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发展与展望之二“十二五”时期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思路及未来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展望课程考试

2024-05-17

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发展与展望之二“十二五”时期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思路及未来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展望课程考试(精选2篇)

篇1: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发展与展望之二“十二五”时期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思路及未来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展望课程考试

黄石市阳新县“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

阳新县位于湖北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版图面积2800平方公里,现辖23个镇(区),总人口107万人,东临长江,西接京广,南通京九,北连武黄,大广、杭瑞、黄咸、麻阳高速在境内交汇,具有“吴头楚尾”承东启西、联南纳北的交通区位优势,同时是武汉“1+8”城市圈的重要出口与东南枢纽。如何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交通优势资源,发挥区域综合运输的整体功能,构建与阳新在国高网和城市圈中的区位相配套的公、铁、水、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支撑阳新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基础。协调交通运输与鄂东区域的关系,落实区域交通辐射战略,整合交通运输资源,确定县域交通运输发展目标,制定交通运输发展方案,是制订阳新县“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的根本任务。

一、阳新现状交通发展概况

目前,阳新的公路主骨架尚未形成“田”字网,尤其是以阳新县城为中心的腹地交通运输无法进行网状运行,急需贯通北部棋盘洲至大冶、咸宁高速公路,东部麻城至阳新高速公路,腹地阳新至(武汉)大广高速的一级公路,融入“1+8”城市圈交通运输网络;加快黄石至阳新快速通道的立项建设,以改变阳新到江西、九江比到武汉、黄石还要快捷的被动局面;必须建成县域内长江组合港、阳新富河81公里岸线的第一个港区——兴国港区;建成武(昌)九(江)高速铁路干线,构建“二环九射二桥三隧五码头”,初步形成阳新公、铁、水、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截止2010年底,阳新县交通运输线路里程达到3929.8公里(不含城市道路)。公路通车里程为3747.3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516.2公里,区域内路网密度为134.6公里/百平方公里,等级公路比重为67.1%。长江和内河航道126.5公里,码头泊位88个。铁路营运里程57公里,区域内铁路路网密度为2.1公里/百平方公里。

(一)阳新公路交通发展现状。全县公路通车里程3747.3公里。其中,106国道过境段58.75公里,5条省道227公里,16条县道272.2公里,154条乡道1071.385公里,村道2117.93公里。通车公路总里程中,技术指标为二级的280.938公里,三级74.3公里,四级2160.869公里,等外级公路1231.2公里(通自然湾公路)。通车公路总里程中,沥青混凝土路面24.5公里,水泥混凝土路面979.71公里,沥青碎石路面617.888公里,其余砂石路面或无路面公路2125.2公里。全县所有镇政府、管理区所在地都通了二级或三级公路,所有建制村村委会都通了沥青(水泥)路。大广高速和杭瑞高速两条国道主干线在阳新境内长100公里,分别于2008年和2009年动工建设,2012年均能建成通车。全县有各型营业运输车4105辆,其中客车438辆,货车3283辆。有汽车客运站9座,其中二级站2座,五级站7座,有客运线路90条,远及深圳、上海、温州等地,县内遍及各主要农村集镇,日发客班900次,年客运量900万人次。乡村客运则延伸至村。全县年货运量630万吨,有城南货运站1座,乡镇没有正规货运站。区域有公共客运线路11条,客运出租车280台。

(二)阳新水路交通发展现状。全县航道有:长江过境段45.5公里,富河干流81公里。航道沿线港口划入鄂东组合港。县内共分棋盘洲、黄颡口、富池口和兴国等4个港区。港口自然岸线总长125.5公里,长江45.5公里为一级航道,富河富池至排市大桥59公里为五级航道,排市大桥至富水大坝22公里为六级航道。计有客货码头泊位88个,最大靠泊能力3000~5000吨级,年货运通过能力1500万吨。受富池大闸和富河航道的限制,富河只能进出100吨级船舶。全县注册营运船舶257艘,其中货船101艘,共2.6万总吨位,客船156艘3157座位,年客运量72.8万人次。位于棋盘洲港区的黄石新港(物流)园已获省政府批准,大棋一级公路

