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不攀比方案

2023-01-29

方案是对一项活动具体部署的安排和计划,那么方案的格式是什么样的呢?如何才能写好一份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培养小学生不攀比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培养小学生不攀比方案

不攀比,求上进

有人言: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一定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一定是一个做物质的主人而不做物质奴隶的人。 通常我们在比较中感觉自己的“进步”,但“攀比”却像个臭蛋,正一点点毒化着周围的空气。繁华尘世,何处是我们的坐标?光怪陆离,什么才是我们真正所需?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几乎令每个人一生都在探索。在相互的比较中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并坚持下去?也许放开“攀比”的人生,会更“高效”和轻松一些吧!

攀比之心,人皆有之,古已有之。其实我们从来就没有获得过不受攀比之风感染的免疫力。从进入群体生活开始,我们就主动或被动地置身于一个比来比去的情境中。

而我呢?当然也郁闷过。当有一天我发现身边的同事都买了汽车换了房子,也会忍不住心里蠢蠢欲动时;当我开始学着寻找各种依据来“证明”自己物质方面的相对弱势可以由另一方面的收获加以补偿和抚慰时„„我其实已经被一种“攀比 ”心理所缠绕。

从原始的意义上看,喜欢攀比未尝不是出于一种竞胜之心,可以激励一个人努力去追求自己尚未达成的目标。

攀比源于对自己、对现状的不满,而“不满是向上的车轮”(鲁迅语)。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就是这样给人价值评判上的暧昧感觉:所谓“知足”可以是心境旷达,也可以是不思进取;所谓“攀比”可以是浮躁庸俗,也可以是执著上进。

但是,攀比的心理虽然内在于生命,却也有着内在的缺陷,在现实的语境里,它甚至可以算作是一个人性的弱点,因为它会让人失去一份享受生活的平衡和安然。在攀比的过程中,人总是一意想要追逐别人有的东西,而又往往苦于得不到,身心遂皆被驭使着,气喘吁吁地拼命赶,好不容易赶到一个点,必定又有人在前面远远地招摇。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永远存在的。当被别人“攀”的时候,得到的是一点可怜的优越感、满足感,但这种建立在级差之上的所谓“幸福感”是倏忽、相对而又脆弱的,也许很快就会被“比”不上另外人而滋生的嫉妒、怨恨和弱势感所取代,心理会在瞬间失衡,快乐也逃得无影无踪。我并不认为喜欢攀比的人有什么道德上的欠缺,但是我想那种让自己的人生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人,恐怕也是不爱自己的。攀比的心理与其说让人厌烦,不如说让人怜惜。因为攀比除了可能带来昙花一现的虚荣心满足之外,更多的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无能感,一声疲惫的叹息,一颗隐隐作痛的心。

攀比之“陋”在于,人们所比的总是那些最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所谓“最硬的指标”必定是完全疏离精神价值的。攀比之“狭”在于,人们所比的对象总是那些离自己比较近的人。攀比不是罪过,但攀比心太强必然烦恼丛生。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在越来越让人眼花缭乱的欲望对象面前患得患失,将永远也体会不到人生最值得珍视的内心和平。

显然,攀比并不是比比了事,这种比较的习惯和逻辑会贯穿到生活的每个细节。一个人,光注意物质的东西,会忽略了别人更丰富的内在,同时,也很难心平气和地对待他人,这不是人为地制造失意和不友好吗?和别人比较,比赢了固然有优越感,比输了也难免失落。从经验来看,失落会更长久地留存心中。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去比呢?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仅有许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改变的,而且有许多事情也是不由我们来控制的。对于这些不能控制的事情,也需要我们调整心态、转换观念,更好地接受和适应之。当我们到社会上独立谋生,会发现不随己愿的事情多得数不清,我们必须摆正心态,得也欣然,失也坦然。我们在工作中要做到,时时处处以维护大局为重,以干好工作为重,坦诚对待同事,严格要求自己,多沟通交流,多宽容体谅,多协调配合,少些小肚鸡肠,少搞背后动作,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

