位置就容易了。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所学的东西引起

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明显地表现出对所学的内容认为必须理解,必须掌握的心理倾向,就会学得十分积极主动。语文课是一门艺术课,只要教师认真去钻研,去发掘,会找出更多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语文课堂教学才会渐入“堂堂教有趣,课课学有味”的境界。

第二篇:美术教学之我见

美 术 教 学 之 我 见 秋水月亮 在以往的的美术教学中,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抹杀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新课改出台后,我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去自主实践,探索发现,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比如在讲调色时,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室里都有哪些颜色?你喜欢哪些颜色?教室里挂了很多漂亮的装饰物,有绿色的叶子,红色的国旗,黄色、紫色、粉色等各色的花瓣,还有各种颜色的衣物和文具。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的教室里竟然有这么多美丽的颜色,我又让学生观察外面自然界中还有哪些颜色,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缤纷,也激发了学习色彩的兴趣。我又适时提出问题:这些美丽的颜色能不能用颜料调出来呢?学生齐声回答:能。我没有急于出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调配颜色,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不断地向同伴和老师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体验着学习的乐趣,并久久回味。

看到学生这样快乐,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图案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因而,教与学生一些简单有效的装饰方法是很实用的。而没有比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了。

在课堂中我学习运用一些有亲和力的语言、动作来活跃课堂的气氛,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三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之我见

建始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魏未

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搞好美术鉴赏教学的方法。 鉴赏相比之欣赏,更多了主观意识的参与,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让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不只是去“赏”,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去“鉴”。

关键字:美术鉴赏、美术教学、高中美术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更是来自生活。他们的创作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科技等社会背景密切相关,同时又和艺术家本人的身世、个性、世界观、艺术观、创作激情、潜意识等密不可分,这些就如同基因一样被带入作品的每一块色彩与笔触之中。因此,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美术作品,不仅是由物质材料构成的可视形象的艺术世界,而且还散发着这些“基因”的信息,它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是时代精神的文化结晶,对美术 作品的鉴赏就关系到人的生活品质的提高。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提高美术鉴赏能力呢?这就是高中美术鉴赏课的目标之所在。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随之步入课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资源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标准。

高中美术鉴赏课以鉴赏为主,是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因为优秀的美术作品是时代精神的文化结晶,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关系到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但在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单纯的美术鉴赏课教学过于枯燥,美术鉴赏课上,教师就是一幅接一幅的从作品的来历讲到作者的奇闻趣事,最后挖掘作品的思想内容。一节课下来口干舌燥,学生却神色漠然,不知所云,纯粹是“看热闹”,整堂课上的是索然无味。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的兴趣呢?针对这种情况我对如何更有效的组织鉴赏课堂产生了一些想法,并用在实际工作中,还是有一定的收效。

第一、创设课堂氛围,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自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才能思维敏捷,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获得自主的、有益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敏锐洞察力和乐于探索精神,鼓励想象、创造和勇于实践。这些能力的形成无法由教师一手操办,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参与其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参与,就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做,不受传统束缚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下才能更好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引导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第二、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电化教育的广泛应用正是教育发展经历的又一次革命,它是教育逐步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适时、恰当、合理、灵活地运用电教多媒体,充分的发挥其声、形、光、色的优势,把无声的教材变的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形象直观、以其新颖、感染力强的特点步入课堂。

多媒体教学把以往人们常用的直观教具如挂图等准确、逼真地通过屏幕反映出来。具有如下的特点:

1、 形象直观,声画合一。

2、 简捷灵活,动态感强。

3、 信息量大,传递迅速。

4、 形式活泼,表现力强。

由于上述特点,和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如下优势: (1)节省课堂教学时间。

(2)对一些理论知识通过画面可得到非常直观的诠释。 (3)为调动学生的思维创造条件。

(4)声画并用,充分刺激学生感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求知兴趣。

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大部分内容都要仰仗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才能输送给学生,但各个知识点在内容和形式上就有各自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如何使用的问题。如绘画鉴赏需静态的图像,而建筑鉴赏则更多的运用动态图像等。即使上述因素都考虑的很好 ,也不一定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这里还有一个使用的艺术问题。即何时用,怎样用,尤其是用什么样的语言把直观教具和正常教学连在一起,使其浑然一体。打破旧的教学模式需要在实践中创新,时代赋予我们教师更高的要求和使命。

第三、教师自身应具备上好美术鉴赏课的几条原则

1、要将重点放在学生身上。教师的任务不是教会学生理解某一件艺术作品,而是为学生提供机会促进他们自己获得对作品的理解。这种对作品的重要性是不能教会的,而只能通过学生在理解一件艺术作品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

2、要注意平时的搜集整理。在中国民间美术鉴赏教学中可要求同学们到农村、街道去搜集旧的年画、剪纸、民间玩具、草编、竹编等,从报刊杂志搜集有关图片资料,并按类别、作者、创作年代、风格等整理出来,加以文字说明。

