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理方法比较

2022-06-26

第一篇:地基处理方法比较

国库集中支付后两种结余资金处理方法之比较

国库集中支付年终结余资金是指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预算单位在预算年度内,按照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当年财政尚未支付并按有关财政财务制度规定,应留归预算单位继续使用的预算资金。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结余,政府采购结余、项目经费结余、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和投资包干结余以及财政财务规定制度规定的其他结余资金。

国库集中支付年终结余资金=当年部门预算指标+上年结余数—当年财政国库已支付数—应缴回财政数

下面对这部分国库集中支付年终结余资金,针对07年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和聊城财政的实际情况,结合北京方正春元公司提供的年终对帐结转方案,提出以下处理方法,供各地参考:

一、不进行系统年结方式:针对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年结可分为业务年结和系统年结,业务年结(即不进行系统年结)是指在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方式下,本年度结余资金的相关处理方式和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1、首先,将本年度没有完成支付的计划进行批量调减(通过程序一次性调减)

2、其次,在系统中,进行指标额度注销,注销后,可以通过程序将被注销的额度进行导出(XLS格式文本),备查

操作流程图如下:

指标额度统销(冻结)

批量计划调资

统计指标余额

导出表格备查

3、新年度手工录入指标。经过年底对帐后,确定预算单位的剩余指标,新年度手工录入指标。

这种处理方法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有利于下年度资金结转工作。由于07年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新科目与旧科目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下年资金结转时,手工录入指标,避免了导出文本的修改所引起的错误的危险性,降低了出错概率。

(2)有利于预算执行工作。年终结余资金转换成新指标后,预算执行部门可以对此重新进行核批计划,确定支付方式,控制用款计划进度。

(3)有利于减轻年终对账工作量,采用这种处理方法,预算单位只需与预算科核对全年预算数,与国库部门核对上年结余数和国库支付数,就能计算当年国库集中支付年终结余资金,大大减少一些中间环节,提高了速度,保证了质量。

(4)有利于财政和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

这种处理方法的缺点有以下几点:

1、不体现系统连续性。不进行系统年结,通过冻结剩余指标的方式,系统留有往年数据,不具有系统的连续性。

2、增加了预算执行环节工作量。采用此种办法,将所有已核批计划数予以批量调减,待下年资金结转后,再重新进行核批计划,增加了工作量。

权衡这种处理方法利弊,针对07年政府收支改革和聊城的实际情况,我们宜采用此种处理方法。

二、系统年结的处理方式,系统年结仅指采用了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各地用户如何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完成资金的结转,系统年结的方式依赖于业务年结的相应规范,具体操作如下:

系统处理流程。

1、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所提供的对应功能,将本年未完成支付的集中支付指标和计划余额进行汇总,生成本年度资金的结余情况表。结余情况包含单位、科目、处室(科室)指标类型(项目分类)等信息。

2、将该信息进行汇总后,对这些数据进行科目转换工作,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功能,导出成为XLS文件。对该XLS文件进行编辑,编辑的主要内容为,将原2006年科目变更为2007年对应的新科目。

3、在2007年,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指标导入接口(即原部门预算接口)导入该指标,形成2007年度的新指标,通过计划导入接口,导入该计划,形成2007年度的新计划。系统流程图如下:

这种处理方法的优点有以下几方面:

1、有利于体现系统的连续性、一致性。充分利用系统年结,产生的数据直接过渡到网络账务环节,减少了手工录入凭证发生错误的概率,达到了系统的衔接统一,体现了系统的连续性。

2、有利于预算执行工作。对剩余指标,待下年资金结转后,仍可以对其进行确认支付方式,增强预算了预算执行工作的严密性。

3、有利于下年资金结转工作。在不存在新旧科目变更的情况下,此种方法有利于资金结转工作,待下年资金结转时,先将已批复的计划进行结转,不仅方便了急需使用资金的预算单位,也有效地促进单位及时报送结余资金核定表。

此种方法的缺点如下:

1、在新旧科目变更情况下,对导入导出的EXECL文件进行手工修改操作,容易产生人为错误。

2、不利于年底对账工作,采用此种方法,预算单位与财政部门除核对预算指标数,上年结余数、国库支付数外,还需要增加计划环节对账的环节,增加了对账环节的复杂性。

针对上述处理方法的利与弊,根据07年新旧科目交替的具体情况,我们06年不宜采用此方法进行年结,但在07年度以后,我们应提倡此种处理方法。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深入进行,年终结余数会越来越大,年终结余资金的处理会变的越来越复杂,业务年结的规范性也需要加强,针对我们聊城的实际情况,特提出以下建议:

1、积极组织,统一领导,加强协调配合。国库集中支付后的年终结转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严密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它不仅需要财政部门内部各科室的配合,还需要预算单位、各代理银行和清算银行的配合,而且时间相当紧迫。因此,各财政部门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设定专人负责,统一部署,加强协调配合。

2、加强调查研究,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国库集中支付年终结余资金管理办法。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国库集中支付年终结余资金会越来越大,处理方法会越来越复杂,比如确定何种资金需要进行结转,何种资金不需要结转,被收回。因此,应加强调查研究,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国库集中支付年终结余资金管理办法。

总之,国库支付年终结余资金的处理是一个系统工作,具体采用哪种年结方式,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权衡利弊,选择适合自身的操作方法,比如06年年结及07年政府收支科目改革,新旧科目交替之际,我们宜采用第一种处理方法即不进行系统年结的处理方法;07年以后我们宜采用第二种方法即系统年结的处理方法。>>>>国库集中支付后两种结余资金处理方法之比较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二篇:丰胸方法比较

对于女人来说,做梦都想拥有丰满挺翘的胸部,女人怎么样才能丰胸呢?最快最安全的丰胸方法又是什么呢?其实拥有完美的胸部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八大丰胸方法,帮你选择最快最有效最适合自己的的丰胸方法。

丰胸方法一:假体丰胸

假体丰胸是根据爱美者个人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切开方法,于胸大肌前或后间隙剥离一定范围,再植入假体的方法,来达到丰胸的目的的。目前临床上所采纳的假体材料先进安全,生物相容性好,质地、手感、外形也越来越逼真,最好的假体丰胸材料是美国曼托公司生产的妙桃琴面假体.美容整形医院医生采纳的是内窥镜同步像显示技术,对手术部位及假体置放位置进行正确定位,把假体置于胸大肌与胸小肌之间,安全丰胸过程清楚可见,有效幸免损伤乳腺组织和乳腺导管,使术后哺乳不受影响。

优点:丰胸迅速,可在几小时内达到自己满意的胸围。

缺点:手术的风险性比较大,而且会留下刀疤,影响乳房的美感,人工合成的物质填充在乳房内,会造成很多的不良反应。

丰胸方法二:注射丰胸

注射丰胸是在爱美者的乳腺后间隙注入来达到丰胸目的。注射丰胸无切口,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也很快,受到爱美者的青睐。

优点:丰胸迅速

缺点:注射物与身体组织不相容,且取出不易干净,所以,其安全性较差。

丰胸方法三:自体脂肪注射丰胸

自体脂肪丰胸是采纳爱美者个人身体某些部位的脂肪细胞,用于填充面中部或进行瘦脸填充,可与吸脂手术同时进行。自体脂肪排异性较轻,所以是目前丰胸手术中较先进的办法。

优点:自身脂肪,排异性小,安全性高,丰胸迅速。

缺点:乳房属于结缔组织,脂肪填充在结缔组织内,会引起乳房血液微循环不畅,乳房发红,肿胀价格昂贵 ,一般费用上万。

丰胸方法四:电疗丰胸

电疗丰胸估计要算目前效果最弱的一种丰胸方式了。把振动体片贴在胸部的穴位上,借用微弱的是差,身体对微弱的电子讯号开始做出反应,无形中慢慢刺激到类似推拿的穴位,看到一些基本的运动效果。电疗丰胸实际上是能过电疗来促进乳房内组织的再生,只是这种激活的手段一般人不那么轻易接受或操纵。但电疗本身毕竟没有什么风险性,所以也算是一个蛮不错的产品。遗憾的是,必需有足够的专业才有办法达到比较明显的效果。也许正是由于电疗丰胸操纵比较复杂,专业性比较高,所以面上一般也很难见到。

优点:安全可靠,我毒副作用。

缺点:丰胸速度慢。效果不明显。

丰胸方法五:填充丰胸

形态美的时候,往往忽略了所有的美都应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享用的。如果它仅仅只是能够欣赏,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填充丰胸最大的问题也就在于此。

优点:最流行的一种丰胸方法。效果好,速度快。

缺点:在很多的医学案例上面,都会发现由填充而引胸部的过敏,或者由于不小心挤压而造成摧毁性的结果的真实情境。

丰胸方法六:运动丰胸

游泳:游泳除了对肺部和保持健美身材有益外,对乳房的健美最有帮助。尤其是蝶泳和自由式,这两种泳姿最易使胸部肌肉强韧,并使乳房丰满。

俯卧撑:俯卧床上,身体放正直,双手支撑身体时收腹挺胸、双臂与床成90度角;卧低时胳膊弯曲;身体不能着床。如此卧撑,起初十来个回合,以后渐次增加,可起到锻炼胸部肌群、丰满乳房的作用。

哑铃法:仰卧于床上,用两手持哑铃于两乳上方。这时两臂要自然分开,腰背肌肉要收紧,胸部向上挺起,同时吸气并收缩胸肌,伸臂并举起哑铃至两臂完全伸直。稍停后,轻轻呼气落下,哑铃收回原位。连续做数次。注意,做时胸部要始终挺起。 怎样丰胸

仰卧于床上,两手掌相对持哑铃向上伸直,然后深吸气,屏气将两臂缓缓向两侧下方伸展至约120角,使胸肌充分伸开,最后收缩胸肌恢复预备姿态。就这样反复连续做数次。注意,做时胸部要始终挺起。

优点:绿色,健康,安全,无副作用。

缺点:速度比较慢,需要定时运动,对于一些工作压力大忙碌的女性朋友不适合。

丰胸方法七:按摩丰胸

丰胸按摩一般是采用一些效果显著的丰胸乳液或者是乳霜之类的东西,丰胸乳液精华,涂抹

至乳房,然后开始丰胸按摩

1、清洁胸部后平躺,将枕头放在你的右键,并把你的右手枕在头上。

2、左右以大拇指一边,另外四指合拢为一边,虎口张开,上下走动,并拌使乳房作一小圆周运动。

3、按如上操作,先轻按后逐渐按摩乳房每个区块。按摩时间不少于2分钟。

4、重复这些步骤及方法,按摩你的右乳房。

1、以双手手指,圈住整个乳房周围组织,每次停留2秒钟。

2、双手张开,分别由乳沟处往下平行按压,一直到乳房外围。

3、在双乳间做8字形按摩。

4、每个动作重复20次。

5、持续五秒钟后,换伸展左手左脚,将身体尽量伸直。

6、左右轮流伸展约各五次,每个动作重复8-10次。

功效:刺激胸部组织,让乳房长大,充分拉直腋下胸部到肺部的肌肉,刺激乳房,拉高胸部曲线。

丰胸方法八:药物丰胸

现在的丰胸产品有生化的,纯植物的,生物的,纯植物产品里面含有的活性物质比较多,,对人体几乎没有伤害,一般来说,用完丰胸产品都不会有太大的改观,只是更加坚挺,使乳房紧实感更加突出。如果有的女性乳房产后萎缩,而她本身的基础条件比较好,可以完全恢复原态。丰胸主要是根据自身的条件,如果在20多岁时乳房产后萎缩,做起来非常快,效果也非常明显。

优点:效果明显,安全,健康,绿色是千万女性共同的选择。

缺点:一些丰胸药物含有西药成分,有明显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建议一定选择纯天然的精油类丰胸产品。

综合比较:

对于想快速丰胸,短时间内达到自己满意程度的女性朋友,建议使用手术的方法。最佳推荐,目前最流行,手术丰胸界安全系数最高的方法。

对于想安全,健康,绿色丰胸的女性朋友,建议定期使用丰胸类乳液或精油:配合由上而下,由外而内的正确按摩,植物精华能快速渗透表皮,促进乳房发育,增加脂肪提及存量以丰满胸部。。停经5天后,荷尔蒙比较旺盛,胸腺,相关细胞也比较活跃,这是使用一些丰胸类产品。像【岁月无痕,泰国野根,欧卡诺 】丰胸产品,效果非常显著。