第二篇:怎样教小孩子不攀比不虚荣

当今社会,物质相对以往越来越丰富,要想孩子不攀比不虚荣,首先家长要不攀比不虚荣,要有一个正确的生活态度。

我们常听一些年轻的家长说要让自己的孩子过最好的日子,别人小孩有的也要让自己的孩子不能少。其实有很大程度上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应该给孩子什么东西才是最好 的。

我常常遇到这样的家长,小孩上幼儿园期间,看见别人小孩带小食品去幼儿园,她忘记给自己的小孩带了,她就会遗憾;如果人家小孩吃苹果她小孩手里这时候恰好没有,小孩子天性嘛,当然会看着人家小孩子吃了,她也会心里很难受,悔恨自己为什么这时候没给孩子带苹果;看见自己的孩子跟小朋友要玩具玩,人家不跟她小孩一起玩,她就会马上带自己的小孩去买一个,甚至会买个更好的才满意。吃的比玩的比穿的自然也要比,小孩子的衣服比价格比品牌,无论自己什么条件都紧追猛赶。

到了上小学,要比的东西跟多,吃穿玩意外还要比学习,比特长。补课从来不是根据自己孩子的喜好,而是看人家孩子,人家孩子补英语、作文、奥数他也补英语、作文、奥数,人家孩子学弹钢琴、弹古筝、拉小提琴....... 他也让自己孩子学弹钢琴、弹古筝、拉小提琴.... 人家孩子学舞蹈、画画、书法、下棋.........他也要自己的.孩子学舞蹈、画画、书法、下棋.........从来不想孩子是不是有兴趣,学习的是不是有效果,反正人家走了这个过程咱也不能落后,有的甚至根本都不知道孩子具体学的什么样,交钱就觉得心安,还经常振振有词地说:学不学是他的事反正钱我交了,条件我给他创造了,他不学那不是我的问题了。

其实要想孩子有个健康的思想,首先家长要先确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要知道什么样的给予才是有利于孩子成长的。首先从吃,要给孩子健康的,告诉孩子什么是不健康的,比如幼儿园阶段,给孩子带牛奶、水果等健康的间食,并且讲给孩子这是健康的食品,甚至告诉他们这些食品里含有你成长的必须的什么营养成分,让他感到吃健康食品、懂健康知识是值得自豪的;另外也要讲给他什么样的食品是不健康的,不利于小孩成长的,不要小看小孩子的领悟力,你每天言传身教渗透给他,他会受到影响的。 再有就是要清楚奖励是给好的东西有用的健康的东西。有好多家长整天说小食品、油炸食品、饮料、过度地玩游戏、看电视什么的不健康,一旦孩子有什么好的表现他就会高兴地奖励:肯德基、薯片、可乐、玩游戏........为什么不奖励笔、本、画册......你希望小孩以后热爱的东西呢?其实小孩子的喜好都是家长平时教育、暗示的结果。另外家长们也要言传身教,叫小孩子不做的,首先自己不做,叫小孩喜好的首先自己喜欢,比如学习这件事,有很多家长认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所以孩子学习的时候他在那里看电视、喝酒聊天、甚至打麻将......其实你整天休闲的时候用看书来打发时间而不是电视,那么你的孩子也一定爱上看书的。

等到孩子大一点,上了学,有了跟多的思想、更多的要求,这时候家长需要有很好的耐心教育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要让孩子觉得无论什么要求,只要自己想得到的都可以轻松得到满足,好像钱就是放在那里的,自己喜欢的东西只要拿钱换一下就可以,这只是个过程。而家长从来不教育孩子钱是靠父母家人的劳动得来的,小孩子用父母劳动赚来的钱满足自己要懂得节制、懂得感恩,教育孩子节俭光荣、浪费可耻。记得我小侄儿上小学时,有一次回来跟我说,他班有个同学想他炫耀:“看,我的新手表,一千六百多块钱呢。”表情里充满了自豪和骄傲,可是让我自豪和骄傲的是我小侄儿很吃惊地看着他说:“看我的表才三十块钱,还自动显示的,你花那么贵买个表还不能一下看出时间多不值啊。”感情小侄的表是电子的。听完小侄儿讲的,我也不失时机地告诉他:对啊,表呢是用的,用的东西实用才是第一位的,另外一个小孩浪费父母那么多钱买块表还没觉得不好意思,真不应该啊。一方面夸奖了小侄儿注重实用不虚荣,另一方面也告诉小侄儿乱花父母的钱是会遭人鄙视的。