3、举办校园画展,为学生提供比较作品的机会。当学生意识到他们对作品的一些假设需要修改时,说明了他们遇到了困难,这时教师可以举办一些经过仔细挑选并且在题材、风格和作用等方面有相似之处的作品,如:为了让学生弄清中国画的分类及其装裱艺术形式,可以举办了中国书画展览。展览的作品可以是临本,也可以是其它,内容可包括山水、人物、花鸟,装裱形式等等,这种直观教学的手段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时感到轻松愉快,同时也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要想更有效的组织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只要我们美术教师带着一颗热爱美术教育的事业心,带着对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满腔激情地投身到美术课的教学、实践、研究中去,一定会使的美术教学会成为一门特色,一门艺术。

参考文献 《高中美术鉴赏》 人民教育出版社

《探究式学习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堂的应用》

第四篇:初中美术愉快教学之我见

友谊中学 邱炼

愉快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思考,在愉快中获得知识,在愉快中锻炼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在愉快中培养学生当学习的主人。关于“愉快教学”,古今中外不少有见识的教育理 论家都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所说的“好”与“乐”就是一种兴趣,一种愉悦的心理,一种力求认识和创造的倾向。

现代教育心理研究也表明,兴趣与学习的关系非常密切,只要有兴趣,学生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乏味之事。通过教师的愉快教学,学生无需有意识的努力就能保持专注的注意力和盎然的学习兴趣。日久天长,学生就会逐渐形成对学习的“持久兴趣”。持久兴趣愈浓,学习动机就愈强,努力程度也会愈高,从而彻底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感和疲倦感,在愉快的感受中做学习的主人,满怀信心地进取、向上。

一、初中美术愉快教学的具体措施

美术课的愉快教学,就是要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愉快因素,采用学生喜爱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本人一直从事初中美术教学工作,围绕着美术课的愉快教学,在实践中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和尝试。

(一)教师的教态应亲切自然, 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

教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外部表情与内在气质的形象反映,它对学 1 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好的教态学生会感到亲切、轻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面带微笑、和颜悦色、会给学生愉快的暗示,学生会从中受到感染。许多优秀的教师都懂得微笑的意义,他们即使在十分疲惫或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也总是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因为他们懂得,学生会从老师的微笑里感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 。同时学生也会从教师的愉快感中受到鼓励,激发起爱老师、爱这门课的相应情感。只有这样, 才有利于老师自始至终贯彻积极主动性原则,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美的教育。

(二)运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 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这就必须强化直观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教学陷于枯燥乏味,如将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引入美术课堂,使教学媒体多样化,就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来参与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实施愉快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在上《墨与彩的韵味》一课时,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同步演示法,即老师边讲边辅导,此法直观性很强,很适合水彩画的教学。但由于学生的绘画水平各不相同,老师“断断续续”地示范、讲解、辅导 ,画得快的同学想“开快车”,而画得慢的同学又因跟不上而显得手忙脚乱。针对这种情况,我先把这幅画的作画过程拍录好,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及解说,在进行同步演示前先放录像给学生看,让学生先看到了这幅画的作画全过程,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这样,画得既好又快的同学就可胸有成竹地作画,心里没底的同学也可跟着老师的示范慢慢进行。这样,既丰富了课堂的教学 2 手段,又面向全体学生,使教学在张弛有致的和谐节奏中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情景。

(三)重视导课和结课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的一节课,从开始就应引人入胜,让学生的精力很快集中并对新课产生兴趣,因此对新课的导入应作精心的设计。导课是一种教学艺术,它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 设计。

例如,在上《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一课时,我从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因穿衣服的颜色而左右她一天情绪的几个生动例子导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为新课的展开作好了辅垫。

一堂完美的课,不仅开始要引人入胜,而且结尾也要精彩、余味无穷,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回忆,激起对下一次课的强烈欲望。

我在上《墨与彩的韵味》一课是这样结课的:“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画的基本技法,画了一幅中国画——泼墨图。星期天,你可以背上画夹去写生,去把生活中的人间仙境描绘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这样的结课使学生感到“言已尽而意无穷”。

(四)重视辅导环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辅导是教师对每个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过程中的具体指导。辅导在美术课堂教学各环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美术课一般要求教师在15—20分钟之内作少而精的讲解示范,余下的20—25分钟是学生作业。所以,辅导在 美术课堂中所占的时间最多,教师需付出一定的精力。教师应根据本节课 3 所授内容,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练习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溶进自己的审美情趣;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点拨 ;对个别作业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启发提示;对好的作业,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并可让该生谈谈其作业的构思、 方法等,使其他同学从中得到启发。由于作业时间较长,课堂气氛容易显得沉闷,为使学生保持一种愉快状态 ,作业时可用录音机播放一些优美抒情的音乐。经实践,音乐用于辅导环节,效果很好。通过音乐情景激发学生情趣,学生的思路开阔了、思维活跃了,课堂结构也优化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作画兴趣和愉悦心理的目的。

