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攀比儿歌范文

2022-05-18

第一篇:不攀比儿歌范文

不攀比,求上进

有人言: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一定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一定是一个做物质的主人而不做物质奴隶的人。 通常我们在比较中感觉自己的“进步”,但“攀比”却像个臭蛋,正一点点毒化着周围的空气。繁华尘世,何处是我们的坐标?光怪陆离,什么才是我们真正所需?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几乎令每个人一生都在探索。在相互的比较中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并坚持下去?也许放开“攀比”的人生,会更“高效”和轻松一些吧!

攀比之心,人皆有之,古已有之。其实我们从来就没有获得过不受攀比之风感染的免疫力。从进入群体生活开始,我们就主动或被动地置身于一个比来比去的情境中。

而我呢?当然也郁闷过。当有一天我发现身边的同事都买了汽车换了房子,也会忍不住心里蠢蠢欲动时;当我开始学着寻找各种依据来“证明”自己物质方面的相对弱势可以由另一方面的收获加以补偿和抚慰时„„我其实已经被一种“攀比 ”心理所缠绕。

从原始的意义上看,喜欢攀比未尝不是出于一种竞胜之心,可以激励一个人努力去追求自己尚未达成的目标。

攀比源于对自己、对现状的不满,而“不满是向上的车轮”(鲁迅语)。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就是这样给人价值评判上的暧昧感觉:所谓“知足”可以是心境旷达,也可以是不思进取;所谓“攀比”可以是浮躁庸俗,也可以是执著上进。

但是,攀比的心理虽然内在于生命,却也有着内在的缺陷,在现实的语境里,它甚至可以算作是一个人性的弱点,因为它会让人失去一份享受生活的平衡和安然。在攀比的过程中,人总是一意想要追逐别人有的东西,而又往往苦于得不到,身心遂皆被驭使着,气喘吁吁地拼命赶,好不容易赶到一个点,必定又有人在前面远远地招摇。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永远存在的。当被别人“攀”的时候,得到的是一点可怜的优越感、满足感,但这种建立在级差之上的所谓“幸福感”是倏忽、相对而又脆弱的,也许很快就会被“比”不上另外人而滋生的嫉妒、怨恨和弱势感所取代,心理会在瞬间失衡,快乐也逃得无影无踪。我并不认为喜欢攀比的人有什么道德上的欠缺,但是我想那种让自己的人生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人,恐怕也是不爱自己的。攀比的心理与其说让人厌烦,不如说让人怜惜。因为攀比除了可能带来昙花一现的虚荣心满足之外,更多的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无能感,一声疲惫的叹息,一颗隐隐作痛的心。

攀比之“陋”在于,人们所比的总是那些最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所谓“最硬的指标”必定是完全疏离精神价值的。攀比之“狭”在于,人们所比的对象总是那些离自己比较近的人。攀比不是罪过,但攀比心太强必然烦恼丛生。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在越来越让人眼花缭乱的欲望对象面前患得患失,将永远也体会不到人生最值得珍视的内心和平。

显然,攀比并不是比比了事,这种比较的习惯和逻辑会贯穿到生活的每个细节。一个人,光注意物质的东西,会忽略了别人更丰富的内在,同时,也很难心平气和地对待他人,这不是人为地制造失意和不友好吗?和别人比较,比赢了固然有优越感,比输了也难免失落。从经验来看,失落会更长久地留存心中。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去比呢?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仅有许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改变的,而且有许多事情也是不由我们来控制的。对于这些不能控制的事情,也需要我们调整心态、转换观念,更好地接受和适应之。当我们到社会上独立谋生,会发现不随己愿的事情多得数不清,我们必须摆正心态,得也欣然,失也坦然。我们在工作中要做到,时时处处以维护大局为重,以干好工作为重,坦诚对待同事,严格要求自己,多沟通交流,多宽容体谅,多协调配合,少些小肚鸡肠,少搞背后动作,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

