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发展现状

2022-07-06

第一篇:交通运输发展现状

绿色交通运输发展

五措并举推进绿色交通运输发展

一是提倡低碳绿色的环保出行方式。积极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鼓励使用新能源、节能环保公交车型,有效减低汽车尾气排放。全区21辆公交车已全部采用新能源燃气车,货运车辆严格执行燃油标识,50辆出租车改为油气混合,大大降低了燃油需求。

二是加快营运黄标车的淘汰步伐。将营运黄标车监管工作纳入重要工作,制定淘汰实施方案,完善机制,明确责任人、步骤和时限,细化措施,加快淘汰步伐。截止目前,辖区内的1000余辆营运黄标车,已淘汰600余辆,淘汰率达60%。

三是加快农村公路畅通化、网络化。着力扩大路网规模,完善路网质量,继续实施“村村通公路工程”、“农村畅通工程”。截止2014年底,全区道路通车总里程1247.6公里,农村道路1071.8公里,基本实现了干支互联,安全便捷,整洁畅通的道路网络。

四是积极推广交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强对施工料场、施工工地及易发生扬尘物资运输环节的控管,尽量减少扬尘产生。在公路建设过程中运用冷再生处理,增加路基强度,减少环境污染,截止目前,全区共冷再生路面20余公里。

五是走“生态绿化管养”可持续发展模式。创新管养模式,走精细化管养、生态绿化、环境美化相结合之路。去年一年,共创建养护示范路段167km,精细化管养农村公路路肩、边坡培整370余公里,中修罩面10.8km。

第二篇:持续加快交通运输发展 努力改善贫困地区发展条件

省交通运输厅

这次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是在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阶段召开的重要会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对于扶贫开发具有重要作用。

一、交通扶贫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我省属内陆省份,公路交通在综合运输体系居于主导地位,长期以来的交通落后状况是制约经济发展和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始终将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作为交通运输工作的重要内容,凝心聚力谋发展,真抓实干求突破,走出了一条交通扶贫工作的新路子,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交通运输发展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我们抢抓机遇,不断加大交通运输投入,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入达到1878亿元。为“十五”的2.8倍,位居全国前列。

高速公路实现跨越。五年新增通车里程2102公里,提前两年实现了市市通高速公路的规划目标。2010年在西部地区率先突破3000公里,位居全国第七,西部第一。先后在秦巴山区、黄土高原、沙漠地区建成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连霍、京昆、包茂、福银、青银、青兰等国家高速公路省境内路段全部贯通,打通了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的大动脉。

干线公路展现新貌。积极推动干线公路建设,全面加强养护管理,先后建成了G316城固至褒河、S303延安至吴起等一批项目,路况水平明显变化,通行能力大幅提高,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充分发挥了国省干线公路扶贫开发的辐射带动作用。

农村公路普惠民生。农村公路服务范围最广、联系贫困地区最多,也是贫困地区最需改善的基础设施。我们始终坚持将农村公路作为全省交通运输的建设重点和最大民生工程,先后制定了农村公路发展战略,编制了农村公路发展规划,率先与交通运输部签订部省共建协议,制定了“群众打底子、政府铺面子”等系列支持政策,多举措掀起建设高潮。五年累计投入资金约320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1万公里,其中新改建通村沥青(水泥)路近7万公里。实现了除重灾区外,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通油路、建制村通公路,其中,83.7%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实现了广大农民群众“有路走、走好路”的愿望。

运输服务提升水平。不断加大公路运输基础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五年累计建成农村客运站点8758个。大力发展通村客运,大幅改善农民出行条件,出台了3年内投放1万辆通村客车、每辆给予2万元购车补助的鼓励和优惠政策,五年投放8000辆通村客运车辆,新增2944条农村客班线,全省100%的乡镇和88%的建制村通上班车,让广大农民出行“有车坐、坐好车”。加大农村渡口改造力度,五年改造渡口189处,为沿江沿河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安全便捷出行提供了保障。

(二)“两联一包”扶贫成果丰硕

根据省上“两联一包”扶贫工作安排,我厅负责洛南县的定点扶贫工作。我们先后多次深入贫困山区了解需求,确定了修路、架桥、建设村文化广场、修建村委会、发展特色产品种植等10个扶贫项目。坚持加大扶贫投入,每年安排扶贫资金约150万元,即使在今年交通运输资金筹措异常艰难的情况下,仍然把扶贫资金的筹措放在突出位置。目前,扶贫团包扶的项目基本全部建成,解决了1000余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明显改善了贫困山区的发展条件,增强了发展后劲,受到了当地政府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肯定。

