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小议

2022-10-26

第一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小议

小议中学生语文阅读教学

摘 要: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高低,阅读能力是很重要的衡量标尺。阅读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呢?本人在三尺讲台上多年耕耘,对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谈点心得体会。

关键词:兴趣;教法;学法;收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225-02

一、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那在学校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每天5分钟读报时间

大凡学校,都订有报章杂志。我要求学生每天从中选一篇文章,或者一则新闻,或者一个故事,在讲台上读给同学们听,并且读后还要概括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不得超过5分钟)。每天上朝读课提前5分钟进教室,按学号轮流进行。每周评选一个读得最好的学生来树立榜样,并给予物质奖励。

通过读报,不但壮大了学生的胆子,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2、每周5分钟讲故事

要求同学们一周记一个故事或者一则笑话,在每周一的班会课上用5分钟时间讲给大家听,一周抽一个同学。

通过讲故事,培养了学生的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3、每周2分钟新闻回顾

按学号轮流表演,回顾一下一周来最有意义、印象最深的发生在身边的新闻,随意安排在语文课上。

通过新闻回顾,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4、每节语文课上播放一首古诗或一首散文诗的阅读录音,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那在家里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只有父母热爱读书,孩子才会得以言传身教,自热而然地热爱读书。曾看到一则短文是说,无论爸爸妈妈开始在家干什么,只要孩子一进家门,他们马上把其他事情都抛开,爸爸手捧报纸看起来,妈妈手拿书本读得摇头晃脑。试想,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怎么会不爱上读书呢?

家庭是熏陶孩子读书的重要场所。试想一个家庭“干净”得连一张报纸都找不到,那孩子会喜欢读书吗?一个有文化熏陶的家庭,免不了订有几样书报杂志,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免不了有几本喜欢的作文书和故事书。如果一个学生连一本作文书、一本故事书都拿不出来,试想,他的语文能力会提高吗?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也就是说孩子要多读、多看、多记,这样语文功底自然而然会有所加深。

所以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坚持阅读,孩子的阅读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

二、教法

俗话说,要交给学生半桶水,教师必须得有一桶水。一个好的老师,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我看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还得看教师的引导作用。

如今的语文教学,许多老师觉得语文没有什么可讲的,学生们也没有什么可学的。教与不教,学生的语文成绩并无大碍,关键是学生自身的语文功底。

我认为这种看法大错特错,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引导。

我认为阅读一篇文章,要搞清楚以下几点:

1.弄清文章的体裁。

2.理清作者的思路,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并归纳其重要内容。

3.弄清文章所表?F的主旨。

4.抓住文中精彩片段进行赏析阅读。

5.课后作业一定要贯穿在课文中讲解。

看来教师的教法相当重要。许多老师上语文课觉得没有什么可讲的,叫同学们读读课文就行了,或者照本宣科,讲一下什么段落结构,讲一下什么文章主旨,这样一篇文章就算教完了,学生也算学完了。一节课下来,连老师自己讲了什么,恐怕都不知道吧,那又怎么能让学生对你的课有印象呢。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课失去了兴趣,他们不喜欢语文,那又何谈对语文阅读有兴趣呢?那语文成绩又如何能提高呢?

在语文课上,我们不说教师要像演员一样用吹拉弹唱吸引眼球,但应该深钻教材,吃透教材,深入了解该班学生,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要有教学艺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喜欢你这个教师,当然也就喜欢你教的课程,兴趣一下子就来了,成绩也就提高了。

三、学法

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关键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不能一味“死灌”。我是这样指导学生学习说明文《苏州园林》的: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的总体特征是什么?主要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2、课文是如何具体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的?

3、在课文具体介绍园林特点时,课文讲了苏州园林栽种与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的特点,重点阅读这一段,弄清以下问题:

①找出文段中心句。

②给这段文字分成三层,并归纳其层意。

③这段文字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④这段文字用了哪些说明方式,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我又是这样指导学生学习议论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

1、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2、指出对方的论据是什么?对方的论点是什么?

3、正面立论的观点又是什么?

