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2022-04-23

摘要:结合石油工程专业本科四年的课程体系设置特点、不同方向的科研课题性质,以及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现状,从学生群体特征、题目特征、运行模式及效果分析等多个方面,剖析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和毕业设计的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为更好地认识连个实践过程的实施现状及后期一体化模式的建立提供借鉴。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篇1:

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分析了石油工程专业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对应的改进措施,从而为提高毕业设计综合质量、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石油工程;毕业设计;对策

本校石油工程专业是重庆市的重点学科,属于高风险、高技术含量的领域,对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而且本校即将升为应用型大学,对应用型复合人才的培养目标会更高。故本校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对本科人才的教育必然要求更上一个层次,对各种本科实践环节质量的管理会更加严格,以满足各种形势发展的需要。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育的重要实践性环节,是落实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几年来在石油工程毕业设计过程中反映出诸多的问题。故本人结合多年从事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经验和石油工程系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开展毕业设计的问题分析,积极探索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从而为提升本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献言献策。

一、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综述

(一)学生重视程度不够,综合能力不强

1.学生态度不够端正,重视程度不够。从多年指导经验来看,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视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部分:有相当部分学生工作尚未得到解决,整日奔波忙碌于找工作;也有部分学生因考研复试;等等一系列的事情,忽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有的学生应就业单位的要求,提前前往油田实习,而且要求学生从事与就业岗位相关的设计,使得教师无法熟知其工作近况,导致教师远程监控学生的设计相对困难;甚至还有部分学生平时自由散漫、纪律松散,也不定期接受指导,需要在教师的督促下才能开展设计,对设计的各环节敷衍了事,这样无法保证设计的质量与效果。

2.学生综合能力不强。毕业设计是一个体现综合能力的训练,是检验学生所学知识与应用能力的一个标准。但是从各环节的指导经验来看,学生各方面的水平离培养目标还有较大的距离。比如调研文献能力差,不善于运用各种数据库;不懂整合消化资料,文献综述照搬照抄,不能形成自己的语言表述,从而导致资料重复率很高,或者不清楚如何查询英文资料,无法获得国外最新的技术和水平;多数专业英语锻炼不够,专业英语词汇有限,文献翻译过程中表述不够准确、专业。再如论文文档编辑能力较弱,办公软件运用不熟,综合动手能力不强;绘图能力有限,对AutoCAD、Flash等软件掌握不好;部分课题需要编辑程序来解决工艺生产问题,但多数学生的VB、Matlab或C++等程序语言运用不了或只能编辑很简单的程序,更别提运用更加复杂的专业设计软件了。从这些现象反映出学生尚不具备完成毕业设计该有的技能与综合解决问题的水平。

3.专业了解不深入,知识结构单一。专业知识不扎实,基础薄弱,对所研究的课题无法深入,对研究课题的深度与广度无法掌控。石油工程专业本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需要整合多领域的知识,但学生在校四年,知识结构单一,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由此反映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有待改进,提升;且学生四年里没有深入了解最前沿、最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方法,无法结合新工艺新技术开展研究;也无法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设计思路。反映出科学研究的技术水平弱,还不具备科研能力。

(二)教师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较敷衍

1.学生人数超规模,指导吃力。本校学生由专科、本科、升本学生组成,学生众多,而教师的配额不足。并且大多数教师还兼任着教学、培训、科研等工作,每周需指导两次甚至多次,还需面对学生各种问题,掌控他们的设计情况,定期上交各种资料,使得指导教师分身乏术,应顾不暇。

2.审题不认真、科学。部分教师审题不认真,课题不能与时俱进,无法与油田现场技术发展相配伍;而且有些课题研究内容制定过于浅显,甚至有相当部分教师申报的题目是文献综述,使得学生在综合能力运用方面得不到相应的锻炼;还有的申报课题难度过大,甚至难度都能比肩研究生课题,研究内容超出了本科学生的知识范畴。

3.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经验不足。平时开展指导设计工作过程中,有部分教师的责任心不强,疏于管理,从而导致设计的效果无法保证;年轻教师经验不足,指导效果难以提升。部分年轻教师由于缺乏足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经验,自身水平有限,指导出的毕业论文质量不高。而且每年指导学生众多,加上要求每年指导题目不能雷同,这样更使得年轻教师指导吃力。

