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运输现状

2024-05-16

中国交通运输现状(精选6篇)

篇1:中国交通运输现状

中国铁路运输现状分析

一,中国铁路发展史

中国是自19世纪起,随日本及印度之后第三个修建铁路的亚洲国家。早在1865年,中国的国门在鸦片战争中被英国以炮舰外交打开后,英国商人杜兰德为了向清政府宣传铁路的优越性,在北京宣武门外自资修建了0.5公里长的一小段“展览铁路。虽然在当时的中国仅仅作为了一种展示,但是却让封闭的中国人第一次看见了马车以外的新型交通工具。而中国的第一条真正营运的铁路,是于清朝光绪二年(1876年)由英国怡和洋行擅自铺设的吴淞铁路,全长14.5公里。因当时无论是清政府还是民众对铁路都十分保守顽固,视铁路如洪水猛兽,通车营运一年后(1877年)就被清政府以28万5千两白银赎买,即被拆除。中国的第二条铁路,也是第一条清廷主张兴建的官办铁路、中国的标准轨矩铁路,是光绪七年(1881年)由直隶总督李鸿章下令铺设的唐胥铁路,全长9.2公里。为了将唐山附近开滦煤矿的煤运出去,这是第一条用于货运的铁路,十九世纪后期,英国,法国,俄国,日本等国多次侵入中国,强迫中国与之签定不平等条约,从而在中国的土地上获得各种利益和权利,当中也包括了修筑铁路的“路权”,虽然当时中国面临沦为半殖民地国家,但这段时期中国铁路发展大大加快,在中国铁路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铁路经过了1865-1911,1911-1949,1949至今三个阶段。

二,中国铁路的发展趋势

提速前,中国铁路各种普通旅客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不超过120 km/h,全路旅客列车平均技术速度不超过60 km/h,旅行速度不超过50 km/h,运输质量和运行速度的低水平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很不适应。1994年12月,建成开通广州至深圳准高速铁路,为中国铁路提速至160 km/h开创了先河,并为后来既有繁忙干线的提速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1995年6月,铁道部做出关于分步骤立即开始在繁忙干线上提高旅客列车运行速度到140~160 km/h,货物列车也相应提高速度的决定。从此,中国铁路先后实现了五次大面积的提速。1997年4月1日起,中国铁路第一次大提速。北京至上海、北京至广州和北京至哈尔滨三大铁路干线提速,开行9对快速旅客列车。在1,398 km线路上开行120 km/h以上的旅客列车,其中有588 km线路开行140 km/h快速旅客列车,752 km线路开行160 km/h快速旅客列车。1998年10月1日第二次大提速。北京至上海、北京至广州和北京至哈尔滨三大铁路干线开行快速旅客列车增加到39对。在6,449 km线路上开行 9 对120 km/h以上的旅客列车,其中有3,522 km线路开行140 km/h快速旅客列车,1,104 km线路开行160 km/h快速旅客列车。2000年10月21日第三次大提速,提速范围扩大到了陇海、兰新、京

九、浙赣等繁忙干线,北京至绝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首府所在地开行了特快旅客列车或快速旅客列车。共开行“T”字头特快旅客列车49对,“K”字头快速旅客列车39对,开始了全路全面提速。在9,581 km线路上开行120 km/h以上的旅客列车,其中有6,458 km线路开行140 km/h快速旅客列车,1,104 km线路开行160 km/h以上特快旅客列车。2001年10月21日第四次大提速,提速范围扩大到了所有繁忙干线。开行“T”字头特快旅客列车和“K”字头快速旅客列车共98对,实现了全路全面提速。开行120 km/h以上旅客列车的提速网络总里程达到13,166 km,其中有9,779 km线路开行140 km/h快速旅客列车,1,104 km线路开行160 km/h以上特快旅客列车。2004年4月18日第五次大提速。开行“T”字头特快旅客列车和“K”字头快速旅客列车共达到118对,开行“Z”字头跨局一站直达(途中不进行技术作业)特快旅客列车19对。开行120 km/h以上旅客列车的提速网络总里程达到16,500 km,其中有8,800km线路开行140 km/h快速旅客列车,7,700 km线路开行160 km/h以上特快旅客列车。2006年10月1日中国铁路将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第六次大提速将首次在既有提速干线开行200 km/h动车组,以及120 km/h、载重5000 t货运重载列车。目前正在抓紧提速基础工程改造和机车车辆准备工作,以及修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三,中国铁路货物运输现状

一.货物运输的特征:(1)准确性和连续性强。铁路运输几乎不受气候影响,一年四季可以不分昼夜地进行定期的、有规律的、准确的运转。

(2)铁路运输速度比较快。铁路货运速度每昼夜可达几百公里,一般货车可达 100km小左右,远远高于海上运输。

(3)运输量大。铁路一列货物列车一般能运送3000~50O0t货物,煤运专线可开兴1万吨的重载列车,远远高于航空运输和汽车运输。

(4)运输成本较低。铁路货运费用仅为公路运输费用的几分之一到十几分之一;运输耗油约是公路运输的二十分之一。

(5)安全可靠。铁路货运有可靠的安全行车设施和运行规章制度,随着先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铁路运输的安全程度越来越高。在各种现代运输方式中,按照所完成的货物吨公里计算的事故率,铁路相对是最低的。

(6)建设周期长,初期投资大。铁路建设需要铺设轨道、建造桥梁和隧道,建路工程艰巨复杂;需要消耗大量钢材、木材;占用土地,其初期投资大大超过其他运输方式。二.运输的现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运输企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迅猛。铁路货物运输虽然运量逐年增长,但市场份额却逐年下降。零散货物大量流向公路,相当一部分由铁路运输的大宗物资改走公路和水运,铁路货物运输原有的垄断地位已不复存在,铁路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随着我国多种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货物运输市场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运输服务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多种经济形式的共同发展,带来了铁路运输服务对象的变化。二是货物运输品类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多品类、小批量、高附加值的货物运量迅速增长。三是由于多种运输方式的激烈竞争,货主对运输方式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大,对运输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不得不承认铁路的货物运输在呈现一种逐年下滑的趋势。

三.现状的原因分析:从客观上看,近年来其它运输方式发展迅猛,经营方式灵活,营销手段先进,竞争能力较强,造成铁路货运在运输市场中份额下降。但从主观上分析,铁路货物运输的经营观念、货物运输组织、市场营销还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突出表现为以下5个方面:

(1)观念转变不到位,经营方式落后,是导致铁路货运在运输市场中所占份额下降的重要原因

(2)过多的价外收费以及僵化的价格机制,削弱了铁路货运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3)货物运输产品单一,质量不高,难以适应运输市场的需要。(4)运力和需求矛盾突出,货物运输能力不足。(5)服务水平较低,制约着货运市场的开拓。

四,中国铁路客运运输现状

中国铁路客运是目前中国大陆地区主要的旅客运输方式之一,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管理营运即今天的中国铁路总公司。每年旅客吞吐量超过10亿人次,其中春运期间旅客运输量最大,例如2006年春运运送旅客1.44亿人次。因此春运又被称为“世界最大规模的迁徙”。客运的发展状况一直呈现着上升的态势,下面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的统计数据截图得到的具体指标。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铁路的运输状况尤其是客运发展不断好转,随着第六次大提速的发展,人们发现出行火车是个好的选择,通过近两年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铁路客运的运量呈现一个逐年上升的趋势,经济的发展也是其重要的推动因素之一,随着高铁的发展,第六次提速,以及铁道部的整改,我国铁路客运发展的越好,节假日的旅行也是一个又一个的客运高峰,虽然我们看到我国的火车客运正在走上正规,但是我也不能忘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中国铁路虽然跃居世界第二,但是总里程还不到美国的一半,另外中国的人口基数如此之大,算到人均时都是厘米级的,由此也就出现了每年的春运,或者买票难的问题...总之中国铁路正在发展,我们正在见证这个国家的发达过程。

篇2:中国交通运输现状

(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大,同时建设的城市多。目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从1995年—2008年6月,12年间共有10个城市20多条线路投入运营,运营里程达到730km,到奥运会开幕,北京、上海两城市运营线路分别达到220 km和236 km。

与此同时,全国共有15个城市、800 km的城轨线路正在施工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武汉、南京、重庆、长春、哈尔滨、沈阳、杭州、西安、成都、苏州等15个城市,城轨交通线网规划总长度达1700 km,总投资6000亿元。这15个城市线网规划已于2003年—2006年得到国家的批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和机动化进一步加快,城市人口继续增加,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为了支撑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很多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开始修编,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除上述15个城市之外,宁波、无锡、长沙、郑州、大连、东莞、贵阳、合肥、昆明、南宁、福州等10多个城市,也在筹建城轨交通,编制城轨交通线网规划,初步估计线网规划总长度为1000~1500公里。总之,无论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城市数量、规划城市轨道交通总体规模,还是已经运营里程、在建里程,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总体规模都非常庞大,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数量,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

(2)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速度快,同时开工建设的线路多。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速度分析,1995年—2008年12年间,中国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从1个城市增加到10个,运营里程从43 km增加到790 km。日本东京地铁,50年间建设286 km,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1960年—1969年,10年间建设100.5 km。按年平均建设里程比较,北京、上海比东京快3倍多。上海、北京两市政府都提出每年建设40~50 km的承诺,上海、北京、广州三大城市打破常规,4条线或6条线在同时开工建设,投资以每年100多亿速度在推进,中国城轨交通建设速度位居世界第一。

出现上述情况,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伴随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各大城市普通出现交通拥堵现象、交通事故增加、环境污染严重、出现时间加长、城市交通滞后已影响城市快速发展。城市交通,特别是特大城市的交通得到国家和政府的重视,成为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在这种形势下,各大城市选择发展轨道交通作为解决城市交通治本之策,符合国家的要求,是完全正确的。

由于相当多城市起步较晚,奥运会刚刚闭幕、世博会在即,城市交通拥堵日益严重,一些城市对轨道交通复杂性认识不足,研究不够,存在着急躁情绪,提出限期开工、限期完工的要求,中国城轨交通建设存在前期工作不足,调查研究不够的现象,规划、设计、施工各工作阶段周期短,工作有疏漏和失误,安全隐患确实存在,安全方面问题不少。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轨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2002年6月29日制定国家安全生产法,凡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安全生产均应遵守。安全生产法7章79条,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等都有详细规定和要求。安全生产法是中国从事生产活动单位安全生产最主要的法律,必须遵守。

安全生产法同时提出,消防安全、道路安全、铁道安全、水上安全和民航安全等,还应遵守相应法律法规。关于交通运输安全方面的法规,仅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网站上,可以查出由劳动部、交通部、公安部、铁道部、建设部、国家技术监督局等部下达的,各类法规共有85项,但涉及城市轨道交通的行政法规仅有4項。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不仅数量不足,而且不复敷盖规划设计、建设施工、产品生产制造、运营的全过程。

(2)城轨交通安全方面标准规范不足。安全生产法第16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

备安全生产法、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城轨交通由于起步较晚,城轨交通方面标准数量不足,城轨交通安全方面没有独立、系统的标准,有关安全方面要求,分散在各个标准之中。为了应对城轨交通建设的实际需要,城轨交通建设大量采用铁路标准和国际标准,部分城市根据本城市建设情况,制定一些地方安全标准。直到2007年国内才制定第一部国家标准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

由于缺乏深入研究,存在安全标准要求不一致、某些安全标准缺失的现象。近年来,国内开始借鉴国外风险分析理念和方法,由于国情不同、理解上的差异、引用的不规范、造成安全标准和规范的混乱和不一致。因此,建立新的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的安全理念和分析方法,制定标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3)亟待建立完善的安全评价制度。安全评价工作是监督部门和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之一,安全评价报告已成为企业生产安全和安全管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安全评价工作起步较早,始于上世纪70年代,是伴随建设项目“三同时”而发展起来的,经过30多年的发展,国家安监局已陆续发布危险化学品、煤矿、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等10項安全评价技术导则,已授予108家评价单位资质证书。并由单一的评价扩展为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和专项安全评价等4种类型,复盖了系统工程的全生命周期,适应了安全生产需要,安全评价已被写进安全生产法中,成为安全生产6大技术支撑体系之一。

2007年国家安监局颁布了行业标准城轨交通安全预评价细则、城轨交通安全验收评价细则,建设部和质检总局颁布了国家标准地铁运营安全评价规范。规范了城轨交通安全评价内容。虽然中国工程建设的安全工作起步较早,但城轨交通的安全评价则起动的较晚。中国城轨交通设计方面的安全研究,分散在各章节内,以防火、防水、防震为主,缺乏集中、系统的安全研究,内容有缺项、研究深度不够,没有专门的安全评价。政府审批以竣工后专家验收、批准运营方式进行,不能在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内进行监管。独立第三方安全评价机制未能建立,政府下设的建设指挥部,即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做法,使轨道交通建设缺乏外部监管。生产研发的安全产品,因无业绩不能使用,因无产品认证制度,得不到认可。