4、文章是怎样逐层进行论证的?

5、哪些人是“中国的脊梁”?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

6、画出本文的结构图解。

学习每篇文章,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先让学生放声朗读文章,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再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读书时遇到的疑问和老师提出的问题,然后由每组小组长释疑解惑,老师作指导。

这样语文课上人人有事做,个个能阅读。既弄清楚了问题,又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更提高了阅读兴趣。

所以,语文阅读教学要有的放矢,不能放任自流,否则学生学了一篇文章将会一无所获,那怎么能提高学习成绩呢?

四、收获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肯付出,定会有收获。本人所任的语文学科,近三届在石垭片区统考中均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同学们更是喜欢上我的语文课。

综上所述,学生的阅读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第二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笔者从事多年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深深感到语文阅读教学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起决定作用。但目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却面临许多尴尬和挑战。

新课程改革对语文阅读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教学角色的转变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导地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成了语文教学的改革要求。这一点,对于城镇学校和学生而言,改革的难度不算太大,而对于农村特别是经济文化本身就落后的偏远农村学校和学生来说,所面临的就不仅仅是观念的改变。具体表现在:

1 地域偏僻,信息滞后,教学资源匮乏,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图书不能满足学生大量阅读的需求。在农村,多数学生的父母长期外出打工,无法直接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进行指导,学生的学习主要靠老师和书本,但在本人从事语文教学的经历中所看到的是,大多数学生除了作文选之外,其他书少得可怜,有的甚至一本都没有。学校图书室的书籍大多是10年前“普九”时补充的一些书籍,而且内容多为儿童普及读物,加之数量极少,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对于大部份的文学名著,更是少之又少,就连教师的阅读都不能满足。

2 农村教师教育理念落后,教师个体差异较大。农村大多数教师教学技能明显落后于城里的教师,一本课本,一本教参,就是教师的全部家当。具我所知,现在从表面看农村初中各学科中最不缺的是语文教师,因为在笔者所在学校,通过函授或二次进修拿到中文大专、本科学历的教师不在少数,但真正在初中语文教学岗位上的或能胜任初中语文教学的有多少就不得而知了,所以,农村教师的个体差异性也制约着农村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

3 农村教师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也决定了大多教师不能安心于农村教育。相对于城里的教师而言,农村教师无论从生活条件还是经济条件都是很差的,许多农村教师都想在城里安家,一旦能在城里买房,后面所想的就是如何进城,这从根本上增加了教师的不安定因素,同时也是导致许多农村优秀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影响了农村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当然,这些只是制约农村语文阅读教学诸多因素中的点滴和表面因素,纠其主要原因还是经济和环境的落后,要改变这些现状不是我们一个人或一个学校能解决的

立足实际,寻找途径,创造条件,是努力改变农村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主要手段。

在城市教师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欢欣鼓舞,大张旗鼓时,我们农村教师面对教学改革的滔滔之势也不能望洋兴叹,尽管有诸多因素制约和影响了农村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但我们不能坐视,更不能待毙,从一个农村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来说,我们应该深刻思考这个问题。

1 如果说现在的农村学生学习语文有缺陷的话,最大的缺陷就是积累太少。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应该遵循“语”字当头,积累词汇的原则,教学生学习语言,培养语感,把时间大胆地花在落实字词教学,真正掌握和运用课文词汇上,继承传统教学的优点。既然课本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学生的语言知识大多来源于课本,那我们就要用好它,从语文课本中挖掘资源。就语言来说,事实上这跟注重人文性的探究性阅读教学之间尤如吃饱了饭欣赏风景一样,饭吃不饱,是看不到美景的,语文课上离开了赖以生存的语言土壤,完成思想教育便如缘木求鱼,只有抓住语言这个根本,以一当十,其他派生任务便迎刃而解。所以,用好课本,挖掘课本也是解决农村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主要途径。

2 农村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改变教学方式。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学生与文本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这些都为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所以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这些,对农村语文教师而言,应认真领会新课改精神和理念。教师既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一般说来,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他可以起到向导的作用,但决不能因此而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们更要努力改变教学方式:

