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开放 互动交流 反馈提高

2024-04-15

家校开放 互动交流 反馈提高(共10篇)

篇1:家校开放 互动交流 反馈提高

家校开放

互动交流

反馈提高

——西安市第六中学“教学开放周”活动简报

为了加强学校与家长沟通交流,新学期第四周,西安市第六中学开展了“教学开放周”活动。学校邀请家长进校园参观,观摩听课,进行座谈。

9月25日上午,西安市第六中学高一学生家长60余人进入各自孩子教室观摩听课,然后进行了座谈会。教学副校长李莉主持并讲话,强调本次活动目的是加强家校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尽快解决问题,更好的促进学校工作发展,使每一个进入六中的学生适应新环境。家长们畅所欲言,对学校教师的教学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教师爱岗敬业,教学水平高,课堂上师生互动充分;班主任管理严格,关心爱护学生。同时就学校教学工作、管理工作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此次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家校之间的沟通交流,拉近了家长与学校的距离,使家长真正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极大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提高。

篇2:家校开放 互动交流 反馈提高

——记北京市龙泉小学“互动技术应用”特色

在中国教育人勤勉奋进的改革身影中,有这样一个群体闯入了我们的视野:“以师生发展为本,培养有素质的龙泉人”是他们的至上信念;“创全国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知名学校”是他们的奋斗目标;让教师“以学定教、以学定学、因学导学、学中悟得”,学生“乐学、会学、善学、优学”是他们的崇高追求!他们,就是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小学的教育人。

作为一所几经改造、迁址、合并的学校,龙泉小学以一系列颇具创新意义的教育实践彰显着自身的魅力与品牌:“互动反馈技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使他们在浩浩课改大军中独领风骚;有效教师培养机制的构建与落实,使学校实现了“名校培育名师、名师造就名校”的良性循环。教育,就这样在龙泉小学人的创新与突破中绽放出了她极美的容颜。

助力课堂

提高互动课堂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设备的不断更新,为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和新的更大挑战。以电子交互白板和互动反馈技术为主要代表的互动技术走入日常课堂,弥补了网络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不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教学要素之间的互动几率,使更多的孩子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之中。互动技术走入课堂,为实现以人为本促进师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龙泉小学以课题研究为平台,以互动技术的有效应用为抓手,逐步形成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办学特色。

所谓互动反馈技术,是课堂教学环境下的反馈与互动参与工具。这种技术具有即时测评、调查、统计和记录的功能,对于帮助教师及时获得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及时调整和优化课堂教学策略,起到了很有价值的作用。

龙泉小学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按按按”互动反馈系统的优势,实现“1对1”的有效同伴学习形式。该系统在应用时,学生每人都有一个选择器,有学号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都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教师能通过这个系统及时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想法,随时进行课堂进程的调节或再次反馈,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在反复的摸索与研究中,龙泉人逐渐发现前期教学设计中的反馈问题设计(按点)和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及时的策略调整这两个环节,对于课堂效果尤为重要。基于此,他们把工作的重心投入到这两个关键点上来,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反馈问题的设计(按点)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点

反馈问题,也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运用互动反馈技术中的遥控器进行回答的问题。一般由题干和选项组成。由于是学生使用遥控器上的按键进行回答的问题,又把它称之为“按点”。

互动反馈技术应用的抓手是按点,按点设计的质量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为此,教师们都非常注重按点的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入理解和把握教材,切实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理解《课标》的要求和知识的整体架构。同时,学校还要求教师不能为了“按”而“按”,要在深入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按点设计的目的,就如李西刚校长所言,“教师只有明确设计的目的,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互动反馈课堂效果。”

基点的打造为按点设计打下了坚固的基础,但一个好的按点设计,同样离不开宏观的把控。因此,龙泉小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深入理解和把握一个课时或一篇文章的重点、难点,更要掌握单元、学期、学年和学科总的课程目标,宏观地、系统地设计按点,从而形成由点到线和由线到点的完整设计体系。

(二)教学策略的及时调整是提高课堂效果的关键点

如果说按点的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点,那么,及时的策略调整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点。按点设计得再好,反馈信息再准确,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策略,实现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理念,就不可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龙泉小学人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实际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例:在《寓言二则》教学中,经过前测可以得知学生认为古文是比较难读、比较难懂的。教师在前期预设时只考虑到了学生对古文比较难懂,并没有考虑到难读。看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首先解决难读的问题。通过教师范读,学生画停顿符号,学生谈朗读注意事项,学生自读、范读等策略,使学生很快掌握了古文的朗读方法,为进一步学习理解课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到互动反馈技术在帮助教师第一时间获取学生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上的作用。

助力学生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流、互动。

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许多知识和经验都是在动中获得的,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却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动”,让学生成为顺着教师杆子前进的小绵羊。龙泉小学的互动技术为学生动起来创造了有益的条件,因为互动反馈信息的过程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一拿起遥控器,就是非常兴奋,总是想按,这个时候除了兴奋之外还有一种参与的积极性。利用互动反馈技术可以做到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为学生创造勇于表达自己的独立认识的机会,避免了因答错或害羞而不敢表达自己见解的弊端。这正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原则。在此过程中学生积极体验,把自己的认识拿出来,在互相交流中形成正确认识。尤为重要的是,互动反馈技术是将行为参与、思维参与和情感参与结合起来。他不仅仅是按,为什么选择A,不选择B,或者是两个都选,重要的是经过一个思维的过程,学生可以独立思考或通过小组合作对话进行思维参与。学生运用互动反馈技术表达自己的认识,找到自己的位置,思考自己的选择并评价自己和别人的选择,从中体会学习过程的乐趣。

助力教师

实现可持续发展

龙泉小学以校本培训为基石,不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同时,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教师逐步树立了以学生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念,使得课堂学习方式得以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学生在全员参与中兴趣得以激发,课业负担逐步减轻,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也因此,互动反馈技术的运用可谓给龙泉小学的教师带来了绵绵福音……

(一)互动技术转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

互动反馈技术改变了龙泉小学教师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完全主导”的刻板理念,他们更多地将课堂主动权赋予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动起来,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实现知识的建构。同时,互动反馈技术为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现有思维方式、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生活实际状况等提供了便捷,为实现1对1学习提供了条件,进而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互动技术的应用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互动技术超强的互动功能为教师制作教学课件提供了诸多便利,大大节约了教师运用其它平台制作课件的时间,克服了运用其它平台很难实现让学生与媒体进行交互的弊端。例如,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可随时在白板上书写、构画的功能,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与教师准备的内容不同时,教师可直接将学生的问题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书写功能融入教学课件中去,使学生随机产生的学习灵感成为课件的有机组成部分,并能直接保存在课件中供课后参考。

