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激发学生 写作兴趣之我见

2024-04-08

王萍激发学生 写作兴趣之我见(通用10篇)

篇1:王萍激发学生 写作兴趣之我见

2013年中语会年会参评论文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之我见

灵石县段纯中学 王 萍 在作文教学中,常常见到“情感的虚假”:一副老气横秋的“庄肃严正”,一番虚情假意的“浅吟轻唱”,一套空话连篇的“文字泡沫”,全然不见孩子们出乎自然的纯真和本该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独特体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写作兴趣,谈不上写出好作文。即使叫学生硬着头皮写下去,也只不过是东拼西凑、草草了事而已。学生怕写作文,就是对写作不感兴趣。要写好作文,就得使学生感兴趣,而写作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诱导。因此,教师是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者、诱导者、激发者。

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这里从五个方面谈谈提高写作兴趣的方法。

一、肯定诱导法

肯定诱导法是对学生的写作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给予积极的、向上的、富有激励评价的诱导方法。学生的作文,口头表达的也好,书面表达的也好,教师评改时,当面评改也好,书面批改也好,都要找到它的长处,从中发现闪光点,加以肯定,给予鼓励,进行激发,切莫以自己的眼光来要求学生,对学生的作文动辄横加指责,使学生通过教师的一个甜蜜微笑,一句温馨话语,一段舒心评语,看到自己写作的曙光,写作的前程,写作的希望。

事实上,学生都有写作的能力。可以想象得到,一个不会写作的人,怎样去完成语文考卷?又怎么能考取学校,进入 高中读书呢?所以,教师新接触一个班级,就要诱导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写作课上,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写作能力,消除学生惧怕写作的心理。首先,教师要亲近学生,让学生尽量放松,比如可给学生编些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产生听故事的兴趣,然后,有意识地找些惧怕写作心理的学生编些有趣故事,并充分肯定学生所编的故事就是一篇好作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批改作文时,所给评语千万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即使遇到抄袭来的文章,教师也要忍住性子,如果给批上“抄袭可耻”,恐怕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打消写作的积极性。学生抄袭作文,很大程度上存在写好作文的心理,因此,教师要顺势引导学生,诸如批上“这篇作文写得非常成功,能参照别人的文章仿写是一个好办法,如果能把别人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就更好,相信你一定会这样去做的”等批语,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评语去重新认识自己的写作行为。

只要我们多多给学生以肯定、以鼓励,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一定能够诱发出来。

二、体验诱导法

体验诱导法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感悟道理的诱导方法。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有真情实感。可以说,不吃梨子就不知道梨子的滋味。哪个不想到奔腾不息的河流中去飘流一番,体验那种惊心动魄的感受?有了这样一次飘流,有了这样一种体验,就会有创作的素材,就会有写作的激情,文章也就会有真情实感。

写作前,我们可以让学生做一些亲身体验活动,譬如每学年升学的第一件事---军训。烈日下学生军训的体会,阴雨天整理内务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以《军训二三四》为题,让学生自己写亲身体验的东西,印象一定是深刻的,自然而然就可以把他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

纵观古今中外,那一位名家的创作不是亲身体验生活的结果,没有司马迁走遍大江南北对历史的考察,哪有宏篇历史巨著《史记》的问世;没有马克思亲身参加工人革命运动,哪有《资本论》的出现;没有高尔基的流浪生活,哪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的流传。可以说,体验生活是兴趣的需要,是写作兴趣的源泉。

三、参观诱导法

参观诱导法是引导学生实地观察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从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诱导方法。自然是伟大的,自然是神奇的,它将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同时留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古老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我们以深思,给我们以遐想,给我们以知识的源泉,是我们创作的原动力。

参观旅游,人人都感兴趣;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人之本性。看到美丽的山川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在赏心悦目之余,多想把它写下来。写作的兴趣也就有了,创作的欲望也就产生了,随之而来的奔流不息的感情的潮流也将奔涌出来。

《醉翁亭记》《岳阳楼记》《鼎湖山听泉》这些优美的散文,都是作者游历大自然、感悟大自然的结果。因此,带领学生到附近的一些风景区参观访问,自然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参观,看起来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事实上现在有的学生怕去参观,似乎成了一种例规,一提起参观,学生就知道要写作文,怕写作文就怕去参观。这就需要老师善于引导,这个引导是参观过程的引导,是使学生对事物表象感知的,进而达到内在的理性的感悟的引导。这样,学生就会消除“怕”的心理,学生去参观也就感兴趣了。例如 我们学习了《鼎湖山听泉》教会学生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法,然后去参观当地的王家大院,学生就会激情澎湃,文在心中,意在笔先了。

四、多媒体诱导法

多媒体诱导法是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一种诱导方法。多媒体具有教学手段先进、容量大、内容集中、重点突出、图像色彩艳丽等特点。

时下,出现了有关多媒体写作教学的教材,它通过特有的图像、动画、色彩、声音甚至于游戏的形式,给学生以极大的刺激和引诱,让学生在游戏中取乐,在乐趣中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风光片,让学生练练写景抒情散文;也可以选择一些新闻报道,关闭声音播放,然后让学生写新闻报道;还可以摄录一些学生熟悉的图片,让学生配上一些解说词。

比如复习古文《三峡》,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观光三峡美景,让他们写导游词。达到练笔和游览相结合。

五、辩论诱导法

辩论诱导法是组织学生就某一个事物或问题发表正反两方面的见解进行争论的一种诱导方法。争辩常常会使人们兴奋起来,大脑神经处于高度的亢奋之中,从而使思维敏捷起来,语言也就如泉水一样涌出来。一个平常不太喜欢言语的人,一旦遇到吵架,他会很快地调集尖锐的语言来驳斥对方,这就是由于激烈的争吵所诱发出来的突发情绪。

激烈的辩论,将最大限度地吸引辩论者的注意力,使辩论者密切关注对方说的每一句话,积极调动思维,用最恰当的最强有力的语言压倒对方。在这种紧张情形下,学生往往是边思考边用笔写好发言,神情之专注达到无法形容的地步。

多组织学生进行几场辩论赛,对学生是大有益处的。一场辩论下来,学生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或把这场辩论的过程写成记叙文,或把这场辩论的语言组成议论文,恐怕是件比较得心应手的事。

