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宜居宜业最优环境

2022-11-11

第一篇:打造宜居宜业最优环境

着力旧城改造打造宜居宜业县城

着力旧城改造提升城市品位

各位委员: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抓城市建设就是抓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力度空前加强,县城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市的承载力和竞争力不断加强,城市形象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我县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明显滞后于县域经济、社会和城市自身的发展需求,特别是旧城区街道狭窄、管线乱布、市政设施落后、建筑立面形象差等现象较为突出,新老城区城市面貌差别较大,不利于城市整体功能的发挥和协调发展。为了促进县城加快发展,早日实现生态田园县城的建设目标,特提出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提升城市品味的几点建议:

(一)充分认识加快旧城区改造的重要性,增强旧城改造的紧迫感。县城是我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我县科技、交通和信息中心,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旧城区建设面积为5平方公里,占县城区面积的38%,居住人口约8万人,占城市总人口的61%,商贸流通繁荣,人口密度大,历史人文景观集中,是展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最直接的窗口;但是,蓬溪历史悠久,旧城建设年代久远,建设随意性大,基础设施落后,城市文化无特色。加快旧城的改造,有利于改善城区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功能,

1改善城市面貌,对促进我县商贸流通、旅游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二)科学制定老城区改造方案。旧城改造是关呼百姓民声的大事,关系到城市的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城市品位的提升和城区市民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改善。需要政府统筹兼顾,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指导,既符合城市品位又突出城市特色,并将蓬溪革命老区、孝子故里和中国书记法之乡的文化融入其中。

一是科学设置好基础设施。城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应与蓬溪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与城市化发展相适应。旧城改造时要合理设置集贸市场、停车场、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等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和实施好城市功能划分,规范管网体系,引导经营者进入经营场所从事经营活动。切实解决好目前的“入厕难、停车难、入市难”等民生问题。

二是避免重复建设。在城区道路黑化前,组织天然气公司、自来水公司、城市污水处理、电信、广电、联通、长话通信、军事通信等网线公司根据现实和长远发展需要,自行组织资金按照统一要求,提前进行管网规范化改造,建设规范完善的管网体系,避免今后反复开挖、重复建设。

三是提升绿化档次。对城区宜绿地块的普查、登记、规划,采取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花则花的措施,搞好见缝

补绿、拆墙补绿工程。使城区绿化由单一化,变得多样化,做到乔、灌、花相搭配,色彩多样。对周边山头进行绿化提升,重点启动狮子山山体公园建设,既增加市民休闲空间,又增加城市绿地,达到生态田园城市要求。

四是树立城市文化,提升人文精神。城区建筑物立面风貌改造既要体现蓬溪中国书法之乡的文化底蕴,又要体现市民健康向上、惬意和谐的精神风貌。县医院旧址拆迁后,建议不在原址上规划住房和商业建筑,而是新建具有蓬溪红色革命老区和孝子故里文化主题公园,这样既兼顾了对宋代白塔的保护和旅游开发,又使之与清代奎阁和赤城湖旅游景点相呼应。并在狮子山公园上规划复建“九宫十八庙”、“钟鼓楼”等历史文化建筑,增加城市文化内容。

(三)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确保改造工作顺利完成。在旧城改造中我们要坚持以规划为指导,依法实施,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及时解决信访有关问题,以此来确保旧城改造工作的顺利实施。

(四)搞好宣传发动,认真组织实施。应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宣传旧城改造的重要性,以及对城市品位提升、树立良好形象等方面的作用,要选好施工队伍,让居民明白短痛会给市民带来长久利益,搞好施工组织,实施分段施工,要尽量减少施工期对人流、车流的影响;要加强现场监管,加快建设监督,严格工程质量;要做好群众工作,做好维稳预案,

引导群众自觉支持工程建设,真正把旧城改造工程建设成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九日

第二篇:(杨仲林 )打造宜业宜居遵义 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日期:[ 2010年11月8日 ]

-- 大众论坛 --

版次:[ 07 ] 打造宜业宜居遵义 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2010年9月14日,遵义市委召开常委会议,重点研究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书记栗战书、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赵克志来遵调研讲话精神的具体措施。市委书记慕德贵指出:在增比进位突破中把遵义建成贵州发展一翼,要奋力实现六个加快率先突破。