二、全面推进新时期交通扶贫工作

为把新时期交通扶贫工作继续推向前进,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加快交通运输发展,深入推进交通扶贫”为主线,以实施“十二五”规划为契机,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着力加快发展步伐,着力提升发展质量,促进贫困地区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创新交通扶贫方式,努力开创交通扶贫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一)高点定位,加强规划引领。结合国家和省上重大规划,从促进区域发展着眼,加强规划引领,始终坚持将交通扶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形成贫困地区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交通运输规划建设体系。积极跟进国家公路网规划编制,科学调整全省公路网规划,合理布局贫困地区交通网络布局。结合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规划编制工作,认真研究、科学谋划,进一步完善贫困地区交通运输专项规划编制,力争将更多项目纳入规划,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快推进项目实施。

(二)加快发展,提升服务能力。坚持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为导向,继续加快全省交通运输发展步伐,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能力。结合全省“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我们将把贫困地区交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助其加快发展。一是持续推进高速公路建设。进一步提升东西通道、南北骨架通行能力,强化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地位,提升对贫困地区的拉动作用。二是全面推动干线公路改造。突出重点、分类推进建设一批

一、二级公路,加快建设通县二级路,重点加快一批贫困地区的生命线建设。三是稳步实施农村公路建设。结合移民搬迁规划,提高农村公路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农村公路服务品质。四是积极提升运输服务。继续稳步推进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建成一批乡镇等级客运站和建制村招呼站,完善农村运输网络,服务农民群众便捷出行。五是扎实做好“两联一包”。继续按照省上要求,认真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不断创新服务方式,适当加大扶贫投入,引导增强自身发展能力。

(三)采取措施,强化实施保障。为确保交通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实效,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确保交通扶贫工作落到实处。继续加强与省级有关部门沟通与合作,全面协调推进扶贫工作。加大资金和项目支持力度,适当提高贫困地区投资补助标准,在资金安排上倾斜支持,在项目实施上优先安排。加强贫困地区交通人才培养和技术交流,加强智力援助,破解贫困地区交通发展难题。

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这次会议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再接再厉,扎实工作,持续加快全省交通运输发展,不断改善贫困地区交通条件,努力推动我省交通扶贫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三篇:交通运输行业安检发展

2015年春运临近,为了积极应对即将到来的客流高峰,进一步加强安检查危和反恐防暴力度,上海铁路警方购置新型安检一体机替代老式机器。每台机器价值20多万元,于1月6日正式投入使用。

如今,在火车站、地铁站等各种场合,安检机成了必备安防产品。其工作原理是当物品经过X光检测后,行李内的物品会在显示器中显示出大致的形状,并显示成黄色、绿色、黑色等。一般黄色的物品是有机物,比如塑料、食品等,是安全的,而绿色、黑色的物品需要注意,如果绿色或黑色物体比较多,或呈出危险物品的形状;此外,X光安检机的显示图像系统,会有具有辅助功能:辅助探测危险物品,以及声光报警功能:满足条件时发出声音和报警灯信号。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到安检设备的大概就是在火车站、汽车站这些交通运输场所。根据第一财经网的统计的安检设备应用行业及投入情况(见附)来看,被使用的产品就十分多,投入很大,其中以海关和航空业投入更多。

分析其原因大概是海关、航空行业对安全要求更加严格,因此对于安检设备的选择也会更加高端些。如,在航空安检系统中,安检系统多数与行李托运系统集成,具有全自动安检、多路径优化等功能、智能化程度较高,因此造价较为昂贵。由于客流和货流量大,应用的安检设备数量较多。按不同等级枢纽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以及相应的货运量估算,大型枢纽机场需要货运安检通道数约40条,客运安检通道数约50条(具体估算见下表)。同时,随着旅客吞吐量的不断上升,设备增置需求也自然增加。

表1 各类等级机场对安检通道数的需求估算表

火车站、汽车、地铁等的站点虽然较多,但是对安检产品的要求不会特备高,产品投入量也较少,使用周期又会相对较长,而对公交车的安检需求目前还刚刚起步,检查地点也仅限于起发站点,安检设备需求还不是很明显,但是其潜力不小。

近日,全国公安机关紧急部署进一步加强地铁公交安全保卫工作,其中提到,要积极提请政府加大投入,在每列地铁列车、每辆公交车上配备安全员,配备必要的防护、防暴设施和器材,推广安装安防新技术、新产品,组织开展培训演练。相关政策将提振安防、安检产品市场,目前全国正掀起一轮地铁建设热潮,相关安检市场空间巨大。