真情在作文中渗透,作文在真情中升华。只要教者有心,在语文课堂里,以作文教学为载体,真情教育得到的将是实实在在的落实。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得到责任感、爱国情、爱父母、爱他人等情感锤炼,最终成就了一颗颗善良的心。落笔成文也就是不在遥远的事了。

2013年中语会年会参评论文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之我见

灵石县段纯中学 王 萍 联系电话:***

篇2:王萍激发学生 写作兴趣之我见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然、社会、人自身并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然而初中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最感困难的是作文。学生一听写作文就害怕,下笔写文章时咬笔头,老师讲评时他们皱眉头,久而久之对作文望而生畏,失去兴趣和信心。而教育学告诉我们:旺盛的写作热情始终是前进的巨大动力。我也认为:作文教学不仅是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而且也是一种严格的思维训练;作文教学只有与学生生活密切结合,才能发挥学生写作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作为作文教学的内容,把学生引入写作世界中去,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现以自己多年来的教学体验,谈谈我在作文教学方面的尝试。

一、创设情境,排除畏难情绪

学生怕写作文,多是因为学生不知“写什么”和“怎么写”。如果教师只是在作文课堂上布置题目,就下命令让学生完成,我想交上来的作文要么是东拼西凑,三言两语;要么是生搬硬套,瞎写写一通;有的文章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这对学生而言写作文是一种痛苦,对老师而言改作文亦然是一种痛苦,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积极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例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后,此文在对景物——紫藤萝的描写上很有特色,细致生动,运用了恰当的比喻,使文段生辉不少。针对平时学生不善观察,描写干巴的特点,我认为正好模仿此文进行练笔,于是我端来两盆学校老师种植的花草,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远看与近观,整体与局部,枝叶与花朵„„鼓励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口述出来,并且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小组成员交流所见所感,在学生思维被充分激活的情形下动笔写,便轻松地以较好的质量完成了这次习作。

教师为学生创设欢乐的氛围,学生在这氛围中产生了轻松的心境,排除了消极因素的干扰,有利于学生从自己的写作实践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再例如在学完《社戏》一文后,文章流露了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同学们也都刚刚告别童年,也有过缤纷的回忆,如能用手中的笔记下该多好。于是我精心筹备,提前折了四个写有人生寄语的纸船藏于操场,在一上课告知学生这节课的要求,并让学生找到老师所藏纸船,提出还有奖励哦,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来了,飞快地跑到操场,兴致勃勃地找起来了,不一会儿就高兴地到我跟前领奖,我让他们阅读我写的话,让他们更深一步领悟我的用意,接着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摸瞎子,老鹰捉小鸡,丢手绢„„同学们高兴地玩起了这些熟悉的儿时游戏,下课了还意犹未尽。第二节课我让同学们静下来整理思绪,结合自己刚刚经历的和自己的感受,写下自己对童年的追忆,在内心确有其感的情况下,学生们顺利完成了写作任务,且有不少佳作。

二、激发兴趣,培养写作能力

根据各阶段的写作要求和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常以“新闻报告”的方式来对他们进行说话训练,利用课前几分钟,让同学们把自己耳闻目睹的新鲜事物表达出来。让学生说一段话或讲述一件小事,在口头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至归纳概括能力等方面,无疑都是一个锻炼、提高的过程。起初,学生羞红着脸小声说或不敢说,教师就带头示范。他们渐渐懂得观察周围的事物,从而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后来,他们都争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争先恐后地将观察到的有意义的事物表述出来。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我还采取了激励手段。我经常对学生说,“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通过这种交流,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自己习作的价值,并从中享受到习作的快乐。这样做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使学生更加“乐于写作”;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健全人格。

俗话说:“毛驴没人骑不行,写文章没人逼不行。”我的“逼”,也是激发兴趣的手段之一。我采用小练笔的方法,坚持随课文内容仿写小作文,每周至少一文,定时交流,选出好的展示在“学习园地”上。还有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进行文学讲座,郊游写作,写日记。正如老舍先生所说:“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记下来,因为不知哪一天,你的文章里就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如果你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这样通过引导,通过“逼”,更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设身处地,帮助学生解决写作困难

我所任教学校地处山区,学生大多看的少,想的少,我常常对学生讲:尽管大山遮蔽了你的眼睛,但不可让它遮挡了你的心灵。学生也反映写作时缺乏材料,于是我鼓励学生多看书,自己买一些好的杂志推荐给学生看,平时利用上课给学生读一些短小的美文,并作短评,这样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同时可以利用其中一些素材,使自己的作文增添了亮色。

我还认为教师有时和学生一起写作,对学生影响挺大的,比如写作材料作文,同样一则材料,怎么到老师那儿就能写出别样的效果,耐人寻味,拍案叫好呢?在对比反省与教师的适时点拨中,学生写出的东西越来越好,他也就对写作越来越有信心了。在每年的全校性作文比赛中,我所教班级的总成绩排列均在前茅,一、二等奖占的比例最大。

篇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我见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方法很多, 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浅谈一谈。

一、精心设计导语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牢牢吸引住学生, 使学生在新课伊始就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 为新课的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若教师不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给脑力带来疲劳。”

导语的设计可以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进行, 如学习《与朱元思书》一文, 导语可以这么设计:“同学们写过信吧?那么大家写信有没有题目呢?今天我告诉大家一种比较简单的书信题目‘与……书’, 意思就是‘给……的信’。比如我给张三写信, 题目就是‘与张三书’。从前有一个叫吴均的人游历了奇特秀丽的富春江后, 就迫不及待地给好友朱元思写了封信叫‘与朱元思书’。下面就请大家扮演朱元思的角色, 赶快读一下友人给你写的信吧!”也可以从学生所学的旧知识来进行, 如学习《故乡》一文, 导语可以这么设计:“我们在七年级上册学过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一幕幕美好的情景:那飘散着豆麦和水草清香的潺潺河流;那婉转、悠扬的横笛的吹奏;那朦胧的月色下, 在灯火光中的“仙人楼阁般”的戏台;那一群活活泼少年合力摇船、吃罗汉豆的欢声笑语……这些美好情景在十年后又变得怎么样呢?是变得更美好了呢, 还是变得萧索、悲凉了呢?现在让我们随着小说中的‘我’一起回故乡瞧一瞧吧。”

