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毕业设计论文

2022-04-16

摘要:通信工程专业动作技能领域课程群建设构建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平台,给予了学生创造个性发挥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培养了学生的社会综合能力。Co-OP教育模式通过学校和企业间的合作,使学生进入企业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实习。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通信工程毕业设计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通信工程毕业设计论文 篇1:

基于三维式全程协同育人模式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讨

摘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高校工科类专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强有力措施。文章提出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划分为入口协同、过程协同以及出口协同,三维式全程协同,结合边疆地区办学条件,以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实施为例,探讨了学生实践能力更高效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三维协同;全程式协作;协同育人;毕业设计

1概述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5G移动通信等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通信、信息类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并且行业对人才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他们具备扎实理论基础,更要求他们具备较强的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技术技能型服务人才,是通信、信息类专业发展的首要解决问题和重要的任务。

毕业设计是通信、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长期以来为工科专业的实践能力培养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是连接学校理论学习到实际工作岗位的桥梁。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完成资料搜索和收集、制定方案、实验设计、调试、结果分析和总结等工作,最终形成论文并通过答辩。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在巩固和完善知识和技能结构的同时,充分融合专业知识和培养自身实践技能,培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的质量对以实践为主的通信、信息类专业尤为重要。然而,由于传统毕业设计的实施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双师型”师资短缺等弊端,影响了通信、信息类毕业设计的质量,进一步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出现学生的就业质量低,甚至出现通信、信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现象。在此形势下,如何提高通信、信息类专业毕业设计实践的质量,从而提高专业实践能力,进而提升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质量,是很多高校,特別是转型高校,共同面临和关注的问题。

协同育人,指的是在开放性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个体,基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在系统内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分担、利益互赢、能量积蓄的原则,共同培养符合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活动过程。(1)协同育人模式下,可以有效解决通信、信息类毕业设计实施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双师型”师资短缺等弊端,改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方式。协同育人模式,可打破传统单一的以学校教师为主体的毕业设计实施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资源优势,把社会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把工厂转化为学生的毕业设计实践基地,扩大实践平台,缓解毕业设计实践教学资源匮乏难题。(2)协同育人模式下,可以有效提高通信、信息类毕业设计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专业实践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可以根据人才市场对应用型人才质量需求,与企业合作,及时调整毕业设计实践的课题与实施方式、方案,调整毕业设计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根据人才需求,狠抓毕业设计质量,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进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为了全方位发挥协同育人在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推动作用,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在实施过程中,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划分为入口协同、过程协同以及出口协同,三维式全程协同,结合边疆地区办学条件,以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实施为例,探讨了学生实践能力更高效的培养模式。

2三维式全程协同育人模式

三维式全程协同育人模式,也即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划分为入口协同、过程协同以及出口协同。所谓入口协同,即在学生入学前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上,学校应当密切与各企业相联系,邀请企业知名专家协同合作,通过企业需求,紧跟行业发展水平与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专业培养方案以及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进校后的学习做好全局的规划,更好实现工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过程协同即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务必以企业实际相联系,基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在系统内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分担、利益互赢、能量积蓄的原则,协同改革课程教学体系、协同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协同培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协同改革教学过程与教学手段、协同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建设、协同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工作开展等,保证人才培养的过程跟随行业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趋势,实现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应用性。出口协同,也即高校与企业共同对人才培养质量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并实时反馈人才培养质量的优与缺,以便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做出调整,最终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3三维式全程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措施

(1)以行业需求为主要导向,确定通信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

作为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在开展整个大学阶段的教学活动的依据,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实现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要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邀请企业知名专家共同参与,制定符合地方实际、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通信工程毕业设计实施为例,在制定方案时,根据企业需求导向,参考行业对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以及必备的能力要求,与企业合作,确立毕业设计的课题方向,以双导师指导制度保证学生在踏上工作岗位前,相关能力都能得到提前的锻炼。

(2)以企业资源为合作平台,实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第一、第二课堂的开设与融合

在实施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要充分发挥协同育人的能量,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课程开设、引进企业进校、搬课堂入企业、师资培训、合作办学、实验室共建等方面,全方位合作,利用企业的资源平台,围绕实践能力的培养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实现人才培养的第一、第二课堂的充分融合;在前沿性的专业课程开设方面,聘请企业资深工程技术人才,到校进行授课;在学校专业设备、专业实验室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分方向,将学生分流至对应的企业,利用企业的优势资源,学习相关的技能;与企业协作,借助教育部协同育人师资培训项目,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训,选派教师跟随到校的企业技术骨干授课学习,进行实践师资的全面培养;一系列的过程协同,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并保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通信工程毕业设计实施为例,在人才培养的前三年,除了开设专业基础课程,每一学年都要开设一些与毕业设计息息相关的实训课程或者第二课堂讲座学习,大一是文献检索讲座学习,大二的电子课程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等,大三的NGN软交换、光通信综合实训、通信工程制图与概预算、4G移动通信技术与应用、光传输技术、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电信业务开发等,这些实训课程,前三年邀请企业高级技术人才授课,实训的应用例子全部来源与企业的项目课题,真学真做,学生的课堂有了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师资力量培训方面,校内教师在毕业设计开始前,必须跟随企业教师随堂学习,并由学校组织考核通过后,才能教授相对应的课程、带领学生开展毕业设计工作。假期中,选派老师参加企业的顶岗学习,参与企业项目研发,与企业协同申报各类科研项目等,多种形式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以便更好地开展相关方向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

