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毕业设计论文

2022-05-12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工程管理毕业设计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日臻完善,但传统“一刀切”的毕业设计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第一篇:工程管理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BIM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讨

摘要: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BIM教学改革中毕业设计是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毕业设计作为本科阶段最重要的一项实践活动,现在已经很难让学生取得巨大的进步,所以毕业设计急需进行改进。该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分析BIM与工程管理专业的关联性,对基于BIM 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实践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的障碍,从利用企业实际案例、跨专业合作、培养师资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建筑信息模型  工程管理专业  毕业设计  BIM

BIM即为建筑信息模型,具有可视化、信息共享、可出图性等特点,是将建设项目工程相关信息数据在构建的建筑模型中集成的技术。在我国建筑业的飞速发展的同时,对建筑设计、施工建造、造价管理等与之有关的运行效率、实施方法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筑业对于前沿技术(例如BIM,大数据和区块链等)及其创新管理方式有迫切的需求。进入智能建造时代,许多重大工程项目面临涉及的学科及专业更复杂、参与方更多、信息量大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工程建设效率,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成为必然趋势。BIM技术将是个很好的平台,BIM技术可将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中的所有信息、数据集成在建筑信息模型中,以供决策、管理参考,由此能够提高建设项目的决策效率,更好地达成工程目标,加速建筑业升级转型。

随着BIM技术日益受到重视,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缺少的问题逐渐显现,当BIM技术在更多的工程项目中更多运用,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已成为阻碍其自身发展及应用的关键核心问题。这种现状对高校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上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尤其是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如何将BIM融入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培养出能够熟练运用BIM技术进行质量、成本、进度等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文献综述

钟炜等认为工程项目管理在土建类专业的本科教学中是一门实践应用性的課程,并探讨创新的教学手段,将新型的建筑工程技术手段,即建筑信息模型(BIM)结合可视化仿真方法应用其中,并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形式等,对该专业教改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实践[1]。张晓静等通过达夫特4MF组织管理模型、BIM设计的阶段划分和工程管理一体化课程案例教学,提出基于一体化案例教学,以团队为基础的工程管理BIM毕业设计框架,并用具体实践案例证明该框架可以对BIM毕业设计各阶段进行系统分析其本科四年专业课程的纵向关联[2]。叶晓甦等通过剖析毕业设计与人才培养、现代工程及市场需求的关联,基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育理念,提出多专业联合经进行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模式,以优化培养对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3]。冯领香等在分析了BIM教学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从产学研的角度,探讨了基于BIM的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提出了将BIM有机融入工程管理专业的方式方法[4]。

因此,对于如何将BIM更合理地融入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并培养出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性人才,相关学者已经有所研究,并在一定程度上以毕业设计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培养基于BIM的工程管理人才。

2 BIM融入工程管理专业培养体系的可行性

2.1培养计划方面

BIM技术囊括了方案设计、工程计量与计价、功能与环境分析、模拟施工、竣工结算等各项技术。目前大多数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包含工程技术经济、施工技术、施工管理和建设法规等课程,其中,工程技术、建筑绘图、工程计量与计价、项目管理课程与BIM技术密切相关。例如,房屋建筑学可以通过Revit进行建模结合课程内容,土木工程施工可在课程中设置虚拟施工软件实验课程,工程计量与计价课将手算内容结合软件实验课,工程项目管理可设置BIM相关课程设计。对于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则可以结合应用基于Revit的三维算量与计价来进行授课[5]。

2.2教学手段方面

首先,以BIM为辅助教学手段,有效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提升教学效果。通过软件创建三维模型,可以让学生建立更好的空间体验,对建筑结构有更清晰的认知,掌握相关建筑构造知识,并可在课后设置一定的实验课程,让学生体验自主完成软件建模任务,在一定程度上深化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培养对专业技术的兴趣[6]。其次,通过BIM技术可更好地整合工程管理各类专业课程知识的,形成有机结合的框架体系。BIM为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提供集成化的信息共享平台,有利于学生掌握全面的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的技术及项目管理知识。最后,BIM可充实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BIM中的漫游检查、虚拟施工、计量与计价充实了工程管理实践教学环节,为实践环节提供仿真环境[7]。