因此,建立适合城轨交通安全评价制度,应用安全评价消除安全隐患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4)城轨交通安全技术基础研究薄弱。中国城轨交通建设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一些特大城市已进入网络化运营,为了确保轨道交通安全设计、安全建设、安全运营,防止和减少重大事故的发生,对轨道交通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由于防灾减灾经验不足,轨道交通安全技术基础研究薄弱,各种灾害、重大事故产生原因、作用机理及其损害特征研究甚少,救援技术及救援设备研发滞后。多数城轨安全防护措施是针对常规运营事故,难以应对预谋的恐怖袭击和自然灾害。尽管有关部门在事发后能赶往现场,但由于各种机电设备、信息和救援预案信息没有整合,决策者和救援人员不能及时了解事发地点设备情况,往往延误了最佳救援时机,通常是依靠经验来解决现场事故。

(5)引入新的安全理念需进一步强化。传统的做法是以产品为核心,为确保安全,需建立庞大的标准体系,其内容包括材料的选择、计算方法、生产工艺和生产方法、测试试验方法、乃至于验收及运输规定等,虽然提高产品的安全性,但随着中国技术发展也暴露其缺点。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大量涌现,特别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大量运用,越来越多的安全功能是由计算机和软件来完成。因此,要求对产品安全评估方法作出调整,而不是一般测试就能验证其安全性。②轨道交通是由多专业组成的大系统,涉及数以万计的产品,产品的安全设计不能完全表明各子系统和系统的安全性。近年来,深圳、成都、上海等地铁已开展RAMS理论为指导的城轨交通安全风险研究,就是在城轨交通全寿命周期范围内,进行风险分析研究。这种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及降低风险的方法和措施的RAMS理论及方法,与独立第三方评估机制构成新的安全理念,其研究和落实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强化。

对中国城轨交通安全能力建设的建议

(1)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一般都处在地下或高架桥上的半封闭空间里、环境封闭、空间狭小、人员和设备高度密集、一旦发生灾害等破坏,人员疏散和救援困难,处置不当将产生巨大的人身和财产损失,对社会经济和生活造成重大影

响,破坏和影响人们对生活信心。正是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灾害的特殊性,建立安全评估体制、提高轨道交通系统抵抗重大事故和灾害的能力、确保轨道交通的安全,包括城轨交通设计安全、建设安全和运营安全,安全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核心内容。

(2)建立风险分析的安全理念。以城轨交通安全标准为依据,以RAMS风险分析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与独立第三方安全评估机制相结合,构成了城轨交通安全的新理念。利用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降低风险措施的研究方法,可以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带来的损害程度。不但可以保证产品设备的安全,还可以在城轨交通全寿命周期范围内,保证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建议充分利用“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的项目,强化风险分析基础理论和实施方案的研究。

(3)建立城市轨道交通事故报告制度。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由于发展速度快,一些城市几条线路同时在施工,出现边设计、边施工的现象,一些城市提出赶进度、赶工期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加之,前期调查研究不足等原因,国内轨道交通施工和运营事故时有发生,为了更好地了解事故发生情况、严重程度、事故原因、修复改正处理情况等,应建立事故报告制度,不应出现瞒报、少报、谎报等现象,以便上级主管部门及时了解城市轨道交通事故的情况。

(4)组建城市轨道交通事故调查委员会。城市轨道交通事故调查委员会的组建、成员的组织、职权的行使,任期、行为的规范,事故的调查等应以法律法规予以确定。不能随便找几个人,简单的开几个会就解决问题。

(5)建立独立第三方安全评价体制。为确保城轨交通在全寿命周期范围内安全,应建立城轨交通安全的外部监督机制,根据国外安全方面经验,应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独立第三方安全评价体制,利用安全评价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城轨交通产品安全、城轨交通各阶段、各子系统的安全,轨道交通设计、施工和运营全过程的安全。

(6)制定城轨交通安全标准。尽快组织有实力单位组成产学研联合体,开发城轨交通

不同阶段安全标准的编制工作,也包括不同事故和灾害的标准,如防火标准、耐震标准、反恐怖袭击标准等,以达到设计安全、施工安全和运营安全的目的。

(7)强化城轨交通安全基础研究。在城轨重大事故和灾害调研基础上,研究不同事故和灾害发生原因、产生机理、损害特征和救援方法。城轨交通在不同事故和灾害下,设计原则和防灾标准,特别是轨道交通最易发生、损害最大的火灾、地震、水害、大风等重大事故和灾害,轨道交通应具备抗风险及重大事故的能力、防止和减少危害、有害因素的措施和方法。

篇3:中国集装箱运输业发展现状分析

发展特点

近30年来, 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持续保持8%和10%以上的增长速度, 适箱货大量生成, 我国航运船队规模进一步扩大, 这些都为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我国自开展集装箱运输以来,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一直保持高速的发展。2001年至2008年, 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复合增长率为23.8%。按2007年数据, 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22%;超过全欧洲港口, 是美国的2.5倍。未来10年中国集装箱吞吐量复合增长率也将会维持在10%左右。

港口物流是现代港口发展的趋势之一。现代港口的功能已不仅局限于传统的装卸和仓储等基本功能, 而是已发展到涉及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以及为以上各环节提供装备和配套服务的诸多领域。港口设施建设对进一步提升集装箱运输水平是功不可没的。

我国主要港口集装箱码头的设施和设备进一步完善, 有些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国港口集装箱码头的建设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招标制、项目法人制、施工监理和合同责任制, 设计和施工与国际标准接轨。采用当今先进的技术手段, 并立足国内, 从实际出发, 尽量提高装备的实用性、可靠性和先进性, 加强设备的状态检测和维修保养, 不断提高大型机械设备的性能和港口集装箱的机械化操作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集装箱港口布局日趋合理, 并形成北、东、南三大集装箱主枢纽港群, 成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桥梁。北部集装箱主枢纽港群——以大连港、天津港和青岛港为主。大连港是东北地区出海门户;青岛港水深条件好, 腹地货源足;天津港位于渤海湾最里端, 由于地处京、津、唐经济区有利位置, 货源较丰富。

