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2022-08-08

第一篇: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区“四聚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东营区司法局

“四聚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东营区司法局始终把法治营商环境打造做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聚力制度创新、服务优化、社会稳定、流程再造,着力防范和降低中小企业经营活动法律风险,不断激发企业活力,努力开创全区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聚力法治政府建设,制度创新增动力。一是率先建立涉企行政执法备案审查制度。以减轻企业负担为导向,制定出台《东营区涉企行政执法备案审查实施意见》,东营区涉企行政执法在全市率先实现“先备案,后实施”,积极释放包容审慎监管的清晰信号,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加快打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今年来市场监管、城市执法等备案涉企执法检查事项1800余项,最大程度避免了重复执法给企业带来的负担。二是率先出台涉企行政执法“免罚”、“轻罚”清单。东营区探索在劳动保障、卫生健康、资源环境、城区管理、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全面推广“两张清单”,及时向社会公布涉及科技管理等18个领域《免罚清单》241项,涉及文化旅游等6个领域《轻罚清单》24项,坚持柔性执法,推动东营区执法部门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机制建立。今年来,“两张清单”为东营区企业实际减免处罚11项、减轻处罚43项,最大限度提高企业整改落实的积极性,为企业留足发展和成长空间。三是率先实施涉企规范性文件制定常态化听取企业意见的机制。以切实保障和促进企业发展为目标,建立常态化政企互动机制,在全区石化、餐饮、零售、经贸等多个领域选取15家规模以上企业作为基层联络点,通过定期开展调研、座谈等形式,畅通企业家政策诉求渠道,切实协调解决企业生产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在全市率先开展涉企规范性文件制定过程中充分听取相关企业、协会意见,实现了涉企政策制定的人性化、精准化。

聚力法律服务优化,“帮办代办”见成效。一是创新法律服务代理机制。在全市率先出台《关于建立和推行律师行业服务中小微企业“法律服务代理机制”的实施意见》《东营区面向中小企业开展法律服务工作实施方案》,首次明确了法律服务机构及人员为中小企业“帮办代办”的义务,引导法律服务机构同中小企业建立长期联系服务关系,通过制度创新为企业长足发展注入强心剂。二是精准组建法律服务团队。精准着力,根据企业发展需求,优选劳动、商事、知识产权、涉外等专业方向25名优秀律师、法律专家组建“东营区同心中小企业法律服务律师团”,发挥团队优势提供优质服务,搭建起法律法学专家与中小企业高效沟通交流的平台。三是特色开展企业法治体检。特色开展入企走访、调研问诊、集体会诊、远程咨询“四项服务”,分析企业法律需求和风险点,帮助查找漏洞和薄弱环节,健全安全法律风险预警防范和矛盾化解机制,为企业在法人治理、民商事合同、劳动雇佣关系、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提供专业全面的法律建议。今年来共实地走访企业60余家,出具法律意见书、“法治体检报告”130余份,提供法律建议583条,为山东海科化工、万通海欣热电、山东神驰石油进口等20余个大中企业指定服务律所,同190余家中小微企业签订法律服务代理协议,真正实现对企“指导全方位、服务零距离”。

聚力矛盾纠纷化解,定分止争夯基础。一是“创”形式,多途径共搭连心桥。创新开展专职调解员驻企联络工作,精选商事、金融、劳动争议等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50余名专职调解员进驻企业,为企业提供预警排查、纠纷化解、政策解答等服务工作,以专业力量提升矛盾纠纷化解力度,年内化解专业性行业性纠纷71起。加强企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建设,为8家规模以上企业及20余家中小企业建立人民调解组织;配强培优企业人民调解队伍,从企业职工中选聘160余名企业人民调解员,以企业职工“自治”推动企业内部矛盾纠纷化解。二是“搭”平台,多维度织密防护网。以推进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为契机,高标准打造区、镇(街)、社区(片区)、村(居委会)四级联动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实现各级商事、劳动争议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入驻中心,推动资源整合、力量融合,为化解涉企矛盾纠纷提供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三是“融”机制,多方位筑牢保障屏。建立企业纠纷联席会议制度、会商研判决策制度,进一步完善公调、检调、诉调、访调、裁调等对接机制,推进“四所一庭”共建,汇聚派出所、派出法庭、司法所和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等多方力量,力促“信息共享、人员共融、基础共建、利益共赢”。今年来共化解企业矛盾纠纷115起,涉及金额8900余万元,为维护企业发展稳定保驾护航。

