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语文的整合

2023-04-07

第一篇:信息技术与语文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的一个部分。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容量增大了、色彩丰富了,生动性增强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有利于完成教学内容,突破重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整合 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

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将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推进信息技术课程和语文教学相整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那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有什么优势呢?

(一)有利于理清教学思路。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思路清晰时,课就上得很顺畅,整节课显得张弛有度,详略得当;当思路不清晰时,就会觉得重难点把握不了。有了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的运用,我们制作好课件再去上课,就能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因为我们是按照备课教案做好课件,所以就能把无所适从的情况消灭在准备阶段。 (二) 有利于解决教学难点。在课件的使用中,利用演示效果解决教学难点,教学成功率将会大大提高。 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利用网络中的信息资源,调用素材库中现存的资料(有影片、音乐、录音、动画、图片等),帮助我们解决教学难点。

(三)有利于发挥教学个性。我们要进行创造性地教学活动,就必须要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我们可以根据自己任教班级的学生情况,或者教材具有的特殊内容制作出有个性的教学课件。如有的班的学生好动,坐不住,我们就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运用一些特殊的的音响效果,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既然,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有这么大的优势,那么我们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呢?那就要谈一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整合问题了,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整合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信息技术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有机整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这是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相机提出要学习的新课题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必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如《鸟的天堂》一课,写的是广东省新会县天马公社的一棵大榕树,这对于学生来说,从未见过,很难想象,我就借助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多场景多角度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和作者巴金爷爷一同到“鸟的天堂”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响起,学生的兴致油然而生。他们时而被“鸟的天堂”那幽静的环境所陶醉,时而为船桨那有节奏的划水声而欣喜,时而为榕树的繁茂和姿态的独特而惊叹,时而为鸟儿的繁多而称奇。多媒体的使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完全把学生带到了那美丽的南国,使他们看到了从没看到的景色,怎能不使他们欣喜若狂?怎能不触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 1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牛》这篇课文,就“应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铁牛究竟是怎样‘捞’起来的”,让学生感受创新的过程,激发创新的兴趣。可是由于现实条件的局限,我们没有条件去重复这些事件,使得这种教学假设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我们一厢情愿的美好假设。但是计算机进入课堂后,这一切就变得十分容易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课件来进行演示,学生就能直观地感觉当时的情境,使思维活跃起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使思维得到很好地锻炼。 主要文献:《四川省信息技术教育》

- 3 -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整合

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堂的整合优化

摘要:在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大力推进的今天,多媒体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就其实质来说,多媒体教学正是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课堂整合优化的具体表现。可以说,对这两个方面的整合优化的思考越成熟、探究越深入,对语文课堂效率的提高作用就越明显。因此,现代意义的高中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就必须注意注重对二者整合优化的把握。本文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列举出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整合优化五大注意方面,对高中语文的多媒体教学和语文课堂效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语文课堂 整合优化

自从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在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功不可没。在教学手段上,它改变了由“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根教鞭”“一统天下”的局面,而呈现出因信息技术的参与而焕然一新的面貌:在兴趣激发上,它善于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象直观的形式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眼球;在教学情景上,由于声音、图形、图画、动画、视频等媒体因素的参与配合,它便于直捷地“设境入情”,营造热烈融洽的探究氛围;在教学效果上,它能化抽象干巴生硬为具体形象生动,有效地提高课堂容量。正因为这样,广大同仁们对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科整合的思考探究不断深入,对二者整合的讨论更加丰富多元,这也凸显出信息技术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更加重要的作用。

课程的主阵地是课堂。而课堂是一个特定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生动体现。因此,教师必须合理使用教材,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欢乐中获取知识、构建体系,使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整合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

结合笔者本人语文多媒体教学心得,借鉴其他同仁多媒体教学经验,我个人以为,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机整合需要注意到以下五个方面。