(3)以专业就业为导向,建立人才培养企业协同反馈制度,逐步调整人才培养机制

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但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有很强的区域性、行业性,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用人单位、进入单位后的学生,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评判更加倾向行业的需求导向,因此,高校有必要在出口方向与企业形成紧密的协作关系,根据企业以及企业工作学生的反馈,适当调整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學方法等,为提高专业的办学水平做好铺垫。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通信工程毕业设计实施为例,在每一年的毕业设计答辩过后,学院邀请相关的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与学生、教师一起交流,就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实施、效果等各方面进行实时的反馈,针对学生的就业岗位,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行业发展趋势为辅线,对毕业设计课题就行调整,保证课题的进行能够有针对l生地达到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同时,学院与合作企业一起,组织学生的毕业设计参与企业的开发项目;鼓励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来源与实习项目,真正发挥毕业设计的实践性锻炼作用,避免毕业设计流于形式。一系列的措施,使得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取得了很好的锻炼效果,专业性建设成果显著,其中毕业设计成果申请了软著权、实用新型专利多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成果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也取得了区级奖励的好成绩。

4结束语

协同育人模式下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早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在我国广东、江浙一带、广西等部分高校逐步建立起“协同育人实践基地”,开始陆续探索协同育人模式下,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方式。作为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块拼图,毕业设计实践方式的改革研究重新进入了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的视野。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划分为入口协同、过程协同以及出口协同,三维式全程协同,以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实施为例,探讨了学生实践能力更高效的培养模式,为工科类毕业设计实践方式改革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实施基础。

作者:梁冀

通信工程毕业设计论文 篇2:

基于CO—OP的通信工程专业动作技能领域课程群建设的探索

摘 要:通信工程专业动作技能领域课程群建设构建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平台,给予了学生创造个性发挥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培养了学生的社会综合能力。Co-OP教育模式通过学校和企业间的合作,使学生进入企业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将Co-op教育模式应用于通信工程专业技能领域课程群建设中,能够实现校内课程学习和企业实际应用的有机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经验。

关键词:CO-OP;通信工程专业;技能领域;课程群

1 引言

通信工程专业动作技能领域是从学生通过感觉器官觉察客体或关系借此获得信息以指导动作,然后为某种稳定的活动的准备,进行复杂动作技能学习,从而使学生以某种熟练和自信水平完成动作、操作的熟练性,最终达到学生能改变动作以适应新的具体情境的需要-学生在动作技能领域中形成的理解力、能力和技能创造新的动作模式的培养目标[1]。通信工程专业中电子工艺实习、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通信电子综合实训、实习实践、通信系统的DSP/FPGA设计与实现、科技协会、社会实践、国家或国际通信工程师资格认证培训均归入动作技能领域课程群。而Co-op是通过校企合作,使学生进入企业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将Co-op教育模式应用于通信工程专业技能领域课程群建设中,二者结合,构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保证学生在毕业之前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并让学生在学习期间真正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及本专业未来的职业发展状况。

2 基于Co-op的通信工程专业动作技能领域课程群建设

Co-op是带薪实习的意思[2]。“co-op”一词源于英语单词Cooperate(合作)的缩写,在此特指:通过学校和企业间的合作,使学生进入企业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实习,以实现校内课程学习和企业实际应用的有机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经验。

2.1 教学计划安排

通信工程专业动作技能领域课程群的教学计划贯穿本科教育四年的始终,电子工艺实习、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通信电子综合实训、实习实践、通信系统的DSP/FPGA设计与实现、社会实践几乎都安排在每学期期末2-3周,而毕业设计占最后一整学期。基于Co-op的通信工程专业动作技能领域课程群教学计划设计为每学年3学期,把第一年到第三年的6-8月作为Co-op学期,大四仍然为2学期,最后1学期为Co-op学期。教学计划如表一。