(三)互动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互动技术的应用,在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同时,促使教师做到“一个都不能少”,在依据学生反馈信息的同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自身应变课堂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有相应的预测和策略的制定,在出现不同的反馈信息时能够按照预定的策略进行有效教学,同时,还要能够应变没有预测的结果。长此以往,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就会有很大提升。

(四)互动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互动反馈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手段逐渐在课堂教学中被老师广泛地应用着,成为了课堂教学中教与学过程的重要辅助手段,推动了教师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变革,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近年来,龙泉小学运用互动技术构建高效课堂,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通过课题研究,为兄弟学校送课交流,参加各级别的教学竞赛,为教师搭建起专业发展的平台;通过召开全国、市、区级课题研讨活动,为教师搭建提升的平台。随着互动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教师获得了专业成长,学校也随之声名鹊起,闻名一方。

互动技术有效应用的研究,为龙泉小学每一位教师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该校教师们的课例、论文多次在全国和北京市评比中取得佳绩,有三个典型课例发表在清华大学出版的《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上。在全国课例评比中,该校教师获得特等奖4人次,一等奖49人次,二等奖69人次,三等奖56人次。更值得骄傲的是,在2011年11月举行的门头沟区教师教学基本功“春蕾杯”、“百花杯”、“秋实杯”的三杯比赛中,该校共11名参赛教师有5人荣一等奖,5人荣获二等奖,1人荣获三等奖,在全区城镇学校中排名首位,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从而也证实了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的大幅提升。

篇3:家校开放 互动交流 反馈提高

一、家校互动, 提高孩子的听说能力

教学中, 我们不乏发现学生因缺乏听的能力而导致学习被动的现象。培养学生视听能力的途径是多方面的, 现代社会的各种传媒是其中之一。针对孩子喜欢看电视、听故事的特点, 我进行了第一个家校互动:家长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收看 (收听) 一个节目, 要求内容健康, 涉及面广, 根据内容灵活安排时间, 比如第一周收看 (收听) 动画方面、第二周收看 (收听) 科技方面的, 也可以同时穿插进行, 然后就节目展开互动交流。回学校后, 再把自己跟父母收看 (收听) 的节目内容及互动的情况, 在小组里进行交流。一周结束后, 把自己在本周里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互动情况写在日记本上。整个过程, 家长要全程参与。

“说”是写的前提, “写”是说的深化。因此, 加强语言表达, 以说促写、多说多写, 是非常重要的。家校互动的第二项内容是:孩子和父母交流每天的见闻: (1) 可以是在学校或是班里看到和听到的事, 也可以是在上学路上看到的和听到的事; (2) 根据某一现象自己想象的或是自己编的故事。一周结束后, 把自己觉得最有意义、最有趣的一件事写下来, 然后在班上交流。

二、家校互动, 课内、外阅读结合, 提高读写能力

作文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就像鲁迅先生说过的那样:须得采过许多花, 方能酿出蜜。读书是学生从书面语言中提取有用信息的最直接的方法, 而阅读量是制约作文教学的一个决定变量。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 优化语文学习环境, 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 校内外沟通, 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拓宽语文的内容、形式与渠道, 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学语文, 用语文, 丰富知识, 提高能力。”我把课外阅读列入家校互动的一项内容, 要求家长跟子女一起制订阅读计划, 并且指导他们按计划完成阅读任务。按文章的性质分类, 在规定的时间阅读。比如第一周每天晚上读2篇写人的文章, 第二周每天晚上读2篇写景的文章, 依此类推, 同时要求家长和子女进行读后互动交流, 谈谈文章哪些地方写得最精彩, 哪些词、句值得摘抄, 把它记录在本子上。结束一周的阅读任务后, 在班上进行交流。

学生在生活中, 观察过许多事物, 经历过许多事情, 产生过许多感想。然而在作文课上, 一遇到作文题目, 往往会一脸无奈, 无从下手。因此, 我们的作文教学必须要架设好沟通与学生心灵对话的桥梁, 激发学生表达的动机, 促使学生产生“我要写”的积极心态, 深入学生思想与情感中, 让童心自由驰骋, 让童言自由挥洒, 让童趣溢满课堂, 让个性自由张扬。我要求学生与父母建立心灵对话本, 每天把自己最想跟对方说的话写在本子上, 可以是针对某一问题的看法, 也可以是从某一本书或文章上看到的一些名言、警句, 以随笔的形式出现, 不作过多的要求。家长和子女一个月共同整理一次, 把最精彩的部分转录到另一个本子上。

三、家校互动, 多层次、多元化评价, 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批改权历来是教师的专利, 大多数学生关心的只是“优、良”的等级, 所以叶圣陶老先生在《语文教育书简》中感叹“教师改文, 业至辛勤, 苟学生弗晓其故, 即功夫同于虚掷”。我认为对作文的评价应该是多层次、多元化的。关注学生不仅是教师的职责, 也是学生家长的职责。我尝试让学生先进行自我评价, 然后把作文拿给家长阅读, 或读给家长听, 让家长做学生的热情读者, 给予一些评价, 指出褒贬, 或是书面的, 或是口头的, 然后和孩子一起进行必要的修改;最后让教师对学生作文过程及结果进行终端评价方法。结果证明, 利用家校互动, 能让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参与, 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家校互动, 创设展示平台

为了更好地借助家校的互动作用, 我尝试在班级网页里设置了一些栏目, 努力开辟家校合作和互动的另一渠道, 让教师和家长成为习作教学资源。在“教学日志”里刊载教师的一些诸如“新课程教学故事”“教学论文和随笔”等作品, 意在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平等对话, 加强互动交流, 拉近师生的距离。让学生在老师的文章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在“家长频道”中, 刊载家长自己的一些小“作品”, 或是教育孩子的经验, 或是对学校的建议等;在“学生佳作”里, 上传学生自己的得意之作。网页对所有的学生开放, 在每个家庭中传阅, 学生、家长及时写下阅读感受。在与教师、家长的互动式的欣赏中, 让学生知道怎样做生活的有心人, 该怎样捕捉生活信息, 同时也促使家长与课改同行、与习作同步, 营造了有利于学生习作的轻松、和谐、自信的氛围。