二、充分进行直观教学

1. 学生可以自制教具, 既培养了学生动手制作的能

力, 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学习冰心的《小橘灯》, 学生可以依照文中小姑娘的制灯步骤, 自制一盏小橘灯。在制作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感受到小姑娘的懂事、心灵手巧, 以及面对困难时自信乐观的心态, 有助于对课文主旨的把握。

2. 运用电化教学手段, 电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优势,

可以增加学生的感知能力,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如在学习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这篇小说时, 文中有多处景的描写, 什么“阳光也更厉害了”、“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学生通过阅读仅仅感受到干巴巴的语言, 没有什么深切的感受, 特别是祥子在暴雨中拉车的情景, 通过观看录像, 学生会身临其境, 好像自己就扮演着祥子这个角色。对祥子在烈日和暴风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 仍需为了生计而挣命的悲惨遭遇会倍感同情, 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兴趣就会得到激发, 进而思考“祥子为什么要苦苦挣扎”, 认识到造成祥子悲剧的社会根源———万恶的旧社会。

三、给学生提供创造的平台

每个人都渴望获得承认, 取得成功。成功时, 会情绪高涨, 兴趣倍增;多次努力却仍不能成功, 就会情绪低落, 丧失兴趣。其实学生语文学习成绩无法提高, 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问题, 非智力的因素更大。所以, 给学生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情绪。如在学习《陈涉世家》这篇文言文时, 可以设置阅读课文、疏通字句、写作特点等不同层次的问题, 然后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提问后进生时可以提问阅读课文之类的问题, 以免他们由于答不出而遭到同学的嘲笑, 产生自卑感。在布置作业时, 因不同学生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的不同, 掌握的知识有多少之分, 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 作业的及时完成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和巩固学习兴趣。

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课本固然是语文学习的一块园地, 但如果仅仅守住课本是远远不够的, 语文学习更广阔的园地是在课外。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 同时又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1. 开设图书角, 新课改要求“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给学生推荐一些古今中外的经典书目, 如《羊脂球》、《西游记》、《智慧背囊》等, 甚至可以是高新科技方面的书, 这些书摆放在图书角,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有计划地去阅读, 既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又可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2. 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学习了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的《从小就要爱科学》、《在太空中理家》、《奇妙的克隆》等课文, 这一单元的课文介绍了航天、克隆、基因等高新科技, 学生一定为世界和我国高新科技的发展感到振奋, 并产生了追求科学的浓烈兴趣。在语文课代表的主持下, 分几个小组分别设计一份关于了解高新科技、学习高新科技、展望高新科技的语文实践活动方案, 最后全班交流并作出评价。每个人通过小组分工合作, 自己动手, 激发了热爱并献身科学的激情。

篇4: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之我见

中学生作文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是打不开思路,既觉得无话可说,又无事可叙,无情可抒。冰心在《再寄小读者》中也曾解答过,但学生还是收效甚微。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从审题立意到谋篇布局,从材料选择到遣词造句讲得头头是道,但是学生还是迟迟动不了笔,即使动笔了,也空空洞洞,枯燥无味,更有甚者的是从互联网中抄袭。原因何在?是学生缺乏写作技巧还是书面语言极度贫乏,或是学生根本没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等等这些,不能不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我想,这要从写作过程加以剖析。任何一篇文章,都要经过“双重转换”的过程:首先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转换为作者的观念和感情,而后把观念感情转化为文字。《文心雕龙》中指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中学生虽具备一定语言表达的能力,也有一定生活素材,但未能明白整体写作过程与写作核心问题的一致性,因此学生作文打不开思路的一个原因:就是对所写事物无动于衷,缺乏热情,基于对事物认识的片面性与局限性,故情不可动,辞难以发。

再者,人的认识与情感是紧密联系的,任何时间都有一定的情感在诱发、在产生,情感起着动力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不难遇到,有些作文题目,与学生的具体生活、思想实际紧密相关,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或者正是他们心理想说的话,在教学时,只要一触动他们的情感,就能激发起他们的表达欲望,思维活跃,反之效果大不一样。由此可见,情感对拓展学生思路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那么如何激起学生“情动辞发”,提高写作的积极性呢?我认为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作文的现实性,增强学生的表达欲

情感,是对现实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当客观事物满足人需要的时候,就产生满意情感,当要去完成某一任务或工作时,就会产生一种使命感,可见,“需要”是感情与客观事物的中介,因此,作文前要给学生某种需要,为某个目标而努力奋斗,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写作欲望。例如,在中秋佳节给远方亲人写一封信,表达你对他的思念,或写写班级现状、主题班会辩论稿,评价当前的现象,并以板报的形式贴出,开辟学习专栏,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等。使学生感到不是做文章而是为了“需要”。有了明确的目标,就能变“奉命而作”,为“需要而作”,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这样学生表达欲望高涨,写作情绪也就能不断地高涨。只要把学生的活动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置于“需要”之中,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学生乐在写作中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兴趣始终伴随着情绪、情感的体验。一个学生如果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倾注全部热情,甚至达到“迷”的程度,学生一旦对所写事物和文章题目有了兴趣,就会主动积极地完成写作任务。

中学生的特点,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有一定的主见,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且喜幻想和想象,讨厌说教,讨厌呆板、枯燥的生活,喜欢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刺激性的活动。因此,指导学生作文时,应考虑他们熟悉而有趣的事物及生活场面,以新颖的事作为写作素材,这样学生才会感到有情有趣,思路畅达。如《我想象中的初中生活》、《二十年后的我》《我的童年》《我的梦》等。

三、用教师的教学艺术,创设最佳教学情境

中学生的思维还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尚弱,具有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他们容易被真实、具体、形象的事物所感染,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凭借自己的教学艺术,创设与写作内容相一致的写作情境,并运用启发性的导语,把学生设置于特定的氛围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情感活动写作过程,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作文教学《我是好孩子》中,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经历,总结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收集自己人生旅程上的点点滴滴,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正方:我是好孩子,反方:你是坏孩子。让学生在激烈的辩论中提高对自己的认识,了解同学对自己的评价,这样既分辨了是非,又更加了解自己,无论在学习、思想、道德、行为等方面都让自己走向成熟。教师以此为契机,要求学生从辩论的过程或辩论的题目中写一篇以“好坏孩子”为话题的作文,并提出议论文的写作要求,注意立论与驳论的区别,学生自然就得心应手了。创设情境的方法还有许多,有“新闻录像”、现场表演、故事引入、视频导入等,只要应用恰当,都能激发学生兴趣,开拓他们写作的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就必须抓住学生观察、思维等特性,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加之以导,导之有方,从而收到较好的作文教学效果。

篇5:激发中职学生的体育兴趣之我见

激发中职学生的体育兴趣之我见

兴趣是一个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它是人类力求认识、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重要动力[1].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是指导学生、上好体育课的重要保证.本文在分析了影响体育兴趣培养的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培养体育兴趣的途径进行了有效探讨.