(三)學校配套设施不足,多数学生只能从事理论研究

学校教学配套设施还很薄弱,设备投入不足,实验室、机房配置还满足不了毕业设计要求。虽然目前本专业实验室为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但是实验室建设满足不了教学和科研的要求,无相应的实验设施和药品,限制了设计的施展范围,学生只能局限于理论研究,形成不了有科学意义和价值的实验数据和结果,无法验证很多理论。部分课题需要采用数值建模,而油藏数值模拟对计算机的要求很高,学院里的机房无法满足这一功能,所以很多学生的论文建模只能通过教师给予计算结果,无法亲自建模。

二、确保毕业设计质量提高的措施与建议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修正,加大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力度

1.加强各种基础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毕业设计过程中,反映出学生对很多基础应用型软件的使用能力有限。通常学生在大学期间都只接受一门程序语言,如VB或C++课程的学习,而没有很多应用该软件的讲授课程。因此开设一门基础软件应用的课程非常有必要,着重介绍比如Office、WPS、AutoCAD、Internet、公式编辑器、电脑软硬件系统等的使用。即便学习了编程语言,能把VB或C++语言应用起来的学生寥寥无几。可见大多数学生没能真正掌握运用该软件,说明学校在开设这门课程时针对学生的学习应用环节还需改进加强。

2.加强授课过程中实践应用环节的培养。目前在开设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应着重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平时可以增强某些技术、工艺的讲解,采取撰写论文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更多技能,如加强学生查阅资料能力的培养,增强查询国外文献的习惯,扩展他们的专业词汇,尽可能与国内外的新技术接轨,了解更多新工艺新技术。也可让学生熟悉一些石油行业的计算软件,让学生可以掌握这些软件的应用,也可结合他们所学的计算机编程语言,编制一些小的应用软件,解决一些工艺技术问题。

目前本专业的课程设计环节比较敷衍,其科学性、实践性方面还有待改进。可设置那些更能体现应用能力的设计题目,这样使学生在做毕业设计之前,能得到最初的锻炼。

加强专业英语课程的应用力度。这方面的锻炼不能只局限于翻译专周,我们可以借鉴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培养模式,从而让学生更熟悉翻译文献的技能、方法;还可大大增强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了解国内外更多、更前沿的科学技术,从而使他们的知识结构更能与国际接轨。

3.加强教学科研实验室的建设及应用。目前本专业的实验室还不具备科研的能力,平时毕业设计只有少数实验室可参与课题的研究,大大局限了课题的开展。故本专业需尽快完成开放实验室的建立,这样可提供更多机会给学生去熟悉实验过程,实现各种实验项目的研究与学习,使他们在开展毕业设计前就能掌握更多的实验技能及方法。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毕业设计管理体系

1.借鉴其他院校的毕业设计管理经验,形成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调研其他工科院校好的管理模式,经过引荐、推广与应用,再结合本校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形成适合本校学生和专业特点的管理体系,达到统一、规范、科学的要求。同时进一步完善校、院、系三级组织管理体系,完善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管理机制。

2.毕业设计实践系统时间节点更加严格,建立有效性的惩戒制度。本校畢业设计实践教学系统对毕业设计的某些环节的把控比较到位,实施以来,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仍需改善及加强。比如毕业设计实践系统需更加严格把控各种资料提交的时间节点,从而约束教师和学生按时按量提交各种设计资料,防止学生、教师无故拖延;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必须建立合理的惩戒制度,并严格实施,要让教师和学生明确惩戒制度的有效性,而不是一纸空文。毕业设计期间的管理应由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和导师共同完成,不定期抽查、考勤。

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指导教师的自身素质。所有参与毕业设计指导的教师必须要以高度的责任心,按照相关教学规范要求认真做好各项工作。指导教师对所指导的学生分阶段明确任务和要求,积极检查督促其完成情况,对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把关,防止学生懈怠的现象出现,提升他们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严禁以各种理由推延进度和降低水准,确保高质量的完成毕业论文。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石油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提升学生实践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本专业目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多方面改进与提升我们的教学方法、管理模式、基础平台的建设状况等,从而培养出满足油田现场实际需要的、综合实践能力强的学生,以实现应用型大学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焦国盈,裴苹汀.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下降的原因及对策教学改革[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5).