(1)以学生为主体,创设自由的审美氛围

真正的语文阅读和欣赏是仁者见仁、极富个性的心理过程,一千个读者往往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们常看到一些教师总喜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准备回答!”结果一篇美文化成了一个个问题的答案,在阅读中,学生很难品尝到美,享受到审美的乐趣。注重情感体验,是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这一要求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学生能够“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获取最真实的阅读感受和体验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2)发挥集体的智慧力量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如果仅仅依靠现有学生的个体阅读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我们就要进行合作式教学,师生共同探究、学习和品味。

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可运用各种合作的方式,营造交流的氛围,发挥集体的智慧力量,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注重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这些新的教学方式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可以遵循,农村教师可以通过自学、进修和观摩来接受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实施。

3、农村学校要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用地域文化陶冶学生的知识修养。在农村特别是历史文化故地或绣山美水的大自然中,让学生亲临其境,用亲身体会和心灵感悟去领会,去接受。比如,可以通过感受屯堡文化的古韵,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认识历史,感受历史文化的美。

4、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加强农村教师培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也是改变农村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必要条件。农村教师的待遇问题是安定农村教师队伍的关键,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工资制度的改革的实施,这一问题也在逐步解决。国家曾化大量资金和人力来进行农村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这已经对改变农村教师队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农村办学条件的改善却并不像政府和人们所期望的那么快,许多硬件有了改善,但图书严重缺乏仍然是学校教学的不足之处,尽管有各级的不断捐赠,但数量极少,解决不了问题。我想通过国家的大力投资,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学校网络图书室,让学生通过现有网络资源阅读电子书籍,这不但节省了资金,也能解决农村学校缺少图书的燃眉之急,同时也实现了农村学生语文阅读的现代化。

总之,改善和解决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我们广大农村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任务,需要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

第三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目前我们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阅读教学效率低下。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了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

阅读教学是我们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我们教师也将其当作一项重要而又不能不完成的任务,注重对学生阅读教学中的知识灌输,很少去关注学生爱不爱读,想不想读的问题。其结果导致学生对阅读逐渐失去了兴趣,成了应付差事。

2.忽视了学生的自主体验

语文阅读本身是一种基于生活经验的个人体验,但是目前我们的阅读教学只注重对文章分段、分句的解读,将原本富含感情的文章进行机械的分解、细讲,却忽视了学生的自主体验,导致学生学会的只是一些死的方法,却没有活的思路。而且还有不少教师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在课堂上尽量把课文讲深、讲透,尽管有时也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但也是围绕着教师的灌输而进行的。搞题海战术,机械重复作业,抽查学生背诵,久而久之,学生成了应试的机器,学习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应付老师,没有真正对阅读产生期待和个人体验。

3.忽视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只关心学生学会了哪些阅读方法,在阅读中学会了哪些写作的手法,学会了哪些分析文章的方法,却忽视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其实我们教学很大程度上就是培养学生的一种习惯,因为真正的学习时代只有十几年,剩下的时间都是学生利用在学校所形成的学习习惯去坚持学习。如果忽视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则是“授之以鱼”,仅供一餐之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毫无意义。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何去何从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前面我们分析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首先的一点就是没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即使在学习,也是心不在焉,效率不会很高,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注意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呢?第一,可以找一些趣味阅读材料,比如说一些名人轶事、典故、当前热门小说等等阅读材料,让学生对阅读材料有兴趣,学生就会乐于通过阅读材料去接受阅读教学中的知识灌输。第二,可以创新阅读教学形式,不要总是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形式,可以采取分组合作讨论、师生互换角色、角色扮演、知识竞赛等等形式,使学生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来激发兴趣。

2.关注学生个人体验

阅读就是为了使学生结合文章,结合自己的体验去解读文章,得出一些内心的共鸣。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首先就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学会问学生他们的看法,隐去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多鼓励学生发言,让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对文章进行解读,发表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表达自身的体验与共鸣。