聚力服务程序重塑,流程再造促发展。一是开展涉企证明事项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全面清理烦扰企业发展的“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坚持问题导向,共取消涉及综合执法、民政等9个单位的12项证明事项,并及时对证明事项进行动态调整;加强对现行规范性文件的评估和清理,及时修改、废止不符合减轻企业负担要求的政策措施,废止《东营区行政审批监督管理办法》等涉企规范性文件2件,最大程度清除企业发展制度障碍。二是精简涉企政务服务程序。对全区5886项政务服务事项进行了重新梳理,按照“三级十同”原则实施流程再造,在全市率先实现涉企事项办理压缩45%办理环节、35%办理材料和8个工作日的办理时间;开设“企业难题直通车”“企业开办一窗通专区”,累计收到199家企业审批等难题203件,妥善办理202件,办结率达到99.5%。三是开展涉企证明事项信用承诺。东营区积极推行“容缺办理”,企业审批事项办理过程中,对部分无法及时提供的证明事项可先行签订信用承诺协议并受理,实现“先办理、后证明”,今年共发布6个部门50项信用承诺事项,为企业容缺受理各类审批事项117项,极大降低了企业审批事项的时间成本。

第二篇:法治安商,改革营商,全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明显改善

年初以来,全省上下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优化营商环境部署要求,全面施行《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政务环境持续优化,市场环境稳步向好,法治环境明显改善,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总结我省优化营商环境经验的案例(《法治安商、改革营商、作风亲商——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的探索》),已被中央组织部编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成为国家案例库首批案例和全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教材。

一、重执行、抓落实,法治安商取得新进展。聚焦严格执行、全面落实,着力做好《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的下半篇文章。一是健全完善《条例》配套制度。以省委省政府文件出台《关于重塑营商新环境的意见》,提出七方面50条措施,明确具体工作“谁来干”“怎么干”,为优化营商环境定出路线图、责任书。同时,加快推进《黑龙江省营商环境监督办法》《黑龙江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条例》《黑龙江省社会信用条例》等配套立法进程,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供全方位法治保障。二是开展《条例》施行情况执法检查。省人大采取四级人大联动、五级代表参与的方式,通过企业座谈、个别访谈、听取汇报、明察暗访、实地检查等形式,深入13个市(地)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了解掌握、纠正整改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施行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地方部门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优化营商环境。三是畅通营商环境监督渠道。整合20个省直单位32条政务热线,建立全省统一政务服务热线“12303”,一号响应企业群众诉求。积极推动社会监督动态监测体系建设,在全省设立18个监测站、634个监测点,选聘262名特邀监督员,扎实开展营商环境监督工作,实时反映优化营商环境情况。四是用好营商环境评价结果。引入第三方机构,采用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13个市(地)及哈尔滨新区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形成我省首个《黑龙江省营商环境报告(2019)》。充分发挥评价结果“指挥棒”“风向标”作用,指导督促市(地)对标对表营商环境评价指标,精准整改问题、专项推进工作,衡量企业全生命周期指标办理时间平均压缩34.4%。

