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工作之思考

2023-04-03

第一篇:小学班主任工作之思考

新形势下计量工作之思考

寇亚会

(陕西省铜川市计量测试所

铜川 727031)

摘要:当前计量工作已经遇到一些诸如计量法律法规体系建立的相对滞后、计量知识普及率不高、计量器具反作弊技术手段落后和民用“三表”检定的授权模式社会反响较为强烈等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好了,对计量工作跟上时代节拍,做好新形势下的计量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形势 计量工作思考

计量是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是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技术保障。作为一名计量工作人员,在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的实施、计量标准的建立、考核和使用、计量技术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以节能减排为目标的能源计量工作和“关注民生,计量惠民”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当前计量工作已经遇到一些诸如计量法律法规体系建立的相对滞后、计量知识普及率不高、计量器具反作弊技术手段落后和民用“三表”检定的授权模式社会反响较为强烈等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好了,对计量工作跟上时代节拍,做好新形势下的计量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逐步完善我国计量法规体系势在必行

《计量法》和《计量法实施细则》分别于1986年和1987年正式施行,至今已经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来,《计量法》和《计量法实施细则》的实施,使我国的计量工作从此纳入了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对于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范社会经济秩序,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计量法》作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受到了当时经济、政治因素的制约, 1

在认识上、内容上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虽然近几年来计量行政主管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强化计量监督管理的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面对计量违法行为方式和数量,正呈逐年翻新和上升的趋势,目前这些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也已经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如现有法律法规对计量违法行为的纠正和处罚震慑力度过轻,起不到应有的执法效果,行政成本加大等,因此《计量法》的修改和修订完善相应的法规应当尽快摆上议事日程。以推动我国计量事业创新发展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

二、逐步加大计量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指导

计量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计量,但是目前大部分市民对计量知识不太了解,对于计量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最简单的“秤准不准”阶段,一知半解,没有真正认识到计量工作的重要性。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应当每年提取部分资金,用于计量宣传的投入。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网络、广播、电视、传单,结合“5.12世界计量日”等各种活动,大力宣传计量法律法规,普及计量科学技术知识,推广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宣传计量工作先进典型。提高全社会计量意识,营造政府重视、企业关注、百姓关心的良好氛围,计量只有被广大群众所理解,才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逐步增加计量器具反作弊技术、防作弊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最近几年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的各种计价秤使用假秤砣、“黑心秤”,以及不少加油站破坏加油机铅封、偷换加油机电脑芯片或主板,作弊软件遥控加油机以克扣消费者油量、改变通信领域电话计时计费装臵和城市出租车计价器准确度等计量器具作弊现象逐年上升;高科技作弊手段也大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之势。买东西缺斤短两,是老百姓最厌恶的事情之一。但这又是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块把毛钱的小事,似乎不值得计较。不过只要耐心算一下乘法,

结论就会完全不同:包括磅秤、尺子、电表、计时计费装臵、加油机等在内的计量器具,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下,毫厘之差,将牵动上亿元的经济利益。而医疗、安全领域的计量器具则事关百姓生命安危。可是目前监管部门的监管方式和手段,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手段作支撑,可以说几十年没有大的改进和提升,监管工作处于相当被动的局面。因此,各级政府和计量监管部门应当组织相关计量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和生产企业加大对计量器具反作弊技术的研究和计量器具防作弊产品开发的投入,着重开发一批作弊检测设备,用于计量监管部门的日常监管;着重开发自身具有反作弊的能力计量器具产品,从源头上杜绝计量作弊的可能性。

四、逐步完善“民用三表”等授权模式

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水表、电能表、燃气表都是经监管部门授权后,由供水、供电、供气部门自行检定。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检定模式,由于缺乏第三方公正地位,在依法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强化的今天,越来越受到社会和消费者的质疑。“民用三表”在使用过程中的计量争议越来越多,个别地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已有不少这方面的提出提案、议案。为了更好地履行国家赋予的职能,加强“民用三表”的计量监督,保证其计量的准确可靠,是计量监管部门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务必把它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除在过渡期间加大对这三个部门检定的“民用三表”监督抽查比对之外,更重要的是必须要通过对检定资源划拨或有偿转让的方式,加快将供电、供水、供气等垄断部门的‘运动员’身份和‘裁判员’身份分离,收回这三个部门的检定授权,交由具有第三方公正地位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的工作进程。以保证 “民用三表”“公平、公正、准确”。