3.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前面我们说到,学校时期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对习惯的培养。对于阅读教学而言,主要可以培养学生以下几种习惯:第一是边读边思边画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思考,读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在阅读过程中碰到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不要望文生义,应该时刻摆一本工具书在跟前,不懂就查。这样长期下来学生不只是阅读能力在提高,同时也增长了不少知识;第二是质疑问题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不能被动地接受书中的理论和观点,而是应该学会自己思考,思考的过程中对于自己认为有误的或偏激的观点,要学会质疑。在阅读教学课上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自己解决,敢于并善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当然学生在选择读物的时候,也要学会思考,要有选择性的读书;第三是记读书笔记的习惯,俗话说,“好脑子不如赖笔头”我们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以后,对于文章中好的写作手法和词语运用、修辞手法的运用都要记下来,并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下来,以便以后写作中也可以加以运用。

★作者单位:江西于都县第二实验中学。

第四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如何让学生乐于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那么如何“培养语感”呢?就是利用“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初中语文不应忽视朗读的作用,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朗读教学,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呢?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点尝试。

一明确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道理谁都懂。培养阅读理解文章的能力,朗读是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叶圣陶、朱自清两位先生曾说:“要亲切地体会白话与文言的种种方面,就必须花一番功夫去吟诵白话与文言。”这不但说明了朗读对理解、体会文章的作用,而且强调了要“花一番功夫”朗读。课文《夏》(初中语文人教版)的朗读可这样设计:读第一遍,大家大声朗读课文,要求咬准字音,比如下面这些字:芊芊、主宰、磅礴、匍匐、迸发、澹澹等。读第二遍:“充满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表现在文中哪些地方?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读出来。读第三遍:你最喜欢课文中哪些内容,朗读并识记。读第四遍:寻读,寻找课文中使用非常好的字、词、句,并读出来,说出它的作用。这样通过几次不同要求的朗读,这篇课文的重点难点也就基本落实了。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而这美常常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这意境美是需要借助联想和想象实现的,朗读则是托起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学习一些散文、古诗词时更应该以朗读为主,以读代讲。

二提高朗读兴趣,在成功中体验快乐。

1、听:课堂朗读培养。多组织学生听课文录音带。在听中培养兴趣,悟出“门道”。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朗读加强指导,如重音、停顿、语气等,让学生在再读中,感受进步。

2、比: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班上、学校可开展一些朗读类的评比活动。让学生参与活动中培养朗读兴趣,在登台表现中体验成功快感。

3、考:为了让学生重视朗读,在早读课上多朗读。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设置一些按课文内容填空类练习题,让学生感到语文不读不行,要充分利用读的时间来强化朗读背诵,进一步提高语文成绩。

三推荐学生读精品。

到了初中以后,学生阅读广泛,会对一些名著名篇感兴趣,教师可以相机介绍一些优秀篇目,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诵读散文名篇。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文章的形式美、语言美。如七年级语文上册《紫藤萝瀑布》,结合讲解段落,体会作者描写的美,并带领大家练习背诵。

四、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课堂是训练、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主要阵地,每节语文课前都有“三分钟说读训练”,学生可以朗读课文片段或即兴演讲或讲故事等。经常举行一些演讲比赛、背古诗文比赛、讲故事比赛等,这样经过长期的实践活动,学生的朗读技巧,从教师的范读中学、从电影电视广播中学、从同伴身上学,“读”的能力得到了真正的发展。

中学语文教材所选文章大多是名家名作,文质兼美,是学生最好的范文。让我们回归文本,让学生在琅琅书声读出自信。读出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豪情,读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读出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

第五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自贡八中 杨玲

语文课程的改革首先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开始,只有深刻领会和把握当今语文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的内涵,并运用这些现代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才能使语文课程改革取得理想的成果。

一、更新理念,角色定位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决定语文教学要立足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新的课程理念变教师是课程的传播者为课程的开发者,教师不仅要活用教材,还要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区、本班学生丰富的课程资源,要充分挖掘并利用语文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语文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种思维碰撞才会产生智慧的火花。根据与学生沟通所发现的实际情况,生成新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有的是教材上没有的,教师预先也没有想到的,这种动态生成的语文课程资源,体现了学生个体之间在知识结构、思维能力、直接经验、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导他们走向社会大课堂,引导学生热 生活,关注生活,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和使用语文的习惯。