东部集装箱主枢纽港群——以上海港、宁波港为主。上海港腹地优越, 经济发展势头猛, 已逐渐成为国际集装箱中转港之一;宁波港是我国地理位置最优良的港口之一, 总长2138米的集装箱泊位可停靠第五代集装箱船, 与上海和江苏港口共同形成东部集装箱主枢纽港群。

南部集装箱主枢纽港群——以香港港、深圳港和广州港为主。香港集装箱吞吐量目前已经稳坐世界第一的宝座;与香港比邻的深圳港, 集装箱吞吐量连年攀高, 大铲湾码头的建设, 使深圳较为紧张的集装箱通过能力得到有效改善;随着香港、澳门两地与大陆经贸更密切联系的加强, 制造业不断向中山、广州等地延伸, 加之广州港龙穴岛集装箱码头的投产, 广州港将和香港、深圳港一起, 实现“共同构成亚太地区超一流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

此外, 我国的制造业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以及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厦漳地区、潮汕地区等, 因此这些地区就成为我国集装箱的重要货源地。另外,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加快, 将在中西部地区产生新的集装箱货源地。从而, 我国将建成较为完善的国际航运中心和区域性航运中心, 将为航运公司和班轮提供优质服务, 并将大大提高集装箱港口竞争地位。

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金融危机引发中国外贸增速放缓及解决方案。与宏观经济形势紧密相连, 港口业近些年来的发展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2001~2007年, 中国外贸出口的年均增速为29%, 进口年均增速为26%。然而, 受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影响, 2007年8月以来, 中国外贸出口增速放缓已经现出端倪。IMF最近一次对全球主要经济体作出了2008~2009年的经济增长预测, 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增速将面临大幅度的下滑, 而东盟和日本的经济增速也在下降。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 未来一段时间, 集装箱运输仍将面临严峻考验。

随着我国扩大内需和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揽子计划的逐步实施, 内贸集装箱运输仍将处于平稳较快发展阶段, 发展前景广阔。同时, 3月份, 我国外贸形势已出现了一些好转迹象, 出口降幅比前两个月累计缩小4个百分点, 服装、箱包、鞋类、家具等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由降转升, 进口降幅比前两个月累计缩小了9.1个百分点。这些变化, 也将逐步对我国的内外贸集装箱运输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看,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仍将加快, 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仍会不断加强, 我国经济在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 将为我国和国际集装箱运输带来较大的运输需求。

各集装箱港口恶性竞争及解决方案。由于集装箱运输已成为海上运输的主导, 我国大小港口纷纷进行结构调整, 将重点放至集装箱业务上。然而各港口都想成为集装箱地区运输中心而不甘成为支线喂给港, 于是都投以巨资建设集装箱码头, 形成恶性竞争局面。近期以来, 部分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出现了不规范的价格竞争行为, 甚至出现“零运价”、“负运价”, 这不仅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 也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

因此, 交通运输部应加强水运市场监管力度, 同时, 各企业和中介组织一定要诚实守信, 加强行业自律, 自觉遵循公平竞争法则。为维护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秩序, 保护公平竞争, 交通运输部要求港口企业认真执行装卸指导价, 并将对中国港口至外国基本港的出口集装箱货物的海运运价幅度实行备案。

为积极帮助行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交通运输部除了加强水运市场监管之外, 还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如, 优先安排重要港口航道、防波堤、长江黄金水道等重点工程建设, 为航运企业积极争取优惠的税费政策, 积极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 加快推进上海、天津、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加快老旧船舶的淘汰, 优化运力结构。

供求矛盾的解决方案。相对于市场需求的下滑, 2009年运力供应仍大幅增长。按照德鲁里最新预测, 2009年的新增运力仍将达到140万TEU, 增幅为10.5%, 供大于求的趋势相当明显。2008年下半年以来, 很多船东开始陆续进行运力撤线并班, 并着手封存部分运力, 这些趋于理性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市场上有效运力的增长。但2009年新交付的7500TEU以上的超大型集装箱船将达67艘, 占新增运力的37%, 如何消化这些大型船舶将是航运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从长期来看, 任何一次危机过后, 世界经济都会迎来新一轮的增长, 经济危机只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波折, 经济全球化却是大势所趋。集装箱运输对经济全球化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极大地降低了物流运输的时间和成本, 加快了国际贸易乃至世界经济运行的节奏, 作为先进运输方式的代表, 集装箱运输的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

行业只是通过加强合作, 理性竞争, 共同控制运力规模的过快增长, 尽快完成“去运能化”的过程, 使市场成长得更加健康。如, 业界加强了合作, 建立长效的竞争协调机制, 通过共同投船、舱位互换等方式, 增加服务“优势点”, 提高了航线效益, 降低经营风险;同时, 也积极与港口码头、物流企业共建更广泛集装箱供应链合作平台, 开拓海铁联运、海空联运, 共创更深远的合作空间。

篇4:中国交通运输现状

关键词: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出口结构

中图分类号:F28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8-0354-02

一、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于运输服务贸易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2)影响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3)运输服务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关于运输服务贸易的竞争力问题:孙江明、苏琴 (2006)对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专业化指数进行了国际比较,结果表明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极弱,与我国货物贸易的增长及占有率的地位不符。赵书华、徐畅(2007)选取比较优势指标,对全球运输服务贸易总额前10位的国家的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了在运输服务贸易方面存在优势和劣势的国家,并系统地阐述了其中原因,给出相应建议。关于运输服务贸易竞争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贾大山(2006)运用运输服务贸易的真实数据分析得出我国运输服务贸易项目逆差较大,并对其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基本原因是中国外贸运输服务大多由境外公司承运,且中国运输公司承运他国运输服务的份额较低。关于运输服务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赵江(1980)认为运输与工业布局之间存在内部联系,运输建设须充分考虑工业布局的多方面要求;吕铁(2002)通过投入产出表分析方法,对运输服务业对制造业各部门的前向和后向联系效应进行运算,指出我国运输服务业的作用更多地表现在满足制造业发展提出的运输需求上;刘秉镰和赵金涛(2005)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和30个省份运输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发现各地区运输网络密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不相同,应实行区域性差别发展战略。

二、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现状分析

(一)中国运输服务贸易发展快,但规模小

随着国内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运输服务贸易业取得显著成果。1997—2007年间,我国运输服务贸易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运输服务贸易额从1997年的128.99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887.50亿美元,年均增长达到19%,远高于世界运输服务贸易的年均增长速度。2009年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运输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有轻微下降。我国运输服务贸易额在世界市场中的占有率有增长趋势,占比从1997年的1.87%增长到2008年的4.64%,但总的来说,中国运输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规模偏小。2009年中国运输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702亿美元,世界运输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5305亿美元,我国占世界运输服务贸易的4.59%,远低于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这与中国货物贸易在世界货物贸易中的地位不相符合。