正在向棋盘洲港区延伸。

(三)阳新铁路交通发展现状。武九铁路阳新县境57公里,为国家一级干线。武九高铁是华中地区正在立项建设的首条全封闭高速铁路。阳新火车站为三级站,设计日发旅客量1万人次,年货物吞吐能力60万吨。2009年,火车旅客发送量51万人次,货物吞吐量34万吨。

二、阳新现状交通问题分析

“十一五”,阳新加快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提升了交通运输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先行作用,区域综合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累计完成建设投资8.5亿元(不含高速公路和棋盘洲港区),全力配合、精心服务省市重点建设项目杭瑞、大广高速公路和棋盘洲港区工程建设。全县国省干线路况明显改善:完成106国道、界浮省道、沿横省道等大修工程77.6公里,新增河金、阳枫省道干线二级公路49公里。农村公路变化日新月异:改扩建县乡二级公路61公里,改造县通乡公路100公里;农村公路“渡改桥”项目排市大桥已建成通车,荆头山大桥计划2011年底建成通车;完成危桥改造16座;改造省际出口及断头路18条计163公里;完成农村公路通畅工程1062公里;建成防汛通道10.9公里。运输站场、港口水运设施建设平稳推进:建成乡镇五级客运站14个、农村候车亭120个、招呼站150个;达标改造农村渡口34个;官桥二级客运站主体工程将于2011年7月投入运营;王英仙岛湖旅游码头工程及旅客接待中心,将于2011年10月前建设完成,兴国港区已完成“三通一平”工作。但阳新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与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整体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与不足,交通运输对阳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还没有得到根本消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交通设施规模总量不足,交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对国民经济的制约仍然存在。对外快速运输通道缺失,主骨架公路网不完善,在与城市圈中心城市武汉、副中心城市黄石、鄂州等的道路系统衔接方面,都需要绕行大冶、黄石,线路迂回,缺乏有效的直接联系。全县公路等级偏低,二级公路里程仅占通车总里程的7.5%;高级、次高级路面总里程仅占通车总里程的43.29%;等外公路还占公路通车总里程的32.85%;低级路面、无路面公路还占公路通车总里程的56.71%。公路上等升级任务十分繁重。农村公路不通畅问题突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任务尚未起步。生态、红色旅游公路建设发展滞后。国省县乡村道危桥多、安保工程极不完善。

(二)港口开发力度不大,与重要港口城市地位相比,港口吞吐能力和机械作业程度还很不相符。部分港口作业区的功能混乱,设施简陋,机械作业程度较低。内河航道等级不高,受季节、富池船闸、航道上桥梁净高、航道淤塞影响较大,不能有效地与长江黄金水道连网成片。

(三)铁路对城市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将武汉至黄石高速铁路延伸至阳新乃至通达九江市,实现区域交通资源的有效利用,十分紧迫和必要。

(四)现有各交通方式自成体系发展与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阳新县境内公路、水路、铁路等交通方式各自发展,难以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化运输结构;各交通方式的客货站场布局不尽合理,相互之间缺乏衔接配套,综合交通运输的整体效益不能充分发挥。

(五)运输站场等级低,管理服务手段落后。突出表现在货运站场设施简陋,功能单一,与其他运输方式的站场还未能形成合理衔接。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进展缓慢,还未向物流中心、物流园区转型。管理服务手段与装备水平比较落后。道路运输站场在信息管理标准化、经营运作网

络化、信息资源共享化等方面差距大。

(六)综合交通运输各方式的发展不够平衡,各交通方式的比较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水路优势不优,成为我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短板”;管道运输基础较为薄弱;农村公路通畅深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路运站渡一体化”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现代物流业没有形成体系,综合交通运输的整体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主导道路运输市场的仍然是众多效率和素质较低的分散的个体企业、小型企业,大型骨干企业严重不足,运输生产的组织和集约化程度低。

(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养护、运输需地方配套大量的资金,由于投入不足,影响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与发展的进程。

三、“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经济要发展,交通要先行为主导,认真贯彻落实建设、管理、养护、运输并重方针,着力构建网络完善、结构合理、衔接紧密、信息共享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充分依靠各级党委政府、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通力支持,开创阳新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坚持从阳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依靠各级党委政府、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的原则;坚持与旅游开发,山、水、林、田综合治理,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等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规划为先导,与综合运输、城镇体系发展规划相协调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条快结合,分级管理的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科技进步,注重交通安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三)发展目标。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省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规划投资232亿元,打造带动4条(大广、杭瑞、黄咸、麻阳)高速137公里(已建43公里,续建、待建94公里),1条(106)国道59公里(已建成),5条(界浮、沿横、阳枫、富阳、河金)省道241公里(已建成),8条(星肖、朱梅、阮殊、刘太、龙岩、黄太、大