作 者:叶雄文 YE Xiong-wen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卫生学校,广东,惠州,516002刊 名:中国西部科技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EST CHINA年,卷(期):20098(12)分类号:G63关键词:体育兴趣 中职体育教学 培养 途径

篇6:王萍激发学生 写作兴趣之我见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之我见

文/强庆龄

摘 要:中学作文教学要通过降低写作难度,注重正面评价,教师参与等方法,培养和激发学生兴趣。

关键词:兴趣;难度;评价;下水

从目前作文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缺少信心。这样没有兴趣的学生怎么能够写出洋溢激情的文章来呢?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感到写作的乐趣,才能勤奋去写,让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那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一、降低写作难度,激发写作兴趣

学生写作文时,往往有一种畏难情绪,害怕写,无从写起,颇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之心理。教师这时就要降低门槛,能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关于这一点,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从交流活动课中去激发

人教版教材,每个单元都有综合活动课,如在《戏曲大舞台》活动课上,学生通过一些竞答题了解了戏曲的悠久历史,欣赏了一些传统曲目后,大家跃跃欲试,进行唱腔模仿及动作模仿,由此深深体会到中华传统戏曲的魅力。之后,我要求学生就“传统戏曲的现状及未来”这个话题进行讨论,大家七嘴八舌,气氛非常热烈。最后,我说,大家学过鲁迅的《社戏》,你们有过这样和看戏有关的经历吗?好几个孩子讲了他的故事,有个孩子很动情地讲到小时候和爱看秦腔的爷爷一起看戏、学唱戏的经历。最后,我布置了作文,或者记录这堂活动课的过程,或者写与看戏有关的经历,或者就“传统戏曲的现状及未来”这个话题来展开,这时,学生大有话在喉头,一吐为快的劲头,交上来的作文精彩 篇章纷纷涌现,程度差一点的学生,也能把这堂他感兴趣的活动课过程如实记录下来,内容充实。活动、交流之后,打开了思路,学生思维异常活跃,内心会产生一种自发的冲动,以前储存的生活感受便一下子串联起来,沿着新的神经通路涌现出来。再者,我布置的作文难度也有阶梯性,这样,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话可说,消除了畏难情绪,写起作文来也感兴趣了。

2.提前告诉学生下次作文的范围和要求,让学生事先收集必要的材料

文学巨匠茅盾曾说过:“伟大的作家,是以有史以来的全部智慧作为他们创作的`准备的。”有充分的准备,做到胸有成竹,作文时自然就得心应手了。有时,甚至可以允许那些作文基础差的学生仿照范文写作,或者就写几个片段,不必拘泥于字数的多少,只要感兴趣写,逐渐化整为零,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像数理化通过练习作业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像音乐、美术课通过练唱、素描等掌握唱歌、绘画的技能技巧,获得提高。

二、注重正面评价,激发写作热情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如何使学生体验到作文后的喜悦,是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关键。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身价值被别人发现,被别人重视,(www.fwsir.Com)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我在作文训练中,不断通过期待、激励向学生传递你能写好,其实你相当聪明的美好信息,把这一信息转化为学生的意愿。激发了他们的自尊、自信,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运用情感力量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作文评讲中的认可、鼓励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教师对学生作文如何评价,不仅关系到对学生劳动成果的态度,而且直接影响到对作文兴趣的培养。叶圣陶先生指出,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作文的批改评讲要立足于发现学生作文中对生活的真知灼见。要特别注意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及时捕捉他们作文中的点滴可取之处,通过鼓励,点燃他们还处于朦胧状态中的智慧火花,激发其作文兴趣。作文评语,要感情真挚,态度中肯。评讲要形式活泼,正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语文课程评价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促进自我反思,另一方面要鼓励同伴、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之中。”评讲鼓励可采取印发佳作,教师加写评语,张贴优秀习作,学生现身说法介绍写作体会等方式,还可将优秀习作编辑成册或推荐给报刊发表,以激励更多的学生写好作文。一句话,从鼓励中使学生获得乐趣,从乐趣中培养兴趣,在兴趣中推动写作。

三、教师“下水”作文,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每次布置作文,老师要是能自己写“下水”作文,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鞭策。在下水作文中,老师也能感受到学生写作时可能遇到的困难,以便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还可以请学生来评讲教师的作文,或者,请学生对照自己的作文来评讲,这能促进学生感情的激发,促进思维的发展,就像开渠引水一样,学生的写作热情就会汩汩而出。写出由一个小人物、一桩小事情等而产生的真情实感,写出心尖上的那一瞬间的感动。

只要教者有心,在作文教学中,不断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用自己的形象魅力、文学素养去影响学生,学生怕写作文的现象一定能改变,学生一定会爱上作文。

篇7: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完成这个任务,我们必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已对写作缺乏兴趣,写作难已成为学生中比较普遍的现象。为改变这种现状,笔者提出以下方法,来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一)、激发写作兴趣,激活写作情感。

在作文课上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场面:老师一说写作文时,学生便愁眉苦脸,长嘘短叹的。有的手托着下巴无从下笔,有的不断撕碎稿纸„„谈“文”色变,究其原因,是因为老师未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他们写作的情感。

1、提高学生的兴趣。如何提高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经过几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我认识到:必须循序渐进,寻找学生的写作困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努力帮助学生寻找解决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作文教学的要求,才能具备独立地运用文字表达思想的能力。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开发智力的动力。因此,任何形式的教学都必须严格遵循兴趣性原则。只有当学生对写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作文训练才会有成效。心理学同时告诉我们,兴趣与当前的需要有关,因此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办法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其中重要的一条便是向学生进行写作目的教育,如果学生认识了作文的必要性,他就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2、激活学生的情感。情感是写作的动力,只有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满腔热情地进行习作。以情感激活学生习作的欲望是作文指导的好方法。如在一堂作文课上,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个题目:《寒假生活二三事》,时间过了十来分钟,大部分学生仍未动笔。这时,我灵机一动,给学生出了几个分题目:《难忘的一个假日》、《寒假生活拾趣》„„学生立刻跃跃欲试。因为后来出的几个分题目,抓住了寒假生活中的一些情境,勾起了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一吐为快”的写作欲望。