第二篇:怎样教小孩子不攀比不虚荣

当今社会,物质相对以往越来越丰富,要想孩子不攀比不虚荣,首先家长要不攀比不虚荣,要有一个正确的生活态度。

我们常听一些年轻的家长说要让自己的孩子过最好的日子,别人小孩有的也要让自己的孩子不能少。其实有很大程度上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应该给孩子什么东西才是最好 的。

我常常遇到这样的家长,小孩上幼儿园期间,看见别人小孩带小食品去幼儿园,她忘记给自己的小孩带了,她就会遗憾;如果人家小孩吃苹果她小孩手里这时候恰好没有,小孩子天性嘛,当然会看着人家小孩子吃了,她也会心里很难受,悔恨自己为什么这时候没给孩子带苹果;看见自己的孩子跟小朋友要玩具玩,人家不跟她小孩一起玩,她就会马上带自己的小孩去买一个,甚至会买个更好的才满意。吃的比玩的比穿的自然也要比,小孩子的衣服比价格比品牌,无论自己什么条件都紧追猛赶。

到了上小学,要比的东西跟多,吃穿玩意外还要比学习,比特长。补课从来不是根据自己孩子的喜好,而是看人家孩子,人家孩子补英语、作文、奥数他也补英语、作文、奥数,人家孩子学弹钢琴、弹古筝、拉小提琴....... 他也让自己孩子学弹钢琴、弹古筝、拉小提琴.... 人家孩子学舞蹈、画画、书法、下棋.........他也要自己的.孩子学舞蹈、画画、书法、下棋.........从来不想孩子是不是有兴趣,学习的是不是有效果,反正人家走了这个过程咱也不能落后,有的甚至根本都不知道孩子具体学的什么样,交钱就觉得心安,还经常振振有词地说:学不学是他的事反正钱我交了,条件我给他创造了,他不学那不是我的问题了。

其实要想孩子有个健康的思想,首先家长要先确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要知道什么样的给予才是有利于孩子成长的。首先从吃,要给孩子健康的,告诉孩子什么是不健康的,比如幼儿园阶段,给孩子带牛奶、水果等健康的间食,并且讲给孩子这是健康的食品,甚至告诉他们这些食品里含有你成长的必须的什么营养成分,让他感到吃健康食品、懂健康知识是值得自豪的;另外也要讲给他什么样的食品是不健康的,不利于小孩成长的,不要小看小孩子的领悟力,你每天言传身教渗透给他,他会受到影响的。 再有就是要清楚奖励是给好的东西有用的健康的东西。有好多家长整天说小食品、油炸食品、饮料、过度地玩游戏、看电视什么的不健康,一旦孩子有什么好的表现他就会高兴地奖励:肯德基、薯片、可乐、玩游戏........为什么不奖励笔、本、画册......你希望小孩以后热爱的东西呢?其实小孩子的喜好都是家长平时教育、暗示的结果。另外家长们也要言传身教,叫小孩子不做的,首先自己不做,叫小孩喜好的首先自己喜欢,比如学习这件事,有很多家长认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所以孩子学习的时候他在那里看电视、喝酒聊天、甚至打麻将......其实你整天休闲的时候用看书来打发时间而不是电视,那么你的孩子也一定爱上看书的。

等到孩子大一点,上了学,有了跟多的思想、更多的要求,这时候家长需要有很好的耐心教育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要让孩子觉得无论什么要求,只要自己想得到的都可以轻松得到满足,好像钱就是放在那里的,自己喜欢的东西只要拿钱换一下就可以,这只是个过程。而家长从来不教育孩子钱是靠父母家人的劳动得来的,小孩子用父母劳动赚来的钱满足自己要懂得节制、懂得感恩,教育孩子节俭光荣、浪费可耻。记得我小侄儿上小学时,有一次回来跟我说,他班有个同学想他炫耀:“看,我的新手表,一千六百多块钱呢。”表情里充满了自豪和骄傲,可是让我自豪和骄傲的是我小侄儿很吃惊地看着他说:“看我的表才三十块钱,还自动显示的,你花那么贵买个表还不能一下看出时间多不值啊。”感情小侄的表是电子的。听完小侄儿讲的,我也不失时机地告诉他:对啊,表呢是用的,用的东西实用才是第一位的,另外一个小孩浪费父母那么多钱买块表还没觉得不好意思,真不应该啊。一方面夸奖了小侄儿注重实用不虚荣,另一方面也告诉小侄儿乱花父母的钱是会遭人鄙视的。