二、转变方式,激活资源

课堂阅读环境较为特殊。它既能进行个体的独立思考,又会受到群体的阅读制约。个性化阅读教学,师生都是探究者,都面对着新问题,对文本都能在已有的知识积淀之上,建构自己的新视点,赋予自我的新理解,这也就决定了要相互探讨,相互启迪,而最终达成相互提高。徜徉于文本思想智慧的海洋之中,进行多元化的文化选择和多方法的文化品味,但群体的从众效应也影响着个体的独特视角,因此,阅读必须互动。“文本与阅读主体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惟有互动课堂才是流动的、鲜活的、生机的课堂,个性化阅读结论的开放交流,畅所欲言,可充实完善自我结论,提升思考质量。

三、品读感悟,高效阅读:

新的课堂,教师不是告诉而是启发、激趣、组织,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究,灵活运用,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此目标下,摆脱陈旧的教育理念的束缚,打破僵化的教学模式的桎梏,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积极探索高效阅读的教学模式,尝试如下:

(一)导入:恰当而精彩的导入是教学顺利进行的第一步。导入方法有复习导入、背景导入、创设情境导入等,可根据文章特点和学生情况而选择,以求激发学习兴趣。

(二)交流预习情况:有条件的可利用展台,无条件的可分组交流,或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全班交流。对于预习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可用讨论的形式给予指导,对于一时难于解决的问题就留在学习过程中解决。提倡预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认识世界、发展思维、锻炼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预习有利于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丰富学生的见闻,促进学科间的渗透以及课内课外的联系。

(三)品读感悟:

1、读:初读文章,整体感知。指导学生按不同文体的阅读要领进行阅读,抓住关键词句和语段整体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在学生预习充分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让学生选一组词读一读。注重词语的理解与积累。理解词语需要结合语境揣摩其中的意味,阅读教学中解读字词往往与句段的思想内容相联系,如果抓准一个词语,会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激活学生的思维。)

2、品:精细阅读,局部揣摩。指导学生养成圈点批注的习惯,抓住文章的精彩片段和动人之处,揣摩词句的表现力,从而更 的理解文章的内在美质。(让学生自选一组句子品一品。指导学生提取信息:抓住重点句、中心句,概述文段要点;抓议论句、抒情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3、悟:提高性阅读,鉴赏文章特色。指导学生从作者的写作目的着眼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揣摩文章在内容与形式上的亮点、美点,体会文章的艺术特色。(精选一段文字说一说。美段欣赏有两个层次:(1)知道哪个词、句子 。(2)知道写出了什么? 在哪里?让学生在修辞、练字、结构特色、表达方式等方面提高鉴赏能力,进而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品读感悟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品读感悟”由三个环节组成。一读。读”是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的重要途径,是贯穿教学始终的学习手段,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依据对文本的理解层次分为初读、精读和提高性阅读。初读就是走近文本,倾听文本,领会意思,整体感知。二“品”。“品”是在对文章的精细阅读中进行局部揣摩,与文本对话,去经历文本情感历程与自己生活体验的碰撞。三“悟”。“悟”发生在提高性阅读时,使学生站在一定高度审视文本的美点与亮点,积累写作技巧,提高思想觉悟。纵观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读书犹如品茗,只读不“品”无法进入境界,多读也无益;只“读”不“悟”难于提升觉悟,于事亦无补。

(四)拓展延伸: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从课本走向生活。

在这里我们尝试“读”“品”“悟”的教学框架,它有助于我们在教学的准备阶段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中循序渐进。从繁琐的教案书写中解放出来,更多的时间开发利用生活资源,实现从课上到课下的高效突出。实际教学中,我们一方面依据模式,一方面还要依据实情,根据文章特点,发挥个人长处有创意地设计教学流程,在课上善于抓住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个性发挥,充分展现语文学科的语言魅力和人文魅力,让语文课堂成为学习的乐园。