3 基于BIM的工程管理毕业设计实践现状

3.1国内外BIM毕业设计组织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已经把BIM相关课程设置到培养计划中,但更多的是设置一些独立的、不相互关联的实验课程或理论课程,或仅仅教授BIM软件使用,并且很多院校的BIM中心只是针对课题研究、社会培训,而没有用于本科知识教学[8]。例如,延安大学土木工程BIM毕业设计,要求使用SATWE、PKPM等BIM软件进行结构分析;东南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设置了BIM毕业设计主要用于处理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工作;天津大学和重庆大学开设工程管理BIM课程设计,要求完成基于BIM完成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等任务。但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其开展基于BIM的毕业设计院校较少。

国外高校BIM毕业设计的方式更多地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由学生分组并组层各个毕业设计队伍,小组内进行协同作业。按需要形成的成果进行分类,第一类为直接利用BIM技术相关软件进行建筑设计,形成建筑信息模型;第二类为翻模,即在现有的施工图基础上,进行翻模,构建建筑信息模型;第三类是将前述两种方式进行结合[9]。但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在选择建模对象时,各高校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更多地会选择规模较小但又能較多地囊括较多功能需求的建筑,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多地在毕业设计中进行学习、培养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较大地体现BIM在工程设计、管理中的优势。开展毕业设计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十小组作业,可以通过跨专业协作,融合建筑、结构及工程管理等不同专业的学生一起参与到同一个毕业设计中;二是校际合作,各高校可充分发挥各自学科优势,组织各自学校的学生共同完成同一个BIM设计任务;三是团队内部协作,团队制定BIM设计行动方案,每位成员详细分工,如BIM经理、建模人员、模型分析人员、模型管理人员等[10]。

通过将国内外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展开方式进行对比,国外BIM模型会更多地涵盖各项功能,国内的毕业设计任务更对地针对BIM技术个别功能的应用;国外强调小组团队协作,以团队为单位提交成果,而国内高校较为强调每个学生独立作业,形成个人毕业设计成果。两者各有优缺点,国内高校的BIM毕业设计可根据学校自身的软硬件条件,取长补短,设置更具适应性的BIM毕业设计模式。

4工程管理专业BIM毕业设计探索

4.1 利用企业实际案例

大学生最终是需要进入企业工作,因此布置毕业设计时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在利用BIM技术进行工程项目管理毕业设计中,可基于企业现有的实际项目,与企业合作,所对应项目的BIM工程师可聘请为学生的第二导师,联合校内一起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毕业前能够接触实际项目并形成一定的成果。

4.2 跨专业合作

在完成一个完整实际项目时,往往需要各专业学生合作完成,例如在进行BIM建筑建模阶段,可由建筑学专业教师指导相关专业同学完成,在进行BIM结构建模阶段可有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完成,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可由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利用相关BIM软件完成,工程计量与计价部分可由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利用BIM相关计量计价软件完成。通过各专业学生协作形成一个完整的BIM团队,较好地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

4.3 多样化师资力量

一方面,基于高校缺乏BIM相关的师资力量,可从相关企业聘请工程师教会学生BIM相关知识并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一方面,学校现有师资需输送到相关合作企业进行培训、实习,来提高校内教师对于BIM技术的全面掌握。

参考文献

[1]钟炜,张馨文,姜腾腾.BIM仿真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3,5(6):7-11,34.

[2]张静晓,赵传档,李慧.学科融合视角下BIM多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框架与实证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3):68-73.

[3]叶晓甦,王予函.基于“卓越计划”的工程管理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改革探讨——以重庆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6):104-108.

[4]冯领香.工程管理专业BIM教学模式探索研究——基于产学研相结合的视角[C]//中国图学学会BIM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国BIM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2016:5.

[5]张恒,郑兵云,唐根丽,等.面向智能建造的工程管理专业BIM实践教学[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3):54-60.

[6]宫培松,罗仁玉秋,熊峰,等.基于OBE-CDIO理念的工程管理专业BIM实践教学改革[J].工程管理学报,2020,34(3):153-158.

[7]戴晓燕,刘超.面向新工科的新建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12):221-224,228.

[8]张静晓,崔凡,李慧.智慧教育环境下工程管理BIM项目执行规划GROW教学应用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24):170-174.

[9]王飞,杨晔.“新工科”背景下创新与信息教学模式探索——基于BIM的工程管理专业改革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4):100-102.

[10]张静晓,赵陈影,李慧,等.工程管理BIM毕业设计组织管理框架与案例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7,31(2):153-158.

