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创造开放、互动、生成式课堂

2022-10-13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 逐步达到会想、会说、会坐、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得到全面、主动的发展。因此, 在以学生为本的数学课堂上, 决不能仅仅是老师讲, 学生听。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引导学生发展的课堂, 是师生互动的课堂, 是动态生成的课堂。

一、‘生成性教学’的概念

所谓‘生成性教学’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是机械地按原先设定的思路进行教学, 而是在当时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下, 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 教师因势利导, 创造性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也产生自己的学习经验, 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简单地说, 即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

二、‘生成性教学’的意义

(一) 学生发展的需要

生命是不可预测的, 学生的发展具有太多偶然性。但我们的传统教育却善于设计:学生的人生目标、生活目标、学习目标都给他设计得好好的, 这种过度的设计反而变成对人的一种控制、一种支配, 最后可能是对人的发展的一种摧残。所以, 为了让学生的发展有无限的空间和丰富的可能性, 我们就必须给他们一个开放宽松的教育环境和可自由发挥具生成性特征的教学课程。

(二)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是一个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生成性发展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双向的、或多向的学生主体参与的交流的过程, 是不断激发、鼓励学生不断提升和促进自我发展、

自我生成为目标的学习的动态过程。而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由于过于关注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对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以及教学中的互动重视不够, 使原本丰富的教学过程成为沉闷枯燥的教学过程, 它封杀了教学中教师的机动空间, 剥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 进而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生成, 从这个意义上讲, 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实现从预成性教学到生成性教学的转换, 在新课程下进行一场教学方法的大变革。

三、‘生成性教学’的方法

(一) 预设‘引生成’

‘预设’--生成的前提。一个好的预设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 广泛猎取课外知识, 在此基础上进行精心设计。但我们要注意的是课前预设不要把每一步都预设好, 而要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 让老师学生发挥他们的才能机智, 去创设具有‘生成性’的课堂。

以‘圆柱的认识’的教学为例, 课前我通过了解;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面的概念及部分体的概念, 他们的实际水平比理论上分析的水平高得多。因此, 在组织教学内容时, 我让学生通过网络, 电视, 书籍等途径收集生活中的圆柱体, 并把它们作为学习材料, 这些有趣生动的材料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 为课堂的动态生成打好了伏笔。

在这节课上, 我设计了几个弹性问题, 使之贯穿全课; (1) 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 圆柱体有什么特点呢? (2) 新课结束后, 我设计的问题是: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 那还有什么遗憾?

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 我预想了很多种情况。比如生活中哪些物体形状是圆柱体, 我预想学生可能出现多种情况: (1) 水杯、灯柱等圆柱体; (2) 粉笔等近似圆柱体; (3) 圆面, 球体等非圆柱体。每种情况怎么应对, 在我的教案中都进行了预设。

(二) 互动‘产生成’

新课程强调, 教学是教师跟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就是实现学习由接受形式向互动生成式转变。而生成性教学因互动才存在,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互动性的方法促使其进一步地存在与完善。互动, 既生成性教学的表现——在生成性教学中, 存在着大量的多边互动, 也是生成性教学的原因——因为互动, 每个主体的主体地位都得到了恢复, 所以“新话题” (也就是新教学资源) 就会不断喷涌、生成, 所以才有新的信息、资源的生成。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以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如对话、讨论、共同探究等方式进行生成式教学。例如教授用“长、正方体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 我没有采取师讲生听的常规教学法, 而是大胆放手让学生先自己尝试解决, 激发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解题热情。再通过相互交流, 相互提问, 学生自己发现并生成新解法, 如:游泳池的表面积求法: (1) 直接求5个面, 再相加; (2) 6个面减1个面; (3) 把四周四个面看成一个大长方形再加下面, 其中答案; (3) 是一个较差的学生提出的, 这充分说明了互动推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发了他们的思维碰撞, 为今后更高层次的生成打下良好基础。

(三) 教师‘抓生成’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是一种‘动态’的课堂, 教学中随时会出现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 做为主导者的我们这时决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 应及时抓住课堂上即时呈现的动态生成性资源, 根据需要调整预设目标, 重新设置适应学生需要的教学流程, 从而创造出精彩而互动的课堂。例如, 我在教授‘三角形的面积’时, 提出问题:“三角形的面积和它拼出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说掉了等底等高) 。面对这个生成性错误, 我没有直接纠正, 而是组织学生进行辨析, 评判, 并及时抓住这一错误资源,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讨论:“三角形的面积到底是什么样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通过同学们说理、举例, 有力地深化了学生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 收获了意想不到的精彩。

再如“角的度量”一课, 一个学生的量角器掉了一小半, 还有一个饨角没有量, 怎么办呢?教师并没有直接借量角器给他, 而是把这个意外生成出一个数学问题:坏了的量角器怎么量出饨角的大小?经过讨论, 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1) 分成直角+锐角, 再量 (2) 分成两个锐角量 (3) 补成平角后, 量补角……

一个意外就这样变成了有效的教学资源。所以, 只有教师抓住课堂中的生成资源, 才会让学生有开放合作, 积极互动的学习平台, 有充分展示个性和创造性的认识和见解的机会, 才能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从而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促进学生真正成为一个研究者, 发现者和探索者。

动态的课堂为学生精彩观念的诞生提供了条件, 学生的奇思妙想、独特见解蕴藏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中。在紧密结合新课程理念倡导的生成式教学方式下, 我将以培养“创造、智慧型”学生为目标,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抓住课堂上不期而遇的课堂资源,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抉择, 实现课堂智慧的引申, 使生成点成为学生的兴奋点, 从而创造出开放、互动、生成式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2] 林崇德, 申继亮, 辛涛。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 1996 (6) .

[3] 张学敏主编《课堂教学技能》,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 陈华忠著《小学数学教学探讨》福建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对上好职高数学课的探讨下一篇:浅谈主题公园的导示系统功能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