丰胸是女性朋友永远不变的话题,其实,要想达到丰胸效果,不管采取哪种方式,一定要选择健康的风险哦那个方法,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坚持。丰胸方法,无非也就这几种。只要你每天坚持做这些,想不丰满迷人都很会难。

第三篇:几种污水厂处理工艺比较

污水厂处理工艺

1.“A B 法”

污水处理中的“AB法”工艺,简言之就是分作A和B“两阶段曝气”处理工艺,每个阶段都有相互隔离的和独立的曝气过程和泥水分离过程,对于活性污泥的回流,也是相互隔离的,A段沉淀池所产生的活性污泥回流到A段曝气池,B段沉淀池所分离出来的活性污泥回流到B段曝气池内。

一、“AB法”工艺的由来

AB工艺是吸附―生物降解(Adsorption--Biodegradation)工艺的简称。这项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是由德国某工业大学卫生工程学院的Botho Bohnke教授为解决传统的二级生物处理系统:即:预处理→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早期污水处理工艺,所存在的去除难降解有机物和除氮脱磷效率低下,及投资和运行费用过高等问题,在对两段活性污泥法和高负荷活性污泥法进行大量研究的基础上,于70年代中期所开发,80年代初开始应用于工程实践的一项新型污水生物处理工艺。

二、“AB法”工艺在我国的历史:

AB法工艺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我国许多专家学者对AB 工艺的特性、运行机理及处理过程和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对“AB法”工艺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二阶段: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我国许多大专院校纷纷开设专题研究课程,尤其是设计研究部门也对AB法处理城市污水、工业废水进行规模化的实验研究,为AB法的工程设计和工程应用取得了大量的数据和实践经验,为其在我国的工程应用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第三阶段:

自上世纪80年代起,国内逐步开始将“AB法”应用到城市污水处理和工业废水处理工程中,已建成相当数量的AB法工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成效显著,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AB法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相比,在处理效率、运行稳定性、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优点。

三、AB法工艺的主要特征

1:A段在很高的负荷下运行,其负荷率通常为普通活性污泥法的50~100倍,污水停留时间只有30~40min,污泥龄仅为0.3~0.5d。污泥龄较高,真核生物无法生存,只有某些世代短的原核细菌才能适应生存并得以生长繁殖,A段对水质、水量、PH值和有毒物质的冲击负荷有极好的缓冲作用。A段产生的污泥量较大,约占整个处理系统污泥产量的80%左右,且剩余污泥中的有机物含量高。

2:B段可在很低的负荷下运行,负荷范围一般为<0.15kgBOD/(kgMLSS.d)水力停留时间为2~5h,污泥龄较长,且一般为15~20d。在B段曝气池中生长的微生物除菌胶团微生物外,有相当数量的高级真核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世代期比较长,并适宜在有机物含量比较低的情况下生存和繁殖。

3:A段与B段各自拥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相互隔离,保证了各自独立的生物反应过程和不同的微生物生态反应系统,人为地设定了A和B的明确分工。

四、工作机理: 1: 开放式系统原理

AB工艺中不设初沉池,从而使污水中的微生物在A段得到充分利用,并连续不断的更新,使A段形成一个开放性的、不断由原污水中生物补充的生物动态系统。 2: 微生物的生物相及其特性

A段内微生物活性强、世代期短、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当A段以兼氧的方式运行时,由于供氧较低,高活性微生物为了满足自身代谢能量的要求,被迫对在好氧条件下不易分解的有机物进行初步分解,起到大分子断链的作用,使其转化为较小分子的易降解有机物,从而在后续的B段好氧曝气中易于被去除。B段主要是世代期长的真核微生物,能够保证出水水质。 AB法工艺的优点:

具有优良的污染物去除效果,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和投资及运转费用较低等。

1:对有机底物去除效率高。

2:系统运行稳定。主要表现在:出水水质波动小,有极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有良好的污泥沉降性能。

3:有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4:节能。运行费用低,耗电量低,可回收沼气能源。经试验证明,AB法工艺较传统的一段法工艺节省运行费用20%~25%. AB工艺的缺点:

缺点一:A段在运行中如果控制不好,很容易产生臭气,影响附近的环境卫生,这主要是由于A段在超高有机负荷下工作,使A段曝气池运行于厌氧工况下,导致产生硫化氢、大粪素等恶臭气体。

缺点二:当对除磷脱氮要求很高时,A段不宜按AB法的原来去处有机物的分配比去除BOD55%~60%,因为这样B段曝气池的进水含碳有机物含量的碳/氮比偏低,不能有效的脱氮。

缺点三:污泥产率高,A段产生的污泥量较大,约占整个处理系统污泥产量的80%左右,且剩余污泥中的有机物含量高,这给污泥的最终稳定化处置带来了较大压力。

随着污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以及我们对于污水处理的水质净化要求的日益提高,“AB法”工艺已经从污水处理舞台的主角逐渐引退,让位于新一代的污水处理技术。但是它对于污水处理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启迪和历史作用都具有深远意义,即使在今天,仍然有它的应用价值。

2. A-A-O法水处理工艺

一、引言

A-A-O工艺又称A2O,是英文Anaerobic-Anoxic-Oxic第一个字母的简称。按实际的意义来说,本工艺称为厌氧-缺氧-好氧法更为确切。

二、各反应器单元功能与工艺特征

1、厌氧反应器,原污水进入,同步进入的还有从沉淀池排出的含磷回流污泥,本反应器的主要功能是释放磷,同时部分有机物进行氨化。

2、污水经过第一厌氧反应器进入缺氧反应器,缺氧反应器的首要功能是脱氮,硝态氮是通过内循环由好氧反应器送来的,循环的混合液量较大,一般为两倍的原污水流量。

3、混合液从缺氧反应器进入好氧反应器

3.AO法水处理工艺 1.A/O法脱氮工艺的特点:

(a) 流程简单,勿需外加碳源与后曝气池,以原污水为碳源,建设和运行费用较低; (b) 反硝化在前,硝化在后,设内循环,以原污水中的有机底物作为碳源,效果好,反硝化反应充分;

(c) 曝气池在后,使反硝化残留物得以进一步去除,提高了处理水水质;

(d) A段搅拌,只起使污泥悬浮,而避免DO的增加。O段的前段采用强曝气,后段减少气量,使内循环液的DO含量降低,以保证A段的缺氧状态。 2.A/O法存在的问题:

1.由于没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从而不能培养出具有独特功能的污泥,难降解物质的降解率较低;

2、若要提高脱氮效率,必须加大内循环比,因而加大运行费用。从外,内循环液来自曝气池,含有一定的DO,使A段难以保持理想的缺氧状态,影响反硝化效果,脱氮率很难达到90%。

3、 影响因素 水力停留时间 (硝化>6h ,反硝化<2h )循环比MLSS(>3000mg/L)污泥龄(>30d )N/MLSS负荷率( <0.03 )进水总氮浓度( <30mg/L)

4.SBR污水处理工艺

SBR是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的简称,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不同,SBR技术采用时间分割的操作方式替代空间分割的操作方式,非稳定生化反应替代稳态生化反应,静置理想沉淀替代传统的动态沉淀。它的主要特征是在运行上的有序和间歇操作,SBR技术的核心是SBR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系统。 SBR具有以下优点:

1、 理想的推流过程使生化反应推动力增大,效率提高,池内厌氧、好氧处于交替状态,净化效果好。

2、 运行效果稳定,污水在理想的静止状态下沉淀,需要时间短、效率高,出水水质好。

3、 耐冲击负荷,池内有滞留的处理水,对污水有稀释、缓冲作用,有效抵抗水量和有机污物的冲击。

4、 工艺过程中的各工序可根据水质、水量进行调整,运行灵活。

5、 处理设备少,构造简单,便于操作和维护管理。

6、 反应池内存在DO、BOD5浓度梯度,有效控制活性污泥膨胀。

7、 SBR法系统本身也适合于组合式构造方法,利于废水处理厂的扩建和改造。

8、 脱氮除磷,适当控制运行方式,实现好氧、缺氧、厌氧状态交替,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9、 工艺流程简单、造价低。主体设备只有一个序批式间歇反应器,无二沉池、污泥回流系统,调节池、初沉池也可省略,布置紧凑、占地面积省。 SBR系统的适用范围

1) 中小城镇生活污水和厂矿企业的工业废水,尤其是间歇排放和流量变化较大的地方。 2) 需要较高出水水质的地方,如风景游览区、湖泊和港湾等,不但要去除有机物,还要求出水中除磷脱氮,防止河湖富营养化。

3) 水资源紧缺的地方。SBR系统可在生物处理后进行物化处理,不需要增加设施,便于水的回收利用。

4) 用地紧张的地方。 5) 对已建连续流污水处理厂的改造等。

6) 非常适合处理小水量,间歇排放的工业废水与分散点源污染的治理。 SBR工艺设计与运行

SBR设计需特别注意的问题 主要设施与设备

1、设施的组成本法原则上不设初次沉淀池,本法应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厂的主要原因是设施较简单和维护管理较为集中。为适应流量的变化,反应池的容积应留有余量或采用设定运行周期等方法。但是,对于游览地等流量变化很大的场合,应根据维护管理和经济条件,研究流量调节池的设置。

2、反应池反应池的形式为完全混合型,反应池十分紧凑,占地很少。形状以矩形为准,池宽与池长之比大约为1:1~1:2,水深4~6米。

反应池水深过深,基于以下理由是不经济的:①如果反应池的水深大,排出水的深度相应增大,则固液分离所需的沉淀时间就会增加。②专用的上清液排出装置受到结构上的限制,上清液排出水的深度不能过深。反应池水深过浅,基于以下理由是不希望的:①在排水期间,由于受到活性污泥界面以上的最小水深限制,上清液排出的深度不能过深。②与其他相同BOD―SS负荷的处理方式相比,其优点是用地面积较少。反应池的数量,考虑清洗和检修等情况,原则上设2个以上。在规模较小或投产初期污水量较小时,也可建一个池。

3、排水装置

排水系统是SBR处理工艺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其设计中最具特色和关系到系统运行成败的关键部分。目前,国内外报道的SBR排水装置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⑴潜水泵单点或多点排水。这种方式电耗大且容易吸出沉淀污泥;⑵池端(侧)多点固定阀门排水,由上自下开启阀门。缺点操作不方便,排水容易带泥;⑶专用设备滗水器。滗水器是是一种能随水位变化而调节的出水堰,排水口淹没在水面下一定深度,可防止浮渣进入。理想的排水装置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① 单位时间内出水量大,流速小,不会使沉淀污泥重新翻起;②集水口随水位下降,排水期间始终保持反应当中的静止沉淀状态;③排水设备坚固耐用且排水量可无级调控,自动化程度高。

在设定一个周期的排水时间时,必须注意以下项目:

① 上清液排出装置的溢流负荷――确定需要的设备数量;

② 活性污泥界面上的最小水深――主要是为了防止污泥上浮,由上清液排出装置和溢流负荷确定,性能方面,水深要尽可能小;

③ 随着上清液排出装置的溢流负荷的增加,单位时间的处理水排出量增大,可缩短排水时间,相应的后续处理构筑物容量须扩大;

④ 在排水期,沉淀的活性污泥上浮是发生在排水即将结束的时候,从沉淀工序的中期就开始排水符合SBR法的运行原理。 SBR工艺的需氧与供氧

SBR工艺有机物的降解规律与推流式曝气池类似,推流式曝气池是空间(长度)上的推流,而SBR反应池是时间意义上的推流。由于SBR工艺有机物浓度是逐渐变化的,在反应初期,池内有机物浓度较高,如果供氧速率小于耗氧速率,则混合液中的溶解氧为零,对单一的微生物而言,氧气的得到可能是间断的,供氧速率决定了有机物的降解速率。随着好氧进程的深入,有机物浓度降低,供氧速率开始大于耗氧速率,溶解氧开始出现,微生物开始可以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有机物浓度的高低成为影响有机物降解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耗氧与供氧的关系来看,在反应初期SBR反应池保持充足的供氧,可以提高有机物的降解速度,随着溶解氧的出现,逐渐减少供氧量,可以节约运行费用,缩短反应时间。 SBR反应池通过曝气系统的设计,采用渐减曝气更经济、合理一些。 SBR工艺排出比(1/m)的选择