五、逐步加大在环境与健康方面的计量工作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保护水资源,防止污染,治理躁声,控制尾气排放,在这些治理过程中,必须依靠计量检测装备的量值确准可靠。环境保护离不开计量,保证人民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同样离不开计量,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当处于高温高压,易燃、易爆 、有毒,辐射等生间环境时,必须以相应地计量测试和计量控制为前提,如果没有完好、准确、先进地计量测试,人类安全就得不到保障。现代医疗更多地依赖于临床检果结果做出判断。如目前临床大量使用地各种生化分析仪,体温计、血压计、心电监护仪,X光机,B超等。这些仪器计量和化验不准,将会带来严重后果。如血压计不准,医生将高血压患者误诊为低血压,给患者开升压处方,将会给病人造成不良后果。特别是放射性治疗仪,其剂量控制在范围内可能治病,但超量可能会危及人的生命。因此,使用量值不准确的计量器具所测得的数据,冠以“科学”测量形成化验结果,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更具有欺骗性。计量确确实实是人类健康的保证,同时也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作用,今后我们将在计量与环境、健康等方面做大量的工作。

计量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技术基础,可以说任何科学、任何部门、任何行业以至于任何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有意或无意地需要计量,正所谓“科技发展,计量先行,没有计量,寸步难行”,当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如何使计量更能体现和发挥对经济和社会的作用,我们认为既有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对计量工作的全面认识,也依赖于计量机构和计量工作者总结、拓展和宣传的力度。作为计量工作者,只有不懈努力,总结、分析,提高计量的经济中的显示度,让政府和全社会直观的体现到计量的作用,才能最大限度争取政府和社会和理解和支持,才能更好更有效地促进当地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消费者造福,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在盐业体制改革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之思考

去年,国务院出台《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研究制订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标明盐业体制改革已正式列入国务院工作议程。2003年和200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了《促进食盐流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和《推进食盐流通现代化实施方案》两份纲领性文件,全面拉开了盐业体制改革的帷幕。由此可见,古老的盐业正处于体制改革的历史关头,改革力度之大,触动范围之广,涉及面之多,是前所未有的。做好体制改革中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妥善处理好改革与稳定、改革和发展关系,这一历史的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到了我们这一代盐业人肩上。本文试结合工作实际,对做好体制改革时期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文章-http:// 帮您找文章]

树立改革无止境的思想认识

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国庆讲话中提出,改革永无止境,改革开放要贯穿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的确,盐业近年来无论是管理机制还是营销方式可谓动作不断,进行了多轮变革和创新,一些员工误认为已经改革了,产生了改革已到头无需再改,可以歇歇脚的思想误区。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教育和引导员工时刻树立改革无止境的思想认识,因为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发展要求,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必须改革,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也可以说是永恒的主题,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盐业的改革既势在必行,又永无穷期。尤其是当前的盐业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到了不改革就会被兼并遭淘汰的十字路口,而改革了就会赢得加快发展的历史转折点。客观地讲,我国食盐专营取得的成绩不小,这是主流,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正如中盐集团林家桦副总经理指出的:我国专营工作中存在着食盐流通成本较高、计划执行存在随意性、批发企业不达标、市场监管力度不够等四大突出问题,问题的存在就预示着改革的必然。可以说,推进食盐流通现代化是盐业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建立食盐流通现代化体系,是盐业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可以预见,今后几年盐业将打破地区封锁,按“产销一体化、市场一体化”的思路,按照经济区划组织物流,逐步形成统

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通过整合产销资源,走集团化之路,最终实现由行政垄断向企业垄断的转变。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改革是艰难而长期的,切不可小胜即满,小改就停,固步自封、停滞不前,错过盐业以改革求发展的关键期。