还有一次上高中的女儿回家来讲起班里有个同学炫耀自己将近三千元的鞋,看到女儿有点羡慕之意,我假装夸张地问她:‘是他自己赚钱买的吗’当得到否定答案时,我毫不吝啬满脸鄙夷地说了句:“花父母的钱那他有什么炫耀的”。一下把女儿从羡慕拉回到清醒。

补课方面,我则希望家长不要跟风,不要用孩子的分数衡量孩子的好坏,用孩子的分数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应该多站在客观的角度去考虑,一个孩子学校里上课精神集中都不会太差,相反一个在学校老师的严管之下都不好好认真听讲的孩子,放到补课班相对宽松的氛围中怎么可能认真听讲呢?所以我一直认为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孩子用不着去补课,有这个时间和金钱到不如找个孩子感兴趣的特长去学一学,不为升学、不为考级,只为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兴趣付出孩子也是快乐的,而有特长之后孩子的自信心也会增强,快乐的成长过程才会造就身心健康的孩子,这才是我们做父母的应该清醒的教育孩子的目的。

我们做家长的在各个方面都要不虚荣不攀比。我们很容易得到不虚荣、不攀比的孩子,年轻的家长们,试试吧。

第三篇:心理健康教案第十一课 不盲目攀比

第十一课

不盲目攀比

教情分析:

因为生活条件的进步,很多学生比吃比穿,爱好虚荣,正确的教育他们要做到不互相攀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自己的生活,就会生活的很开心。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节俭.不比吃穿是一种美德。

2、懂得和别人比吃穿是好虚荣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

知道节俭是一种美德,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自己的生活。 教学准备:

辽国丞相张俭注意节俭反对奢华的故事。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辽国丞相张俭注意节俭反对奢华的故事。

1、张俭为什么坚持穿旧衣袍?

(1)当时辽国出现了什么风气?"有些大臣追求享乐,讲究吃穿,常以穿华丽的衣袍来显示自己地位的高贵。" (2)面对这种风气,身为丞相的张俭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张俭感到这是一种不好的风气。他决心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并从自己做起。他坚持穿旧衣袍,并公开表示,作为丞相,应该考虑如何把国家治理好,至于衣服,还是俭朴一点儿好。" (3)当辽王劝张俭换件新衣袍并让他挑选衣料时,他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张俭还是认为,大家都互相攀比谁穿得豪华的风气不好。但对辽王不能违令,只好从有的是绫罗绸缎的内库里挑选了三段普通的布衣料,这说明张俭还是坚持节俭的好作风。

2.大臣们为什么感到羞愧?

张俭身为丞相,想的是国家的事情,依然过着俭朴的生活,而自己却只顾追求享乐,讲究吃穿,与张俭相比,相形见绌,所以部羞愧地低下了头。

二、播课件:不比吃穿

三、选择:当你看到别人的东西(用具、玩具)比你的东西好的时候,你怎么想?

A 特想要

B 很羡慕

C 想要,但听从父母的意见 学生回答并统计A、B或C所占的比例。

师问:是的,同学们都有一些羡慕或想要的心理。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是一看到别人的东西比自己好时就应该要呢?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结果。

师问:同学们说得很对,要勤俭节约,不要和别人比吃穿,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师问:同学们请想一想,张俭为什么还穿着这样的衣服,他是没有钱买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师小结:对,张俭不是没有钱买,而是他认为作为丞相,应该考虑如何把国家治理好,至于衣服,只要简洁干净就行,俭朴一点没什么不好。

板书:衣服要简洁干净

二、师问:张俭为什么坚持穿旧衣袍?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结果。

师小结:很多同学都说到了,张俭的衣袍虽然很旧,衣料也不太好,但是可以御寒,再说,大家若都相攀比,看谁穿得豪华,会形成不好的风气,尤其是丞相,更不应该那样做?他做得很对,同学们再想一想,古人是这样做的,我们呢?应该怎样做?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师答:我们更应该保持优良美德。在学校里,不比穿,不比吃,尽量都穿校服,做一个清洁干净讲卫生的好学生。

板书:不要相互攀比 大臣们为什么感到羞愧?