SBR工艺排出比(1/m)的大小决定了SBR工艺反应初期有机物浓度的高低。排出比小,初始有机物浓度低,反之则高。根据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规律,当有机物浓度高时,有机物降解速率大,曝气时间可以减少。但是,当有机物浓度高时,耗氧速率也大,供氧与耗氧的矛盾可能更大。此外,不同的废水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也不同。污泥沉降性能好,沉淀后上清液就多,宜选用较小的排出比,反之则宜采用较大的排出比。排出比的选择还与设计选用的污泥负荷率、混合液污泥浓度等有关。 SBR反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

根据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混合液污泥浓度的大小决定了生化反应器容积的大小。SBR工艺也同样如此,当混合液污泥浓度高时,所需曝气反应时间就短,SBR反应池池容就小,反之SBR反应池池容则大。但是,当混合液污泥浓度高时,生化反应初期耗氧速率增大,供氧与耗氧的矛盾更大。此外,池内混合液污泥浓度的大小还决定了沉淀时间。污泥浓度高需要的沉淀时间长,反之则短。当污泥的沉降性能好,排出比小,有机物浓度低,供氧速率高,可以选用较大的数值,反之则宜选用较小的数值。SBR工艺混合液污泥浓度的选择应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来考虑。 关于污泥负荷率的选择

污泥负荷率是影响曝气反应时间的主要参数,污泥负荷率的大小关系到SBR反应池最终出水有机物浓度的高低。当要求的出水有机物浓度低时,污泥负荷率宜选用低值;当废水易于生物降解时,污泥负荷率随着增大。污泥负荷率的选择应根据废水的可生化性以及要求的出水水质来确定。

SBR工艺与调节、水解酸化工艺的结合

SBR工艺采用间歇进水、间歇排水,SBR反应池有一定的调节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均衡水质、水量的作用。通过供气系统、搅拌系统的设计,自动控制方式的设计,闲置期时间的选择,可以将SBR工艺与调节、水解酸化工艺结合起来,使三者合建在一起,从而节约投资与运行管理费用。

在进水期采用水下搅拌器进行搅拌,进水电动阀的关闭采用液位控制,根据水解酸化需要的时间确定开始曝气时刻,将调节、水解酸化工艺与SBR工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反应池进水开始作为闲置期的结束则可以使整个系统能正常运行。具体操作方式如下所述: 进水开始既为闲置结束,通过上一组SBR池进水结束时间来控制; 进水结束通过液位控制,整个进水时间可能是变化的。 水解酸化时间由进水开始至曝气反应开始,包括进水期,这段时间可以根据水量的变化情况与需要的水解酸化时间来确定,不小于在最小流量下充满SBR反应池所需的时间。 曝气反应开始既为水解酸化搅拌结束,曝气反应时间可根据计算得出。

沉淀时间根据污泥沉降性能及混合液污泥浓度决定,它的开始即为曝气反应的结束。 排水时间由滗水器的性能决定,滗水结束可以通过液位控制。

闲置期的时间选择是调节、水解酸化及SBR工艺结合好坏的关键。闲置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废水的变化情况来确定,实际运行中,闲置时间经常变动。通过闲置期间的调整,将SBR反应池的进水合理安排,使整个系统能正常运转,避免整个运行过程的紊乱。

5.上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

一、引言

厌氧生物处理作为利用厌氧性微生物的代谢特性,在毋需提供外源能量的条件下,以被还原有机物作为受氢体,同时产生有能源价值的甲烷气体。厌氧生物处理法不仅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进水BOD最高浓度可达数万mg/l,也可适用于低浓度有机废水,如城市污水等。 厌氧生物处理过程能耗低;有机容积负荷高,一般为5-10kgCOD/m3.d,最高的可达30-50kgCOD/m3.d;剩余污泥量少;厌氧菌对营养需求低、耐毒性强、可降解的有机物分子量高;耐冲击负荷能力强;产出的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 在全社会提倡循环经济,关注工业废弃物实施资源化再生利用的今天,厌氧生物处理显然是能够使污水资源化的优选工艺。近年来,污水厌氧处理工艺发展十分迅速,各种新工艺、新方法不断出现,包括有厌氧接触法、升流式厌氧污泥床、档板式厌氧法、厌氧生物滤池、厌氧膨胀床和流化床,以及第三代厌氧工艺EGSB和IC厌氧反应器,发展十分迅速。

而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注:以下简称UASB)工艺由于具有厌氧过滤及厌氧活性污泥法的双重特点,作为能够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转化成再生清洁能源??沼气的一项技术。对于不同含固量污水的适应性也强,且其结构、运行操作维护管理相对简单,造价也相对较低,技术已经成熟,正日益受到污水处理业界的重视,得到广泛的欢迎和应用。

本文试图就UASB的运行机理和工艺特征以及UASB的设计启动等方面作一简要阐述。

二、UASB的由来

1971年荷兰瓦格宁根(Wageningen)农业大学拉丁格(Lettinga)教授通过物理结构设计,利用重力场对不同密度物质作用的差异,发明了三相分离器。使活性污泥停留时间与废水停留时间分离,形成了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的雏型。1974年荷兰CSM公司在其6m3反应器处理甜菜制糖废水时,发现了活性污泥自身固定化机制形成的生物聚体结构,即颗粒污泥(granular sludge)。颗粒污泥的出现,不仅促进了以UASB为代表的第二代厌氧反应器的应用和发展,而且还为第三代厌氧反应器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三、UASB工作原理

UASB由污泥反应区、气液固三相分离器(包括沉淀区)和气室三部分组成。在底部反应区内存留大量厌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和凝聚性能的污泥在下部形成污泥层。要处理的污水从厌氧污泥床底部流入与污泥层中污泥进行混合接触,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把它转化为沼气。沼气以微小气泡形式不断放出,微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合并,逐渐形成较大的气泡,在污泥床上部由于沼气的搅动形成一个污泥浓度较稀薄的污泥和水一起上升进入三相分离器,沼气碰到分离器下部的反射板时,折向反射板的四周,然后穿过水层进入气室,集中在气室沼气,用导管导出,固液混合液经过反射进入三相分离器的沉淀区,污水中的污泥发生絮凝,颗粒逐渐增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沉淀至斜壁上的污泥沼着斜壁滑回厌氧反应区内,使反应区内积累大量的污泥,与污泥分离后的处理出水从沉淀区溢流堰上部溢出,然后排出污泥床。

基本出要求有:

(1)为污泥絮凝提供有利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条件,使厌氧污泥获得并保持良好的沉淀性能;

(2)良好的污泥床常可形成一种相当稳定的生物相,保持特定的微生态环境,能抵抗较强的扰动力,较大的絮体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从而提高设备内的污泥浓度;

(3)通过在污泥床设备内设置一个沉淀区,使污泥细颗粒在沉淀区的污泥层内进一步絮凝和沉淀,然后回流入污泥床内。

四、UASB内的流态和污泥分布

UASB内的流态相当复杂,反应区内的流态与产气量和反应区高度相关,一般来说,反应区下部污泥层内,由于产气的结果,部分断面通过的气量较多,形成一股上升的气流,带动部分混合液(指污泥与水)作向上运动。与此同时,这股气、水流周围的介质则向下运动,造成逆向混合,这种流态造成水的短流。在远离这股上升气、水流的地方容易形成死角。在这些死角处也具有一定的产气量,形成污泥和水的缓慢而微弱的混合,所以说在污泥层内形成不同程度的混合区,这些混合区的大小与短流程度有关。悬浮层内混合液,由于气体币的运动带动液体以较高速度上升和下降,形成较强的混合。在产气量较少的情况下,有时污泥层与悬浮层有明显的界线,而在产气量较多的情况下,这个界面不明显。有关试验表明,在沉淀区内水流呈推流式,但沉淀区仍然还有死区和混合区。

UASB内污泥浓度与设备的有机负荷率有关。是处理制糖废水试验时,UASB内污泥分布与负荷的关系。从图中可看出污泥层污泥浓度比悬浮层污泥浓度高,悬浮层的上下部分污泥浓度差较小,说明接近完全混合型流态,反应区内污泥的颁,当有机负荷很高时污泥层和悬浮层分界不明显。试验表明,污水通过底部0.4-0.6m的高度,已有90%的有机物被转化。由此可见厌氧污泥具有极高的活性,改变了长期以来认为厌氧处理过程进行缓慢的概念。在厌氧污泥中,积累有大量高活性的厌氧污泥是这种设备具有巨大处理能力的主要原因,而这又归于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

UASB具有高的容积有机负荷率,其主要原因是设备内,特别是污泥层内保有大量的厌氧污泥。工艺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成具有优良沉降性能和很高甲烷活性的污泥,尤其是颗粒状污泥。与此相反,如果反应区内的污泥以松散的絮凝状体存在,往往出现污泥上浮流失,使UASB不能在较高的负荷下稳定运行。

根据UASB内污泥形成的形态和达到的COD容积负荷,可以将污泥颗粒化过程大致分为三个运行期:

(1)接种启动期:从接种污泥开始到污泥床内的COD容积负荷达到5kgCOD/m3.d左右,此运行期污泥沉降性能一般;

(2)颗粒污泥形成期:这一运行期的特点是有小颗粒污泥开始出现,当污泥床内的总SS量和总VSS量降至最低时本运行期即告结束,这一运行期污泥沉降性能不太好;

(3)颗粒污泥成熟期:这一运行期的特点是颗粒污泥大量形成,由下至上逐步充满整个UASB。当污泥床容积负荷达到16kgCOD/m3.d以上时,可以认为颗粒污泥已培养成熟。该运行期污泥沉降性很好。

五、外设沉淀池防止污泥流失

在UASB内虽有气液固三相分离器,混合液进入沉淀区前已把气体分离,但由于沉淀区内的污泥仍具有较高的产甲烷活性,继续在沉淀区内产气;或者由于冲击负荷及水质突然变化,可能使反应区内污泥膨胀,结果沉淀区固液分离不佳,发生污泥流失而影响了水质和污泥床中污泥浓度。为了减少出水所带的悬浮物进入水体,外部另设一沉淀池,沉淀下来的污泥回流到污泥床内。

设置外部沉淀池的好处是:

(1)污泥回流可加速污泥的积累,缩短启动周期; (2)去除悬浮物,改善出水水质;

(3)当偶尔发生大量漂泥时,提高了可见性,能够及时回收污泥保持工艺的稳定性; (4)回流污泥可作进一步分解,可减少剩余污泥量。

六、UASB的设计

UASB的工艺设计主要是计算UASB的容积、产气量、剩余污泥量、营养需求的平衡量。 UASB的池形状有圆形、方形、矩形。污泥床高度一般为3-8m,多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当污水有机物浓度比较高时,需要的沉淀区与反应区的容积比值小,反应区的面积可采用与沉淀区相同的面积和池形。当污水有机物浓度低时,需要的沉淀面积大,为了保证反应区的一定高度,反应区的面积不能太大时,则可采用反应区的面积小于沉淀区,即污泥床上部面积大于下部的池形。

气液固三相分离器是UASB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污泥床的正常运行和获良好的出水水质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设计时应给予特别的重视。根据经验,三相分离器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混和液进入沉淀区之关,必须将其中的气泡予以脱出,防止气泡进入沉淀区影响沉淀;

2、沉淀器斜壁角度约可大于45度角;

3、沉淀区的表面水力负荷应在0.7m3/m2.h以下,进入沉淀区前,通过沉淀槽低缝的流速不大于2m/m2.h;

4、处于集气器的液一气界面上的污泥要很好地使之浸没于水中;

5、应防止集气器内产生大量泡沫。

第2、3两个条件可以通过适当选择沉淀器的深度-面积比来加以满足。

对于低浓度污水,主要用限制表面水力负荷来控制;对于中等浓度和高浓度污水,在极高负荷下,单位横截面上释放的气体体积可能成为一个临界指标。但是直到现在国内外所取得的成果表明,只要负荷率不超过20kgCOD/m3.d,UASB高度尚未见到有大于10m的报道,第三代厌氧反应器除外。

污泥与液体的分离基于污泥絮凝、沉淀和过滤作用。所以在运行操作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创造污泥能够形成絮凝沉降的水力条件,使污泥具有良好的絮凝、沉淀性能,不仅对于分离器的工作是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整个有机物去除率更加至关重要。