转变思想和身份两个观念

转变思想观念。应该承认习惯思维和惯性作用的影响是巨大的,几年、十几年的按部就班,必然形成习惯思维,而受惯性思维定势的作用,思想观念也不可能立即刹车、变轨,由此可能会造成一些员工的“腿脚”已经迈进新体制,而“脑袋”却停留在旧体制,想问题干工作仍然想当然于以前想法和做法。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找准员工思想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大对盐业体制改革必然性、必要性、迫切性、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引导员工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机遇意识,增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危机感,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落后就要淘汰的紧迫感,与时俱进、争先创新、有为才有位的责任感。当员工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对企业改革举措有了充分的理解后,才会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凝聚成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形成解决问题、克服困难、适应改革的内动力。

转变身份观念。国家发展改革委《推进食盐流通现代化实施方案》提出:“2006年年底之前,通过深化人事制度、劳动用工和薪酬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最终实现精简机构、减员增效的目的,在中国盐业系统内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了盐业的长远发展,必然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机制,伴随此过程中,有相当多的员工要转变身份,由“企业人”变成“社会人”,这是改革必须支付的成本,也是每个盐业人都可能要承受的“阵痛”。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消除聘用员工(即辅业改制后录用的社会人员)“不是企业人”的“临时”情绪,也要打破未改制员工(即主业公司正式人员)的“再怎么改革也改不到自己头上”的“保险”观念,通过打破员工身份界限、实施人事动态管理、改革分配机制和其他形式的引导,让所有员工明白:人员不分性质,只要努力,就有机会,只有努力,才有出路,只有企业做大做强,才有个人发展前途。

正确处理好三个方面关系

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改革是一场战争,是和平年代没有硝烟的战争,改革又是一场革命,而最难革的是自己的命。改革的实质是利益格局的再调整,它必然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冲突,触及到相当一部分人的利益,有时候可能是大多数人的利益,这部分人就有可能成为改革的阻力。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引导员工分清全局与局部、整体与个体的关系,处理好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企业效益与个人收益的关系。要大力弘扬为了盐业整体利益勇于牺牲个体、乐于自我奉献的精神,同时对为了一已之私利、少数人的得失,影响和阻碍改革发展大局的给予必要的组织处理,为改革的深入创造必要的条件。

竞争与淘汰的关系。没有竞争就没有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各项工作必然落后,但有竞争就必然有优胜劣汰,胜利得奖励落后被淘汰,这既是“游戏规则”,更是市场规律。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时刻树立这样的观念,在竞争过程中,可能起点不公平,但我们要力争过程公平、结果公平,在改革过程中要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这样无论是竞争胜出者还是落后淘汰者都心服口服,长此以往,才能在企业内部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内部环境,形成岗

位靠竞争,位置凭本领的氛围,通过赛场选马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深化盐业体制改革打造人才高地。

改革与稳定的关系。一些员工把改革与稳定对立起来,认为改制就会造成人心不安,不稳定的“源头”就是改革,因此对改革抱有抵触情绪。少数员工认为中央要求把改革的成果惠及千家万户,而我们的改革把自己的收入降低了,认为与上级政策背道而驰,出现了方向性错误。还有部分员工认为现在构建和谐社会,提倡以人为本,我们的改革却把员工“扫地出门”,与形势要求不合拍。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引导员工正确理解改革与稳定的关系,认识到改革就是要突破一切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思路和做法,破除影响发展的落后的“条条框框”,使食盐专营更好地融合于市场经济,从而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机制,提高盐业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篇:民生之思考

关于两会的思想汇报

——民生之思考

敬爱的党组织:

自两会召开以来,关于两会的报道就颇受关注。两会的召开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与民生息息相关。两会上有多个问题涉及到了民生问题。民生,从人权角度看,就是人的全部生存权和普遍发展权;从需求角度看,民生是指与实现人的生存权利有关的全部需求和与实现人的发展权利有关的普遍需求。民生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幸福。