一、信息技术和课堂的优化整合要特别注意不同文本(课文)的具体特点。

有的文本(课文)本身就便于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比如写景状物、长于表现深邃蕴藉意境的散文、诗词,像《荷塘月色》、《故都的秋》、《赤壁赋》、李煜《虞美人》等就是。笔者曾经使用过一个别人制作的《长亭送别》(《西厢记》)节选)课件,在课堂一开始,该课件就用范仲淹的《苏幕遮》一词导入,并配以抑扬动听的曲词唱腔,伴以湛湛青碧的秋色长空、缤纷绚烂的飘飞黄叶,异常清新地渲染出一个开阔苍劲又蕴含悲凉的意境,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攫住了学生的心灵,使他们迅速融入了学习情境。与此相反,有的文章根本就不适合或者不需要用多媒体上课,比如以说理见长的论说文如鲁迅的《拿来主义》,非要使用多媒体教学,既浪费精力,效果也不见得就一定比预期好。

二、信息技术和课堂的优化整合应特别重视对文本本身的解读。

语文能力的培养,叶圣陶先生说是语言习得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贯彻完成必须要经由学生的语言实践。当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经过教师的

1传授来完成的,而是以学生主体为中心、通过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学生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来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文本解读是一切语文课型得以开展的基础和前提。

然而,在语文课的多媒体教学中,文本解读被相当一部分教师轻视甚至忽视。有的教师课件做的很精致,但上课时只是按程序拨点鼠标,把幻灯片一张一张的放过去,使整个上课过程成了幻灯片不断变换的过程,使课堂呈现出机械僵化的“一问一答一显示”模式;虽然也可能有学生“解读”文本的活动,但只是象征性的让学生“浏览”一遍,就拿一些甚至是教师也需要反复精读数遍才能解答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对问题虽然也解答了,但答来答去似乎和教师的“理想答案”总有一定差距„„无怪乎有的教师撰文说那简直和“拉洋片”无异①。

另外,从多媒体介质和语言文字的区别来说,多媒体媒介自有其优点,文字难以企及。然而就从媒介的张力弹性这一点来说,多媒体恐怕永远也比不上文字。文字尤其是文学语言,究其实质乃是一门想像和虚构的艺术,它诉诸人的感受是不确定的、动态的从而是多种多样的,因而它呈现给人的解读方式也是丰富多彩的,而多媒体“文本”呈现出来的是一种确定的、静态的、单一的情状,因而它的解读方式是唯一的排它的。如果我们只注重对学生“读图”的训练而忽略了他们对文本本身的解读,长此以往,其后果必将是学生想像力的贫乏和思维灵感的干涸,必然是母语教学的失败。为此,语文教育教学大家钱梦龙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近年来由于多媒体的广泛运用,不少语文课上快餐式的“读图”几乎取代了“读文”的训练,这又进一步加重了语文教学失魂落魄的症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语文教学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但这种运用必须有助于学生对

③ 文本的阅读和对民族语言的学习,而不是相反。”

再者,从每个学生个体来说,阅读——文本解读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精神旅行,每个个体的阅读体验都可能会不尽相同甚至会大相径庭。《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和其他课型相比,多媒体课因为受演示空间的特殊限制,特别容易出现把教师的结论强加给学生的现象。

三、信息技术和课堂的优化整合应特别重视整合课程资源,使课堂重点与难点突出。

对于一节完整的阅读课,可能要考虑到作者介绍、背景了解、字词积累、课文赏析、重难点突破、学习总结以及课后练习等一系列教学环节。运用多媒体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传达给学生更多的信息。但是,如果分不清主次,搞不清重难点,每节课都要运用多媒体呈现各个环节,看起来课件内容丰富,容量很大,实际上必然冲淡主要教学目标,使学生盲目被动而最终失去目标的真正意义。

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说明,语文课程资源包含自然、社会、人文等各个方面,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从而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如果能够抓住主要的几个目标,重新整合课程资源,⑤④②

深入挖掘,做精做细,将更加符合高中生求真务实的思维特点,教学效果会更好。

例如:在教学《我与地坛》这一篇当代散文时,字词积累、作者介绍等环节没有必要通过多媒体去呈现,浅易的识记知识甚至不必在课堂上占用时间,预习指导时即可一带而过。多媒体呈现的重点是对课文重点句子的理解及作者情感的把握、梳理。如果利用多媒体对课程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在把握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及生命的认识时,介绍大家熟悉的2005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的邰丽华的事迹,展示其《千手观音》视频片段,用邰丽华的事迹来对比理解作者史铁生,能够很快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对生活态度、生命意识更深入广泛的思考和探讨。这样,既对文章中作者的情感作了充分的印证与强化,又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更有助于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四、信息技术和课堂的优化整合应特别重视创设教学情境,使课堂感受与探究并存。