学生分组讨论并阐述自己的想法,教师补充。

师小结:张俭的做法也得到了辽王的赞赏,说明勤俭节约的作风是受到爱戴的,是受到尊敬的,相互攀比是可耻的,不应提倡的,因此,我们小学生更应该如此,你简朴,别人不会瞧不起你,而会更尊敬你,你们说对吗?那么现在请大家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做?

学生讨论并发言。

师问:好,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好的做法和意见,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些卡片,就你把刚才所说的都到自己的卡片上,然后贴在板报上,我们都对照着去做好不好?

学生领取卡片,并贴在板报上。 板书:保持传统美德

四、师问:请看课本中的评一评和议一议栏目,一共4个小题,请下面的四组同学们各抽选一个题目进行讨论,并请代表汇报结果

五、师小结:好,四个组同这都做得很好,希望我们继续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让我们为自己的好习惯鼓鼓掌吧!

板书:

第十一课

不盲目攀比穿

衣服要简洁干净 不要相互攀比 保持传统美德

教学反思:

第四篇:学生攀比

论学生攀比心理

- 1

学生攀比的特点是复制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括:

(一)在相互攀比的学生中,低龄阶段的学生的攀比意识要弱于高龄阶段的学生。原因在于,低龄阶段的学生由于年级较低,自我意识尚未完全形成,对事物缺乏自己的认识。因而,低龄阶段的学生的攀比意识要低一些。相对而言,高龄阶段的学生的攀比意识要高得多。随着年龄与知识的增长,高龄阶段的学生业已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且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要强,故高龄阶段的学生的攀比意识要高一些。

(二)就攀比的内容看,学生的攀比日益多元化。过去的学生只关心自己的学习成绩、学习状况,相对而言,现如今的学生攀比内容可谓相当丰富。从物质攀比,到精神攀比,再到身体外貌的攀比,学生的攀比占据了他们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三)就参与攀比的人数而言,学生攀比的情况大大增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人们的购买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各类商品迅速面向市场,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四)就攀比的目的来看,学生的攀比多是为了进行自我炫耀。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的快速发展期,他们喜欢进行自我炫耀以张扬自我个性。他们互相攀比个人所有物、家庭条件以及自身的知识、能力等,以满足自己的高自尊。

(五)学生的攀比易受同辈群体及权威的影响,表现为对同辈群体的从众行为以及对权威的顺从行为。学生购买奢侈品,往往是因为看到同学中的大部分都拥有,如果自己没有的话,会显得落伍与格格不入。当代学生多容易受到明星、富豪等奢侈品的常态使用者及大众传媒的影响。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学生随时能够接收全球的流行信息,而出现跟风、追随的局面。

(六)学生的攀比容易受到社会情境的影响。学生的攀比行为经常会受到社会情境的左右,一种竞争的情境能激发他们攀比的欲望,而缺乏竞争的社会情境则不易促使他们互相进行攀比。

(七)学生的攀比朝着信息化方面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及高新技术的发展,手机、电脑等信息化工具已经占据了学生的生活,计算机与网络成了学生最常讨论的问题之一。如讨论打通电脑游戏的进度、手机的功能、电脑的配置、网络信息容量等问题都成了学生攀比的内容。

(八)在精神文化领域,学生对通俗文化、快餐文化、时尚文化的关注度要高,却对政治文化、学术文化等严肃文化不太关注。

三、学生攀比中存在的问题

在任何社会,以及每位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相互攀比的心理。关键是看,学生们攀比的“是什么”以及“该怎么”攀比。