(二)中国运输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不合理,逆差严重

1997年到2009年,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额从29.55亿美元增长到236亿美元,增长了将近8倍,在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中占比从12.1%增长到18.4%,成为我国第二大服务出口部门,仅次于旅游;然而,我国运输服务贸易进口额从99.44亿美元增长到466亿美元,在我国服务贸易进口额中所占比重一直在30%左右,并且超过旅游服务进口所占比重,已经是我国最大的服务贸易进口部门。我国运输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不合理,一直存在逆差,且逆差有扩大趋势。1997—2009年间,我国运输服务贸易进口额远高于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额。1997年运输服务贸逆差69.9亿美元,进入21世纪后,运输服务贸易逆差快速攀升,2009年达到230亿美元,成为我国服务贸易总体逆差的最主要来源。

三、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文章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来衡量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竞争力状况。RCA指数指的是一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额在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例除以世界运输服务贸易出口额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这一指数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某一产业或产品在世界的竞争力状况。由于国内对于服务贸易分类的统计始于1997年,故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了1997年到2009年的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的相关数据,分析其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变化情况。

表1中国服务贸易和运输服务贸易的RCA指数比较

如表1所示,我国服务贸易总体的RCA指数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然而我国的运输服务贸易的RCA指数逐年上升,从1997年的0.51上升到2007年1.15,在国际市场中非常具有竞争力,虽然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的RCA指数有下降趋势,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前景。

四、对我国更好发展运输服务贸易的建议

(一)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

政府的引导与支持对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非常重要。政府应加大对运输服务出口贸易的支持,为更好地发展国际运输服务贸易优化环境。制定运输服务出口贸易的税收、融资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理顺管理体制,改变国际运输服务多头管理的局面,避免条块分割、资源分流,发挥政府在运输服务贸易中的指导、协调、监管的职能。尽快建立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管制体系,加强法规建设,建立高效、有序的运输服务管理体制。积极参与有关国际组织活动,在国际相关规则制定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以有利于我国运输服务企业公平参与国际竞争。

(二)重视货物出口对运输服务贸易的带动作用

货物贸易的发展能带动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目前,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较货物贸易的发展落后。随着我国货物贸易出口的快速增长,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在增长,但运输服务贸易进口增长速度超过出口增速。要积极发展我国的货物贸易,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同时,要发展运输服务贸易必须要重视货物贸易对运输服务贸易的带动作用。鼓励货物出口企业选择我国的运输企业来承担运输任务,同时也要吸引外国进口企业选择我国的运输工具来承担运输任务。另外,客运需求也能带动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把旅客国际运输作为能带动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重要因素来对待,使得我国的运输企业在国际旅客运输中发挥主动积极的作用。

加强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目前,我国从事运输服务业的人员普遍受教育水平较低,素质不够高,缺乏高技术含量人才。然而,要发展运输业和运输服务贸易,最主要的就是各类运输人才的支撑。现阶段国际运输业的竞争以信息技术和网络营销为依托,不单单以基本劳动力为基础,知识和人才已成为中外运输企业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全面梳理和完善现行运输行业人才引进政策法规,灵活吸引人才,制定人才引进规划,合理调整人才结构。多渠道引进人才的同时,也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大人才培养和储备。同时,整合本土人才资源,积极推进本土人才的培养。

作者单位:中国重汽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袁中波,男,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北部非洲部总代表,中国重汽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参考文献:

[1]饶友玲.国际服务贸易——理论、产业特征与贸易政策[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2]贾大山.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发展[J].水运管理.2006,6.

篇5:中国交通运输现状

篇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当前,我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随着我国城市规模和经济建设飞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在逐步加快,城市人口在急剧增加,大量流动人口涌进城市,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交通需求急剧增长,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趋紧张。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交通环境,引导城市居民使用公共交通系统是国外大城市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惟一途径。城市轨道交通定义: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称为城市轨道交通。在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1、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历史发展概况

2、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了解我国城市轨道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包括对装备制造业、就业、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环境等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

本报告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对社会的影响展开调查。调查采取从上搜寻大量资料并进行筛选总结的方法进行。

(三)项目执行

调查时间:自XX年11月12日 至11月15日。

三、调查结果

(一)各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历史(即已建成通车的城轨交通)1908年,我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揭开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序幕。随后,大连、天津、沈阳、北京、哈尔滨等城市相继修建了有轨电车线路,也在当时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行,运行速度不高,正点率低。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到了20世纪50年代,各大城市开始相继拆除旧式有轨电车,到50年代末,只有大连、长春、鞍山等个别城市保留至今。

由于人口及汽车的猛增,有限的城市道路面积和无限增长的汽车数量产生了尖锐矛盾。城市轨道交通再次进入规划者的视野。的地铁始建于1965年。

1965年 北京地铁 最早的地铁线路

1965年7月1日,北京的第一条地铁开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目前北京在建地铁有4、5、10、奥运支线、机场特铁,XX年长度达200公里。XX年12月24日是北京地铁1号线和13号线缩短高峰运行间隔的第一天,地铁全客运量突破300万,达到3018347人次,全线开行列车2306列,其中加开临客82列。至此,北京地铁成为大陆第一个日客流超过300万人次的地铁系统。

1984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天津规划地铁系统总长度227公里,预计到XX年将累计实现轨道交通通车总里程130公里。

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始于1990年初。截至XX年底,运营线路总长236公里,车站总计162座。覆盖13个行政区域,线规模位列全国之首;XX年上海轨道交通共运送乘客11亿人次,单日最高客流量达万人次(XX年12月31日),最高换乘客流达万人次。

以上海地铁1号线附近的和欣国际花园为例,该项目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24万平方米,1218层时尚电梯景观小高层,从XX年1月的6937元/平方米一路增至去年6月的12252元/平方米,累计增长幅度达到%。

广州地铁一号线于1993年12月28日正式动工,1997年6月28日起开始试运营。广州是我国第4座建有地铁系统的城市。

始建于1999年,于XX年12月28日正式通车。现已投入运行的有罗宝线和龙华线,全长公里,并设有19个车站。

总投资亿元的南京地铁1号线于XX年12月动工,全长公里,设16站,是目前国产化水平最高、造价最低的地铁项目,平均元/公里的票价也为全国最低。目前在建和即将开建地铁的城市还有西安、成都、哈尔滨、杭州、沈阳、长沙等城市