语文多媒体教学运用图片、音乐、动画、影视以及语言文字等,能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学生在多媒体创设的各种教学情境中,能够获得更加丰富的独特感受和个性体验。但是,感受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从三维目标的角度看,从情景中获得感受与体验,只是整个课堂学习的一小部分;高中语文教学既要使学生从教学情境中获得丰富的感受,又要使学生从感受和体验中探究出更深刻的东西。

新课标明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整个认知活动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中,既要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各种情境、积累个性体验,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有位老师在教学《我为什么而活着》这篇文章时,先用图片展示、配乐朗诵来创设一个声情并茂的情境,使学生感受作者思想的深刻、人格的魅力。在简单的梳理课文内容后,设置了自主质疑、合作探讨两个环节,让学生自主发表见解、合作探究见解,最后得出一个形成性结论,在热烈的讨论中结束了课堂。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习效率,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提高。

五、信息技术和课堂的优化整合必须使最新的技术因素和其他投影、录音等传统媒体相配合,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虽然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其全部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比如对一些古文的学习,当我们只需要把有关背景资料或作者简单地介绍一下时,使用胶片投影就足够了。例如笔者在讲授《烛之武退秦师》的时候,就曾经只用了一张绘制了形势图的胶片,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清晰地勾勒了秦、晋分地驻扎而又联合围郑的形势,教学反响同样良好。

总之,在目前新的课程改革正大力推进的关键时期,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需要把握好现代信息技术技术与传统教育手段的关系,需要兼顾到语文学科教学和多媒体技术的各自特点,并力争使二者的融合达到课堂教学效

果的最优化。

引文注释

①见《<想起了“拉洋片”>——听语文公开课有感》,葛慎之文,《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2期。

②③均引自钱梦龙在全国中学语文学会第八届年会上的讲话《为语文教学“招魂”》

④⑤见《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参考书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10月版。

2、《教育中的建构主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3、《现代教育技术》,2003年第6期

4、《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版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运用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运用 桂平市马皮乡中心小学 刘文伍

【内容提要】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教学活动中越来越显示其优势。本文主要以作者的教学实践为例来探索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突破知识难点;开阔学生视野;化抽象为具体;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文章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多媒体环境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有效地参与,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

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已广泛走进课堂,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促进教育技术的信息化,构建起新型教学模式,成为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实践证明,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是把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学与教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堂作为信息技术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的一种崭新的支撑,采用"任务驱动"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通过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发挥多媒体及网络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的优势,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集成性、交互性和可挖性的特点。它是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信息加工组合在一起来呈现知识信息。它能为教与学提供多种多样的可以选择的功能,随时提供学习结果验证,学习信息的及时反馈和可调的学习进度和可选择进行的学习路径,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可调节自身视、听、读、写、做的创造性的集成的学习环境。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把情境放在学习环境四大要素的首位,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创设一定的教学氛围,起到教学语言、教学结构所无法替代的作用。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家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恰如其分地创设教学情境,去影响和改变学生情感的内容和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运用多媒体创设课文情境,做到该喜则喜、该怒则怒,或高亢激昂,或如泣如诉,从而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促进其思维的升华。

如我在教学《燕子专列》一课时,课文所描述的故事发生在冰天雪地之中,与我们学生没见过雪的感受有一定的差距,为了让学生理解甚至“进入”当时的特定环境, 上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下雪恶劣的自然环境画面……这些画面再配以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解说辅助教学,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条件的恶劣,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激起了情感上的共鸣。

如我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时,播放我们大自然的美丽画面,动物、植物的对话。这个交际情境的创设极大地唤起了学生的向往,为后面的小村庄的毁灭讨论、情感的升华奠定了情感基础。有了好的学习氛围又怎会担心没有好的教学效果呢?