如何对待“差生”

自贡八中 杨玲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总有好的差的。作为一个教师,既要关心“优生”,又要关心“差生”。关心“优生”往往并不难,许多事情,只要教师一指点,“优生”便立有起色,进步较为显著;“优生”各方面都不错,教师从感情上也容易贴近,自然关心得也较多。但“差生”则不然。有些差生,不仅学习成绩差,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对某个问题,尽管你教师早就指出,并反复强调,但他仍我行我素,同样的错误不断地犯,你的话就如同“春风过驴耳”,一点效果也没有。这样的“差生”,想让教师从心底里去喜欢他,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这并不是说,’差生“就没思想、没知觉、没反应,就“无药可救”了。“差生”的心里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进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自尊,关键还是看教师的工作是否到位。我认为,作为一个好教师,更要特别关注“差生”的成长,要想成为一个好教师,也要从关注“差生”的成长开始着手,并且把最后的基点落在关注“差生”的成长上。

我这几年,所教的班级中“差生”不少,可以开列出一批名字,而每个名字后面都有一些令人难忘的事;我做了一些实际工作,并力求在这方面能有所突破。所以,在九七学年的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效果。九八学年,我接的班又是一个差班,各项学习指标几乎都是全年级倒数第一,班级里不少学生行为规范意识差,有的同学还当面辱骂女教师,气得这位女教师哭了起来。我现结合学年小结,谈谈我是怎样关注“差生”成长的。

一、“差生”的类型

“差生”的提法过于笼统,是学习基础差,学习成绩差,还是学习态度差,学习方法差?是思想品德素质差,还是行为规范遵守纪律差?是个人性格,心理行为有偏差,还是智商偏弱?各种各样,不一而足,所以不能一言以蔽之:“差生”,而要具体分析。

另外,“差生”类型的分法由于角度不同,依据不同,分析的结果也绝不一样。有的学生从学习成绩看是个“差生”,但从思想品德看说不定倒是个“优生”。

再则,所谓“差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是必然要发生变化的,或则越变越差,或则由“差”变好。关键则是我们的工作能否打开他的心灵之门,激发起他成才的欲望,从而由“差”向好的方面转变。

一般来说,差生大致有下面几种类型:

1、从德智体全面发展角度看:

有的学生思想纯正、品德优良,但学习成绩却长期处于班级和年级的尾部;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错,但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方面却很有欠缺,屡犯校纪校规,惹事生非,有的学生则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皆不错,但身体却奇差,稍有不慎,便增添不少麻烦;还有的学生身体挺棒,品德和学习成绩都很差,所谓“双差生”,当然这样的学生是极少数,也应是教师工作的重点。

2、从智力角度看

有的学生的确不聪明,虽不一定可称作弱智,但反应的确较一般学生要迟钝,再加上基础不好,学习方法不对头,所以尽管他要学,但积重难返,成绩一直在低位滞留,这种情况,以女生为多;有的学生智力并不差,只是因为学习态度一直不够端正,贪玩,不肯下苦功,因此成绩也一直上不来,此情况以男生为多。

3、从心理行为看

有的学生虽竭尽全力,也难有所成,尝够了失败的痛苦,故面对学习产生厌学情绪;有的学生则平时学习尚可,但一到考试就紧张,导致行为失常,且越是大考越紧张,越失常;有的学生则认为眼下努力为时尚早,自己从小学到初中都是靠“临时抱佛脚”、拼夜车干出来的,现在“苦读”不合算,不如到时候再说,故而成绩也难有起色。

总之,对“差生”要具体分析,要辩证分析,要用发展的眼光看。

二、“差生”的心理

正因为“差生”的类型各种各样,“差生”的心理也不尽相同。本人接触了一些“差生”,与他们进行了交谈,了解了他的一些心理状况。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恨。恨自己“笨”,“不成器”,“不成钢”。这种心理主要是那些学习态度尚端正,但学习成绩总是无大起色的学生。他们不是没有拼搏过、奋斗过,却一次一次尝到失败的“苦果”,于是他们动摇了,退却了,丧失了“自信”。

