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学术论文

2022-05-11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工商管理学术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内容摘要:大学是一个探索先进知识,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场所,以其专业性、学术性特征区别于其他机构。大学学术管理是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核心问题,《中美大学学术管理》以比较教育研究视角拓展了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为创办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强国目标提供了学习借鉴经验。

第一篇:工商管理学术论文

高校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关系的协调

摘 要:高校管理中存在着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这两种管理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互相不能替代,但同时又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只有在高校管理中,做到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相辅相成,才能使高校发挥其重要职能。

关键词:高校管理 行政管理 学术管理 协调发展

目前在高校内部,存在着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关系失衡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行政权力在学校管理上处于主导地位,行政管理干预学术管理。高校管理体制过分强调行政权力的作用,忽视或削弱了学术管理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阻碍了高校的内涵发展。但是,学术管理是高等教育管理的核心,只有提高学术管理水平才能使反应出高等教育的本质。这两种管理方式,在某些方面存在问题,本文就此进行详细阐述。

1 高校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及其重要性

1.1 高校学术管理的内容及重要地位

高校的学术管理具体指的是:对高校内部学术性事务和活动的管理,包括教学活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师资培养、学位授予以及就业、招生等事务,在高校管理中占重要地位。高校学术管理决定着行政管理的方向,是高校管理中的核心内容。

学术水平的提高和追求学术声誉己成为当代大学进行学校规划、运行、管理和评价的重要内容。学术水平的提高对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成果等方面均大有裨益。因此,激励学术系统有序和高效的运行是提升学科水平和推动高校发展的关键。

1.2 高校行政管理的内容和重要性

高校行政管理具体表现为行政对学术的执行功能和服务功能。主要是为了保障学术活动的顺利进行,有效实施,保障学校秩序和整体发展。把握学校建设发展方向,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使有限的人、财、物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这就要求行政管理工作发挥支柱作用,运用管理的手段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协调、控制和监督。优化的管理能充分发挥各行政部门的职能,会使高校各方面的工作协调的运作起来,从而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并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虽然现在随着高校对学术管理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大学行政管理的合理性还在于能够弥补学术管理的不足,消除学术管理的局限性。在具体的高校管理中若没有行政管理对学术管理扶持,我国高校内部的管理工作也无法正常运转。

2 高校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关系

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共同服务于学校的整体目标。行政管理高效率地实现学术目标,借助学术管理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水平。学术管理决策的正确与否与高校内部行政管理的效率高低有着密切联系。行政管理为学术管理提供保障,是高校管理的基础。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是高校这个统一的整体下的互相作用的组成部分,我们只有恰当地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促使两者良性互动,才能推动高校的良性发展。

3 高校管理现状并提出对策协调管理

3.1 管理现状

高校管理中,管理重心上主体错位。大学中的学术组织泛化为行政组织,或者作为“虚位”组织,学术权力在大学中往往难以发挥实际的作用。高校权力分配中,学校层次的权力过大,几乎统揽了从招生到分配,从专业设置到科学规划,从人员录用到职称评定、经费分配等所有事务。在学术发展方向、人员编制、课程编制、科研课题等学术问题上有较大的决定权,而最熟悉本院系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基层管理机构和广大教师没有发言权,只是处在一种执行命令的被管理地位。

长期以来,在行政管理系统中,由于观念的陈旧,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往往出现无法可依的局面,最终导致工作失误;管理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如目前我国培养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院校很少,现有的管理人员大都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现代管理的知识贫乏,往往办事主观臆断,只是凭经验办事[1]。

此外,目前高校的人事管理体制改革依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专业技术职务和事业单位职工身份的“终身制”,职称评定上的论资排辈、干部能上不能下等现象在大部分高校依然存在。评价激励机制的不完善,原本对教师考核和奖励的本意,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培养优秀人才。而不完善的评价机制,只是在数量指标要求严格,这种现状损害了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也给教师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相互越位和干预;行政管理人才匮乏,管理水平不高;高校人事管理体制和教师评价激励机制不完善等等这些高校管理现状,不利于高校的良性发展。

3.2 高校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关系协调的对策建议

3.2.1 落实高校的自主权,从根本上解决行政管理过多干预学术管理

高校管理改革就是利益的再分配,必然产生新的矛盾和冲突。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情况,不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单靠行政命令难以奏效。

高校有了办学自主权,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精神,遵循人才培养规律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才能冲破种种限制和禁区,为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探讨,提供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和环境。

