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共图书馆开展学科化信息服务之思考

2022-09-10

随着网络环境的日益完善、数字信息资源的日益普及, 人们通过上网方式来获取信息资源已成为一种主流渠道, 但是, 一些学科专家、学者对于网上资料的查询方式和途径并不熟悉, 同时, 新的信息环境与信息需求, 图书馆要想在网络时代保持其学术信息交流与服务中心地位, 必须转变图书馆的工作中心, 从提供一般性服务转向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 因而学科化信息服务便应运而生, 这是当今图书馆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而必须建立的新型的信息咨询服务模式之一, 是大力发展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1 学科化信息服务的特点

学科化信息服务是按照科学研究, 例如学科、专业、项目, 而不再是按照文献工作流程来组织科技信息工作, 使信息服务学科化而不是阵地化, 使服务内容知识化而不是简单的文献检索与传递, 从而提高信息服务对用户需求和用户任务的支持度。学科化服务特点: (1) 面向科研过程。根据科研项目, 在选题、立项、研究等不同阶段的工作内容, 确定学科馆员的服务目标。 (2) 需求驱动。根据客户需求决定生产计划和业务流程, 以用户为中心, 面向科研过程、研究任务等开发个性化信息产品, 支持用户基于个人需求的服务选择, 关注焦点从个别供应链元素转变为端到端的生产过程, 以满足最终用户灵活多样的需求为目标。 (3) 智力增值服务。通过学科馆员所提供的有效的、高知识含量的服务, 能对用户的知识创新活动产生重大的、甚至是关键性的影响, 这正是基于学科馆员制度的图书馆生存目标所在。

2 公共图书馆开展学科化信息服务所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的服务理念

公共图书馆是对全社会每个人开放, 因此, 所面对的读者成份复杂, 文化层次不等, 需求各异, 做好基础服务工作仍然是读者服务工作的重点, 比如:借借还还、复印等, 即便是文献咨询服务工作, 也只是简单的书目查询, 仅供读者参考而已, 服务理念基本上以“藏”为主, 提供给读者的是一本书、一本刊、一种数据库, 这种只重视对馆藏文献的管理, 而忽视用户对文献信息的需求, 制约了公共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的发展。

2.2 落后、保守的服务模式

服务模式的构建并不是一层不变的, 是随着用户信息需求变化而变化。虽然, 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建立了专题文献阅览室、专家阅览室等, 具有开展学科化信息服务的职能部门, 但是, 形同虚设, 既无专家学者来进行信息咨询, 也无学科馆员对用户从事学科化的对口服务, 同时, 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 其信息咨询服务模式本质上是封闭、保守, 因此, 难以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学科化信息服务。

2.3 文献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薄弱

现代的图书馆是由“物理馆藏”和“虚拟馆藏”所组成的, 信息元的多元化, 增加了用户对所需信息资源索取的困难, 因此, 文献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 是学科化服务中的关键。由于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溃乏, 影响了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 使得学科化信息服务的发展停滞不前。

3 对策

3.1 树立“知识管理”服务理念

公共图书馆在文献管理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 形成了一套科学体系, 而在知识经济时代, 图书馆不但要做好信息资源建设工作, 进行馆藏信息的数字化和网上信息的规范化管理, 同时还要开展信息服务, 满足各种信息需求。现在, 衡量一个图书馆工作的好坏, 不在于图书馆拥有多少资源, 而在于是否能使这些资源最大程度的得以利用, 实现资源的价值, 因此, 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势在必行, 尤其在学科化信息服务中, 更体现了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因此, 在新形势下, 面对用户的新的信息需求, 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中心, 从“以图书馆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 从文献管理转向内容管理、知识管理, 从提供一般性服务转向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 这是开展学科化信息服务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3.2 加强学科化建设的管理意识