二、重创新、优流程,改革营商实现新突破。聚焦企业审批痛点、群众办事难点,做实改革举措、释放机制活力,以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政府行政效能。一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集中规范,打造权责清单2019年升级版,实行动态更新和管理,确保清单之外无权力。加快推动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率先推进省市县三级依申请类行政权力事项编码规则、事项名称、设定依据、法定时限、受理条件、申请材料等10项要素统一。二是持续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复制推广“最多跑一次”改革经验,组织开展不动产登记、投资审批、商事登记以及人力社保和公安管理等重点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公开发布“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省公安厅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186项、延时服务125项、可物流快递68项、可全城通办71项。加快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全省“一张网”政务服务体系,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和政务服务app“全省事”上线试运行,审批事项办理提速74.2%。积极推进“一件事”全链条流程再造,继续减事项、减材料、减时限、减环节,省级行政许可办理流程减少271个环节,平均压缩时限7天。全省不动产登记已实现5个工作日内办结,平均办结时限压缩至3.5个工作日,已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哈尔滨市海关出台16条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通关效率处于全国前列。三是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统筹推进“证照分离”,全省实行“35证合一、一照一码”,已发放“一照一码”营业执照37.7万份,惠及企业近4.5万户(次)。大力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开通全程电子化登记注册系统,推行“办照即经营”,企业开办时间平均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大庆企业开办实现“一日办结”,哈尔滨新区小型餐饮业户等市场主体承诺即可经营、无须行政审批,全省市场主体已发展到239.2万户,同比增长8.7%。推进市场主体注销便利化,搭建企业注销网上服务专区,实行注销简易程序,着力解决市场主体退出难问题,全省累计注销企业5万户、个体工商户59.4万户。四是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印发《黑龙江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编制审批事项清单,分类制定审批流程图,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限,推广首席服务官、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快递送达等便民利企服务方式,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实行“承诺即开工”等创新举措,哈尔滨新区实现了社会投资工业类、仓储类项目从取得土地使用权到获得开工建设许可,仅用时9个自然日的“新区速度”,比国家规定的120天提前100多天,迈入领跑全国的第一梯队。委托下放部分省管用地审批(审核)职权,出台22条服务全省百大项目用地保障意见,建立用地审批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容缺受理机制,开辟百大项目绿色通道,用地审批整体提速20%。

三、重保障、优服务,作风亲商得到新提升。聚焦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出台政策、强化措施、精准服务,持续打造“办事不求人”龙江营商特色品牌。一是在招商引资上优化服务。出台《黑龙江省招商引资项目服务保障暂行办法》,加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保障,着力为投资者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对省招商引资重大签约项目全面推行领导包保、专班推进、部门领办、首席服务、清单管控、关键点控制的“六个100%”服务措施。省发改委聚焦百大项目推出网上办、马上办、我帮办、一次办、最惠办等八项措施,全省110个百大项目已开工109个,完成年度投资905亿元,投资完成率82.1%。省商务厅绘制全省产业招商地图、图谱、指引,推进“专班+园区”工作机制,建立“目标+考核”制度,推进精准招商,倒逼投资环境优化。二是在减税降费上优化服务。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在全国率先按国家授权顶格推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六税两附加”减税政策,按国家规定的50%最高减征幅度执行文化事业建设费,按国家规定下限将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从20%降至16%,取消用人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双基数”,继续实施失业保险总费率1%的阶段性降费率政策,省级设立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清零”。经统计,1至7月,全省新增减免税费132.1亿元。三是在改善融资环境上优化服务。搭建金企对接服务平台,建立包含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企业情况、融资需求的民营企业融资服务信息系统,已为企业实现融资63.9亿元。推动重点企业上市融资,建立全省拟上市挂牌企业资源库,适时进行动态更新,开展上市前专题辅导,哈尔滨新光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东北四省区科创板首批上市唯一企业。推出知识产权质押担保、投贷联动、研发设备保险等系列产品,为科技性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优先服务优质民营企业、优先发放小额贷款。四是在助力自贸区建设上优化服务。全面贯彻落实《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研究起草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措施,分别与自由贸易试验区三个片区签订《关于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合作备忘录》,复制推广107条全国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着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截至目前,哈尔滨片区已复制推广73项、黑河片区复制推广57项、绥芬河片区复制推广55项。五是在清理欠企债务上优化服务。印发《黑龙江省“清赖行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及国有企事业单位主动履约践诺,跟踪督促“新官”要理“旧账”,对已清理出的12249项失信违诺事项、141亿元涉企欠款,建立台账,销号整改,目前已整改完毕5169项、追回欠款45亿元,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84%、64%。

第三篇:2019年普法考试法治化营商环境练习题答案

[是非]

1.

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

A

·

B

[是非]

2.

中小企业应当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义务,树立社会信用,增强社会责任,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职工合法权益。

·

A

·

B

[是非]

3.

所有市场行业和领域以及国家承诺对外开放的行业和领域,中小企业均可以平等进入。

·

A

·

B

[是非]

4.

任何单位不得向中小企业收费或者罚款,不得向中小企业摊派财物、不得要求中小企业提供赞助或者接受有偿服务。

·

A

·

B

[是非]

5.