[2]牛庆玮,刘臻.“求真”理念下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2,(5).

[3]刘维妮,贾振安.浅议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J].教育论坛,2009,(7).

[4]江厚顺.新的就业形势下如何提高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J].科技信息,2012,(1).

作者:张利亚 杨斌 李俊 曹杰

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篇2:

石油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与毕业设计互补性特征探讨

摘要:结合石油工程专业本科四年的课程体系设置特点、不同方向的科研课题性质,以及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现状,从学生群体特征、题目特征、运行模式及效果分析等多个方面,剖析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和毕业设计的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为更好地认识连个实践过程的实施现状及后期一体化模式的建立提供借鉴。

关键词:石油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本科毕业设计;特征与问题剖析

高等院校对学生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的培养以对学生知识、文化、素质、责任的全面发展的促进,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和本科毕业设计是其中两个最为直接有效的创新实践教育环节。期望在毕业设计之前利用大创项目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进而可有效地促进后续毕业设计环节的工作效率,加深学生对科研创新工作的理解深度。[1-4]然而,由于两个环节相对独立,在实践过程中两个环节难以形成连续性的统一培养模式,导致在两个环节实施过程中不能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5-6]由此,有必要深入剖析两个阶段的现状特征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为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一、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主要特征及问题剖析

2007年6月20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成为全国首批入围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60所高校之一。石油工程专业是该类实验计划的主要参与与受益专业,自设立之初就充分体现出了自主性、实践性、过程性、协作性、长期性、非功利性的特征。自2011年以来,我院大创累计立项国家级40项,校级143项。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提升了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了大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选题存在一定盲目性。参与大创项目选题的大多是大二、大三学生,其对专业课了解尚少,面对指导教师给出的研究内容条目式的申报表,短时间无法得出较为深刻的认识,存在较大盲目性。由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选题时已经深入了解研究内容的仅为2.3%,绝大部分表示仅有一般了解,且15.9%的被调查者表示在选题时对题目完全不了解。在对选题依据的调查中,主要的依据是选择认识的老师,或者别人的推荐,确实根据感兴趣内容选择的仅为11.7%,且有12.3%的受调查者表示为随机选择。

2.学生用于科技创新项目的时间很难保证。目前我校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大多数是大二的学生,而低年级正是学习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时候,课程安排比较紧密,用于科技创新项目的时间就相对不足,严重影响了整个项目的完成质量。由问卷调查可明显看出,项目负责人和参与者,每学期参与大创项目的天数差别较大,其中负责人大多在5~20天,而参与者大多在10天以内,并有23%的参与者承认几乎没有参与大创项目。

3.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延续性、系统性不强。目前低年级学生在繁重的课程学习之余,通过导师引导、文献调研、实验参与逐渐对课题有所了解,逐步参与到课题中去的时候,课题实施时间也接近尾声,难以对科研课题形成延续性、系统性的深入研究,致使创新课题成为学生对科学研究的认识实习,难以达到预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效果。

二、大学生毕业设计特征及存在问题剖析

作为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学科(油气田开发学科和油气井工程学科)的石油工程專业,逐步形成了贯穿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全部规范化毕业设计质量管理方法,由点及面的全程控制有效地提高了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但也不同程度地呈现出其自身的客观局限,体现在:

1.参与毕业设计学生多、设计题目多、题目技术水平层次不齐。随着专业扩招,自2005年以来,石油工程学院每年参与毕业设计的学生人数基本维持在600人左右,平均每位教师指导4~5人。如此大量的毕业设计题目的设置,在面对社会经济、就业自主化及其逼人的严峻形势,就难免存在着对其核心含义把握不好,设计(论文)选题及内容与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脱离并落入俗套化,以及忽视对学生进行创造能力意识培养和训练等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问题导致其水平相差较大,调研性的、重复性的、相似性的、验证性的、总结性的题目不断出现,既缺乏创新性,又缺乏理论价值和应用背景。