作为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时时刻刻践行者自己的诺言。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总的来说,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五大现实问题抓紧抓好。从两会代表的提案也可以看出,这五大问题深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近年以来出现的房价持续走高,社会贫富差距拉大,金融危机及中国的外交屡屡遭受挑战等情况,使中国共产党面临严峻的挑战。但面临复杂的国内国际局势,中国并未退缩,在外交政策上坚持和平独立的原则,出台多种政策尽力缩小贫富差距,面对金融危机,稳定了人民币币值,不仅使国内众多企业度过了危机,并且为世界经济的稳定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不可否认,中国现在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社保,政改,整顿房地产等问题。中国距发达国家还有一段距离,就福利制度来说吧,这个关系到每个人,尤其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那些人们,他们没有其他多的收入,国家发放的福利占平时收入的一大部分,他们的生活水平一直持续在很低的水平,而这和我们要实现的小康社会的目标还差的很远。在中国,贫穷与富裕的差别很明显,与发达国家形成鲜明对比。虽然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制度不同,但他们中的一些经验我们可以拿来借用,从而实现我们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

身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尤其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不仅应该搞好自己的学业,还应该关心国事,天下事,以将来建设祖国为己任,积极参与到工作和学习中,在思想、本领、作风上找差距,争取能够早日达到一名合格党员所要求的标准。在学业上,我们应努力学好知识,将来好运用到社会生产实践当中,为尽早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在思想上,应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每年的两会都应该是我们关注的焦点,通过每年举行的两会,可以使我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准确的认识到党和国家的发展要求和工作方向,是我们及时调整,准确修正自身工作方向的正确指导。通过学习两会精神,从而了解国际国内形势,认清大局,明辨是非,站对立场,坚决拥护党中央和国家所做出的科学决策。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自觉践行两会精神,自觉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积极带动同学参与到两会精神的学习、讨论和实践中去。

民生,国之本。相信中国共产党一定会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来处理好这些问题。而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思想上我要认真学习两会精神,紧跟中央文件。在行动上,要切身体会大会精神,以实际行动拥护党中央所作出的决定。请组织在实践中检验我。

第四篇:品牌的建设之思考

前几天与一个做企划的朋友聊天,他提出医院的品牌建设,并从CIS系统标识、企业环境调查以及他的从业经验和案例给我做了广泛的交谈,很受启发。等朋友讲完,我心中困惑的是品牌建设的目的以及建设成功的检验标准是什么呢?我想要搞清这个问题恐怕还得从源头说起,什么是企业的品牌。

什么是企业的品牌,看到这里很多朋友可能会发笑,品牌就是企业向外界传达的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说得没错,品牌是企业向外界传达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向社会传递的企业灵魂。就例如我们提到苹果,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被吃了一口的苹果的标识,其次我们想到的是什么呢,是苹果良好的性能质量、科技创新与时尚新潮——而这些才是苹果热卖的根本,是苹果获得消费者认可进而获取果粉忠诚青睐的根本,也是苹果品牌建设的目的和品牌建设成功的检验标准。那么企业的品牌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企业的产品的品质和独特的服务流程。品牌建设的目的和检验品牌建设成功的标准就是消费者认识你、认可你、接受你,进而发展成为你忠实的铁杆粉丝。

怎么建设一个企业的品牌呢?品牌建设是一个企业长久的追求与持续的提升维护。建设企业的品牌方法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品牌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站在客户的角度来提炼企业的灵魂,也就是企业产品的品质或企业独特的服务流程。海尔的品牌是从张瑞敏怒砸76台质量有瑕疵的冰箱建立起来的,美的电器的品牌是从其几十年如一日的持续坚持的高品质、安全、环保的产品质量上建立起来的。品牌的建设也是一个持续提升维护的过程,海尔的品牌建立起来后,海尔人并没有满足于张瑞敏怒砸冰箱事件的宣传报道,而是通过美国买大楼事件、德国洗红薯的洗衣机事件,进哈佛讲学事件不断地提升维护其品牌。