另外,值得一体的是,2014年5月16日公安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动车检验工作的意见》,推出非营运轿车6年内免检、机动车异地检验、检验机构社会化等18项新举措,着力破解“车检难”。安检机构改革新政出台后,新疆地区有意投资或已提出新建安检机构的投资人出现井喷状态。

安检产品趋势:专业化、智能化、服务化、集成化

随着安检产品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矿企业,对金属物的辨别能力要求也不断提高。

安检设备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目前地铁等应用场合中在安检方面的投资不仅包括购置相应的安检设备,还需增加相应的安检人员。随着检测手段增加,复杂程度提高,对安检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随之提高,安检成本不断提升。因此,开发更加智能化的检验手段,提高安检人员的工作效率也是安检设备要发展的重要方向。

租赁方式将日益普遍。随着安检设备的应用日益广泛,一些文化场所以及一些体育场馆等对临时增加安检设备的需求也不断增加。采取租赁方式可以降低设备投入,减少保养维护费用,对于资金实力不强的业主而言是较好的选择。同时,未来设备企业的服务收入也将逐步提高,服务的作用将日益凸显,甚至将成为决定厂商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安检系统应当与其他安防系统集成,包括监控系统、报警系统和应急联动系统。从多个角度多种途径保证安检系统的功效发挥。安检系统主要起到事前预防的作用,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必须依靠其他手段降低事件的带来的不利后果。这就需要安检系统实现与其他安防系统的有效集成,从而建立“事前”和“事后”有效配合的安防机制。

附:安检设备应用行业及投入情况

民航——货物运输X射线安全检查系统;旅客行李X射线安全检查系统;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痕量爆炸物探测仪;X射线液体安全检查系统;放射性物质巡检仪;门式金属探测仪,手持式金属探测仪;防爆罐500~1000

铁路——货物运输X射线安全检查系统;旅客行李X射线安全检查系统;痕量爆炸物探测仪;X射线液体安全检查系统;放射性物质巡检仪;门式金属探测仪,手持式金属探测仪;防爆罐500~700

公路——旅客行李X射线安全检查系统;痕量爆炸物探测仪;门式金属探测仪,手持式金属探测仪;防爆罐100~200

运输业——货物运输X射线安全检查系统;痕量爆炸物探测仪;X射线液体安全检查系统100~200

轨道交通——旅客行李X射线安全检查系统;痕量爆炸物探测仪;X射线液体安全检查系统;门式金属探测仪,手持式金属探测仪;防爆罐100~200

海关——集装箱/车辆检查系统;行李X射线安全检查系统;痕量爆炸物探测仪;X射线液体安全检查系统;放射性物质检查系统;人体安全检查系统1000~5000

第四篇:全市交通运输发展情况汇报

聚焦项目建设 推动全面提速

——全市交通运输发展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市党代会精神,以“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抓手,按照“四个城市”建设和新旧动能转换总体部署,以打造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交通强市”为目标,以全国一流标准衡量X交通发展,聚焦交通重点项目,推动X高速、X绕城高速、X高速改扩建、X项目建设,加快城市轨道交通、X等项目前期工作,交通重点项目呈现多点突破、全面提速的新格局。

以“翻篇归零”的心态寻标对标,定位交通强市目标。今年以来,我市先后省内对标X,省外对标X等城市,突出问题导向,分类分项分析,认真对标先进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运输发展成就,充分汲取先进经验做法,以推动交通运输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为主线,按照整体寻标、精准对标、全面达标的思路,制定了复制推广先进经验方案,明确X大类X多个复制推广事项,推动各项先进经验落地落实。

以“赛跑赶超”的境界推进实施,突破交通重点项目。全力推进市第X次党代会确定的“十大交通工程”,创造出“交通速度”。高速公路进程位居全省前列。集中力量加快推进X高速、X绕城高速、X高速改扩建三个重点项目。X高速公路北段提前半年于今年X月X日建成通车;南段完成计划的X%,工程建设进度居全省同期开工的X条高速第一位,项目计划于X年X月底建成通车。在X绕城高速前期工作中,安排专人盯靠推进,逐个程序、逐个单位对接沟通,第一时间反馈审批信息、加速材料流转,于X月X日正式通过省发改委立项审批。在X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加强与地方协调,确保X段的阶段性进度和总体进度始终保持全线前列。港航发展连续提速。按照X港“一干三支”航道布局和“大环抱、多港池”码头布局,加快航道和码头泊位建设,打造开放发展“龙头”。年内X万吨级航道完成立项核准,X年X月底前将开工建设。X个X万吨级液化品泊位投产运营,X个X万吨级通用泊位和X个X万吨级滚装泊位建成。今年X月X日,X万吨级外贸船舶“X”轮顺利抵靠X港西作业区X号泊位,标志着X港由近洋内贸成功跨入重要远洋外贸转型发展。在此基础上,X年X万吨级专业化木片码头将建成投产,多个专业化深水泊位项目前期工作稳步开展,推动X亿吨级大港格局逐步形成。综合交通体系日臻完备。加快新机场规划建设进度,同步推进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积极推动《X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审批进程,并开展X—新机场—X高铁北站快速通道的研究论证工作,加快实现各交通枢纽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大通道纵横发展。全面对接“一带一路”战略,X大通道已逐步发展成“X”陆海联运国际大通道,“X号”X至X铁路冷链班列于今年X月正式开通,各种运输方式实现融合发展,内畅外通的X国际运输网络加速形成。