征收、征用中小企业合法使用的土地,拆迁其经营场所、生产生活设施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

A

·

B

[是非]

6.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型中小企业、外资机构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创建的综合或者专业孵化器,经省级司法机关认定,可以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

·

A

·

B

[是非]

7.

盈利的中小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各项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列支,不得享受有关税收优惠。

·

A

·

B

[是非]

8.

企业和企业经营者依法自主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非法干预。

·

A

·

B

[是非]

9.

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并缴纳社会保险费,加强劳动保护,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

A

·

B

[是非]

10.

行政机关应当对投诉、举报内容以及投诉人、举报人信息严格保密,依法保护投诉人、举报人合法权益。

·

A

·

B

[单选]

11.

企业和企业经营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工作应当遵循依法、(

)、全面和共同参与的原则。

·

A

平等

·

B

互利

·

C

制衡

·

D

稳定

[单选]

12.

行政机关对于侵害企业和企业经营者合法权益行为的投诉、举报,应当依法及时处理,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应当在(

)日内核实、处理,并书面答复投诉人、举报人。

·

A

五十

·

B

六十

·

C

九十

·

D

半年

[单选]

13.

企业和企业经营者、工商业联合会、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行业协会、商会认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侵害企业和企业经营者合法权益的,可以向同级(

)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提出审查建议。

·

A

公安机关

·

B

行业协会

·

C

检察机关

·

D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单选]

14.

禁止通过(

)、恐吓、人身攻击、人身伤害、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等违法行为来解决涉企经济纠纷。

·

A

威胁

·

B

诉讼

·

C

投诉

·

D

检举

[单选]

15.

国内贸易流通是我国改革开放最早、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领域之一,目前已初步形成主体(

)、方式多样、开放竞争的格局,对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和先导性引领作用日益增强。

·

A

复杂

·

B

单一

·

C

多元

·

D

递进

[单选]

16.

鼓励流通企业与制造企业集群式“(

)”,促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

·

A

引进来

·

B

走出去

·

C

大融合

·

D

多渠道

[单选]

17.

广东省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行动方案于(

)年印发。

·

A

2015

·

B

2017

·

C

2018

·

D

2019

[单选]

18.

坚持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综合竞争力,以地方机构改革为契机,抓住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这个关键,把“(

)”改革建设作为着力点和突破口,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

A

数字政府

·

B

阳光政府

·

C

便民政府

·

D

权威政府

[单选]

19.

加快推动部门间信息协同共享,优化不动产登记流程,全流程管理不动产申请、受理、审核、登簿、发证、归档等事项,实现不动产信息和权属信息在登簿后可即时查询使用;大幅压减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限,将一般登记办理时限压减至(

)个工作日以内。

·

A

3

·

B

5

·

C

10

·

D

15

[单选]

20.

坚持以企业为中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围绕企业生命周期,着力解决开办、运营、退出全流程各环节的“痛点”“(

)”和“难点”问题,推动行政办事从以政府部门为中心向以行政相对人为中心转变,不断提升企业办事便利度、满意率和获得感。

·

A

堵点

·

B

显点

·

C

突点

·

D

重点

[单选]

21.

大幅压减企业开办时间,全面提升企业开立银行账户服务效率,将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

)个工作日以内。

·

A

5

·

B

7

·

C

10

·

D

15

[单选]

22.

打造项目审批“高速公路”,大幅压减办理时限,工程建设领域行政确认类备案事项办理时限原则上不得超过(

)个工作日。

·

A

3

·

B

5

·

C

7

·

D

10

[单选]

23.

精简水电气报装程序,供水企业自受理用水报装后,开展现场勘查、内部给水方案审核、接水方案设计等环节,总时限不超过(

)个工作日。

·

A

3

·

B

5

·

C

10

·

D

15

[单选]

24.

全面提升企业投资管理效率,压减投资项目办理时限,将核准项目申报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告知期限压减至(

)个工作日以内。

·

A

2

·

B

3

·

C

5

·

D

7

[单选]

25.

按照国家部署,开展我省营商环境监测评价,每(

)发布营商环境监测评价报告,推动解决企业开办、施工许可、电力获取、税收、保护中小投资者、合同执行、跨境贸易等领域突出问题。

·

A

·

B

季度

·

C

·

D

两年

[多选]

26.