还有一次上高中的女儿回家来讲起班里有个同学炫耀自己将近三千元的鞋,看到女儿有点羡慕之意,我假装夸张地问她:‘是他自己赚钱买的吗’当得到否定答案时,我毫不吝啬满脸鄙夷地说了句:“花父母的钱那他有什么炫耀的”。一下把女儿从羡慕拉回到清醒。

补课方面,我则希望家长不要跟风,不要用孩子的分数衡量孩子的好坏,用孩子的分数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应该多站在客观的角度去考虑,一个孩子学校里上课精神集中都不会太差,相反一个在学校老师的严管之下都不好好认真听讲的孩子,放到补课班相对宽松的氛围中怎么可能认真听讲呢?所以我一直认为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孩子用不着去补课,有这个时间和金钱到不如找个孩子感兴趣的特长去学一学,不为升学、不为考级,只为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兴趣付出孩子也是快乐的,而有特长之后孩子的自信心也会增强,快乐的成长过程才会造就身心健康的孩子,这才是我们做父母的应该清醒的教育孩子的目的。

我们做家长的在各个方面都要不虚荣不攀比。我们很容易得到不虚荣、不攀比的孩子,年轻的家长们,试试吧。

第三篇:心理健康教案第十一课 不盲目攀比

第十一课

不盲目攀比

教情分析:

因为生活条件的进步,很多学生比吃比穿,爱好虚荣,正确的教育他们要做到不互相攀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自己的生活,就会生活的很开心。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节俭.不比吃穿是一种美德。

2、懂得和别人比吃穿是好虚荣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

知道节俭是一种美德,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自己的生活。 教学准备:

辽国丞相张俭注意节俭反对奢华的故事。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辽国丞相张俭注意节俭反对奢华的故事。

1、张俭为什么坚持穿旧衣袍?

(1)当时辽国出现了什么风气?"有些大臣追求享乐,讲究吃穿,常以穿华丽的衣袍来显示自己地位的高贵。" (2)面对这种风气,身为丞相的张俭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张俭感到这是一种不好的风气。他决心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并从自己做起。他坚持穿旧衣袍,并公开表示,作为丞相,应该考虑如何把国家治理好,至于衣服,还是俭朴一点儿好。" (3)当辽王劝张俭换件新衣袍并让他挑选衣料时,他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张俭还是认为,大家都互相攀比谁穿得豪华的风气不好。但对辽王不能违令,只好从有的是绫罗绸缎的内库里挑选了三段普通的布衣料,这说明张俭还是坚持节俭的好作风。

2.大臣们为什么感到羞愧?

张俭身为丞相,想的是国家的事情,依然过着俭朴的生活,而自己却只顾追求享乐,讲究吃穿,与张俭相比,相形见绌,所以部羞愧地低下了头。

二、播课件:不比吃穿

三、选择:当你看到别人的东西(用具、玩具)比你的东西好的时候,你怎么想?

A 特想要

B 很羡慕

C 想要,但听从父母的意见 学生回答并统计A、B或C所占的比例。

师问:是的,同学们都有一些羡慕或想要的心理。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是一看到别人的东西比自己好时就应该要呢?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结果。

师问:同学们说得很对,要勤俭节约,不要和别人比吃穿,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师问:同学们请想一想,张俭为什么还穿着这样的衣服,他是没有钱买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师小结:对,张俭不是没有钱买,而是他认为作为丞相,应该考虑如何把国家治理好,至于衣服,只要简洁干净就行,俭朴一点没什么不好。

板书:衣服要简洁干净

二、师问:张俭为什么坚持穿旧衣袍?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结果。

师小结:很多同学都说到了,张俭的衣袍虽然很旧,衣料也不太好,但是可以御寒,再说,大家若都相攀比,看谁穿得豪华,会形成不好的风气,尤其是丞相,更不应该那样做?他做得很对,同学们再想一想,古人是这样做的,我们呢?应该怎样做?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师答:我们更应该保持优良美德。在学校里,不比穿,不比吃,尽量都穿校服,做一个清洁干净讲卫生的好学生。

板书:不要相互攀比 大臣们为什么感到羞愧?