致此以解本人及品牌建设困惑之士的疑惑,可能与品牌专业管理之士精湛技能相差甚远,希望多多指教。

第五篇:金融支持县域经济之思考

□俞德洪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最基本的行政和经济单元,其发展离不开金融有效的信贷支持。近几年来,和县在县委、政府的重视下,坚持发展三大块状经济,推进郊区型经济发展,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县域经济呈现出难得的发展势头。当前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基层央行面临着更加重的责任和压力。对此笔者认为,首先克服畏难情绪,有所为,才能有所作为;第二要正确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有效的信贷支持;第三,尽快加强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一、有利因素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2003年银行监管职能从人民银行分离出去,基层县级央行作为总行的派出机构,有一种担心认为人民银行职能将会空心化,基层央行的工作缺少必要的手段。但是,通过这几年工作实践,我们越来越感到,振兴地方经济,基层央行大有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工作重点放在调查研究、监测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服务方面,我们逐步从思维和行动上适应这种变化。

(一)基层央行的“窗口指导”作用越来越明显

1、树立“大金融”意识,把贯彻执行货币政策落实到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上来。充分发挥基层人民银行的作用,为进一步贯彻实施货币政策,加强货币传导搭建有效的平台。我们的主要做法:一是参加全县金融工作座谈会,及时准确传达当年国家货币信贷有关政策以及我县金融运行情况与金融工作的思路;二是及时到金融机构了解金融运行情况,掌握信贷投向和投量,做到心中有数;三是在政府大院开辟宣传橱窗,按季将全县金融运行情况对外公布;四是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把当年国家货币信贷政策传导到地方党政部门、金融机构、企业和社会大众;五是配合政府成功召开五届银企对接会,促进了银企合作,缓解了企业“贷款难”银行“难贷款”问题。银行与企业共签订了11.14亿元贷款意向合同,实际共落实发放贷款

6.38亿元,今年新签订合同3.72亿元正在落实当中;六是支行积极做好引导金融机构发放下岗失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近三年来,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82万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下岗再就业“贷款难”问题。七是积极响应政府东向发展战略,为县东向发展献计献策。2005年,依据我县经济金融发展状况,制定《加快东向发展实施意见》。同时,还根据政府有关要求,编制了我县“十一五”期间金融发展规划。八是率先在全市成功协助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和县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和县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并根据实际操作情况多次对其进行修改完善。《奖励办法》的出台有效地激发了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2、积极响应政府东向发展战略,为县东向发展献计献策。第一是高度重视,及时成立机构。为积极响应和县县委、县政府东向发展战略号召,支行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就金融支持东向发展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了和县支行东向发展领导小组。支行行长亲自挂帅,并确定了一名

副行长具体负责,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第二是积极应对东向发展战略,在全行范围内展开“和县东向发展,我们怎么办”的大讨论。支行各个职能部门,就县东向发展进程中如何加强货币政策传导、维护金融稳定、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展开了座谈讨论。通过讨论,理清了工作思路,找准了工作重点,进一步明确了基层央行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第三是围绕我县“壮工、强农、扩城、兴旅”中心工作主动服务大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反映问题,当好政府领导的参谋,为东向发展出谋献策。在县东向发展战略实施期间,我支行先后组织人员深入有关部门、基层乡镇和民营企业,调查了解我县经济金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有关政策出台对我县经济的影响等方面的专题调研活动,积极撰写调研材料,上报县委、政府。先后完成了《对和县金融机构存差加大的原因分析》、《人民币升值对和县外贸企业的影响》、《县域担保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和县与浦口区区域经济对比分析》、《南京都市圈对和县东向发展的影响及建议》、《应将一定比例的资金投入到当地》、《农村信用社贷款“借新还旧”对央行票据置换考核工作产生不良影响》、《关于民营企业融资“瓶颈”问题的探讨》等多篇有质量的调研报告,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和肯定,也引起总行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