2、混。不正视。这种学生虽是“差生”,往往因家庭境况较好,而无紧迫感,热衷于穿名牌,交朋友,追明星、玩电脑,看到别人学习艰苦认为是不值得,且寻得“欢乐”、“开心”就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到个毕业文凭就行。

3、悔。这部分“差生”,他们对以往由于自身的所作所为而造成的某方面“差”的状况后悔,为目前差人甚远而担忧,为找不到正确的方向而彷徨,为没有正确的“向导”而发愁。这部分人在“差生”中绝不占少数。

4、灰。自暴自弃。这也是“差生”中一种较普遍的心理。他们认为,自己在思想品德或学习方面的“差”,甚或“双差”,如今已是积重难返,长期以来,老师已经形成了“某某是差生”的概念,我即使想努力,也未见有什么用。特别是那些“双差”生,以往也可能跟老师发生过争执,给老师留下过不好的印象,他们看自己前途,一片黑暗,于是也就缺乏前进的动力,缺乏前进的目标,而采取自暴自弃,“横竖横,拆牛棚”的态度了。

5、毁。这种心理“差生”是极少数。他们往往是因为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而恼怒,或受到误解而形成一种扭曲的变态的心理,于是就产生一种想毁掉自己或毁掉别人的念头,这种人人数甚少,但为害极大.若不注意防范,妥善处理,往往容易酿成苦果,造成极大的损失,所以一定要特别注意。

当然,实际表现中,情况则更为复杂,有的是半悔半恨,有的的则是既“灰”又“混”,有的则是由“恨”而“灰”而“毁”,不一而面足,这里不多谈了。

四、我的原则及对策

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对学生特别是对差生,要做到:诚、爱、严、宽、实。现结合前面介绍的案例,具体阐述我的做法。

1、诚

首先要摆正自己与学生的位置,要认识到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同时教师又是以学生为报务对象的,即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知识,讲道理,更是为促使学生成才,成人而创造条件。要让学生相信你,愿意你为他服务,你就必须坚持一个“诚”字,以诚待人,以诚取信。

2、爱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是高尚的,这是教师一切行为的内在动力。但一般说来,教师的爱的“甘露”洒向那些聪明伶俐成绩好的学生比较多,洒向那些学习成绩差、行为规范差的学生则比较少。我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便采取了与此不同的做法,我认为“差生”更需要“爱”;较之于好生,“差生”更需要关心,需要老师的爱的滋润。

3、严

对学生的爱要在心中,在行动中则表现为“严”。学生犹如一棵棵正在成长的小树,既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又需要施肥剪枝除虫的管理,所以要严格管理,要按照中学生行为规范来约束管理他们,培养他们遵守行为规范的好习惯。

4、宽 对学生在思想教育、行为规范方面要求要严,但在处理某些具体问题又要宽以待人,即使对于那些犯了较严重错误的同学也要处理慎重,不能“一棍子打死’,不能动辄定为“品质”问题,因为他们毕竟还是学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都是正常的。在我任班主任的班级中,我一般不学生以处分,而是教育从严,管理从严,处理则从宽,因为这处分很可能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给他们的心灵上笼上阴影,很可能会给他带来终生的遗憾。

5、实

帮助“差生”,一方面是指出方向、找出差距、树立信心,一方面又要实实在在地帮他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落到实处,一丝不苟,而不是“点到为止”。

在这十几年的实际工作中,我体会到,对六十中学而言:“差生”的转化是至关重要的,是难点,也是重点。六十中学的升学率要有所突破,关键在“差生”的转化上;六十中学要落实“人人成才”的目标,重点就在差生转化上;我们的班主任工作要有所突破,难点就在差生转化上。我们大家都来关心“差生”,爱护“差生”,“差生”就不会再“差”下去,这样,我们的“人人成才”就可以落到实处。

上一篇:瓷砖销售人员工作总结下一篇:初中物理计算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