学生分组讨论并阐述自己的想法,教师补充。

师小结:张俭的做法也得到了辽王的赞赏,说明勤俭节约的作风是受到爱戴的,是受到尊敬的,相互攀比是可耻的,不应提倡的,因此,我们小学生更应该如此,你简朴,别人不会瞧不起你,而会更尊敬你,你们说对吗?那么现在请大家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做?

学生讨论并发言。

师问:好,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好的做法和意见,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些卡片,就你把刚才所说的都到自己的卡片上,然后贴在板报上,我们都对照着去做好不好?

学生领取卡片,并贴在板报上。 板书:保持传统美德

四、师问:请看课本中的评一评和议一议栏目,一共4个小题,请下面的四组同学们各抽选一个题目进行讨论,并请代表汇报结果

五、师小结:好,四个组同这都做得很好,希望我们继续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让我们为自己的好习惯鼓鼓掌吧!

板书:

第十一课

不盲目攀比穿

衣服要简洁干净 不要相互攀比 保持传统美德

教学反思:

第四篇:学生攀比

社会生活迅猛发展,物质世界日益丰富,各种竞争不可避免,许多学生特别是即将成人的高中学生,由于幼稚和虚荣,一味地追求绝对的完美与盲目向上的愿望,总是想方设法让自己比别人好,比别人强。所新闻报道,某地一名高二学生为了迎接老师的家访,以满足个人强烈的虚荣心,想让收入平平的家长租所毫宅,遭到了家长的无奈拒绝,他却认为家长丢了自己的脸,竟愤然离家出走。这不能不让人深思、痛心。这也折射出学生交往中所存在的一种越来越严重的问题——盲目攀比。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只要你稍事留心,便会发现此类现象无处无时不在,从比吃、穿名牌,到比手机,以至于网络消费,甚至比谁能交到更多的异性朋友,比谁的家中住别墅、开名车、去国外旅游„„

记得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赛斯廷格曾说过:每个人天考都有自我评价的需要,由于在自我评价过程中缺少客观的评价标准,人们往往习惯于通过社会比较来自我定位,以便从中确定自身的价值。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对比较对象的选择多种多样,而比较方式也各不相同。经过观察与思考,笔者认为呈现以下三种形态:向上比较,向下比较,相似比较。由于比较对象的不同,将直接产生不同的比较结果,客观全面地科学比较,可鼓舞人向上,激励人奋进,对人产生积极的作用;而盲目攀比显然无此积极作用,相反却滋长了人的虚荣心,给人带来心理压力,并进而产生一些恶习。

从心理学研究的角度分析,比较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是人类近乎本能的一种社会活动,且广泛存在于所有的社会群体与社会活动之中。俗语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此处的美是一种比较,也包含着完美、优秀、胜人一筹、卓尔不群,所以人人都有一种追求美好,积极向上的愿望,总渴求并努力使自己比别人好,比别人强,这无可非议,那么,如何科学客观地与人比较?关键在于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把握好与他人比较的分寸,否则,会受到盲目比较的严重危害。

那么,盲目攀比究竟有什么危害呢?对此众所周知,但各持一端,我将其归纳如下几点:第一,助长虚荣心,使自我价值物质化,驱动学生焦虑感,使其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与政党的生活中。第二,在盲目攀比中一直处于“落后”与“追赶”地位的劣势同学,这种攀比会给他们带来巨大心理压力,他们在无法“胜出”的情况下,选择回避,游离于群体之外。第三,个别人为了满足强烈的虚荣心,可能会不择手段,不顾法律道德的约束去获取钱物,甚至引发犯罪。 高中生盲目攀比现象的产生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竞争意识无处不在,物质需求不能满足,子女较少,惟我独尊。许多学生为此喜欢争强好胜,认为别人有的,自己凭什么没有。

(二)高中生处于成长阶段,生理特别是心理发育还不成熟,不能理性地把握与别人比什么,怎样比才是自己真正的追求。

(三)社会、家庭、学校的影响,外界不正确的消费理念,无疑也助长了学生盲目攀比的心理。

明白了盲目攀比的危害与成因,我们应如何尽快走出盲目攀比的思想误区呢?