篇4:家校互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1.学校要形成良好的阅读气氛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在学校中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有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以外,还要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比如,在教室内张贴读书名言,在教室里设置一个读书角,图书可以是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也可以是是发动学生从家里带—些好的书目与其他同学共享。图书角需要管理,把管理的任务分给学生,让他们当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发放与回收,并定时整理,保持图书角的整洁。图书角的书要定期进行更换,每月进行一次,这样会让学生读到更多的书。阅读是学生的事,但是,老师也参与阅读,与学生的阅读同步,在课堂上或者课下与学生一起进行阅读的心得体会交流,这样,才能与学生有共同语言,使老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并及时对他们进行阅读方面的引导,加快学生的进步。

2.家庭给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在学校里运用短短的时间来阅读是远远达不到阅读量的,课堂上更多的是老师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那么,更多的是靠学生在课下或者回家阅读,所以,孩子得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方能与学校互动,给学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为此,我专门召开了关于阅读的学生家长会,改变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共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家长会上,我安排了阅读方面比较好的学生和家长的发言,通过亲身实例经验说明阅读的好处与方法,让家长们明白课外阅读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正面影响,以取得支持和帮助。

二、合理选择读物

我们见到的阅读材料很多,但并不是每一本、每一个领域都是适合孩子的,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另外,因为小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比如,智力、生活经验、理解能力等各个方面都不同,所以,我们给孩子选择读物的时候,也要考虑到这些,有针对性的给孩子选择读物。让孩子远离那些带有暴力、凶杀甚至色情之类不健康的书籍,老师与家长一起给孩子选择读物,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指导,让孩子学会甄别,学会选择读物,让他们幼小纯净的心灵在丰富的而博大精深的文化下不断成长。

三、学会阅读方法

阅读不是停留在表面上,也不是只看看热闹,而在阅读中引导学生从文中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字的美,比如,有一些特殊题材的课文能帮助学生了解我有的传统节日,通过开展拓展阅读既学习到传统节日的知识,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品质。在阅读中引导孩子学会建立自己的课外阅读目标,在阅读中完成目标,让他们相互交流,共同阅读,形成一个阅读的平台。

阅读不只是读,也要动笔,在阅读中发现好词佳句记录下来,把好的经典的名家名文不仅背诵而且还要写下来。这样做有效地避免了应付课外阅读,又为以后的写作打好基础,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把记录的内容随时运用在写作中,提高写作素养。

师生共读,集中集中指导。运用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让更多的学生同选一本读物尽管不易,但是,很多学生还是乐此不疲。经过我们的努力,选择了很多人人都爱看的读物。这种活动就是我们所说的好书推荐,运用这种形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热情,而且又涌现出了很多的读书新星,学生们你追我赶,读书热情高涨。而且大家共读一本书更有利于相互之间的交流,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请教其他同学,而且又其他同学由于很熟悉就会很快地给他解决问题。

四、以阅读的效率的提高来保持学生的阅读热情

读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读书需要坚持,更要有耐心,不能静下心来读书就不会有收获。小学生心理发育还不全,他们做事多是凭的热情,而且不易坚持下去,如果想让他们坚持下去,就要培养他们的读书积极性,以效率的提高让他们体验到阅读的收获,从而产生读书的积极性。所以老师、家长的管理方法不宜粗暴单一,更不能强加于他们,否则不仅不会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反而可能会埋没一个阅读天才,也可能会抹杀他们的阅读热情。为了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就要从课外阅读效率做起,要求家长和老师—起努力,运用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除了方法上的指导上,更要发动学生积极去做,我们在班上搞了一系列的活动促进学生的阅读情况。比如,每周评出2名“读书明星,每个月组织评选一次“书香少年”,同时有3位学生的家长也获得“阅读明星家长”的称号,并颁发证书,结果公布在教室里的黑板报上公布,鼓励学生积极上进,形成“你学我学,你赶我超”的局面。

篇5:互动反馈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互动反馈技术 (或称为互动反馈系统, Interactive Response System, 简称IRS) 是课堂教学环境下的反馈与互动参与工具。这种技术具有即时测评、调查、统计和记录功能, 对于帮助教师及时获得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 及时调整和优化课堂教学策略, 起到了很有价值的作用。

“按按按”互动反馈多媒体教学系统就是IRS技术一种优质实现。其硬件是基于红外或无线的群组发射与接收系统, 与教室内的教师计算机相连;软件方面则由EZClick备课与授课系统、数据设置与分析系统以及支持PowerPoint编辑/反馈的PowerClick系统构成。

●互动反馈系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按按按”互动反馈系统的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 总体功能分为两类。 (1) 测评工具:利用互动反馈技术整合有效的测评方法, 测量出即时的学习成效或差异, 整合各种优化教学过程的策略, 以达成更好的教学效果。 (2) 引导调控工具:把互动反馈技术作为启发思维、理清概念、解决认知冲突的工具来使用——创设的问题情境, 以互动反馈技术的差异显性化功能为内在推力, 整合适当的教学策略, 有效地支撑学生的概念转述, 化解认知冲突, 促进学生概念转变。

取得反馈信息对于课堂教学是相当重要的, 传统办法一是通过课上的提问;二是通过课后练习的批改, 有不全面、不及时的弱点。互动反馈技术既支持教师的教, 又支持学生的学, 为师生互动创造有利条件, 有效地突破了传统教室中不能及时反馈的教学瓶颈, 提高教室教学的成效。

下面, 通过两个应用互动反馈技术教学的数学案例节选, 探寻互动反馈技术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应用策略。

案例一:小学一年级数学《可能与一定》

(案例设计:张小军北京丰台区师范附属小学)

在讲授了“事件的可能性”和“事件的必然性”之后, 设计了一道反馈题目, 使用互动反馈技术进行测评, 并针对测评结果进行查漏补缺。运用IRS的主要教学过程如下:

1.出示问题 (选择题, 详见图1) 。

盒子里装的都是白球, 摸出一个球会是什么情况?