特别要注意避免气泡进入沉淀区,要使固??液进入沉淀区之前就与气泡很好分离。在气??液表面上形成浮渣能迫使一些气泡进入沉淀区,所以在设计中必须事先就考虑到: (1)采用适当的技术措施,尽可能避免浮渣的形成条件,防范浮渣层的形成;

(2)必须要有冲散浮渣的设施或装置,在污泥反应区一旦出现浮渣的情况下,能够及时破坏浮渣层的形成,或能够及时排除浮渣。

如上所述,UASB中污水与污泥的混合是靠上升的水流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泡来完成的。因此,一般采用多点进水,使进水均匀地分布在床断面上,其中的关键是要均匀??匀速、匀量。

UASB容积的计算一般按有机物容积负荷或水力停留时间进行。设计时可通过试验决定参数或参考同类废水的设计和运行参数。

七、UASB的启动

1、污泥的驯化

UASB设备启动的难点是获得大量沉降性能良好的厌氧颗粒污泥。最好的办法加以驯化,一般需要3-6个月,如果靠设备自身积累,投产期最长可长达1-2年。实践表明,投加少量的载体,有利于厌氧菌的附着,促进初期颗粒污泥的形成;比重大的絮状污泥比轻的易于颗粒化;比甲烷活性高的厌氧污泥可缩短启动期。

2、启动操作要点

(1)最好一次投加足够量的接种污泥;

(2)启动初期从污泥床流出的污泥可以不予回流,以使特别轻的和细碎污泥跟悬浮物连续地从污泥床排出体外,使较重的活性污泥在床内积累,并促进其增殖逐步达到颗粒化;

(3)启动开始废水COD浓度较低时,未必就能让污泥颗粒化速度加快;

(4)最初污泥负荷率一般在0.1-0.2kgCOD/kgTSS.d左右比较合适;

(5)污水中原来存在的和厌氧分解出来的多种挥发酸未能有效分解之前,不应随意提高有机容积负荷,这需要跟踪观察和水样化验;

(6)可降解的COD去除率达到70?80%左右时,可以逐步增加有机容积负荷率;

(7)为促进污泥颗粒化,反应区内的最小空塔速度不可低于1m/d,采用较高的表面水力负荷有利于小颗粒污泥与污泥絮凝分开,使小颗粒污泥凝并为大颗粒。

八、UASB工艺的优缺点

UASB的主要优点是:

1、UASB内污泥浓度高,平均污泥浓度为20-40gVSS/1;

2、有机负荷高,水力停留时间短,采用中温发酵时,容积负荷一般为10kgCOD/m3.d左右;

3、无混合搅拌设备,靠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沼气的上升运动,使污泥床上部的污泥处于悬浮状态,对下部的污泥层也有一定程度的搅动;

4、污泥床不填载体,节省造价及避免因填料发生堵赛问题;

5、UASB内设三相分离器,通常不设沉淀池,被沉淀区分离出来的污泥重新回到污泥床反应区内,通常可以不设污泥回流设备。

主要缺点是:

1、进水中悬浮物需要适当控制,不宜过高,一般控制在100mg/l以下;

2、污泥床内有短流现象,影响处理能力;

3、对水质和负荷突然变化较敏感,耐冲击力稍差。

九、结语

UASB工艺近年来在国内外发展很快,应用面很宽,在各个行业都有应用,生产性规模不等。实践证明,它是污水实现资源化的一种技术成熟可行的污水处理工艺,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又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6.O/A/O组合工艺处理印染废水设计

某印染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染色、印花为主的加工型乡镇企业,废水主要来源分三个部分:①染料车间,主要由各类坯布染色后排放的含染料的废水混合而成,其中包括整个工艺中所需前处理水;②印花车间,半成品水洗及滚筒冲洗水等;③各类生活用水。印染混合废水具有如下特点:①废水量大,约占印染用水量的70%~90%;②水质复杂,色度高,有机物含量高,耗氧量大,悬浮物多,并且含有微量有毒物质;③受原料、季节、市场需求等变化的影响,使水质水量变化很大。

研究所于1996年8月承担了该项目的设计,针对印染废水的具体特点,采用了O/A/O生化组合工艺。在进水CODCr为1600 mg/L(大于设计标准)的情况下,出水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到了GB 8978?88一级标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该项目总投资280万元,征用土地3350m2,投运一年多来运行稳定、情况良好,于1998年12月通过了嘉兴市环保局验收。 1 废水处理工艺

设计原水水量:2000 m3/d。设计原水水质为印染混合废水:CODCr≤800 mg/L,?BOD5≤250 mg/L,色度=500(倍),pH=8~10。设计出水达到GB 8978?88一级标准,即?CODCr≤100 mg/L,BOD5≤30mg/L,色度=50(倍),pH=7~9,SS≤70 mg/L。

1.1 预处理部分

①格栅井。格栅井尺寸为1.2 m×1.0 m×1.0 m。设粗、细格栅各一道,前道粗格栅的栅条间隙为20 mm,后道细格栅的栅条间隙为10mm。60°角倾置,人工清渣。

② 调节池。容积为450 m3,地下式,水力停留时间5h。内设穿孔管曝气搅拌,防止沉积,同时起到预曝气的作用并去除部分CODCr。?

③ 竖流式沉淀池。容积为380 m3,上升流速为0.23 mm/s,中间设涡流反应器一个。集泥方式为重力排泥。通过泵前加药(铁系混凝剂)强化一级处理,可去除50%~60%的?CODCr,并且使色度大大降低。设我院研制的中文智能pH在线监控仪一台,使pH值控制在8~9,可得到稳定的加药去除效果,确保后续O/A/O生化工艺处于良好状态。

1.2 生化处理部分

① 一好氧池。水力停留时间2.5 h,穿孔管鼓风曝气,内置弹性立体填料200 m3,设计气水比20∶1,容积负荷为2.0 kgCODCr/(m3?d),CODCr去除率为本段进水的40%。

② 兼氧池。分两段,前段水力停留时间2.5 h,后段水力停留时间5 h。采用我院设计制造的长轴生化搅拌机作底部水力搅拌,内置弹性立体填料共600 m3,增加了污泥浓度。CODCr去除率为本段进水的15%,此段主要起水解酸化作用,提高B/C。

③ 二好氧池。水力停留时间5.0h,穿孔管鼓风曝气,内置弹性立体填料400m3,设计气水比25∶1,容积负荷1.0kgCODCr/(m3?d),CODCr去除率为本段进水的70%。

1.3 后处理部分

气浮池的停留时间为5 h,采用30%出水作回流溶气水,型式为竖流式,CODCr去除率为本段进水的30%。通过气浮去掉二好氧池出水中被剥落的生物膜和其他SS,气浮污泥回流至二好氧池。气浮池进水采用中文智能pH在线监控仪作pH监控,使出水pH值稳定达标。

2 工程调试运行

本工程1997年5月初开始生物驯化和设备调试。工程调试接种微生物取自杭州印染厂二沉池干污泥。一好氧、兼氧、二好氧采用先间歇培养后用印染废水连续驯化的方式培养微生物,好氧池半个月,兼氧池一个月后,微生物培养驯化基本完成。

1997年11月开始在初沉池进行加药试验,经一周后出水水质稳定达标。1998年11月18日--19日经嘉兴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进行连续两天采样监测,结果见表1。 表1 环保监测结果

采样时间 采样点 PH值 SS(mg/L) 色度(倍) CODCr(mg/L) BOD5(mg/L) 11月18日

9:20 进水 10.68 686 160 1570 276 出水 7.69 34 8 76.7 10.7 11月18日

11:20 进水 10.10 644 100 1960 857 出水 7.71 40 8 61.3 10.5 11月18日

13:20 进水 9.71 600 160 1710 704 出水 7.65 26 8 60.7 9.45 11月18日

15:20 进水 9.78 594 160 123060.7 203 出水 7.78 22 8 72.0 14.5 11月19日

9:20 进水 6.92 256 100 1390 675 出水 7.72 32 8 60.0 10.2 11月19日

11:20 进水 7.12 428 160 2000 730 出水 7.59 40 8 62.0 9.22 11月19日

13:20 进水 9.61 481 160 1840 644 出水 7.78 34 8 64.7 8.69 11月19日

15:20 进水 10.32 1000 100 1540 120 出水 7.79 46 16 78.70 14.4 从表1可见,治理设施出口各主要污染物指标八次监测均达到设计标准,出水水质较稳定,主要污染物的去除率均较高(平均去除率CODCr为95.99%,BOD5为97.91%,SS为94.44%,色度为93.48%)。验收后二年来,处理设施一直稳定运转。

3 经济分析

① 电费:按100 kW计,功率系数取0.8,电费为0.86元/(kW?h),则1 651.2元/d,即0.826元/m3废水。?

② 药剂费:铁系混凝剂按0.15%投加,350元/t药剂,计0.525 元/m3废水。聚合碱或酸按200元/d计,为0.10 元/m3废水。PAM 0.02 元/m3废水。?

共计:1 910元/d,即0.645 元/m3废水。?

③ 人工费:共4人,平均每人每天工资25元,则100元/d,为0.05 元/t废水。

④ 固定资产折旧为0.15 元/m3废水。

⑤ 维修费、污泥装运费等为0.05 元/m3废水。

⑥ 处理成本为1.721 元/m3废水(直接成本1.521元/m3废水)。

4 结果讨论

4.1 O/A/O处理工艺机理分析

O/A/O生物处理工艺综合了厌(兼)氧、好氧和A?B法处理工艺的优点,克服了各自的缺点,使得三种工艺相得益彰,达到了环境目标和能源目标的统一。

① 突破了传统的A?B工艺生物吸附?氧化概念。首先在形式上,将仍属活性污泥法范畴的传统A?B工艺改为生物膜法(接触氧化),增加了MLVSS,提高处理效率,缩短水力停留时间,减少投资;其次在微生物降解机理上,将通常与吸附段伴存的污泥再生池省去,使得微生物再生在生物膜这一微生态系统内得以实现;再是在功能上,革新了传统A?B法只适于高效处理高浓度易生物降解有机废水,而对可生化性差的工业废水无能为力的概念,本工艺丰富了B段的内容,采用A/O克服了上述弱点。最后,本工艺保留了A?B法的优点,通过人为地制造浓度梯度,产生高效率的有机物去除效果。

② 通过分格(兼氧分二格)分段的方法,使不同格段具有不同的优势微生物种群,其表现出来的优点为:处理有机物的种类更加多样化,对各有机物的去除更为彻底。

③对A/O工艺的改进。这里的“A”是指兼氧水解(酸化)。首先传统的A/O法由于A段前置,为了达到除磷脱氮的效果,最后的好氧处理出水必须有几倍于处理水量的水回流至A段,导致建设费用较大。本工艺在第一个O/A中已达到了去除磷、氮的效果;其次传统的O/A法为了达到较好的出水,在O段必须有足够长的泥龄,同时在A段为了保持较高的MLVSS而必须添加营养,O/A/O工艺很好地解除了上述限制,解决了矛盾,因为有了“二氧化”的把关,第一个好氧池可以大大缩短泥龄;最后,更重要的是水解(酸化)?好氧处理技术,较大地提高了B/C比,有效去除难降解有机物,缩短了常规反应时间。

4.2 O/A/O组合工艺参数选择

O/A/O组合工艺从根本上说,是根据生物可降解性的不同,把废水中含有的不同性质有机物在空间上放在不同格段处理而达到经济目的。虽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作用和要求,但应该以此为主要设计依据,其他要求为辅或作为验算依据。

在第一好氧段,以进水中易降解COD数据为设计依据,按照好氧处理要求选择设计参数,达到基本去除易降解COD的要求。兼氧段,宜根据进水中难降解COD数据,按照兼氧理论中水解段要求选择设计参数,达到大分子化为小分子、提高废水可生化性的目的。第二好氧段,根据兼氧段出水和排放标准,按照好氧处理要求选择设计参数,一般宜设计成延时曝气形式。

4.3 监控系统

采用自动监控系统,对泵、阀实现自动监控,运行过程基本无须人工干预。由于pH影响生物结构和处理效果,工程采用我院研制的中文智能型pH在线监控仪,在加药、加酸、加碱控制pH在所要求的范围内。在Y/Δ启动控制之外,监控系统对2台风机实施了风压监控和自动卸压装置,使风机空载关停,改善风机使用条件,这些都对O/A/O生化组合工艺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效保障。

4.4 其他

① 本工程利用脱水活性污泥接种的方式启动,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和SBR法相比,启动周期大大缩短。O/A/O生化组合工艺处理保证了运行效果(出水水质)稳定,总有机物去除率达95%以上,具有极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微生物恢复期较短。

② 采用气浮池去除好氧池出水中含有的被剥落和淘汰的生物膜等固体悬浮物,半年的稳定运行表明:与二沉池相比,气浮物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它占地面积小,建设费用省,去除SS效果好,有效地克服了二沉池污泥膨胀等缺点。

③ 各段实际运行的有机物(CODCr)去除效率:一好氧45%,兼氧15%,二好氧75%,达到了预计处理效率。?