作者:李姣姣

第二篇: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现状研究及模式探索

摘要: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日臻完善,但传统“一刀切”的毕业设计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本文从毕业设计环节入手,介绍了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创造性提出“由面及点”的毕业设计新模式,以工程建设全过程交易活动策划为主,同时以学生个性为中心进行专题研究,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对建筑行业全过程及整体格局的认识,促进学生在专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创新模式

1 绪论

工程管理专业自1998年国家教育部正式设立以来,至今已有20多年的时间,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在工程建设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随着工程实践发展,该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方面是偏重理论学习而缺少实践应用能力,而另一方面则是对建筑行业格局的总体把握和工程系统的认识不足。

本文以解决上述矛盾为出发点,探索如何在毕业设计环节进一步提升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2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现状研究

近年来,全国各类高等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均在积极探索适合本校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而毕业教学环节能在很大程度上检验人才培养是否实现教育目标,因此对这一环节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2.1 毕业教学环节形式

毕业实践性教学环节通常有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两种形式,其设定与学科背景有关。一般情况下,如果工程管理专业设置在工学背景的学院中,如土木学院,因有一定的技术平台作为支撑,倾向采用毕业设计的形式;如果设置在管理学背景的学院中,如经管学院,则更倾向采用毕业论文的形式。经过多年的经验累积,大部分高校已获得如下共识,即在本科阶段毕业设计比毕业论文更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下研究均以毕业设计为目标。

2.2 毕业设计选题和内容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首要环节,也是关键环节。常见的毕业设计选题及内容有以下四种模式。

(1)工程项目某一方向。部分院校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围绕工程项目的某一方向,如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招投标文件、工程概预算、施工组织设计等。这种模式一般以实际项目做载体,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但选题和内容相对单一和片面,与相应主干课程的课程设计内容雷同,毕业设计的作用停留在知识回炉上,缺乏创新性,失去了毕业设计的真正意义。同时由于任务量较轻,毕业设计环节时间较长,学生大部分时间处于放羊状态,集中在最后几周进行突击,部分学生的完成质量反而不如课程设计。

(2)基于项目管理全过程。部分院校希望学生能够基于项目全过程完成毕业设计,为学生建立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思维和理念,但由于工程管理属新兴学科,在校指导老师大多缺乏工程管理专业背景,囿于知识面,没办法系统全程指导学生,完成效果参差不齐。

(3)建筑或结构设计。部分院校的指导老师从事结构、建筑方面的研究,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时则偏重建筑和结构设计,使学生在专业素质方面得到充分拓展,毕业后可顺利从事设计工作。由于工程管理专业与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学生在做建筑、结构设计时,知识储备不足,毕业设计的效果差强人意。

(4)企业实际项目。还有少部分院校尝试聘请企业导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使学生可以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的运作,实践能力得到较大提高,毕业后可较快适应工作环节,但由于企业导师自身工作繁忙,学校要求的毕业设计过程及归档资料比较繁杂,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可能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违背了指导的初衷。

2.3 过程指导方面

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的核心和浓缩,但本科生在大学期间缺乏这方面的训练,经常将任务书等同于开题报告,对毕业设计的研究内容理解不深,对于方案论证和设计思路更是一头雾水,多数情况下就是一笔带过或在各种搜索引擎上进行简单搜索,失去了理性研究和科研探索的机会,开题报告流于形式。同时,随着就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不少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忙于考公、考研、面试,已经签订就业协议的已在单位顶岗实习,无法按照计划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到最后急于求成,抄袭现象时有发生,毕业设计的成果质量也往往难以保证。设置的中期检查环节通常简单地以通过和不通过做定性的划分,对毕业设计缺少实质性的指导。

2.4 成绩评定方面

毕业设计成绩通常由指导成绩、评阅成绩和答辩成绩构成。指导老师打分主观性较强,且打分相对比较宽松,评阅老师和答辩老师往往没有足够时间熟悉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在答辩过程中对学生的提问没有针对性,对设计成绩的评价过于宽松,答辩通过率高,最终导致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感觉不到压力,敷衍了事。

2.5 学生综合能力方面

管理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人存在与各种类型的组织中,组织的本质在于协调。[2]而这一方面恰恰是现存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模式中所欠缺的。按照学校的一般要求,毕业设计选题需一人一题,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这种方式虽然锻炼了学生个人的专业能力,但却忽视了分工协作和沟通协调。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应该等同与软件应用能力,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协同能力,倡导团队精神和首创精神。