3、着力营造“诚信和县”氛围。几年来,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初步建立了辖区十年间经济金融数据库,并利用银行征信系统平台开展辖区征信体系宣传和建设。截止2007年5月底,辖区征信系统已采集企业752户,发放贷款卡733户。今年根据总行的统一部署,我支行现已将征信系统数据采集延伸到非银行信息类和公安、质监、环保等相关部门。2005年,我支行还有效地制止了一起企业逃废债的发生。和县面粉厂欠农行贷款1296.1万元,利息578.7万元,该企业于2003年向法院申请破产,破产清算组擅自将企业资产和农行抵押物变卖。我支行获悉后,严把企业开户关,制止企业逃废债发生,最终使破产企业与农行达成清偿协议,维护了农行的债权。为加快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彻底改变不讲诚信的局面,力争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贷款难”、“银行难贷款”的瓶颈。我们先后采取一方面向县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汇报,引起他们的重视。政府率先讲诚信,打造“诚信政府”,要求全社会讲诚信;另一方面,通过新闻媒体和各种形式进行征信宣传,在全社会营造“讲诚信光荣”、“无信可耻”的社会风气。

(二)基层央行的服务效用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上越来越有力

1、在全市四县中率先开办外汇远程核销业务,为企业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2006年4月份,我支行为我县外汇企业开办远程核销业务,截止目前一共办理业务211笔,金额606万美元,大大方便了企业,为企业节约了成本,从而进一步改善我县招商引资环境,为支持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着力加强支付结算体系基础建设。继大额、小额支付系统顺利上线运行后,我支行正在按计划全面推广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公民身份信息联网核查系统,为加快我县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技术支撑和支持。2006年人民银行提出票据为1023笔,金额为27845万元,提入票据17705笔,金额为56173万元,同城票据交换所共提出票据25918笔,金额为234643万元,办理退库74笔,金额1867万元;利用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行政许可的系统程序,严格账户的审查审批手续,为企事业单位、个人提供银行结算账户的开销户服务,截止目前,银行结算账户系统共有银行结算账户339094户。

3、切实履行反洗钱职责,不断提升依法行政的水平,维护和保障我县良好的经济金融秩序。

做好反洗钱知识和金融法律法规的经常性宣传工作,尤其是利用“12.4”普法教育日、在政府网站上开辟的金融法律法规宣传窗口及县三届蔬菜博览会的机会对金融法律法规进行宣传。由于我支行“四五”普法工作突出,我本人被县委政府授予“四五”普法先进个人;近几年来,和县支行运用行政执法手段,多次开展账户、现金、支付结算等现场和非现场检查,特别是支行在依法行政工作过程中始终坚持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操作,在对辖内四家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工作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违规事实,严格按照“一个规定、两个办法”对责任单位下达了行政和经济处罚决定书,极大地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推动了辖区反洗钱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4、建立我县信用担保体系

由县镇两级财政及华星化工、江标集团等两家民营公司共同出资组成的县振兴担保公司已组建完成,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并加入了省担保集团体系。经过努力,省担保集团补充我县800万元担保基金。目前,新增在保贷款1544.7万元,解除担保责任530万元,正在办理担保审查手续贷款1957万元。此外,我县组建典当行的申请正在审批当中。

二、不利因素

(一)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一是国有商业银行推行集约化战略,纷纷撤并基层营业网点、裁减人员,给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困难。二是农信社支持县域经济的后劲不足。农信社历史包袱沉重、风险较大、资金少、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落后,使得支持县域经济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农业发展银行少机构,单业务。全县只有一家农业发展银行机构,且只提供粮棉油贷款,成了粮食部门的总管。金融组织体系的不健全导致了县域金融服务,尤其是乡镇金融服务的功能弱化、服务水平下降和信贷萎缩,延缓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金融管理体制的影响。一是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一级法人治理以及出于集约化经营和风险控制的需要,业务管理上实行了逐级授权授信管理,使县域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权限过小。二是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的信贷重视程度不够。由于诸多原因,今年以来,我县银行共投入信贷资金204766万元,但都集中支持重点项目和大型企业的发展,发放县域中小企业、农业贷款和基础设施建设较少。