3.2.2 发挥校长作用,采取协调方式解决行政管理中的矛盾

强化高校校长在协调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关系中的作用,采取协调方式解决行政管理中的矛盾。在高校的管理中可以借鉴国外高校的管理模式。校长在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中發挥领导协调的作用。在行政管理中注重学术管理,使学术管理在正常的行政管理中发挥作用,同时也增强了行政管理的指导作用,协调解决行政管理中的矛盾。

3.2.3 充分保障大学教师和学生权益,完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行政管理人员往往具备双重行政职务与专业技术职务,以此保证行政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完善对教师的评价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向广大师生员工提供各种类型的服务,解决师生员工的后顾之忧。教学条件、学风建设、学术氛围、工资待遇、深造机会等因素极大地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此外,还应强化学术民主制度建设,健全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等相关制度。

4 结语

综上所述,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共同服务于学校的整体目标。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是高校这个统一的整体下的互相作用的组成部分[2]。虽然,目前在高校内部,存在着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关系失衡的现象。但是我们恰当地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就会使他们共同服务于学校这个整体目标,推动高校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匡尹俊.高校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关系的现状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07,10.

[2] 刘缙.试论高校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良性互动[J].新课程学习(中),2010,11.

作者:方小林

第二篇:简评《中美大学学术管理》

内容摘要:大学是一个探索先进知识,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场所,以其专业性、学术性特征区别于其他机构。大学学术管理是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核心问题,《中美大学学术管理》以比较教育研究视角拓展了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为创办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强国目标提供了学习借鉴经验。

关键词:《中美大学学术管理》 别敦荣 大学学术管理 世界一流大学

教育部研究制定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指出面向教育现代化要“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提升一流人才的培养与创新能力;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强调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大学是一个探索先进知识,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场所,具有专业性、学术性的特征。作为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核心问题,大学学术管理的研究无疑拓展了高等教育研究的领域,对我国教育改革有着现实的启示意义。

一.内容概述

在中国建立世界一流的大学,必须体现中国特色。善择履者行必远,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借鉴世界经验。别敦荣教授于2000年出版了其独著《中美大学学术管理》,该书围绕“学术管理”的主题,通过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探讨了中美大学学术管理的发展历史、组织原则、组织机制和管理内容等一系列核心问题,总结了中美大学学术管理比较的启示。最后依托政府与大学、大学与社会、大学内部多对关系视角,为中国大学学术管理改革战略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是高校管理的两大权力。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是高校的两项重要职能。推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必须以高校学术管理为重点,真正促进高校学术自由,促进高校学术繁荣。

二.理论与方法

(一)比较研究的逻辑起点

《中美大学学术管理》比较研究的逻辑起点是布鲁贝克提出的“认识论哲学”和“政治哲学”两种高等教育哲学。其中,认识论的高等教育哲学代表了大学的学术价值,政治论的高等教育哲学代表了大学的社会价值,这也正是大学的两大理想。认识论和政治论的大学理想与大学管理密切相关。高校管理体制的构建是基于不同的大学理想观念。大学理想观的差异体现在大学学术管理的差异上。高校管理在内容上可分为非学术型和学术型,在层次上可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本书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研究大学管理。

(二)比较研究的参照体系

《中美大学学术管理》比较研究的参照体系是:美国大学学术管理和中国大学学术管理,参照内容为两国大学学术管理发展史、组织原理、组织机制、管理内容。在发展史比较上,美国大学学术管理经历了以“哈佛建院”、“达特茅斯学院案裁决”、“大学教授协会建立”为标志点的三个时期,中国大学学术管理经历了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发展阶段。在组织原理比较上,美国大学的突出特点是: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政府控制与市场调节结合,中国大学坚持党的领导、政府集权管理、民主管理和“双百方针”,但中国大学自主办学权呈现有限性。在组织机制比较上,从宏观、微观对中美两国大学政府管理机制、大学内部管理机制和政党与社会参与机制进行了比较。在管理内容比较上,选取中美大学的招生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教师管理。参照体系的建立使得大学学术管理的比较研究具有直观性和系统性。