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遍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大多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侧重于工程造价、施工组织等方面,却忽视了工程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生无法在毕业设计阶段将整个知识体系融会贯通,过度依赖指导老师,缺乏对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系统架构能力和统筹分析能力,与高职高专的学生的培养目标趋同,缺乏层次性。

3 毕业设计新模式探索

3.1 基于“工程建设全过程交易活动策划”的毕业设计模式

在近5年的毕业设计中,厦门理工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在部分学生中试点采取“由面及点”的全新毕业设计模式。首先,指导老师选择体量适中的实际工程项目,并在任务书中明确站在合同全程策划的视角进行毕业设计。[3]接着,学生分组进行,3—4人为一组,每组成员在规定期限内协同进行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策划,并进行阶段汇报。随后,以学生个性为导向,小组每个成员选择全过程策划的一个小专题进行深入研究或设计,并进行阶段汇报。最后,小组整合组內成员所有毕业设计成果,通过答辩协同汇报。

在时间分配上,毕业设计以8周为例,其中全过程策划3周,主要内容包括召开小组会议,搭建系统构架,明确组内分工,进行协同策划,并进行第一阶段汇报和中期检查;专题研究或设计3周,主要内容是小组成员根据需求进行专题研究;协同汇报1周,主要内容是小组完成研讨记录,进行成果汇总,并进行第二阶段成果汇报;答辩1周,主要是进行答辩准备和完成个人答辩。

在成绩考评包括学生组内自评、学生小组互评、指导成绩和答辩成绩,权重分别为10%、10%、30%、50%。其中学生组内自评根据小组成员的协同策划和汇报的贡献率进行评定;学生小组互评根据小组协同汇报的质量交叉评定;指导老师根据学生毕业设计的考勤、中期检查和阶段成果进行评定。详见右表。

基于“工程建设全过程交易活动策划”的毕业设计模式表

3.2 创新之处

本模式的创新点有以下两点:(1)在引导学生进行工程建设全过程交易活动策划中,一方面使得学生对工程建设过程中所有合同形态有一个清晰认识,同时对工程系统有更深入了解,提升学生的统筹分析能力。(2)以学生个性为导向,在专题研究中学生将按照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自主选题。对于打算继续深造的同学,专题研究可以引导他们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完成研究型的毕业论文,初步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而对大部分即将就业的学生,可根据自己未来的就业需要选择某一方向进行深入应用研究,提高他们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效果评价

本研究对厦门理工学院13届至19届共计112名试点毕业生展开了毕业设计回访调查,调查结果表明:96.7%的学生对毕业设计模式表示满意,能够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得到提升,提高对项目的全局性认识,对自身后续发展有明显帮助,毕业设计成绩评定合理,与自身评价比较契合,虽整体毕业设计的任务量偏重,有一定的挑战性,但自身的沟通协调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4 结语

本研究从工程管理毕业教学环节的现状研究入手,瞄准目前各种模式的不足,提出以学生个性为导向,站在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視角创造性提出“由面及点”的全新设计模式。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系统地提高学生对建筑行业全过程及整体格局的认识,促进学生在专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既重视应用,又不仅限于应用;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最终达到“具有项目经理能力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提升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工程管理专业[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1.

[2]王利平.管理学原理(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01.

[3]成虎.工程合同管理(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5.

资助项目: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项目全过程策划为导向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创新研究与实践JG2018040、三螺旋理论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智慧课堂的构建与实施JG2019020)

作者简介:连宇新(1982—),福建永泰人,讲师,研究方向:建筑经济与管理、BIM。

作者:连宇新 严庆 杨荣华 李秀芳

第三篇: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摘要:分析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软件企业对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提出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措施,强调通过建立和完善毕业设计的管理制度,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的监控;构建完善的毕业设计管理平台,提高本科毕业设计管理水平;改革毕业论文形式,建立毕业设计过程管理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关键词:软件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设立是国家教育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为满足国家软件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于2001年批准成立的。重庆大学软件学院是国家首批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应用、遵循标准、适应团队、把握技术、熟知领域、外语优良”的软件工程人才。10年来,软件学院十分重视软件工程专业的工程化教学改革,采取多项政策和措施促进工程型软件实用人才的培养。本科毕业设计是实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是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因此,对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进行改革,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软件实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 软件企业对软件工程专业培养人才的要求

软件产业的迅速发展对该行业从业人员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国内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学基本上仍使用传统的理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缺少对学生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训练,因此培养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又能迅速适应业界环境的高素质创新型软件人才,是软件企业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2 目前本科毕业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毕业设计阶段缺乏全过程的管理与监控。