(三)资金外流。一是存贷差继续扩大。据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末,我县存贷款差高达29.25亿元,比05年扩大5.13亿元。二是农信社在利益的驱使下,转存存款。三是邮政储蓄机构吸收了大量的储蓄存款,却仅能办理小额质押贷款,对支持县域经济的有限资金近似于釜底抽薪。据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06年末,邮政储蓄存款余额90847万元,占全县金融机构储蓄存款的19.04%。

(四)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一是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中小企业相当一部分属于私营、个人合伙性质,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企业领导者集权、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二是会计基础薄弱,管理缺乏制度规范。相当一部分企业都未建立与财务管理相关的企业管理制度和规范,尤其是会计账簿设置不规范。三是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由于受个人私利的影响,对财务人员缺乏必要的信任,由业主管账、夫人管钱的现象较多,缺乏民主

理财和监督意识。四是税收法制意识淡薄,税务管理不规范。由于受上述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经营者的税收法制意识普遍较为淡薄,往往因为无知而多次违反税收法规政策被查处,偷逃税金额和比例时常触及刑律,对企业和经营业主都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

三、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之浅见

(一)政府要全力推进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一是通过政府与金融机构联手搭建完善的共享信息平台,提高审计、会计、信息的披露标准,加强社会信用观念建设,积极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记录体系和中小企业信用咨询机构,为银行提供中小企业全方位、多视角信用状况,建立银行同业的中小企业信用奖罚机制,促进企业经营者素质的提高。二政府应从全局出发,树立起自身的诚信形象,加强诚实守信的宣传,并充分运用法律约束、行政处罚、经济制裁、道德惩戒等多种有效措施,引导、规范企业的信用行为,努力支持银行维护债权,严厉制裁恶意逃避银行债务的行为。三是政府要着力落实《和县2007年至2010年金融发展规划》,继续完善《和县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和县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我县金融生态环境再上一新台阶,为经济金融的协调发展营造有益的环境。

(二)金融业要以发展的观点解决面临业务发展问题。

一是金融机构必须深刻认识发展县域经济在加强我国政治、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调整经营策略,认真研究县域业务的市场定位,确定符合我县特点的贷款品种和营销方式,在继续支持华星化工、金城米业等大型企业的发展的基础上,积极争取贷款管理权的适度下放,简化贷款手续,支持县域中小企业发展,实现“将一定比例的存款投入到当地”,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又保证了县域资金的良性循环。二是建议增加邮政储蓄贷款种类及扩大贷款对象,使其增加发放农民个人和小企业贷款,促使农村资金反哺“三农”。三是借政府着力建设和县经济开发区的机会,将信贷资金和政府投入以及政策性金融资金结合使用,支持基础设施环境的改善,重点抓好县、乡、村的水网、电网、路网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四是建议农业发展银行设立建制镇试点办事机构,适当增加业务。如,发放小型农、林、牧、水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贷款,提供农业综合开发信贷服务。五是各县域金融机构积极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担保方式,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探索包括股权质押、保单债权质押、应收货款质押在内的多样化的贷款担保形式。

(三)企业要将诚实守信作为生存之本,不断完善自我发展。

首先企业要牢固树立诚信意识,自觉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坚持诚实经营,履约守信,提高企业的资信度,靠良好的信誉赢得银行的信任和支持,以信用求发展。其次,企业要按照市场化要求,建立健全规范的生产经营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打破传统的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大力吸收专业性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三,企业要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尽快形成规范的财务体系,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同时,在申请银行贷款和向其他金融机构融资时,必须按照规定提供真实、可靠的企业财务报表和资产清单,增强银行对企业的信任度,且对已取得的信贷资金要按照规定用途使用,按期还本付息。只有“互相支持、互惠互利、恪守信用、共同发展”,才能促进我县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和县支行行长)

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为加快三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民建三明市委员会

(一)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是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关键