首先,要认清危害,坚定信心。盲目攀比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不仅害己,也会害人,所以必须努力加以控制并从根本上戒除。

其次,要加强个人心理修养,学会自我约束。要有一颗平常心,知足常乐,懈追求,平凡而不平庸。应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还是一名消费者,自己的消费无权凌驾在家庭之上,对家庭收入,父母的劳动要有清晰的认识,要学会量入为出,不盲目与他人攀比,即使家庭经济条件优越,也应杜绝奢侈浪费,养成节俭美德,俭以美德,以俭为美,注重精神追求。

第三,尊重社会差异,形成独立人格。贫富差异是目前社会上的一种真实存在,但贫富并不能注定一个人的贵贱尊卑。只有尊重社会差异与生活的多样性,做到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既不因家庭富有而飞扬跋扈,也不因父母贫穷而自卑自弃,要自尊自强,相信在未来社会的竞争平台上,只有靠自己的不懈努力才能赢得一席之地。

第四,寻找最伟大的幸福。人们都渴望幸福,但权威的研究表明,当人们的财富积聚达到一定数量时,人的幸福感与财富几乎毫无关系。人生的最终追求并非是最大化的财富,而是伟大的幸福。个性使人各具特色,各有优势,我们不必与他人盲目攀比,只有发挥自己的巨大潜力,做出最大贡献,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我们才能寻找到自己人生最伟大的幸福。

第五篇:攀比

小孩子就像一张没有污点的白纸,心地善良。可是,越长大越孤单,人心难测,我也渐渐的,攀比之心越来越强烈。

已是黄昏时分,太阳公公像喝醉了似的,他刚要跌下山却被一个爱攀比的女孩给震住了。那个女孩便是我。我其实是去参加香儿的生日聚会,参加生日会当然得打扮得光彩照人,成为生日会上的明星!可是,我自认为最吸人眼球的那条公主裙,寿星香儿竟然也有。万一香儿穿那条裙子我也穿,那别人不都等着看笑话了吗?况且我也没什么像样的裙子,要不······攀比之心在作怪,使得我萌生出一个坏念头:买新裙子!

我们家并不富裕,可也不穷,我花这些钱应该没事吧?我绞尽脑汁想了半天,还是没拿定主意。

这时,妈妈走过来了,看我愁眉不展,忧心忡忡的样子,仿佛看出了我的心事。妈妈把我带到了书桌前坐下,语重心长地说:“囡囡,你有心事就告诉我!”我胆战心惊地乞求原谅:“妈妈,我只是想买新裙子,在别人面前炫耀一番,我,我知道我错了,你原谅我!”妈妈并没说什么,只是唉声叹气。我吓得面如土色,是对我失望吗?

过了许久,妈妈突然说:“我不能包庇你,你已经犯了错误,你可以去参加生日会,但你要知道你只是上亿颗星中的一颗,你可以怀着一种在困难面前仍骄傲的态度,不去忧伤,同样可以绽放属于自己的美,而并不是去攀比,去炫耀,你好自为之!”

我没有得到新裙子,也没有穿我自认为最好的公主裙,我只是像上学时一样,穿着普普通通的熊猫运动装去参加了香儿的生日会。是的,我只是浩瀚星空中的一颗星星,也许没有耀眼的光芒,我也不能奢求什么,但是我一定要让自己活得精彩,有属于自己的光芒。

我来到空旷的土地上,抬头仰望星空,美丽的银河中一颗小星星努力地闪烁着微弱的光芒,那也许就是我吧!

上一篇:八五班班规范文下一篇:比培优练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