以“跳起摸高”的思维自我加压,加速民生项目建设。以顶层设计助推“国家公交都市”创建,推进《X市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起草工作,尽早形成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法律法规保障。同时,推动国家公交都市创建工作融入“四个城市”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等全市重点工作中,借势高层统筹、借力市级活动推进公交发展。以市级统筹助推“四好农村路”创建。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市级层面的规划统筹,以把X农村公路建成全国的排头兵、领头雁为目标,以解决跨县市的断头路、卡脖子路问题为重点,超额完成X公里农村公路建设任务,推动X两市创建成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以信息化建设助推交通管理服务提升。开通了我市X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热线,实现数据与交通运输部的实时上传。建设智慧公交,将实现全部营运线路智能化调度和实行视频监控,“X掌上公交”手机APP测试版发布。针对我市网约车发展现状,在建成我市X巡游车电召约车平台的同时,启动了网约车监管平台建设,推动我市出租车行业的转型升级,为乘客提供快速、精准的约车服务。

以“不忘初心”的理念综合施策,打造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坚持先行先导。始终以“先行官”来定位交通运输各项工作,健全作风建设机构,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实现作风建设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坚持项目管理模式。在工作推进上,坚持一切工作项目化、节点化,建立重点工作“路线图”,对重点工作任务进行全面梳理,逐项制定任务、目标、完成情况。在交通重点项目中,做到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在项目一线设立指挥部,挂图作战、协作推进,合力攻坚。坚持锻造交通铁军。把项目建设作为“作风建设”的主战场和竞技场,通过考核、督查、干部选拔、典型宣传等多种措施,形成“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在项目建设中展现作风、锤炼队伍。

第五篇:构建和谐交通 促进交通发展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任务,张春贤部长也已在有关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构建和谐交通的要求。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交通发展的新要求,努力构建和谐交通,不断促进公路水路交通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和谐交通的内涵与特征

所谓和谐交通,就是能够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交通,能使广大人民群众的交通需求得到满足的交通,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对运输服务感到满意的交通。具体地讲,和谐交通就是公平共享、法治有序、便捷高效、安全可靠、环境友善的交通。这就是和谐交通的基本内涵。

公平共享,就是要使全社会各地区、各阶层、各群体民众都能充分享受到交通发展与改革的丰硕成果,并使其交通利益都能得到实现、维护和发展,充分体现交通事业的社会性、共用性和公益性。这是和谐交通的价值取向。

法治有序,就是要有完善的法规体系,使所有交通参与者遵纪守法,保证交通的有序运行。这是和谐交通的制度保障。

便捷高效,就是要使交通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覆盖率、通达度和机动性,做到能力充分、衔接紧密,保障货畅其流、人便于行。这是和谐交通的基本要求。

安全可靠,就是要使“安全至上”成为全社会所有交通参与者的共同理念,不遗余力地减少交通伤亡、增进公众安全,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实现交通的可靠性,努力实现“零死亡”交通和全天候运输服务。这是和谐交通的发展重点。

环境友善,就是要建设低能源消耗、低资源占用、低环境污染、低财政负担、低使用成本的交通运输系统,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实现交通的发展目标,实现交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这是和谐交通的必然选择。

构建和谐交通的基本要求

构建和谐交通,要切实处理好四个方面的重大关系。

构建交通行业与社会公众的和谐关系。要把交通发展的目标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提供让社会公众满意的服务,取得社会各界对交通发展的认同和支持;通过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提高社会各界对交通发展的知情度和参与度;通过树立和巩固亲民、负责、为民、务实的行业形象,不断增强交通行业对社会各界的亲和力和影响力。

构建交通行业与外部行业的和谐关系。交通行业是关联度很高的行业,交通主管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通过建立有效的协作对话机制,形成有利于交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推动力。