④ 从经济分析看运行费用基本与应收排污费持平,但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5 结论

① O/A/O组合工艺不仅具有较高的有机物去除效率,而且容易得到较好的出水水质,在有脱氮除磷要求时可同时得到去除氮磷的效果。?

② 实际运行表明:O/A/O组合工艺使较大部分好氧污泥在工艺内部消化,大大减少了剩余污泥量,可以不必建单独的好氧污泥装置。

③ O/A/O组合工艺很好地体现技术经济的优点,减少了建设费用和运行成本(与其他工艺相比,减少了停留时间,即减少了电耗)。

④ 实践证明,O/A/O组合工艺对处理有机物成分复杂的废水,特别是对既含有易降解有机物又含有难降解有机物这一类具有一定可生化性但可生化性较差的混合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条经济有效的思路。 7.活性污泥法水处理工艺

一、活性污泥

1912年英国的克拉克(Clark)和盖奇(Gage)发现,对污水长时间曝气会产生污泥,同时水质会得到明显的改善。继而阿尔敦(Arden)和洛开脱(Lockgtt)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曝气试验是在瓶中进行的,每天试验结束时把瓶子倒空,第二天重新开始,他们偶然发现,由于瓶子清洗不完善,瓶壁附着污泥时,处理效果反而好。由于认识了瓶壁留下污泥的重要性,他们把它称为活性污泥。随后,他们在每天结束试验前,把曝气后的污水静止沉淀,只倒去上层净化清水,留下瓶底的污泥,供第二天使用,这样大大缩短了污水处理的时间。这个试验的工艺化便是于1916年建成的第一个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

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些褐色的絮状污泥,可以见到大量的细菌,还有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它们组成了一个特有的生态系统。正是这些微生物(主要是细菌)以污水中的有机物为食料,进行代谢和繁殖,才降低了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

二、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

活性污泥法是由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和剩余污泥排除系统所组成。 污水和回流的活性污泥一起进入曝气池形成混合液。曝气池是一个生物反应器,通过曝气设备充人空气,空气中的氧溶人污水使活性污泥混合液产生好氧代谢反应。曝气设备不仅传递氧气进入混合液,且使混合液得到足够的搅拌而呈悬浮状态。这样,污水中的有机物、氧气同微生物能充分接触和反应。随后混合液流人沉淀池,混合液中的悬浮固体在沉淀池中沉下来和水分离。流出沉淀池的就是净化水。沉淀池中的污泥大部分回流,称为回流污泥。回流污泥的目的是使曝气池内保持一定的悬浮固体浓度,也就是保持一定的微生物浓度。曝气池中的生化反应引起了微生物的增殖,增殖的微生物通常从沉淀池中排除,以维持活性污泥系统的稳定运行。这部分污泥叫剩余污泥。剩余污泥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排放环境前应进行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从上述流程可以看出,要使活性污泥法形成一个实用的处理方法,污泥除了有氧化和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外,还要有良好的凝聚和沉淀性能,以使活性污泥能从混合液中分离出来,得到澄清的出水。活性污泥中的细菌是一个混合群体,常以菌胶团的形式存在,游离状态的较少。菌胶团是由细菌分泌的多糖类物质将细菌包覆成的粘性团块,使细菌具有抵御外界不利因素的性能。菌胶团是活性污泥絮凝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游离状态的细菌不易沉淀,而混合液中的原生动物可以捕食这些游离细菌,这样沉淀池的出水就会更清彻,因而原生动物有利于出水水质的提高。

三、活性污泥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过程

活性污泥在曝气过程中,对有机物的降解(去除)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吸附阶段和稳定阶段。在吸附阶段,主要是污水中的有机物转移到活性污泥上去,这是由于活性污泥具有巨大的表面积,而表面上含有多糖类的粘性物质所致。在稳定阶段,主要是转移到活性污泥上的有机物为微生物所利用。当污水中的有机物处于悬浮状态和胶态时,吸附阶段很短,一般在15~45min左右,而稳定阶段较长。

在活性污泥的曝气过程中,废水中有机物的变化包括两个阶段:吸附阶段和稳定阶段。在吸附阶段,主要是废水中的有机物转移到活性污泥上去;在稳定阶段,主要是转移到活性污泥上去的有机物为微生物所利用。吸附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有机物的状态,若废水中的有机物处于悬浮和胶体状态的相对量大时,则吸附量也大。 分析中没有考虑微生物的内源呼吸。微生物的内源呼吸也消耗氧,特别是微生物的浓度比较高时,这部分耗氧量还比较大,不能忽略。因而上面的结论是概略的,主要目的是说明活性污泥过程中的有机物吸附稳定过程。

8.氧化沟水处理工艺

氧化沟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其曝气池呈封闭的沟渠型,所以它在水力流态上不同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它是一种首尾相连的循环流曝气沟渠,污水渗入其中得到净化,最早的氧化沟渠不是由钢筋混凝土建成的,而是加以护坡处理的土沟渠,是间歇进水间歇曝气的,从这一点上来说,氧化沟最早是以序批方式处理污水的技术。

1954年荷兰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氧化沟污水处理厂,其原型为一个环状跑道式的斜坡池壁的间歇运行反应池,白天用作曝气池,晚上用作沉淀池,其生化需氧量(BOD)去除率可达97%,由于其结构简单,处理效果好,从而引起了世界各国广泛的兴趣和关注。

氧化沟(Oxidation Ditch)污水处理的整个过程如进水、曝气、沉淀、污泥稳定和出水等全部集中在氧化沟内完成,最早的氧化沟不需另设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和污泥回流设备。后来处理规模和范围逐渐扩大,它通常采用延时曝气,连续进出水,所产生的微生物污泥在污水曝气净化的同时得到稳定,不需设置初沉池和污泥消化池,处理设施大大简化。不仅各国环境保护机构非常重视,而且世界卫生组织(WH0)也非常重视。在美国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有几百座,欧洲已有上千座。在我国,氧化沟技术的研究和工程实践始于上一世纪70年代,氧化沟工艺以其经济简便的突出优势已成为中小型城市污水厂的首选工艺。

9.奥贝尔氧化沟工艺

一、奥贝尔氧化沟工艺的特征

1、奥贝尔氧化沟一般由三个同心椭园形沟道组成,污水由外沟道进入,与回流污泥混合后,由外沟道进入中间沟道再进入内沟道,在各沟道循环达数百到数十次。最后经中心岛的可调堰门流出,至二次沉淀池。在各沟道横跨安装有不同数量水平转碟曝气机,进行供氧兼有较强的推流搅伴作用。外沟道体积占整个氧化沟体积的50%-55%,溶解氧控制趋于0.0mg/L,高效地完成主要氧化作用;中间沟道容积一般为25%-30%,溶解氧控制“在1.0mg/L左右,作为“摆动沟道”,可发挥外沟道或内沟道的强化作用;内沟道的容积约为总容积的15%-20%,需要较高的溶解氧值(2.0mg/L左右),以保证有机物和氨氮有较高的去除率。

2、外沟道的供氧量通常为总供氧量的50%左右,但80%以上的BOD可以在外沟道中去除。由于外沟道溶解氧平均值很低,绝大部分区域DO为0.0mg/L,所以,氧传递作用是在亏氧条件下进行的,氧的传递效率有所提高,有一定的节能效果。加之下面将谈到的外沟道内所特有的同时硝化反硝功能,节能效果更为明显。内沟道作为最终出水的把关,一般应保持较高的溶解氧,但内沟道容积最小,能耗相对较低。中沟道起到互补调节作用,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和可控性。奥贝尔氧化沟独特的构造和机理,使之以较节能的方式获得稳定的处理效果。

3、奥贝尔氧化沟具有较好的脱氮功能。在外沟道形成交替的耗氧和大区域的缺氧环境,较高程度地发生“同时硝化反硝化”,即使在不设内回流的条件下,也能获得较好的脱氮效果。

4、奥贝尔氧化沟具有推流式和完全混合式两种流态的优点。对于每个沟道内来讲,混合液的流态基本为完全混合式,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对于三个沟道来讲,沟道与沟道之间的流态为推流式,有着不同的溶解浓度和污泥负荷,兼有多沟道串联的特性,有利于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并可减少污泥膨胀现象的发生。

5、奥贝尔氧化沟采用的曝气转碟,其表面密布凸起的三角形齿结,使其在与水体接触时将污水打碎成细密水花,具有较高的充氧能力和动力效率。通过改变曝气机的旋转方向、浸水深度、转速和开停数量,可以调整供氧能力和电耗水平。尤其是蝶片可以方便的拆装,更为优化运行提供了简便手段。另一方面,由于转碟具有极强的整流和推流能力,氧化沟有效水深可达4米以上,即使因优化控制需要而减少曝气机运行台数时,一般也不会发生沉淀现象,这是曝气转碟和奥贝尔沟型所独具的优点。

二、奥贝尔氧化沟的适用范围

奥贝尔氧化沟一般适用于20万立方米/日以下规模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尢其推荐应用于中小规模的城市污水处理厂。

由于奥贝尔氧化沟属于多反应器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且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因此,当城市污水中工业废水比例较高时,奥贝尔氧化沟较其他类型氧化沟有更好的适应性。

奥贝尔氧化沟有三个相对独立的沟道,进水方式灵活。在暴雨期间,进水可以超越外沟道,直接进入中沟道或内沟道,由外沟道保留大部分活性污泥,利于系统的恢复。因此,对于合流制或部分合流制的污水系统,奥贝尔氧化沟均有很好的适用性。

三、工艺流程和典型构造

与其它形式的氧化沟一样,奥贝尔氧化沟也具有工艺流程简单的优点。对于中小规模的城市污水厂,一般可不设初次沉淀池和污泥消化池。悬浮状有机物可在氧化沟内基本得到好氧稳定,这比设初沉池及单独处理初沉污泥要简便经济。当然,合理的工艺流程必须按照实际情况经充分的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奥贝尔氧化沟的预处理及污泥处理部分的流程与其他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相似。

奥贝尔氧化沟通常由三个同心的沟道组成,平面上为圆形或椭圆形。沟道之间采用隔墙分开,隔墙下部设有必要面积的通水窗口。沟道断面形状多为矩形或梯形。隔墙一般使用100-150毫米厚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各沟道宽度由工艺设计确定,一般不大于9米。有效水深以4-4.3米为宜。

原污水和回流污泥可进入外、中、内三个沟道,通常均进入外沟道。出水自内沟道经中心岛内的堰门排出,进入沉淀池。当脱氮要求较高时,可以增设内回流系统(由内沟道回流到外沟道),提高反硝化程度。

四、关键设备的选型

奥贝尔氧化沟的预处理和污泥处理所需设备与其他工艺相似,不作详细描述。关键设备是曝气转碟和沉淀池的排泥桥,对其主要构造和性能要求阐述如下:

1、曝气转碟

曝气转碟属转盘类水平推流式表面曝气器,由盘片、水平轴及其两端的滚动轴承、减速机和电动机组组成。每片圆形的曝气转碟由两个半圆形部件组成。每对半圆形部件跨穿水平轴,组成整体的圆片,每个碟片可以独立拆装,便于调节安装密度,使整机达到所需的充氧能力,每米轴长一般装碟片3片至5片。碟片采用聚苯材料注塑或采用玻璃钢压铸而成,其中聚苯材料碟片自重较轻,动力效率较高,国内已有质量很好的合资产品。碟片表面布有梯形凸块,兼有供氧和推流搅拌的功能。水平轴采用厚壁无缝钢管制造,表面作特种防腐处理。驱支装置主要由减速机和电机组成。

曝气转碟的基本性能如下:

曝气转碟直径:1400mm;