(三)比较研究的视角方法

《中美大学学术管理》比较研究的视角方法包括历史与现实、原理与机制、宏观与微观、一般与具体多视角比较研究和“描述——解释——归纳——演绎”四步比较研究模式。“历史与现实”的视角主要体现在中美两国大学学术管理发展史与现实大学学术管理的比较中,“原理与机制”的视角主要体现在中美两国大学学术管理组织原理和组织机制的比较。“宏观与微观”、“一般与具体”的比较视角在所有内容里均有体现。本书学习和借鉴了国内描述、归纳的方法以及国外埃德蒙·金的“三级水平、五个环节”理论,乔治·贝雷迪的“四阶段”理论,康德尔的“四步骤”理论等,最终确定的比较方法是“描述——解释——归纳——演绎”的“四步骤”模式。“描述”是对中美两国大学学术管理的真实描述;“解释”是分析中美两国大学学术管理的主要特征和影响因素;“归纳”是在“描述”與“解释”的比较基础上进行的一般概括和抽象提炼;“演绎”的最终目的在于对中国大学学术管理改革战略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综上所述,《中美大学学术管理》比较研究的逻辑起点、参照体系、视角方法都极大地启发了大学学术管理的后续研究。教育如同一域汪洋,教育的寒士、旅居者、漂泊者都无法到达彼岸,唯有具备工匠精神的朝圣者才能收获成功,同样教育研究要真正做到作用于又反作用于教育实际,这些都是此书带来的启示。

三.背景与不足

《中美大学学术管理》的研究背景包括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背景和本书的出版背景。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背景。虽然大学学术管理是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核心问题,但是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学避谈学术性,高等教育管理尚未成为研究热点引起重视。出版背景。作为《华中理工大学文科学术丛书》的重要书目,《中美大学学术管理》专著的问世致力于推动理工科大学学术研究,提高华中理工大学文科建设水平。

从研究背景来看,本书的不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大学学术管理概念界定较广,大学学术管理内容研究不足。一是大学学术管理的概念界定广泛。《中美大学的学术管理》将学术管理的概念定义为学术活动和学术事务的管理。学术活动的管理主要包括教学、科研、招生、学位授予和证书颁发、出版、知识服务等,学术事务的管理因素主要包括教师工作、学术发展规划等。本书概括的大学学术管理的概念,即除后勤管理和总务管理之外的学术管理研究。二、大学学术管理内容研究不足。在比较分析部分,教师职称评定只研究关注了教师晋升审议程序,对于大学生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等学术管理研究不够充分。在中国大学学术管理改革战略方面,本书阐述了政府与大学、大学与社会、大学内部学术管理体制改革战略内容,却忽视了政党、行政人员与教师等细节分析。

正如别敦荣教授写到:“这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这个课题的研究可以说只是一个开始。”导师潘懋元教授也认为,“作者可以继续加深研究,更多的学者也可能给予高等教育管理领域更多的关注,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四.大学学术管理研究现状

国内以“大学学术管理”为主题的文献大多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设定研究范围为中文核心、CSSCI期刊以及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设定研究对象为近十年所發表文章。以“大学学术管理”为检索词,在CSSCI、中文核心期刊以及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到中文核心69篇,CSSCI期刊130篇,博硕士学位论文182篇。对中文核心、CSSCI期刊以及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进行可视化分析,三类数据库发文量总体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所发中文核心峰值集中在2011年和2015年,所发CSSCI期刊峰值集中在2010年和2011年,所发博硕士学位论文峰值集中在2012年。

国内大学学术管理研究的总体趋势是“小、新、实、深”。依据中文核心、CSSCI期刊以及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共有发文量提取共同关键词,包括“学术权力”、“学术委员会”、“行政权力”、“现代大学制度”、“大学治理”、“学术治理”,所发文章主题主要集中于大学学术管理的弊端、成因及其对策。文章主题研究视角多样化,除去上述内容还包括“教授治学”、“学术越轨”、“科层化”、“大学章程”、“去行政化”、“权力制衡”、“学术自由”、“研究型大学”、“大学教师”和“学术宽容”等。例如,杨树子解释了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工作规定(试行),阐述了“党委领导、行政管理、教授治理”,提出了“教授治理”的具体内涵与要求。王恩华、冯向东从学术越轨概念出发,联系中国大学实际问题,对学术越轨与大学学术管理两对概念进行了研究分析。马廷奇分析了大学管理科层化的局限性与形成原因,提出打破大学管理科层化实践困境是要建立既有效率又符合大学组织特性的大学管理制度。《中美大学学术管理》作为最早的大学学术管理研究,体现了20世纪90年代别敦荣教授在高等教育管理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智慧,“大学学术管理”未来研究正是得益于此。

能深思者虑必远;常登高者望必远;善择履者行必远。作为高等教育管理领域的经典之作,《中美大学学术管理》以一种跨文化思维意在教人“善择履”以至“行必远”,推动我国创办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强国目标。

参考文献

[1]别敦荣.中美大学学术管理[M].湖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2]杨叔子.论教授治学——兼议《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01):1-6.