符合国家和本省政策规定的下列中小企业,在税、费政策规定的期限内享受税、费优惠:

·

A

失业人员创办的中小企业

·

B

当年吸纳失业人员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中小企业

·

C

符合国家、省支持和鼓励发展政策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

·

D

安置残疾人员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中小企业

[多选]

27.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有关财政支持资金重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

)、(

)、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配套等方面。

·

A

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

B

服务体系建设

·

C

品牌体系建设

·

D

宣传体系建设

[多选]

28.

中小企业获得(

)、(

)、(

),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列入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项目,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

A

驰名商标

·

B

国家和省名牌称号

·

C

专利奖项的产品和项目

·

D

当地民众好评

[多选]

29.

行政机关不得有下列侵害企业和企业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

A

违法罚款,或者当场收缴罚款时不出具省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

·

B

违法没收财物,或者没收财物不出具法定部门统一制发的专用单据

·

C

违法责令停产停业,或者无法定事由限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

D

违法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执照

[多选]

30.

到2020年,基本形成(

)、(

)、(

)、监管有力、畅通高效的内贸流通体系和比较完善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

A

规则健全

·

B

统一开放

·

C

竞争有序

·

D

平等和谐

第四篇:建设法治营商环境 培育发展五大产业

2016/11/14 14:46:36 来源:本溪日报 编辑:薄荷糖 0 评论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加快供给侧改革步伐,推动产业升级换代,中共本溪市委、市政府积极应对激烈复杂的市场竞争局面,审时度势,精心谋划,立足自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 ,独辟蹊径,制定了“大生态、大旅游、大健康、大数据、大材料”五大产业发展规划,确立了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心,为培育发展具有自身优势和特色、先进合理的产业结构提供引导。高效益有前景的产业为社会创造生产生活产品,是民生改善、社会昌明的支撑,发展充满活力的产业意义重大而深远。行成于思,规划纲要的制定,预示着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带领下,凝心聚力,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开始又一轮创业。贯彻落实市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实施五大产业发展规划,给各级党委、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但要率先垂范,埋头苦干,更需要讲求科学,将创新精神贯穿始终,转变观念,尊重规律,以新的工作路径、方式方法催生五大产业,把美好的愿景变为现实。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政府组织经济建设的任务纷繁复杂,工作千头万绪,特别是以创新举措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更是前所未有的新课题。要实现奋斗目标,当务之急,是对政府职能精准定位,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彻底摒弃对市场行为事无巨细大包大揽和对市场主体严格控制的管理方式,建立商品经济游戏规则有效遵守的社会基础,转变角色,由台前走向幕后,充分利用行政资源,发挥行政效力,为市场健康发展提供支撑,为新产业兴起创造条件,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活力。环境优才能孕育产业兴,经济兴,完善法制化营商环境是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振兴各项实际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强基固本之策,也是我市五大产业发展必备的产业要素,各级政府应立意高远,谋篇布局,付诸实施。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市场主导资源配置,市场依据资源配置信号,通过价格机制调解资源去向,政府则不再充当一般竞争领域的投资主体,转而专司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职能,由市场活动的运动员变为裁判员,成为市场的“守夜人”,顺应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职能转换,政府必须彻底摆脱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和驾轻就熟的工作套路,变直接干预为间接管理,并以服务体现管理。历史经验值得借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实行大一统的管理模式,政策、行政意志决定经济发展走向,排斥市场经济,不可能提出营商环境建设任务,束缚了生产力发展。改革开放后,受固有思维定势和旧体制机制惯性影响,政府动辄越位,直接出手干预经济的实例仍不鲜见,结果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实践经验启示我们,发展经济不可忽视客观规律,最忌急于求成、单科独进,为经济要素聚集创造条件当是各级政府有效的路径和应尽职责,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是管全局管长远,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政府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共进的基本功。