(二)、指导学生积累生活中的题材,让学生有内容写。

写作课上,学生为写不出作文而愁眉苦脸,咬破笔头,写作时,不是胡编乱造,就是抄袭套写。写作能力始终不见提高,究其原因,一是缺乏生活积累,二是缺乏语言积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应启发学生动手找“米”,“米”在何处?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生活丰富多彩,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接触生活,学会积累作文材料,让学生有内容写。

1、重视观察积累,写作左右逢源。鲁迅先生说过:“如果创作,第一须观察。”学会观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可以先让学生随便看,随时注意周围世界中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事物。柳树发芽,蚂蚁搬家,看的电视,犯了错误等等。这是一个没有压力的作业,学生自然十分乐意去做。当然,光这样看看可不行,教师每天要定时安排十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交流当天看到的事。这种交流,既可以相互启发,又增加了材料,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它符合了学生爱说爱动的年龄特点,大受学生欢迎。如果说学生最初的观察较为盲目的话,那么时间一长,当观察变成一种习惯时,学生的观察能力也会提高到一定水平。学生在经验积累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筛选”——即在众多杂乱无章的生活现象中挑选出一些较为有价值的题材。只要能持之以恒,作文就再也不愁没东西可写了。

2、平时勤于练笔,写作化难为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时间一长,很多材料容易忘记。所以,每天晚上要让学生把当天看到的或同学交流的记下来。第一个月,只要求作提纲式的记录,三言两语把大致的事情写下来就行。第二个月起,逐渐增加字数。第三个月,要求较清楚地记录一件事。第四个月起,每篇日记要有一定的中心。对特别困难的学生,则可适当降低要求。由于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们都能慢慢适应。一个学期下来,写得好的学生已用完了四本练习本。选材也极广,人、事、景、物面面俱到。其中不乏令人赏心悦目的优秀作品。让日记成为“习作素材库”,让学生习作时“有米可炊”。

3、积累方法,让学生会合理写。学生有了丰富的材料,丰富的语言,但习作中还会出现“重点不突出,条理不清晰”等不足现象,究其原因,学生缺少作文表达的技巧。小学生写的作文,一般是记事写人、写景状物等,写这类文章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写这类文章的方法。教师平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尽量渗透写作知识,并做好归纳,便于学生积累记忆。

(三)、指导学生写作的技巧,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写作与说话有所不同,我们与人说话的时候,一边想一边就说出来了,即使不识字的人,也没有多少交流的困难,因为运用的是口头语言。而写作文,是用笔写你想说的话,把口头语言变成书面的语言。我送给了学生两把提高作文水平的秘诀:

一、写诚实的自己的话。另一把是发挥想象力。

1、“写诚实的自己的话。”这是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旨在营造“自主”作文的五彩世界。所谓“自主”就是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让学生无拘无束的思想,自由自在的写作。“自主”作文就是“言为心声”,率性而为,展现自我的风采,体现鲜明的个性。应当脱离作文教学的陈旧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自主”状态下写作,褪去矫揉造作、模仿穿凿,赋予其鲜活的想象力,丰富的创造力,等待收获的将是缤纷的色彩,清新的果实和勃勃的生机。

2、发挥想象力。写作时,课堂上常发生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文思枯竭,三言两语就把要说的倾倒完了,干干瘪瘪;有的学生却思绪绵绵,脑子里如有活水,或潺潺流淌,或波澜起伏,笔下洋洋洒洒。究其原因,与写作材料充足与否当然有密切关系,然而,切不可忽视另一重要因素,即想象力发挥得如何。根据近代脑生理的研究,人的大脑可分为四个功能部位,即感受部位、判断部位、储存部位和想象部位。就多数人而言,前三个部位注意开发,想象部位比较忽视。据研究测试,一般人只用了自身想象力的15%,潜力很大。学写作,就要重视想象力的发展。人们说,科学是从想象开始的,如果人们不幻想能像鸟一样飞,像鱼一样游,哪来今日的飞机、潜艇?写文章也一样,发挥想象力,让思想插上双翅飞翔,就能上下求索,神游八荒,获得十分丰富的写作材料。开展想象应选择不定向的、跳跃式的、自由自在的方式,也就是浮想联翩,不受限制地思考。一般地说,人们思考问题常常是按一定的常规、一定的角度进行,思维的范围比较窄,而想象却不是按部就班地思考,是不受任何拘束放开来想,思维充分发散。思维发散,头脑中就能形成许多从未见过的事物形象,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形象。

(四)、重视作文讲评,作文批改、修改。

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只重视写作前的指导,而轻视甚至忽视作后的讲评,修改。其实,讲评、修改也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对作后的讲评、修改也同样要重视。

1、作文讲评、修改的重要性。作文讲评是对本次习作的分析和评价。它是习作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既是习作指导的继续和加深,又是习作讲评的巩固和提高;既是对本次习作情况的总结,又是对下次习作训练的指导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讲评是作文教学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认真抓好讲评这一环节,努力提高讲评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也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通过批改,对学生进行作文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自己作文的优点和缺点。并从中受到怎样写好作文的启发。通过批改,教师可以了解学生作文的实际,便于总结作文教学的经验教训,及时改进教学,也可以搜集素材,为作文讲评作好准备。

2、呵护学生作文中的童真。对于学生作文,除了老师批改,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互批互改,通过修改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我们面前的孩子,他们是那么的天真烂漫、充满稚气。他们总怀着纯真的感情去对待一切,在作文中也不时闪烁着孩子的童言。对此,作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在作文讲评、修改中,我们应去维护和发挥孩子们作文中那无邪的童真,不能扼杀掉孩子的童真。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作文教学中经常是:“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 “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能力,能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实践训练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每完成一篇作文后要认真读,修改其中的字、词、句等,再定稿。其次要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在教师认真批改后,要引导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所加的眉批,根据教师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最后在作文讲评课中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讲评课上,教师宣读范文,批改示范,再集体评议,为学生自我修改作文创造条件。只有时时刻刻不忘作文讲评,作文修改,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篇8: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之我见