(1) 一定是白色的。

(2) 可能是白色的。

教师同时口头提问“哪句话能代表你的想法, 请学生用IRS进行选择”。这个问题实际上是通过条件描述, 让学生对“可能”或“一定”的数学概念进行甄别。

2.学生使用反馈器进行即时反馈, 系统自动记录学生的作答情况, 并按教师预先设置的正确选项, 把不同回答进行自动统计。

3.教师翻出统计图 (图2) , 通过统计图可以看出, 有一个同学选错了。

老师找了一个回答正确的同学问道:“你觉得选择‘ (2) 可能是白球的’的同学问题出现在哪里呢?你能帮帮他吗?”一个学生站起来, 重述“可能”或“一定”的不同之处, 帮助选错的同学分析原因。

4.教师鼓励刚才选错的同学, “你现在理解刚才选错原因了吗?没关系, 再来。”

教师在这道题的处理上请学生先认真思考, 再进行选择;选择后还不急于公布结果, 而是让学生阐明选择理由;通过统计图显示选择差异, 让学生反思原因, 借此不让一个同学掉队。善于利用反馈信息, 即时捕捉其中有用的课堂信息, 巧妙将反映出来的问题转化为新的宝贵教学资源, 使反馈数据成为提升课堂教学成效的助推武器。

点评

案例点评: (王鹏远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看了张小军老师对这段教学过程的描述, 我们不由得想起在一般的数学课堂上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教师通常情况下是让学生举手回答, 或是让学生齐答。这样, 那一个答错的学生很可能发现不出来, 表面上课堂活动顺利地进行下去了, 而实际上却遗留下隐患, 有学生掉队了。仔细想来, 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不经意中遗留了多少教学隐患呢?一节一节课积累下来, 掉队的就可能不只是几个个别的学生, 而逐渐形成一个“学困生”团队。所以课堂教学要做到面对每一个学生至关重要, 特别是对于那些最基本的, 教师认为最简单的的知识点。但真正做到这一点在传统课堂上又是非常困难的, “因材施教”一直是美好的但难以实现的理想。

现在互动反馈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学环境, 使我们能够实现”教学要面对所有学生”的教学理念, 做过去想做但受技术手段所限而做不到的事情。从过去的一些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到现在的所有学生举牌回答问题, 这样每一个学生都不能游离于课堂之外。从过去的由个别学生的回答获取反馈信息到现在的由统计表获取全班学生的反馈信息, 这样获取的信息全面而及时, 为教师过细地关注所有学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而我们知道有时细节决定成败。

当然, 我们不是说技术本身能有那么大的作用。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在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设计。在本案例中, 教师设计的问题, 以及教师使用技术的方式, 对反馈信息的处理, 落脚点都是在突现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关注的始终是学生是否真正弄懂了。

案例二:小学三年级数学《合理安排》

(案例设计:陈凤伟李冬梅北京史家小学)

该案例讲的是如何通过生活中统筹安排时间, 建立一种“合理安排”的数学概念 (教学目标) 。

1.利用互动反馈技术进行前馈性测查。

授课前教师对于学生在生活中合理安排时间的原认知程度不易一一了解, 对于这样问题进行知识点的前测又没有太多效果。因此在引入部分, 设计了这样一个简单的生活小问题, 意图通过反馈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利用PowerPoint设计完成洗衣服与做早餐这些事所需时间的问题情境 (图3) , 让学生利用互动反馈技术回答问题 (进行选择) , 导出前概念的外化呈现, 根据反馈的结果差异引发讨论, 推动和深化思维参与。

2.对于反馈的不同可能情况, 各设计了不同的教学预案。

A.选择60分的学生多 (或正确率<35%) 。说明学生总体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不强, 要降低本节课学习的起点, 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如何合理安排的方法。要多发挥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作用。讲解的时间要多花一点。

B.选择40分的学生多 (或正确率>80%) 。说明学生大多已具备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并掌握一定的方法, 起点不需要太低, 对合理安排的方法阐明可以以学生汇报交流为主。可以多给学生一点活动时间。

C.选择60分与40分学生各占一半 (或35%<正确率<80%) 。说明学生整体起点不一, 存在认知差异, 但这一矛盾一点即开, 采用以优选带不优的策略, 可采用对比研讨的方式, 引导学生自行说理, 使认知达成一致。发挥生生交互的作用。

小结: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反馈结果常与C项相同, 通过互动反馈技术进行前馈性测查, 由于有预设方案, 短短几分钟教师既了解了学生的原认知起点, 又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对于合理安排时间的策略有了初步的思考和认识。

3.利用互动反馈技术进行分步教学调控的策略。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过程, 适时适度的教学调控, 收放自如。教师在课堂中应用IRS强化对反馈信息的及时收集, 清晰、全面、快速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并分析每个教学环节的预期目标是否达到, 可以有效调控教学进程, 取得针对性的教学效果。

例如:《合理安排》一课中, 设计了在沏茶过程中合理安排时间的问题 (图4) , 创设了问题情境。在解决这一问题过程中, 设计了两个相关的、有连续性的反馈点:

A.“怎样才能让李阿姨喝上茶?”

B.“怎样才能让李阿姨尽快喝上茶?”

第一层反馈:

“怎样才能让李阿姨喝上茶?”在选择中重点解决合理为先, 安排为后, 不合理的事情即使时间再短也不可行。反馈的目的是让教师了解每一个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是否注意到了合理可行的重要性。

这一个教学片断目的是在学生反馈信息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选择结果决策教学的进度。只有在大多数学生都能具备“合理”观念的基础上, 才能引出对解决“如何安排”这一问题的过程与方法的讨论。否则只有先解决合理性, 这也是第二层反馈点教学的基础及出发点。

第二层反馈:

“怎样才能让李阿姨尽快喝上茶?”目的在于检验学生择优意识是否已具备, 择优方法是否已能初步掌握。

这个反馈点目的是在学生反馈的信息中, 了解学生的想法, 如果倾向一致, 选择 (3) 的同学占大多数, 则采取让多数者谈自己的想法, 以多带少;如果正确选择只占一半, 则引发认知冲突, 双方可在矛盾中进行争论, 各抒己见。

小结:IRS系统在课堂教学中给教师提供了有效的反馈信息, 为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提供了依据。通过分步教学, 即时、清晰地了解学生的状况, 深入地解决问题。课堂中有了对学生学习需求的了解, 适度的提高引发思考, 留一定时间给学生搭建舞台, 引发学生的讨论。为有序教学提供必要的保障。

点评

案例点评: (王鹏远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看了陈凤伟、李冬梅老师的设计, 引起了我们对有效教学的深入思考。