首条跨座式单轨线路是在有“山城”之称的重庆修建的。XX年11月6日开通。截止XX年5月,运营线路已有5条,运营里程突破140公里,日最高客运量突破百万乘次。其中,轨道交通2号线是西部地区首条城市轨道交通线,也是首条跨座式单轨交通线路。

(二)城轨发展现状(即正在建设及规划中的城市轨道交通)

1、国内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趋势

京津冀城际轨道交通

长江三角洲城际轨道客运专线

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

2、城市轨道交通主要类型

地铁

市郊铁路

轻轨

单轨

导轨

线性电机牵引的轨道交通

有轨电车7种。

其中市郊铁路、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应用最广泛,线性电机牵引系统最有发展前途。

3、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

XX年2月,根据轨道交通装备发展需要,国务院决定由原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分立重组为:

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

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

这是我国两家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国内有50多家轨道交通装备主要企业都成为这两家公司的成员单位。在我国现行的铁路运输装备业生产和采购体制下,两大集团占据了铁道部购置的机车、客车、货车、动车组及车辆配件中95%以上的市场份额。

南车集团公司

南车具备铁路机车、客车、货车、动车组、城轨地铁车辆及相关零部件自主开发、规模制造、销售、修理、租赁服务的完整体系。以XX年新签合同总额计,该公司是最大的城轨地铁车辆制造商。四个国内城轨车辆厂家中占有其三。其主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均超过50%;在高速动车组领域的市场份额占80%以上。湖南株洲轨道交通工业园

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

株洲电力机车公司

株洲车辆厂

株洲时代新材料股份公司技术中心

北车集团公司

公司经营业务范围:铁路机车车辆(含动车组)、城市轨道车辆、工程机械、机电设备、电子设备及相关部件等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修理、服务 业务。该集团在铁路机车车辆和城市轨道车辆产品中占国内市场份额一半以上。多种轨道牵引方式的铝合金、不锈钢城轨车辆系列产品,占有国内65%以上的市场份额。长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园

产业园规划面积为平方公里,其发展方向是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竞争力最强、产品结构合理、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铁路客车和城市轨道车辆研发、生产与出口基地。

4、城轨交通国际合作企业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方面,最强的国家有德国、法国、加拿大和日本等。

在轨道交通装备供应方面,三大跨国公司占有全球市场50%以上的份额,分别为: 加拿大庞巴迪公司占23%

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占18%

德国西门子公司占14%

加拿大庞巴迪运输(集团)公司

全球最大的铁路与轨道设备生产商,产品包括铁路客运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以及完整的运输系统,为轻型轨道车辆市场领袖。

在,庞巴迪已在青岛、长春、江苏分别建有三个合资企业,在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均设有办事处。在主要投资生产三种铁路和城市轨道客运产品:地铁、干线车辆,以及牵引和控制设备。

目前,已与CPC集团合作成立了江苏常牵庞巴迪牵引系统有限公司(BCP),通过技术引进的方式生产轨道牵引传动系统。

法国阿尔斯通公司

国际轨道交通领域最著名的跨国公司之一,其高速列车、摆式列车、电动车组等优势产品占据了全球第一的位置,在全球轨道交通牵引电机市场占有率高达50%。

在,阿尔斯通公司成立了11家合资企业(2家分公司在香港)并签订了多项合作协议,其在产业转移的基本战略是通过转让技术和提供服务,进行产品本地化生产。

该公司目前与KTK集团在车辆的内饰系列、柴油发电机组控制系列等产品上已经开展项目合作。

德国西门子交通技术集团

在铁路自动化技术方面全球领先。其业务范围包括自动化与供电,机车车辆,交钥匙工程和综合服务四大领域。

在,有两家合资企业,分别在西安和湖南株洲。已成功参与了各地的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的铁路工业提供了配套的产品、系统和解决方案。

CPC集团目前已与该公司进行技术合作,成为西门子的全球供应商之一。

附表1:内地XXXX年主要城市地铁建设规划目标(XX年11月资料)

附表二:城市轨道交通现状(XX年10月资料)

施工中地铁

篇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社会调研报告

一、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和预测分析

(一)预计区域人才需求量 从全国来看: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开通运营,对运营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将不断扩大。从横向来看,城市轨道交通公司发布的职位大致有四类,分别是工程技术类、安全保障类、商务拓展类和运营管理类,而运用管理类的人才则需要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具备一定专业技能、有经验的人士担任。

城市轨道交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采用国内外当前最先进的设备和高新技术,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专门理论知识和智能化的操作技能,经过专门教育的、高职层次的一线操作和管理人员将是未来几十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培养的重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类的职位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企管,而是要对轨道交通领域的运输、组织、管理、调度等十分熟悉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需要,而且相关人才的技能水平和职业能力与企业发展需求也存在较大差距。

通常平均每公里地铁线路所需的员工数为50到80人,到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累计营业里程将达到7395公里,照此计算,相关人才的需求量将为369750人至591600人。以现有的人才需求结构来看,其中60%为运营管理人员,故至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需要的运营管理人员将达到221850人至354960人。

从成都市来看:

依据XX年版《成都市总体规划》及《成都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的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于XX年3月正式通过市政府批复。XX年版线规划由原04年版的7条线路增加到23条线路。线总里程由原线规划公里增加到938公里。具体为:地铁线路10条,全长371公里;市域快线9条,全长475公里;市域铁路2条,全长92公里。线形成后,中心城区(绕城内)线密度由原 km/km2增加到/km2,核心区内线密度达到/km2,每日客运量由原680万人次增加到1800万人次。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将带动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按现有人才需求结构配置,XX年成都城市轨道交通总人数需求将超过5万余人,而新增员工的主体是高职高专毕业生,为该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二)学历需求情况

根据我们的调查,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所需人才学历要求主要是高中32%,专科45%,本科及以上23%。

(三)岗位需求情况

轨道交通运营的具体工作在轨道交通的车、机、工、电、辆等多个部门及工种中较为成熟且比较稳定的工作, 相应的业务标准、作业规范和规章制度伴随着铁路的发展历程而来, 具有标准化程度高、制度科学严谨、内容丰富全面的特点。因此, 由这些工作对应的岗位群也相对固定, 岗位分工边界明确, 岗位工作内容具体明晰。根据现行的地铁架构,平均每设一站, 每站需配运营人员保守估计