[3]王恩华,冯向东.学术越轨与大学学术管理[J].高等教育研究,2005(07):72.

[4]马廷奇.大学管理的科层化及其实践困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01):33-38.

基金项目:湖北大学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基于案例教学的师范类本科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与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708)阶段性成果

(作者介绍:霍梓君,湖北大学教育学院本科在读)

作者:霍梓君

第三篇:教学学术与教师管理制度创新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已然成为被关注的焦点。教学学术研究成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突破口,然而教学学术的发展诉求与当前高校教师管理制度仍存在需要化解的矛盾。文章试图从高校管理制度出发,通过加强对应聘者教学实践能力的考察;增强教师发展支持系统及教师培训活动的运行效果;建立便于教师交流与共享教学学术的平台;构建全面的教师晋升和职称评定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通过这几个方面来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最终达到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学术;教师管理制度

自威廉·洪堡建立德国柏林大学开始,作为大学这个独特社会机构最原初的功能——教学,在大学中的地位日渐式微,并随着科研与社会服务两大功能的渐趋兴盛,竟至被挤压到高等教育的边缘化位置,沦为大学教师不想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一项“负担性工作”。美国高等教育面临的这一问题引起了博耶、舒尔曼等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发起了一场大学教学学术运动。博耶认为,教授的工作“应该包括四个不同却又相互重叠的功能,即发现的学术、综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舒尔曼则把教学学术进一步理解为“教与学的学术”。其核心思想在于注重高校教育中的教学,提高对教学的关注,通过对教学本身的研究来实现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浪潮兴起于世界性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之下,虽受我国历史发展和具体国情的影响而具有中国式的特殊性,但也同样面临着重科研、轻教学,忽视人才培养,教育质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等严重问题。因此,研究与借鉴国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经验教训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显得尤为必要。本文试图从高校教师管理层面来提出如何“以管促学”,通过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来提高大学教学学术水平,最终达到促进高等教育改革,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目的。

一、教学学术的发展诉求与高校教师管理制度的矛盾

高校教师管理制度是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制度保障。但自我国大学扩招以来,高校教师的管理和评价制度越来越注重科研产出,而作为教师职业之根本的教学的重要性被不断削弱,直接引起高校教师对教学的投入和关注减少,最终导致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降低。可见,教学学术思想在我国高校管理层面仍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大学教学学术的发展诉求与高校教师管理制度学术性缺失仍存在诸多有待化解的矛盾。

(一)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需求与教师培养机制不完善的矛盾

有学者通过对我国44所高校教师教学学术现状的调查分析得出“教师对目前高校的各项教师管理制度的评价都不高,尤其是对直接关系到高校教师教学的教师培训发展制度和教学管理制度的评价普遍较低。”可见,教师对关系到教学方面的培训和教学管理制度具有相对较高的期待和需求。但高校教师教学的培训发展制度和教学管理制度却大多关注着教师的科研能力养成和基本课时量的完成,仍未能满足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和完善教学实践的需要,因此,教师们对高校教师管理制度的评价并不高。

(二)高等教育多元化与教师奖励制度单一性的矛盾

高等教育具有专业研究、教育教学、社会服务等多元化角色,而多数高校在关于教师晋升、评职称等奖励制度上却把科研成果放在评价指标的首位,课题研究的层次和发表期刊的数量成了所有奖励性制度的硬性指标,这难免造成教师工作的重心偏向科研。久而久之,教师们对教学工作和学生培养的忽视,直接导致本科生教育质量难以达到高等教育的预期目标和当今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

(三)教师个人提高教学质量的努力与缺少制度支持的矛盾

教师个人教学水平的提高是高等教育整体质量提高的关键环节。面对长期以来,我国大学中普遍重科研、轻教学的不良倾向,我国也有“博耶、舒尔曼”这类有识之士为之付出过努力,如“晏才宏”和“朱淼华”现象,但是由于教师个体力量的微弱,也未能得到管理层面的重视和制度支持,因此,效果未能尽如人意。长此以往,高校教师的教学和工作目的仅限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和课时量,提升教学水平、重视人才培养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等已然成为虚无的信条。