这是图书馆工作的源头。现代图书馆“不一定必须拥有, 主要在于获得”, 开展学科化信息服务, 首选要加强学科化建设, 就需要采访人员掌握本馆读者需要的主流学科精品信息;其次, 是文献资源组织, 其工作关系到全馆, 乃至图书馆馆际间的管理、交流、协调等, 比如, 文献分类与加强学科化建设实际上有更密切的关系, 更科学的文献组织方式也便于图书馆员了解情况与实施有效管理;再次, 文献资源服务。在学科化建设中既要能提高服务水平与质量, 能给读者以直接的文献查找指导, 又能较敏锐地收集到读者对文献需求的各种反映与动向。只有建立学科化服务的管理意识, 才能很好地开展学科化信息服务。

3.3 建立以优化信息资源为目的的协作化资源建设机制

在资源建设中, 只有协作才能解决资源共享、重复建设等诸多问题。协作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馆际协作。比如, 网上联合信息咨询, 就是跨地区的馆际协作。二是公共图书馆与科研机构单位的协作。在学科化信息服务中, 公共图书馆最缺乏的是与用户的协调和沟通, 缺乏对用户需求的全面了解, 为了使图书馆更好地为研究人员、科研单位学科化建设服务, 公共图书馆需要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研究所等建立长期的资源建设、协作关系, 以确保公共图书馆在学科资源开发与建设, 能够顺利采集到有关学科专家信息、科研成果等信息资源。三是公共图书馆内部业务协作。随着信息环境的复杂化发展以及用户对专业化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 单个馆员或单个部门独立式工作很难满足用户的深层次需求, 有必要以建团队式的协作化模式开展工作, 在协同工作的基础上, 提供系统化、深层次的学科服务。

3.4 开展以网络为平台的学科化信息服务模式

在网络化、数字化时代, 面对面交流仍然十分重要, 而建立在网络平台之上的新型工作模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主要有: (1) 基于电子邮件工作模式。其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匿名性, 附带服务内容脚本, 便于提供专业化的深层服务。 (2) 基于网络交互工作模式。网络已经成为信息沟通与交流领域最重要的工具, 利用网络工具获取数字资源成为当前科研人员普遍认同的信息利用方式, 比如, 基于BBS、Blog、Wiki的信息交互服务以及基于网络的学术资源导航与资源利用指导服务等。此外, 还有代理式、伙伴式、团队式等服务模式, 则更多地揭示了学科化服务的组织机制。

3.5 加强学科馆员建设

在学科化信息服务中, 产生智力增值的是学科馆员对用户提供的服务, 因此, 建立学科馆员制, 是图书馆实施学科化服务的重要形式, 是以学科为对象建立高级专业人员对口服务, 从而提高文献信息保障率。学科馆员具有两大优点:一是专业性。学科馆员一般要具有专业的学科背景, 从事专业的学术研究, 负责为对口专业提供文献信息服务;二是主动性。学科馆员主动与相关院系建立联系, 主动上门提供优质服务。总之, 学科馆员制度通过变传统的事实咨询为综合化服务, 是服务理念创新在图书馆的具体实践和运用, 同时, 也是公共图书馆开展学科化信息服务的重要保障。

4 结语

公共图书馆开展学科化信息服务是一个系统性、挑战性的工作。虽然, 近几年图书馆在“硬件” (计算机、设备、网络条件、电子资源) 进行了大量建设, 而在“软件 (图书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 却明显不足, 而学科化信息服务由“软件”来支撑, 因此, 在学科化建设中要因地制宜, 既要在管理意识上重视学科化服务建设, 同时, 要稳定地发展学科馆员、学科资源的建设, 树立建设和服务并举, 边建设、边服务的资源建设理念, 突出公共图书馆自身的特点, 开拓具有各自特色的学科化信息服务的新路子, 创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品牌。

摘要:本文分析公共图书馆开展学科化信息服务中所存在的问题, 并对加强学科化信息服务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构想, 阐明了公共图书馆在从事学科化信息服务时要因地制宜, 突出公共图书馆自身的特点, 开拓一条具有各自特色的学科化信息服务的新路子。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 白兴礼.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体系构建[J].图书与情报, 2008 (1) :94~97.

[2] 李春旺.学科化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06 (10) :14~18.

[3] 潘芳莲.论图书馆知识管理中的学科馆员[J].江西图书馆学刊, 2008 (1) :93~94.

上一篇:水泥制造企业粉尘危害现状调研下一篇:该向导游学些什么——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