三、大有)拟升省道95公里(待建),3条(杭瑞高速阳新连接线、武阳、黄阳)一级公路86公里(在建、待建),7个(阳新物流中心、城南客运站、城北客运站、中心客运站、龙港客运站、武九北站、武九东站)重要站场(已建成城南、中心客运站和武九北站),5个(棋盘洲港区、黄颡口综合码头、富池综合码头、兴国港区、王英中心码头)重要港口码头(续建、待建)以及主要农村交通设施的现代交通网络新格局。重点建设“二环九射二桥三隧五码头”,统筹养护、管理、运输协调发展,形成以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国省干线、长江黄金水道、富河内河航运、快速铁路为主骨架的综合交通体系,实现公水联运、公铁联运、铁水联运、公铁水联运,基本建成现代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阳新新一轮经济社会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具体目标:

——公路方面。以打造“五纵三横”高等级骨架公路网(五纵:大广高速、麻阳高速、106国道一级公路、黄阳一级公路、兴国至浮屠一级公路;三横:杭瑞高速、黄咸高速、武阳一级公路)、“四纵五横”省道干线公路网(四纵:阳枫省道、富阳省道、河口至洋港省道、梅军省道;五横:界黄省道(界首至黄沙铺)、三通省道、沿横省道、河金省道、洋港至燕下省道),仙岛湖生态旅游公路网和农村公路网为着力点,实现通省达市公路高速、一级化;省道技术二级、路面

高级化;农村公路技术等级化、路面高级化、行车安全化、养管正常化。重点建设黄咸高速公路、麻阳高速公路、武阳一级公路、黄阳一级公路、106国道一级公路、浮屠至兴国一级公路、仙岛湖生态旅游公路、梅军二级公路、农村公路等。

——公路客货站场方面。以打造“运输网络一体化、运输装卸一体化、运输站场一体化、运输辅助设施一体化和管理一体化”的新型联合运输系统为目标,构建“交通枢纽二级站、镇镇都有客运站、村村都有候车亭”的客运服务体系,建立较为完善的物流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提高物流专业化和现代化水平以及整体运行效率。重点建设龙港、浮屠二级客运站,排市、三溪、白沙、木港三级客运站、阳新物流中心等。

——水运港口码头方面。将以长江港口码头建设为主线,实施内河航道整治和完善兴国港区配套设施建设,充分发挥长江、内河黄金水道的运输功能。重点建设富池港综合码头、兴国港区、富水河航道整治工程、黄颡口码头工程等。

——铁路方面。修建武汉至九江客运专线阳新段及武九高铁东站,预留白沙(南)站,构建快速、便捷的铁路客、货运输体系。

(四)“十二五”的重点工程。县委县政府决定将2011年定为“交通运输建设年”,全面启动“二环九射二桥三隧五码头”的建设,为“十二五”阳新交通运输重点工程建设开创了先行条件。

二环——立项建设东部的麻阳高速、北部的黄咸高速阳新段,在建的西部大广、南部杭瑞高速与国家高速公路网、地方高速公路网贯通,构建阳新的高速公路外环圈;以106国道、沿横省道、三王路、农大路、石东路、界浮省道、阳枫省道、富阳省道、河金省道为基础,拟升等立项改造星肖线等8条95公里县乡道为省道,构成连接白沙、浮屠、三溪、军垦、王英、龙港、洋港、排市、木港、枫林、富池、半壁山、陶港、黄颡口、韦源口、金海、太子、大王的国省干线内环圈。