2030人, 可以预测近期内新增一条线路至少需增加运营管理人员人数(见下表)。

根据前期调研的情况来看, 行车岗位人员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岗位专业训练才能上岗, 必须具有扎实的轨道运营知识与技能才能胜任, 岗位人员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 因此行车岗位人才的需求缺口为最大, 将成为轨道运输企业在高职院校招聘录用专业对口人员的首选。而客运岗位人员现场需求虽然也较大, 但是由于站务岗位人员的可替代性较强, 岗位操作技能要求不高, 企业岗位人员招聘来源广泛, 存在地域性的保护主义, 因此给轨道运营专业的非本地学生的就业会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 运营单位对本企业的员工身高、视力等身体条件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针对成都地铁站务岗位基本就只接受与其合作的高职高专院校的订单班学生。

(四)对应行业企业的地域分布情况

专业对应的行业企业单位主要是四川省内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单位,主要面向城市轨道交通公司(包括地铁、轻轨、城际铁路)从事客运组织与服务、行车调度、票务管理、车站设备运用、接发列车、调车等工作,同时也可从事铁路运输客运、行车的相关工作。

主要就业岗位群:

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客运值班员、行车值班员、售检票人员、安全运行监督员、乘务人员、通号、车辆、AFC等系统维修、维护人员、行车调度、值班站长、车站站长。

2)城市客运管理:车辆调度、咨询服务、安检、售检票人员、车站管理。

(五)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素质、能力的要求情况 1.职业岗位群要求的基本理论、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

(一)从业基本素养

(二)职业专门技术能力结构与要求

(三)职业拓展能力

2.职业岗位群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

(1)知识要求

1)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一线技能性工作的专业人才 主要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车站运营管理工作,如站务管理、安全管理、票务管理工作等,要求熟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基本构成,了解并掌握运营管理所需的专业背景知识。

2)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护一线技能性工作的专业人才 主要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车站和车辆段设施、设备的维修、维护工作,如AFC系统、通信与信号系统、机车车辆等,要求熟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相应各子系统,了解并掌握各子系统的构成及基本维修维护技能。

3)从事城市轨道交通乘务工作的专业人才

主要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列车乘务工作,要求有较好的心理素质,熟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机车车辆,了解并掌握机车车辆

篇三: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调研报告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调研报告 对就近的地铁线路我所选的是15号线13号线与6号线。

15号线是北京市区北部的一条东西向地铁线路,服务于学院路、奥林匹克公园、望京等地,并连接东北部的顺义新城,由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四分公司负责运营。望京西站至后沙峪站于XX年12月30日开通(其中望京东站暂缓开通),后沙峪站至俸伯站于XX年12月31日开通,清华东路西口站至望京西站于XX年12月28日开通(其中大屯路东站暂缓开通)。截至XX年12月28日,该线运营区段为清华东路西口站至俸伯站,途经海淀、朝阳、顺义3个区,运营里程千米[1],共开放18座车站,其中换乘车站3座,拥有马泉营车辆段和俸伯停车场2个车辆基地。

15号线车站的装修样式基本统一,主打“红”色调的中式风格,从方方正正的纯正红立柱、天花板的仿斗拱装饰、车站出入口布满方形镂空窗花、仿宫灯造型的灯饰中可见一斑。这些设计细节将使乘客在往返顺义新城和市中心的路途中体验到时空穿梭的感觉。地下站中,红色立柱醒目,并配以白色或浅灰色基调的天顶和地面。立柱顶端与天花板相接部位以榫头装饰,与上海世博会国家馆的外观设计异曲同工。高架站借鉴首都机场航站楼的设计,吊顶采用长长的铝条板装饰,突出车站内部的宽大空间.,此外,15号线也是继8号线后又一采用屏蔽门的北京地铁线路。相比北京地铁大多数线路采用的全高安全门,屏蔽门可进一步减少站台冷气或暖气的散失,达到节能效果。

坐上15号线第一个换乘站望京站,不过要去北京的话我一般还是在望京西站下车,望京西站是换乘车站,可以换成13号线,下边的图就是望京西换乘站的示意图

通过这张图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如何去导车。以及出了地铁站如何去坐公交车。

13号线,该线西起西直门站,东至东直门站。全长,设16座车站和1座车辆段。线路标识色为藤黄色。3号线原称“北京城铁线”,或直接称之为“北京轻轨”,是北京第一条全地面轨道的城市轨道线路,也是北京第一次修建城市轨道新线。在北京地铁线路名称规范化之前,民众一般称之为“城铁”或“轻轨”,以区别于之前几乎全部位于地下的北京地铁线路(仅1号线四惠四惠东区间位于地面),曾一度在地图上以“城市铁路”的表示(同铁路线路的图例),而后同北京地铁合并,称“13号线”。13号线从西直门出发,向北经大钟寺、知春路、五道口、上地、西二旗,然后向东,经龙泽、回龙观、霍营、立水桥、北苑,再向南,经望京西、芍药居(原太阳宫)、光熙门(原和平里)、柳芳(原造纸厂)至东直门,全长。线路环北京市西北、北、东北部呈n字形,全线共设16个车站,设有西直门站至霍营站区间和东直门站至回龙观站区间。其中大钟寺站、知春路站、五道口站、龙泽站、立水桥站为高架车站,高出地面6米。设计最高行车时速80km,列车最小间隔设定为4分钟。线路于1999年12月开工建设,全长,预留6座车站站位,工程总投资亿元。13号线西段(西直门至霍营)于XX年9月28日通车试运营,XX年底,东段(霍营至东直门)通车试运行,XX年1月28日全线开通。

13号线设计目的为连通海淀区北部与朝阳区北部,并连通至当时新修建的回龙观住宅区,采用从西直门至东直门"走远路”的方式连通各站,初期西直门13号线车站与2号线车站不连通,采用出站换乘方式,需单独购买车票,而后采用“5元双联票”方式,进入13号线后需再度检票,XX年5月全面实行交通一卡通,曾一度采用在地面修建换乘栅栏区的方式进行换乘。随着XX年3月28日西环广场修建以及XX年6月北京北站站前广场换乘通道的修建,13号线与2号线、4号线终于实现不出站换乘。