毕业设计全过程的管理与监控不够规范,缺乏专门的组织机构。毕业设计的一些主要环节疏于检查和监督,因此存在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问题,如选题陈旧、重复率高、与软件产业发展需求不适合等。

教师指导水平有限且精力投入不足,同时没有对教师指导工作的有效绩效考核,使得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不够重视;某些学生由于有就业压力,便将主要精力放在人才市场和各类招聘会上,没有意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最后只能通过拼凑和抄袭完成毕业设计。

2)毕业设计阶段缺乏规范化的指导性文件。

毕业设计工作持续时间长,涉及所有毕业生和教师,如果没有规范化的指导性文件能够让指导教师和学生了解毕业设计工作的意义、目标、计划、流程、论文规范化格式、质量评价标准、成绩考核等具体实施细则,明确自己在该项工作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整个毕业设计流程对自身承担工作的质量要求,那么很难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3)毕业设计文档资料缺乏有效管理。

毕业设计成果是学校的重要知识和信息资源,完善的文档资料管理有助于毕业设计工作的传承和创新。长久以来,毕业设计作品和论文主要采用人工管理。学生答辩后提交资料袋,资料袋中包括毕业设计相关文档和设计作品的刻录光盘,但由于管理人员对毕业设计资料的重视程度不够或人员不够,导致毕业设计资料管理不善,出现查询困难、答辩记录丢失等情况,为以后查阅、成果展示及下届毕业生的论文指导工作带来不便。

3 本科毕业设计管理改革措施

1)成立毕业设计管理小组。

为了加强本科毕业设计工作的组织、管理和监督,软件学院专门成立毕业设计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教学副院长、正副系主任及学生助管组成,负责整个毕业设计过程的管理监督工作,包括从选题、审题、任务书下达到开题、中期检查、答辩、成绩评定、推优的全过程。

2)建立和完善毕业设计的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毕业设计管理小组根据软件工程专业特点建立学院的具体工作规范和有效的毕业设计管理模式和监控制度,加强毕业设计制度建设,使得从选题、下达任务书到学生的开题报告,从每周汇报、中期检查到设计文档撰写、论文撰写、论文重复率监测、论文评阅及论文答辩,都有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及管理规章制度;构建集中管理与跟踪管理、周报提交、外出请假、抄袭检测、讲座出勤等平时成绩评定标准;完善从平时表现、系统设计实现质量、论文或设计文档质量、答辩水平等多方面衡量的客观、公正的综合成绩评定标准和推优程序。在毕业设计全过程管理中,力求做到有章可循及有据可查。

3)多元化的毕业论文形式。

多元化的毕业论文形式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根据软件工程专业特点,软件学院对毕业论文形式进行改革。毕业设计形式包括传统方式和新方式,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方式,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则由指导老师负责。

传统方式是指毕业生完成开题报告并翻译一篇相关课题的英文文献,然后对软件系统进行需求分析、设计和编码实现,或者对相应算法进行研究、分析和编码实现,最后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为了面向软件企业需求,培养学生的软件设计能力,新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系统设计文档编写能力。毕业生前期仍然要完成开题报告、英文文献、系统分析设计和编码,最后提交系统设计相关文档。系统设计相关文档由以下文档构成:①项目开发计划;②软件需求说明;③系统设计说明;④数据库设计说明;⑤用户手册;⑥测试分析报告;⑦项目开发总结。根据软件工程学科特点及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学校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和软件设计文档国家标准,软件学院制定了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文档规范。

为提高学生科技论文写作水平和研究报告的演讲能力,软件学院面向软件工程专业所有应届毕业生,在其毕业设计阶段开设8学时的“科技论文写作规范”“研究报告演讲技巧”讲座,强调科技论文写作的规范性和可读性,锻炼学生演讲研究报告的能力。

4)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和监控。

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和监控面向的对象是学生和教师。软件学院毕业学生做毕业设计有不同情况,如有在校外软件公司做毕业设计的,更多的是在校内做毕业设计,因此需要有相应的不同管理模式。为加强学生培养质量和降低指导教师管理难度,软件学院提供集中管理与跟踪管理方式。

