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院校实验室建设管理研究

2022-09-11

高等教育全面学分制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推广, 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上课时间, 充分体现了对教育对象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尊重, 但同时这种充满弹性的学制, 除了对理论课程的设置提出相应要求外, 对原有的实验教学设置、实验教学管理也带来了一定冲击, 对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使用、管理及发展提出的更广泛和更深入的要求。

一、实验室使用情况现状

农林院校实验室的规划和管理目前仍面临较多的问题。有些问题是需要在发展进步过程中逐渐解决的, 有些则是人为存在的可以及时避免的。

(一) 学生人数增加带来的需求压力

近年来, 高校招生不断扩大, 尤其是对更高一阶段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招生, 每年都保持着稳定的增长。作为学科研究和创新发展的储备力量, 硕士、博士研究生对实验室的需求更加广泛。但农林类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的实际情况是, 在管理人员、基础设施、配套资金等方面, 无法有效满足随着学生人数增加带来的需求增长。学生人数的快速增长, 给实验室建设、管理和日常教学、科研运行带来了较大压力。

(二) 配套经费不足带来的更新压力

相比于其他类型的高等院校, 农林类高等院校的经费比较有限。特别是在“双一流”高校评选之后, 对于既非985又非211的院校来说, 如果不是双一流, 或相关学科没有被评选为双一流学科, 那么实验室配套经费方面就会相对紧张, 如何更好地利用有限的经费不仅对实验室管理者带来压力, 同时也给学校整体的统筹安排带来压力。经费是保证实验室正常运行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 如果经费支持不到位, 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

(三) 管理制度不完善带来的提升压力

学分制教学的特点和要求, 未来实验室将趋向于统筹管理和统一调配, 在共享平台的层面上为实验教学提供更多的可用时段和可用仪器。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的管理, 如何协调、满足不同研究需求对实验室设备的要求, 同时在有限的时间内既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正常休息, 也能够及时完成对实验室设备的维护和问题处理。所以, 随着学分制推行而有待完善的管理制度, 带来了一定的提升压力。

(四) 实验课程体系落后带来的教学压力

实验课程的教学大纲的编写, 大部分是基于课程设置, 在推行全面学分制的改革中, 现有的课程设置已不能适应不同年级、不同方向学生的选课需求。实验课程体系的设置, 要充分考虑到推行全面学分制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 预先考虑相应的措施和办法, 更好的实现实验室的教学目标。

(五) 工作队伍量与质偏低带来的发展压力

长期以来, 实验室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实验室的相关工作, 都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这也就导致实验室在配备工作人员时有一定的难度。如何从管理制度上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 促发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与积极性, 是全面学分制教学模式改革推进中对实验室管理提出的要求。

二、未来发展解决措施

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始终是与时俱进的, 需要根据教学实际的要求不断调整、更新。同时这项工作也是涉及到仪器设备、人员配置、制度执行等客观物质和主观条件等多方面的综合统筹。针对农林院校推行学分制改革的要求, 就实验室建设提出以下措施和建议。

(一) 信息化管理

在大数据时代, 如何利用有利工具, 合理规划、建设、管理和使用实验室是一个重要的基本手段。“随着我国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实验室管理也具有了技术支持和硬件保障, 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在当今时代不仅能够做到, 而且必须做到1。通过联网管理, 既方便实验员查询仪器使用情况, 方便调度, 也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二) 制度化管理

科学、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是确保一个实验室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基本标准。更新已有管理制度, 加入符合学分制教育教学要求的管理制度非常重要。首先要制定详细、可行的实验室规章制度, 通过制度化规范, 加强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合理及提高使用效率。其次, 充分发挥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任课教师、实验室工作人员给予宏观指导的基础上, 加大学生参与实验室运行、管理的程度, 构建主体倾斜变更的实验室管理模式, 提升学生在实验室的主人翁意识。

(三) 整合化管理

全面学分制改革既是挑战, 也是机遇, 无论是学校层面的统一规划, 还是各院系研究所的具体执行, 都应该以此为契机, 对实验室建制进行整合和完善。协调各实验室的开放共用, 协调一级平台、二级平台的建设、运行和管理, 保证系统健康、持续、有效地发展。

(四) 开放化管理

转变思想观念, 不把实验室当成“私产”, 树立“开放共享”的时代理念, 践行“互助共赢”的基本原则, 形成合理有效的实验室开放体系, 保证实验室开放的有效性。着力打破学院、研究系所之间的隔阂, 在完成各自教学、科研任务的前提下, 整合实验教学资源, 推进各实验场所面向全体师生的开放, 提高实验室的开放服务水平。

(五) 人才化管理

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实验室工作人员队伍。一直以来存在的实验技术队伍从属、辅助的理念尚未得到改善, 工作人员变动大, 积极性不高, 影响实验室运转发展。学校应重视对实验室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 做到人尽其用, 各尽所能。完善培训培养机制, 根据实验室的学科特点和需求, 定期安排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学习和培训, 不断更新理念, 加快队伍的成长和进步。对于农林院校来说, 如何使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朝着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的目标发展, 还需要加强与外界的联系, 通过吸引外部资金, 合作开发项目, 建立实训实习基地等, 推进实验室良性地可持续发展, 为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可靠保障。

摘要:良好运作的实验室是农林院校学科科研、学科创新突破的基本载体。本文旨在梳理当前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现状, 把握农林院校新兴专业实验室建设发展脉络, 立足现实要求对实验室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实验室问题,信息化,制度化

参考文献

[1] 滕利荣, 孟庆繁.高校教学实验室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23-24.

[2] 施静, 赵宇艳.高校实验室创新管理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5, 32 (4) :260-263.

[3] 李霞, 梁齐.高校实验与工程技术队伍建设的改革与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5, 32 (7) :5-12.

上一篇:浅析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下一篇:基于电子病历大数据分析的疾病预测建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