怎样才能实现有效教学?这关系到教学起点的选择, 教学节奏的掌控, 教学策略的制定, 教学方法的设计。决定这一切的关键是对所教学生的了解程度。理想的教学应该是专为所教对象量身设计的。陈凤伟、李冬梅老师的设计中提到的前馈性测查正基于这点考虑, 对所教学生的情况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对三种可能的不同反馈信息作了三种不同的教学预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而借助互动反馈技术作前馈性测查, 其效果显然优于问卷调查、个别谈话、批改作业等方式。收集的信息全面而快捷, 准确又易于操作, 教师则及时地利用获得的反馈信息, 迅速决定选择第三个教学预案, 把学生的认识差异作为教学资源, 引导学生展开了积极的课堂讨论, 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极大地活跃了课堂。

随机应变, 因势利导是区别灵活生动的教学和呆板生硬的教学的显著标志。有经验的教师善于通过课堂问答, 察言观色等方式了解课堂学生思维的脉搏, 及时调控教学进程。而互动反馈技术现在又给了教师多了一种对学生思维把脉的手段。陈凤伟、李冬梅老师把他们的教学经验与技术手段结合起来, 设计了先后两个检测题目:“怎样能让李阿姨喝上茶呢”“哪种方案能让李阿姨尽快地喝上茶呢”在第一个问题彻底解决后, 再解决第二个问题, 反馈信息有助于教师环环相扣, 分步有效掌控教学节奏, 把数学课堂创设为全体学生积极思考的课堂。

篇6:家校开放 互动交流 反馈提高

一、建立指导中心,确保工作开展

为使我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更具规范性和生命力,能开展经常性工作,我校健全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家长委员会”。组成情况为:由校长任组长,其他成员分别是学校党、政、工、德育处、班主任、优秀学生家长的代表。领导小组组织并实施家庭教育经常性工作,做好信息收集、反馈、调研和决策工作,每学期坚持两到三次会议,讨论工作,使家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家长委员会”主要由不同年级和班级优秀家长组成,负责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学校,起到和学校沟通的纽带作用。

二、举办专题讲座,提升家教水平

一年来,“华小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利用开学、期中、期末等时机,邀请专家、老师开展专题讲座16场,内容涉及“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幼小衔接”、“和孩子一起成长”、“让家庭成为书香门第”、“好习惯成就好人生”等。老师们渊博的知识、幽默真诚的演讲和一个个发人深省的故事,给家长们带来了视听震撼、思想启迪和行动指南。如中国关工委专家王岚为家长开设“孩子如何取得成功”讲座,从分析学生思想和心理状况出发,指导家长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和建议,唯有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才能找到与孩子的交流点,才能让孩子接受家长的教育,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能力。

三、参与校园生活,增进亲子感情

每年的三月份、六月份、十月份、十二月份,学校都要精心组织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走近学校、走进课堂、参与活动、观看表演,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拉近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增进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如每年三月份“家长走进课堂”,家长们早早来到学校,走进课堂,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四月份的“亲子阅读”,为倡导全民阅读开了一个好头;“六一文艺会演”,邀请家长观看演出,孩子们的精彩表演赢得了家长们的热烈掌声;九月份的“棒球联赛”、“田径运动会”,孩子们在家长的加油、呐喊声中,顽强拼搏;十月份“十岁成长礼”活动,通过父母讲孩子小时候的故事、“爸爸妈妈对你说”等环节,引导家长和孩子互相走近对方的心灵,感受父母的关爱,表达对父母的爱戴,让浓浓的亲情成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内动力;十一月份的美食节,热情的家长与孩子们一起包饺子、下馄饨,为节日活动添上动人的色彩。

四、举办家长沙龙,分享家教心得

许多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很多困惑,我们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组织家长参加沙龙活动,通过彼此友好的交流,化解心中的郁闷,转变家教观念,学习正确的家教方法。如一年级孩子依赖性强,以《自己的事自己做》为主题,让家长明白要培养孩子哪些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到了二年级怎样培养孩子爱看课外书的习惯,家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年级家长沙龙围绕“家长如何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这个主题,让家长相互交流学习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孩子升入三年级,学习方面的要求高了,有的孩子出现了作业拖拉的毛病,家长、老师很烦恼,我们围绕“如何改掉孩子的拖延”主题进行交流。四年级小学生在平时学习、做作业、考试时,因为粗心出现漏题、错题现象,一些原本会做的题目因粗心而做错。通过“怎样帮助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沙龙活动,家长知道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早日走出粗心的阴影,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五、畅通交流渠道,形成教育合力

1.借助多种渠道,做好接待工作。

学校欢迎家长来电、来人及来访。每个月的1日定为家长接待日,可以给学校工作提意见建议,可以探讨如何教育孩子,还可以为个别特殊家长做心理咨询。此外,学校还开设校长信箱、邮箱,更及时、更全面地与家长交换意见。

2.印发告家长书,做好推荐工作。

通过印发告家长书,告知家长配合学校做些什么工作。如向家长提出“春天陪孩子走进大自然”、“孩子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做”、“亲子共读推荐书单”、“爸爸,你能与我一起运动吗”等要求,向家长提出倡议、要求,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行动起来。

3.利用现代媒体,做好宣传教育。

家教指导中心能充分利用新媒体,如家校路路通、学校网站、QQ群、微信、回家作业盒子等载体,拓展宣传渠道和方式,宣传教育理念,对家长们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予以悉心帮助,对那些希望可以更多了解家庭教育的家长给予更详细介绍。如学校推行“快乐的星期四”赏识教育活动,要求班主任每周四把班里孩子取得的进步,发短信告知家长,表扬、鼓励孩子不断进步。学校微信公众号每周五推送一组文章,有校园新闻报道,有家教文章推送,有法律法规解读等,深受家长欢迎。特别是2015年尝试英语网上作业,学生回家做作业的兴趣、正确率显著提高。

4.认真组织活动,做好家访工作。

每学期组织三次家访活动,每个班里总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孩子,通过登门家访了解到孩子们出现状况往往跟家庭有关系,只有认识到这些,才能更同情、更有效地帮助、教育孩子。