2.学生选题欠科学,存在一定盲目性。毕业设计是完全区别于课堂课程学习的一种实践类课程,供学生选题的时间短、可参考的信息少,加之本科生对于题目的内容、性质与自身就业的工作、所从事的研究之间的相关性认识不足,自课题选择上往往存在从简性、盲从性、随意性,大都选择一些相对简单、选择频率高或比较熟悉老师的题目,而缺少从自身兴趣、从业类型等方面针对性地选择题目。

3.毕业设计时间短、任务重、学生进入课题慢,难以达到较高的预期科研效果。毕业设计时间在三个月左右,但期间涉及到学生就业、考研复试、联系出国,甚至岗前培训等交织重叠,很多同学忙于考公务员,频繁外出找工作,参加职业资格证、TOFEL、GRE考试等等,毕业设计在时间和投入精力上很难加以保证,由于上述各种原因毕业设计与论文工作的时间被大大缩水。

4.毕业设计缺少团队合作训练。毕业设计采取一人一题的方式,且题目之间相对独立,既不利于合力完成较高水平的设计题目,也不利于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三、石油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与毕业设计特征互补性分析

1.设题互补性分析。题目的设置就要具备一定的延续性、连贯性和先易后难、先浅后深的特点。具体通过指导教师按照自身科研发展及科研课题情况,制定适用于2~4人左右科研小组在2~3年时间内可以分阶段完成的延续性课题题目、内容、研究进度等,并在整个项目中实时跟踪指导,分层次设定创新实验阶段和毕业设计阶段的研究目标。

因此,在大创项目申报时候,要在申请表中体现大创阶段和毕业设计阶段的全部内容。大创的内容必须是具体的、可执行的,后续毕业设计的内容可以是方向性的,应为根据大创研究的情况可能需要对后续毕业设计的内容做适当的调整。指导教师在设计题目时,要充分考虑到两阶段内容的连贯性、可持续性和可行性。同时对题目设置教师的科研条件,包含科研方向、实验设备条件、项目支撑条件等进行评估,明确可行性后再确立题目。

2.开题模式互补性分析。首先,明确立项答辩与开题答辩的异同,立项答辩是申报项目经过评审、筛选最终纳入该年度项目的过程,主要考察的是项目的立项依据、选题理由、预期成果等方面;而开题答辩是通过对项目研究过程描述、经费预算、成员分工等方面的指导使项目的研究更有针对性是项目顺利开展的保障。其次,开题答辩中开题报告的撰写是重中之重,在开题前组织一系列的如开题报告撰写、文献信息检索以及数据统计等培训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提高写作能力,统一组织开题答辩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3.过程管理互补性分析。(1)学生任务流程规范化。明确学生的工作任务是创新项目开展的前提条件,占总数6%的项目成员对于自身承担任务并不十分明确。教师应负责建立学生工作任务规范化流程。(2)学生需要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学科发展状况提出选题,提交给教师审核;继而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项目计划编写;教师负责定期检查工作进度;在项目临近结束时提交大创阶段结题报告,并同时提交毕业设计阶段内容规划和初步研究方案;答辩通过后,随即进入毕业设计阶段,并完成工作手册的撰写、提交;毕业设计完成后,撰写毕业设计阶段的报告,并将大创阶段的研究成果作为毕业设计答辩的研究背景介绍。(3)梯队建设制度化。应建立符合本科生特点的梯队建设制度,项目成员应突破年级的限制,从各年级选择学生加入不同项目组。组建由研究生—高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组成的梯队。教师重点与项目组长联系,由组长贯穿组员这条线,再由组员将项目资源辐射到未参与项目的其他学生,扩大项目研究的获益群体。

四、结语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实践能力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也关乎到大学生自身的發展成才。如何结合石油工程专业自身特点及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和本科毕业设计的优缺点,探索一套高效的大学创新性实验计划和毕业设计相互融合、互为支撑的一体化培养模式,并细化一套针对性高、操作性强、实践性好、效果明显的实施规范,是进一步提高创新效果和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有力途径。希望本文所探讨的培养模式、评价体系及其相应的实施规范,可为二者的有机结合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崔传智,赵晓燕.关于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管理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8,(9):88-89.

[2]桑玉军.全面质量管理视角下的毕业设计质量管理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6,(7):91-92.