九射——以中心城镇、高速互通、过江通道、综合码头、公铁站场、物流园区等重要设施为节点,形成内联外射的便捷通道,辐射沿线及周边地区。一射:以城区兴国镇为中心射点,建设杭瑞高速阳新连接线15公里、杭瑞高速阳新互通、武阳一级公路、梁兴一级公路、黄阳一级公路、富阳省道、拟升省道二级公路95.4公里、兴国石孚渡改桥、阳新物流中心、城南客运站、城北客运站、武九高铁阳新段57公里、武九高铁阳新东站、拟请县政府组织交通、水利两家联手,加快启动富河81公里航道的疏浚工程,特别是赶在“十二五”前期做好富池大闸500吨级船闸改造工程的工可设计工作,力争早日消除富河航运的瓶颈,以低碳、低成本运输,造福富河两岸50万余人民,畅通县城高密度的人流物流。尽快建成兴国港区。构建以兴国城区为中心的公、铁、水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二射:以棋盘洲新港物流园为射点,建设黄咸高速阳新段26公里、棋盘洲长江大桥,联通沪蓉高速、棋盘洲港区、黄颡口综合码头、大冶湖港口河渡改桥、大冶湖大王大桥,升等立项改造大有线、大三线、刘太线,规划立项建设黄石至阳新一级公路及筠山隧道,山南铁路,构建公、铁、水枢纽,辐射兴国港区、黄冈和皖西。三射:以大王太子结合部为射点,黄咸高速与黄阳快速路构成“十”字对接,完善河金省道,立项升等改造刘太公路,规划建设大冶湖大桥,构建公、水枢纽,联通兴国、陶港、太子、大王、大冶大箕铺和黄石市黄金山工业园及市区。四射:以富池镇为射点,建设麻阳高速阳新段11公里、武穴(富池)长江大桥、富池综合码头、远大专用码头、华新骨料专用码头、富河水泥专用码头、阳枫线富池隧道、富阳省道、富河航道及沿河县道,建设公、水枢纽,连通兴国中心射点,辐射鄂东、赣西、沿江

经济带。五射:以枫林镇为射点,麻阳高速与杭瑞高速交汇,建设麻阳高速枫林互通、杭瑞高速枫林互通,改造界浮省道,构建公、铁枢纽,辐射赣西北。六射:以木港镇为射点,建设杭瑞高速木港互通,升等立项建设木洋公路及其桑树下隧道、龙岩公路,建设公、铁枢纽,辐射洋港镇及赣西北。七射:以龙港镇为射点,以大广、杭瑞星潭互通为枢纽,立项建设106国道一级公路梁公铺至贾家源段59公里、龙港孔志渡改桥、龙港二级客运站,构成公、水枢纽,辐射龙港红色旅游区、咸宁通山县及赣北。八射:以三溪镇为射点,武汉至阳新一级公路与大广高速交汇,建设公、水枢纽,辐射王英仙岛湖景区、大冶西和咸宁东。九射:以白沙镇为射点,规划建设武九高铁白沙(南)站、梁兴一级公路、立项改造良荐湖至七峰山二级公路、梁公铺至三溪国防战备公路,构建公、铁枢纽,辐射阳新北、阳新东以及大冶中东部。

二桥——棋盘洲长江大桥、武穴(富池)长江大桥。

三隧——黄阳一级公路筠山隧道、阳枫线富池隧道、木洋线桑树下隧道。

五码头——棋盘洲、富池、黄颡口、兴国、王英码头。

配套网络。完成县乡等级公路改造150公里;国省道大修改造135公里。

桥站渡场。拆渡(兴国石孚、龙港孔志、大冶湖港口)建桥3座,新建桥梁96座4381米,危桥改造90座2372米;建设龙港、浮屠2个二级客运站,三溪、白沙、排市、木港4个三级客运站,军垦、荆头山等10个五级客运站,阳新兴国公汽总站、城市客运站指挥中心、候车站台50个,农村候车亭100个、招呼站200个,阳新物流中心、富池物流中心和黄颡口、三溪、龙港配送中心,武九客专东站;建设富河航道整治,大冶湖金湖、莲花、刘寿渔业码头,大冶湖金海煤碳专用码头,王英旅游区船型改进以及港口支持保障系统工程。

养护管理。加强公路规范养护、日常养护;加大治超、清障管理力度;切实加强危桥改造;打造“洁、绿、畅、美、安”公路网;高质量、高标准实施大修工程,确保两年内全县国省干线路况全面恢复与改善。

运输管理。大力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实现城乡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加强运输市场监管,不断提高运输服务质量和依法行政能力。完成旅客运输量5377万人,货物运输量3876万吨。