2.2 基于Co-op的通信工程专业动作技能领域课程群建设的实施

基于Co-op的通信工程专业动作技能领域课程群建设要求校内教学和校外实习知识的衔接,适当调整校内教学内容以推动Co-op的有效实施。

基于Co-op的通信工程专业动作技能领域课程群建设要求学校和企业必须进行深度合作。企业是高校开展Co-op的主体, 没有企业的参与,Co-op无从谈起。这就需要学校在通信工程专业动作技能领域课程群教学中进行专门的课程指导学生如何到企业实习,有学校的导师和公司的主管共同负责的专职管理团队进行过程监控和反馈,每一阶段的co-op结束后,Co-op企业会向学校提交一份有关学生表现的反馈表,帮助分析学生的能力、个性和促使学生改进。反馈表通常包含下列指标:交流能力、理性/分析能力、学习能力(理论和实践)、职业素质、团队合作精神、领导才能、技术水平、设计和实验技能、工作文化、组织和计划、工作习惯评估等。

基于Co-op的通信工程专业动作技能领域课程群建设要求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合作,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找到Co-op,在指导老師指导下,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工作学期,选择不同的业主,选择不同的工作地方。

2.3 基于Co-op的通信工程专业动作技能领域课程群建设的预期效果

在基于Co-op的通信工程专业动作技能领域课程群建设模式下完成学业的学生,走出校门之前,已经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实际工作了16个月,这种工作经历对一个年轻学生是非常宝贵的,检验了课堂所学的理论,掌握了通信行业领域里的先进技术和先进工具,形成了礼仪为人、合理处事的职场风格,经受了复杂多样现实社会的挑战,磨炼了人生意志,修正了理想憧憬,积累了实际工作经验,一步一步的找到了适合发挥自己才能的职场空间。

3 结束语

通信工程专业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并极具活力的一个领域,不断涌现出许多新的技术,为了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知识水平的需求,将Co-op教育模式应用于通信工程专业技能领域课程群建设中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陈晓娟.通信工程专业课程群设计[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9.05:28-30.

[2]匡桂阳.加拿大的co-op教育的实施与优势及其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10.05.

作者:陈晓娟 赵立权

通信工程毕业设计论文 篇3: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

摘 要:本文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角度分析了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关于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要求,结合南华大学的行业特色,提出了一些关于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

关键词:专业认证;通信工程;课程体系

专业认证是确认高等学校所开设的专门职业性教学计划符合预先制定的合格标准的评估过程[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支撑条件等都必须围绕学生的毕业能力达成而展开,并强调专业持续改进机制的建立,确保专业教育质量。

随着通信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当前,许多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跟不上通信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要求,普遍存在核心课程教学内容重叠度高、实验教学环节薄弱等问题,导致毕业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2]。

一、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设置未能考虑学生毕业要求的达成。相当部分地方普通高校在课程体系设置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毕业以后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也没有考虑学生毕业一段时间后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体系。

(2)课程体系设置没有企业或者行业专家的参与。要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专业性人才,必须有企业或者行业专家参与课程体系设置的讨论。可现实问题是绝大部分高校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的时候完全是闭门造车。

(3)课程体系内关联课程设置不合理。很多课程设置是根据老师是否能够开课而设课,导致很多课程没有延续性,课程体系不清晰,相关课程的前后逻辑关系不清楚。

(4)课程体系中实践课程设置偏少及实践环节执行不到位。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必需,但是很多高校的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相对偏少。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开设的实践课程达不到实际的效果,实践环节流于形式。

(5)课程体系没有形成自身的特色。全国开设通信工程专业的高校非常多,除了部分高校结合学校自身定位和行业特性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之外,绝大部分高校没有专业特色,仅仅为了培养学生毕业而开设。

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需求与思考

(1)按照专业认证关于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要求,完成现有课程体系的梳理,包括基本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工程基础类课程与专业课程、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通识教育,等等。

(2)课程体系设置要求企业与行业专家参与,并与具有明显行业特色的企事业单位开展相关的交流与合作,凸显学校通信工程专业的行业背景和优势,逐步形成能够真正满足社会需求和岗位要求的课程体系。

(3)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建设。采用主干课程和主干实践课程精品化策略,然后通过主干精品课程逐步扩展完善课程体系。

(4)采用柔性化的课程设置。在完成主干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广泛开展专业选修课程、开放性创新实验课程、各类竞赛等,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建立柔性化课程体系。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不断跟踪通信行业的发展需求,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打破目前高校关于课程体系设置整齐划一的旧思想。

三、总结

课程体系设置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以及满足企业或者行业的真正需求。课程体系设置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通信行业的发展而不断地改进、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陈文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其对高等工程教育的影响.高教论坛,2011,(7):29—32.

张达敏,黎 慧.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策略探究.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 2014,(5):36—38.

作者:王明华 王超 邓贤君

上一篇:商业保险市场需求论文下一篇:课程改革机械制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