[3]高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过程管理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3,16(6):158-159,163.

[4]徐志文,詹伟达,唐雁峰.工程创新实践教学与工程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剖析[J].教育与职业,2012,(3):39-40.

[5]陶旭晨,余承海,陶庭先.基于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提升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研究[J].轻工科技,2015,(1):158-159.

[6]范书立,李静,陈健云,等.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与毕业设计一体化可行性研究及实践探索时代教育,2011,(9):48-49.

作者:吴飞鹏 刘静 陈德春

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篇3:

海洋油气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探讨

[摘           要]  海洋油气工程专业是为适应海洋油气资源规模化开发而新设置的本科专业,国内设置本专业的学校较少,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主要参照石油工程专业,并引入船舶与海洋相关学科的课程,在摸索阶段发现其中存在不少问题。结合长江大学海洋油气工程的课程设置经验,并进行相关课程的比较与探讨,力争为未来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海洋油气工程;专业选修课;海洋;石油工程

海洋油气工程专业是为开发我国海洋油气资源、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而开设的新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理工科基础课程、海洋工程及石油工程方向课程,通过课程学习接受和了解海洋油气开发方面相关的专业知识,并掌握海洋油气钻采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操作技能。但是由于海洋油气工程专业的特殊性,仅有传统的石油石化高校设置,在专业发展方向和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还处在摸索阶段,教师需要针对海洋油气工程的情况进行大量的知识补充,同时需要针对海洋油气工程进行教材和实践技能方面的调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课程不适应、专业课程难度大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海洋油气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有必要针对现有海洋油气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情况,为未来专业课程的设置提供有效参考。

一、专业课设置情况

海洋油气工程专业是近十年内在石油与地质高校内开始设置的面向海洋石油、天然气和水合物等资源钻采的新专业,专业课程紧扣当前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专业人才需求,培养能够适应当前油气资源开发的应用型人才。

当前开设有海洋油气工程专业的高校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华东)、西南石油大学、长江大学、东北石油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等高校,各高校在课程的设置上主要有石油工程、油气储运专业,兼及船舶与海洋工程等相关专业的部分课程。各高校在核心课程的选择上相差较小,均以海洋钻井、采油、集输等为核心设置,但在专业选修课程上相差较大,主要还是以本学校的优势特色方向为依托来设置,既体现出海洋油气工程专业特色,也体现出学校在专业方向上的优势。

针对当前海洋油气工程专业设置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长江大学为例进行简要分析。长江大学海洋油气工程专业从2012年开始招生,现有三届学生已毕业,四届学生在校学习,2012-2015级学生执行的是第一版培养计划,2016级开始执行第二版培养计划,两版培养计划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存在一定差别,这主要是根据学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综合考虑后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但依然在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排课时间上存在一些问题,院系也准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适当调整。

二、海油专业课设置存在的问题

由于各高校的海洋油气工程专业普遍开设时间不长,均处在探索阶段,在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方案上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里面的核心问题即为专业课的设置,以长江大学为例,长江大学海油专业课程中必修课程自大一开始,选修课程自大二开始。除传统的石油工程专业基础课之外,还开设有海洋油气工程概论、海洋学、船舶与海洋平台工程、海洋工程结构设计、海洋钻井工程、海洋采油采气工程等海洋方向专业必修课,海洋调查及资源和勘探技术、海洋工程环境、深水油气工程概论、海洋法、海洋油气集输、海洋工程作业与安全、海洋固井与完井工程等限选选修课以及其他海洋油气工程专业英语、海洋石油钻采机械等海洋方向选修课。除了专业课程之外,还涉及有基础地质技能实习、钻井采油见习、平台见习等实践课程,让学生结合理论课程对现场施工及相应的装备有更清晰的认识。总体来说,以上课程覆盖了整个海洋油气工程专业中石油工程、船舶工程、油气集输等方向中的大部分知识,学生在有效学习课程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海洋油气工程施工与管理相对应的专业基础技能,并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由于国内开设的海洋油气工程专业尚处于摸索阶段,高校间主要的专业课程设置差异不大,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中还存在着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海洋油气与陆上油气资源相比,国际化程度更高,学生除具有良好的专业能力外,还应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与团队管理能力,但现有的专业课无论是必修还是选修课程均无相关的内容,专业课程设置并未突出国际化管理、交流、协作方面内容,从已毕业学生的工作情况来看,学生在这方面的技能比较欠缺。