(五)“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项目建设资金筹措。“十二五”期,我县交通项目建设估算投资232.0775亿元,其中公路建设137.383亿元,站场建设13.8985亿元,水上港口、码头建设6.796亿元,铁路建设74亿元。建设资金来源:一是申请部、省、市投资182.2386亿元,二是地方自筹49.8389亿元。

(六)保障措施

1、紧抓国家实施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战略、湖北省实施武汉城市圈建设战略和阳新县享受“双比照”(西部大开发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优惠政策的机遇,争取国家、部省市对我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促进交通运输发展。

2、积极行动,尽快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研究,为各阶段规划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3、政策扶持优先发展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消耗巨额的资金和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建议县政府给予土地、资金等政策的大力支持。同时建议我县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适应新机制,成立交通投资公司,构建投融资平台,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形成多元化投资新格局,形成全社会办交通的新氛围。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积极研究和争取一切可能的资金来源,坚持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地筹措交通发展资金。

4、加强建设项目和运输市场管理,确保建设工程质量,确保生产安全,确保建设资金安全有效使用,确保运输市场秩序规范。

5、确立“科教兴交”的方针,注重人才培养,努力造就一批技术、管理、信息人才队伍,为交通科学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篇2:新时期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思路

综合运输体系指的是与该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地理条件相适应, 多种运输方式相互协调工作, 并将现代化的技术运用于运输体系中, 进而形成一个统一的运输系统, 它主要包括交通基础网络系统和一体化的运输系统。在这两个系统中, 始终包含着组织管理以及宏观政策引导, 这也是新时期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必备条件。其中体现的政策措施以及发展理念, 对于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重点、结构形式以及发展方向都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综合运输体系未来该如何发展值得进行深入探讨。

1 综合运输体系发展思路分析

1.1 快速发展、优化结构

经济发展就是变迁制度与劳动分工互为因果的过程, 它的核心就是降低现有的交易费用。交通运输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市场扩张, 降低交易费用, 提高生产力水平。当前, 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以往紧张情况得到有效的改善, 但这种改善是非全面性的、暂时的、低水平的, 一些基础性的设施仍然比较落后, 整体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仍偏低, 运输费用与产品的比重仍较高, 远不能满足我国快速城市化以及工业发展的要求, 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今后十多年内, 我国仍会将工业化作为发展的重点, 城市化的脚步将逐渐加快, 总体经济水平将逐步提高。那时, 我国的交通运输量将是目前的2倍多, 若不能为运输体系发展提供条件, 以及交通运输得不到快速发展, 不能提供便利性和机动性的运输体系, 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的工业化进程, 同时, 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也会造成一定影响。为此, 新时期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 将突出以快速发展为主要内容, 促进多种运输方式发展, 提高运输的总体规模, 进而提升我国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与机动性, 全面提升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并要注重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相互协调工作。通过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升级与调整, 使得我国运输体系结构趋向合理化。

1.2 发挥优势、发展网络系统

欧美等西方国家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形成了其运输结构,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目前, 我国正处于大发展时期, 交通运输体系得到快速发展, 相比西方国家有着后发优势。在这种形势下就应当对西方国家的交通运输发展的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 进而明确未来交通运输的发展, 这样有助于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跨越式发展, 避免出现走别人走过的弯路的情况, 在快速发展期间要促进交通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与合理分工。在交通运输总体规划上应突出社会的进步性, 并将个性化需求、便捷性、时间效率等作为衡量规划好坏的标准, 要注重不同的运输方式之间的作用, 进而全面提升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在公路发展上, 要建立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网络系统, 实现支线网络密集化、次干线网络快速化、骨干网络高速化。在铁路网络系统发展上, 应将重点放在通道和干线的建设上, 建成能够与大流量流向和地理空间相适应的、较为完善的网络布局, 并不需要建设密集度较高的网络系统。在沿海和内河水运发展上, 应尽量合理利用海、河、江等条件, 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 进而建成现代化的水运体系网络和海、江运输通道。在航空运输发展上, 要逐步建设支线机场、干线机场、枢纽机场等具有较好层次结构的现代化机场布局。在管道发展上, 输送管道网应当能够与消费地、进口点至加工地、油气资源开发地等适应。