适用转速:50-55rpm,经济转速:50rpm;

适用浸没深度:400-530mm,经济浸没深度:500mm;

单盘标准清水充氧能力:0.8-1.6kgO2/kw.h(以轴功率计);

适用工作水深:4-5m;

水平轴跨度:≤10.0m;

安装密度:<5ds/m。

2、沉淀池排泥桥

奥贝尔氧化沟的污泥浓度(MLSS)较高,运行中一般在4~6克/升,回流污泥必须有较高的含固率。因此,对沉淀池和排泥设备有严格的要求。尤其是排泥设备,必须确保足够的排泥浓度,通常需要特殊的工艺和结构设计。在设备选择时应充分注意这一性能要求,保证实现奥贝尔氧化沟的整体工艺的优势。

10.海水淡化工艺

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脱盐生产淡水。是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开源增量技术,可以增加淡水总量,且不受时空和气候影响,水质好、价格渐趋合理,可以保障沿海居民饮用水和工业锅炉补水等稳定供水。

第一个海水淡化工厂于1954 年建于美国,现在仍在得克萨斯的弗里波特(Freep-ort)运转着。佛罗里达州的基韦斯特(Key West)市的海水淡化工厂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它供应着城市用水。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海水冻结法、电渗析法、蒸馏法、反渗透法,目前应用反渗透膜的反渗透法以其设备简单、易于维护和设备模块化的优点迅速占领市场,逐步取代蒸馏法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11.自来水厂工艺

目前,绝大多数以地面水为水源的城市水厂,都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的常规处理流程。该经典物化处理工艺已延续百余年,所变动的仅仅是在池型上有所发展。 (见下图) 12.深度处理

根据二级处理技术净化功能对城市污水所能达到的处理程度,在它的处理水中,在一般情况下,还会含有相当数量的污染物质,如BOD520-30mg/L;COD60-10020-30mg/L;SS20-30mg/L;NH3-N15-25 mg/L;P6-10 mg/L,此外,还可能含有细菌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含有以上污染物质的处理水,如排放湖泊、水库等缓流水体会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排放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水体,如养鱼水体,会使其遭到破坏。这种处理水更不适于回用。

如欲达到以上目的,就必须对其进一步进行深度处理。深度处理的对象与目标是:

1、 去除处理水中残留的悬浮物(包括活性污泥颗粒);脱色、除臭,使水进一步得到澄清。

2、 进一步降低BOD5 、COD、TOC等指标,使水进一步稳定。

3、 脱氮除磷,消除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因素。

4、 消毒杀菌,去除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经过深度处理后的水能够:

1、 排放包括具有较高经济价值水体及缓流水体在内的任何水体,补充地面水源。

2、 回用于农田灌溉,市政杂用,如浇灌城市绿地、冲洗街道,车辆、景观用水等。

3、 居民小区中水回用于冲洗厕所。

4、 作为冷却水和工艺用水的补充用水,回用于工业企业。

5、 用于防止地面下沉或海水入侵,回灌地下。

13. 厌氧内循环反应器(IC) 厌氧生物处理是废水生物处理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要提高厌氧生物处理的效果,除了要提供给微生物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外,保持反应器内的高污泥浓度,维持良好的传质效果也是关键要素。以厌氧接触工艺为代表的第一代厌氧反应器,污泥停留时间(SRT)和水力停留时间(HRT)大体相同,反应器内污泥浓度较低。如果想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废水在反应器内通常要停留几天到几十天之久。而以UASB工艺为代表的第二代厌氧反应器,依靠颗粒污泥的形成和三相分离器的作用,使得污泥在反应器中滞留,实现了SRT>HRT,从而提高了反应器内污泥浓度,但是反应器的传质过程并不理想。要改善传质效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表面水力负荷和表面产气负荷。然而高负荷产生的剧烈搅动又会使反应器内污泥处于完全膨胀状态,使原本SRT>HRT向SRT=HRT方向转变,污泥过量流失,处理效果变差。

近十几年来,已建造了许多处理工业废水的UASB反应器生产装置。有关专家透露,为了防止升流速度太大使悬浮固体大量流失,UASB反应器在处理中低浓度(1.5~2.0kgCOD/(m3?d))废水时,反应器的进水容积负荷率一般限制在5~8kgCOD/(m3?d),在此负荷率下,最小HRT为4~5h;在处理COD浓度为5~9g/L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时,反应器的进水容积负荷率一般被限制在10~20kgCOD/(m3?d),以免由于产气负荷率太高而增加紊流造成悬浮固体的流失。

为了克服这些条件的限制,荷兰开发了一种内循环(internalcirculation,IC)反应器,IC反应器在处理中低浓度废水时,反应器的进水容积负荷率可提高至20~24kgCOD/(m3?d);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时,进水容积负荷率可提高到35~50kg/(m3?d)。与UASB反应器相比,在获得相同处理效率的条件下,IC反应器具有更高的进水容积负荷率和污泥负荷率,IC反应器的平均升流速度可达处理同类废水UASB反应器的20倍左右。在处理低浓度废水时,HRT可缩短至2.0~2.5h,使反应器的容积更加小型化。因此更加具有优势。某设在中国的国际环保公司,已经将IC反应器应用于啤酒、发酵、造纸、食品、饮料及化工等行业。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清华大学环境系从事IC反应器研究多年的吴静博士认为IC反应器的优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1)具有很高的容积负荷率。由于IC反应器存在着内循环,第一反应室有很高的升流速度,传质效果很好,污泥活性很高,因而其有机容积负荷率比普通UASB反应器高许多,一般高出3倍以上。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如土豆加工废水,当COD为10000~15000mg/L时,进水容积负荷率可达30~40kgCOD/(m3?d)。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如啤酒废水,当COD为2000~3000mg/L时,进水容积负荷率可达20~50kgCOD/(m3?d),HRT仅2~3h,COD去除率可达80%左右。

(2)节省基建投资和占地面积。由于IC反应器的容积负荷率大大高于UASB反应器,IC反应器的有效体积仅为UASB反应器的1/4~1/3,所以可显著降低反应器的基建投资。由于IC反应器不仅体积小,而且有很大的高径比,所以占地面积特别省,非常适用于占地面积紧张的厂矿企业。小型的IC反应器可以工厂预制,大型的可在现场制作,施工工期短,安装简便,且IC反应器的土方量很小,可节省施工费用。

(3)靠沼气提升实现内循环。不必外加动力厌氧流化床和膨胀颗粒污泥床的流化是通过出水回流由泵加压实现强制循环的,因此必须消耗一部分动力。而IC反应器是以自身产生的沼气通过绝热膨胀做功为动力实现混合液的内循环的,不必另设泵进行强制内循环,从而可节省能耗。

(4)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由于IC反应器实现了内循环,处理低浓度水(如啤酒废水)时,循环流量可达进水流量的2~3倍;处理高浓度水(如土豆加工废水)时,循环流量可达进水流量的10~20倍。因为循环流量与进水在第一反应室充分混合,使原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得到充分稀释,降低了有害程度,并可防止局部酸化发生,从而提高了反应器的耐冲击负荷的能力。

(5)具有缓冲pH能力。内循环流量相当于第一级厌氧的出水回流量,可利用COD转化的碱度,对pH起缓冲作用,使反应器内的pH保持稳定。处理缺乏碱度的废水时,可减少进水的投碱量。

(6)出水的稳定性好于IC反应器的第

一、二反应室,相当于上下两个UASB反应器,它们串联运行,第一反应室有很高的有机容积负荷率,相当于起“粗”处理作用,第二反应室则具有较低的有机容积负荷率,相当于起“精”处理作用。整个IC反应器实际上是两级厌氧处理。一般情况下,两级厌氧处理比单级厌氧处理的稳定性好,出水也较稳定。

吴博士说,虽然IC使得COD容积负荷大幅度提高,具备很高的处理容量也起到一些很好的效果。但是,这种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新的问题。有学者认为IC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下面几个方面。

(1)从构造上看,IC反应器内部结构比普通厌氧反应器复杂,设计施工要求高。反应器高径比大,一方面增加了进水泵的动力消耗,提高了运行费用;另一方面加快了水流上升速度,使出水中细微颗粒物比UASB多,加重了后续处理的负担。另外内循环中泥水混合液的上升还易产生堵塞现象,使内循环瘫痪,处理效果变差。

(2)发酵细菌通过胞外酶作用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成可溶性有机物,再将可溶性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化成脂肪酸和醇类等,该类细菌水解过程相当缓慢。IC反应器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势必影响不溶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3)在厌氧反应中,有机负荷、产气量和处理程度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平衡关系。一般较高的有机负荷可获得较大的产气量,但处理程度会降低。因此,IC反应器的总体去除效率相比UASB反应器来讲要低些。

(4)缺乏在IC反应器水力条件下培养活性和沉降性能良好的颗粒污泥关键技术。目前国内引进的IC反应器均采用荷兰进口的颗粒污泥接种,增加了工程造价。

最后,谈到市场前景时,吴静博士表示,尽管IC反应器在国内的应用仍不是很成熟,但是已经基本走过了市场培育期,从去年开始,已经有客户开始主动提出对IC反应器的需求。IC反应器国内技术拥有者实力良莠不齐,清华大学环境系经过多年的试验,积累了很多技术经验,并且申请了很多相关技术专利。尽管从目前市场份额来看,IC反应器明显落后于UASB的应用,但是吴博士认为未来前者将会超过后者的应用。

第四篇:污水处理几种常见工艺比较

一、A/O工艺

1.基本原理

A/O是Anoxic/Oxic的缩写,它的优越性是除了使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之外,还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功能,是将厌氧水解技术用为活性污泥的前处理,所以A/O法是改进的活性污泥法。

A/O工艺将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联在一起,A段DO不大于0.2mg/L,O段DO=2~4mg/L。在缺氧段异养菌将污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当这些经缺氧水解的产物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处理时,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及氧的效率;在缺氧段,异养菌将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进行氨化(有机链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离出氨(NH

3、NH4+),在充足供氧条件下,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NH3-N(NH4+)氧化为NO3-,通过回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条件下,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O3-还原为分子态氮(N2)完成C、N、O在生态中的循环,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 2.A/O内循环生物脱氮工艺特点

根据以上对生物脱氮基本流程的叙述,结合多年的焦化废水脱氮的经验,我们总结出(A/O)生物脱氮流程具有以下优点:

(1)效率高。该工艺对废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均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当总停留时间大于54h,经生物脱氮后的出水再经过混凝沉淀,可将COD值降至100mg/L以下,其他指标也达到排放标准,总氮去除率在70%以上。 (2) 流程简单,投资省,操作费用低。该工艺是以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反硝化的碳源,故不需要再另加甲醇等昂贵的碳源。尤其,在蒸氨塔设置有脱固定氨的装置后,碳氮比有所提高,在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碱度相应地降低了硝化过程需要的碱耗。 (3) 缺氧反硝化过程对污染物具有较高的降解效率。如COD、BOD5和SCN-在缺氧段中去除率在67%、38%、59%,酚和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为62%和36%,故反硝化反应是最为经济的节能型降解过程。 (4) 容积负荷高。由于硝化阶段采用了强化生化,反硝化阶段又采用了高浓度污泥的膜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硝化及反硝化的污泥浓度,与国外同类工艺相比,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 (5) 缺氧/好氧工艺的耐负荷冲击能力强。当进水水质波动较大或污染物浓度较高时,本工艺均能维持正常运行,故操作管理也很简单。通过以上流程的比较,不难看出,生物脱氮工艺本身就是脱氮的同时,也降解酚、氰、COD等有机物。结合水量、水质特点,我们推荐采用缺氧/好氧(A/O)的生物脱氮 (内循环) 工艺流程,使污水处理装置不但能达到脱氮的要求,而且其它指标也达到排放标准。

3. A/O工艺的缺点

1.由于没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从而不能培养出具有独特功能的污泥,难降解物质的降解率较低;

2、若要提高脱氮效率,必须加大内循环比,因而加大了运行费用。另外,内循环液来自曝气池,含有一定的DO,使A段难以保持理想的缺氧状态,影响反硝化效果,脱氮率很难达到90%。

3、 影响因素

水力停留时间 (硝化>6h ,反硝化<2h )污泥浓度MLSS(>3000mg/L)污泥龄( >30d )N/MLSS负荷率(

<0.03 )进水总氮浓度( <30mg/L)