一、利用名言是激发阅读兴趣的催进器

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不可胜数,它们就像洒落在文学百花园中的颗颗明珠,放射出奇光异彩。它们是激发阅读兴趣的催进器。双休日,我都会布置同学们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读书的意义,激发学生在书山中采撷的兴趣。每到星期一早自修,我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时,可谓是妙语连珠:“书善犹药也!”“书是我最初的故乡。”……我还引导学生谈认识,有的说:“我从‘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和‘我扑在书上就像饿汉扑在面包上一样’这两句话中知道了高尔基之所以成为世界名著《童年》的作者,除了他苦难经历外,更主要是因为他对书的酷爱。”有的说:“臧克家说:‘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我想今后我的学习生活中,肯定会结识许多不说话的好朋友,他们时刻提醒我正直做人……”在搜集读书名言的过程中,学生感悟到读书的好处,大大鼓舞了课外阅读的热情。

二、营造氛围是激发阅读兴趣的前提

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条件,为学生创造阅读的良好环境。比如:教室四壁张贴关于读书方面的标语,布置一些手抄报、板报、墙报,放置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等。通过这些途径向学生传递阅读信息,学生随时可以在这些材料中阅读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会由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从而激发阅读的兴趣。

三、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激发阅读兴趣的导航灯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我时刻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文中或作勾画、或作批注、或写提纲、或抄录名言警句和佳句,感受较深的可写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定期交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把所阅读的内容、心得体会在同学们中进行交流,也可以进行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养成“读说结合”的习惯。如鼓励学生利用闲聊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我一直坚持课前五分钟让一位同学介绍一篇他最近阅读的(或是他喜爱的)文章,让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各抒己见,这不仅能培养认真细致的读书习惯,还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引导学生养成用“心”读书的习惯。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就是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即用“心”来读书,才能有所收获。我在班上开展阅读论坛,先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所得或疑问写在读书笔记上,交给老师批阅,由老师拟定话题供学生选择。这个活动每周举行一次,很受学生欢迎。

四、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平台是激发阅读兴趣的不竭动力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不能收到实效。因此,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人物评论会”、“佳作欣赏会”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如举行阅读比赛,要学生就同一类型课外篇目以各种形式阅读,比谁读得多、快、准,并以答题方式考查。又如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每两到三周举行一次,请学生观摩、评论,并以投票的形式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若干篇,还让荣誉获得者介绍经验,以便共同提高。再如召开读书报告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还要复述、背诵部分精彩的片断。就这样让学生不断体会课外阅读带来的乐趣,让每次丰富多彩的活动化为推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不竭动力。

五、多元动态的评价标准是激发阅读兴趣的有力保证

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标准必须实现多元化、开放性、动态性和综合性等原则。我们可以采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在此过程中,更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定性评价。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特别收获,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使认真参加阅读的学生普遍获得成功的体验,也要让少数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我们要特别重视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情况,注重考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并通过阅读情况的纵向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发现好的典型,要及时表扬、评价,以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这也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有力保证。

篇9: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之我见

【关键词】小学;写作;兴趣;提高

叶圣陶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成功的快感,它会使人更加努力。”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开他们的心智,萌发创新意识,才能在满怀激情中体验到成功的快感,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摆脱“怕文”转为“乐文”呢?

一、讲究方法,激趣写作

作文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很强的精神劳动,所以,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就会形成不良的习作心境。因此,在教学中应讲究指导方法,让学生觉得作文不难,萌发对作文的兴趣。我曾听过一位语文老师的作文指导课,感觉颇为成功。他在指导学生用“总起——分述”的方法写一段话时,设计了这样一次练习:首先在黑板上写一句话:“今天很冷”,要求每个学生用一句话来说明,但不准出现“冷”字。当一个学生说出“寒风刺骨”后,大家就争相发言。有的说“大雪纷飞”,有的“寒风刺骨”……你一言,我一语,一下子说了很多,那位老师把这些话一一写在黑板上。接着,他提出第二个要求:给黑板上的话儿编组。凡属于学“环境”的编到第一组;写人物“衣着”的编到第二组,写人物“动态”的编到第三组。学生兴趣盎然,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最后按总起、分述的形式说话,要分别从一、二、三组里找出句子,依次讲述。结果90%的学生都能写上一段完整的话,例如有个学生这样写:“今天很冷。西北风呼呼地刮着,路上的一些小树也被刮断了。大家都穿上了冬装,小朋友尽管穿上了棉袄、棉鞋,还戴上了手套和围巾,依然冻得发抖。”这段话把“冷”字写具体了,而且言之有序。“再来,再来”学生们兴致勃勃,于是老师换了一个题目,写“今天很热……”

教学之声道无他,求其善导而已,这位老师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蓄“争相发言”,然后再指导“编组”归类,让学生言之有物的同时,再训练他们“言之有序”,在轻松、愉快、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知道“写什么”的同时又学到了“怎么写”。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写“热”,使“总起——分述”这种表达方式得以巩固,这样就破除了作文的神秘感,提高了习作兴趣,培养了习作能力,让学生觉得作文其实是如此“轻松”!

二、联系生活,培养兴趣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因此,引起动机是学习过程的首要问题。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以为:动机来源于需要,需要的层次越高,个体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也就越高。据我观察,小学生的习作需要大致有两种,一是为了安全需要——完成作业,躲避教师和家长的指责,二是为了自尊的需要——获得尊重,追求教师的表扬,同学的崇拜,这些需要的层次比较低,难以刺激学生产生作文的动机。如何激发学生较高层次的需要,我认为必须把作文训练同生活联系起来。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说起。”为了让学生探索生活的内在底蕴,营造“一种处处有生活,处处有作文”的氛围,教师可以大胆地把作文教学带出课堂,带进自然,带进社会,拓宽作文教学的途径,激发学生作文的内在活力。

如写小动物《青蛙》,我们完全可以把作文教学带到自然中,把课堂搬到田野上,让学生观察青蛙的外形、跳跃动作及捕捉害虫等情形,结合自己的一些想象,并让学生当场讨论交谈,教师随时点拨评论,这样,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成作文,就成为学生的一种心理欲望,作文就成为学生心理流泻出来的语言,那么作文就不会成为学生的一种心理压力,而是一种兴趣。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的:“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