1.3 共存互补、建设运输通道

对于一个国家的交通运输大通道来说, 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交通运输网络。可以将各区域之间进行有效的连接, 它不仅影响着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规模, 而且也表明该国的交通运输水平。在交通运输大通道内产业、人口、城市较为密集, 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发展规模都比较大, 居民人均年收入要高于其它地方, 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部货物和人流量较大, 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通道内的运输总量, 运输方式上也呈现出多样性和集中性。虽然不同的运输方式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替代, 但是较少的选择会降低运输的便利性, 增加运输成本, 这样会导致人们放弃比较经济合理的需求。这种情况的结果就是通道内的运输需求得不到满足, 人们的出行欲望逐渐降低, 市场的总体竞争能力下降。此外, 还可能导致运输资源紧缺, 总体服务水平降低, 运输系统不能够高效工作等。在交通运输大通道内, 多种运输方式共存互补, 可以使运输系统更加现代化, 更加发达, 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运输支持, 进而扩大市场范围, 降低产品的交易成本, 有助于深化区域内外的产业分工, 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产业之间的聚集, 形成更加密集的城市带以及现代化的工业带, 全面加快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交通运输大通道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集中地区, 是其它骨干运输网络必须通过的地方, 也是所用运输网络中产生作用最大、运输量最大的运输线路, 各种不同的运输系统协调工作形成综合运输系统, 这不仅是区域内经济发展的需要, 也是其发展的必然结果。

1.4 高起点进行干线设施建设

健全的交通运输能够为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提供保障。要实现经济社会现代化, 必须要先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现代化的交通基础设施是建设周期较长, 占用较多的土地资源, 单次投资较大, 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不可或缺的设施。该设施建成投入运营以后, 若需要进行重建或者改造, 则需要花费较高的经济成本和人力成本。因此, 在进行交通运输规划时, 应当分析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 保证规划设计和建设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 不仅可以满足社会对于运输体系的要求, 而且能够为社会经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目前, 我国的社会和经济正处于关键性的发展时期, 对于交通运输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增大相关方面的投资, 尽快达到现代化交通运输的要求, 可以有效地改进区域内和区域之间的物资流通, 进而使产品的交易成本降低, 有利于各种物资在较大的范围内实现较为便捷地、自由地流通, 促进资源的合理化配置, 提升社会专业化分工水平, 进而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对于交通运输来说, 干线网络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建设的规模以及所执行的标准应当能够满足未来运输量的要求, 全面提升交通运输设施的技术水平, 而且要为未来出现的技术预留一定的接口。

1.5 注重需求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能够确保我国交通运输实现可持续发展, 就要结合我国现有的国情, 从战略角度出发, 使交通运输发展与环境保护、土地资源利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等之间形成一定的辩证关系。目前, 我国的交通运输发展远落后于欧美等西方国家, 因而需要同时处理好环境保护与交通运输发展的问题, 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交通运输发展, 进而为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奠定基础。对于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不可只关注其所使用的土地量, 而应该考虑其是否能够满足未来经济发展的要求, 是否能够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是否有助于交通运输网络的发展和完善。进行交通需求管理, 可以有效地解决增加交通量而不能满足运输量需求的问题。因此, 国家应当采取一些措施, 逐步使人们形成合理的交通行为方式和消费观念。这就需要结合我国现有的国情进行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加快公共交通规模和现代化的发展, 对现有的交通模式进行结构优化。

3 结语

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新时期应当改变传统观念, 从整体上考虑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思路, 进而实现交通运输体系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宪平.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构建综合运输体系[J].综合运输, 2010, (1) :23-24.

[2]苏芳.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理论月刊, 2010, (9) :165-166.

[3]罗仁坚.“十二五”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结构优化的思考[J].综合运输, 2011, (1) :98-99.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发展与展望之二“十二五”时期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思路及未来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展望课程考试】相关文章:

我国医保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展望10-10

我国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回顾与展望05-12

综合运输体系05-22

我国能源运输方式比较与发展探析09-12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07-27

现代综合运输体系07-20

我国卫星发展及展望05-24

我国汽油脱硫技术的发展及展望10-28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05-18

体验式培训在我国的发展及展望09-11

上一篇:同学会卷首语下一篇:远程教育题库华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