六、取得成效

1.家长的教子观念发生变化,家庭育人形式得以丰富。

通过一年来的努力,慢慢改变家长“重智轻德”的观念。最明显的变化莫过于家长会中,家长不再紧紧盯住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开始问起孩子的个性发展、学校表现等。如参加各种社团、比赛、社会实践等,许多家长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学校的棒球队、足球队、篮球队、田径队,家长不再说会影响学习而不允许参加;美术、书法、合唱、舞蹈、乐器等社团学生踊跃参加,办得有声有色。

2.家长的教子方式得到提高,家庭育人方式得以优化。

家长要认识到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终身老师,从而增强家庭责任感,进一步认识到家庭和谐的重要性。许多五六年级学生家长深有体会地说:孩子已经长大了,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与他们平等、亲切交流,不能再用简单的、粗暴的教育方式。

3.家长的个人素养得到提高,家庭育人效果得以凸显。

我校家庭教育内容多样、形式丰富、注重实效。活动中,感受到了家长建立和谐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做的努力;密切了家庭与学校的关系,形成了教育合力;家长了解了学校工作,增强了家长对教师的了解、信任,更积极、主动地支持学校、教师的工作……

七、反思

回顾过去一年,为了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努力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为孩子营造更加和谐、幸福的育人环境,做了许多工作,有特色、有亮点、有喜悦,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1.缺少引领。

没有教材,缺少专家引领,家庭教育没能做到系统化、均衡化、科学化,家庭教育任重道远。

2.缺少指导。

缺少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针对目前学生的心理变化与特点,对家长要开设系列心理辅导培训,对部分特殊家庭,如单亲、贫困家庭的帮助和指导不够。

3.缺少时间。家庭教育形式有待进一步丰富,时间有待进一步保证,学习型家庭的形成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篇7:校讯通——家校互动的彩桥

关键词:校讯通,家校互动,家校合作

我是江西省吉安地区井冈山市井冈山小学的一名教师, 2011年4月, 盼望已久的“校讯通”终于走进了我的学校。“校讯通”的开通, 有效地解决了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 它让家长每天都能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也让家长随时、随地地向老师提出建议或反映孩子在家里的表现, 其为家长和老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交流方式。小小一条短信, 运用得当, 在家校联系中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增进感情的空中桥梁

“校讯通”是增进与教师感情交流, 与家长亲密沟通的有效桥梁。我班学生有好多是生意人的小孩, 他们的父母天天早出晚归, 工作太忙, 常常疏于对孩子的照顾, 这时就可以发挥“校讯通”的作用了。每天晚上发一条短信提示家长:天气变化了, 气温升降了, 及时给孩子添、减衣物。疾病流行时, 提醒家长注意卫生, 少带孩子去人多的场合。这样一条短信流露出的师爱, 常常令家长感动, 纷纷回复以表达谢意。我班有个学生成绩很差, 家长对老师也不尊重、不信任, 一次小孩生病住院了几个星期, 我发短信给家长, 告诉他老师和学生都很想他, 希望他早点康复回到学校, 同时也告诉他教学的进度, 以及如何辅导孩子。家长十分感动并发短信说, 表示感谢。有了校讯通, 每天一条短信, 拉近了家长与老师的距离。

二、最快捷、准确的传话员

校讯通是办公自动化平台, 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是家校沟通的互动平台, 以信息化的“短信”代替“口头”和“纸条”;确保通知消息的准确传达, 不会出现人为失误。我班平时老师布置的作业, 或通过学生向家长传达学校的事情, 但总是有部分同学健忘, 使得很容易的一件事情变得拖拖拉拉。而“校讯通”就像一个公开的班级信息发布台, 我每天把要做的作业发到家长手机上。以前有个别学生回家总是撒谎没有作业, 家长不相信经常打电话来问。每次单元测试之后都不给家长检查并签字, 导致有的家长打电话来询问小孩的学习成绩。学校统一交校服等费用时, 个别学生想乘机捞点零花钱, 自从用了校讯通, 有效地杜绝了这类现象。家长通过“校讯通”可以随时了解学校班级的主要活动, 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求, 等等, 有效地配合了学校的教育。

三、“低成本”实现和孩子的共同成长

校讯通是家长获取子女在校信息的实时手段, 是获得家庭教育帮助与培训方法的有效渠道。孩子在成长阶段的可塑性太强, 教育子女要有正确的方式, 有的家长对孩子也很关心, 只是缺少正确的教育方式, 只要孩子考得不好, 父母就常常唠叨个没完, 不在试卷上签字, 甚至把试卷撕掉, 还有的家长自己买了许多教辅资料, 强制规定孩子每天要做多少额外的作业, 对孩子实行题海战术。不让他有玩、看电视的时间, 使小孩十分反感;也有家长不闻不问、不检查, 我用“校讯通”每天晚上发送一条短信要求家长检查作业。好多家长说不会辅导小孩, 自己都不会做题, 我告诉家长不会教没关系, 只要检查他有没有做完, 有没有写整洁就行。久而久之, 家长也成习惯了, 在家长的督促下, 学生的作业非常整洁, 正确率也高了。同时, 家长也能利用“校讯通”向班主任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现、身体状况等, 便于班主任全面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 和家长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无形的监督”带来激励的成果

“校讯通”是学生积极上进的督导者, 是获得学习指导的园地。通过向家长短信汇报学习成绩、日常表现、考勤情况、每周和期末评语等情况, 使家长及时、方便、快捷、全面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让孩子树立自我激励的意识。以前有个别学生上课时总爱玩东西, 还经常违反纪律、损坏公物等, 我用“校讯通”发短信告诉家长, 得到了家长的支持, 经过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教育, 改正了孩子的不良行为。

“校讯通”使家长和学校沟通零距离, 有了它, 相当于“家访天天有, 家长会每天开”。它既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及时解决孩子任何时刻出现的问题, 又可以让教师和家长共同分享孩子身上随时出现的亮点所带来的喜悦, 使孩子少走弯路, 健康成长。

篇8:家校开放 互动交流 反馈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0118-01

上美术课时,常常看到学生不敢下笔,也会听到学生跟我说,“妈妈说我画的不像”。是的,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绘画不了解,在评价孩子的作品时,以画得像不像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时常对孩子的作品进行否认,打击了孩子自我表达的信心,导致了孩子不敢画。如何让孩子们大胆作画,画得轻松;如何让孩子表现出他们的内心世界,充满童趣的作品。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们美术教师利用学校建立的“家长学校”这一平台,采用“家校互动”的方法,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绘画,并学会引导孩子绘画,提高孩子的绘画能力及自信心。