二、A2/O工艺

1.基本原理

A2/O工艺是Anaerobic-Anoxic-Oxic的英文缩写,它是厌氧-缺氧-好氧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简称。该工艺处理效率一般能达到:BOD5和SS为90%~95%,总氮为70%以上,磷为90%左右,一般适用于要求脱氮除磷的大中型城市污水厂。但A2/O工艺的基建费和运行费均高于普通活性污泥法,运行管理要求高,所以对目前我国国情来说,当处理后的污水排入封闭性水体或缓流水体引起富营养化,从而影响给水水源时,才采用该工艺。

2. A2/O工艺特点:

(1)污染物去除效率高,运行稳定,有较好的耐冲击负荷。

(2)污泥沉降性能好。

(3)厌氧、缺氧、好氧三种不同的环境条件和不同种类微生物菌群的有机配合,能同时具有去除有机物、脱氮除磷的功能。

(4)脱氮效果受混合液回流比大小的影响,除磷效果则受回流污泥中夹带DO和硝酸态氧的影响,因而脱氮除磷效率不可能很高。

(5)在同时脱氧除磷去除有机物的工艺中,该工艺流程最为简单,总的水力停留时间也少于同类其他工艺。

(6)在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下,丝状菌不会大量繁殖,SVI一般小于100,不会发生污泥膨胀。

(7)污泥中磷含量高,一般为2.5%以上。 3.A2/O工艺的缺点

·反应池容积比A/O脱氮工艺还要大;

·污泥内回流量大,能耗较高;

·用于中小型污水厂费用偏高;

·沼气回收利用经济效益差;

·污泥渗出液需化学除磷。

三、氧化沟

1氧化沟技术

氧化沟(oxidation ditch)又名连续循环曝气池(Continuous loop reactor),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形。氧化沟污水处理工

艺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荷兰卫生工程研究所研制成功的。自从1954年在荷兰首次投入使用以来。由于其出水水质好、运行稳定、 管理方便等技术特点,已经在国内外广泛的应用于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治理[1]。至今,氧化沟技术己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

发展,在构造形式、曝气方式、运行方式等方面不断创新,出现了种类繁多、各具特色的氧化沟[2]。

从运行方式角度考虑,氧化沟技术发展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按时间顺序安排为主对污水进行处理;另一方面是按空间顺序安

排为主对污水进行处理。属于前者的有交替和半交替工作式氧化沟;属于后者的有连续工作分建式和合建式氧化沟[3],见图1 氧化沟工艺分类。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氧化沟类型包括:帕斯韦尔(Pasveer)氧化沟、卡鲁塞尔(Carrousel)氧化沟 、奥尔伯(Orbal)氧化沟

、T型氧化沟(三沟式氧化沟)、DE型氧化沟和一体化氧化沟。 2,氧化沟工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从理论上讲,氧化沟既具有推流反应的特征,又具有完全混合反应的优势;前者使其具有出水优良的条件,后者使其具有抗冲击

负荷的能力。正是因为有这个环流,且有能量分区的缘故,使它具有其它许多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所拥有的众多优势,其中最为显

著的优势是工作稳定可靠。由于具有出水水质好,运行稳定,管理方便以及区别于传统活性污泥法的一系列技术特征,氧化沟技

术在污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据不完全统计[4],目前,欧洲己有的氧化沟污水处理厂超过2 000多座,北美超过800座。氧

化沟的处理能力由最初的服务人口仅360人,到如今的500万~1 000万人口当量。不仅氧化沟的数量在增长,而且其处理规模也在

不断扩大,处理对象也发展到既能处理城市污水又能处理石油废水、化工废水、造纸废水、印染废水及食品加工废水等工业废水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亦开始应用这项技术,随着污水处理事业的极大发展,全国各地先后建起了不同规模、不同型式的氧化沟

污水处理厂。目前在我国,采用氧化沟处理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污水处理厂已有近百家,见表1(我国典型氧化沟型式及应用及 表)2(部分国内氧化沟污水处理厂型式及规模)。 3氧化沟工艺的研究新进展

通过对多种连续流生物除磷脱氮工艺时空关系的分析,并结合新的除磷脱氮理论,继续贯彻简易污水处理的思想,重庆大学的王

涛[5]、钟仁超[6]、刘兆荣[7]、麦松冰[8]等人对氧化沟工艺进行了改良。

3.1改良氧化沟池型的构建原则

改良氧化沟池型的构建是在一体化简易污水处理技术的思想基础上,依托于卡鲁塞尔氧化沟、一体化氧化沟和奥贝尔氧化沟而建

立的。它是以连续流的方式,不作专门的时空调配,通过空间分区和空间顺序及对溶解氧的优化控制,将污水净化(C、N、P的去

除)和固液分离功能集于一体,以水力内回流的方式替代机械内回流的反应器。构建的总原则是以连续流的方式,在更少的和合 理的空间中完成C、N、P和SS的同时去除。 3.2改良氧化沟池型 按上述构建原则,提出了如图2所示改良型氧化沟模型。污水流入外沟经回流调节闸板后流经中沟和内沟,在各沟道内循环数十

次到数百次,最终由固液分离器进行泥水分离出水。外—中—内沟道分别为好氧/缺氧交替区、厌氧区和好氧区,完成有机物的 降解和同时脱氮除磷。

该模型着重在保留奥贝尔氧化沟硝化反硝化优势,同时克服该工艺占地面积大的缺点。借鉴卡罗塞尔氧化沟跑道型沟道的构型和

水力内回流方式,减少了大回流比的机械设备;考虑将奥贝尔氧化沟的同心圆型沟道展开,去掉中心岛的无效占地,同时又保留

其三沟道串连、层层推进的流态特点。另外,将一体化氧化沟中的侧沟固液分离器技术也揉合了进来,不设置单独的二沉池并实 现污泥的无泵自动回流。 3.3改良氧化沟的优化分析 (1)改良型氧化沟采用奥贝尔氧化沟三沟道串联的特性,将各分区考虑成串联,从而有利于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并可减少污 泥膨胀现象的发生[9]。 (2)改良型氧化沟借鉴奥贝尔氧化沟的溶解氧梯度分布,具有较好的脱氮功能。在外沟道形成交替的好氧和大区域的缺氧环境

,较高程度地发生“同时硝化/反硝化”,即使在不设内回流的条件下,也能获得较好的脱氮效果。由于外沟道溶解氧平均值很

低,氧传递作用是在亏氧条件下进行的,所以氧的传递效率有所提高,有一定的节能效果,一般约节省能耗15%~20%。加之外沟

道内所特有的同时硝化/反硝化功能,节能效果更为明显。内沟道作为最终出水的把关,一般应保持较高的溶解氧,但内沟道容 积最小,能耗相对较低。

(3)改良型氧化沟将奥贝尔氧化沟布置相对困难的圆形或椭圆形沟型设计为环状跑道型,降低了占地面积和工程造价。同时取

消了无效占地的中心岛,进一步节省占地面积和造价。

(4)改良型氧化沟借鉴卡罗塞尔氧化沟水力条件,使内沟的好氧区向外沟的缺氧区回流实现了水力内回流,简化了处理环节、 节省了设备和能耗。

(5)改良型氧化沟借鉴一体化氧化沟将集曝气净化和固液分离于一体的优势,不单独建二沉池和污泥回流泵站,污泥自动回流 ,简单、节能且节省占地和基建投资。 4结论

(1)氧化沟由于其出水水质好、运行稳定、管理方便等技术特点,在我国污水处理厂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

(2)改良型氧化沟模型借鉴了卡罗塞尔氧化沟的构型和内回流方式,引用了侧沟式一体化氧化沟的侧沟固液分离技术,同时保

留了奥贝尔氧化沟三沟串连、层层推进的流态特点,是多种先进工艺的集成,是氧化沟技术研究的新进展。

(3)改良型氧化沟工艺具有系统简单、管理方便、节约能耗、节省占地和减少基建投资等优点。

以下为几种常见氧化沟的类型结构示意图:

多沟交替式氧化沟 卡鲁塞尔氧化沟 一体化氧化沟

奥贝尔氧化沟 1. 基本原理

氧化沟又名氧化渠,因其构筑物呈封闭的环形沟渠而得名。它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因为污水和活性污泥在曝气渠道中不断循环流动,因此有人称其为“循环曝气池”、“无终端曝气池”。氧化沟的水力停留时间长,有机负荷低,其本质上属于延时曝气系统。氧化沟一般由沟体、曝气设备、进出水装置、导流和混合设备组成,沟体的平面形状一般呈环形,也可以是长方形、L形、圆形或其他形状,沟端面形状多为矩形和梯形。

2.氧化沟工艺特点

(1)构造形式多样性

基本形式氧化沟的曝气池呈封闭的沟渠形,而沟渠的形状和构造则多种多样,沟渠可以呈圆形和椭圆形等形状。可以是单沟系统或多沟系统;多沟系统可以是一组同心的互相连通的沟渠,也可以是相互平行,尺寸相同的一组沟渠。有与二次沉淀池分建的氧化沟也有合建的氧化沟,合建的氧化沟又有体内式和体外式之分,等等。多种多样的构造形式,赋予了氧化沟灵活机动的运行性能,使他可以按照任意一种活性污泥的运行方式运行,并结合其他工艺单元,以满足不同的出水水质要求。

(2)曝气设备的多样性

常用的曝气设备有转刷、转盘、表面曝气器和射流曝气等。不同的曝气装置导致了不同的氧化沟型式,如采用表曝气机的卡鲁塞尔氧化沟,采用转刷的帕斯维尔氧化沟等等,与其他活性污泥法不同的是,曝气装置只在沟渠的某一处或者几处安设,数目应按处理场规模、原污水水质及氧化沟构造决定,曝气装置的作用除供应足够的氧气外,还要提供沟渠内不小于0.3m/s的水流速度,以维持循环及活性污泥的悬浮状态。

(3)曝气强度可调节

氧化沟的曝气强度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调节。一是通过出水溢流堰调节:通过调节溢流堰的高度改变沟渠内水深,进而改变曝气装置的淹没深度,使其充氧量适应运行的需要。淹没深度的变化对曝气设备的推动力也会产生影响,从而可以对进水流速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其二是通过直接调节曝气器的转速:由于机电设备和自控技术的发展,目前氧化沟内的曝气器的转速时可以调节的,从而可以调节曝气强度的推动力。

(4)简化了预处理和污泥处理

氧化沟的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龄都比一般生物处理法长,悬浮装有机物与溶解性有机物同时得到较彻底的稳定,姑氧化沟可以不设初沉池。由于氧化沟工艺污泥龄长,负荷低,排出的剩余污泥已得到高度稳定,剩余污泥量也较少。因此不再需要厌氧消化,而只需进行浓缩和脱水。 3.氧化沟工艺的缺点:

(1)污泥膨胀问题

当废水中的碳水化合物较多,N、P含量不平衡,pH值偏低,氧化沟中污泥负荷过高,溶解氧浓度不足,排泥不畅等易引发丝状菌性污泥膨胀;非丝状菌性污泥膨胀主要发生在废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较高时。微生物的负荷高,细菌吸取了大量营养物质,由于温度低,代谢速度较慢,积贮起大量高粘性的多糖类物质,使活性污泥的表面附着水大大增加,SVI值很高,形成污泥膨胀。

(2)泡沫问题

由于进水中带有大量油脂,处理系统不能完全有效地将其除去,部分油脂富集于污泥中,经转刷充氧搅拌,产生大量泡沫;泥龄偏长,污泥老化,也易产生泡沫。

(3)污泥上浮问题

当废水中含油量过大,整个系统泥质变轻,在操作过程中不能很好控制其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易造成缺氧,产生腐化污泥上浮;当曝气时间过长,在池中发生高度硝化作用,使硝酸盐浓度高,在二沉池易发生反硝化作用,产生氮气,使污泥上浮;另外,废水中含油量过大,污泥可能挟油上浮。

(4)流速不均及污泥沉积问题

在氧化沟中,为了获得其独特的混合和处理效果,混合液必须以一定的流速在沟内循环流动。一般认为,最低流速应为0.15m/s,不发生沉积的平均流速应达到0.3~0.5m/s。氧化沟的曝气设备一般为曝气转刷和曝气转盘,转刷的浸没深度为250~300mm,转盘的浸没深度为480~ 530mm。与氧化沟水深(3.0~3.6m)相比,转刷只占了水深的1/10~1/12,转盘也只占了1/6~1/7,因此造成氧化沟上部流速较大(约为0.8~1.2m,甚至更大),而底部流速很小(特别是在水深的2/3或3/4以下,混合液几乎没有流速),致使沟底大量积泥(有时积泥厚度达1.0m),大大减少了氧化沟的有效容积,降低了处理效果,影响了出水水质。