图为13号线在阳关明媚的下午里寂静的车厢.除此之外,13号线也有部分站点没有考虑到之后的规划,为之后地铁修建换乘带来了不便,如13号线与10号线换乘站知春路站和芍药居站,与5号线换乘站立水桥站,8号线的霍营站,都存在需要通过不断上下楼和超长换乘通道进行换乘的现象,十分麻烦。昌平线换乘站西二旗站则直接放弃原有车站,修建新的同台换乘车站。而部分线路与13号线的交叉处也没有车站,新线路修建时则需要再施工加站,如13号线与15号线西段的换乘站清华东路西口站,由于13号线的车站尚未建设完成,因此该站暂时无法实现换乘。截止到XX年7月初,13号线已完成9座车站屏蔽门主体安装工作,包括门体安装及通信、供电系统配套改造,其中北苑站和光熙门站已完成绝缘地板铺设。其余的龙泽站、立水桥站、霍营站、知春路站、大钟寺站也已进入门体安装阶段。已于9月底完成这全部车站门体的安装。的外观图与线路图。

坐上13号线我来到了东直门,东直门也是换乘站,这里不光能换到2号线,而且还能换到公交车915,918,916,这些从东直门发的车,而我则是这个站的过客。

从东直门坐上2号线,我来到了朝阳门,朝阳门也是换乘站但是这个换乘站明显就比望京西站的换乘站的面积要大。

边遛着,边看着我走到了6号线的位置

北京地铁6号线,是横贯北京市区的一条东西向地铁线路,连接东部通州新城运河商务区、定福庄边缘集团、常营、定福庄等居住区和CBD、金融街以及内城商业区和旅游区,由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一分公司负责运营。

一期于XX年12月30日开通(二里沟站暂缓开通),二期于XX年12月28日开通(通运门站和北运河东站暂缓开通)。截至XX年12月28日,该线运营区段为海淀五路居站至潞城站,途经海淀、西城、东城、朝阳、通州5个区,运营里程千米,共开放26座车站,其中换乘车站9座,拥有五路停车场和五里桥车辆段2个车辆基地。

6号线一期最初设计褡裢坡站、黄渠站、常营站为3个高架站点。[4] 由于东五环附近的朝阳北路未来将

形成类似天通苑的密集居住区,为降低噪音对居民的干扰,最后在XX年10月做出站台全部入地的决定。

XX年1月17日,十里堡站开始占路施工,为6号线一期第一个动工的车站 ;6月7日,6号线被确定为运行8节编组列车的线路。XX年国庆节前,平安里站至北海北站区间暗挖隧道施工完成。

篇6:交通运输市场现状分析

运输市场现状分析

交通运输市场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支撑国家社会经济的公用服务设施,尤其是现代经济中地区分工、国际分工的趋势愈加明显,对运输市场的以来也日益增强。历史经验表明,生产水平发展越快,现代化程度越高,就越要求有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因此,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运输市场的现状有着严格的要求。下面就对运输市场现状进行分析。

一、运输工具

运输市场中,主要分为水路运输工具、公路运输工具和航空运输工具。

1、水路运输工具

a、集装箱船

集装箱最早用于陆上运输,最运输史上一大技术革命,很快便成为船运的一种有效形式。集装箱船装卸速度高,停港时间短,大多采用高航速,通常为每小时20—23海里。近年来为了节能,一般采用经济航速,每小时18海里左右。在沿海短途航行的集装箱船,航速每小时仅10海里左右。

b、油轮

油轮是主要用来运输原油、原油的提炼成品(如动力油、燃料油等)、石油化工产品的船,油轮也可以用来运输其它液体比如水等。c、杂货船

载运各种包装或成件货物的运输船舶。杂货船应用广泛,在世界商船队中吨位总数居首位。在内陆水域中航行的杂货船吨位有数百

吨、上千吨,而在远洋运输中的杂货船可达2万吨以上。杂货船通常据货源具体情况及货运需要航行于各港口,设有固定的船期和航线。

2、公路运输工具

a、卡车

卡车的正式名称为载重汽车,是运载货物和商品用的一种汽车形式,包括自卸卡车、牵引卡车、非公路和无路地区的越野卡车和各种专为特殊需要制造的卡车(如机场摆渡车、消防车和救护车、油罐车、集装箱牵引卡车等)。

b、汽车

主要用于运输一些小型物品,轻巧方便的东西可以用汽车来运送。

3、航空运输工具

a、飞机

飞机不仅广泛应用与民用运输和科学研究,还是现代军事里的重要武器,所以又分为民用飞机和军用飞机。飞机的发明也使航空运输业得到了空前发展,许多为工业发展所需的种种原料拥有了新的来源和渠道,大大减轻了人们对当地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特别是超音速飞机诞生以后,空中运输更加兴旺。那些不宜长时间运输的牲畜和难以长期保存的美味食品,也可以乘坐飞机而跨越五湖四海,给世界各地的人们共赏共享。

4、铁路运输工具

a、火车

火车不仅运输大型货物有很好的作用而且成本较低,也是一种比较广泛的铁路运输方式。

二、运输里程(单位:公里)

随着年份的增长,运输里程逐渐增加,到2011年以后公路里程已经接近10万。

三、从业人员数量

截至到2011年中国交通运输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为563.4万人,必原先同比增长了9.96%。

四、市场运输结构及比例关系

1、水路运输

以水运基础为江河湖海等“天然航道”,投资少、能耗省、条件便利、通航能力限制小。以内河运输为例,其成本仅为公路运输的1/3。水运可以实现长程、巨量运输,一次性成本投入,非常适合大宗货物的运输。在开展国际贸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从古至今都是沿海国家经济往来的主要载体。主要分为沿海运输、内河运输、远洋运输。占市场总体运输比例的5.3%。

2、公路运输

公路运输是现代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公路货物运输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从运输能力形成和市场供求关系上讲,公路运输结构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运输生产力结构,二是运输供应结构,三是货物运输量结构。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一个高效、便捷、安全的公路货运

系统和物流配送体系,不仅成为地区和国家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日益成为决定地区和国家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随着公路建设与管理体制重大改革的进展,我国公路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占市场总体运输比例的31%。

总结:这几种运输方式相互制约,相互发展,不仅在运输市场中缺一不可,而且对于市场结构也起到了相互平衡的作用。

五、供需状况

不同状态的运输市场,供需弹性差别也是较大的。在运力紧张的运输方式中,运输市场处于卖方市场状态时,运价弹性明显较小。运价的变动,即使是大幅度涨价也难以压缩庞大的运输需求。而运力富裕的运输方式,运输线路和方向,运输市场处于买方市场状态。运输需求对运价的变动则反映敏感,运价弹性大。

六、政府作用

上一篇:中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下一篇:概念方案设计协议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