一、引导家长走出指导盲区

1.尊重孩子,不去否定孩子眼中的世界

《美术课标》指出:“儿童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趣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儿童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我遵循儿童年龄发展的规律,引导家长鼓励孩子们“原生态”的绘画。

引导家长以自然为师,本能地通过视觉把有意观察识记的表象加工成形象知识,激励孩子,鼓励每一个孩子都敢想、敢画,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心灵世界。

2.学会欣赏作品,鼓励孩子,增强其对自己作品的自信心

学会鼓励孩子,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鼓励对孩子绘画的自信心、积极性具有直接的影响,当孩子得到家长或教师的肯定时,他们绘画的兴趣会高涨,想像力丰富,创造思维敏捷,会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在日常的工作中,或是我们的身边,常常有这样的情景:孩子兴奋不已的请爸爸、妈妈欣赏自己的作品,而听到的却是“你画的是什么呀?”“腿怎么那么长?”“太阳怎么是黑色的?”“你看那个小朋友画的多好!”等等。

引导家长重视面对孩子作品时不要以象不象、画得好不好来要求孩子,面对孩子的作品善于找出作品中的优点对孩子进行肯定,拿孩子的原有水平进行比较、及时肯定,给予孩子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仅鼓励了孩子的信心同时激发了孩子下次的创作热情。

3.倾听孩子的“画”音,走进孩子心灵

亲子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家长的尊重、理解和赞赏会让孩子倍感幸福。然而许多时候,爸爸妈妈忙完工作就忙于家务,很少倾听孩子的想法,倾听孩子的“画”音就搭建了一个亲子交流的平台。家长抽时间有意识地看看、听听孩子在一天生活中见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让家长学会引导孩子表现生活

1.留意丰富细腻的家庭生活

家是生活的港湾,是孩子享受亲情、也最能让儿童心灵震撼的地方。要求孩子跟着爸爸妈妈外出时,有特殊的活动时就更要做个“有心人”,带着目的多看多想,然后画下来。引导孩子注意观察家庭生活,记录琐碎小事,使绘画更富生活气息。从画面里,可以看到孩子们对家庭生活的留意,他们为无处不在的亲情而感动,他们会在学习观察的同时越来越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热爱生活。

2.记录美丽的大自然生活

对小朋友来说,神奇美妙的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教科书。如爬山:眺望远方,景色尽收眼底,很是美丽啊;钓鱼:和家人一起钓鱼的快乐画面;野炊:美丽的风景配上琳琅满目的水果、零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孩子们尽情地欣赏,仔细地观察,自由地表达,通过绘画,孩子们会发现美就在自己的身边,只是以前缺少观察,他们会为生活平凡的美欣喜,为大自然壮丽的美而赞叹。

3.关注五花八门的社会现象

孩子对各种社会现象十分敏感和关注,并且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鼓励孩子把感兴趣的社会现象描绘下来,不但反映生活,还促使学生关心社会、思考社会。如帮助老爷爷过马路的场面;表达了对灾区小朋友的人的爱心,丰富他们的视野,好多内容都能成为孩子们记录和描绘的对象……

通过“家校互动”的实践,一部分原来在美术课上只做观众的孩子变得活跃、主动、积极,美术活动的参与度在增加,从创作情况看,内容也有所丰富;那些原来对美术就充满兴趣的孩子精神更飽满了,观察更仔细,内容更广泛,情感更真挚。

篇9:家校互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校互动,健康成长

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 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三者相互关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

但是, 我国现在家庭教育现状却令人堪忧, 许多家长因工作繁忙而把孩子寄养在爷爷奶奶家, 孩子成了留守儿童, 与家长见面的机会都很少, 更别提教育了。家长对孩子的关心方式就是给孩子较多的零花钱, 认为对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事。不主动到学校同班主任老师取得联系, 询问孩子的在校情况, 配合学校施以正确的教育。甚至学校开家长会也以工作忙为借口不去参加, 这就造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节。有些家长虽然关心孩子的成长, 但注意力是在考试分数上, 至于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的教育则重视不够, 对孩子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认识不清, 甚至有些家长的言行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反而起坏作用。

我们常常发现: 一个优秀学生往往是家长紧密配合学校精心培养的结果, 而一个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均差的学生身上, 也往往能找到家长的影子。尤其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离异家庭的增多, 外来人员的流入, 使一部分学生的家庭教育出现了扭曲甚至是空白, 导致了 “5 + 2 = 0”的现象, 学校五天的正面教育, 在经历了双休日在家的负面影响后, 教师的一切努力化为 “子虚乌有”。如我班有一位来自安徽的学生, 其父亲在市里打工, 很少顾及家庭, 故孩子养成了说谎话、骗父母的坏毛病, 对学习毫无兴趣, 经常出入游戏厅, 家长给的钱都花在游戏厅了。还有一位同学, 家长酷爱打麻将, 对孩子学习不闻不问, 对孩子的关爱就是给零花钱, 所以孩子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 没有钱时甚至伙同其他同学去偷个体户厂内的废铁进行变卖。还有个学生叫代聪, 父母重男轻女思想非常严重, 在她上面已经有三个姐姐, 为了要儿子, 代聪刚满月就被抱走, 一直到六周岁上学才被接回来, 在家里, 弟弟要什么父母就给买什么, 她却什么也没有, 想要什么东西就偷同学的, 逐渐养成了小偷小摸、撒谎骗人的坏习惯。

这一切是那么的触目惊心! 作为学校、作为老师, 我想我们能做的除了继续关心这部分家庭教育有问题的学生, 更应该与他们的家长多接触, 引导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使他们意识到家庭氛围的和谐、父母之间感情的融洽, 父母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都会强烈地影响孩子。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协助学校教育, 补充学校教育。否则, 会抵消学校教育的影响。如何让学校与家庭互动起来, 让学生健康成长呢?