四、SBR工艺

1.工艺原理

在反应器内预先培养驯化一定量的活性污泥,当废水进入反应器与活性污泥混合接触并有氧存在时,微生物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新陈代谢,将有机物降解并同时使微生物细胞增殖。将微生物细胞物质与水沉淀分离,废水即得到处理。其处理过程主要由初期的去除与吸附作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絮凝体的形成与絮凝沉淀性能几个净化过程完成。

2.SBR工艺特点

(1)理想的推流过程使生化反应推动力增大,效率提高,池内厌氧、好氧处于交替状态,净化效果好。

(2)运行效果稳定,污水在理想的静止状态下沉淀,需要时间短、效率高,出水水质好。

(3)耐冲击负荷,池内有滞留的处理水,对污水有稀释、缓冲作用,有效抵抗水量和有机污物的冲击。

(4)工艺过程中的各工序可根据水质、水量进行调整,运行灵活。 (5)处理设备少,构造简单,便于操作和维护管理。

(6)反应池内存在DO、BOD5浓度梯度,有效控制活性污泥膨胀。

(7)SBR法系统本身也适合于组合式构造方法,利于废水处理厂的扩建和改造。

(8)脱氮除磷,适当控制运行方式,实现好氧、缺氧、厌氧状态交替,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9)工艺流程简单、造价低。主体设备只有一个序批式间歇反应器,无二沉池、污泥回流系统,调节池、初沉池也可省略,布置紧凑、占地面积省。 3. SBR工艺的缺点

(1)间歇周期运行,对自控要求高;

(2)变水位运行,电耗增大; (3)脱氮除磷效率不太高;

(4)污泥稳定性不如厌氧硝化好。

五、CAST工艺

1、CAST工艺原理

CASS生物处理法是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的简称,CASS池分预反应区和主反应区。在预反应区内,微生物能通过酶的快速转移机理迅速吸附污水中大部分可溶性有机物,经历一个高负荷的基质快速积累过程,这对进水水质、水量、PH和有毒有害物质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同时对丝状菌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可有效防止污泥膨胀;随后在主反应区经历一个较低负荷的基质降解过程。CASS工艺集反应、沉淀、排水、功能于一体,污染物的降解在时间上是一个推流过程,而微生物则处于好氧、缺氧、厌氧周期性变化之中,从而达到对污染物去除作用,同时还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功能。

2、CAST工艺特点

(1)运行灵活可靠

● 生物选择器可以根据污水水质情况,以好氧、缺氧和厌氧三种方式运行。选择器可以恒定容积也可以可变容积运行

● 可任意调节状态,发挥不同微生物的生理特性

● 选择器容积可变,避免产生污泥膨胀,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 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处理都适用

(2)处理构筑物少,流程简单

● 池子总容积减少,土建工程费用低

● 不需设二次沉淀池及其刮泥设备,也不用设回流污泥泵站

(3)可实现除磷脱氮

● 调节生物选择器可变容积的曝气和非曝气顺序,提高了生物除磷脱氮效果

(4)节省投资

● 构筑物少,占地面积省

● 设备及控制系统简单

● 曝气强度小,不须大气量的供气设备

● 运行费用低 3.工艺缺点

(1)间歇周期运行,对自控要求较高;

(2)变水位运行,电耗增大;

(3)容积利用率较低;

(4)污泥稳定性不如厌氧硝化好。

第五篇:搬迁补偿款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比较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7日

信息来源:苏州市地税局

作者:张志忠

字 体:【大 中 小】

近年来,各地对原城区产业结构进行重新布局,不少企业因城市规划需要进行搬迁,收到政府拨付的搬迁补偿款。笔者在税务管理中发现,企业收到搬迁补偿款,帐务处理千差万别,表现为贷记“递延损益”、“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 “专项应付款”、“资本公积”等,造成实务处理的混乱,因此有必要在会计上统一搬迁补偿款处理方法。最近,财政部下发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征求意见稿]》(财会便[2009]35号),拟对企业取得搬迁补偿款会计处理方法予以明确,将有利于规范搬迁补偿款的核算。但由于税收上对搬迁补偿款的税务处理有特别规定,形成了会计与税法之间的差异,企业应善加甄别,以免带来不必要的税收负担。

一、搬迁补偿款的会计处理

搬迁补偿款是由于政府市政规划等占用了企业的资源,为了弥补企业所产生的损失和持续再生产需要,政府按规定标准给予企业的补助和赔偿款,政府不因补偿而构成投资者。会计上关于搬迁补偿款的处理方法尚未统一,财政部正在征求意见阶段。实务上企业结合自身适用的会计制度和取得的搬迁补偿款的不同情形,会作出不同的处理方法。一般来说,搬迁补偿款作为一项经济利益的流入,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加,且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具有收益的性质,但因不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不符合收入定义和收入确认条件,因此不能作为收入核算。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收到或应收的搬迁补偿款,借记“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 “补贴收入”科目。执行会计准则的企业,通常将搬迁补偿款视为政府补助,按《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进行核算。其中,企业收到或应收的与资产相关的搬迁补偿款,借记“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递延收益”。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递延收益,借记“递延收益”,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与收益相关的搬迁补偿款,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相关费用或损失的,按收到或应收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 等科目,贷记“递延收益”。在发生相关费用或损失的未来期间,按应补偿的金额,借记“递延收益”,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按收到或应收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因此,企业将搬迁补偿款记入“专项应付款”、“资本公积”等核算方法,背离了搬迁补偿款的性质,也不符合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按照现行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规定,“专项应付款”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取得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具有专项或特定用途的款项,如专项用于技术改造、技术研究以及从其他来源取得的款项。而资本公积属于所有者权益,核算内容包括资本(或股本)溢价、接受捐赠资产、拨款转入、外币资本折算差额等,其形成的主体与所有者或投资者紧密联系。《〈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应用指南》也明确规定,政府以投资者身份向企业投入资本,享有企业相应的所有权,政府与企业之间是投资者与被投资者的关系。政府拨入的投资补助等专项拨款中,国家相关文件规定作为“资本公积”处理的,也属于资本性投入的性质。政府的资本性投入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均不属于政府补助。因此,除企业因城镇整体规划、库区建设等公共利益进行搬迁而收到政府从预算资金直接拨付的搬迁补偿款作为资本公积处理外,企业通常不应将搬迁补偿款记入“专项应付款”、“资本公积”等科目。

二、搬迁补偿款的税务处理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因此,企业从政府处获得搬迁补偿款,无论是货币资金还是非货币资金,从性质和根源上均构成税收上的收入。企业在纳税申报时,应按税收规定进行税务处理。考虑到企业取得搬迁补偿款将用于弥补搬迁损失和支付重建成本,为减轻企业税收资金占用负担,对将搬迁补偿款确实用于安排搬迁成本的,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企业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118号),按企业是否有搬迁规划,明确了具体的税务处理方法:

一是企业没有重置固定资产(用企业搬迁补偿款购置或建造与搬迁前相同或类似性质、用途或者新的固定资产和土地使用权),或没有改良固定资产、技术改造或没有购置其他固定资产的计划或立项报告,企业应以搬迁补偿款加上各类拆迁固定资产的变卖收入、减除各类拆迁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和处置费用,将其余额计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二是企业有相应的搬迁规划,根据搬迁规划,异地重建后恢复原有或转换新的生产经营业务,重置固定资产,或对其他固定资产进行改良,或进行技术改造,或安置职工的,对取得的搬迁补偿款,准予扣除固定资产重置或改良支出、技术改造支出和职工安置支出,其余额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考虑到企业搬迁的阶段性需要,税收上制定了企业可以推迟(递延)确认收入的优惠政策。

为约束企业确实将搬迁补偿款用于再生产,税收对企业搬迁补偿款推迟确认收入在时间上作了限制性规定。即企业从规划搬迁次年起的五年内,搬迁补偿款暂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在五年期内完成搬迁的,搬迁补偿款余额应并入完成搬迁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五年期满后,如果企业仍未完成搬迁,即使在搬迁规划确定的计划内,在规划搬迁次年起的第六年,也要将搬迁补偿款余额并入当年应纳税所得额,按规定纳税。

三、搬迁补偿款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比较

基于上述对搬迁补偿款会计与税务处理的分析可见,搬迁补偿款具有补助和赔偿双重特征,其本质上构成企业的一项收益,会计与税务处理的原则是一致的,或在收到当期确认收益,或递延以后确认收益。但在具体确认时,双方存在着一定差异:

1、搬迁补偿款确认的条件不同。根据政府补助具体准则推定,会计上确认搬迁补偿款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企业能够满足政策性搬迁补偿所附条件,二是企业能够收到政府的补偿款。与会计确认条件不同的是,税收是在企业已经取得搬迁补偿款时才予以确认,未收到政府补偿款就不存在税务处理问题,更侧重于规范企业享受收入抵减和推迟纳税优惠的限制条件。确认时,需要重点审核企业有无政府搬迁文件或公告,有无搬迁协议和搬迁计划,有无企业技术改造、重置或改良固定资产的计划或立项,是否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技术改造、重置或改良固定资产和购置其他固定资产等。

2、搬迁补偿款确认损益的方式不同。会计处理上,无论是适用会计制度还是遵循会计准则,对于企业取得的搬迁补偿款均全额确认为收益,具有鲜明的“补助”特征,企业因搬迁发生的相应支出按常规进行成本费用核算,取得的搬迁补偿款属于企业的补助性收入,直接或分期结转收益,体现了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税收处理上,对于企业取得的搬迁补偿款均按余额确认为收益,具有很强的“赔偿”性质,企业因搬迁发生的相应支出优先从取得的搬迁补偿款中开支,搬迁补偿款扣除固定资产重置或改良支出、技术改造支出和职工安置支出后,其余额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3、搬迁补偿款推迟(递延)确认损益的时间不同。会计上对与资产相关的搬迁补偿款所确认的递延收益,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结转损益,其分配期间与形成的资产使用寿命相一致;对与收益相关的搬迁补偿款所确认的递延收益,在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在发生相关费用或损失的未来期间,按应补偿的金额确认损益,其确认时间具有不确定性。税收对搬迁补偿款确认收益的时间,则规定得非常明确和具体:企业没有搬迁规划的,收到搬迁补偿款的当年就要并入应纳税所得额申报纳税。企业有搬迁规划并符合相应条件的,搬迁补偿款可以在规划搬迁次年起递延5年,超过5年的在第6年要将余额并入应纳税所得额申报纳税。企业实际搬迁规划期间不足5年的,则在完成搬迁活动的当年将余额并入应纳税所得额申报纳税。

4、搬迁补偿款使用后所形成的资产摊销或扣除的依据不同。会计上对企业搬迁后重置或改良固定资产等资产,与企业日常购置或建造资产的核算方式完全一致,资产的确认和计量遵循会计制度和惯例的相关要求,因此使用搬迁补偿款所形成的资产,和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其他资产一样计算折旧或摊销。税收上对搬迁补偿款使用后所形成的资产摊销或扣除适用特别规定。从《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可知,搬迁补偿款不属于税法所列举的 “免税收入”(税法只明确四项内容)范畴,因而搬迁补偿款不确认收入的部分只能归属于税法上的“不征税收入”范畴,而不征税收入所形成资产的折旧或摊销支出税法规定不能在税前扣除。如果对企业搬迁补偿款形成的资产不折旧或摊销支出不允许税前扣除,势必会阻碍政府的搬迁规划和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解决这一矛盾,国税函[2009]118号特别规定,对企业利用政策性搬迁补偿款购置或改良的固定资产,可以按照现行税收规定计算折旧或摊销,并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从表面上看,会计与税法对利用搬迁补偿款所形成的资产均可以折旧或摊销计入损益,但由于税法对收入按差额计税,对搬迁补偿款不征税部分所形成资产的折旧或摊销扣除实质构成了一项优惠政策,企业应善加利用,做好纳税调整工作。

上一篇:东华大学大学物理下一篇:冬季大气污染防治