二、教学学术发展与高校教师管理制度改革

管理是各项工作得以有效实施的保障。完善的教师管理制度是消减高校教学与科研二元对立关系的关键。因此,高校教师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是推进教学学术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突破口。

(一)加强对应聘者教学实践能力的考察

舒尔曼认为,如果大学决心要建立一种新的文化,必须改变现在的招聘方式。高校对教师的招聘要求往往更重视应聘者的科研能力和成果,对其教学实践能力的考察除了简单试讲和说课外没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导致高校教师队伍整体教学能力不强,高校很难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一种真正的“教学文化”。因此,教学学术若要获得良好的发展态势,解决高等教育改革最根本的问题,就必须从教师管理制度层面把好高校教师入口关。对于将来主要从事教学工作的应聘者的考察,在重视其科研能力的同时要通过多种途径考察其教学实践能力,为培养教学学术型师资队伍打好基础。

(二)增强教师发展支持系统及教师培训活动的运行效果

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提高自身教学学术水平离不开自身的专研,更离不开学校管理层面的支持。这就要求高校增强教师发展支持系统(如个别高校成立的教师发展中心)的支持力度和运行效果。改变以往教师发展支持系统偏向关注教师职称发展的局面,增加针对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发展的培训活动。通过精心策划培训的形式和内容来使真正有关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培训达到效果最大化。具体可通过举办教学研讨会、教学观摩、微课堂等形式多样的教师教学学术活动,来帮助教师们在教学基本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建立畅通无阻的桥梁,以此来提高教师们的理论知识,并通过教学实践有效地传授给学生。

(三)建立便于教师交流与共享教学学术的平台

教学学学术若要为教师发展和学生学习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仅有教师个体的努力是不够的。《学记》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尤其是作为一名每天面对无数活生生的学生和千变万化的课堂的教师,即使自己掌握了一种或多种奏效的教学方法,也并不一定能成功地适用于所有的教学与研究。教学学术倡导通过同行之间的相互评价创造性地分享学科知识并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不局限于传统的教师——学生之间单一循环互动的范围内进行反思性批判;教学学术是教师从教和学的实践中提取出中心问题,通过使用合适的学科认识论的方法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并将结果应用于实践,对结果进行交流、反思及同行评价。因此,在实践教学学术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实践的主体,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提取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深入反思、研究,并通过交流平台与同行进行讨论分享,最终提取出适合的解决策略,并让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承认与推广,在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帮助同行解决类似问题。既然教学学术提倡交流与共享,就务必需要一个平台,故作为教师管理层面应该给予大力支持与帮助,建立一个教学学术交流与共享的平台,使每一位教师有机会将自己的教学情况与实践经验公开,接受同行的评价、批评与帮助,让大家在交流中共同成长。

(四)构建全面的教师晋升和职称评定的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和奖励是促进发展的动力,全面有效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倡导教学学术的大背景下,教师管理制度层面必须改变过去对教师晋升和职称评定的评价指标过于注重科研而忽视教学的状态,增加对教师教学实践方面的评价比重。首先,在制定教学质量和职称评定指标体系时,科学地确定科研与教学的评价比重,并清晰地显现出来,突出对建立在教学实践上的科研成果的评价,改变以往科研与教学分离的评价模式,让教学学术思想真正走进大学教师的思维和实践中。其次,重视同行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学学术倡导交流与共享,同行间的交流促进了相互的了解;同行之间具有相似的教学知识体系,因此,同行间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具有较高说服力。只有形成了健全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真正做到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从精神上给予教师劳动成果的最高奖励,从而调动他们扎根教学实践来开展科研工作,提高整体教学学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博耶.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56.

[2]BOYER E.Scholarship Reconsidered:Priorities of the Professorate[M].Jossey-Bass,1997:16.

[3]Eileen T.Bender.The Sotl“Movement”in Mid-Flight[J].Change,2005,(5):40-49.

[4]史静寰,许甜,李一飞.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学术现状研究——基于44所高校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1,(12):66.

[5]Emphasis[J].Teaching and Learing. 2000,10(2)[EB/OL].[2005-05-18].

http://www.ncsu.edu/fctl.

[6]BOYER E.Scholarship Reconsidered:Priorities of the Professorate [M].Jossey-Bass,1997:16.

作者:孙宝会

上一篇:大学法律毕业论文下一篇:中医外科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