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探讨如何打造宜居城市

2022-09-10

1 宜居城市概念的时空定位

宜居城市的概念是在北京市新版规划中把其作为北京未来发展目标之后受到国内学术界、市民、政府的普遍重视的。但事实上, 在国内外城市发展史上, 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追求城市的优美景观、舒适感受、生活便利等种种的城市建设形势。人们需要的不是城市某个方面功能的优化, 也不是仅仅针对一种城市问题所得出的有效的解决方案, 最终新的世纪人们会选择一种适宜自己居住的城市形态——宜居城市。而这种城市形态的建设不是单纯一种城市规划思想所能够解决的, 它需要综合不同城市规划思想的优点, 摒弃其不足。宜居城市的概念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而宜居城市的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应用, 需要汲取历史长河点点滴滴的经验加以整合, 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才能走出一条真正的符合现实背景和当地民情的宜居城市建设之路。

2 宜居城市的内涵与特征

综合国内外己有的研究, 我们认为“宜居城市”概念的提出和理论的探讨对

于指导未来城市规划与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口宜居城市是面向未来和谐社会的人类住区, 宜居城市的内涵极其丰富, 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类需求的不断改变, 它的内涵也会不断地变化、发展和充实。

2.1 经济层次

宜居城市的建设需要有强大的城市经济作为后盾, 但是宜居城市需要的是一种良陕、高效、健康、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在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中, 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模式比较符合宜居城市经济发展的模式要求。宜居城市建立“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的城市经济发展模式, 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实现以最少的能源、资源投入和最低限度的环境代价, 为人类提供最充分、最有效的服务。

2.2 文化层次

宜居城市的文化内涵必须关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普及性及公共服务的优质化、城市环境的长期和谐性、城市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权利的保障性、城市居民的安居和谐以及城市技术创新的负外部效应。从微观上讲, 宜居城市的文化应该是多元的, 它包含影响和制约城市文化形象与文化发展的制度元素、代表城市形象和展示城市审美情趣和个性的建筑元素、反映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化素养的市民元素、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物质设施载体的文化设施元素以及民族文化元素、生态文化元素、时尚文化元素、产业文化元素、文化名人元素等圈。

3 打造宜居城市的手段

几乎没有人同意会有一种城市的终极形态, 但是人们可以期待对终极目标进行广泛的民意调查, 因为千百年来, 这一终极目标几乎没有发生改变。作为未来城市的主流形态, 宜居城市可能会以网络城市、文化城市、安全城市、生态城市、功能城市、便捷城市等其中的任何一种形态出现。

3.1 安全城市

“一个成功的城市地区的基本原则是人们在街上身处陌生人之间时必须能感到人身安全”。现代化的大城市由于其集中化、过密化, 成为一个复杂的巨系统, 成为易受地震、洪水、环境污染、人为破坏打击的脆弱系统。

因此, 如果将宜居性作为一个未来城市建设的主要追求目标, 那么它首先应该是一个安全的城市。

3.2 生态城市

城市化带来的住房短缺, 交通拥挤,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等等一系列问题使人们逐渐认识到物质文明不是改善城市环境的根本手段, 相反会加剧城市的环境恶化。人们开始寻求一种既能符合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 又能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心理要求。这就是城市的生态化、自然化。优美宜人的生态环境也是宜居城市追求的目标之一。生态健康是宜居城市和生态城市共同的目标。从生态的角度讲, 宜居城市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城市。

3.3 功能城市

宜居城市应该是一个功能城市。就像人一样, 宜居城市有它的命脉, 它能够呼吸、喝水、吃东西, 并排泄出废物, 也能够生长、繁殖、再生, 它思维和行动

协调, 有思想和精神。

3.4 便捷城市

宜居城市更应该是一座便捷的城市。在物质生活已比较丰富的后工业社会中, 人们对工资等经济条件的关注降低, 但对城市的音乐、艺术等人文环境, 气候, 湿度, 以及绿化等各种城市生活的便捷条件的需求会越来越高。充实的商品市场及服务、由优美的建筑和科学的城市规划等形成的良好城市外观、低犯罪率, 良好的学校等公共服务的完备、便捷的交通及通讯基础设施等等都是便捷城市的具体体现。

3.5 网络城市

在未来的城市中, 信息网络会成为城市的基本骨架之一和人们衡量生活、工作、生产等是否便利的标准之一。人与人, 人与自然将表现出一种新型的关系。宜居城市的信息网络应该是高度发达的, 内部的交通通讯网络、对外联系网络等等都是完善的或者至少应该朝着完善的方向不断发展的。在这样城市中, 人们可以从饮食起居、休闲娱乐到工作学习、购物交流等各方面享受到信息网络和新技术带来的便利的、人性化的、智能的服务。

3.6 文化城市

城市个性维系着城市中每一个人的生活命运, 早已成为不可割舍的血脉, 它就是城市的灵魂。而最能体现个性的是一个城市的文化。21世纪的城市, 不只是经济的竞争、科技的竞争, 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竞争、人文特色的竞争。具个性特色的城市因其凝聚着地域文化传统的稍华而具有强劲的竞争力, 其发展才会有动力和后劲, 才有可能朝着宜居城市的方向发展。

4 重庆打造宜居城市的具体措施

宜居重庆的建设重点包括:一是推进山城物质景观建设, 创建宜人的居住环境和社区生活氛围, 增强市民归属感;二是优化城市生活功能, 创造便宜的生活条件;三是完善重庆不同地段的居住功能建设, 疏解主城核心区人口压力。

实施宜居重庆应该建设四大工程:

民居工程 (居者有其屋) :建立面向社会不同收入阶层, 尤其是低收入阶层的住房保障体系;新建大型社区需配建一定数量经济适用房。全面改造如南岸后堡、北碚天生桥、渝中下半城片区等主城危旧房, 加快覃家岗等“城中村”改造规划。

民谐工程 (劳者有其闲) :建设一大批城市文化设施、城市休闲场所, 加大城市文化遗产保护。

民景工程 (游者有其园) :包括“一岛、两江、三线、四山”环境建设工程、城市组团隔离带建设工程、视线通廊建设工程、滨江绿带建设工程、两江水位消落带规划工程等。

民行工程 (行者通其道) :加强城市休闲型步行系统建设, 突出重庆山地城市的步行交通特色, 逐步建立一个适宜步行的城市, 为市民提供一个安全、便捷、舒适、优美的出行环境。

摘要:本文以打造“宜居城市”为研究对象, 笔者首先分析了宜居城市概念的时空定位, 指出对宜居城市的追求时间上可以追溯到古希腊, 空间上可以分成建筑单体、社区、城市三个层次, 而后笔者研究探讨了宜居城市的内涵和特征, 并基于对宜居城市内涵的理解, 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笔者从操作层面上给出了打造宜居城市具体的途径, 即成为宜居城市的必备要素, 最后笔者结合重庆的具体实际探讨了打造宜居重庆的具体措施。全文既有理论基础, 同时具备实践操作指导功能, 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宜居城市,时空定位,生态城市,安全快捷

参考文献

[1] 卢卫.居住城市化:人居科学的视角[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 赵民, 赵蔚.社区发展规划—理论与实践[M].中国建筑出版社, 2003.

上一篇: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探析下一篇:本溪洋湖沟村游园设计中色彩心理效应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