集中管理是指学院设置固定机房和机位并安排助教作为管理人员,由指导教师给学生安排机房,由管理人员负责学生的日常考勤,学生需及时向指导老师汇报学习情况,学生若有事必须请假。跟踪管理主要针对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要求这类学生完成校外毕业设计申请,由管理小组协助指导教师对校外学生进行跟踪,为这些学生提供及时的毕业设计信息服务。这类学生必须每周与学校指导教师联系,以便教师详细了解并掌握学生毕业设计进度。这种具体的制度和规范,对在校内进行毕业设计和赴外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进行了有效监控。

针对指导教师的管理,毕业设计管理小组采用不定期检查和周报提交的方式。毕业设计规范要求每位指导教师每周指导时间不少于2小时,指导教师需要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度和质量;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下一阶段工作部署与指导,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不定期检查指毕业设计管理小组根据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系统中登记的指导时间和地点,不定期对教师的指导情况进行检查。周报提交是指学院建立的毕业设计定期报告制度,教师和学生每周均需要将周报提交到系统上,教师主要汇报每周对学生指导情况以及学生毕业设计进度和质量,学生主要汇报每周的毕业设计进度、毕业设计遇到的问题等。毕业设计管理小组每周对周报进行汇总分析并发布,及时了解毕业设计情况,对学生和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统一解答。

5)构建完善的毕业设计管理平台。

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完善的毕业设计管理平台,提高毕业设计管理水平,使毕业设计管理更加规范化。软件学院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使用的管理系统包括:重庆大学本科毕业设计系统、重庆大学网络教学综合系统、重庆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实践教学平台。

重庆大学本科毕业设计系统(http://bysj.cqu.edu.cn)用来上传和管理毕业设计相关文档。系统涵盖毕业设计工作的全过程,实现选题提交、课题双向选择、毕业设计相关文档(包括开题报告、外文翻译和毕业论文)的提交与管理、文档模板的上传和下载、毕业答辩的自动分组、指导教师和交叉教师评分、答辩记录和成绩的上传、成绩册的打印、毕业成绩的统计分析等功能。

重庆大学网络教学综合系统。(http://eol.cqu.edu.cn)用于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主要进行信息发布、周报收集、校外学生实习申请、过程检查情况公告、问卷调查、学生成果提交和查询等。

重庆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实践教学平台(http://csep.cqu.edu.cn/)是软件人才培养创新平台,提供实践教学成果展示、实践案例资源库与实践教学管理功能。利用该平台可以举办毕业设计优秀作品展,展示软件学院学生的专业学习水平,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对下一届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平台实践案例资源库可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参考资源,为教师提供实践教学案例素材。

6)建立毕业设计过程管理评价体系。

建立毕业设计过程管理评价体系,要求所有

一学生和指导老师每周都要将周报提交到EOL(重庆大学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平台。毕业设计管理小组每周对毕业设计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并将检查情况告知所有指导老师。指导老师每周提交周报次数与毕业设计指导工作量挂钩;学生考勤情况、周报提交情况、平时检查情况会被记入平时成绩,平时成绩不合格将被取消答辩资格。

软件学院强调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一定要进行软件系统设计和实现,毕业答辩包括系统演示、用PPT讲解毕业设计主要工作、答辩教师提问等多环节,答辩老师根据学生工作量、完成质量、论文或设计文档质量、答辩情况进行评分。学生毕业设计的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指导教师成绩、交叉评阅成绩和答辩成绩构成,以保证评分的公平性。

7)加强诚信机制建设

为了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营造学术诚信氛围,软件学院使用“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对本科毕业论文进行防抄袭检测。抽检比例为应届毕业论文的50%,抽检名单由毕业论文管理系统随机抽取。另外,各答辩小组推荐的优秀毕业论文为必检对象。

软件学院制定论文抄袭的认定标准(建议文字复制比不超过25%)和处理办法,对有问题的论文,责成指导教师对检测结果予以认定和说明或督促学生修改,取消被认定抄袭论文学生的答辩资格;对各答辩小组推荐的优秀毕业论文进行查重,查重不合格的论文取消优秀。

4 结语

培养适应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软件工程人才,提高软件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毕业设计的改革势在必行。通过2届学生的毕业设计改革证明,建立和完善毕业设计的管理制度,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的监控,充分利用毕业设计管理平台,实现多元化的毕业论文形式,建立合理的毕业设计过程管理评价体系,加强诚信机制建设,能极大地促进师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投入热情和精力,提高本科毕业设计管理水平,有效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编辑:宋文婷)

作者:柳玲 文俊浩 熊庆宇 张毅

上一篇:网络安全新技术论文下一篇:古代文学与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