二、运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如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和艺术魅力,就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课件制作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具有形象、生动、真实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成为学习的 主人。

如我在教学《翠鸟》一课的教学中,上课教师先播放一段介绍翠鸟生活习性的录像。在这些有趣的情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后老师揭示本课的学习内容。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而这一课教师巧用多媒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奏好了这堂课的"序曲",敲响了动人心弦的第一锤。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形象、直观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问题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

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语言凝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小语教材中收录了许多名作佳篇。这充分说明古诗是小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古诗教学,往往注重讲解注释,学生在枯躁无味的逐字逐句的解释中,往往不能体味到我国古诗独有的韵味美和意境美。

如我在教《古诗两首》中的《春日》、《咏柳》,课文的重点是要让学生领略春天的美丽景色。为了突破这个重点,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气氛,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春天那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并辅以配乐解说,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春天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情景。

四、应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在备课、课件的设计和操作上,确实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课前的精心设计和充分准备,却能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师只要点鼠标,就能在短时间里直观形象地显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提示道理,拓展知识。同时,教师还可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避免操作时的顾此失彼,手忙脚乱,从而赢得教学时间,使课堂练习和内容更为广泛,新知识巩固更为扎实,为减轻学生课外过重的课业负担提供了保障。

自从多媒体进教室后,我们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发现在课堂中,教师应用多媒体展开教学,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图文并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率提高。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受到,教师只有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把多媒体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考虑使用何种教学手段更为有效,并加以整合运用,使之相互补充,才能使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我们低段语文教学中更放异彩,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文、图、声并茂的特点,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使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参与,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融合,必将对语文教学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思考

浅析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中的运用

叙永县分水中心校:李 勤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指的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和应用的技术,它综合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是一门综合技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是依据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其宗旨是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一、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认识。

经过学习探索,我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用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去整合学科课程,二是信息技术既是整合的手段,也是“整合”好的课程的有机要素。整合在它的初级阶段,可能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相似,但实质上是有区别的。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强调两个方面:一方面信息技术要广泛进入语文学科;另一方面,语文阅读教学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这种信息技术不是强加的、附带的、可有可无的,它是与语文阅读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也就是说,“整合”是二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如果语文阅读教学原来的一套东西纹丝不动,肯定只能和信息技术简单“拼合”,或勉强“贴”上去的负担。所谓“整合”,就是必须有所“整”,而后才有二者的紧密融合。

语文阅读教学面对的既是未来的挑战,也是信息时代的空前机遇,更是对构建新课程体系的探索;语文教材面对的是空前广袤的视野,是空前扩展的丰富资源,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创造所获得的空前便利的条件;语文教师面对的是课堂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都将在极大程度上被突破,是师生互动将在过去难于想象的同步、异步等多种方式下实现空前的优化。这一改革,不会割断语文教

学自身发展的历史,它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起步;但只有充分看到改革的目标、条件、方法都与以往的语文教改迥乎不同,步子才能真正迈出去,迈得高远。

二、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体会。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之所以得到了人们的关注,是因为它可以使学科教学声情并茂、知情并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加大课堂信息容量,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开发,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课业环境和时空条件。因此,许多专家都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

第一,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丰富了语文学习情境。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应该说是非常有利于他们知识的获取与建构,有利于知识的存储。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实物站台、液晶显示仪、网络技术等创设教学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在美好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的内容,品位语言文字,体会文本的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比如我在教学《最后一头战象》这篇文章时,由于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我就采用了让学生默读的方法,在默读中把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文章的段落层次划分出来。学生快速的就完成了任务,在交流活动中,学生充分利用了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对文章的段落层次进行了正确的概括。在交流活动中,学生畅所欲言提出了自己的发现,最终完成了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从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总结这样的教学方法,把他用在了我所下载的一篇文章的教学中,学生带着短文后面的问题,快速默读短文,在短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

第二,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为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提供学习“媒介”。

小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抽象的语言文字——离学生生活

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那么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比如我在教学《伯牙绝弦》时,就让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语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句学生很感兴趣,而且也是这篇文章的重点句子,我就让学生说上这样的句子。有的学生说:当伯牙旨在清风时,钟子期曰:“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旨在月光时,钟子期曰:“皎皎兮若月光”,像这样让学生说句子,不仅让他们理解了排比句的形式,对文章的理解也更进了一层。这样的说句子,还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学生入情入境,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了课文中去,从而对文章的主要人物、中心思想、主要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对文章的重点句子、写得感人的语句要让学生多读、多体会,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融入其中,让学生亲临课文的现场。在这样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在网上搜集相关的文章或句子进行交流,提高他们的阅读见识。 古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所创设的意境是深远的。如何引导学生来学习古诗,感悟诗人语言之凝练,体会故事之神韵呢?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的整合解决了这个难题。比如教材中安排的《少年闰土》一文,就是让学生“初识鲁迅”,在教学这篇文章是就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等,在教学时除了教学这篇文章中的这些重点地方外,我还利用在网上搜集的与之相对应的文章进行学习。从而让学生更进一步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这样不但巩固了知识,还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何乐而不为呢。因此,在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时,我们可以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结合单元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三,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为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增加学习信息量。