二、实践愉快教学的效果

两年来,我一直对初中美术的愉快教学进行尝试,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上狠下功夫,尤其是善于激发学生对枯燥无味的课产生兴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是一种快乐的事情。经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现在学生普遍喜欢上美术课,认为上美术课心里没有压力,而且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有部分学生强烈要求参加美术课外小组活动,并积极参加各种美术比赛。两年来,有不少人获了奖。

教学艺术是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创造性和审美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组织 教学活动和运用教学方法时应有独特的创造性,教学才会成功,才能形成一种活跃、生动的教学气氛,给学生一种真正的艺术审美愉悦的感受。

第五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

内容摘要:美术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在素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学校和教师要切实把美术教学重视起来,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发现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美、记录美、演绎美、创造美。

关键词:美术 兴趣 主体人格 审美能力 创新精神

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发展智力、道德和人格,提高美术鉴赏、创作修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渴望获得知识与深入认识世界的积极倾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经过学习活动体验到成功的欢乐而逐渐形成的。当学生获得自己知识结构中所没有的新奇信息和产生不和谐的信息时,就会产生要弄清楚的认识动机和行为,而新知识的获得与不和谐的消除,会使学生产生轻松愉快的体验,从而达到促使学生继续学习以求进一步满足的愿望。学习兴趣是最佳动力,具有产生动机,引起注意,激起情感的作用。能促使感知清晰,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印象深刻,记忆牢固,乌申斯基明确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抹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实际情况表明:兴趣使人勤奋,勤奋使人成才。学习兴趣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其他能力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迈向成功的基石。它可以激发学生去记忆、去探索、去学习,在快乐中获得成功。因此,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很关键。每个学生内心都是纯真的、率性的,他们不喜欢矫揉造作,不喜欢拐弯抹角,也不喜欢曲意逢迎,他们渴望自然,渴望本真,这对学习美术来说是最为可贵的品质。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只要把握住了学生这种纯真、自然的本性,就能够使学生对美术充满兴趣。初中学生的美术基础一般都很薄,因此,教师在安排课程内容时,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选择合适的内容,以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呈现,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应注意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美术知识和技能能够帮助美化自己的生活,使他们领悟到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这样,学生就会对美术产生强烈的兴趣。此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把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二.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

新课程理念明确了师生新的关系,强调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学习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自主学习。教学中,教师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和学生平等的,师生间平等地进行学习、情感交流。所以,美术教师要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开放的教学模式。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地投入到活动的全过程,积极地观察、想象、收集资料,充分地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教师的引导下快乐地学习构图、学习画法和技能,最后尽情地画出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脑中形成的画面,把自己的想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与他人互动,激发了主体人格的形成。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要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美术课是一门教给学生发现美、记录美、演绎美、创造美的课程。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发现美、记录美,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使美的事物出现在画布上的时候,不单显示出它本真的美,还应该具有画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演绎出的美、创造出的美。这样的美才是艺术的美,才能给人美的享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美术作品中的线条、色彩、质感等进行分析、解读,然后对实物或者是实物的照片中的图案的线条、色彩、质感等进行分析、解读,之后对美术作品和实物照片进行联系、比较,以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欣赏某一事物,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如欣赏具有中国特色的剪纸,观察它们的图案、线条、装饰,刀味、纸感,写意与寓意等,并尽可能地了解它们的制作工艺、文化内涵,使学生在观察、欣赏中发现美、追求美,并在脑中构成美,在手中表现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审美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全新的《美术课标》的颁布和实施,为培养创新型的美术人才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她降低了以往对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强调多学科的沟通和整合,为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肯定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结合美术教育发展的趋势、课标的要求和教学实践的经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能力的培养。

如果学生的美术作品只是真实地记录美,那效果肯定没有照片好。美术作品之所以美,是因为它融入了画者的情感、态度,对原物进行了创新。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的这种创新融入到美术作品中,呈现给观者不一样的美感。学生的创新不能“闭门造车”,而应该来源于生活。教师在安排课程内容、给学生布置课下练习的时候,要注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题目。学生具有实际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不仅对教师出的题目有比较清晰的了解,还可把这种经验融入到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去,从而具有了创新性。此外,学生在完成美术作品后,还可以返回到自己的生活中,与真实的事物进行比较、分析,在更加充分地认识事物的基础上,对美术作品进行充实、丰富和美化。因此,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生活,参与社会实践,为获取丰厚的创作素材、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想象空间,并为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劳动也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多多带来学生走出校园到大自然中去体验、去学习,去劳动,在实践去享受独立和自由,塑造创新型的人格,培养创新能力。

总之,艺术来源于生活,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美术。美术教师只要善于发现,就知道小学的资源是进行美术教学的无尽宝藏。美术教师应合理利用并挖掘美术教学资源,开放小学生美术学习活动的空间,多引导学生观察这片质朴的土地,摄取身边的画面,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美术,走进美术世界,这样学生才会喜欢美术课,并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小学的美术课堂教育才会走向美好的明天。

(作者单位:甘肃省通渭县陇阳小学)

上一篇:面试问缺点和不足之处下一篇:秘书部下一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