理性的攀比就是要比别人的长处,比自身不同发展阶段的进步及所取得的成绩,比动力、比信息、比志气,比精神的富足与安定,它追求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在理性的攀比下,学生会看到自己的不足、汲取别人的长处与经验,从而超越自己、超越他人,加快社会化的进程,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盲目攀比则是与人比吃、穿、住等外在物质条件,学生容易陶醉于自身外在的优势及浮华。在这种盲目攀比的支配之下,学生会变得虚荣,形成贪图享乐的思想,分散了学习注意力,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迷失了前进的方向,不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

现代学生多沉溺于盲目攀比之中,他们不与人比学习成绩、不比自身能力、

- 3

这为孩子的攀比提供了行为榜样和心理基础。

4、家长的期望。家长的攀比心理常常通过自身的期望传递给孩子,如果家长持有一种积极的攀比心理,他们会引导孩子与其他学生比成绩、比能力、比品德,去追求进步;如果家长持有消极的攀比心理,他们注意的焦点就会转移到内在修养之外,孩子也会更多的与人比面子、比物质,这种期望心理支配下的攀比极有可能变味与走样。

(三)学校层面

1、校园氛围。校园氛围主要指的是校园的风气与班级的风气,它们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好的校风的影响下,学生之间会形成比学习、比生活、比品德的良好风气;在不良的校风的影响下,学生之间就会比物质条件、比金钱开销等不良风气。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单位,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一部分,班风对学生的影响更直接、更有效、更深刻。共同进步、分享经验是良好班风的体现,不良的班风则会对学生造成错误的引导,使他们沉溺于物质享乐中,最终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2、学校的教育导向。学校的教育导向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师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激励措施,它是学校有意识的行为,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学校教育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的品德发展,歪曲了学生攀比的方向,导致了学生的不良攀比。

(四)社会层面

1、物质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满足,这为学生的盲目攀比创造了物质条件。

2、消费结构的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发生了改变。在消费方面,子辈在家庭开支中的比重上升,甚至有些家庭的开支大部分投入在孩子身上。

3、社会生活的变化。我国社会正经历着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快速发展与转换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的价值观、思想观、消费观及自我发展观的改变,学生的攀比正是众多社会观念作用的结果。一些庸俗的、落后的、腐朽的观念正侵蚀着学生的价值观。我国社会正流行着物质攀比的现象,导致学生中出现了与学术文化不和谐的现象。只要社会中存在着物质攀比的现象,不良的攀比就会在学生中存在与滋长。

五、学生攀比心理的引导

“攀比”如同一柄双刃剑,它在一定程度内能够激励人的创造力和赶超的决心,可一旦超越了临界点,就可能使人走上盲目或个人经济条件失衡的状态,就可能对人格产生破坏作用。而且,作为学生也必须遵循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样做有利于维护学生的主体需求。然而学生中间普遍存在的攀比现象是无法完全禁止的,关键在于如何对此加以引导。

(一)个人层面

1、正视自身的条件。多数时候,我们看到的往往比我们拥有的要少,也就是说,我们真正拥有的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学生要时刻保持一种知足的心态,珍惜拥有的生活。

- 5

第五篇:大学生攀比消费

杜绝盲目攀比 树立健康消费观

摘要: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整体趋于合理,但是在小范围内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这是需要各界人士正视的,例如盲目攀比的现象在某些大学生中十分常见,这是关于大学生消费行为当中亟待纠正的误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杜绝盲目攀比,树立健康消费观,确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十分重要。本文从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入手,重点关注了大学生盲目攀比消费的问题,希望对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起到一些促进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行为 消费观念 攀比消费 健康消费

一、大学生消费基本现状

大学生的消费内容主要可以归纳为包括基本生活费用,学习费用,娱乐消费和人际交往消费四个方面。据统计,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大学生作为一个高素质群体,大部分人能够做到合理消费,收支平衡,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来自家庭的支持,远离故乡家人,他们的行为有更多自主的余地,但是他们大部分还是没有因为缺乏监督指导而放任消费。