六个加快率先突破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体,体现了市委对上级讲话精神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勾画出了遵义的发展远景。其中第二个加快率先突破是“加快推进新区开发和旧城功能完善,率先在建设文化特色鲜明的生态宜居宜业城市上突破”。慕德贵同志讲话指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特质,生态宜居宜业是城市的最佳发展目标。遵义文化积淀丰厚,生态环境优美,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不断改善,有条件在建设有鲜明文化特色的生态宜居宜业城市上率先突破。”第六个加快率先突破是“加快推进‘一建双创’,率先在构建和谐社会上突破”。慕德贵同志说:“遵义已创下16个国家级城市品牌,‘一建双创’活动在各方面努力下进展总体顺利,有条件在构建和谐社会上率先突破。”

归纳慕德贵同志这两个加快率先突破,其核心是建设宜业宜居城市,其目的是实现包容性增长,提升遵义人民幸福指数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9月16日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的致辞中重提包容性增长问题,指出“我们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注重解决教育、劳动就业、医疗卫生、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又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社会充分就业是让更多人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把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最大限度创造劳动者就业和发展机会,努力实现充分就业。”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这两个加快率先突破充分体现了胡总书记和温总理讲话的精神,完全符合遵义实际。

两个加快率先突破的核心是建设宜业宜居城市,这是加快遵义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大举措。

城镇化与城市化应为同义语,而所谓新型城镇化,则是指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集群化、生态化、农村城镇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科学发展,从而建成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的新城镇。新型城镇化的的核心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

要实现新型城镇化,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充满活力,首先要解决宜业问题,也就是宜于创业、宜于就业问题。创业是带创造性质的就业方式,可能给个人和

社会带来较多的利益,也可能带来大的风险。而普通就业一般不存在大的风险。一座城市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宜业问题,仅仅是建一些街道楼房,用行政手段剥夺农民土地,强迫农民离乡进城,洗脚上楼,从而完成农村人口转移的指标,以牺牲农村的发展来谋求城镇的进步,获得所谓政绩,而不管农民以后的日子,那么,用这种办法建起来的城市则有可能贫穷充斥、暴力横行。这样的城市不是农民的天堂而是地狱。这样的做法不是在推动新型城镇化,而是在制造城镇贫困化。从这一角度看,遵义市委打造宜业城市的提法做法抓住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

如何解决宜业问题,重点要求地方党委政府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高举发展的旗帜、团结的旗帜、奋斗的旗帜,大力弘扬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和“贵州精神”,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广开就业门路,营造宽松的就业环境;实施相应的财政、金融、产业等方面政策,努力“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促进市民创业就业。无明文禁止的行业即应视为准入,其他地方不能做的遵义也许可以做,不必跟风。如毛泽东所说,共产党人对每件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绝对不能盲从,不能提倡奴隶主义。只要有利于促进市民创业就业,就要千方百计为之开辟道路。近年来,遵义市委、市政府在解决宜业问题上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一定实效,得到了市民肯定。

要实现新型城镇化,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充满活力,还要解决宜居问题,也就是适宜居住问题。宜居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面十分广泛,探讨的文章很多。有许多学者结合国内外城市建设情况,讨论宜居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把它划分为安全、健康、生活方便、出行便利和居住舒适性等五个方面。我们认为,宜居城市的标准,简单归纳就是两个方面:一是市民居住成本要低,二是市民生活质量要高。

所谓居住成本低,主要指创业就业成本低、房价低、日常生活物价低、家庭教育性支出低,医疗支出低、行政类收费低。一座城市创业就业成本高、房价高,不是产业政策失误就是腐败现象严重。如果居民日常生活物价及其他支出高,居住不易不宜,他就不会热爱这座城市。

所谓居住生活质量高,包括生态、健康、安全、舒适、方便、和谐等诸多方面。生态方面,要求城市要顾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环保低碳;健康方面,要顾及市民身体健康,医疗卫生设施要到位,全民健身活动要落实,人的平均寿命要延长等;安全方面,要求在社会治安、食品药品安全、住房安全等方面有保障;舒适方面,要求对城市大环境、社区小环境、住宅及各类服务满意;方便,主要指交通方便、购物方便、水电方便、医疗方便、涉及政务类办事方便等;和谐,这里主要指政策公平公正,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城镇居民基尼系数低,贫富差距小,全体市民都有尊严感,社会总体和谐稳定。以上内容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党政努力,全民参与才能做好这方面工作。

近些年来,遵义市委、市政府在宜居城市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实效。遵义已创下的16个国家级城市品牌,大多与宜居城市的建设相关。正在进行的“一建双创”活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决策,其主要目的之一也是要打造宜居的新遵义。

