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湿热困脾型2型糖尿病30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09-1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5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7例,治疗组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0.00±6.32)岁,平均病程(7.22±2.53)年;中医症状轻度10例,中度17例,重度3例;合并冠心病8例,高血压病7例,无合并病17例。对照组男10例,女17例,平均年龄(59.79±7.44)岁,平均病程(6.97±3.24)年;中医症状轻度8例,中度18例,重度1例;合并冠心病9例,高血压病8例,无合并病13例。经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排除 标准

均依据2002年郑筱萸主编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新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糖尿病饮食、进行糖尿病教育、坚持适量运动,肠溶二甲双胍片0.5 g,口服,ti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茵陈蒿汤加减(茵陈30 g、大黄6 g、厚朴12 g、黄芪30 g、半夏9 g、苍术12 g)每日一剂 ,早晚分服。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连续用药观察8周。

1.4 观察 项目

观察患者症状、体征,中医症候;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PG)、Hb A1c,治疗前后各测一次;药物不良反应。

1.5 疗效判 定 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2 结果

2.1 患者 疾 病疗效 、中 医 证候 疗效 比较

经秩和检验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治疗前后两组 FBG、2h PPG、Hb A1c 比 较

治疗前两组分别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FBG、2h PPG、Hb A1c均有明显改善。见表2。

比较(x±s)

2.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大便稀3例,腹胀2例,对照组腹胀1例,未予特殊处理,对治疗过程无影响。

3 讨论

糖尿病在中医学属于“消渴”范畴,在世界医学中,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最早,其首见于《素问·奇病论》,认为五脏虚弱,过食肥甘是消渴的原因。其病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久入络,血脉瘀滞,易发疮疖痈疽;久病阴损及阳,阴伤气耗,阴阳俱虚,最易发生脾肾阳虚。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辛辣香燥,损脾碍胃,脾胃运化失职,积热蕴湿,湿热致病颇多,治疗上当以清热利湿,燥湿运脾为主。本研究中茵陈蒿汤加减为茵陈蒿汤与平胃散两方加减组成,茵陈蒿汤为仲景之方,《伤寒论》以其治疗瘀热发黄,因邪热入里,与脾湿相结合,壅滞中焦,熏蒸肝胆而为病;平胃散出自《简要济众方》,用其治疗因湿邪滞于中焦,导致脾运失健,气失和降之证。

近代有用平胃散治疗湿阻中焦证大鼠,发现平胃散能抑制促利尿激素释放,促进体内潴留的水、钠排泄,对钾离子影响不明显,从而调节机体水、电解质平衡[2]。刘氏等用葛根芩连汤合平胃散加味治疗代谢综合征,研究发现其降压调脂、减重降糖作用明显,对代谢综合征用良好的干预作用[3]。平胃散能降低湿困脾胃证模型大鼠D-乳酸含量,对其肠粘膜机械功能障碍有修复作用。

祖国医学与现代医学均提示茵陈蒿汤与平胃散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两方加减合用能清利湿热,燥湿健脾运脾,使脾健气调,湿邪得除,内热得去。对治疗湿热困脾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探讨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湿热困脾型2型糖尿病3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湿热困脾型糖尿病患者5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7例。两组患者均在给予糖尿病饮食、进行糖尿病教育、坚持适量运动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肠溶二甲双胍,治疗组为肠溶二甲双胍与茵陈蒿汤加减,共观察治疗8周。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糖尿病中医证候、症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茵陈蒿汤加减能清热利湿,燥湿健脾运脾,对治疗湿热困脾型2型糖尿病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2型糖尿病,湿热困脾,茵陈蒿汤加减

上一篇:电石渣的资源化利用探讨下一篇:《科技资讯》期刊投稿要求及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