建设法制化营商环境,各级政府任重道远。首先应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在全社会范围内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严格遵守现行法律法规,一事当前,无论做决策还是执行决策都必须以合法依规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判别是非,决定作为与否的依据,要冲破政治思维、经济思维的藩篱,坚持真理,不唯上、不唯书,不以眼时的经济效益论英雄,更不能“拍脑门”,以主观意志左右行政行为,避免法律风险;打造信誉政府,无论是行政管理还是经济管理都要诚实守信,善作为,敢担当,言必信,行必果,带动社会整体诚信水平的提高,减少交易成本,维护经济安全,减少社会矛盾;树立正确的业绩观,建立与做大做强五大产业相适应的考核奖惩机制,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不但要看经济发展指标,更要注重对法制化营商环境建设的贡献。二是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为产业乃至经济全面发展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已不再是全能政府,而是有限政府,法治政府,要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建设,管理职能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微观经济决策让位给市场,政府着重通过统筹规划,执行法律法规,贯彻党和上级政府的方针政策,履行信息引导、组织协调、市场监管职来实现管理,规范市场行为,为市场主体提供宽松健康的营商条件;必须进一步转变职能,实现政府职能运转的法制化。秉持权由法授,法无授权不可为的理念,建立完善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坚持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原则,根治审批经济“顽疾”,放管结合,宽严相济,建立负面清单制度,降低行政准入门槛,最大限度减少对微观市场活动的干预;化简行政审批事项和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三是严格执法规范管理,为经济发展提供公共服务。加强风险管控,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生产安全、环境安全、生态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管理,依法打击制止不法行为,加强市场活动监管,打击制假售假、操纵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跟进经济发展,探索对电子商务、网上购物、邮购等新业态的交易管理方式,保护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健康的交易关系。四是立足人人都是产业发展环境,深化法制宣传教育,让每个公民特别是公职人员都知法、懂法、守法,提高法律意识,社会主义道德水平。

建设法制化营商环境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生相伴,当前各级政府应抓住促进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克服障碍,补齐短板,确立正确的工作路径,在营造法制化营商环境上发力。切忌浮躁,情急之下,披挂上阵,越俎代庖,重走老路,重操旧法,结果欲速不达,只会迟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步伐,产业也因此丧失适宜生存发展的依托。法制化营商环境建设绝非一日之功,也少有立见效,之于经济发展似乎走了迂回曲折的路,但“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做足“诗”外功夫这是我们落实市委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实现经济振兴所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也是改革创新题中应有之意。

第五篇:关于法治营商环境建设的发言材料

**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关于法治营商环境建设的发言材料

(2019年12月27日)

营商环境就是企业的生存环境,从纵向看是企业的成立、发展壮大的过程,其中包括企业活动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法律等诸多方面,因此营商环境建设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众多领域的系统工程。随着我市经济不断发展,完善法治营商环境建设是实现**振兴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目前我市的营商环境整体较好,为此我公司受益良多。

**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于2016年7月正式运营,现辖8个子公司,运营9个项目。公司成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先后获得潍坊市“房地产开发企业综合实力50强”第32位、“品牌价值成长型10强”第4位等称号。建设的永乐馨园棚户区改造安置楼建设项目被评为“潍坊市建筑工程优质结构”、“潍坊市十佳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发的清荷园房地产项目被评为山东省“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小区、建筑工程优质结构、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目前,公司业务范围已涵盖工业地产、房地产开发、金融、建筑新材料、市政道路、文化及旅游、河道整理、棚户区改造、农林等产业,公司正在向集团化、城市运营商目标迈进。

以上每一项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我市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支持,从每个项目的建设到运营投产、实现产值,我们在与职能部门的对接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各部门的优质服务,这说明我市政法系统、各级各部门十分重视企业、重视法治营商环境、重视我市经济发展,这极大激发了我们创新创业的热情,保障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法治营商环境建设,希望政法系统不断完善制度、加强监管、加强建设,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增强投资主体的信心和安全感,让企业更加便利,让企业家更有获得感,不断引导全市企业健康有序发展。作为直属市政府的国有独资企业,我们一定会牢固树立法治理念,依法诚信经营,坚持“以民生为本”,担起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重任,不断创新服务举措,提升服务质量,带领全市开发投资企业,建立良好互动、信息共享机制,全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与全市企业一道携手并进,实现合作共赢局面,为**城市建设及全面振兴实现新作为,做出新贡献!

上一篇:大专毕业生自我总结下一篇:党支部学习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