2.海洋油气工程是一门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大部分石油高校的专业课程里没有与实践操作相配合的钻井工艺、开采及其他综合技能室内模拟课程,并且各学校在海洋油气工程专业实验室设置上支持的力度不大,与海洋油气工程专业的专业需求相比,实验室数量严重不足,对于海洋油气工程的部分专业设置学生只能通过课本了解,并未形成相关的概念,学生在后期有限的实习条件下无法对海洋油气工程专业有特别清晰的认识。

3.海洋相关的类似课程比较多,相关的知识点在各课程内均有或多或少的介绍,虽然深度有差异,但部分课程设置存在着重复、超过专业知识需求等问题,如对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的介绍在多个课程中均有涉及,部分课程涉及的专业深度较深,但对海洋油气工程的专业来说,如无特殊的要求,并不需要如此的深度,只需让学生有个大概了解,但是现有课程学生学习难度较大且欠缺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4.油藏工程、油气层渗流力学等部分课程存在着课程开课顺序与专业课程知识衔接倒挂的现象,前面开课的课程缺乏必须的专业基础支撑,教师授课难度大,导致学生学习难度大、教师需要提前补充专业课知识等,既影响了授课效率,也影响了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导致部分专业课程学生考试通过率不高。

三、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建议

基于海洋油气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收集教师和学生对课程教学反馈建议,结合前期开课的问题和其他高校同专业课程设置,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适当的修订:

1.充分调研海洋石油企业及其他潜在就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需求,兼顾专业知识学习和就业需要,适当加强国际化课程、管理方面课程的设置,在专业课程设置、现场实践、本科毕业设计等多个环节与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培养区分开,形成海洋油气工程的专业特色、培养海洋油气开发的专业人才。

2.对国内开设海洋油气工程专业或类似专业的高校进行调研,借鉴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先进经验,查找本学校海洋油气工程专业存在的问题。另外,海洋油气工程专业开设的学校本身不多,且多为本身联系较为紧密的传统石油高校,可组建海洋油气工程专业协作组织,每年交流在海洋油气工程专业学生培养和专业发展方面的新办法和面临的新问题,整体推进国内海洋油气工程专业的快速发展。

3.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是一个新技术密集的领域,同时对工程实践有很高的要求,要与时俱进地增加海洋油气资源新方向、新技术方面的专业课程,建立海洋油气开发的工程与船舶相关的专业实验室,并加强海洋油气工程的专业实践相配套的室内模拟专业课程,让学生能够紧跟潮流,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

4.对现有课程的知识点和课程深度进行梳理,合并部分重复课程,精简部分超纲课程,让学生能够有更为充裕的时间获得更加专业的知识,为后续的实践技能操作提供依托。根据课程知识衔接需求,合理设置课程的开课顺序,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学习相关的专业课程,达到培养计划的预期效果。

四、结语

海洋油气工程专业紧扣国家能源安全保障需求,培养面向海洋油气开发的专业性人才,设置和发展海洋油气工程专业很有必要。当前海洋油气资源开发面临着诸多挑战,设置的海洋油气工程专业尚处在摸索阶段,专业课程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需要针对现有的问题对课程进行不断修订,并紧跟国际国内的海洋石油钻采的发展趋势,形成具有鲜明海洋特色的油气开发专业,为我国的海洋油气开发提供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志剛.海洋油气工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石油教育,2011(2):89-91.

[2]倪玲英.海洋油气工程新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J].石油教育,2013(2):92-94.

[3]杨二龙,逯广东,张继红,等.内陆高校建设海洋油气工程专业的思考[J].石油教育,2016(1):21-24.

[4]徐加放,王志远,高永海,等.虚实结合的海洋油气工程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12):112-115.

[5]熊友明,杨志,朱红钧,等.海洋油气工程学科及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石油教育,2015(6):28-31.

◎编辑 武生智

作者:徐鹏 ·许明标 马东 何淼

上一篇:教学实践中的医学检验论文下一篇:综合布线系统电气保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