语文教学如果依靠教科书、教师、学习的参考资料(书本)等的信息,那么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

用„„”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

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

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师生双方利用计算机在教学活动中交流、讨论、启发等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听、读、说、看、操作活动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使学生能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第四,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探索和实践仅是初步的,今后,我将继续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开拓进取,不断前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将会在网络环境下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第五篇: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陆雪平

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是国际化、现代化、和信息化。这一发展趋势表明教育将面临教育思想、教育模式的挑战和竞争。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不仅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时空限制,而且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的心理状态。同时,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因此,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优化,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与模式,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在自主活动和探索发现中全面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一场教学设备上的革命已经迅猛地展开了,而语文课更以其丰富的信息及文字书写量大且费时的特点,期待着多媒体的普及和有效利用。

计算机网络创设的智能化学习环境,是实现主体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理想环境,是学生智力、能力、心理发展的一种理想环境。在计算机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通过独立探索或者和同伴协作交流而获得和提高的。

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确立科学、全面、具体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利用多媒体展示的集成性,超文本链接的选取性,大容量存储的丰富性,高速传输的便捷性,超时空交流的共享性等特点,让学生带着任务和目标进行资料查询、协作交流,模拟操作多媒体情景创设以及动态模拟展示等,使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汇报过程中,完成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的多向交流,教师在交流过程中完成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的评价、反馈和指导,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视觉和信息接收量,有利于信息加工,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运用和处理信息的现代化素质。

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渗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孔于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学校校园网的建立,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教学创造了优异条件。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处于愉快的教学情境之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与愉悦的心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信息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语言、文字、声音、图象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枯燥为生动,化静为动。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利用信息技术,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绕,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威尼斯商人》一文,人物众多,情节复杂,单以文本的阅读,学生难以在几节课的时间里理解把握,因而,通过多媒体录象,让学生了解戏曲的过程,理清人物的关系,剧中人物的形象、语言、动作等全方位的展示。由此学生可以教好的把握戏剧的矛盾冲突。再结合文本,更好的理解戏剧的矛盾冲突和人物的性格。

从《威尼斯商人》一课的教学中不难发现: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所起的画龙点睛的作用正是因为它要解决的问题往往是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借助与其他教学手段难达到最佳效果的部分。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够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语文教学偏重知识系统和能力训练体系,注重传授语法词汇知识,语言教材中收录的少量文字只是作为传授知识的范文。网络情境的语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教师可提供从网络中获取的经整理的大量资源,学生可从在网上获取相关资源,可在论坛交流心得。网络的交互性使学习者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发送者,为学生的自悟提供了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提炼出重点问题研读,而后进行网上交流。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来安排学习方式和内容,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可以培养学生语文中的创新能力,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负有特殊的使命。随着国际间经济、科技、教育、及综合国力竞争的加剧,“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技术将深入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面对瞬息万变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创新”能力显得极为重要。

同时,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将给语文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时代的语文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素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其关键性、现实性在于教师,如果教师对信息技术一窍不通,或只略通一二,那么,教学与信息技术就无从整合,所以,要优化语文教学过程,使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更新自我知识体系,熟练使用信息技术,使自身知识与社会发展同步。将教学手段、教学观念、教学策略都融进信息技术里,做一个有时代精神的教师,这也是优化语文教学过程的重点,因为一个新型的站在时代尖端的教师,更能吸引住学生,并能以自身的素质去熏陶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教师教育思想、教学手段的变化,必然导致教学模式的变化,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或采用单机教学,或采用多机教学,或多种教学手段同时使用,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对教材的挖掘,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注意引导学生自学,组织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思考探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而自觉主动地学习,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整和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信息技术课程和语文课程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

上一篇:信息技术老师先进事迹下一篇:小学教师年终考核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