三、采用游戏,玩中习作

游戏式就是把作文和游戏结合起来的一种作文训练方式。玩游戏是学生最高兴的事了,所以我个人以为可以让游戏渗入到作文教学中,或者说让学生在游戏中作文,和作文一起游戏,玩中学写,写中再现玩趣,这样作文也就成为一件平常事了。游戏能让他们轻松、愉悦,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游戏所形成的场景,所营造的氛围,能冲淡习作课堂的沉闷气氛,使学生们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写作的灵感、冲动可一触即发;游戏本身为学生们提供了充足的材料,他们不再担心去“搜索枯肠”了,而且,游戏内容就是生活的再现,孩子们在游戏中饶有兴趣地观察、遐想、体验、感受,产生了强烈表达欲望,这些蕴含于玩乐活动中的知识文化又会不断地充实学生的语言宝库。

这是一节游戏作文课。我组织了一场推方块游戏的比赛,我让全班学生围坐成一圈,再从学生中选出几对选手,让他们在圈中比赛,其它同学观看助威。学生自然分成两对手的支持者,气氛异常浓烈。甚至,我也加入到他们的比赛中,和他们一决高低,比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赛后我趁机鼓动:“谁能把这激动人心的场面描述下来?”意料之中,无人拒绝。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能和作文一起分享游戏的快乐,再也不会感到写作文是一种“负担”了。

四、正面评价,树立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信心成正比。因此,在作文教学中,重视正面评价,增强学生的习作信心十分重要。

(1)改变作文的评价方式,多给鼓励肯定。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的习作,尽可能挖掘其作文中的闪光点,进行充分的肯定,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信心,努力写作。比如对学生习作中新颖的题材,翔实的素材,甚至写得较好的一段话,一句话乃至一个词都用特殊的符号加以肯定,去保护他们的习作欲望,提高他们的习作兴趣。

(2)充分利用评价的作用。作文评价,实际是一次“再指导”的过程。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刚学习作文,其中问题肯定不少,教师评价时,应根据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以比较婉转的、中肯的语气,有针对性地指出不足,然后有目的地指导修改。当他们有了些许的进步之后,再予以肯定,让学生提高习作水平的同时,再次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习作的欲望。

总之,兴趣是入门向导,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倪建伟.浅谈农村小学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3年04期

[2]陈文魁.运用趣味写作 教好小学作文[J].黑龙江教育,2006年Z2期

篇10: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一、改善阅读指导,激发阅读兴趣,鼓励求异创新,为作文打下基础

梁衡在《书与人得随想》中说:“如果说读书是一个人有没有求知心的标志,那么写作是一个人有没有创造能力和责任感的标志。读书是吸收,是继承;写作是创造,是超越”。这就是说,任何人都是先通过阅读鉴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然后才开始写作的。学生也是这样。只有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情感和技巧,再加上学生的个人阅历和对生活的感悟,才能在写作文时,有话可写,有话可说。正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而薄发”鉴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阅读自己喜爱的文章,致力于教会学生比较阅读,联想阅读的方法:①把观点,情感,立意完全相反的文章放在一起读。例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近墨者黑》和《近墨者未必黑》等,使学生从中获益。②把题材相同而内容不同的文章引入阅读范围。例如:高尔基的《海燕》和郑振铎的《海燕》;巍巍写的《我的老师》和钱梦龙的《心中的“标尺”》等。另外,我还向学生采用推荐书目的办法,引导学生阅读一些课外文学作品,让学生进入异彩纷呈的文学世界。由于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切实可行,学生阅读课外作品不会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或文字的表面。他们会运用平时的阅读经验,认真地品读每篇课外读物,学生在阅读方面有了成就感,就会激发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学生对读书有了兴趣,也就是说学生在自觉地积累写作素材和语言素材。这样就为其写作文打下了好的基础。

二、营造情景氛围,是学生对写作感兴趣,让学生在写作文时,有话想写,有话会说

为了让学生有话想说,我首先利用生活这股活水,抓住机会,创设情景,给学生提供适宜写作的心理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一次作文课时,我看见窗外成熟的水稻随着秋风前翻后涌,我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学生说出还有“秋”字意境的诗、词句或成语。学生情绪高涨,争相发言。我乘机引导:“叶文玲在小时候,就能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去感受秋天。你们是如此的热爱秋天,那么你们能不能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描写秋天?请大家先拟题目”。学生们有了写作上的心理情感氛围再加上学生的那种被老师调动起的好胜心都有了。于是,一会儿工夫,学生就拟出了《漫步在秋天的田野里》、《走过金秋》、《最爱秋天》等题目。结果,这次作文很成功。

其次,从教材中寻找创设情景的灵感。例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我设计了一次“重新认识父亲”的活动,让学生更深地感悟父亲、理解父亲。这次活动对大家触动很大。一个学生写道,“若不是这次作文,我或许一辈子都不会反省自己,理解父亲”。还有学生写道:“自打我记事起,父亲就蹬着他的破三轮车,走街串巷,闲暇时,他也只是不停地摆弄他满车的水果,他不爱说笑,也丝毫没有生意人的精明和能说会道”。这些语言均来自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对亲人的理解。写作时,不会“愁断枯肠”,无话可说。

由于给学生营造了适宜写作的情景氛围,挖掘出学生作文的写作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觉得作文不再是件难事。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也变成了现实。

三、重视受师生青睐的新的作文形式——话题作文的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写作特长

话题作文是开放性作文命题的主要形式。也是近年来,中,高考中频率最高的一种题。话题作文一经问世,便赢得了广大师生的青睐。它有此地位,在于它有以下的优势。①降低了审题难度,拓宽了可供写作的空间。②题材宽泛,增加了可供写作的角度。③没有体裁限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写作特长。④没有倾向性,有利于学生自由写作。那我利用这种新的作文形式怎样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首先,我设计的话题注意到调动起学生的写作激情。话题作文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真实、真切、真诚的感受生活、体察生活、表现生活。如果我们的话题设计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就不可能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我在设计话题时,就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学生的写作激情一旦被调动起来,写作状态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个性化的,感情化的语音才有可能见诸笔端。

