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和灵30R与诺和锐30对2型糖尿病疗效及血糖波动性的影响观察

2023-02-11

为了探讨2型糖尿病的有效治疗方式,该院2012年3月一2013年4月间特进行了一次研究,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该院进行治疗的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为(40.78±6.74)岁;观察组患者男性20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为(41.41±6.04)岁。患者均符合:①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②HbA1c浓度在≥7.5%和≤10.5%之间;③未服用任何抗氧化药物、胰岛素促泌剂或其他降糖类药物;④资源参加;⑤入选前3个月内未参加任何药物试验。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诺和灵30R进行治疗,每日早晚餐前进行皮下注射,起始时计量为0.2~0.6 U/kg;,观察组患者在早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诺和锐30进行治疗,初始计量与对照组患者相同,随后再根据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调整胰岛素药物的剂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FBG、2 hPBG、HbA1c、BMI和血糖波动的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所示,进行t检验。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FBG、2 hPBG、HbA1c、BMI的情况分别为(7.02±2.00)mmol/L、(11.11±1.83)mmol/L、(299.3±13.2)μmol/L、(24.73±4.21)kg/m2;观察组患者FBG、2 hPBG、HbA1c、BMI的情况分别为(6.97±1.97)mmol/L、(11.12±1.76)mmol/L、(298.4±12.3)μmol/L、(25.74±3.15)kg/m2,两组患者治疗的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后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另外,在三餐之后血糖平均值方面,对照组患者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1],在正常状态下,人体内一系列神经内分泌调控机制能够将血糖维持在一个相对狭窄的波动范围内[2],但是糖尿病患者在一定的程度上来说丧失了这种调节的功能,从而造成血糖波动的情况发生。所谓的血糖波动指的是围绕血糖均值上行和下行双向的急性波动,是一种非稳定的状态[3]。当前,在临床治疗中主要以“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的波动性、治疗不当所致的低血糖发生率,改善胰岛功能”作为治疗的主要标准[4]。

该研究中所使用的诺和灵30R与诺和锐30都能够起到降低血糖的效果,但是在治疗的结果中发现,诺和锐30的效果更为显著。诺和灵30R是预混人胰岛素,需要进行解离才能够被吸收,起效的时间较长,因此在餐后产生高血糖消退的现象后药物的作用还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增大了餐后血糖的波动幅度,而诺和锐30则有效地避免了这一现象的发生。

综上所述,诺和锐30在治疗中效果更为明显,能够有效减少低血糖情况的发生几率,血糖的波动性更小,诺和锐30还具有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的作用。这一发现具有极强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诺和灵30R与诺和锐30对2型糖尿病疗效及血糖波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来该院进行治疗的患者60例,按照掷硬币的方式决定各组进行干预的药物,将使用诺和灵30R进行治疗的患者入组为对照组,将使用诺和锐30进行治疗的患者入组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FBG、2 hPBG、HbA1c、BMI和血糖波动的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患者在FBG、2 hPBG、HbA1c、BMI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在血糖波动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三餐之后的血糖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诺和灵30R与诺和锐30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均具有相同的效果,但是诺和锐30在治疗中效果更为明显,能够有效减少低血糖情况的发生几率。这一发现具有极强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诺和灵30R,诺和锐30,2型糖尿病,疗效,血糖波动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陆健,陈亚芳,李军.诺和灵30R与诺和锐30对2型糖尿病疗效及血糖波动性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0(19):46-47.

[2] 孙朝华,刘东方,孙佳颖.动态血糖检测评估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血糖波动和低血糖事件[J].现代医药卫生,2012(16):2412-2413,2416.

[3] 邵爱萍,王笑哥.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性影响的对比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7):120-121.

上一篇:JCI认证后医院服务与管理的持续改进下一篇:如何做好石化企业禁化武管理工作的分析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