综上所述,慕德贵同志中关于打造宜业宜居城市的讲话符合中国城镇化建设的大趋势,也为遵义新型城镇化建设定下了基调。我们依此目标不断努力,一定能够促进遵义经济包容性增长,提升遵义人民幸福指数。

在遵义新型城镇化建设实践中,我们还需注意以下一些问题:第一,是牢记以人

为本的理念,并贯穿到具体工作中。要树立城市发展为了人民,城市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的理念,切实让广大市民享受到城市发展的实惠。不能让少数人吞并城市发展的成果。第二,新型城镇化也可以借鉴多快好省的方针。多是讲数量,快是讲速度,好是讲质量,省是讲节约环保。这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方针,可以作为“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补充,值得我们借取。第三,城市规划要适度超前,但不能脱离实际、不自量力。第四,规划要全面协调,有风有水,不要把一座城市建成杂乱无章的乱石堆。第五,新建城镇要详查地质地貌,杜绝甘肃舟曲砂飞水走一类事故发生。第六,要依据遵义发展的实际来规划,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第七,要充分尊重市民意愿,要想到为民作主更要尽力让民作主。第八,要下大力气落实新型城镇化和建设新农村相结合的思路,进一步深化“四在农家”建设、促进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推动城乡功能互补、发展互动。在这方面遵义有经验、有基础,可以早出成果,出好成果。

我们有一种共同的期待: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遵义人民连心携手,早日把遵义建成宜业宜居的生态家园。我们有一种共同的信念:遵义的城市必定会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友好相处、人民幸福指数不断上升的和谐空间。

■ 杨仲林

第三篇:赣县精心打造宜居宜业休闲养生后花园

漫步县城,大街小巷干净整洁,贡江河畔绿树成荫,名人公园游人如织。夜幕降临,主次街道灯光璀璨,客家风韵的盏盏华灯下人们正悠闲的泡着绿茶,将县城点缀得温馨而靓丽……

赣县,一个宜居宜业的“赣州休闲养生后花园”正悄然崛起! 赣县,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客家先民南迁进入赣南的第一站,素有“客家摇篮”、“千里赣江第一县”的美誉,历史上文天祥、苏轼、曾几等历代名人志士曾在此驻足吟诗,留下千古佳话。近年来,宜居生态幸福赣县建设涅槃重生,赣州“宜居宜业休闲养生后花园”呼之欲出。

天造地设的山水资源,赣县以“大江风貌,城市山林”“真山真水”著称,具备打造宜居宜业休闲养生后花园的基础条件和自然禀赋。赣县紧紧围绕“世界客家摇篮、休闲养生福地”的城市定位规划,本着“以人为本、绿色崛起、科学发展”的城市发展理念,依托贡江、赣水环抱,背靠青山的独特风水地理格局,精心打造“以山为屏、以水为镜、城在林中、山水共融”的生态山水园林城市。

近年来,赣县融合历史文化,通过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理念,精心打造了一批城市精品项目。记者看到,赣南客家名人公园,顺贡水而自然生成,蜿蜒十余里,中有一祖四园两堂一阁一第一址(开山基祖,宗师园、名宦园、将军园、乡贤园、状元园,将军堂、进士堂,文昌阁,左寺丞第,江西省直属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旧址)。江边古木参天,榕树成林,坡岸自然曲

折,园路蜿蜒逶迤 ,花木婀娜多姿,四季绿意盎然,环境怡然清新,客家名人雕塑栩栩如生,特别是花开时节,十里樱花烂漫,形成一道美丽独特的风景。座落于贡江河畔4A级客家文化城景区,一排排典型客家风格的建筑错落有致,千年古木,纤纤杨柳点缀其中,把客家建筑文化的神韵和客家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景观园林融为一体,彰显出客家文化的独特韵味。既承袭了厚重的历史文明,又体现了自然美景与都市繁华的和谐交融,使古县新城焕发出生机盎然、蓬勃向上的朝气。

工业园区中,按照功能混合的理念,始终坚持把工业园区作为城市的新区来打造,以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低碳经济,打造了有色金属、食品、建材等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产业园,同时完善园区商贸、餐饮、休闲、医疗、学校、银行、公租房、廉租房、社区中心等配套设施,改善了园区环境,使务工人员足不出园即可满足基本的生活消费需求,有效地解决了园区企业招工难、留工难的问题,真正成为了“宜居宜业”的园区。