1、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地方政府要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从改善投、融资环境入手,合理利用经济的和必要的行政性手段,切实加强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领导,科学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2、要建立有效的联动运作机制。政府应制定一个科学的发展规划和意见,加强对与金融生态相关的行政行为的规范和指导。严禁企业以任何形式破坏金融生态环境,对逃废债等一切破坏金融生态的行为痛下“杀手”,把对金融生态的保护作为对企业、部门及地方负责人任职考核的重要内容。金融部门要充分发挥整体联动的作用,对破坏金融生态环境的企业和部门进行监控,对恶意逃废债的行为采取联合制裁措施。建议成立由政法委牵头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小组,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监察局、工商局等有关部门参与,查处各种金融违法、违纪案件,严厉打击金融违法活动,确保金融秩序稳定和金融生态平衡。

3、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是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各金融机构要树立全局观念,着力发展新的优质客户,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增强自身竞争力,不断加大对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切实做好农户小额信贷、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和助学贷款,努力增加县域经济的信贷投入。

4、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共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要在区域内广泛建立银政长期合作的项目开发平台、社会资信平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平台、金融融资平台,扩大县域经济、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真正形成政府、银行和企业共同合作、共同发展、共担风险的体制和机制。

(二)强化信用体系建设是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

1、支持中介机构壮大,促进征信行业发展。积极支持、鼓励民间资金投资经营各类征信机构,通过市场化竞争的方式提供完善的信用信息服务,使金融生态环境中的信息中介主体到位。

2、加快企业、个人信用信息数据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要利用银行信贷登记系统的网络优势和技术优势,完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推进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建设,为各金融机构的业务开展提供重要依据,让讲诚信的企业、个人得到完善的金融服务,形成对讲信用企业、个人的正向激励,促进企业、个人信用环境的不断改善,降低不良资产比率,优化辖区金融生态。

3、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联动,形成完善的、复合的信用信息系统。要加强工商行政管理、税务、质检、公安、司法、金融等部门和各类行业自律组织行业协会、商会等之间信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整合信息数据资源,实现信用信息资源共享,形成统一的信息平台。

4、加大信用环境治理,引导金融机构存差资金的投入。信用环境是招商引资、“筑巢引凤”的根本保证。从某种意义上说,信用环境建设的效果是能否引导存差资金投入的关键。因此,政府要创新招商引资观念。把银行资金作为引资的一种方式,逐步建立起政府鼓励贷款营销的激励机制。

(三)营造良好的司法保障支持体系是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根本

1、要加强执法监察,改善执法环境,全力支持基层金融机构资产保全和维护债权,加

大对欠、赖、逃债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对金融诉讼案件的执行力度,提高金融纠纷案件的审结和执结率,确保金融诉讼案件高效、公正、圆满地解决。

2、加强对金融有关法律的宣传工作。尤其要做好《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刑法》、《破产法》、《物权法》的宣传工作,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是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动力

1、金融部门要积极、主动参与当地经济活动。金融机构要加强与企业及政府部门的沟通联系,进一步加强银企、银政关系,努力改善金融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加大对有效益、讲信用企业的信贷投入。

2、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升金融服务水平。要发展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多元化的金融机构、多样化的金融工具,运用好本地和异地两个金融市场,着力拓宽融资渠道,延伸金融服务领域。准确市场定位,丰富金融服务内涵,推出适合各类企业发展、各类投资主体需求的金融品种,实施个性化、差别化、高品质服务,促进金融业良性竞争。

(五)实施比较优势发展战略,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所谓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实质上是一种差异化战略,就是要结合当地实际走自己的路,形成自己的经济特色,这种地区特色差异表现在宏观上就是优势互补,对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至关重要。政府有关部门要结合国家产业政策,从资源、人才、区位、文化等各个方面,深入研究当地优势,以此为基础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要善于发展配套经济、互补经济,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要扎扎实实地抓住几个特色产业,扶持其发展壮大为支柱产业。只要发展战略正确、产业定位准确,就一定能够提高经济竞争力和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

上一篇:学校从严治党述职报告下一篇:学习党的基本知识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