其次,引导学生掌握话题作文的写法;写作话题作文不可面面俱到;话题作文虽不限文体,但学生做一定要有文体的选择;鼓励学生拟妙题、立新意、选新材。表达意思,题目,材料均有“文似看山,不喜平”的感觉才好。

四、采取激励措施,引起写作兴趣

作为老师,我不但注意到拔尖的个体,我也顾及到非拔尖的群体。我肯定一些学生的文章的整体美,也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局部美,并适时给以表扬,以此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劳动成果。学生的荣誉感强,上进心强。由此,每一次课堂作文都要选出“优秀作文”和“进步作文”,不但在课堂上讲评,还要在墙报上展出。每学期有计划的组织一到两次征文比赛,把一些好的作文推荐到报刊上发表。这样,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了作文水平。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通过改善阅读指导,营造情景氛围,重视话题作文,采取激励措施,激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我采取了这些方式,让学生积累了素材,锻炼了文字功夫,使学生作文有话可写,有法可写,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故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中学作文教学的关键。

扩展资料:

一、平等交流,评语要有鼓励性

爱默生曾经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教师首先应当摆正心态,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学生,以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作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只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劳动成果,改变居高临下的面孔,以平等的身份坦率地与学生交流,把一片真诚浓缩在评语中,就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他们也会在作文中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的喜怒哀乐,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从而写出一篇篇内容丰富、情感真实的好作文。如写考试压力、成长烦恼、心里秘密、上网经历,喜欢异性……在批改时,我们应民主沟通,努力深入学生内心,参与他们的心灵漫游,如我班的方春燕,她在作文中写道:“我是一名罪犯的女儿,在家里,左邻右舍总是对我指指点点,老师和同学一定也不喜欢我……我总是抬不起头来,我害怕大家的眼神。”我引用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劝勉她不要理会少数人的误解,同时也写了一段话“……愿一切烦恼都随晚风飘散,明天头上又是一片晴。”规劝她不要多愁善感,要抬起头来,找回自我。接下来的几次作文中,她都附上一段话与我笔谈,直至重新活泼开朗起来。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强,引导他们写作应循循善诱,与之平等交流,对于教师来说,批改时则应以正面评价为主,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批语,看到成绩与进步,坚定写好作文的信心。而不是以权威面孔否定或乱棒打死,这样只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学生下次的创作欲望,甚至对教师的批改产生误解乃至反感。哪怕是差生的作文,只要教师怀着热爱他们的感情仔细阅读,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些优点,比如有的学生写得真实,全是自己的语言,没有抄袭,我就在评语中这样写道:“感情真实,是一篇绿色作文,有一两个事例选得很特别,是别人不注意、不常用的,说明你平时善于观察事物,有一双慧眼;有的学生有一处恰当的引用了格言,歇后语或名人名言,我就这样写评语,看来你平时很善于积累,把自己搜集的材料恰当地运用于作文,你引用的这些材料为你的文章增添了色彩,可见你是一位有心的学生。”我班的黎汉强同学酷爱数学,对写作却总是提不起兴趣。我让他写了一篇发言稿《如何学好数学》,他洋洋洒洒写了500多字,我在评语中写道:“此文具有真情实感,可读性较强,这说明你有写作的潜力,若能认真对待写作,你的语文能力将会大大提高。”此后,该生开始挖掘自身潜能,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提高。作文批改时找到学生作文的优点,在作文评价时给予表扬,并适当地给予充分的鼓励,老师们不妨细心观察,表扬后的学生学习劲头倍增。

二、涓涓细流,评语要有思想交流性

十五六岁的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阶段,自以为是大人了,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了,但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又不免流于肤浅或片面。这在作文中便能很大程度的体现出来。记得一次半命题作文,叫“我再次感受到了”,有个同学写的是“我再次感受到了虚伪的可鄙”内容是前不久为迎接市教学规范化学校所做的某些工作。文中把为迎接验收,老师精心备课,学校全面打扫卫生等写的虚伪可鄙至极,表现出了极大的厌恶,措辞相当激烈。他在自评中写道:“本文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很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感受,我就是看不惯学校的这种弄虚作假……”而在互评中这样写:“本文取材于实际,很有真情实感,但说话欠妥当,一个学生不应该用这种口气批评自己的学校,其实这一切都是为我们好。”看来,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反面素材”,学生在思想上有很大分歧。于是我在评语中写道:“你能够抓住身边的事,善于观察,巧妙入文,抒发了真情实感,很好。但我还希望你能深入的思考一下,将学校平时的工作和验收时的工作作个比较,是否那次的工作是彻底的虚假?难道老师平时就没精心备课?学校平时就不打扫卫生?总之,我们应该学会全面深刻地去分析某一现象,而不能简单地把一事物定为好或坏……”那次作文之后,我曾作过追踪调查,我发现那个学生的思想认识已渐趋成熟,待人接物也较缓和了,一次贴心的评语交流,使其免于思想上误入歧途,我深感欣慰。

三、评语幽默,富有文采性

德国学者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接了当地提出更能让人接受。”的确,文明得体的幽默,不仅可以愉悦身心,激发爽朗的笑声,同时也可以在笑声中让学生心领神会,明白自己的不足,促使自己改正,不再重犯。如我班薛芝明写字总喜欢写特长的撇、捺、竖、且很不整洁。我评道:“看你的字还真累人,长枪短棒,刀光剑影,弄得人心惊肉跳,你能饶过你忠实的读者吗?”卢海玲习惯把字写在格子线上,且不成行,我批道:“请把字写在格子中间好吗?既不要上爬下坐,也不要左挪右占,请记住,侵略乃不义之举也。”有次作文,发现同桌作文一模一样,连家中的小狗描写也一字不差。我在他们的评语中写道:“你家小狗和同桌家小狗是双胞胎吗?不妨抱来看看。”这些轻松幽默的语言,幽默中见师情,包含着老师善意的批评,这样的评语,学生愿意接受。后来抄袭作文的同学主动找我承认了错误。有时还可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代批语,如发现有抄袭之嫌的作文,就用上“似曾相识燕归来”;语言质朴自然的就用上“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好的评语本身就应该是一篇富有文采的美文,妙笔生花,点石成金,能让学生模仿,借鉴和欣赏,让学生满怀敬仰,又深觉知心,既给学生以美感,让学生带着欣赏的心态去阅读体会,又培养了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爱好。

上一篇:小学生三年级关于自己梦想的作文下一篇:关于网络说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