以人为本,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关键。赣县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过程中,着力提高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新规划建设了赣县中学北校区、城关三小、四小、五小、职区园区、文体中心、第二人民医院、梅林卫生院、福利中心、环卫总站等一大批民生工程,一大批舒适便捷的城市静态交通工程道路建设也相继竣工。为提升社会保障水平,赣县正在以每年10万平米以上的规模大力推进廉租住房、公租房、棚户区改造建设,通过保障房的建设解决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让更多的引进人才和打工工人留得住、有发展。

优美的绿色生态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聚集了人气,很多外乡人选择在赣县投资置业,城区面积每年以2平方公里以上的规模扩张,白鹭湾、滨江花城、贡庭文苑、美林苑……等高楼住宅小区拔地而起,文体中心、永安南城购物中心、商务大厦、名嘉广场、银河国际酒店、凯华国际酒店等现代服务设施竞相绽放,城市品位显著提升,功能更加完善,一座特色鲜明、充满活力、文明和谐、宜居宜业、富有魅力的客家新城正在贡江河畔崛起,成为了长珠闽竞相投资的热土。

第四篇:打造宜居城乡环境 促进生态发展

为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下一步,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着力精细化地做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营造和谐、宜居的城乡环境,促进我市生态发展。

一是紧紧结合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大力整治城乡“六乱”,抓好农村“五场”建设(即禽畜集中圈养场、机动车停放场、垃圾收集清运场、建筑材料堆放场、农副产品摆卖场)。二是是建立“六个统一”的保洁队伍(即统一着装、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制度、统一设施、统一支付制度),通过落实“六个统一”,实现我市农村“五个没有”(即房前屋后没有零星垃圾,集镇(墟场)村间没有散放垃圾,公路沿线没有散落垃圾,河库塘渠没有漂浮垃圾,田间地头没有有害垃圾)。三是改革和完善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清扫、收集、运输、处理的办法和措施。通过落实“大分流、细分类、资源化、无害化”的工作目标,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同时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大垃圾分类设施设备建设力度、加大督查和考核力度,充分履行职责,落实主体责任,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

第五篇:打造宜居环境构建和谐社会

今年以来, XXX镇党委政府以创建国家级生态镇为统揽,突出集镇长效管理和村庄环境整治工作,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倾斜,重点重抓,较好地构建了干净、卫生、有序的集镇形象,整齐优美的村居环境,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广大群众的一致拥护。

一、集镇长效管理,突出一个恒心。

集镇长效管理是一项综合的复杂的系统管理工程;是一项反复抓,抓反复的动态管理工作;更是一项长期坚持,持续发力的民生工程。鉴于此,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从组织领导上选派工作魄力大、责任心强的班子成员分管此项工作,同时配齐配强村(居)城管、环卫工作人员;从经费保障上优先安排;从制度上突出和谐,严管轻罚,规范,持久,长效;在集镇管理上,我们重点整治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摆摊设点,对城管、环卫人员划分责任区,明确责、权、利,每月开展城管之星、环卫之星评比,增发奖金,激发内在活力;在抓好集镇管理的同时,我镇还将长效管理关口前移,延伸到村(居),全面建立“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的垃圾收运体系,确保集镇长效管理一体化,常态化。

二、村庄环境整治,突出一个舒心。

根据省、市、县安排,结合创建生态镇以及改善提高广大群众居住、生活环境的需要,今年以来,我镇不惜投入,

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力度。为确保6月30日前,我镇9个村25个村庄环境整治工作高标准、一次性通过省、市、县验收,镇党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通过召开专题会,现场推进会,外出观摩学习活动,聚全镇之力,全力打造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整治工作中,我镇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参与,把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实事办好。在措施上,突出典型引路,典型带动,以点带面,先后培植等村庄环境整治典型。在具体工作中,我们突出自然风貌,风土人情,彰显特色,不搞一刀切,不搞千村一面,尊重民意。我镇针对各个自然村庄的实际情况,在整治“五小”和脏、乱、差的基础上,修建了杨庄村徐庄组和黄花塘村黄花组二个农民小游园,对所有列入整治的村庄菜园,设置了特色鲜明,形态各异,管用实用的木栅栏,竹篱笆,极大提升了整治村庄的人居环境,提升了广大群众的满意度,得到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使广大群众生活称心、舒心。

尽管我镇在集镇长效管理和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兄弟乡镇相比,离上级领导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学习先进,取长补短,创新方法,力争二项工作再上台阶、再创佳绩。

XXXX镇人民政府

二〇XX年XX月XX日

上一篇:对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下一篇:党总支委员会工作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