作为家长, 首先, 应该主动到学校了解学校对孩子教育的要求。学校召开的家长会要积极参加, 学校举办的家长学校要按时听课, 做好教师的家访, 同时对学校近期对某年级、某一阶段的教育要求、重点有所了解, 以便主动配合学校教育。

其次, 家长应该主动向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 与老师共同研究孩子的教育方法, 多向老师请教, 尽量和学校保持一致。这样, 不但能促进学校教育, 还能借学校力量解决许多家庭教育的难题。

再次, 家长应该主动配合学校工作。如学校一个阶段重点培养孩子的文明用语, 教学生说 “您好”、“谢谢”等文明用语, 并要求学生回家也要使用文明用语。如果家长认为这是多余的客套和虚伪, 就会弄得孩子不知如何是好, 这样不利于孩子好习惯的形成。

作为学校, 可以建立以班主任为核心, 以家长为主体的班级教育研究组。可以通过举办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 开展 “子女心中的家长形象”等专题讨论; 通过举办家庭教育讲座, 介绍有关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知识, 家教方法, 家长修养及教育子女的经验等等。

一、可以对学生家长实行开放日。家长通过听课、与教师交谈等形式, 全面了解学校的教学和自己子女的学习情况, 使家长知道子女在校表现和在班里所处的地位, 使家长对孩子有正确的认识, 也使他们清楚了解学校的教育内容和要求, 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自觉地使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

二、建立网上交流平台。教师可以把学生在校的思想、纪律、团结、学习等情况转告家长, 提醒家长注意孩子的各方面动向, 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家长也可以把孩子的在家表现转告教师。这样, 可以保证学校与家长互通信息, 密切联系, 形成统一的教育力量, 对一些普遍性问题和一些苗头问题,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重视教师 “家访”和家长 “校访”。

学校要积极倡导教师进行家访。家访时, 教师要把学生在校表现如实反映给家长, 注意以表扬鼓励为主, 对存在的问题客观分析, 找出原因, 并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措施, 争取家长的理解与配合。学校要鼓励家长对学校的校访, 定期或不定期的请家长来校参观和听课, 对学校各方面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学校教育教学及学校建设发展等方面发挥家长的作用, 争取家长的支持。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程度如何, 家长积极性调动的如何, 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以及学校建设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四、学校要大力开展家庭活动。生动活泼的活动是孩子最感兴趣的。教师完全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如: 春节期间开展 “受欢迎的小客人、受称赞的小主人” 实践活动; 在妇女节、重阳节期间开展 “妈妈好”、“祝福老人”等情感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 学生受到了情感教育, 会更明理懂事。

综上所述,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良性互动, 就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避免学生受到各种不良影响, 产生不良行为, 家庭和学校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我们的教育才能有效果。

参考文献

[1]新家庭如何塑造人, 作者: (美) 维吉尼亚·萨提亚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2006年ISBN:7506281759.

[2]发展心理学 (儿童与青少年第6版) /心理学导读系列 (心理学导读系列) .

篇10:家校开放 互动交流 反馈提高

【关键词】互联网+  多媒体  初中英语  合作

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的现代化教学正在悄然改变着英语课堂教学方式,使得课堂与生活距离更加紧密。“互联网+互动”使得课程教学在资源丰富、过程开放的过程中,吸引着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该种模式运用,在有效丰富课程资源和教学过程中,使得学生带着高涨的激情主动融入课堂教学,便于他们在接近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中主动学习和使用英语。

一、运用“互联网+互动”创设情境,鼓励学生灵活参与

为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在丰富的背景下主动探知求学,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情感认知。互联网运用课堂教学中,创设与教材相似的背景,使得学生在情境中找出学习内容,在主动融入的过程中感受英语的魅力。

情境化创设,使得课堂在富有动感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教学情趣。如,在寅林版八年级下册Unit 5 Good manners 的“Reading When in Rome”阅读教学中,运用动漫展示的形式,就Jenny和Daniel的对话,引导学生结合他们的内容,给他们提供有关世界各地奇异的问候方式,让他们思考:Why the people do that?以此来激活他们的主动阅读激情。可运用课件展示英国、法国等问候形式,建议学生从相应的情境中思考:How do you know the greet?以这样的情景展示内容,自然引出学生对How do you understand“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深思,帮助他们更加主动参与课堂。

“互联网+互动”使得情境不再成为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活动,引导学生以更为宽广的眼界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内容也在情境的活化中产生无穷的活力。情境创设应以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为根本,多给学生奇思妙想的机会,让他们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升华情感,帮助他们获得更为独特的感知体验。

二、运用“互联网+互动”活化资源,引导学生尝试对话

深化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就是从现实生活中找素材,让他们在主动与教材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中发现精彩和新鲜。“互联网+互动”指引着学生从文本资源中尝试突破认知方法,便于他们在主动对话中找到学习策略。

“互联网+互动”深化教材内容,更能使得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如,在八年级上册Unit1 Friends的“Reading Best friends”教学中,不妨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友谊的英文歌曲,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带着愉悦的心境主动融入课堂,帮助他们活化思维感知。建议学生就Betty、Max、May等人的性格特征,建议学生以他们好朋友的身份,就“What do you like to do?”“How do you think of yourself?”等问题进行对话,帮助他们深化理解感知。通过这样的对话互动,能使得学生对“Which characters do you know about your good friend?”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感知。

以对话的方式展示内容,更能够使得学生在主动感思的过程中开阔认知思维。利用多媒体展现的形象化和具体化内容,使得学生不再拘泥于教材指导,而是在主动融入情景中积极思考和踊跃对话,让他们获得更为深刻的感知。多关注学生感知兴奋点和兴趣点,让他们在主动融入的过程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使得他们有各抒己见的机会,激活学习内驱动力。

三、运用“互联网+互动”协作交流,增强学生感悟体验

“互联网+互动”使得学生由师生互动走向人机交流,让学生带着深刻的感知体验获得丰富学习内容知识。同时,该种模式运用能使得学生自己做主,让他们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学习的动力,增强学习自觉性和创造力。

学生主动协作交流,使得他们的认知更为广泛,也为英语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信息化、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和资源的可能。在指导中,多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引导他们在制作课件时,能够主动搜集相应的精彩素材,让他们开阔眼界。建议学生提出自己意见,让他们能够在大胆尝试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学习思维方法。

鼓励学生就互联网中发现的内容,主动进行同桌交流、小组对话等,让他们在彼此合作的过程中生成感知体验。鼓励学生运用主题演讲的方式说出自己的感思,帮助他们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则对学生的交流过程作点评,帮助他们及时调整策略方法。

总而言之,“互联网+互动”使得学生在丰富的情境活动中主动发现英语的精彩,便于学生带着激情和信心主动融入课堂。围绕语言的交际性和过程开放性,使得课堂教学更富有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探究和解决问题,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

上一篇:习茶心得or品茶心得下一篇:教育基金会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