构建交通行业内部的和谐关系。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交通政策的制定主要在中央交通主管部门,但具体执行主要依靠各级地方交通主管部门,因此在政策的理解和贯彻执行中都有可能存在着逐级衰减的现象。要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文化创新等途径,激发各级交通部门和每个从业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全行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构建交通运输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严峻的资源约束要求我们必须走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这种可能。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交通运输的增长方式,要将“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贯穿到交通发展的各个环节。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构建和谐交通,就要紧紧围绕交通发展的目标和这些要求,努力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加快发展,为构建和谐交通奠定坚实基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交通发展的主要矛盾仍然是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生产力滞后的矛盾。因此,必须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为构建和谐交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深化改革,为构建和谐交通注入强大活力。目前交通发展中存在的许多不和谐现象,究其根源很大成分在于体制性障碍的存在。构建和谐交通,就必须深化交通管理体制改革,逐步理顺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经营主体的责、权、利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健全法制,为构建和谐交通创造有序环境。当前交通法制化建设还不能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必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在交通行业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加强行政能力建设,为构建和谐交通提供根本保障。构建和谐交通的重点是要提高各级交通部门的行业管理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即要着力提高交通运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公共服务和组织保障、运输和建设市场的依法监管、安全管理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五个方面的能力。

促进交通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交通增添精神动力。交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要树立以人为本、质量为先、服务至上的行业价值观,形成爱岗敬业、求真务实、创新进取、团结协作、廉洁自律的行业精神,为构建和谐交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协调各种关系,为构建和谐交通营造良好氛围。构建和谐交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应善于处理行业内外的各种关系,将各方力量转化为交通发展的积极因素,共同推动和谐交通建设向前发展。

处理好影响构建和谐交通的问题

近年来,交通行业在政策、规划、建设、科技等各方面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构建和谐交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和谐社会”毕竟是一个新理念,它的丰富内涵和广泛外延,将会对社会、经济各领域派生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和谐交通的建设还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完善管理方式,促进收费公路的健康发展。我国的收费公路政策在过去的20年支撑了公路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它仍是公路建设资金筹措的重要基础和主要手段。但是发展到今天,收费公路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五乱”,即:乱设站、乱收费、乱转让、乱挪用和乱养人。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公路服务效率,损害了交通形象。《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的出台,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创造了条件。充分利用宣贯《条例》的契机,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调整费率、产权归位、统贷统还”的思路,依据《条例》的具体条文规定,全面予以调整和规范。

巩固治超成果,建立治超长效机制。2004年,治超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反弹危险随时可能出现。对交通系统而言,要立足于全行业的力量,建立治超的长效机制。从国内外的实践看,主要措施应包括: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治理超限超载有法可依;严格执法,推行“一超三罚”制度;降低收费标准,规范运输市场;提高治超的技术水平,如合理布局检查站点,推广动态称重设备,试点推行道路运政IC卡;总结有关经验,实施货车计重收费。

多方解决农村公路发展的资金问题。现在,农村公路的投入是“还账式”的,随着建成规模的持续增加,农村公路建养体制不健全,建养资金缺少来源的问题将会很快显现出来。解决的思路可以归纳为:明确事权划分,稳定现有渠道,开辟新的来源,确立投入原则。明确事权划分,就是要根据农村公路的基本属性,明确政府是农村公路建养的责任主体,同时要根据农村公路的受益范围、各级政府的财权事权状况,区分不同地区,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责任比例,最终形成中央政府引导、地方政府为主、农村社区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农村公路投融资体制。稳定现有渠道,就是通过法定的程序,建立农村公路发展专项资金,使目前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稳定下来,形成一个有法制保障的、相对可靠的来源渠道,包括总量和比例结构,并做到数量逐年增长,使用公平合理,监管有章可循。开辟新的来源,是指根据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和农村税费改革的要求,开辟新的农村公路建养资金渠道,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供给能力,以适应和满足农村公路的发展要求。确立投入原则,要兼顾效率与公平,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不脱离现阶段实际,不增加农民负担。

努力做好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未来的五年,仍是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时期,环保压力日益凸显,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从技术层面讲,有两个问题值得重点关注:工程地质病害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设计、施工等多个环节加以预防,才能收到好的效果;第二是生态保护问题,这在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尤为突出,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统筹交通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通过科技创新、精心设计、精细施工和严格组织管理,来实现最小程度的破坏和最大限度的恢复,从而达到交通发展与自然的相互协调统一。

上一篇:交通安全教育总结下一篇:集体企业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