然而,少数一些大学生在花钱消费方面也是存在一些问题的。诸如从众消费、盲目消费、情绪化消费、超前消费、负债消费和攀比消费等等。众多不合理的消费行为给少部分大学生造成了“财政赤字”,这是大学生消费现状不容乐观的方面。笔者认为,这些不合理消费行为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些大学生意志不够坚定,攀比心理过重所造成的,来自相对纯洁的中学校园里的大学生们,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中由于自制力不足,看到身边一些同学吃好喝好玩好的,心理不平衡,虚荣心作祟,遂倾其所有与之攀比,使自己陷入了“财政赤字”的泥潭。

二、盲目攀比消费

每个大学生的出身不同,背景各异,所以在校的消费要量力而行,最好能以节俭为重,但是有一部分大学生却没有这个理念,他们的想法是“你有,我也得有”。 这种攀比心理使大学生中出现了高消费的现象,在消费的过程中往往喜欢追求前卫新潮,攀比心理严重,出现了消费负担过重,消费水平超出了实际需求或家庭的支付能力。

化妆品和衣服是女生最爱攀比的,强烈的爱美之心无可厚非,通过时尚的穿着和精致的化妆提升自己的形象是合理的做法,但是很多大学生盲目追求名牌,不惜代价购买高级化妆品和服装,这些东西少则几百多则上千。别的同学都有,我要是没有就丢人。钱不够就问家长要,相互摆阔,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影响极其恶劣。

而男生攀比消费的方向很多时候是在“人际交往消费”上。互相请吃饭,我请你吃的一定要比你请我的高档,第二次去吃的一定要比第一次的要贵,盲目攀比的心理让这种交际陷入了恶性循环,而学生口袋里的钱,就这么如流水般减少。男生还有一个方面的支出会给自己增加财政负担,那就是恋爱支出,攀比心理偶尔也会在这个方面让男生失去理智,“我送给你的礼物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的”观念使男生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诚然,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革和发展,我们的消费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提高,我们有能力去获得更好的物质生活,而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意开展自己的消费行为,不合理消费危害甚大,对当代大学生更有着极其不良的影响。这会加重家庭开支,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不受委屈,所以他们会尽量满足我们的要求,而你无上限的攀比会使你光鲜亮丽外表背后的父母必须付出更多辛劳。而你从此养成的不良消费习惯,也许会在很长时间内带给你麻烦,毕业后理财陷入混乱,经济独立后经常入不敷出,这些将来可能会出现的困境在此刻已埋下隐患。

大学生必须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合理消费,无论从现实还是从长远来看,消除盲目攀比消费现象意义都十分重大。我们必须从自身做起,做到科学健康消费。

三、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

首先,必须克服攀比情绪,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切不可不考虑自身的经济实力,而一味的追求新异,推崇时尚。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作一个清醒而理智的消费者是第一步。

第二,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科学规划安排,使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大学生大多没有自己创造的收入,没有尝过赚钱的辛苦,却享受着金钱带来的满足感,但这种满足感来自家庭的支撑,我们要时刻记住我们在学校的消费行为都是家庭在支撑着,不论多少钱,容不容易挣,总之那都是父母亲给的,勤俭节约,不仅仅因为我们爱我们的父母且珍惜他们的劳动,尽量做到给家里减轻负担,也是为了将来独立生活做好积极准备。

第三,学会理财,正确认识和运用金钱和金钱规律,以管钱为中心,通过攒钱,管钱,护钱,管好现在和未来的现金流。控制好自己的经济状况,合理消费,让自己的生活过的有规律,理好财不仅对大学生当下的校园生活起到积极作用,而且这个良好的意识一旦扎根,会在今后数十年给我们得生活带来诸多益处。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培养小学生不攀比方案】相关文章:

不攀比范文05-15

不攀比儿歌范文05-18

学生攀比04-09

小学生的攀比现象07-22

学生攀比现象论文05-12

学生攀比危害范文06-03

学生攀比现象调查07-21

攀比对小学生的影响08-21

学生攀比现象论文提纲11-15

大学生攀比消费范文06-09

上一篇:培智音乐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派驻纪检组长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